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工程师-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极大。”武守德把这一秘密消息告诉了他。

    武炎之一听,心里便咯噔一下!看来这个武三思也不是省油的灯,肯定有人提醒他!要不是皇帝武则天不希望看到武家人自相残杀,搞不好他暗地里对自己下手都有可能。

    他想了想便说道:“有些事情不说你也清楚,如今太子之位未明,我们不可以轻举妄动。其一,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你必须暗地里要将所有与梁王有联系的人全部记下来,以防万一。

    其二,要舍得花钱,我明日再派人给你送一万贯过来。对于校尉和旅帅、队正等人,要倾心结交。

    我派的那几名教练,已经都担任了校尉,他们是我的心腹。他们至关重要,要注意笼络他们,必要时可以找他们。我再找他们谈一谈。

    你知道,有时候走错一步棋,满盘皆输,搞不好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你明白吗?还有,我会找天官侍郎孙元芳,这雷骑卫总部的文官,我也要换几个!我准备让顾志文过来当兵曹,还会推荐两个人过来。”

    那武守德也是苦读诗书之人,岂能不明白此中道理?

    “六叔放心,侄儿为六叔之命是从!”他说罢,看着武炎之的表情很是冷淡,知道武炎之再考虑事情,便又说道:“六叔,侄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请说!”

    “六叔!如今六叔既担任雷骑卫大将军,还担任着冬官尚书、洛州长史,权倾宰相,难免他人记恨,也难免有小人中伤。依侄儿看来,不如六叔以退为进,申请辞去冬官尚书之职,或是大将军等职,让陛下明断,以绝天他人之疑虑!”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75章 神都工学堂1

    武炎之一听,觉得侄儿说的很有道理。这雷骑卫兵力太强大,太过显眼,自己既担任着火器使,还兼任着雷骑卫大将军和冬官尚书、洛州长史,的确有些不当。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必然会在皇帝面前说谗言,特别是那些希望李家复辟之人,自己不得不防。

    “侄儿提醒得对!待我仔细考虑一下!你替我把那几位教练校尉叫来,我有话给他们讲!”

    “遵命。”

    ……

    含元殿偏殿。

    “祖姑母,如今孙儿听到一些闲言碎语,初时颇令孙儿疑惑。不过细细想来,也不能全怪他们。

    雷骑卫有四千之众,兵力强盛,一旦成军,可敌外蕃十万人,其统管之人不可轻易选择。如今孙儿现在这许多职务,实在有些忙不过来。恳请辞去雷骑卫大将军、洛州长史之职,仅仅担任冬官尚书即可,以绝谤言。”

    武则天一听,不由得微微一笑:“你是我武家的人,我还能不放心吗?其他人我更不放心了!不过你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我看这样,让内侍柳时担任雷骑卫监军。同时,再免去你冬官尚书之职,给你加宫苑使、百工使二使。

    你以火器、铜铁、宫苑、百工四个使职,继续监管两京之工程和铜铁、火器等相关事务。让李伯昌回来担任冬官尚书,当初我也是这么考虑的。至于这洛州长史,也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你就先兼任着。

    除了武懿宗,其他的人担任洛州长史我也不放心。不过他现在也忙,此事今后再议。”

    “孙儿遵旨!”武炎之一听,看来武则天也觉得将雷骑卫交给非武姓之人更不放心。

    如今他在雷骑卫派了监军,这样就没人说闲话了。监军的权可是很大的,几乎相当于大将军。

    “祖姑母,孙儿还有一事相奏,请祖姑母恩准!”

    “请讲!”

    “祖姑母,如今不知道从何时起讲究士农工商,将士人提高到无上之地位。

    孙儿虽然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错,不过工商之人地位颇为低下,孙儿以为,朝廷似乎应调整政策,稍微重视工商之人。”

    武炎之这一说,武则天眼睛一亮,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要知道,自己的父亲其实就是个大商人,并非什么士族。

    “你讲讲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么做?”武则天问道。

    “祖姑母,私人看不起工商之人,认为其颇为下贱。这是大大的谬误。试想一下,人们穿的衣物,人们用的器皿,人们住的房屋,人们日常的一切一切,又有哪一样不是工商之人经手的呢!

    士人可以做官,农民和工商为民各安其业而纳税。真正劳动纳税的人其实不是士人,是农工商。

    所以孙儿以为,如今国子监教授六学,所费均来自百姓纳粮、纳租。现今火器、铜铁乃至于将作监和尚方监,缺乏有创造有才学的高级工匠和管理者。

    所以孙儿建议,可在尚方监或是冬官司,亦或是百工使之下,设立技工学,聘请高级工匠教授技工之学,同时也教授一部分经史之学。

    设立这技工学之目的,就是培养尚方监、将作监等九寺五监所需之高级工匠和中低层官员。”

    武则天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在武炎之大致讲完以后,他又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这课程该如何设计呢?”

    她倒关心这具体的科目设计。武炎一听她的口气觉得有戏,便说道:“这课程可以根据需要。比如现在急需火器和冶金之人,我们就用二到三年,培养一些这样的人。

    另外,房屋建造、器皿制作、食品酿造、采矿冶金、织布纺纱、船舶制造等等百业,都可以教学。一个人也可以学习几种技艺。

    至于具体的课程,则需要详加讨论,听取相关官员和工匠的意见。还有学习时间,可长期也可短期。三五年也可,三五个月也可。

    当然,为了节约经费,对于学校的员额要控制,毕竟是公办之学。”

    “好!不过我想,这学堂是可以办,先期人员就控制在五十名。而且也不好设在其他司衙门之下,就列在百工使之下,也就是属于临时性质,其他官员也不好说什么。否则你是知道的,肯定会有大批官员反对。”武则天考虑非常周全,当然武炎也考虑到了百官的反对。

    毕竟在唐(周)代,工商之人的地位不高,与宋元明清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不许工商之人子弟参加科举,就是歧视性的政策。

    在后来,尽管工商之人社会也低,不过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不许其子弟参加科考。

    “孙儿多谢祖姑母。”武炎之看见武则天同意了,当然非常高兴。从此以后,自己可以专心培养技人才。

    比如,要利用已经开发出的玻璃器皿,逐渐进行化学实验,争取早日将化学建立起来。还有电学,这可是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也可以培养专门研制机器的人才,如今机器研制的进度缓慢,与人才匮乏有直接关系。

    自己前些日子才看了进度,要想沿着说给皇帝勉强能够看的机器,还有五六个月时间。

    ……

    武炎之辞别了皇帝,在路上便开始考虑人员安排。

    最后他决定,孙恒全职担任铜铁使判官;蒋士鹏担任火器使判官兼百工使判官,再兼任技工学校学监。同时再请调齐瑄兼任宫苑使判官,仍然由卢宏兼任掌书记。

    “技工学校督学?”蒋士鹏一听非常兴奋。

    “嗯,我担任督学,你担任学监。学校的名字我还没想好!我想不行就叫神都工学堂,你觉得这名字如何?”武炎之笑道。过去取名字,都比较简单,什么算学、律学、国子学、四门学,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有工学院。

    “好啊?就叫神都工学堂。王爷这名字取得好。卑职一定尽快把这学校办起来!”他做梦也没想到,皇帝会批准叫什么技工学堂。

    要说起来,蒋士鹏本人最初也有些看不起工商之人。不过在跟着武炎之办理了铜铁之务和火器之后,他已经完全改变了看法。

    武炎之凭着自己的技术,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是大周的铜铁翻了个干倍。就是这火器,如果这雷骑卫成军以后,估计会横扫吐蕃和突厥。

    这些都是工匠亲手做出来的,而且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所以如今他对工匠们的看法已经大大不同,早已经由轻视变为了尊敬。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76章 神都工学堂2

    “蒋判官,以我的意思,这神都工学五十名学生,先期设三个班,一个冶金化学班二十人,一个物理机械学班二十人,一个农学班十人。

    我先编一部分教材,你再去找一些老师。当然,所有的学生,也要学习一部分经史之学,将来也好做官,也免得他人议论。”

    “王爷,不说经史之学,单说这物理机械学和农学,这门学科的博士和助教倒是好找。冶金化学卑职怕是只能够找到懂冶金之人,另外不知何谓化学?”他说道。

    武炎之一听,的确是自己唐突了。这时候的人,哪里懂什么理学啊?于是他说道:“这化学,就由我亲自教授。包括冶金学,也是以我讲授为主,助教讲师为辅。

    物理机械学我也要排一部分课程,农学我就不参加了。另外,前两门课程的所有教材,有我亲自审定。还有,所有博士助教之薪俸,比照国子学略降百分之五即可,万不可多降。

    最后,所有的五十学生,我要亲自面试。年龄要卡死,十二岁到十五岁。直接给他们父亲讲,凡是学堂考试合格的,都给从九品下阶的出身,我不怕招不到人。”

    “王爷所言极是,依卑职看来,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来呢。这里卑职想徇点私情,卑职的二男,刚好十三岁,如果王爷看得上,卑职就让他跟着学习冶金化学。”蒋士鹏恳求道。

    “这有何不可?你不说我还忘了!拿出六成的名额来给两京官员和我们的亲信,凡是愿意入学的,只要其人聪明伶俐,一概优先录取,不过一家只限一个。”武炎之心想,这可是笼络百官的好机会。

    那明经和进士并不那么好考,虽然自己的工学可能很多人看不起,但是一毕业就有出身,一样加候选,也是很好的入仕途径。

    这对于中下层官员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卑职明日就将通告发出去!”

    ……

    下午,涿郡王府。

    武炎之正在编写教材,那武炎平来了:“哥,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编书!你不去上学在干什么?”

    “今天休息啊!再说了,我上不上学都一样嘛,反正我有爵位,到时候一样有出身呀!”武炎平长大了些,又在洛阳混了这许多年,倒是什么都明白了。

    “话是这么说,那官是那么好当的吗?我可告诉你!要是你的四书五经没学好,你就天天呆在家里吧,我是不会让你出去做官的!”武炎之威胁道。

    “哥!我是开玩笑的啦!告诉你,上次我可是考了全班第十名。王助教说,我这个成绩,直接考明经也能中!”

    “真的?那李林甫的成绩怎么样?”

    “他还可以吧,不过比我差多了!”武炎平说道,并不像是说假话。

    武炎之想起,这个李林甫读书一般,不如把他弄到自己的学堂里来算了,这个人性格谨慎,办事很有条理,倒是可以培养。于是他问道:

    “你问问李林甫,我问他愿不愿意到我这里来!就说我这里毕业可能就会有官做!”

    “我想他肯定会来的,他上次就跟我说了,他考科举无望,会马上去当卫官,我明天就告诉他。不过哥,你在学堂都学什么呀?我要给他讲一声!”

    “就学这个!”武炎之把正在编的四本教材拿给他看: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数学,制图学。

    其实这些书,武炎之已经琢磨了一年多,他一直就在编写。不过由于好多东西都模糊了,也一直在不停地修改完善。

    如今这四本书已经完成了9/10,很快就可以使用。当然,这东西还要雕刻印刷,还要颇费些时日。

    武炎平拿过书一看,仔细地翻了半天,绝大部分都看不懂。

    “哥,这些东西你在哪里学的呀?”在他印象当中,这些东西自己的大哥也不会呀?

    “实话告诉你,这是一位神仙教我的!所谓心诚则灵,你每天多烧几炷香,神仙自然就会来!”武炎之一本正经道。

    “哥,算了吧!这肯定是外蕃什么高人教授的!不过算了,我也不懂。我走了,你慢慢编书吧!”说罢,他扬长而去。

    ……

    李林甫一听,涿郡王想让他进技工学堂,欣喜道:“我当然想去啦,多谢武县公。”

    自己要先当卫官多年,才会有资格做很低阶的官员。而跟着武炎之,也许三五年肯定就会官做。最关键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己原本是李家的人,没有武家之人撑腰很难混。

    “李林甫,你不要如此客气,我们可是同学,你只要对我哥忠心,这前途就不用我说了。搞不好几年后,你就可以当上推官、巡官,可比你当什么卫官强上一百倍。

    你那卫官还要去伺候皇帝或者王爷六年,才能够有机会出来做官。而且不一定还有什么好位置,搞不好到岭南都有可能。因为你可是李家的人,这你很清楚。”

    那李林甫当然是鬼一般的精灵。他再次拱手道:“我是真的感谢武县公,不知我何时可以上学?”

    “我哥说了,其他人还要等一两个月,主要是准备校舍、教材和教具,招幕博士和助教,这都很费时间。

    不过你是个例外,你和蒋判官的儿子蒋成荣明天就可以去。跟着蒋判官一起办事,也就是准备我刚才说的那些事。这个学堂也跟国子监一样,所有费用全免。”

    李林甫一听自然高兴:“那好,我明日就去蒋判官。对了,我大伯回来了,他想今晚拜见涿郡王,还烦请武县公引荐。”

    李思训回来了?

    “你大伯不是在同州当司马吗?他回来作甚?”

    “同州刺史李公已经担任冬官尚书,我伯父担任冬官水部员外郎,好像是王爷推荐的吧。”

    “那也好!我恭喜你了,你让他来吧,我哥肯定在家。不过你告诉他,要送礼就别来。”

    “这……那好!我会告诉我伯父的。”李林甫一听,干脆我也跟我伯父一起去算了。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77章 技工学堂3

    李思训对于武炎之是尊敬的,这个武家王爷太不一样,似乎比李家人还要亲近。

    “不知王爷对水部可还有什么教诲?”李思训谦虚地问道。

    “教诲不敢讲,你当员外郎,要主管天下河流、舟船,我研制的机器很快就会成功,我计划先用在船上实验。之所以这样做,是如今漕运困难。单靠帆船运输和人力,还远远不够。如果采用机动船,就无需靠帆和人力,在江河里面非常方便。”武炎之说道。

    这机器生产出来,无非是首先用在火车、汽车、船舶、工矿、纺织等行业,以促进工业化。

    其中在此时最便捷地、能够让皇帝最高兴地当然是船舶、工矿业上面。然后逐步向纺织业和运输业推广,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要好几十年。

    “机动船?王爷,这机动船是何等模样?”李思训一脸期待,就是那李林甫、武炎平、姚宽、玉飞等人也都满怀期待,希望武炎之给个解释。

    “这机动船顾名思义就是由机器带动,不需要风力和人力……”对这古代的人,武炎之又只好不厌其烦的解释。

    他大致讲了原理,这些人听懂一大半。不过由于他们并没有见过机器,对于能够自己不停地旋转的机器,他们大多数人是怀疑的。只有姚宽和玉飞深信不疑。

    那姚宽见李林甫和李思训不相信:“你们连王爷的话都不信了吗?我示范给你们看!”

    于是他笑着走到另外一间屋子,让几个人把炉子搬了过来。便又主动的把武炎之给他们做的示范重新表演了一次。

    通过示范,这些人似乎突然明白了,特别是李林甫脑筋转得非常快:“看来只要这炉子里的炭不缺,这盖子就会继续跳动下去。那机器肯定也一样。王爷,这技工学堂莫非就是教这些吗?”

    “这些东西肯定也教。不过还有更多的东西,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点东西不过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已。”

    这时姚宽突然道:“我倒是忘了,王爷,卑职的三小子今年刚好十二岁……”

    他话还没说完,武炎之便说道:“这有何问题?你让他找蒋书记报名,只要人聪明就可以!我已经告诉过他。

    不过姚典军,我还要提醒你,你现在是五品官,儿子有出身,只要让他多读点书,是可以直接做官的,没有必要到这里来。你可要想好哦。”

    大唐五品以上官员,不但其儿子,就是其孙子都有做官的资格。当然,大多一般要先当卫官。也有直接上国子监,毕业后做官的(

    国子监考试毕业简单,当然也可以考明经、进士,对今后升官有更大的前途,不过那能够考上的毕竟是少数人)。

    姚宽笑道:“王爷,话虽这样说,不过我也不想他去当卫官,他也不是上国子监读书的料。说实话,我就想让他跟着王爷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反正将来一样做官,一样可以用荫。我可就是个铁匠出身,他倒也喜欢摆弄这些东西。”

    “那好,你去办就是。”姚宽目前是从五品,他儿子就是用荫后就是从八品下,比其他的学生一毕业就高了四阶,这还不算今后姚宽还会升更高的官。

    (荫:唐代给予五品以上官员儿子做官资格的一种制度。六品以下官员也可以,不过难度大很多倍,因为取得资格要先服役十年,而且还要候选若干年才可能当官,非常困难,与五品以上官员不可同日而语。)

    ……

    早朝。

    朝会开到一半,便有人出来反对办理技工学堂。第一个反对的是春官员外郎萧龚:

    “陛下,微臣听闻涿郡王最近要在神都开办技工学堂?微臣以为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武则天听得直皱眉头,武炎之本人倒是非常平静。

    “陛下!为官之人本应是谦谦君子,道貌岸然之辈!以弘扬大道,承接天理。而商人见利忘义,工人干的是下贱之业。

    就如同国子监,所培养都是高雅文士,如今涿郡王偏偏要培养做工之人为官,使我等士人与工匠为伍,同列朝班。

    这岂不让微臣等读书人蒙羞?微臣等苦读诗书十几年,其可与下贱之人同朝?”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议论纷纷,很多官员居然点头称是。当然大部分人都没有说话,因为都知道此事皇帝已经下旨开办,无法挽回。

    “陛下微臣也以为公办技工学堂不可!百姓的租税,是用来培养管理百姓的官员,并非培养工匠。

    自古工匠都是师傅带徒弟,哪有听说专门开办学堂的?即使要开办,应该有私人开办。”都官郎中李福说道。

    他说完,又有几人站出来反对。

    听着武炎之火起,他刚想说话,冬官侍郎王林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可以开办技工学堂。微臣以为,百姓的租税,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今形势与以往大不相同,每年的钢、铁、铜产量已经增加数倍,火器也就慢慢成军,这都是涿郡王的功劳。办理这些要紧的事务,光靠苦读经史子集怕是不能够。”

    这时武懿宗也站出来支持:“陛下,微臣以为不但要办技工学堂,还有大办……”

    随后,局面开始逆转,工部尚书李伯昌、尚方少监崔士廉等高层也都同意开办。

    武三思没有说话,他心里有些烦躁。这风头都让武炎之抢完了,自己干什么?我可是太子的当然人选!

    这时武炎之说道:“陛下,微臣只不过是想培养一些懂管理铜铁和火器的官员而已,没想到竟然招来如此多的反对。

    诸位,你们都穿着紫衣和绯衣,住着豪华的房子。这些是怎么来的?你们种过一天地吗?你们织过一尺布吗?你们筑过一寸墙烧过一片瓦吗?

    你们没有,你们有何面目看不起百姓?看不起工匠?看不起商人?陛下,微臣以为,对于这些跟陛下唱反调之人,应该通通贬谪,让他们去做县尉县令,体会一下百工百姓劳作之苦!”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78章 喜事恼事

    这时梁王武三思一听,说道:“陛下,臣以为涿郡王之言不可!任何一件事情,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千百年来,士人都读四书五经,读书之人做官也是千古之理。所以微臣请求,万不可对反对之人处罚!”

    武炎之提出处罚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吓唬他们。古代的读书人,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要一时改变他们的想法几乎不可能。

    几位宰相当中也要求不要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有些人则没有表态。

    这时吉顼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士人读书传接大道,绝不可因言受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