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容华-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提点坐着睡了片刻。直至听到宣和帝的呓语声,才被惊醒。

    宣和帝在呼痛。若不是止痛药里有宁神之效,宣和帝怕是要整整疼上一夜,根本无法入眠。饶是喝了汤药意识昏沉,身体里的疼痛依然还在。

    杜提点眉头紧皱,无声轻叹。

    大楚历朝天子,都寿元不长。能活过四十岁,已算高寿。宣和帝今年三十有六,宿疾也有十年了。照此情形下去,宿疾发作越发频繁,针灸和止痛的汤药的效用也在渐渐减退。

    杜提点一生浸淫医术,针灸之术出神入化。可再精妙的针灸医术,也治不了宣和帝的宿疾。

    宣和帝的病症,在龙体内。

    程锦容所写的病例,和宣和帝宿疾发作时几乎一般无二。程锦容用的外科救治之术,也委实骇人听闻。

    开膛破腹,以利刃剖开肾脏……

    普通百姓也就罢了。天子龙体,岂能容半点损伤?

    不过,不管如何,只要程锦容真地能治这等病症,总是好事。或许,可以慢慢研究如何以更温和稳妥的法子。

    此事他心中有数便可,绝不能透露半点口风。

    对着宣和帝,也不宜早早提及此事。

    他能伺候两任天子,在太医院二十年屹立未倒,凭借的正是稳妥和谨慎。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性

    隔日,保和殿。

    卫国公靖国公等人皆在殿内等候圣驾。

    “今日怕是又要休朝了。”靖国公低声对卫国公说道。

    卫国公皱了皱眉头,无声叹了口气。

    这两年,宣和帝宿疾发作愈发频繁。一个月内发作两三回。每次宿疾发作,总要休朝一两日。

    龙体每况日下,众臣心中都是心知肚明,难免心思浮动。

    在这样的情形下,应该早日立储。国有储君,人心方能安定。

    只是,宣和帝没有主动提及立储,众臣如何能提?若是主动上了奏折,宣和帝问上一句“众卿以为该立谁为储君”,又该如何回应?

    皇子们年龄都不大,唯有大皇子成亲生了子嗣,早早临朝听政,如今还领了差事。虽然是份虚差不当大用,只凭这一点,就胜过还在读书的二皇子。

    二皇子是裴皇后嫡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有嫡出的皇子,断然没有立大皇子为储君的道理。

    种种念头,在卫国公脑海中闪过。面上却是半分不露。

    平西侯晋宁侯等人凑到了一起。几位尚书,也自然地站到了一处低语。

    文官武将,泾渭分明。

    就在此时,大皇子来了。十九岁的大皇子,颇为肖似宣和帝年少之时,身材高大,颇为英武。

    和大皇子一同前来的,还有天子近身内侍赵公公。

    赵公公代传天子口谕:“朝中政事,由众臣商榷,大皇子听政便可,不可胡乱插言。”

    众臣一同领命。

    宣和帝对大皇子的偏爱,真是一眼可见。

    永安侯心中沉了一沉,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大皇子一眼,正好捕捉到大皇子眼中一闪而过的自得。

    永安侯心里冷哼一声。

    ……

    上书房里,几位皇子正在读书。

    今日上课的,是顾太傅。

    几位太傅中,顾太傅年纪最大,脾气也最好。不时捋一把花白胡须。几位皇子读书不甚专心,不时转头低语,顾太傅也不动气,只温和地提醒一声。

    几位皇子皆喜武轻文。认真听课的只有六皇子,其余几位皇子不提也罢。

    今日上书房里,多了一个俊美的青年男子,鞑靼太子元思兰。

    顾太傅有意考校这位鞑靼太子,讲了一段四书,然后温和地问询元思兰:“殿下可曾听懂了?”

    元思兰当然听得懂,故意皱着眉头,装出一脸的茫然:“我有几处不太懂。”

    顾太傅耐心地又讲了一遍。

    元思兰还是“听不懂”。惹来二皇子等人的一阵哄笑。

    自他幼时,母亲柔嘉公主便亲自教导他读书习字。母亲对他要求极高,严格得近乎严苛。四书五经他早已烂熟于心。

    在一众兄弟们四处骑马打仗射箭杀人时,他却在执笔练字。也因此,他一直和兄弟们格格不入,感情淡漠。

    他觉得委屈,对母亲抗议:“我是鞑靼太子,日后要为可汗。鞑靼和大楚常年打仗,我能骑马打仗杀敌就行了,为什么我要读这么多大楚的书,学写大楚文字?母亲想念大楚,日后我领兵去杀了大楚天子,那座皇宫母亲想住多久都行。”

    母亲一边哭,一边用戒尺狠狠地打了他,直至戒尺被打断了才停。他的手心都快被打烂了,母亲哭得两眼红肿。

    他的手疼得钻心,却没哭。

    鞑靼男儿,血液中流淌的是嗜杀好战。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踏平大楚。他是父亲的儿子,是鞑靼未来的可汗。迟早有一日,他要领着鞑靼骑兵踏进边关。

    他的相貌像母亲,天性却和父亲一样。他是一匹凶残的狼,书读得再多,也改不了他的天性。

    那一年,他十三岁。

    之后几年,他再没有出言顶撞过母亲。

    母亲忍辱改嫁给叔叔卜赤,低头逢迎,都是为了他。为了母亲活得开心一些,他愿意装得温顺听话,在母亲面前穿起大楚勋贵公子才会穿的衣服,像大楚少年郎一般拱手行礼。

    叔叔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一直拖延不为他定下亲事。母亲想让他求娶大楚公主,想让他长住大楚。

    他一一应下,临行前,私下去见叔叔卜赤。将母亲的心思坦然相告,然后说道:“此次我去大楚,叔叔给我一张国书便可,一匹牛羊战马我都不要。我只带自己的亲兵,在大楚住上几年,等大楚天子疑心尽去,一定会应下和亲之事。”

    “我娶了大楚公主,摸清大楚京城的情形,再暗中挑起大楚内乱纷争。到时候,叔叔就有了可乘之机。”

    “到了合适的时机,我会暗中令人送信回来。”

    “叔叔不必顾虑我的性命安危,在最合适的时机出兵。”

    叔叔卜赤大为震惊,看着他久久没说话。

    他看着一直戒备提防自己的叔叔,笑了起来:“叔叔是不是不信我?”

    “我的母亲是大楚公主。我自小读大楚的书,学习大楚文字,就连饮食起居,也随了母亲。所以,叔叔总觉得我心向着大楚,一直对我提防戒备。”

    “叔叔不愿我早早成亲,不想将可汗之位传给我。不全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更担心我会向大楚称臣,令我父亲地下蒙羞。”

    “叔叔的苦心,我都清楚。我也从不怨恨叔叔。我今年十九,明年就正式成年了。此次去大楚,九死一生,不知能否活着回来。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叔叔看,我是鞑靼太子癿加思兰。”

    叔叔卜赤心思震荡,脱口而出道:“好!如果你能做到你说的这些,我立刻将可汗之位传给你!”

    他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退出了叔叔的帐篷。

    叔叔卜赤的心思不难猜。他年纪渐长,叔叔对他的猜忌提防也越来越重。离开鞑靼来大楚求亲休战,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又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

    他要让所有鞑靼武将都知道,他这个鞑靼太子当之无愧。唯有他,才能带领鞑靼骑兵踏进边关,让所有鞑靼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成功了,他就是鞑靼可汗。

    失败了,这条性命留着也无用。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喜

    半日过后,“不学无术”的元思兰,顺利博得一众皇子的好感。

    就拿二皇子来说,一见书本就头痛。现在有了元思兰的衬托,自己立刻成了聪慧好学之人,心里的暗爽,就别提了。

    散学后,二皇子主动招呼元思兰:“思兰表哥,今日去我的重华宫,和我一同用午膳如何?”

    元思兰欣然应下。

    六皇子想张口,不过,二皇子眼角都没看他一眼。和元思兰一同走了。

    自那一日在椒房殿里冲突争执后,二皇子再没理过六皇子。

    寿宁公主也生了他的气,见了面都不和他说话。

    六皇子闷闷的坐了片刻,起身去了郑皇贵妃的寝宫。

    宣和帝最忌讳别人讨论他的宿疾,每次宿疾发作,根本不准任何人靠近。皇子公主嫔妃们,都得离得远远的。

    仿佛如此,就能证明他还是那个英勇神武的天子。

    也因此,宣和帝宿疾发作,儿女们不但不能来伺疾,还得当做不知情。

    六皇子来了之后,宣和帝也一样不见。六皇子在寝室外问候几句,站了片刻,便告退离去。

    ……

    宣和帝已经熬过了宿疾发作的疼痛,沐浴更衣后,喝了一碗滋补身体元气的参汤。很快又睡下。

    再次醒来,已是傍晚了。

    杜提点精神再不济,也得强打起精神为天子诊脉。

    诊脉后,杜提点松了口气,恭敬地说道:“皇上龙体已无大碍。”

    宣和帝被宿疾的疼痛折腾了一天一夜,元气大伤,声音有些虚弱:“杜提点,朕问你,朕的病症是否能治好?”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听得杜提点心中一凛。

    杜提点斟酌言辞,委婉地答道:“微臣尽力而为,不过,并无十分把握。”

    话音刚落,宣和帝便动了怒,将手边的药碗扔了过来。万幸宣和帝此时虚弱无力,药碗没扔中头脸,只砸到了杜提点的胳膊。

    药碗滚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倒霉的杜提点跪下请罪:“微臣无能,请皇上降罪!”

    没错,没治好天子的病症,都是太医的错!

    太医大概是古往今来最危险的职业。治好了病症,自有厚赏。没治好病症,被降罪也是常有的事。

    宣和帝冷冷地看着杜提点:“你确实无能!朕宿疾已有十年,你只能为朕止痛,却不能真正根治。朕的宿疾发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你竟束手无策!朕要你这个提点还有何用!”

    杜提点被骂得面色如图,长跪不起。

    宣和帝怒骂了一通,稍稍抒出心中的怒气。看着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杜提点,余怒未消,声音森寒:“杜衡!朕再给你半年时间。若不能治好朕的病症,朕就砍了你的脑袋!”

    杜提点战战兢兢地领命退下。

    退到寝宫外,杜提点已是一身冷汗。

    身为太医院提点,天子的专职太医,杜提点自然风光之极。所到之处,人人敬重三分。便是朝中的一二品文官武将,也没人在他面前拿架子,对他格外礼遇客气。

    可这份风光背后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清楚。

    宣和帝对宿疾之事十分忌讳,不肯召别的太医看诊。唯有他这个专职太医,知悉宣和帝的病症。

    宣和帝饱受宿疾发作之苦,前几年还勉强按捺,这两年,经常迁怒于他这个太医。刚才的那些话,既是迁怒,也是警告。

    杜提点回了太医院官署,睡了一夜,稍稍恢复元气后,立刻下令。准备好三日后的第三场考试。

    几个医官领命退下,面面相觑,各自看到彼此眼底的诧异。

    ……

    太医院的红榜再次张贴在门外。

    第二场头名,程锦容。

    前来看榜的大夫们,再次看到这个高居第一的名字,齐齐陷入沉默和自我怀疑中。

    第一场考试,程锦容得了第一。众人不敢置信,只能自我安慰。姑娘家聪慧细心,整日研读医书,精通医理,也说得过去。

    可这第二场,考的是诊脉开方啊!

    一个行医三个多月的小姑娘,竟将他们这些行医数年十数年的大夫都比了下去。想想都让人脸红羞惭!

    前来看榜的程景安,看了红榜后,高兴得几乎一蹦三尺高。

    太好了!

    容堂妹果然考了第一!

    更好的是,大哥程景宏此次也在榜上。虽然是第十八名,好赖也能进第三场。

    程景安一路催促车夫,很快去了药堂。将这个喜讯告诉众人。程锦容早有心理准备,并未如何惊喜。

    程景宏听到自己的名字上了榜,心里激动欢喜难以抑制,倏忽站了起来:“二弟,你亲眼所见吗?”

    难得看到沉稳自持的大堂兄失态。

    程锦容莞尔一笑:“这么要紧的事,二堂兄岂会说谎。”

    “就是。”程景安咧嘴笑道:“大哥若是信不过我,自己再去太医院官署外看一眼就是了。”

    程景宏被打趣得微微红了脸。

    排队看诊的病患们,耳尖地听到了喜讯,也七嘴八舌地恭贺起来:“程姑娘,小程大夫,恭喜你们啊!”

    “等等,你们考进了太医院,以后做了太医,是不是就不来药堂了?”

    “那以后我们生病了,要找谁看诊?”

    “喂,你们说这话也不嫌亏心。程姑娘和小程大夫有了好前程,我们应该为他们兄妹高兴才是。哪能这么自私!”

    “说得对。这药堂里,还有好几位大夫呢!又不是离不得程姑娘小程大夫了!”

    喧闹声中,程锦容和程景宏对视一笑。

    ……

    太医院考试的第三场,到底考什么?

    程景宏没考过第三场,当然不知道,接下来几日,心里不免有些忐忑。每日晚上在书房看医术病例,熬到三更半夜。

    倒是程锦容,一派胸有成竹的冷静。

    临考前一晚,程方回了府。

    程方将兄妹两个一同叫进了书房。张口便问道:“明日就是太医院的第三场考试了。二十人中,只取前三名。你们可有把握?”

    程景宏老实承认:“一成把握也没有。”

    程锦容也说了实话:“十成把握!”

    程景宏:“……”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妙手(一)

    程锦容连着考了两场第一,在杏林界声名鹊起。以一骑绝尘之势闯入第三场考试。此时此刻,她说的十成把握,是真的,绝非说笑。

    程方看着侄女,满心的骄傲。

    该叮嘱的,还是要叮嘱一声。

    “有自信是好事,不过,到考试的时候,不可大意。”程方温声道:“第三场考试的具体内容,除了杜提点之外,无人知晓。不过,我身在太医院官署,总能窥出几分。”

    顿了顿,将声音压得低了一些:“今日,太医院官署里多了一些病患。想来,正是和明日的考试内容有关。”

    程锦容何等聪慧灵透,顿时了然。

    最后这一场,看来是和第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题呼应相关。

    程景宏也明白过来,低声说道:“第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题,我写了四个病例。看来,明日要看诊的病患,就该是四例病症中的一种了。”

    程方咳嗽一声:“这是你的猜测,我可什么都没说。”

    程景宏:“……”

    程锦容抿唇笑了起来。

    能考进前二十的,要么是经验老道的一方名医。要么是杏林世家的杰出后辈。太医院官署里这么多医官,先打探消息的,绝不止一两个。

    不过,就算提前知道考试内容,也于事无补。

    到时候,杜提点会亲自主考。二十个大夫都要当着杜提点的面为病患看诊。医术高低,行家一看便知。

    程景宏默默回想自己写过的医例,忍不住叹了口气:“早知第三场会这么考,当时少写几个医例也好。”

    他写了四个医例,考试的范围便是四种病症。

    像那种一口气写了十几个医例,怕是想哭的心都有。

    这时候,程景宏颇为钦佩程锦容:“还是容堂妹有先见之明。第一场的最后一题,只写了两个病例。今晚只要潜心准备这两种病症的诊治方式便可。”

    程锦容眸光微闪,笑而不语。

    不,她只要准备第一个医例就行了。

    ……

    前世,宣和帝宿疾发作病逝。

    那时候,她已经到了边关,化名容锦,和父亲程望假称叔侄。宣和帝驾崩后,杜提点被新帝砍了头。杜家满门皆被株连。宣和帝患的宿疾,也不再是秘密,很快传了开来。

    程望听闻此事后,为杜提点惋惜不已。

    “杜提点的针灸之术,堪称出神入化。可惜,皇上的病症在体内,需破腹诊治。杜提点医术虽精湛,奈何不擅外科救治医术。”

    “换了是我,只要三个月,就能治好皇上的病症。再以汤药调养,令皇上多活十年八年,绝无问题。”

    说来也巧,当时有一个军汉,患了同样的病症。程望动手医治时,她也在一旁。

    她和程望重逢相聚的半年时间里,程望将行医二十年的心得毫无保留地都教给了她。程望死后,她就成了闻名边关的神医。

    重生后,她要考太医院,不是信口胡说,是有备而来。

    此时离宣和帝离世还有三年。杜提点治不好宣和帝的病症,心里不知如何焦虑着急。

    她在第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题,写下的医例,就是给杜提点看的。事实证明,这个鱼饵放得恰到好处。

    由不得杜提点不上钩。

    只要她能证明自己会治这等病症,无需她费力,自有杜提点为她扫清进宫的一切障碍。

    ……

    五月初十,天气晴朗。

    太医院外,今日排队等候的大夫极少,只有十几人。

    程家兄妹一露面,众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越过程景宏,直直落在程锦容的身上。

    做了绿叶的程景宏,并无羞惭和不甘,只有骄傲和自豪。

    程锦容在众人的注目下,不疾不徐地迈步前行。尚未站定,身后忽地传来熟悉的少年声音:“容表妹!”

    程锦容脚步略略一顿,转身看了过去。

    是裴璋。

    裴璋显然是从宫中当值回来,眼中有些血丝,俊美的脸孔满是倦色。

    四目对视的刹那,程锦容神色冷漠。

    裴璋心中刺痛,竭力挤出如往日一般的温和微笑:“容表妹,你连着两场都考第一,今日第三场一定能考中。”

    自从知道那桩被隐藏了十余年的秘密之后,裴璋心里就如坠了千斤巨石,沉重之极。隔了多日,他才鼓起涌起来见程锦容。

    众目睽睽之下,程锦容没有令他难堪,淡淡道了一声谢,才去排队。

    裴璋站在原地,看着程锦容进了太医院官署,才收回目光。他将喉间的苦涩尽数咽下,转身骑马离去。

    短短的插曲,未能动摇程锦容分毫。

    第三场,依旧是依次考试。病患们多是诊脉开方,经验老道的大夫,看诊速度颇快。程锦容被排在了最后一个,也只等了一个多时辰。

    小眼医官拿着号牌过来了,语气里多了客气和敬重:“程姑娘请随我来。”

    这是医术高妙的大夫理应受到的敬重。

    终于轮到她了。

    程锦容微笑着应了,随小眼医官进了屋子。

    这间屋子里,有杜提点,还有另三名医官。另外,还有一个年约四旬的男子。这个男子衣着陈旧,神色略显惊惶,显然只是普通百姓。

    医官们按着杜提点的命令,去京城各处医馆问询,在三日之内,总算寻齐了二十个病患。最后这个病患,既要四旬左右的男子,又要病症和程锦容所写过的病例相同,想找一个着实不是易事。几乎让一众医官跑断了腿。

    “小女子程锦容,见过提点大人,见过诸位大人。”程锦容上前行了一礼。

    杜提点略一点头:“程姑娘免礼平身。”

    “这个男子,和你所写过的病例病症相同。今日,你为他好好看诊。我也要看看,你是否真的精通外科救治医术。”

    程锦容微笑着应了,走上前坐下。

    望闻问切后,程锦容轻声吩咐男子躺下,以右手按压检查男子腰腹。不知按到了何处,男子全身一震,痛呼不已。

    程锦容看向杜提点:“这种病症我能治,麻烦提点大人按着我的要求安排好一间空屋。”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妙手(二)

    一间干净的屋子,一张高三尺宽三尺的床榻,被沸水煮过又烘干的干净纱布,被沸水煮过的细长利刃,缝合伤口用的针线……

    甘草也得在一旁做助手。

    按着太医院的规定,考试时不得有任何人相助。不过,程锦容的外科医术却是例外。

    “开腹救治病患,身边至少也要一个人相助。诸如递送合适的用具之类。”程锦容简单地解释了几句。

    几位医官有心挑挑刺,其中一个张口便道:“这可不合太医院的规矩……”

    “就依程姑娘的意思。”杜提点淡淡张口。

    众医官:“……”

    众医官默默闭上嘴。

    小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妥当。

    难得一见的外科医术,众医官俱十分好奇,不约而同地生出了围观的念头。杜提点却道:“人多易乱,也会惊扰到程姑娘。我进去便可。你们都在外面候着。”

    医官们只得应下,心里暗暗嘀咕不已。

    提点大人对这位程姑娘真是分外看重。

    那个四旬男子,只知进了太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