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约翰这个菜鸟相比,威廉可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作为美国远征军的一名炮兵团长,参加过圣米耶尔战役。
“考察团里都是些什么人?”约翰压根就没考虑过去不去的问题。他的名字不可能是“偶然”出现在白宫大名单上的,至少史汀生和马歇尔肯定是点过头了的。
作为一名现役军人,6军部长和参谋长一致决定了的事,他是没有任何推辞余地的。与其纠结去不去,倒不如关心一下此次考察任务的具体细节。
“白宫和国务院的人、参众两院的议员、军工生产委员会和物资委员会的代表、和你一样的6军和海军军官、还有一些媒体记者。对了,多诺万也会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过去。”
最近,约翰对多诺万这个名字比较敏感,“多诺万?是他提议把我放到名单里的吗?”
“那倒不是,据我所知,英国人的邀请名单里本来就有你。”威廉否定了他的猜测:“你之前不是派过一个什么考察团去英国吗。我听说是劳工和国民事务大臣提意,丘吉尔相点头的。他似乎对你的印象还不错。”
约翰明白了,应该是利斯带领的专家小组和他通过萨默维尔递过去的集装箱码头方案引起了英国方面的重视。英国人邀请自己过去,估计是考察物资运输情况的。
“对了,你怎么会想到是多诺万?”威廉有些好奇。
“最近雷利牵扯到他和胡佛之间的事情里面去了,昨天胡佛专门找我谈了这事。所以我才怀疑多诺万是不是想拉我站队。”约翰有些犹豫,是不是把对付胡佛的事先放一放。反正这事也不着急,要不等自己安全从大不列颠回来再说?
“胡佛?这小子还没完了。”威廉似乎对雷利的“自作主张”并没有太大意见,倒是对胡佛这个联邦调查局长相当不满。莫非,这里面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内情吗?
“你那时还太小,很多事都不太清楚……”威廉详细地把多诺万与家族的渊源向约翰介绍了一遍。
原来,很早以前,范德比尔特家族就开始在多诺万身上投资了。无论是他当选罗彻斯特市(纽约州第三大城市)市长,还是之后竞选纽约州州长,都有范德比尔特家族在后面使劲。
只是因为,多诺万很多年前就跑去经商开律师事务所了,约翰才不知道他和家族还有这层关系。
难怪历史上,多诺万组建战略情报局的时候,范德比尔特家族会有那么多年轻成员加入oss呢。在威廉眼中,多诺万才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至于胡佛,只不过是司法部下属一个负责调查跨州犯罪案件的部门负责人而已。
当年,多诺万在司法部做副部长的时候,胡佛还是调查局(司法部下属的一个情报机构,跟后来的联邦调查局不是一回事)里的一个小角色,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物。
“比尔(多诺万的外号叫野蛮比尔)跟我们是老交情了,不会对你不利的。“威廉叮嘱道:”他和胡佛之间的事,你要是不愿意插手就算了,他会自己解决的。倒是胡佛这小子,茶壶山丑闻案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多诺万和胡佛是因为1924年茶壶山丑闻案闹翻的),还念念不忘,气量也忒小了。”
约翰以前一直以为多诺万和威廉只是政治盟友,没想到,对方其实是自家扶持起来的政治代言人。难怪雷利会没跟他打招呼,就站到多诺万这边。感情自己这种两不相帮的,在家族里才是特例啊。
不过既然如此,那就把帮多诺万对付胡佛的事交给家族来解决吧,约翰自己就不打算掺和了。
“有个事,要跟你说一下。”约翰编了一个谎话:“我听说,胡佛手下的特工在秘密监视和窃听多诺万。”
威廉一下子警觉了起来,“消息可靠吗?”
“我手下的行政主管,就是那个被胡佛赶出来的梅尔文,他听fbi的一些老朋友说的。准不准确就不知道了。”约翰继续挥道:“我觉得,十有**是真的。而且,他既然敢监视多诺万,未必就不敢监视别人。”
“尽玩些下三滥的招数。”威廉不屑的说道,“真以为尊主信任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对威廉给胡佛的评语,约翰是深表赞同的。历史上,多诺万之所以败给了胡佛,就是因为他太“光明正大”了。
战斗英雄出身的多诺万,喜欢真刀真枪地硬碰硬,对外搞颠覆破坏是把好手。论起阴谋诡计,背后捅刀子这种细致活,他跟成天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胡佛比起来差得远了。
“他昨天约我在一个叫鹤俱乐部的地方见的面。我感觉,那里面似乎不太干净。”约翰隐晦地给威廉指出了一个调查方向,其它的就没有再多说了,相信威廉知道该怎么做。
果然,威廉盯着他看了几秒种后,点了一下头,“这事你就别管了,我会跟科尼利尔斯说的。你好好想想怎么安抚阿黛尔吧。”说完,威廉就起身告辞了。
说实话,约翰现在宁可去对付胡佛,也不愿去面对阿黛尔的眼泪。踌躇了半天,他硬着头皮去了楼上的卧室。
卧室里,阿黛尔已经不再哭了。“对不起,亲爱的。我不该多嘴的。”
约翰还没开口,阿黛尔先道了歉。在这个年代,恪守家庭才是一个已婚妇女该干的事,擅自干涉丈夫在外面的工作是很不守“妇道”的。阿黛尔今天的表现,已经完全违背了她多年来所遵守的行为准则。
“没关系,亲爱的。”约翰把妻子搂在怀里,“我知道你是在为我担心。放心好了,我会尽量在孩子出生前赶回来的。”
“真的不能不去吗?”阿黛尔小声地哀求道。
“阿黛尔,我是军人。孩子们总不希望有个逃兵爸爸,对吧。”约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阿黛尔的肚子,感受着其中的胎动:“你就放心好了,我保证会安全回来的。”
“可我还是有点害怕……”阿黛尔又快要哭出来了。
“怕什么,我最多一个多月就回来了。家里不是还有苏珊奶奶吗。威廉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华盛顿,我会拜托他多照看你的。”约翰知道,阿黛尔根本就不会硬拦着他,她现在只是需要自己多安慰安慰,哄一哄而已。
“你看,我这次去伦敦,还能找机会见一见夏尔…戴高乐将军,他们正需要我们的帮助对不对?”
自打戴高乐在bbc做了那番演讲后,美国的法国裔就已经将他视为事实上的精神领袖了。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高个子准将,也不知道该不该把他看作是法国的新统帅。但只要他还在坚持战斗,他们就会支持他,将他视为一个民族英雄。
约翰的话打动了阿黛尔,她认为约翰是在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而冒险。“谢谢你,亲爱的。”她感动地亲吻着丈夫,“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我和孩子们等你回来。”
………………………………
第六十九章 马歇尔的召见
两天后,约翰从布尔处长那里拿到了前往英国执行考察任务的正式命令。
布尔处长也知道约翰的妻子已经快生了,这时候把他送到伦敦去挨炸弹有些不“人道”。但是,考察名单又不是他能决定的。
宣读完马歇尔参谋长签发的命令后,布尔无奈地耸了耸肩。“约翰,我也不想这时候派你出海外任务。但是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军人呢。命令上的出发时间是后天,你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在家里陪陪家人吧。”
“谢谢你,处长!”约翰从他手里接过命令,敬了个礼准备转身离开。
“等一下,这次参谋部一共有四个人进了考察团名单,马歇尔参谋长下午可能要找你们谈话。具体时间,史密斯秘书会通知你的。”
“能问下其他三个人是谁吗?”约翰很想知道,另外三个“倒霉蛋”是谁。
“军械处的汤姆逊上校,补给处的马林上校,还有情报处的麦克卢尔中校。”
这三个人约翰都认识,汤姆逊上校是军械处巴恩斯少将的副手,当初在阿伯丁武器试验场见过。马林是补给处负责运输调度的副处长,最近约翰和他的工作联系非常频繁。
至于麦克卢尔嘛,那更是再熟悉不过了。只不过,昨天中午在军官餐厅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少校呢,什么时候变成中校了?
布尔少将看出了约翰的疑惑:“麦克卢尔今天刚刚晋升的临时中校。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考察结束后,会留在伦敦,出任驻英国和捷克、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个流亡政府的陆军武官。”
约翰知道,这个任命正是麦克卢尔飞黄腾达的起点。头脑灵活,长袖善舞的麦克卢尔,最多的时候同时担任过驻九个“国家”的陆军武官,成为了全美国最了解德意占领区情报的人。他也因此在1942年被艾森豪威尔选中出任了欧洲战区的情报处处长,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从少校变成了准将。
从布尔少将办公室出来,约翰就去找麦克卢尔表示祝贺了。消息灵通的麦克卢尔,果然已经知道约翰此次将和自己一起去英国了。一见面,他就跟约翰开起了玩笑。
“约翰,听说这次英国佬挺大方的,给我们准备了玛丽王后号的头等舱船票,就比国王和王后陛下的差一个档次。”
约翰被他的话弄得哭笑不得。要是一年前,坐玛丽王后号的头等舱去大不列颠倒也可是算是一次“奢华”的享受,虽然他每次订的都是更贵的套房。
但是如今,这艘豪华高速邮轮已经被改成运兵船了,据说所有的高级家具、护墙板、帷幔、油画、吊灯、地毯全部都被拆除了,就连船舱内的油漆都被打磨光了。
麦克卢尔所说的头等舱,其实就是一个拥有单人床的小隔间,也就是比那些加拿大新兵睡的吊床要好一点而已。
“你倒挺容易满足的啊,看来晋升了就是不一样,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约翰忍不住揶揄道。
“知足吧,要不是沾了国王陛下的光,他们没准就让我们跟hx82运输编队一起走呢。玛丽王后号至少还是东行蓝飘带,只要四天就能到达苏格兰。要是换了hx82编队那些连12节都跑不到慢速商船,还不得在海上漂大半个月。”
“要是那样,我宁可坐飞机过去。从华盛顿到纽芬兰,再到格陵兰岛、冰岛、苏格兰,最多也就两天的功夫。”约翰可不能接受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他还想在自己孩子出生前赶回来呢。
“可惜现在没有哪家航空公司能提供跨越大西洋的民航服务。就算有,白宫和国会的那帮老爷也不敢坐。”麦克卢尔让约翰别做梦了,除非罗斯福愿意把他的“圣牛”号专机借给他们,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坐船吧。
下午,约翰接到了史密斯秘书的电话,马歇尔参谋长要见他。等他来到六楼参谋长办公室时,发现外间接待室里已经有不少军官在排队了。
“约翰,这里。”麦克卢尔向他招了招手:“我们还得等一会儿,补充兵司令部的辛普森少将刚进去。”
约翰点了点头。上周,参议院刚刚表决通过了义务兵役法案,规定所有年龄在21到35岁之间的美国公民都有应征服兵役的义务。美国陆军的规模上限已经由约翰入伍时的不足30万人提高到了90万人。
罗斯福和马歇尔原本计划将陆军扩充到120万人的,但是国会没同意。于是罗斯福转而签署命令,授予马歇尔从各州国民警卫队中征召238万人的权利,并在各地设立了新兵训练中心和后备军官训练团。
现在,辛普森少将作为补充兵司令部里主管新兵训练任务的最高负责人,自然拥有面见马歇尔的最高优先权。
“我听说第一批征兵公告已经发下去了,辛普森少将的动作够快的啊。”马林上校凑了过来,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不快不行啊,宾夕法尼亚街的大老板显然对欧洲的战争有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大选结束他就会有大动作。”
约翰大致算了一下,按照这个速度,第一批新兵估计9月底就能进入训练营。这些新兵在接受了12周的新兵训练后,还要去各兵种训练基地,接受46个月的兵种技能训练。估计得到明年年底,这次征召的新兵才能全部培训完毕,初步形成战斗力。那时候,珍珠港事件也差不多该开始了。
大约20分钟后,辛普森少将心事重重地出来了。约翰原本以为马歇尔会同时接见他们四个人的。没想到,史密斯秘书却先把汤姆逊和马林领了进去,之后是麦克卢尔,最后才是他。
“报告参谋长,中校约翰范德比尔特报道!”一进屋,约翰就立正向马歇尔敬礼。
“坐吧,约翰。”马歇尔抬手回礼后,示意约翰在他办工作对面的椅子上落座。“我想,你应该清楚这次考察任务的重点了吧。”
“是的,参谋长。”在收到正式命令之前,史汀生叔叔给他打电话,专门交代过。这次考察,罗斯福想要的不是一大堆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报告,而是能够说服那些国会议员,证明英国人能够坚持战斗下去的证据。
“我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对英国政府、军方和普通民众的战斗意志和精神状态进行考察,弄清他们对继续战斗下去抱有多大程度的决心。此外,还要对他们的战争后继力量准备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哪些物资支持。”
“很好,约翰。知道我为什么要单独见你吗,你的任务跟他们完全不一样。”马歇尔紧紧地盯着约翰的眼睛,说了一番让他大吃一惊的话。
………………………………
第七十章 约翰的定位问题
约翰原本以为,这次马歇尔参谋长的召见,只是对外派人员的一次例行谈话而已。他万万没有想到,马歇尔会对他说出下面的这番话。
“我一直认为,让你去做那些具体的后勤工作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我不是说你在作战计划处干得不好,恰恰相反,你这一年的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之前关于后勤改革的建议还是最近对援助物资的运输调度,都证明你会是个优秀的后勤军官。”
“但是,6军并不缺少优秀的后勤人才。”马歇尔继续说道:“你很年轻,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对战争的新趋势有很好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你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沟通协调能力。我们将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约翰,我们需要跟几十个不同的国家打交道,而你是参谋部少数具有这种能力的人。”
“我之前曾打算让你加入斯帕茨少将(二战时期的美国驻欧洲战略空军司令,上将)的军方观察团,常驻欧洲的。但史汀生部长没有同意……”
听到这,约翰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马歇尔不会不打算让他回来了吧。
“既然你个人最近有些特殊情况,我也不勉强你。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次考察回来后,你的工作会有重大调整。”说完,马歇尔站了起来,跟约翰握手告别:“祝你一路顺风,约翰。总统很喜欢你1938年回的那些报告,他很期待你这次的表现,我也一样。”
“谢谢你的夸奖,参谋长!”约翰按捺住内心的剧烈震荡,与马歇尔告了别。他有种预感,自己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可能会比绝大部分美**人早得多。
几天之后,在浩瀚的北大西洋上,玛丽王后号正以惊人的度向大不列颠驶去。在拆掉了船上大部分内部装饰和隔断后,“卸了妆的玛丽王后”平均时达到了惊人的33节,把担任护航任务的几艘高巡洋舰都抛到了身后。
约翰甚至觉得,皇家海军的这次护航行动纯属画蛇添足。有几次,玛丽王后号甚至不得不放慢度,以等待掉队的巡洋舰。
历史上,玛丽王后号在二战期间一共往英国运送了75万名士兵,从来都不需要护航。因为以它的航,只要跑起了“之”字线路,世界上没有任何船只能对它造成威胁,无论是水上还是水下。
希特勒曾经开出过高额悬赏,能够击沉玛丽王后号的潜艇艇长,可以得到1oo万金马克(约25万美元)的奖金和铁十字勋章。但是没有哪个德国艇长有福消受这项荣耀。
一大清早,玛丽王后号上就传来了阵阵歌声。在船上牧师的主持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正带领着乘客们举行一场祈福弥撒。
根据早上收到的情报,落后他们8oo多海里的hx…82运输编队,在昨晚受到了至少6艘德国u型潜艇的攻击,7艘货轮和1艘老式护卫舰被击沉,2艘受损严重。
虽然没有美国公民在这次袭击中受伤,但考察团还是很给面子地参加了这次弥撒。约翰就站在国王陛下身后三四米的地方,手持着蜡烛,为hx…82运输编队的遇难者做了祷告。
“仪式结束了?”等约翰返回舱室的时候,住在隔壁的多诺万拦住了他。多诺万没有去参加弥撒,而是选择一个人在房间里为hx…82编队祈祷。身为一名爱尔兰裔天主教徒,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参加英国圣公会弥撒的。
“结束了,别看国王陛下说话不太利索,圣歌唱得倒还不错。”
“我猜,他唱得最好的肯定是那god…save…the…king(上帝保佑我王)。”
约翰对乔治六世的感官还不错,只是笑了笑没有接对方的话。多诺万也很明智地转换了话题,“听说这次你打算去老鹰中队看看?”
多诺万所说的“老鹰中队”,就是英国皇家空军刚刚组建的第71战斗机中队,其成员全部是美国志愿飞行员(中队指挥官暂时还是由英国人担任的)。
平心而论,大部分英国人都把第71中队看作是丘吉尔争取美国民众的公关秀,并不指望他们能在战争中挥多大作用。目前,这批只飞过小型民用航空器的“扬基鹰”才刚刚结束空战战术训练,在丘奇芬顿成军,还没有参加过任何作战。
“没错,至少这些小伙子已经在大不列颠待了几个月了,对英国现在的情况更熟悉一点。怎么,你也有兴趣去看看?”约翰记得,历史上多诺万此行主要是对英国特别行动处进行考察,学习如何打造一个“专业”的情报机构的。
“正有此意。胡佛最近在找这帮小伙子的麻烦,我去给他们打打气。”多诺万也不避讳,直接说出了他的目的。
“没问题,出之前我会联系你的。”约翰爽快地答应了。既然威廉明确说了多诺万是自己人,那他也就没必要再刻意与他保持距离。更何况,这只是次正常的公务行动而已。
结束了与多诺万的简单交流,约翰回到自己的房间。这几天,他一直在反复琢磨马歇尔对他说的话,想弄清楚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到底是个什么定位。
以前,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是一名单纯的后勤军官,在后方地带司令部或者前线指挥部的补给处混一个职位,安安稳稳地度过整个战争时期。但是显然,马歇尔更希望把他当做一名政治军官来使用。
面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展模板,约翰也很犹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相比之下,走后勤路线要简单一点,与约翰自身事业的联系也更紧密。
但是,走政治军官路线也有它的优势。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层次更高,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认识这场战争。这可不仅仅是一个角度问题,而是关系到大局观意识培养的问题。
约翰很清楚,由于得自前世的记忆,他并不缺少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眼光。但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大局观才是最终决定他未来高度的因素。而这,恰恰就是他前世所欠缺的。
如果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场人战争,约翰相信几年后,自己的大局意识一定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其次,走政治军官路线,接触面也将比现在要广得多。能够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人打交道,对将来自己事业的展也会有重要的帮助。
不过,貌似由于孤立主义的盛行,目前美国6军压根就没有负责国际安全事务合作的专门机构和职务吧。倒是海军部有一个类似的机构。马歇尔到底会怎么安排自己呢,约翰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
第七十一章 伦敦欢迎你
8月8日下午,玛丽王后号顺利抵了达利物浦港口。时隔两年,约翰再一次踏上了不列颠的土地。虽然从港口附近的废墟和设施残骸来看,德国人的斯图卡并没有放过这里,但还是有大批英国民众自地前来迎接国王和王后陛下。
在码头上,约翰他们见到了半个月前被派来伦敦做军方观察员的卡尔…斯帕茨少将。
“下午好,先生们,欢迎来到不列颠。”斯帕茨很高兴能在战火纷飞的异国见到自己的同事,“我们得抓紧时间了,白厅准备了欢迎晚宴,听说酒水敞开供应,错过了你们一定会后悔的。要知道,现在伦敦的餐厅每周只有两天有酒水供应,还严格限制数量。”
最后那就话,斯帕茨是专门对自己的老同学,汤姆逊上校说得。在参谋部,汤姆逊是个出了名的“爱酒人士”。
“噢,该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