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凰途天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倾月多虑了,皇弟又岂是如此厚此薄彼之人。”上官玺正思索着什么,上官尧的声音却从身后传来。

    见上官尧来了,慕倾月便自主的当起了电灯泡。

    既然上官尧在场,想来上官玺也不敢说什么不。毕竟这里是东宫,不是他的恭王府。

    “确实如此,毕竟既已把妗妗娶进门了臣弟自然是要好好对待的。不然,岂不是辜负了父皇赐婚的美意。”

    上官玺说着,含情脉脉的目光看向边上的陶妗妗。

    在那炽热目光的注视下,陶妗妗的脸情不自禁的泛起一片红晕。

    “倾月,我先走了。你们,好好相处。”陶妗妗说着,别扭的甩开上官玺的手。随即,扬长而去。

    而上官玺,也在跟太子打了个招呼后追了上去。

    匆忙跑了几步后,便牵起陶妗妗的手在众人视野中缓缓消失。

    上官尧与慕倾月看着那两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停留了好一阵才收回视线。

    “他找你什么事?”慕倾月说着,漫不经心的用茶盖在茶水上拨动出一圈圈的涟漪。

    “朝中的事,说是小太监送错了折子竟然送到了他的别院。原来这几天没有折子都是宫人的过失。

    此番前来,便是特地一番道歉。”

    上官尧看向慕倾月,虔诚的开口道。

    特地道歉?慕倾月想着上官玺居然会带着陶妗妗特意前来莫不是让她来探自己的口风?

    但慕倾月相信她们之间的对话应该不会让第三人知道,只是隐隐觉得对于她身旁有没有人监视这件事还是存疑的。

    保险起见,以后跟陶妗妗见面还是得更加小心一点才是。

    “八成醉翁之意不在酒。”慕倾月思索着,随即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可对于上官玺而言,特意上门坦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用意??

    似乎有点像是,多此一举。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玉佩之主

    恭亲王府

    “妹妹,今夜上官玺又去了陶妗妗那里。”苏亭看向边上的人,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如此也好。”苏婉儿听着苏亭的话,情绪却无一丝波动。

    但脸上的表情只微微一怔后,便恢复了本来状态。

    “你不在乎?”苏亭对于苏婉儿的行为有些意外,觉得即便她不吃醋也该有些意外的不满表现。

    可表现在她面前,却是副一点不在乎的样子。

    这样的苏婉儿,让苏亭觉得太陌生了。连女人最基本的嫉妒心都没了,难道说苏婉儿一点都不在乎跟上官玺的爱情?

    “只是觉得没必要而已,毕竟身为王爷有三妻四妾也不奇怪。”

    苏婉儿知道,自从她决定嫁给上官玺后终有一日便会被他如此对待。

    只是却没想到,这自己引来的祸事最终还是让她觉得不适。

    尽管跟苏亭之间的对话里的确无甚波澜,但她却瞒不了自己。

    这样的付出她无怨无悔,所以也不配去追究这些。

    等到苏婉儿彻底睡着,苏亭才行色匆匆的从屋内悄然出去。

    跑到个小角落里后,悄然放飞了一只鸽子。

    而陶妗妗房间里,二人正大眼瞪小眼。陶妗妗本想问上官玺什么时候离开,可听打更声音响起他却还没有离开的心。

    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

    看向边上上官玺的视线里,都变得有些怪怪的。

    但上官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特地要在陶妗妗这里连续待上许多天,可能是为了让苏婉儿注意到这一切?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尽管上官玺日日夜宿此处苏婉儿却对此没有什么反应,这让他没来由的有几分不太舒服。

    “王爷,夜深了。”陶妗妗见上官玺还没有走的打算,忙开口说道。

    上官玺闻言,放下了手上的书卷。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他虽然一直到陶妗妗这里,但留宿的时候倒是真不算多。

    眼下听到陶妗妗的话,下意识便想起身离开。

    毕竟陶妗妗话语中的逐客令这么明显,他也不是傻子。没有必要不识趣的继续留着,既然陶妗妗不喜。

    可是今日,却突然间兴致大发的想到一个一直让他疑惑了许久的问题。

    “妗妗,那块玉佩对你真的很重要?”上官玺说着,看向她。

    陶妗妗闻言,下意识的一怔。

    早在几日前她就怀疑玉佩的主人并非上官玺,而眼下更是确认了这一点。

    “王爷应该知道,早在见到玉佩的那一刻妗妗便极为珍视。这块玉佩,是一位故人身上的。”

    陶妗妗说着,掏出袖中的玉佩拿在手里。

    尽管带着冰凉的触感,但她却不敢放手。她希望,有一天能真正见到玉佩的主人。

    而不至于现在,还需要睹物思人。

    “其实这块玉佩,的确是我的。但我对你,的确是没有什么印象。”上官玺说完后,便头也不回的消失了。

    陶妗妗听到他的话后一怔,似乎是在确认什么。

    但良久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或许,明天向府上的下人打听一番就知道了。

    她这么想着,便在上官玺出屋后关上门。。

    随即,和衣而卧。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鸿书

    次日,陶妗妗便向王府的下人询问。

    不过这批小人大多是前不久刚换的,并不清楚此事。

    为了验证,陶妗妗索性直接去找了王府的管家。

    这位管家算是王府里为数不多的老人了,在王府里的威望也极高。

    不过直接问她觉得还是不太好,便让挽秋前去试探一番。

    快正午时,挽秋终于匆匆来迟。

    “王妃,奴婢来迟了。”挽秋说着,看向边上的几人。

    随即一个叩首,在陶妗妗面前行礼。

    “起来说话。你们,都下去吧。”陶妗妗说着,视线不由得扫过边上几位。

    许久后,又淡定收回了目光。

    边上的宫女下人闻言,便悄然退去。不一会儿,便只有陶妗妗跟挽秋二人。

    “那件事情,有结果了?”陶妗妗说着,看向边上的人。

    一直以来,玉佩主人的事情都让她耿耿于怀。

    即将知道答案,她很期待。尽管,又很害怕。

    但这也正是因为她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如此才会这样想。

    少年是她旧时回忆里的一束光,意义非同一般。

    所以即便是嫁给上官玺成了他的妾室后,陶妗妗依旧不可抑制的想到那个人。

    “嗯,上官玺小时候发过一次高烧。之后,便有些忘了小时候的记忆。”

    挽秋细想一瞬后,徐徐开口。

    对于这个事实,她觉得像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但这不重要,因为她知道即便没有这件事上官玺也会想尽办法坐实。

    坐实对于陶妗妗而言非常重要的玉佩主人的身份,以便进一步取得她的信任。

    毕竟,陶妗妗只有在被提及到那个少年的事情时才会丧失应有的理智。

    虽然上官玺目前表现出来的都是好的现象,但挽秋就是觉得他不像个好人。

    在这一点上,挽秋觉得自己跟慕倾月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既如此,那你也觉得他就是那个哥哥?”陶妗妗有些无可奈何的开口道。

    “挽秋,不知。但有些事情,或许真有巧合。”挽秋看着眼前的人,愣了愣后开口回答道。

    对于上官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她不知道。

    但是既然上官玺的确因为发烧失忆,那么很可能这块被陶妗妗十分看重的玉佩就真的与他产生过关联。

    陶妗妗闻言,再一次陷入沉默。

    玉佩的事情,是她会嫁到这里的原因。

    本以为就此便能解开玉佩主人的线索,结果却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这一点,让她很沮丧。不过,却也又想起来自己对于他的意义。

    是因为这个御史之女的身份还是权衡的利器?

    如果都不为,那么上官玺为什么要娶自己?

    不仅娶了自己,还对礼遇有加。这是为什么?陶妗妗想到这一点,感觉更加奇怪了。

    而此时的东宫书房里,上官尧拿着根毛笔若有所思。

    看着桌上的信纸,微微一愣。拿着笔的手却不敢着墨半分,似是在斟酌什么。

    好像,甚是犹豫的样子。

    良久后,才在那信纸上写下一行小字。随即,悄然塞进信封盖上火漆印。。

    等这封信被来人带走,上官尧这才小心擦干额头细密的汗珠徐徐在椅子上坐下。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夜访蔡庸

    圣上书房

    “皇上,暗卫有情报传来。”上官琰百无聊赖的翻着手上的折子,看起来有些不悦。

    闻言,懒懒的抬头看向了边上的大太监一眼。

    随即,幽幽的收回目光。那张脸上的表情,真是要多臭有多臭。

    但边上的首领太监却还是不得不端着个小匣子到陵帝面前,等待他的回复。

    毕竟做奴才的,受气算得上是家常便饭。

    况且,眼下这事的确是极其要紧。若不是这事情的确很重要,也是不敢轻易送到陵帝跟前。

    在听到空气中“咔哒”一声后,太监这才退到了边上。

    上官琰打开了匣子,却为急着看。反而置于一侧,选择把手上的这封奏折先看完。

    太监看陵帝许久后还未回复,有些奇怪的瞥了一眼。

    这一瞥,差点吓着他。

    只见陵帝上官琰左手拿着玉玺,右手却抓着根毛笔。神情看起来,甚为严肃。

    下一刻,陵帝把匣子狠狠丢在了地上。

    “皇上赎罪,都是奴才的不是。”太监不明所以,但这时候却只能是唯一的出气筒。

    “摆驾太医署。”上官琰说着,把手上的匣子丢到太监手里。

    太监看了眼匣子里的东西后,忙一个匆忙盖上。

    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必然是个人精,略一思索后太监便跟了上去。

    看向前头那个便衣黄袍的身影,无奈的小跑着前进。

    可直到太医署门口,太监这才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

    陵帝并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管一个奴才,匆忙吩咐后便轻车熟路的朝着里间一个小角落走去。

    那个房间的人似乎还未休息,陵帝到时看到他点着盏柴油灯还在看着什么。

    “咚”

    “进”里面的人应声答道,随即缓慢将门栓打开。

    上官琰这才得以入内,打量起这间小屋子。

    “这么晚了,看什么东西?”上官琰说着,拿起书桌上的一本册子在手里随意翻了翻。

    蔡庸看了边上的人一眼,并不是很想搭理。对于上官琰的出现,已然司空见惯。

    所以,此时并不想搭理。只顾忙着自己手上的事情,许久后才从书本的视线中收回。

    遂之,视线才缓慢看向他的方向。但却不是对他本人,而是那手上的书。

    “想要?那就求我。”上官琰觉得左右无聊的很,不如逗蔡庸也好。

    不过蔡庸闻言,却更加漠视的看了一眼后再次收回目光。

    “你倒是习惯的很。”上官琰说着,不忿看向蔡庸。

    随即,把那本书丢在了蔡庸跟前。

    本来就是心情不好来找他,却不想自己堂堂华陵国天子居然被人无视透透的。

    “说,什么事。”蔡庸知道,上官琰深夜来找他肯定没好事。

    不过好在他眼下的工作研究也算是到一段落,无所谓被打扰。

    “自己的儿子,还真是难懂啊。”上官琰看着眼前的人,似是无奈的开口道。

    “那两个儿子,又惹麻烦了?”蔡庸说着缓慢把书合上,随即一脸正色看向眼前的人。

    “玩弄权术,扰乱朝野。我倒真不知道上官玺这家伙居然有这么大能耐。”。

    上官琰似乎是极为生气,侧眼瞥向蔡庸的眼神里都带着几分杀气。
………………………………

第一百六十四章 蔡庸亡

    “喝杯茶,消消气。”蔡庸说着,给面前的上官琰倒了杯茶。

    他平日里极爱喝茶,所以即便是他的住所都摆放着好几包上好的茶叶。

    而这些茶除了眼前人赏赐,还有不少都是自己采的。

    蔡庸给上官琰泡的茶,正是前不久才被他采来后晾干晒好装进盒子里密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

    上官琰嫌弃拿过蔡庸手中的茶杯,轻抿了一口。

    随即,却是啧啧赞叹道。“倒是,不错。”

    “说吧,还有什么事?”蔡庸说着,把桌上的书本归到一侧整齐摆放好。

    随即,目光淡淡的看向来人。

    “没事就不能找你?这么想跟我老死不相往来?”上官琰闻言,有些不悦。

    挑眉看向边上的蔡庸,带着些许轻蔑语气。

    “无事不登三宝殿。堂堂陵帝陛下若是没什么事,还真不会大半夜的不去睡觉反而来此找臣麻烦。”

    蔡庸白了边上的人一眼,徐徐收回目光。

    不过整个华陵国的人里,也只有蔡庸敢这么胆大把陵帝一顿说完了他还不会生气。

    “你就是仗着年纪长,倚老卖老。”上官琰被气到了,忍不住也开口一番说教。

    “老臣生死全在皇上的一念之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而,臣苟活至今。”

    蔡庸说着,起身把剩下的茶叶小心翼翼的重新封进玻璃罐子里。

    不过上官琰找他,倒也不单单只是因为上官玺勾结朝廷重臣被暗卫发现的事。

    更是因为,他发现慕倾月对于太子生母意外丧生一事过于关注。

    对于所有人而言,这件事都应该被尘封。

    毕竟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过去,更何况还是个禁忌。

    上官琰知道这件事背后有隐情,但他不会去调查。

    还会让人把那些能查到的痕迹一一抹杀,毕竟这件事查出来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还会反了朝纲。

    如此一来,更会无端牵扯出一些不该有的人或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委实麻烦的很。

    所以在知道慕倾月去了冷宫后,上官琰便派暗卫结果了冷宫的所有人。

    很多时候,身为帝王的他的确称得上心狠手辣。

    娴妃的行为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倒也算聪明之举。

    “我知道,太子前两天又找过你。”上官琰说着,却是在蔡庸面前不紧不慢的坐下。

    “什么都瞒不过皇上,的确如此。”蔡庸自嘲的笑了笑。

    事实上,他跟上官尧之间一直有联络。

    不过这一切,也都是在上官琰知情的情况下。

    毕竟陵帝虽然残忍,却还是让他几次检查过他的身体。在确定不会出什么大事后,这才惩罚的心无旁骛。

    上官琰是个残忍的帝王,但对自己的儿子却无法做到完全心狠手辣。

    “他问了你沈倾的事,你没说。但是,想说。”上官琰说着,展开袖中的一截字条。

    他本就生性多疑,派人监视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但从没想到,有朝一日暗卫居然会把这样详细的内容送到他的手中。

    而这份内容,关于他最好的朋友蔡庸。

    “你自裁了吧。”上官琰丢下这么一句话后,便趁着夜色悄然离开。

    翌日。

    太医署主事蔡庸,亡。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友人蔡庸

    上官尧知道这件事不久后,宫中便传来了因为蔡庸终其一生并未成婚便由他养子代为服丧的消息。

    蔡庸是自裁而亡的,倒暗地里各方却都知道了这件事定然是陵帝的授意。

    上官尧想到自己几日前出宫时顺带提了一嘴的事,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复杂了许多。

    本以为上官琰不会舍得动这个他此生唯一的朋友,却未想到即便是蔡庸依旧没有对陈年旧事指手画脚的本事。

    视线在若干日前临笔而书的纸张上细细翻阅,想找出些什么出来。

    可那些字,看来看去也没什么花头。

    只是如今陵帝怕是也知道了他在调查生母沈倾之死的事,之后想要继续从事这件事却变得更加困难。

    恭王府

    “什么?蔡太医死了?”上官玺听到暗线的消息,有些意外的开口道。

    对于眼前人说的,很是诧异。

    毕竟陵帝一直以来都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更何况这个人是蔡庸。

    上官玺对于蔡庸了解不多,但也能猜测到对于一些旧事蔡庸自然是知道些什么的。

    但这么突然的就死了,还真是让他很惊讶。

    “是,此事千真万确。属下即便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妄言。”说法间,那个地上叩首的人抬头看向他。

    “好,我知道了。”上官玺说着,冲跪着的人摆摆手。

    此举表示,对于这个情况他已然知晓。

    下一瞬,那些暗卫便如一阵风般悄然消失。好似,从未出现过那般。

    上官玺觉得,这件事情或许应该让竹胤知道。

    可走到小院门口时,却被下人告知竹胤外出了。

    随即捏着把小扇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竹胤此时真在街上闲逛,见到不远处吵吵嚷嚷的忙停下驻足了片刻。

    却见一个少年举着块墓碑走在前头,而身后跟这一票军队里的人。

    竹胤不认识那些人,却从他们的打扮上发现大多是皇帝的禁卫军。在禁卫军身后,是几个穿着太医署衣服的人。

    而身后,几个马夫之类的人扛着口棺木。

    棺木是上好的金丝楠木,上面还盖着黄袍。

    竹胤有些奇怪,这是何人?居然能得到如此高品阶的丧葬,还有禁卫军护送。

    竹胤又将目光投向那一圈人身后,发现跟着的还有几个百姓。

    上书挽联一副

    “流芳千古英名魂

    圣手再难二度始”

    医者?竹胤心里打着嘀咕,直到大部队全速前进后这才将视线投向边上看热闹的老百姓。

    “大爷,是什么人送葬?”竹胤说着,一脸好奇的看向他。

    “哎,是这华陵国最好的大夫。蔡庸大夫可以皇上跟前最好的御医,却想不开自裁了。”

    那位大伯说着,一声叹气。

    随即,收起手上的菜篮子后走了。

    竹胤看向逝者远远而去的身影,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

    慕倾月是过了午后才醒的,闻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蔡庸的死,实在是仓促。不过很可惜的是,她没有机会更不被允许调查。

    倒是可惜自己本来想询问几句的想法,眼下倒彻底落空了。

    而此时的丞相府,慕武也在宗祠旁的友人祠里摆上了第二块木牌子。。

    上书二字:蔡庸
………………………………

第一百六十六章 蔡庸下葬

    这件事情可以说给宫里带来了轩然大波,但没有人敢乱传谣言。

    毕竟涉事者是陵帝上官琰最好的朋友,因而也没有人敢。

    这件事情被姜云知道的时间并不算迟,但她这一次难得的粗线条总算有些在线了。

    鸾翠知道这件事背后定是陵帝的授意,但眼下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起身看向远处官道内的人来人往,心中只觉更加悲凉。

    毕竟,她一个做奴才的似乎就是这般的无奈。

    “鸾翠,那蔡庸的棺木…”姜云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般,随即淡定开口道。

    “已然运到京城,被圣上找了个绝佳的风水宝地安葬。”鸾翠顿了顿,徐徐开口道。

    本以为蔡庸的棺木还会在宫里待上一段时间,却未想这么快就被安置好了。

    到底是陵帝重视这件事,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今晨才有的消息,午时后便已入土为安。

    若是手底下的其他人办事有这等效率,怕是会好许多。

    只是这样快就入土了,莫不是藏着什么事怕被发现?

    “既是如此,鸾翠你去送副挽联。”姜云看着边上的人,顿了顿后开口道。

    虽然蔡庸已然埋入地下,却并不妨碍活着的人对他的想法。

    鸾翠得了姜云的旨意后点点头,当即施施然告辞准备着手去办。

    恭王府后宅

    陶妗妗算是最晚知道的一群人,不过闻言脸上却是不悲不喜。

    对于蔡庸的死,只觉得是极为正常的事。

    但,对于这件事发生后众人表现出来的反应却觉得甚是滑稽。

    不多时,挽秋携着一身雨露而至。

    “挽联送去了?”陶妗妗看着边上的人,淡淡启唇开口。

    “是。不仅如此,还看到了件有趣的事。”挽秋闻言应答道。

    “你倒说说,哪里有趣?”陶妗妗闻言,放下了手中本来准备撒食的鱼饵。

    脸上表情当即正色起来,看向边上的人。

    “有一妇人见送葬者众多,便想混入其中蹭点好处。横躺在路中央,大声咆哮道

    ‘哎呀,可怜的老头子啊。你怎么这么命苦,就这样离我而去了。’神情,倒是逼真。”

    挽秋说着,学起街上那个无知女子的模样。

    陶妗妗看挽秋尽管寡淡却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