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河-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早上起来,张子山早早地就在胡同里擦起车来了,自己心里虽然舍不得这辆车,倒不仅仅是因为这辆车帮自己挣了不少钱,毕竟张子山看到这辆车就会想到部队,想起贾静文……
思量再三,拿上手续,张子山开着车就跑去了汽贸市场,到了地方,谈好了价钱,张子山还在那儿犹豫不决……最后一咬牙一狠心,卖了……
回到办公室,李玉和已经在屋里等着了,“子山,这个精神病医院的事情你怎么看?”
张子山接过烟来说:“老师,我觉得吧,精神病医院开在咱们村是件好事儿,但是现在的土地多不好批老师你也不是不知道,昨天我使劲儿地推了你好几次,你还满嘴答应着,老师我太了解你了,你一旦答应别人的事儿,无论如何也会做到,哪怕是在酒醉的时候答应过别人的事儿,你都能做到,往好了说这叫守信用,但也得分什么事儿,像精神病院这事儿,这地是说批就能批的?老师,以后喝酒的是时候别总是什么事儿都答应,可以推给我们嘛,这样咱们的回旋余地还能大一点儿,你看昨晚上老师你拍着胸脯,满口答应的样子,现在怎么办?”
李玉和笑了笑说:“整个班子,也就你小子敢这么跟我说话,还别说,就是因为你这脾气,我才更喜欢你,你知道吗?……既然连你都认为把精神病医院开在咱们村儿是好事儿,那这事儿啊就这么定了,先开起来再说,改革嘛,就不能依循常规,我给他来个先斩后奏,把医院开起来,先把这生米煮成熟饭再说!另外,你提的那个植物色素厂动作也快点儿,争取这两个项目同时上马!”张子山还想再说什么被李玉和一挡,“好了什么都别说了,这事儿就这么着定了!”说完李玉和推门就出去了……
张子山摇了摇头,迅即就安排底下人去找李建忠去了,要尽快地把植物色素厂的事情敲定下来。
没过几天,村子西头的土地上就破土动工了,孟老板和李玉和晚上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也更多了,张子山总是以家里的孩子小或者以植物色素厂的建设为由推脱着,下了班就直接回家去了……
这天晚上,张子山领着左晓晴带着孩子就去了李书林家。
李书林看见张子山来了,赶紧迎进屋里,两人往炕上一坐,像以前一样,开始聊了起来……
“最近我可是听说了一些事情,听说这个李玉和虽然肯干事儿能干事儿,但是喜欢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是不是?”李书林拿起了旱烟枪说。
“老师这个人呢倒是挺仗义的,做事情也讲信用,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在整顿村子上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行事果断,有一番雄心壮志。就是好喝酒这个毛病我实在是忍受不了,说了他多少回了,根本听不进去,让他少喝一口酒就跟要他命似的……”
“话说回来,自从你们这个班子搭起来以后,咱们村也算是基本上回到了正轨上,尤其是这些企业又给搞活了,这个成绩不能否定。但是,老百姓的声音还是要听啊,这村儿里老百姓关于他李玉和可没少说怪话啊!”
“那也不能光怕别人议论就不干工作了是吧,我倒是不怕怪话和议论,反正说不上来,就是最近总觉得这心里头不踏实,叔,我准备上马植物色素厂的事情这一两天就定了,款一下来就让李建忠他们干起来了。”
“嗯,不错,对咱村儿来说这又是一件大好事儿啊……”
(本章完)
………………………………
第133章 白洋淀诗群
忙里偷闲,第二天大家按照昨天晚上的提议,决定到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去玩上一天,毕竟离宾馆很近,就在郭里口村的村北,几个人迎着晨曦登上了汽车……
没一会儿的功夫,车子已经开到了郭里口村,将车停放在一边,几个人徒步前往,村口几个大妈大爷正在哄着小孩儿聊着天儿,一见到有生人进来,赶紧热情地走上前介绍起他们引以为傲的白洋淀来……
乡亲们将张子山等人迎进了村儿,边走边介绍着,张子山看着已经近在眼前的白洋淀,眼睛里瞬间写满了故事,有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的,还有关于革命爱情的……
张子山看着这眼前的白洋淀烟波浩渺,风景秀丽,天水相连,苇绿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的壮丽景观,心中不禁升腾起一阵阵的感叹……
乡亲们介绍说,这里是燕赵大地最美的湿地,日出斗金,号称是北国的江南!
两个乡亲驾上小舟,载着张子山一行人来到了鸳鸯岛上,目测这几万平方米的鸳鸯岛周围被芦苇环抱着,被粉嫩娇羞的荷花簇拥着,岛上,淀风习习;四周,波光粼粼。站在鸳鸯岛上视野极为开阔,可以看到大半个白洋淀秀丽的景色……
相亲放下摇船的橹,说这里到了晚上到处是渔家灯火,还有什么鸳鸯印月,介绍得如诗如画……
其中一个乡亲指着远处的芦苇荡说:“抗日战争时期啊,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就是在这里利用有利地形,驾小长工舟出入在这浩瀚无边的芦苇荡中,辗转在这茫茫大淀,雁翎队老厉害了,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那把小鬼子给折磨得叫一个够呛,你们看那儿……”
张子山顺着乡亲的手看了过去,“那就是雁翎队使用过的排子船、大抬杆!一会儿我载着你们让你们感受一下钻芦苇荡打小鬼子的感觉!”
二叔一听连声叫好!“好好好,那敢情好,这太刺激了这也,走,咱们得像人家雁翎队学习,打小鬼子,咱们不能光说不练呐!同志们,咱们这就出发吧!哈哈哈哈!”
乡亲一看子山二叔这劲头足的,自己也来了劲儿,大声说:“好嘞,我们哥俩一人划上一艘小船,带你们闯闯咱白洋淀的芦苇荡!上船!杀鬼子!”
张子山四个人上了两艘船,转眼间两艘船彼此间就消失不见了,芦苇荡密密麻麻,跟不透风的墙似的,不时地还有荷花莲子从身边掠过,左晓晴娇细的手指轻轻滑过水面,含苞待放的小荷触手可及……
张子山看着眼前的这一大片世外桃源,禁不住浮想联翩起来,想起了家乡半干旱的大汉河,想着要是大汉河上也有这样的风景就好了……
过了好半天两只小船才打了照面儿,几个人上了一艘船上开始钓起了鱼,还别说,这白洋淀里水草肥美,这各种各样的鱼也多,尤其是圆鱼,乡亲介绍说这圆鱼可是白洋淀的特产,说是这里的水质肥活,光照时间长,水生的藻类又丰富,为圆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张子山几个人也不含糊,说来也巧,没一会儿就钓上来七八条两三斤以上的鱼来,乡亲一瞅,说:“这可不得了了,什么手气啊?这钓上来的全是圆鱼,你们真厉害,嗯厉害,比当年的小鬼子厉害多了!”
得,中午这顿饭就围绕着它来了!就在这鸳鸯岛上,几个人来了一桌‘圆鱼宴’,有清蒸圆鱼、爆炒圆鱼、圆鱼汤、红烧圆鱼、糖醋圆鱼……这一大桌子的圆鱼可让左晓晴饱了口福了,关键是还不用自己动手做……
吃完饭,几个人离开了鸳鸯岛,在白洋淀的四周闲逛着,走着走着,几个人就走到了东大街上的‘渥城书院’。
张子山牵着左晓晴的手直接走了进去,渥城书院里的人马上迎了出来,熟练地介绍起来……
原来这个渥城书院是因为位于渥城(渥城即是安新县)的东大街上而得名,而渥城又因城郭外有渥水环绕得名,渥城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这匾上的大字“渥城书院”就是嘉庆年间这里的知县侯宗秩题写的,与“正学书院”“葛乡别墅”“静修书院”齐名,并称为白洋淀上四书院!
渥城书院历经坎坷兴衰,尤其是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渥城书院还被德法军队占用了作为军需处,很多珍贵的书籍散失殆尽了……
摸着这厚重的砖墙,张子山的心里突然间也厚重了起来,想象着德法联军在这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行径,张子山的拳头一下一下地重重地捶在了砖墙上……
河北的老乡都听长辈说起过,说保定地区的人们有气节有骨气更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当年日本人来到河北的时候,保定地区的百姓就敢奋发组织游击队,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血泪传奇……燕赵大地自古多风流,何止是龙门人的风骨,保定人的脊梁……
张子山看着眼前这个当年无数知青生活战斗过的白洋淀,想起了白洋淀诗群。因为白洋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接触西方文学作品较多的高干子弟知青,这些知青自发地组织起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地形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白洋淀诗群”。后来,不光是北京河北,就连福建和贵州等地,都有了这样的诗歌写作活动……
张子山想起了诗人多多和芒克的诗,有很多都是写白洋淀的,尤其是诗人多多的朦胧诗,读起来别有一番情感韵味……
张子山回头望着身后浩浩荡荡的白洋淀,就这样静静地与世无争地独处一隅,孑然一身,孤独却不寂寞,等着能聆听它内心深处的知音,一等就是几百年……
“白洋淀真美!”左晓晴依依不舍地看着淀上的荷花迈不开离别的脚步……“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张子山说,“这是乾隆皇帝诗中的白洋淀,更是我心里的俏江南……
感谢起点书友已有家室的连续打赏!感谢新老书友的推荐票,后续故事更精彩,欢迎订阅!
(本章完)
………………………………
第134章 归去来
从白洋淀回来,几个人来到好再来餐馆吃饭,老板娘还是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只不过今天换成了更凸显身材的短裙子了……
老板娘一瞅见张子山马上热情地走上来熟练地递上香烟,“又去厂子里了?没跟我公公一起回来啊?”说完自己将一支香烟轻轻叼起,烟蒂上沾满了红红的唇印……
张子山拿出火机给老板娘把烟点上说:“没去厂子里,我们刚从白洋淀回来,先来四份素炒饼两瓶啤酒!”
“得嘞!你们先坐啊,马上就好!”老板娘说完踩着蝴蝶步扭着翘臀冲着后厨喊了一声,“四份儿素炒饼!”
正等着炒饼的功夫,梁厂长进了饭馆儿,张子山几个赶紧站起身来打着招呼,“梁厂长来了啊,一起坐吧!”
梁厂长倒是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张子山赶紧又拿了一把椅子过来,“梁厂长你点点儿什么?”“素炒饼!”
“呦,那巧了,咱们今天晚上还迟到一块儿了……老板娘!再加一份素炒饼!”
五个人边吃边聊,梁厂长一听张子山说起提货的事儿,“小事一桩!待会儿直接跟我回厂里……”
由于张海波的订单量非常小,梁厂长还是给开了“后门”,让张子山他们提前把几箱货提走了,这下可把张海波给乐得够呛,要是正常等下去,这皮鞋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第二天的早上,张子山四个人就退了房间,坐上了车,回龙门。临出安新之前,张子山把车停在“好再来”的餐馆门口,自己进去和穿着大红色裙子的老板娘打了声招呼……
回到龙门之后,二叔和张海波拉上鞋就走了,张子山和左晓晴从老人那领回孩子直接回到了家里,躺在床上,张子山翻来覆去的想着鞋厂的事情,脑子里设计着种种方案,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醒来,张子山就跟左晓晴探讨了起来,“这个鞋厂必须要开起来,可是咱们一没有土地和厂房,二没有资金购买设备,个人是干不了的,这件事情我还是想把它汇报给村里,由村里出面办这个厂子。”
“大事儿还是你拿主意吧,我就是觉得这个鞋厂项目挺好的,要是咱村里开上了,对谁都好!”左晓晴说。
张子山拿起纸笔趴在桌子上就起草起了《皮鞋厂项目可行性报告》,脑子里盘算着占地规模、用电量、工人数量、男女比例、管理层人员分布、必要的生产设备采购、安排人员学习计划等等一些列的问题……
正写着呢,朱育臣来了,“子山,我这可是第三回来了啊,都成了三顾茅庐了,第一次来给你个副治保主任你不干,第二次来让你去精神病院当主任或者来村里当副村长你还是不干,我今天可是第三次来了,难不成还要我把这个村支部书记的位子让给你坐不成?”
张子山赶紧站起身来说:“育臣,这回也不用你顾我了,这次我主动找你,算是主动请缨吧,但是村委班子我是坚决不参与的,那都是正式选举村民选举上来的,非让我到村里主持一部分工作的话,我还是想主抓经济这块儿,抓实体,办实业,以点带面带动全村经济向前发展!”
朱育臣哦了一声,说:“抓实体、办实业、以点带面?看来你已经有了思路了,说来看看,只要你能参与到咱村儿的建设上来,咱们都好商量!”
“是这样,前几天我去了趟保定安新,偶然发现了一个商机,经过初步的考察论证,我觉得可行,成本低利润高前景好零污染,手工作业较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咱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什么项目?还有这么好的项目?”朱育臣追问着。
“皮鞋厂!”张子山利索地说。“皮鞋厂?我们能干吗?好干吗?”“我仔细地在车间里看过了,除了下料需要机器,很多都是手工制作,不是很难学,如果要上马这个项目的话,肯定要安排专门的人过去先学习!”
朱育臣顿了一下说:“就像你刚才说的,成本低利润高前景好还是零污染,这个项目可以上,这样,子山,你赶紧起草一个可行性报告,我们开会研究一下!”
“好的,这个报告我正在写,写完之后我就给你递上去!”送走了朱育臣,张子山又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写完之后,已经是晚上了……
第二天,张子山就把这份报告交给了朱育臣,朱育臣看完之后激动地说:“还真是个好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好好好!这样,我们马上开会研究,你在我屋里稍等一下!”说完朱育臣就出去了。
张子山看着这间熟悉的办公室,自己的老师李玉和曾经就坐在眼前的这个座位上,只不过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了……
张子山正在回忆着往日师生共事的时光,朱育臣就从外面进来了,“子山,会上我们都一致通过了你这份可行性报告,这样,今天我们把手头的工作都做一下安排,明天你带上我们全体班子成员,咱们去一趟保定,实地考察一下,毕竟是个大项目,实地调查一下还是比较稳妥的,你说呢?子山?”“当然了,明天就坐上我那辆面包车去吧……”
第二天早上,按照约定的时间,张子山加满了油,开着车来到村委会大院,拉上所有人之后,马不停蹄奔赴了保定安新……
到了安新之后,张子山跑到“好再来”餐馆通过老板娘联系上了梁副厂长……
大家见了面之后,张子山做了介绍并说明了此次的来意,梁厂长二话不说,直接领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就来到了百盛鞋厂,张子山和梁厂长走在最前面……
朱育臣紧随其后,听着梁厂长的介绍,看着车间里的工人在熟练地流水作业着。朱育臣又询问着下料机器的采购价格和生产效率,还有数十套模具的功能和价位,朱育臣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张子山满意地点着头……
感谢书友書中武生的打赏和推荐票,感谢以试锋芒、郭呆子、已有家室、刘浏的推荐票支持!后续故事更精彩,希望大家继续订阅支持!
(本章完)
………………………………
第135章 突生变故
从百盛鞋厂出来,已经很晚了,一行人找一家偏远的旅馆就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朱育臣一行人又在整个县城的鞋厂考察了一圈,发现整体的情况是十分类似的,都是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一行人驱车来到梁厂长所说的设备采购市场,询问了相关的设备和模具价格,考察完毕,朱育臣拍了拍张子山的肩膀说:“子山,感谢你又为咱们村儿找了一个这么好的项目,感谢你……”
回龙门的路上,朱育臣不止一次地叮嘱着车上的随行人员,对于上马皮鞋厂的事情,仅限于车上这几个人知道,对外必须绝对保密!如果有谁透露出去,别怪他不客气!
路上,朱育臣还是不放心,“我可跟在座的说好了啊,关于皮鞋厂所有的信息必须绝对保密!这事关一个企业的成败,这是咱故城村的大事情!”
朱育臣看了一眼张子山接着说,“咱们为了故城村的发展可千万不能辜负了张子山这次的慧眼识商机啊,我代表全村村民感谢你啊,子山,你放心,我们一定绝对保密!”
张子山笑笑说:“大家齐心协力把是这件事情做好吧……”
朱育臣说:“子山,你放心,回去以后我们马上开会研究确定一下厂房的位置等相关问题,到时候你就等我们的通知就行!”
回到龙门市的第二天,朱育臣就召集班子成员开始选址等具体问题的大讨论,没过两天,张子山就被叫到了村委会,在村委会扩大会议上,张子山被当场任命为作为这家皮鞋厂的厂长,并责成张子山快速组建皮鞋厂的领导班子,组织得力人员去保定学习!朱育臣只推荐了两个重要人选,那就是村里的两委会总顾问李梅君。虽然没有亲缘关系,但是由于年龄和辈分的差距,张子山平日在村里都尊称她一声婶子。另一个朱育臣推荐的人选是前村委会支部副书记朱建华,这个朱建华平日里倒是跟张子山走得比较近,打心眼里也佩服张子山的为人处世。朱育臣推荐李梅君担任皮鞋厂的会计,朱建华担任副厂长,张子山当场也表示了同意。散会后张子山就开始物色起了班子的其他人选……
张子山把物色好的人员名单上报给朱育臣,并当场获得通过。朱育臣责成张子山尽快带着两个副厂长和其他所有骨干成员前去保定百盛鞋厂学习,并建议多带一些人去。于是,张子山组织了一支二十一人的庞大队伍分成两批前去保定学习。李梅君正在生病,主动提出不跟着去保定学习了。
临行前,朱育臣把大家送到了村口,握着张子山的手说:“子山,我相信你,你就大胆地领着他们好好在那儿学习,估计你们去的时间会比较长,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不过你大可以放心,在你们学习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也不会闲着,我们会在你们学成归来之时把厂房建设好,这一点大可放心!”
张子山也用力地握着朱育臣的手说:“育臣你放心,我一定领着大伙儿认真学习,把所有核心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都学回来,等着我们胜利回来的时刻吧!”
告别了朱育臣,张子山领着第一批十五个核心人员再次前往了保定安新。
已是初春,虽然十几个人挤在一辆面包车里,还是能感觉得到外面干冷的空气,沿途的冬小麦有的身上还披着一层厚厚的雪白的棉衣,有的已经化雪而出顽强地滋长着……
张子山领着这一大帮子人直接来到了百盛鞋厂的门口,向门卫说明来意之后,没一会儿梁副厂长就出来了,一看到张子山赶紧地赔上笑脸说:“没想到你门还真来了?还带着这么多人?!”
张子山敬上香烟说:“梁厂长上回不是说学习的时候让我们多带点人吗,这只是第一批,还有几个没有过来,留在家里帮着选址建厂房呢!”
梁副厂长犹豫了一些略显尴尬地说:“小张啊,实不相瞒,事情呢有了变化,我们郭厂长回来了,上次你们来的时候郭厂长正好没在去广州开会去了,这两天刚回来,这郭厂长回来了事情就不好办了,关键是我说了就不算了,我和老郭之间还有点儿矛盾,学习的事儿必须要郭厂长亲自点头才行,我还真帮不上忙了……真对不住你们啊,害得你们可能白跑了一趟……”
张子山还没说话,身后的李玉修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擦了擦脑门儿上的汗说:“山子,这是怎么回事儿?不是都说好了吗?咋还不让学了?”说完身后另外十几个人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
梁副厂长见张子山为难的样子于心不忍,赶紧说:“不过小张,虽然我不能出面,你们可以直接去找他啊,好好说说,没准儿事情可能会有转机呢?不过郭厂长这个人可是不太好说话人有点儿犟,能不能答应你们,就看你们的运气了,我可以让你们进厂去,剩下的可就都靠你们自己了!”
张子山等一众人跟着梁副厂长就进了厂子,按照梁副厂长指着的方向,张子山领着人就来到了郭厂长办公室的门口。敲开办公室的门,印入眼帘的是一位六十岁左右半头银发的人正带着黑色花镜在沙发上看着报纸……
张子山走上前说:“郭厂长您好,我们是龙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