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那就话,斯帕茨是专门对自己的老同学,汤姆逊上校说得。在参谋部,汤姆逊是个出了名的“爱酒人士”。

    “噢,该死!卡尔,你之前可没跟我说过这个!”汤姆逊上校生气地叫了起来:“阴险的kraut(酸泡菜,是美国俚语里对德国人的蔑称。因为斯帕茨有德国血统,所以汤姆逊才这么称呼他),你肯定是故意的。”

    看到汤姆逊气急败坏的样子,斯帕茨笑得格外开心:“别担心,老伙计。我知道有一家苏格兰人开的旅馆,那的老板偷偷存了一批1927年的高原骑士(一个历史悠久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品牌)。只要你有美金,我想他会很乐意做些私下交易的。”

    给他这么一说,不光是汤姆逊,其他的人也动心了。就连不怎么喜欢高度酒的约翰,也考虑买上几瓶回去做纪念。从战火纷飞的不列颠带回来的陈年威士忌,挺有收藏价值的不是吗?

    寒暄过后,斯帕茨招呼约翰他们上了自己的车。在前往伦敦的路上,他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英国的情况。

    “从一号开始,德国人的轰炸就越来越频繁了。现在报纸上的公告就像是nfl(美国职业橄榄球联赛)的战报,昨天的“比分”是9o:44,皇家空军打下了9o架自己损失了44架。不过英国佬耍了个花招,没有把他们损失在机场地面上的24架算进去。”

    “听起来情况似乎不太妙啊。”一天就损失了68架飞机,约翰估计这已经差不多相当于皇家空军一周的补充量了。

    “是不太妙,但也不算太糟糕。”斯帕茨回答道:“道丁将军(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是个出色的指挥官,他很好地利用了东部和南部海岸的那些链式雷达站(英**方称之为无线电测向仪,简称rdf)。德国人的飞机离不列颠还有1oo英里的时候,就会被雷达现,皇家空军战斗机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来做出针对性的战术安排。”

    “你是说rdf吧,这么说,这玩意真的管用?”汤姆逊对雷达并不陌生,不久前,英国人曾想用这方面的技术资料换取一批战斗机。出前,汤姆逊所在的军械处正在对其这些资料进行评估。

    不过据约翰所知,6军方面对此的兴趣不大,倒是海军那边颇为意动。一直以来,海军都有研舰载雷达的项目,以提高军舰在夜晚和雾天的作战能力。目前美国海军大型舰艇所安装的雷达,在技术上还落后英国人一大截。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斯帕茨来英国前,是6军航空兵司令部的装备处处长,他对雷达这种改变了整个空战形态的新装备有自己的认识。“雷达确实能给空中作战带来一定优势,不过关键还是要看具体的战术安排。道丁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他很谨慎,知道怎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傍晚的时候,约翰他们抵达了伦敦。因为考察团人数太多,除了白宫和国会的几个“重要人物”,其他人大多被安排住进了大使馆附近的旅馆。

    而约翰他们和几个海军部的军官,则住进了一栋带有漂亮花园的三层小别墅。斯帕茨告诉他们,这是大使馆一位工作人员的“私人住所”。大使馆考虑到他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军事机密,住在人多眼杂的旅馆里不合适,才把这暂时借给他们居住。斯帕茨本人和其他观察团的军官也住在这里。

    一下车,约翰就乐了。这里他来过,是他的老朋友,使馆助理武馆托马斯・希区考克的住处。上次,托马斯和他就是在这里,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见的面。

    也难怪,除了托马斯这个出身豪门的“花花公子”,一般的使馆工作人员谁会在伦敦买这么大一栋私宅。就是不知道他收藏的那几辆劳斯莱斯还在不在车库里,回头可以问他借来开两天。

    简单梳洗之后,约翰他们就去“白厅”的国宴厅赴宴了。

    现在人们所说的“白厅”,通常是指特拉法加广场往南,连接英国议会大厦和唐宁街的一条街道。因为英国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政府机关也在这条街上,“白厅”也就成了英国行政部门的代名词。

    以前这里还有一座叫“白厅”英国王宫,查理一世就是从那里被压上了断头台。不过早在1698年,那座王宫就毁于了一场大火。约翰他们现在所去的国宴厅,就是其唯一留存下来的部份。

    约翰上次路过国宴厅的时候,马路对面还是皇家骑兵卫队的营地。营地门口,有批着红色披风、戴着金色尖顶头盔、穿着黑色马靴,骑在漂亮纯血马上的皇家骑兵在那站岗。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个防空高射炮团的驻地,这个团负责保护大英帝国政治心脏的安全。

    不过显然,英国的政治家们对这种保护并不太放心。在相官邸往南一点,就是一个地下指挥所的入口。“鹰日”期间,丘吉尔就是躲在这个地下防空掩体里,通过十部彩色电话与外界联系,指挥作战的。

    当晚的欢迎宴会,菜式远谈不上丰盛,不过丘吉尔和副相,工党领袖艾德礼还是竭力展示出了主人的热情,宴会整体气氛还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了,这种场合是政治家们表演的舞台,约翰他们这种“小人物”只有当观众的份。不过没关系,伦道夫也在。通过他,约翰得知了不少利斯率领的专家小组的近况,也算没白来一趟。
………………………………

第七十二章 拜会“帝国总参谋长”

    抵达伦敦的第二天,约翰起了个大早。 按计划,他要去本土防御司令部拜会阿兰布鲁克将军,了解英国的本土防御作战准备情况。虽然他很清楚,这一系列预防德军登6的计划都将成为一堆废纸,因为德国人压根就没有来。

    但是对于这次与阿兰布鲁克将军的会面,约翰还是很期待的。他知道,明年12月,这位本土防御司令就会接替因希腊战役失败而被丘吉尔赶走的约翰・迪尔爵士,成为英国6军元帅和帝国总参谋长。

    在二战期间,阿兰布鲁克是英**方少数可以顶住压力,阻止丘吉尔瞎指挥的人物。英国大部分的二战名将,比如蒙哥马利、亚历山大、奥金莱克都是在他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战后阿兰布鲁克地影响力可不只是在军界。他不仅成了子爵,上议院议员,还担任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室内务总管。

    此外,他还是英伊石油公司、国家贴现银行、贝尔法斯特银行、美联银行(美国五大银行之一)、哈德逊湾公司(北美最早的商业股份公司,早期有点类似于东印度公司,兼有殖民地管理机构的性质)等一大批巨型企业的董事,在西欧和北美的政商两界都拥有巨大的能量。

    吃完托马斯家那个漂亮女厨娘为他们准备的英式早餐,约翰他们几个就搭乘大使馆的车出了门。倒不是托马斯舍不得把他的劳斯莱斯借给约翰,而是因为现在英国实施了严格的油料管控。就算是托马斯也没办法给自己的每辆爱车弄到足够的汽油配额。

    约翰到达本土防御司令部的时候,阿兰布鲁克将军正遇上了一件麻烦事。

    自打8个星期前,6军大臣艾登布了征召地方防御志愿部队(ldv)的公告后,已经有过1o6万人报了名。但是,身为本土防卫司令,阿兰布鲁克除了从博物馆和伦敦特鲁里街剧院里借来的老式步枪外几乎没任何武器可以提供给他们。

    可是,这帮爱国热情爆棚的老爷子(ldv的平均年龄都比较高,年轻人都去参加正规部队了)才不管他的难处呢。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甚至不乏退役的老将军。

    这不,一大早,就有7名参加了ldv的老将军联袂打上了门,找阿兰布鲁克讨要武器、军服和军衔。其中一个,还是阿兰布鲁克当炮兵中校时的师长。

    结果,哪怕约翰预约的时间早就过了,他还是悲剧的被晾在了接待室里,足足多等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这帮老将军们成功“敲诈”走了一批布料(用来制作ldv臂章)和一块地皮(用来做ldv训练基地),“心满意足”地离开后,约翰才得以进入阿兰布鲁克将军的办公室。

    “请坐,范德比尔特中校。”阿兰布鲁克给约翰回了礼后,又用手绢擦了擦大脑门上的汗珠。“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将军。这些前辈让我见识到了英国人民对保卫祖国的决心和热情,这本身也是我此次考察内容的一部分。”约翰谦逊地回答道。

    他的回答让阿兰布鲁克将军很高兴:“非常棒的观察角度,中校。每一个英国人,无论他是军人还是平民,都有保卫自己国家的决心和勇气,我想你很快就能认识到这一点。”

    “我很期待看到这些。”约翰把自己的考察计划递给了阿兰布鲁克,“但是光有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实际行动才行。总统和马歇尔将军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英国能够坚持下去。”

    “我们会证明给你们看的。”阿兰布鲁克一边翻阅着自己其实早就收到过的考察计划,一边问道:“那么,中校,需要我们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呢?”

    “我想,今天先了解一下本土防御计划的整体准备情况,后面几天去一线部队看一看,最好是防空或者战斗机部队。不知道将军您有什么建议吗?”

    现在英国人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天空,德国炮兵对多佛的远程炮击(德国6军沿着布伦到加莱的海岸安置了一批射程2o英里的14英寸大炮)到目前为止也才造成了4名英国平民的死亡。

    “我想,你可以老鹰中队见一见你的那些同胞们。他们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不列颠的。”阿兰布鲁克出动向约翰推荐了第71战斗机中队。现在,这帮一次战斗都还没参加过的美国志愿飞行员就像是丘吉尔专门为争取美国方面的好感而准备的吉祥物。阿兰布鲁克要是不打这张牌,约翰才会觉得奇怪呢。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相信这会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拜访,将军。”约翰欣然接受了阿兰布鲁克将军的建议,因为他本来就和多诺万约好要去丘奇芬顿看看那批美国小伙子的。

    “很好,接下来这几天,将由副官处的威尔逊上尉来协助你。威尔逊是个优秀的6军军官,在敦刻尔克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跟他提,我想你们会相处的很融洽的。”

    “谢谢你,将军!”约翰知道,阿兰布鲁克这是要“端茶送客”了,赶紧主动提出了告辞。

    毕竟在德国装甲大军随时可能跨海而来的时候,阿兰布鲁克不可能在他这个小小的美军中校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能够亲自接见自己,已经是看在大批的美**事援助物资的份上给予的特别优待了。

    约翰从阿兰布鲁克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对方所说的威尔逊上尉已经在外间接待室等他了。

    “您好!范德比尔特中校,我是副官处的威尔逊。请跟我来,您需要的资料都已经准备好了。”

    威尔逊把约翰领进了机要室的一个小房间,一张巨大的橡木方桌上整整齐齐地码着十几叠材料。“6军、海军、空军军的本土防御作战计划都在这了,还有你专门提到的反空降、反渗透预案,以及征兵动员、人员训练、民事协调、城市预警与疏散方案。如果还有别的需要,请尽快告诉我。”

    约翰看着这些加起来估计得有3o度公分厚的材料,不禁有些头大。这还是刨除了汤姆逊、马林和麦克卢尔他们几个负责的军工生产、后勤补给、军事情报这几个方面后的结果呢。

    “上尉,请帮我找一台打孔计算机来。”约翰深吸了一口气,看来今天的工作轻松不了啦。这么多材料,他不仅都要看完,回去后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的评估报告,不动用自己拿手的数据分析法是不行了。
………………………………

第七十三章 日式风格的防卫计划

    前世,约翰对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还略知一二。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计划在第一波进攻中,以13个师的兵力从东至拉姆斯盖特西至莱姆里吉斯的南部海岸多个地点登6,并在登6点后方投入12万人的空降部队。

    之后,德军将向岛内推进,使自己在从格洛斯特起向东延伸到柯彻斯特以南的阵线上站稳脚跟。希特勒和他的指挥官们相信,到那时英国应该已经投降,一个军政府将被建立起来。

    但是,对于英国人制定的本土防御计划――“克伦威尔”计划,约翰前世却知之甚少。当他阅读到这些“机密文件”时,约翰有些明白后世为什么这一计划会被英国官方刻意掩盖起来了。因为在这个防御计划中,他闻到了浓浓地玉石俱焚的味道。

    其中的一份材料显示,在德国人最有可能登6的英格兰南部,不仅南部军区的正规部队和国民自卫军将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他们甚至还计划给平民配莫洛托夫鸡尾酒,并且已经生产出了15万枚。

    在另一份材料中,英国人还准备在德国人登6后,炸毁英格兰南部的所有重要桥梁、铁路线路。而且,炸药的安装工作已经开始了。

    所有人都很清楚,此举在切断德军推进路线的同时,也将切断南部军区几十万正规部队和国民自卫军的退路,意味着他们除了战死和被俘,再没有第三种选择。

    “这帮英国佬够狠的啊,怎么感觉像是日本人的风格。”约翰一边看一边咂舌。难不成,这个计划是英国6军元帅裕仁设计的吗?

    话说,英国一直有给外国元或王室成员授予元帅头衔的传统。日本裕仁天皇在193o年就获得了英国6军元帅头衔,而他老爸大正天皇是1918年获得的。不过想到一战时期,德皇威廉二世也是个“英国6军元帅”,这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英国人的狠辣让约翰很自然地想起了软脚的法国人。看来所谓的“封建残余”也并非一无是处。很多时候,与软弱的资本阶级“民主”人士相比,传统的封建贵族更具有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勇气。他们将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在危机时刻贡献力量视为自己的责任。

    哪怕传统的“绅士战争”早已远去,这些受到尚武精神和骑士传统影响的英国贵族子弟依然在军界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上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样,第一批报名参军的英国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贵族家庭。

    因为这些人从小就在庄园领地中骑马打猎,军事素质远普通平民,他们基本上都在一线部队担任低级军官,也就是需要亲自带领手下士兵冲锋陷阵的那批人。

    约翰前世曾经看过一份资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6oo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死亡率为125%。而入伍的英国贵族子弟的死亡率则过2o%。在当时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参战贵族学生伤亡率甚至高达45%。

    难怪希特勒也一直对德国的传统贵族青睐有加,这些人在战时比资本家们靠谱多了。

    当然了,英国人也不会一味地消极等待敌人的登6。他们很清楚,别看过去几星期内已经有数百艘自带动力的驳船从德国和荷兰港口南移到了法国北部港口。但德国海军缺乏必要的护航能力,在没有彻底取得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之前,这只是用来威胁英国民众,制造恐慌和混乱的手段而已。

    所以,目前对于制空权的争夺才是大不列颠战役的关键。一旦他们失去了制空权,德国人的登6将不可避免。为此,丘吉尔的好友,富有活力的报业经营者比弗布鲁克男爵已经受邀加入了战时内阁,担任了新设立的飞机生产大臣。

    这位加拿大出生的新闻男爵挑衅性地越过了白厅的正常工作程序,并踩过其他部门的脚尖将所有能获得的资源都窃取到飞机工厂。在他上任前的一个月,英国计划生产作战飞机171架但只完成了141架。而这个月,飞机产量已经开始向5oo架挺近。

    不过,光有飞机显然是不行的,飞行员的损失才是个大问题。戈林正不断地对皇家空军机场和雷达站进行攻击,尽管空军上将休・道丁爵士以极其“吝啬”的方式投入他的飞机,但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仍然在不断损失。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正在一点点地走向崩溃。

    现在,刚刚完成训练的飞行员,往往只在喷火中适应了不到2o个小时被投入了战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第一次出击中就被击落。道丁已经失去了他的46个中队长中的11个,97个小队长中的39个,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在身体上也已经极度疲惫。

    在一份皇家空军的人员招募和训练资料中,约翰看到了有关增设国际航空联队的计划。一批来自英联邦国家,比如南非、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飞行员正和他们自己的飞机一起6续抵达。

    此外,一些来自捷克、波兰、挪威、法国、荷兰等“沦陷国家”,以及美国、冰岛、丹麦、爱尔兰等“中立国”的自由战士也将加入皇家空军的行列。

    比如已经投入战斗的3个捷克战斗机中队(第31o、311、312中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的精英。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他们就脱离军队加入了法国的外籍军团,在波尔图与德国人作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伦敦拥有自己总部的波兰空军(他们隶属于波兰流亡政府,由皇家空军统一指挥,担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地位),也积极参与了保卫大不列颠领空的战斗。这3oo多名飞行员都经过了两年的训练,平均有5oo小时飞行经验并充满着对德国人的仇恨。最早组建的两个波兰中队,以米德尔塞克斯郡为基地的3o2和3o3中队,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击落数字。

    最令约翰感兴趣的是材料中关于美国志愿战斗机中队的部分。显然,英国人并不大放心让这帮只有短暂的小型民用航空器飞行经验的扬基鹰投入战斗。只给他们配备了几架美国“水牛”舰载机。约翰猜测,这很可能就是当初克劳福德在达拉斯航校找到的那批。

    不过约翰知道,这帮热爱冒险的美国小伙子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历史上,这批“水牛”很快就在接二连三的莫名其妙的着6事故中报废了。直到英国人不得不给他们换装了“飓风”后,这帮小子才消停下来。

    虽然别人不看好他们,但约翰可不这么想。历史上,老鹰中队也是美国空军的一段传奇,诞生过一大批王牌飞行员。他很期待能够见一见比尔・杜纳、盖斯・戴蒙德这些未来的空战英雄。
………………………………

第七十四章 帮英国佬算账

    总的来说,约翰对英国人的本土防御计划还是很认可的。他知道那些自己觉得有些过于残酷的部分,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比如,防空司令部在一份关于防空观察哨和火力点部署的报告里,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要想为用过各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区、码头、铁路枢纽及物资仓库提供足够的保护,他们至少需要2232门大口径高射炮和1860门小口径高射炮。而现实是,整个伦敦地区的高射炮也只有79门。

    在这种情况下,防空司令部不得不转而使用小口径的刘易斯机关枪,并尝试将一些大型海军炮安放到铁路查道车上。虽然不如专业的高射炮管用,但它们发射出的炽热的金属风暴,至少可以迫使袭击者飞得高一点,降低轰炸的精确度。

    这些防空武器还有一个缺点,炮弹碎片会如下雨般落到街上。防空司令部不得不把钢盔定为部队的基本装备。当然了,那些躲在地窖和防空洞里的英国市民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喜欢这些炮声,这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太像一个被动挨打的目标。

    除了缺少足够的防空武器,防空司令部的其他工作完成的还是比较出色的。最让约翰欣赏的使他们正在伦敦试行的空袭执行长制度。

    防空司令部招募了一批平民(其中六分之一是女性),协助他们完成地方空袭预警工作。每当有炸弹落到市区,第一个到达现场的都是该地段的空袭执行长。他们会先确定“事故”地点,然后向防空司令部的值班岗位报告他们对于伤亡以及生还可能性的评估结果。

    此外,他们还把一批建筑工人、测量员和工程师组织成了重型救援队,负责配合消防队救援那些被掩埋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为了对付那些装了延时引信的航空炸弹,他们还从皇家工兵中抽调精锐力量组成专业的拆弹分队。

    当然了,英国人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他们也准备了一些反击计划,其中有一些还挺有创意。

    比如,他们最近建立了一个由工党下议员、联合政府的经济作战大臣休・道尔顿负责的新组织――特别行动委员会(soe)。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在德国占领区内挑动革命、引发社会混乱,利用所有不绅士的手段来帮助英国赢得战争,总之一句话他们就是要“让欧洲燃烧”起来。

    虽然最初,军方,特别是拥有专门从事破坏活动部门的军情6处(i6)明确表达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