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小公主的事,本宫自然能做主。”

    “那太好了!”

    和嫔登时欢喜起来。

    李嫔念着妃位及以上这几个字,心中如同落下一片寒霜。

    也就是说,即便她还是李贤妃,周皇后也能握着她的生杀大权,更别提她现在只是李嫔了。

    她心有余悸,当即不敢再说什么,“皇上果然信重皇后娘娘,如此大权都交给了皇后娘娘,看来日后我们这些嫔妃只仰仗皇后娘娘便是了。”

    “是啊是啊,皇后娘娘深得皇上信任,这也难怪,谁能有咱们皇后娘娘这样贤良淑德?”

    两个常在也跟着李嫔这话恭维起来,若说从前她们也指望能得皇上宠爱好在后宫过得好一些,如今在宫里过了一年了,她们也算看明白了——

    皇上一心在前朝政事上,后宫的皇后是个公正和善的,只要她们尽好妾妃本分侍奉好皇后,日子是不必愁的。

    这样也好,她们这些资质平平的嫔妃就不用遭受冷落了,后宫里也不会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周皇后又趁势道:“诸位妹妹在宫里过日子,其实也和寻常嫁做旁人妇没什么区别。只要安分守己,一心侍奉皇上,日子照样宽和。不信你们瞧瞧御园的诸位太妃们,何尝不快乐?”

    众人都是去过御园的,对周皇后的话深以为然。

    周皇后道:“大家相处了一年,本宫是个什么性子你们也晓得,只要大家和和美美的,不比什么强?眼看往后宫里又要添许多儿啼声,可能还会再添许多新人,大家一定要放宽心,过好自己的日子。”

    “是,多谢皇后娘娘教导。”

    众嫔妃都福身行礼,周皇后怀里抱着大皇子朝殿外走,“坤宁宫的牡丹开得正好,走,本宫带你们去瞧瞧,扶好和嫔。”

    “是。”

    宫女们扶着和嫔,众人都朝殿外走去,周皇后抱着大皇子同他说话,“宸儿,瞧见了吗?这牡丹开得好不好看?赶明儿你大了,母后就把这牡丹采下来给你玩耍。”

    大皇子还是襁褓婴儿,却像听得懂周皇后说话似的,一听这话咯咯笑起来,嘴角似乎还有亮晶晶的口水。

    众人都笑起来。

    和嫔忙道:“大皇子可真聪慧啊,小小年纪好像什么都听得懂似的,一定是皇后娘娘怀着身子的时候读书多的缘故!”

    和嫔心里忖度着,她现在要是开始读书,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正想着,一抬头就看见李嫔瞥了她一眼,一脸的不屑。

    和嫔:“……”

    她瞧见李嫔那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心里在鄙夷自己,恨不得上去打李嫔一顿。

    当着周皇后的面,她只好忍耐着。

    周皇后笑道:“哪里,我读书不过为陶冶性情,不过宸儿确实比一般的孩子要有灵性,大约是继承了皇上的聪慧缘故。”

    李嫔听见和嫔等人又是一通恭维。

    她懒怠听和嫔那些赤倮倮的马屁,便将目光落在大皇子身上,假装在看大皇子,这么一看,她忽然发觉了点不对劲。

    大皇子身上穿着的鹅黄杜兜看起来好眼熟,上个月她来坤宁宫请安,好像见着旦儿手里绣的就是这个。
………………………………

第九百八十四章 姿势熟练

    李嫔怕自己看错,仔细看了看,确定自己没有看走眼。

    她回想这阵子来坤宁宫看到大皇子,因为近来入春衣裳单薄,她很容易就能看到大皇子里头穿的杜兜系带。

    可这么多次里,她没有一次看到自己亲手绣的杜兜穿在大皇子身上。

    反而这件旦儿绣的杜兜,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李嫔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笑道:“皇后娘娘,臣妾瞧大皇子这件衣裳好生精致,想来不是内务府的绣娘做的吧?”

    她说着,伸手拈了拈大皇子外衫的布料,“还是蚕丝的,果然细密柔滑。”

    周皇后不动声色地将孩子挪开,递给一旁的奶娘,一副抱得手酸的模样,就着奶娘怀里同李嫔谈论起来,“是啊,这件衣裳是我娘亲手做的,不过用的是内务府送来的蚕丝。这样好的蚕丝只在宫里,外头是寻摸不到的。”

    听见是周夫人亲手做的衣裳,李嫔道:“原来如此,想来一定是周夫人在宫里照顾皇后娘娘坐月子时做的。臣妾先前看连旦儿都在亲手做针线,一定也是为大皇子做衣裳吧?”

    旦儿听见提起自己,连忙上前一步,笑着回道:“李嫔娘娘说得是,也是奴婢一点穷心。要说各家各府还有内务府并宫中各位嫔妃娘娘,还有御园那头送来的衣裳不计其数,我们大皇子穿是穿不完的。可奴婢总想尽自己一点心意,不止是奴婢,坤宁宫旁的宫女嬷嬷也是如此呢。”

    “是啊。”

    跟在旦儿身后的小宫女一下子意会,忙替旦儿圆话,“我们私底下还攀比着呢,都争着想让大皇子穿我们做的衣裳。所以有些王公大臣府上送来的衣裳,大皇子一次都没穿就已经小了呢。”

    言下之意,李嫔送的杜兜大皇子就算没穿上,也是很正常的。

    李嫔听了这话将信将疑,心里也拿不准周皇后到底是不是防着自己,却听和嫔笑道:“皇后娘娘,臣妾听说刚出生的孩子穿旧衣服反而好呢,等臣妾的孩子出生了,能不能请皇后娘娘赏些大皇子的旧衣服给我们?”

    “确实有此一说。”

    周皇后笑道:“不瞒你们说,宸儿刚出生的时候穿的就是我娘从家里带来的,我小侄儿穿过的衣裳。等你的孩子出生,本宫自然拿宸儿的衣裳给你的孩子穿。”

    和嫔十分欢喜,忽然想起李嫔曾经给大皇子送过亲手绣的杜兜,当时周皇后说会给大皇子穿,也不知道大皇子到底有没有穿。

    倘若到时候皇后赏赐时不留意把那杜兜也给自己了,她可是绝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穿的!

    正说着话,忽见小纪子从坤宁宫外走来,进来笑吟吟地请安,“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给诸位主子请安。”

    “免礼。”

    周皇后朝他抬抬手,小纪子起身道:“皇后娘娘,皇上请您去乾清宫说话呢。哟,正好大皇子没在睡觉,也请一并带去乾清宫吧。”

    “好。”

    小纪子没说皇上叫她什么事,周皇后心里大抵有数,也没细问,只朝众嫔妃道:“你们先回去吧,空了再来说话。”

    “是。”

    众嫔妃告辞,周皇后便带着大皇子去了乾清宫。

    回去路上,李嫔看了和嫔一眼,故作不经意道:“皇上来传皇后娘娘,也不说是什么事,皇后娘娘也不问,真叫人费解呢。”

    “有什么可费解的?”

    果然,听见李嫔也有想不通的事,和嫔忍不住骄傲地搭话,“自然是皇上时常请皇后娘娘去乾清宫说话,皇后娘娘都已经习惯了,所以才不问叫她什么事。”

    李嫔听罢故意激她,“你得意什么?好像你知道皇上叫皇后娘娘去做什么似的。你不过和我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在我面前逞什么威风?”

    “谁说我不知道?”

    和嫔白她一眼,她时常去坤宁宫,周皇后待她也格外好一些,有些话自然肯同她讲,故而这事她正好知道。

    她道:“皇后娘娘多好学,一心想求教朝中名儒大师。可是又不好叫外男进坤宁宫,所以……”

    “所以什么?”

    和嫔张了张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捂住了嘴,目光躲闪,“没什么,我身子不适,先回宫去了。”

    说罢脚步匆匆地离开。

    李嫔站在后头看着她的背影,嘴角溢出一丝冷笑。

    虽然和嫔的话没说完,可以李嫔的通透早就猜个扒九不离十了。

    和嫔一面朝储秀宫走,一面嘴里叽叽咕咕,“糟了,皇后娘娘不想让旁人知道这事,皆因信任我才告诉我的,我一时受不住李嫔的激将法,居然告诉了她!这,这叫我怎么面对皇后娘娘!”

    “和嫔姐姐,你在说什么呢?”

    两个常在问着她,和嫔更加不能把实话说出来,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没,没什么。”

    周皇后到乾清宫,果见里头苏志明和几位翰林学士在,见着周皇后,众人都起身请安。

    “请皇后娘娘安。”

    “诸位大人免礼。”

    周皇后亲手抱着大皇子,笑着走进去,“本宫来的不是时候,打搅诸位大人议事了。”

    “皇后娘娘言重,其实政事已经商议得差不多了。”

    苏志明笑着开口,周皇后上前将孩子抱给元治,元治接过来看了看,大皇子还很清醒,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

    他心情大好,抱着孩子走下来,“舅舅,你也许久没见着宸儿了吧?给你瞧瞧。”

    苏志明没有直接伸手去接孩子,而是看向周皇后,他知道为母者对孩子往往格外敏敢,若周皇后不喜欢外人抱大皇子,他便找个借口推辞。

    周皇后并没有任何不悦的意思,反而笑道:“是啊,宸儿快叫舅公瞧瞧,有没有胖了些,有没有高了些?”

    苏志明这才小心地将孩子抱入怀中,他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年纪都很小,要论抱孩子的经验他十分充足。

    周皇后一看他的姿势不禁笑道:“舅舅果然是有两个孩子的,抱起宸儿来姿势如此熟练。”
………………………………

第九百八十五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志明抱着孩子轻轻拍了几下,这才抬起头道:“自然是比没做爹的人有经验些。臣方才瞧着皇上抱孩子的姿势,可见皇上疼爱大皇子,一定时常抱。”

    元治哈哈大笑,又朝众学士道:“你们也瞧瞧,朕的大皇子生得像不像朕?”

    众人自然都说像,鼻子眼睛乃至嘴巴眉毛,每一样都分析了像皇后还是像他,元治又问众臣家里的儿孙,大家也都说起孩子的趣事了。

    一时之间,气氛从严肃转而诙谐起来。

    聊了一会儿,元治才转入正题,“对了,朕最近看了一本书,有些不解之处,想和诸位爱卿聊聊。”

    翰林学士的职责原本就是陪着皇上读书,为他答疑解惑的,众人一听自然没有二话,元治顺势道:“皇后最近爱读书,也在这里听听吧,一会儿顺便就在乾清宫陪朕用晚膳。”

    “是。”

    皇后微微福身,抬起头来飞快朝元治眨眨眼。

    元治为了让她顺理成章地和朝中大学士们切磋,也是煞费苦心,还要装得一副是他自己想求教的模样。

    为了把戏演得更足,元治还得提前把周皇后看的书看一遍,他常常和周皇后开玩笑,说她是变相地催促自己不断求学。

    大皇子被抱了下去,周皇后则留在殿中听元治和众臣讨论,她看起来只是陪坐,其实心里把众人的见解一一记了下来,偶尔才说一两句自己的困惑。

    起初众臣都不觉得有什么,可时日长了,每次皇上找他们读书论道周皇后总会过来,而且听她的话音皇上看的书她也都看过。

    众人渐渐察觉到不对劲。

    这到底是皇上想和他们讨论,还是周皇后想和他们讨论?

    几次之后,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苏志明。

    “首辅大人,您说怪不怪?皇后娘娘才生了大皇子不久,不在后宫安心照顾大皇子,为何总是在皇上和咱们讨论经典的时候出现?”

    “是啊,首辅大人。皇后娘娘读的书可真多啊,皇上读什么,她也读什么。”

    苏志明听出众学士言下之意,他们分明心里已有揣测,嘴上只用委婉的话来问苏志明。

    苏志明笑了笑,“皇后娘娘勤奋好学,皇上没意见,太后也没意见,你们莫非有什么意见?”

    “不敢不敢!”

    “下官哪敢啊!”

    众人连忙摇手,“只是觉得有些古怪,莫非……根本不是皇上想探讨学问,而是皇后娘娘想探讨学问?”

    苏志明会心一笑。

    众人瞧他这副神情,越发觉得他知道内情,都等着他给句明白话。

    苏志明却慢悠悠道:“皇上和皇后本是夫妻,伉俪情深,不论是皇上学还是皇后学,都是一样的。本官只有一句忠告给诸位,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忙躬身拱手,“求首辅大人赐教。”

    苏志明道:“既然皇上没有说别的什么,说明他并不想让人觉得是皇后有心求教于诸位。皇上的心意是摆明了的,诸位若是违逆皇上的心意去妄自揣测,只怕不妙。”

    此话一出,众人恍然大悟。

    管他是皇上还是皇后想求教,总归他们是翰林学士,做好一个大学士的本分就是,旁的关他们什么事?

    想明白了这话的人纷纷朝苏志明拱手道谢,各自离开。

    ……

    “皇后娘娘,喝盏桃花羹吧。”

    旦儿将小厨房刚做好的羹汤送上去,周皇后正在窗下看书,便搁了书朝她看过来。

    旦儿小声嗔道:“皇后娘娘自从出了月子,看书更加孜孜不倦了。要是天下男子都有娘娘这份恒心,早就能中举了。”

    “胡说什么呢。”

    周皇后笑着接过汤匙,“咱们说这话也算是不知民间疾苦了,要知道,多少读书人家境贫寒,既没有咱们这样的锦绣衣裳被褥,也没有这样好的吃食。甚至他们还要做些活来供养自己读书的费用,如何能拿我与他们相比?”

    旦儿歪了歪头,“哪里就这样贫苦起来?”

    周皇后不禁发笑,伸出手在旦儿额头点了点,“你啊,越发比我还像娇小姐出身的。你不知道,远的不说,只说首辅大人,他便是我说的这样。当初太后成为皇后的时候,舅舅他已经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中举人了,那时是上京赶考的。他说他幼时曾经一边读书一边放牛,你敢信吗?”

    “啊?”

    旦儿听了十分惊讶,她也见过苏首辅,只觉得那是个十分斯文儒雅有才学的人,年纪轻轻就成为首辅,是多少京城女子仰慕的俊杰。

    可惜他早就娶了郡主,夫妻恩爱琴瑟和弦。

    旦儿怎么也无法把风神朗俊的苏志明和放牛娃扯上关系。

    周皇后轻叹一声,“所以说,身居高位者越发要体察民间民情,不能以自身的力量去揣度百姓,这就成了何不食肉糜了。我也是如今才明白,为什么母后那么懂得体察百姓,为什么母后总喜欢出宫去看百姓民生。”

    “因为只有从百姓中走来,再到百姓中去,才能懂得百姓的疾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百姓便无主君。”

    旦儿听着周皇后一番话,眼里几乎冒出星星来,“娘娘说得真好!等以后大皇子长大了,一定也会像娘娘说的这样!”

    提到大皇子,周皇后忽然放下手中的汤匙,她想到了别处。

    “旦儿,日后那些嫔妃再来请安,你让奶娘少把宸儿抱出来吧,只说他在睡觉或是喝奶便是。”

    周皇后想到那日李嫔的试探,心有余悸,“李嫔似乎对宸儿没穿过她送的杜兜十分耿耿于怀,本宫不想多添事端,还是别叫宸儿出来的好。”

    旦儿听得有些气愤,“其实这也没什么,多少贵族人家的规矩都是不穿外头人送来的衣裳的,尤其是贴身的杜兜,李嫔娘娘又有什么好介意的呢?宫里其他嫔妃送来的衣裳,大皇子不是照样没穿么?”

    “李嫔心思缜密,加上先前发生了那么多事,难免怕她多心。”

    周皇后挥了挥手,“你按我说的做便是,没得招惹麻烦,又惹后宫不太平。”
………………………………

第九百八十六章 桃花不俗

    周皇后固然小心,李嫔的心结早已落下。

    大皇子出生已满两个月,李嫔近来也偶有承宠,长椿宫的日子比从前好过许多。

    连带燕儿这个临危受命的大宫女都体面多了。

    燕儿也渐渐变得和从前做粗使小宫女不同,不仅说话做事体面多了,也学会了怎么把自己打扮得更像个大宫女。

    长椿宫的宫人原先还不把她当回事,现在眼看李嫔又得宠幸,都巴结上了燕儿。

    “燕儿姑姑,快坐快坐,瞧外头天气热的。”

    燕儿才从外头回来,便被一众宫女围着簇拥到长廊下歇凉,燕儿一脸莫名,“才是春日,阳光暖着呢,哪里热了?”

    宫女们听她这么说也只是笑,“这不是看你走了远路刚回来,怕是有些热吗?来,快喝杯茶吧!”

    燕儿跟在李嫔身边久了,也学会闻茶的成色了。

    这茶她一嗅就知道是好的,便接了过来慢慢喝着,那几个宫女瞧见她手里拿着好大一个锦盒,便知里头是好东西。

    “燕儿姑姑,你这是从哪里回来啊?”

    “自然是内务府。”

    燕儿一边喝茶,一边瞥了眼那方大锦盒,“这是外头新贡的上好香料,宫里只有嫔位以上的主儿才配使。和嫔大着肚子使不上,不就只剩皇后娘娘和咱们娘娘了?”

    众宫女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怪不得李嫔能分到这么多香料。

    燕儿将茶喝尽,待要走,那些宫女又围着她问东问西,“燕儿姑姑,你去内务府领东西,他们就没说些什么吗?有没有巴结咱们娘娘,还是说些别的?”

    燕儿听了这话有些古怪。

    先前她刚伺候李嫔的时候,每次去内务府还不觉得什么,近来她去内务府,内务府的人确实对她越发恭敬了。

    不过这些宫女问她这个做什么?

    燕儿正想甩开她们,忽听小宫女喊她,“燕儿姐姐,娘娘要出门,正叫你呢!”

    燕儿随手把茶盏放了,根本不理会那几个宫女,直接抱着香料盒子朝殿中走去。

    “娘娘叫奴婢什么事?”

    燕儿进去把香料盒子放了,见李嫔正在内室梳妆,朝她看过来,“你去做什么了?”

    燕儿便把去内务府领香料的事说了,李嫔没说什么,只点点头,“把这个搁下吧,陪本宫去一趟御花园。”

    “御花园?”

    瞧李嫔精心梳妆打扮的样子,更像是要去乾清宫,怎么会说是去御花园呢?

    燕儿也不敢问,只把香料盒子捧给小宫女,“拿下去好生收着,仔细些,春日雨水多,可别叫这些名贵香料受潮了。”

    “知道了,燕儿姐姐。”

    小宫女捧着盒子下去,李嫔从殿内走出来,微微笑道:“你近来倒是历练老成了许多。”

    “嘿嘿。”

    燕儿笑道:“多亏娘娘调较得好。”

    想当初她刚到李嫔身边,连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不知道,还说了一通对和嫔那边羡慕的话。

    现在想想,李嫔没叫人打她一顿是她的运气。

    李嫔当先朝外走去,“再叫上两个得力的小太监,随本宫一起出门。”

    “是。”

    ……

    春咣正好,御花园里是难得的好景致。

    虽比不上御园那么大,花那么多,在宫里也算头等景色了。

    李嫔带着燕儿和宫人到了御花园,那些原本趁着闲时在御花园偷偷赏花休息的宫人都散了,李嫔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只是走马观花。

    燕儿伺候李嫔的时日也不短了,知道她本就不是爱花的人。

    “燕儿,你说皇上更喜欢什么花呢?”

    “啊?”

    原来李嫔是要摘花给皇上。

    燕儿顿时为难起来,“男子爱花的,奴婢着实少听说,更何况是皇上这么有男子气概的人呢?奴婢实在没听说过。”

    她回头看向带来的两个小太监,他们也摇摇头,根本没听说皇上喜欢花,更别提什么花了。

    李嫔却勾起唇角,“本宫听说,太后喜欢梅花,先帝也喜欢。”

    燕儿听罢恍然大悟,太后和先帝嘟喜欢的花,皇上大约是不会讨厌的。

    只是如今梅花已经开尽了,哪里还采得到?

    燕儿四下一看,忽然看到御花园一角粉色如烟似霞,她欢喜道:“娘娘,梅花和桃花是很像的,皇上若喜欢梅花,会不会也喜欢桃花呢?”

    李嫔听了这话翘起嘴角,朝众人道:“走,咱们过去看看。”

    盛春正是桃花开得好的季节,这样粉得既不张扬又不平淡的花,连李嫔这个不爱花的人看了都喜欢。

    她当下便决定了,于是指挥着小太监折树上她看中的花枝。

    这花枝可不是随便折的。

    要长短不一,又不能参差太过,要在花瓶中能够摆出高低错落的风景,才能为花的鲜艳增色。

    李嫔命人折了不少,而后又挑出了其中最好的一部分,要将这些带去乾清宫送给皇上。

    小太监道:“娘娘,那这些……”

    李嫔挑走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折下的花枝她都不要了,未免有些可惜。

    李嫔想了想道:“便送回长椿宫去,让小厨房做桃花糕吧。燕儿,把花抱上,随本宫去乾清宫。”

    两个小太监抱着多余的花枝回长椿宫,李嫔则带着燕儿到了乾清宫,元治听见李嫔求见的时候正在休息,便道:“让她进来吧。”

    人尚未至,桃花的香气已到鼻尖。

    元治睁开眼睛,看到李嫔抱着一大束桃花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