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对方圆200海里的范围进行24小时监控。”
“那就好办了。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些货轮改装一下,把那些远洋货轮和滚装船的上层建筑去掉,铺上甲板当简易航母来用。就按照每艘船能装载10架飞机来算吧,每个航运编队只要有两艘这样的简易航母,就完全可以提前发现半潜状态的u型潜艇了目前德国u型潜艇主要是在夜间上浮然后攻击慢速护航船队。”
“这想法很有意思。”西德尼上校对此来了兴趣:可是飞机怎么存放呢?货轮可不是专业航母,没有配套的保障舱室。还有,船上的武器怎么配置?”
“完全不需要保障舱。它们是民用运输船改造的,本来航速就低,平时飞机停下层甲板上好了。至于武器配置,反正德国的大洋袭击舰越来越少出现,主要威胁都来自u型潜艇。这些,姑且叫护航航母吧,只需要伴随货运船队行进就好,应该不需要大多武装。这方面你们才是专家,我就是提个思路,具体怎么搞还得你们自己研究。”
“我觉的可行,这样每个商船队只要配一两艘这个什么护航航母,再加上两三艘驱逐舰、护卫舰、武装商船就足够了。如果几个船队靠得近的话,甚至可以联手监控上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我就不信了,u型潜艇还能一直待在水下不浮上来换气吗。”
西德尼上校越说越兴奋,困扰了英国皇家海军快一年的难题,终于找到了新的解决突破口。在场的其他海军军官也有颇有些“守得云开见月明”得畅快感,七嘴八舌地为护航航母的使用战术提了不少意见。
“我算是服气了,约翰。”萨默维尔笑着为约翰端了一杯果酒:“集装箱联运,还有这个护航航母,这些点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世界果然还是有天才的。”
约翰连连摆手表示不敢当:“我这就是旁观者清而已。具体应该怎么搞,还得看海军专业人的。”
其实美国在战争爆发前就研究过如何将货船改装用于船队护航,也试验过在上面搭载水上侦查机,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护航航母这个概念而已。
历史上,第一艘用货船船体建造的护航航母长岛号是1941年6月下水的。约翰认为自己最多也就是把这个进程提前了几个月而已,实在算不上是多大的创举。
但是在别人眼里,他的“创造性思维”还是很有震撼力的,就连诺克斯都对约翰刮目相看。毕竟英国皇家海军号称世界第一这么多年,他们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被一个美国人轻松解决了。作为美国的海军部长,诺克斯还是感觉颇有面子的。
临行前,他豪爽地拍着约翰的肩膀,连连感慨自己下手晚了,自家的人才被陆军先抢过去了。还开玩笑问约翰愿不愿意来海军,海军正好缺一个作战部副部长。
约翰当然不会把诺克斯的戏言当真,他在军内就是个打短工的,犯不上为此得罪史汀生和马歇尔。不过他还是答应诺克斯,尽快帮对方把护航航母的设想形成文字资料。当然了,诺克斯也没让他白忙活,转手就送了他一个大礼包。
………………………………
第五十六章 胖子拯救世界
几天后,约翰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哈喽,约翰,我是亨利凯泽。”电话里,传来一个略带嘶哑的男声。
“凯泽先生?”约翰先是有些诧异,然后又用最热情的语调说道:“你好,凯泽。有什么是我能为你效劳的?”
几个月前,为了在作战计划处立威,约翰曾经找凯泽帮忙做戏,撤回了那笔向日本八幡钢铁厂出口废旧钢铁的申请。俗话说,人情大如债,头顶锅来卖。虽然约翰和凯泽同是共济会的“兄弟”,但毕竟欠了对方的人情,他当然要态度热情一点。
“我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问题,诺克斯说你能够帮到我,你晚上有时间吗?我就在华盛顿。”凯泽倒是很干脆,没有拿之前的“交情”说事,直接开门见山寻求帮助。
“没问题,我晚上有时间好的,晚上八点,华盛顿饭店见。”挂了电话,约翰就开始琢磨,凯泽找他到底会会有什么事。
这个包工头出身的建材大亨向日本出口原材料被查了?约翰首先想到的,是罗斯福总统5号刚刚签了禁止向日本出口矿产品、化学制品和飞机部件的法令。难道凯泽撞枪口上了?那他也应该去找物资委员会作公关啊,找自己有什么用。
不过很快,约翰就否定了这种猜测。凯泽在电话里提到了诺克斯,能把他和诺克斯这位海军部长联系起来的恐怕只有一件事造船。
上个月,英国人在大西洋上损失了88万吨的运力,情急之下只好跑来找自己的“好基友”帮忙,想让美国造船厂为其建造60艘万吨货轮。
尴尬的是,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打造“两洋”海军的计划。上百艘军舰的军方大订单已经把美国各大造船厂的船台给占满了。有动辄造价上千万的军舰订单可接,谁还在乎区区200万美元一艘的货轮啊。英国佬拿着支票跑了一圈,愣是没有造船厂肯接单。
约翰知道,历史上,是凯泽出面接下了这单生意。他的凯泽公司和巴思钢铁公司、托德造船公司共同组成的凯泽托德巴思联合体在二战期间创造出了“自由轮神话”。甚至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没有自由轮,就没有盟国的胜利。凯泽也因此被美国人视作改变了整个战争进程的传奇人物。
说实话。约翰之前也不是没有动过插手这门生意的心思。前两天去海事委员会协商武器援助运输事宜的时候,他还找人打听过这个“2s1”计划代表紧急,代表货轮,2代表船只长度在400450英尺之间,s代表蒸汽动力,1为船只设计版本。
但是心动归心动,约翰最后还是放弃了。造船毕竟跟造飞机不同,前期投资所需的资金实在太多了。抠门的英国佬只肯先期支付每艘28万美元的订金和一笔900万美元的船厂建设费用。约翰大致算过,就算他能从银行搞到部分贷款,也至少还要再往里面投上三四千万美元。以他的身家,还是搞搞登陆艇算了,这块大蛋糕实在吃不下。
不过,这次凯泽突然自己找上门来,又让约翰心底燃起了一丝希望。虽然不知道凯泽找为什么要找他,但他相信至少不是什么坏事。自己刚把护航航母的创意白送给了诺克斯,对方总不至于要坑自己吧。
等到晚上,约翰抵达华盛顿大饭店的时候,凯泽已经在那等他了,身边还有一位留着大胡子的中年男士。
“约翰,我的兄弟,见到你真高兴。”凯泽用共济会的礼节欢迎了约翰,然后介绍到:“这位是助理干事sr,共济会每个会所除了首席干事和次席干事外,还会由尊主指定若干助理干事协助工作西里尔汤普森,一名非常出色的船舶设计师。”
约翰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自由轮”和后续改进型“胜利轮”都是以汤普森的设计为蓝本的。没想到他也是共济会会员,还是个地位不低的助理干事。
不过自打约翰加入了共济会,就已经对这种事见怪不怪了。光他在纽约会所里见过的历史名人就有一长串,再多个船舶设计大师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看得出来,凯泽与汤普森交情不浅,难怪他建材生意做得好好地,会突然涉足完全陌生的造船业。这其中,汤普森肯定起了关键作用。
亨利凯泽是个非常豪爽的德国裔,简单寒暄一阵后,他就直奔主题了。
“约翰,汤普森和我接了一单大生意,帮盎格鲁撒克逊人建造60艘万吨货轮。对方开的价格还算公道,200万美元一艘,就是要得比较急,1941年底前要全部交付。”凯泽霸气地挥着那只着夹着雪茄的肥厚手掌,“我告诉他们,不要那么久,一年内我就能把60艘船都造出来。”
不了解历史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个胖子在吹牛。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大造船厂,制造一艘万吨货轮也至少需要200多天,更何况一个连一艘小舢板都没造过的新人。就连跟凯泽签合同的英国官员,都觉得这个跟他们首相长得有些神似的美国胖纸是个傻白甜。
只有约翰相信,凯泽没有吹牛。历史上,凯泽一共制造了上千艘自由轮,平均每艘船的建造时间只有40天。在战争后期,他名下的造船厂里每天都有一艘新的万吨货轮下水,每个星期都有一艘护航航母下水。这下饺子一样的生产速度,比德国型潜艇的最高击沉速度还要快,帮助盟国打赢了大西洋上的“吨位战”。
最神奇的是,其中有一艘“罗伯特皮尔里”号,在1942年11月8日中午12点零1分开始铺设第一根龙骨,100个小时内50多万个零部件全部组装完毕,11月12日该船即全部建成下水,全部建造时间只用了4天15小时零29分钟!下水时甚至上层建筑上的油漆都还没有干。这一建造记录一直到下个世纪都没有人能够打破。
“汤普森已经开始着手修改设计了。英国人对他之前设计的一款货轮很满意,但是他们缺油,要求改用烧威尔士无烟煤的三胀式蒸汽机。”凯泽向约翰介绍了他的计划:“我已经动手收购了一些小造船厂,并准备在波特兰和里士满各新建一两家新船厂。所需的土地也几经拿到手了,新船台正在建造中。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我就能20艘船一起开工。”
“造船工人足够吗?”约翰知道,对于凯泽这种不差钱的大亨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难就难在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上,比如熟练造船工人数量的不足。现在各大造船厂都在加班加点赶工,熟练工人可不好找。造船业里的有很多技术工种,不是顺便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
约翰的提问正好问到了凯泽的心坎里。他得意地笑着说:“熟练工人是不好找,但我有自己的独家绝活!”畅总助理说注:历史上,自由轮的设计蓝本是英国汤普森船厂的“帝国自由”号。西里尔汤普森是英国普森船厂董事会主席罗伯特汤普森的大儿子,在英国的驻美采购团工作。这里为情节需要,将汤普森设定为了美国人。
………………………………
第五十七章 搭乘“自由轮”
凯泽所谓的独家绝活,就是他自创的模块化造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建筑领域已经不新鲜了,很多大型建筑都是先在工厂预制好构件,再到施工地点进行组合安装的。凯泽在建筑行业混了大半辈子,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在哪里。如今,他又把这一套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造船业。
“我并不打算把所用工作都放到造船厂里来完成。我会先把所有部件都在工厂预制好,然后再像盖房子一样把他们搭起来。绝大部分工作都会在工厂流水线上完成,船台上只要进行焊接和刷漆工作就行了。”
约翰点了点头,大量使用焊接替代铆接只有肋材部分除外确实是个好主意。现在美国最缺的就是有经验的造船铆工,他们大部分都被海军船厂和大造船厂优先征用了。而焊接工艺则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要低得多,战争后期连女人也能胜任。
况且焊接的造船速度也比铆接快,还能节约钢铁,减轻船只自重。一艘采用焊接的自由轮至少能比铆接的节省约200吨重量。只不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焊接的船不如铆接的结实耐用,所以焊接工艺在造船业并不常用而已。
要是和平时期,英国人肯定不能接受凯泽大量使用焊接替代铆接做法。但这不是情况紧急嘛,尽快拿到船才是最主要的,反正在这些货轮都是一次型的消耗品,鬼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德国型潜艇发射的鱼雷给揍沉了。要那么结实干嘛,能用个三五年,坚持到战争结束就算是万幸了。
其实,凯泽造的“自由轮”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结实得多。虽然样子丑被媒体称为丑小鸭、速度慢航速才10节,但绝对耐用。战争结束后,几千艘“自由轮”和后续改进型“胜利轮”纷纷被转卖给各航运公司。有两艘甚至一直到70年后还能使用。
“了不起的想法,凯泽。我相信你会让那些大船厂大吃一惊的。”约翰这不是在拍马屁,而是由衷的赞叹。一个从来没有造过船的人,却能无师自通掌握现代造船技术的精髓,成为”美国造船之父”,难道不值得他钦佩吗。
“谢谢,约翰。”凯泽裂开厚厚的嘴唇,笑得像一尊弥勒佛。“我听诺克斯提起过你关于护航航母的创意,那也是个很棒的想法。只有我们这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能引领世人突破三重黑暗、重见理性光明。”
约翰起身,以共济会的礼节对凯泽的夸奖表示了感谢。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对共济会成员的这种“救世主”思维习以为常了。有些时候,他也会不由自主地用“上帝”视角看待问题,认为自己有责任改造这个世界。
“凯泽,你之前说遇到了个小问题,有什么是我能够帮忙的吗?”约翰终于忍不住打听起凯泽的来意。
在凯泽的示意下,汤普森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是这样的,我整理了一下,建造这样一艘万吨货轮,总共需要50多万个零部件。这里面有40左右需要从外面订购,涉及6个州的128家分包商。如何能及时准确地将这50万种零部件送到造船厂去是个难题,尤其是里面还包含了相当一部分超规格零部件。”
约翰明白凯泽找他是要干啥了。不就是给他的造船厂设计一套物流解决方案嘛。这对凯泽他们来说是个难题,对约翰和联邦快递公司来说,那都不叫事。只不过是零件种类多一点,体积大一点而已,联邦快递公司吃的就是这碗饭,还能被这难住了。
“约翰,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只是诺克斯,我的很多朋友都说只有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凯泽继续给约翰灌**汤了,“大家都说以联邦快递现在的成就,你会是下一个科尼利尔斯。”
“你放心好了,明天我就让公司的运输专家跟你们联系。一定尽快拿出让你们满意的解决方案。”约翰拍着胸脯向凯泽他们做出了承诺,“联邦快递,使命必达。在这方面没有人能比我们做得更好。”
“我就知道你会有办法。”凯泽高兴地为约翰断了一杯白兰地,“预祝我们合作成功!”
将杯中的酒一干而尽后,约翰借机问了汤普森一个问题:“最近联邦快递公司在进行海陆集装箱联运的实验。不知道你这次设计的货轮能够改装成集装箱运输船吗?”
近一年,20英尺集装箱已经在联邦快递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中使用得很普遍了。汤普森对此并不陌生,他想了想,说道:“恐怕很难,英国人要求的燃煤蒸汽机太占地方了。不过我知道有一种油轮很合适,并不需要做太多改动。”
“怎么,约翰你要照顾我生意吗?”凯泽笑着说道:“你要从我这订购,保证给你一个满意的折扣。”
“暂时还不需要,目前只是小规模试验阶段。不过军方对这个很感兴趣,英国那边,贝文大臣已经开始考虑在弗利克斯托新建一个专门的集装箱码头了。”
约翰这可不是在忽悠凯泽,萨默维尔把他给的那些资料送回国内后,贝文大臣就亲自召见了正在英国考察的利斯,询问了有关施行集装箱联运的可能性。
当约翰把自己关于集装箱水陆联运的设想简单解释了一遍后,凯泽也动心了。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汤姆,我这次准备在波特兰和里士满新建两个大型船厂。波特兰那边已经定下来了,我和托德船厂各占35股份,巴思钢铁占30股份。里士满那边本来也是准备按这个比例来的,但巴思钢铁那边资金出了点问题,你有没有兴趣接手?”
历史上,凯泽公司最后出资持有了里士满造船厂剩下的65股份。但是这会儿,凯泽有了新的选择。他想利用巴斯钢铁放弃的股份把约翰这个潜在的大客户绑上自己的战车。
对于凯泽递过来的橄榄枝,约翰也心动了。联邦海运要想发展,必然要打造一直庞大的运输船队。只不过他现在不急于买船罢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用白菜价处理了2000多艘货轮,还有很多实在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以不到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拆船厂。所以,约翰只要耐心等战争结束就好了。要是现在从凯泽这里买船,那他可真是脑子进水了。
但是现在,凯泽邀请他加入造船业,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就算把掺股一家大型造船厂对联邦海运将来发展的意义搁到一边,光未来几年间,里士满造船上制造的上千艘货轮和几十艘护航航母的利润就足以让约翰动心。要知道,到战争后期,凯泽不仅将自己的造船厂扩建到了7架,还有闲钱为雇员建立了一个包括19家医院在内的医疗保健机构,给100多万人提供了医疗保障。
“荣幸之至,凯泽。我会让人尽快跟你们联系的。”约翰再次端起酒杯,今晚的收获真是太令他满意了。
………………………………
第五十八章 挣钱不易花钱难
最近这两年,约翰总感觉自己赚钱的度赶不上花钱的度。联邦快递好容易实现了盈利,休斯飞机又成了吞钱的大窟窿。休斯飞机公司刚借着欧战的东风开始大把赚钱,联邦海运又让他砸进去了大笔的资金。现在联邦海运才刚刚起步,他又要往凯泽的里士满造船厂里投钱了。
不过这也是资本游戏的常态了。各大财团基本上都是靠这种交叉控股的方式,不断吞并小公司,再将大量独立运行的子公司围绕着少数核心企业盘根错节地搭建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比如凯泽控制的庞大的建材帝国,直属企业就有上百家,各种子公司、孙子公司数都数不过来。但所有这些公司都是围绕着凯泽铝业、凯泽钢铁和凯泽水泥与灰泥板这三家核心企业来搭建的。只要这三家企业不出事,他的庞大建材帝国就固若金汤。所以凯泽才能这么放心大胆地往造船业砸钱,就是玩脱了他也不会伤筋动骨。
约翰记得,凯泽日后还进军过汽车制造业,创办过凯泽…福雷曼汽车公司,生产一种全铝制车身的汽车。不过凯泽在汽车制造业没能取得像在造船业那样的成功,在1953年他不得不关掉了自己的汽车公司。
但是只要凯泽在建材业的基本盘不出问题,这种失败,对于他来说根本无关痛痒。事实上,汽车公司倒闭后,他转头又花了上千万美元投去资夏威夷的旅游业了。
同理,约翰现在旗下的产业虽然不多,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联邦快递公司来搭建的。他对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太平洋铁路公司、休斯飞机公司、美航公司、联邦海运公司,甚至里士满造船厂的投资,最终都是为了围绕联邦快递公司构建属于他的物流王国。
所以,在约翰的所有产业中,联邦快递公司才是核心,其它的企业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向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只要联邦快递不出大问题,其他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就算有损失也影响不到全局。况且以他的“眼光”,怎么会投资亏本的买卖。暂时的资金困难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当约翰找沃尔特商量从联邦快递公司抽资金投资里士满造船厂的时候,沃尔特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资金解决方案。
沃尔特告诉约翰,得益于近来大批的欧洲订单的刺激,美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快递公司的业绩也一直在水涨船高,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展前景也越来越看好。现在正是他们行股票,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最好时机。
沃尔特的话提醒了约翰,华尔街的那帮大鳄是不会坐看他一个人吃独食的。这会儿,那帮人应该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从联邦快递公司身上切一块肥肉下来了吧。
在去年离开公司前,他就曾经交代过沃尔特,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行了2oo万股联邦快递公司股票。当时他想的主要是“花钱买平安”,通过“变相上供”,分华尔街那帮人一些甜头,堵一堵他们的嘴,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并非主要因素。现在想来,行股票倒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沃尔特,我猜你应该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吧。”约翰太了解沃尔特了,这个人办事稳得很,如果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的话,他压根就不会跟约翰提这件事。
“嘿嘿,你就放心吧。”沃尔特笑着说:“去年下半年雅各就开始筹备这件事了。你也知道他和华尔街那帮人关系不一般,早就准备妥当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了。”
“那就好,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约翰想了想,又叮嘱到:“这事还是不要弄得太大张旗鼓。我会让科里利厄斯(约翰的大堂哥,华尔街金融家科里利厄斯三世)帮忙找一家不太起眼的小经纪公司来操作这事,你让雅各通知他的朋友们做好准备。”
在194o年,行股票的程序远不像后世那么复杂。很快,联邦快递公司就在资本市场上悄悄投放了2oo万股公司股票,绝大部分都落到了那些顶级资本大鳄手里。
这笔股票交易,为约翰筹得了不少资金,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