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盛宴-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无耻而险恶的辩词。

    但是闻老太太是个瞎的,她说她无意中碰到石狮,这谁也不能硬指着她鼻子说你就是故意的。

    这让殿中几个得了太子授意,本想以擅自叩阍惊扰朝堂罪名给老太太点教训的官员,都讪讪闭了嘴。

    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闻老太太身后,两个太监捧着一个很沉重的大缸进来。缸上盖着红布。

    “老太太,祥瑞何在?”

    闻老太太侧身一让,笑道:“陛下,祥瑞在此。”


………………………………

第三百零六章 揍你个棒槌!

    红布掀开,众人首先看见的是一堆土。

    别人还不明所以,长庆郡王司空奇最先发声:“这莫不种的是红薯?”

    当初文臻在献出红薯玉米种子的时候,曾请燕绥当殿发春,几位重臣当场尝到了红薯和玉米的味道,才下了决心种植。这事儿普通官员不知道,高等级官员皇族还是都知道的。

    红薯玉米种植出了问题,朝廷下诏令立了军令状的文臻解释,最近腥风血雨的也和这事有关,听见这一句,众人立时哗然。

    闻老太太点头道:“正是。”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那缸。闻老太太不理会任何人,和张洗马两人动手,将那土刨开,从里头拎出一串一串的红薯。拎了一阵子,停了下来。

    众人瞧着,嗯,挺多的。十来个呢。

    司空奇冷笑:“这祥瑞啊,你孙女儿已经献过一次,当时确实好一番哗众取宠,请宜王殿下出手催生,一缸子里面拉出来好几十斤,当场文大人就下了军令状,要达到亩产两千斤。可如今瞧着,怎么没有宜王殿下妙手,这产量也远远够不上亩产两千斤啊。”

    众人原本觉得不少,此刻一听,顿时觉得果然文大人吹了牛皮。这离两千斤差得远呢。

    只是司空奇这话险恶,暗搓搓暗示宜王和文臻勾结作假,众人一时都不敢接。

    闻老太太抬起厚厚眼皮,瞟了司空奇一眼,这一眼瞧得司空奇一怔。

    这老太太,明明是个瞎眼老妇,眼神竟然忒吓人。

    随即他便听见闻老太太慢吞吞地道:“郡王稍安勿躁,老身这是歇歇手,这还没挖完呢!”

    司空奇:“……”

    和她孙女一个德行!

    闻老太太不急不忙又继续拉,红薯越拎越多,一个不算太大的缸里,变戏法似的一串一串,感觉好像永远都挖不完一样。

    人们神情渐渐变得惊异。

    传说中红薯产量极高,如今看来倒是不虚。

    李相等几位重臣没什么表情,这一幕他们当初就看见过,关于红薯玉米种植不利的事,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一种粮食的试种和推广本就需要时间,特别是外来作物,水质土壤风太阳,每一种都可能对作物产生影响,这次种不出来,再种一次便是了。

    至于有毒,他们亲口吃过,也没被毒死。不过对于此事,太医署倒是有人说,这红薯对于身体强健,常吃荤食的人并无伤害,但是对于常年食不果腹,体质羸弱的人来说,却有可能损伤体质,之前吃死了的小太监,是个瘦弱的冷宫太监,所以禁不住这红薯。

    这终究是未经证实的流言,就算立了军令状,因此令文臻仕途折戟,在老臣们看来也不算要紧事,年轻人仕途太过一帆风顺不是好事,多经历打磨方能成才。

    是以几位重臣都冷眼旁观。并且心中有些不满,觉得文臻确实太心虚了,都不明白这一层道理,竟然不敢回京,生生把事态恶化,实在愚蠢。

    殿上,闻老太太直到所有红薯都起出,堆在地上一大堆,才道:“陛下,您瞧,这三尺方圆一个缸,只用寻常沙土,竟然产出这许多红薯,此物易种产量高已是不争之事,一旦推广天下,东堂将再无饥馁之民,这不是祥瑞是什么?”

    李相神情惆怅,他幼年全家饿死,最后一点粮食只活了他一个人,因此对于红薯玉米推广最为在意,此刻再次看见那产量,不禁十分扼腕。

    还是司空奇,看着那一地红薯,怒道:“这是已经证实能要人命的恶物,你竟然还敢拿出来谎报祥瑞!”

    “是吗?”闻老太太打量着他,淡淡道,“那郡王赶紧回府,去准备后事吧。”

    她转身又对群臣道:“诸位也请加紧一些,毕竟棺材铺存货有限,去迟了怕没地方躺。”

    “闻老夫人!”李相沉声道,“朝堂之上,陛下驾前,岂可胡言乱语!”

    “老妇不敢。”闻老太太不急不忙施礼,“只是这便不得不提起老妇为何在正阳门外愤怒了。说这红薯是恶物,能毒死人,那老妇也吃了,老妇的儿子媳妇,府中丫鬟婢仆都吃了,也没人……”

    “你口说无凭,谁知道你吃没吃!”司空奇冷笑。

    闻老太太再次“瞟”他一眼:“郡王,老妇人这次,话也还没说完。”

    司空奇再次脸涨得通红。

    “……诸位大人也都吃了,如今也过了有一阵,老妇人听着,也没发现哪位大人有不妥来着。”

    众人:“……”

    等等你说啥?

    司空奇这回不说话了,连着被呛两回,再来一次,保不准要被陛下疑心他心思不纯。

    半晌有人咳嗽一声,问:“闻老太太,敢问,方才外面那个摊子是你设的?我们吃的那物事,就是红薯?”

    说话的是一向话少的御史中丞蒋鑫,有人恍惚记起,第一个去吃那东西的,好像也是这位。

    原来那就是红薯和玉米?确实很美味啊。

    众人对这两样作物一向只有耳闻,今日才得见真面目。

    闻老太太一双无神的眸子,直直地看向蒋鑫:“蒋大人,味美否?”

    “美哉。”

    “可有不适?”

    “并无。”

    “黄色的是玉米烙,如何?”

    “清香甜美,别有殊味。”

    “等一下。”这回司空奇忍不住了,但是嘴上说着等一下,自己倒先等了一下,确定了闻老太太这回再没幺蛾子,才接道,“红薯玉米是文臻首献,那丫头一向怪里怪气的,按说这是皇家亲自培育的重要新作物,便是首献者也不能私下截留自己栽种,这点本王先不和你说。只是文臻既然精通这些,为何她种在自己府中的能丰收,种在皇宫的反而不能?总不能说皇宫专门用来培育良种的土壤还不如你府中?那么你这红薯玉米,是否有特殊的种植方法?是否又经过了处理?”

    众臣一听,都觉得司空奇这回脑子有长进,这几个问题问得很是诛心。

    不动声色提出了私下截留这个问题。却又轻轻放过,接下来本来问题很容易被引向宫中种植的猫腻之处,但是司空奇绕过这个问题,转向了文臻这里自己做了手脚,就变成了文臻有私心,甚至有有害邦国的重大恶念。

    虽然之前辟了种植园,但是种植园无法大批量用暖房,所以收获季节还没到,先种出来的是皇宫暖房这一批。

    “郡王与其询问文臻是否有别法料理作物,倒不如先问问宫中暖房是如何料理这红薯玉米的?”

    司空奇露出一抹得逞的笑意。

    “皇宫暖房这里,也不是宫人照料这些作物,而是司农副监蒋玄亲自料理。”

    蒋玄也在场,闻言眉毛一挑露出怒色,众臣眼色却都往御史中丞蒋鑫飘去。

    在场很多人都知道闻老太太和蒋中丞早先有婚约,本以为涉及夺眼之仇,早就恩断义绝,可瞧老蒋鑫方才那做派,明显旧情未了嘛。

    结果一眨眼,闻老夫人的砖头就砸到他侄儿那里去了。也不知道是蒋鑫发作呢,还是闻老夫人自己先把砖头捡回来?

    众人一脸看八卦的兴味,结果蒋鑫八风不动,闻老太太不动八风,仿佛没听见那句暗含挑拨意味的话,只道:“陛下,老妇人请求去宫内暖房瞧瞧。”

    “准。”皇帝起身,对众臣笑道,“朕坐了这半日,你们站了这许久,都累了,便都去松泛松泛。”

    众臣便都跟着,浩浩荡荡往暖房去,暖房本来就设在内外廷的交界处,并不算远。

    进了暖房,暖房里第一批红薯几乎没有收成,但是为了验证,第二批已经种了下去。此刻都已经出了秧苗,密密麻麻绿莹莹一片,呈现一片疯涨之势,众人进去几乎无处下脚,甚至还有人一进去就绊了一跤。

    几位重臣之前经常关注这些红薯,这架势几个月前就见过,当时都十分兴奋欢喜,觉得秧苗长势这般好定然丰收,然后经过一次打击,再看见这般模样,都脸色不大好看。

    闻老太太听着张洗马对于暖房内秧苗的描述,让一直跟在身边的张洗马,蹲下身来摸摸那些土和秧苗,还没说话,就有赶过来的太医道:“土壤等等我们都已经检查过,确认没有毒物。”

    闻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毫无松动,只淡淡对张洗马道:“数数植株。”

    众人都瞧着张洗马,不知道这位传说中失踪的东宫洗马,怎么忽然会和文臻的祖母凑在一起,而且对太子不理不睬,又忍不住一眼一眼去瞟太子。

    太子适时扮演了微带惊愕难堪又强自按捺的表情。

    这个人敢出现,还敢以这种方式出现,他心里也一阵阵发跳,随即想到这也许就是张洗马以这种公然方式出现的原因,一来走到阳光下众目睽睽让他有所顾忌,二来也是攻心之计,要他猝不及防之下自乱阵脚。

    太子提起心气,越发稳稳地站着。

    张洗马倒神色自若,皇帝还没对他发问,他便一切如常,数了数植株,告诉了闻老太太,闻老太太听着,脸上一松。

    随即她转身对皇帝道:“陛下,这红薯不结果实,原因有二。”

    皇帝凝神。

    “土确实没问题。问题出在种植和养护上。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植株的种植,比原先文臻定下的要多上许多。导致植株过密,难以结果。”

    蒋玄脸色一变。

    他原是光禄寺官员,喜欢农事,被调入司农监,虽然对这份任命不抗拒,却对于顶头上司颇有几分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一个厨子,去掌握农事,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别的也罢了,这么关乎天下生计的重要作物,怎么能听她的?

    尤其他听说了那个亩产两千斤的军令状,更觉得荒唐,这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数字。

    他很看重专门设立的司农监,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便不能有失,眼看着文臻拟出的计划书,要将司农监种植园搞成充满商贾气息的地方,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商人挂上钩,他就觉得不自在,觉得这个女厨子,果然非常不可靠,明显是追名逐利浮夸之徒,而司农监刚成立,就要承担亩产两千斤的重要任务,万一给这女人搞砸了怎么办?

    此刻众人目光射过来,蒋玄铁青着脸色答:“是,本官在种植之前,询问了一些老农的意见,都觉得达到亩产两千斤有难度,因此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也增加了一些植株。”

    他是擅自更改了文臻的种植要求,增加了将近一倍的植株,但他考量过土壤肥力的!还在不断施肥,不会有问题!

    闻老太太将那土壤在手中捏了捏,闻了闻。

    “蒋大人加了很多肥啊,让老妇猜猜,发酵煮熟的豆子瓜子?麻籽?甚至还有……人的尿液?”

    蒋玄镇定地道:“都是老农们教导的上好肥料,有何不妥?”

    “有何不妥?不妥是蒋大人的榆木脑袋。一种陌生作物,不听他人良言,仅以过往旧经验胡乱作养,惹出大祸而不自知!今日老婆子便代我那被你害了的可怜孙女,揍揍你这个棒槌!”

    闻老太太一棒槌就轰了过去。

    也不知道瞎眼的老妇出手咋那么准,啪一下,蒋玄的官帽掉了。

    众人:“……”

    听说这位老太太性子很烈,但平素算得上端庄谨严,断然没想到,泼起来令人发指。

    敢当着陛下的面揍四品官!

    这老太太和她孙女一样狡猾,入宫禁不可带武器,可她先在正阳门外摆摊,再以需要支撑为名顺手从摊子上拿个擀面杖,谁也没话说。

    话说回来,这位老太太当年被娘家拖累,害了未婚夫一只眼睛,居然敢找上门去,生生挖了自己眼睛赔了,这份胆气心志,不是寻常人。

    这么一想,仅仅揍掉官帽不算啥,好歹没挖蒋大人眼睛,把多给蒋家的那只眼睛给要回去。

    闻老太太脸不红气不喘掂着擀面杖站着,她想揍人很久了!

    孙女儿在外为国出力,京中这些人还不消停,大功未叙,无端惹上祸事,明明为国为民,却被这起子小人每日胡乱编排,总想把她踩到泥坑里!

    孙女儿在信中提出了对于红薯出问题的猜测,如果是宫中人下毒所为,请老太太务必要忍着,等她回京来处理,如果是如她所猜测,是蒋玄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么就不必客气,好好帮她教训这个王八蛋!

    闻老太太想着孙女儿说有急事,暂时还回不了天京,想来定然是重要的事,不然不至于面临攻讦都不回来,她心中忧虑,看这蒋玄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得亏这是在驾前!

    不然那一擀面杖招呼的可不是官帽!

    要这愚蠢脑袋何用!


………………………………

第三百零七章 不尽耳光滚滚来

    蒋玄当众被揍掉官帽,脸涨得通红,看一眼伯父,看他神色尴尬,便知道碍着这老太太身份,不会替自己出头,但他心中的怒火也就更甚。

    这老婆子,说到底还对不起伯父,仗着和伯父的旧情,这么欺负人!

    “闻老夫人不问缘由,擅自对朝廷命官出手,不怕治你个驾前失仪之罪!再说我这明明是经验良方,你说不出个章程,却要在此胡搅蛮缠,岂有此理!”

    “谁说我说不出章程?这豆子麻籽之类的肥料,养花种菜很好是不错,却是催发根茎叶之物,这红薯藤本就容易生长,再被这肥料催发,越发长得不可收拾,看似繁盛,实则夺取根茎养料,致使块茎无法长出。且你不知红薯产量擅作主张,这一处暖房方圆,最多只能种植千株,你却种植了近两千株,再催肥茎叶,挤挤挨挨,块茎却又从何处生长?”

    李相急忙问:“那应该用何肥料合适?”

    “不用肥料也可,真要用,淘米水,剩茶水都可。红薯不择地,沙地也能活,只是易生虫害,用这些预防虫害便行。”

    司空群忽然道:“那那个小太监又怎么会死?”

    “或许是红薯保管不善已经坏了,或许红薯发了芽,那唯一种出来的红薯是放了好几天才有人吃的,吃它的人又是冷宫小太监,想必也不甚讲究,因此中毒而死。”

    众人静了一静。

    过了片刻,一个黄门侍郎道:“说到底,都是闻老夫人一面之词啊。”

    有人道:“这东西到了闻老夫人这里便种得好,文大人这是藏了私,将来好作为要挟朝廷的砝码吗?”

    又有人忽然道:“怎么我觉得有些不适……”

    司空群也皱起了眉,捂住肚子弯下腰呻吟道:“是有点……”

    又有一个官员道:“闻老夫人,虽然你的辩解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红薯致人死亡的确是真,此事尚未定论,你便把你自己种出来的红薯,不经事先告知,诱哄我等吃下,这万一真有问题……”

    张洗马在闻老太太耳边道:“度支尚书杨元,太子门下。”

    闻老太太嘴角长久微微垂下的纹路纹丝不动,只显得更深了些。

    以往但听说朝堂脏,今日代孙女儿出头,才知道脏成这样。

    不择手段的恶,肆无忌惮的狠,无所顾忌的构陷,阴柔奸狡的心。

    脸面尊严,这些传说中士大夫为之可抛性命的珍贵,在他们那里,也不过就是一块妆扮的面罩,弹弹手指,便弃了。

    闻老太太冷笑一声。

    并不理会那些装不舒服的恶心家伙,只向着皇帝的方向躬身:“陛下,这种红薯,除了遇上傻子,否则确实易种,无需费太多心思,在哪里都可存活。文臻一心为国,红薯是她首献,从无,也没必要对陛下藏私。诸位大人如若还是心中存疑,或许这宫中还有一处,可为诸位大人解惑。”

    皇帝愕然道:“宫中有人种?朕未听说啊。”

    太子和司空群对视了一眼,当初薯种是被严格控制的,只有皇宫暖房和种植园才有,还有专人看守。文臻留了一手,让祖母私下种植,虽然让他们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想到。太子也早已想好了,便是文臻种出来也没用,皇宫没种出来,她种出来了,那正好给她扣上个心思不纯,故意藏私的罪名,顺便追究一下私藏薯种的罪。

    只是皇宫里也有人种,就让人意外了,这里是死角,太子在宫中多年,不能控制也能俯瞰一切,他确定宫中除了暖房,并无别处种植红薯。

    文臻担任官职了便是外臣,手不可能伸到宫里。

    太子心中瞬间掠过德妃,随即自己便否了,德妃娘娘那里,是他唯一无法探听消息的地方,但是德妃和燕绥的关系,比他和德妃的关系还差,德妃也是出了名的不喜欢文臻,怎么可能帮她?

    此时众人已经在皇帝带领下又往内宫走,还没走多远,就经过了德胜宫,德胜宫的宫门恰好在此时打开,一身宽松黑衣的德妃娘娘踢踢踏踏出门来,手里还亲自拎着个篮子,似乎准备送什么东西去,看见皇帝带出一大群人走来,也不惊讶,也不羞涩,合掌一笑道:“可巧,陛下来了,妾算着也该下朝了,正准备送些好吃的给您去呢。”

    又探头看了看后头的人群,挑了挑眉道:“哪来这许多人?陛下,我的东西不够这许多人吃,几位老臣以下的,便让他们外头等着呗。”

    众人都讪讪的,后宫妃子敢这样公然鄙视群臣的,也就眼前这一个,被鄙视惯了,大家都没脾气。

    德妃眼眸在闻老太太脸上掠过,顿时脸一沉。

    这沉得非常自然真实,便是傻子也能看出她是真的不待见闻老太太。闻老太太那么耳聪目明的,到了她地盘忽然就不聪也不明了,装傻不知道,木着脸站着。

    太子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听说闻老太太在德胜宫里住着的时候,和德妃很有些龃龉,如今看来,果然不错。

    那就不用多想了。

    皇帝却笑道:“你别拉我,我还要陪着闻老夫人去宫里转转。”

    德妃却眉头一竖:“我最近用了个好厨子,时常有新鲜玩意,今儿这点心第一次做,据说就要趁热吃,等您转回来就不好吃了,既然撞上,那就是有缘分,不能不来。”说着顺膀子一拐,便将皇帝拐了进去。

    众人都目瞪口呆看着,素日知道宠妃很受宠,但也不知道是这么个宠法,年轻臣子急忙低头,满脸通红想着非礼勿视,年老臣子却都在捋胡子,心里关于美色误国的弹章腹稿一会儿就打了一半。

    皇帝态度倒坦然,他宠爱德妃母子已经成了习惯,倒不觉得什么,一边往里走,一边道:“来便来,但你不许对诸位大人不恭敬,都是我东堂股肱之臣,哪容你一个后宫女子嫌弃。”

    “哪儿敢嫌弃呢,都是英明神武的大人呐。菊牙,大开宫门,请各位大人在前殿都歇歇脚。”

    她“英明神武”四个字尤其加重了语气,众人忽然想起近日朝上大家对她儿子的集体攻讦,一时都有些讪讪,但看这位娘娘神色明朗,并不像是含沙射影,想起某件传言,不禁一边感慨母子很像,一边庆幸母子不合。

    都是外臣,自然不能进内殿,就在外殿各自坐了,想着今日算什么?陪陛下临幸后宫?这么大逆不道的念头自然不敢多想,各自对着瞅一眼,却都瞅见对方眼底这个尴尬的念头。

    好在德妃宫中行事风格和她本人一样,有种蔑视一切的不羁,安排众人坐好后,便给每人上了点心,点心十分别致,金黄色的一条一条的装在淡碧色的小竹篓里,香气扑鼻,底下还垫着乳白色的名贵的玉版纸,纸上浸润出金黄的油花。

    在场之人多大儒,笔墨纸砚常放心头,一看那么名贵的纸只用来垫点心,又想起传说中宜王的奢靡,顿时坚定了自身的正义信念——妖妃和跋扈皇子,人人得而诛之!

    倒是李相等几位重臣,经常进宫的,对德胜宫也熟悉,并不想那么多,李相早上并没有吃那烤红薯,半日朝会下来,饥肠辘辘,拈起便吃,众臣听着他齿间碾碎油炸之物清脆细声一响,异香便喷薄而出,等同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这点心的香脆,顿时便觉得腮帮发紧,有点抵受不住。

    有人开了头,便陆续有人吃了起来,那油炸之物果然香脆润美,并无作料,只沾了点细盐,中和了油炸的微腻感,口感更佳丰富醇美。

    众人等着皇帝临幸完毕,反正也无事,德妃也不可能给全朝廷的重臣下毒,不知不觉地便将那点心吃完了。

    有人问菊牙这点心是什么做的,可是用面炸的,菊牙笑吟吟答:“是啊,这叫炸酥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