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垢摇摇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唐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疆土统一,人心未必归顺。东晋以来,江淮以南自视为汉的传统,我们起自关陇,被他们视为马上民族。南朝人最重视王羲之,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也重视王羲之,就不会视我们为马上之人了。我们统一了天下,人心就容易统一了。”

    房玄龄恍然大悟,“这一层意思我倒没想到。”

    李世民嘴角微翘,勾起俊美的弧度,“还是爱妃最懂我。”

    长孙无忌笑道:“殿下,我看我们也不必急于回长安,在洛阳多做收服人心的事,河南人心如果归顺秦王,有利于将来。”

    房玄龄说道:“说得对!不过说起来,这河北的人心最难归顺。”

    李世民敛却了笑意,“所以,我主张不杀窦建德。回到长安后,如果朝廷任用窦建德,河北的人心就会归顺大唐。”

    房玄龄对李世民竖起大拇指,“那么河北人心也会归顺秦王,这样,殿下真正有了中原的人心。”

    三个人会心地笑了,李世民就这样走上了夺嫡的道路。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89章 睿智王妃

    李世民回到住处,见无垢不在,便问门口的侍卫:“王妃呢?”

    “回殿下,王妃在后苑。”

    此时正是五月下旬,蜂绕蝶舞的盛夏时节。后苑里,碧林修竹,百花争艳,五彩纷呈;雕梁画栋、亭台楼榭都掩映在绿荫丛中;人工湖里假山突兀,怪石峥嵘,碧波荡漾,涟漪阵阵;从湖中蜿蜒伸展出的石渠里,小桥流水,游鱼嬉逐。

    无垢一身烟沙色襦裙,正于凉亭内看书。一只蝴蝶落在了书上,又飞走了,她放下手中的书,目光追随蝴蝶而去……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花丛间虫鸣蛩唱,犹如弹琴鼓瑟,她随口吟出两句诗,“毕竟洛阳五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

    “好诗!”李世民在身后拍手叫好。

    “二哥,几时回来的?”无垢惊喜,走向李世民。

    “刚回来。”李世民看着她,一丝难以言说的喜悦刻入眉心。

    无垢举眸望他,脸上笑意融融,“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我的喜怒哀乐是不是时常写在脸上?”李世民握起她的手往回走去。

    “二哥是个坦荡的人,从不刻意掩饰,这正是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听你一席话,如沐春风里……”

    夫妻二人回到卧内,李世民扶无垢坐下,自己又陷入了沉思。

    “二哥,见到那位王道士了吗?”

    李世民望着爱妻关切的目光,“见到了。他说我将来是太平天子,天下将因我为天子而太平。你怎么看?”

    无垢心中骤然一紧,“二哥,你跟我说实话,从大唐建立之初到现在,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太子?”

    李世民略作沉思,道:“我为国为民,若当太子之位,自觉也问心无愧。但是,毕竟大哥是长子……”

    无垢最了解李世民,他那么争强好胜,不甘居于人下,如今有此心,将来怕是很难再为人臣了。“二哥,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与你共同进退、荣辱与共。”

    李世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感谢上天,让我今生娶到你。”

    “二哥……”

    李世民打断她,“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每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总能用最平实的言语指引我、安慰我。谢谢你!”

    这次微服私访对李世民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把李世民原本深藏于内心的那种轻微而隐秘的权利**,撩拨成了一种巨大而坚定的政治野心,并促使他一步一步地付诸行动。

    第二日午后,李世民坐在内室中闭目养神,无垢走到他面前,轻声唤道:“二哥,房先生和无忌来了。”

    李世民微微睁开眼睛,“让他们进来。”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进入,施礼道:“秦王。”

    “免礼,坐。”

    待侍卫奉上茶水,李世民指着茶说道:“这是洛阳的牡丹花茶,香甜可口,王妃亲自熏的,你们尝尝。”

    长孙无忌看着杯中的茶水,花瓣在水里慢慢开放,好看极了。

    房玄龄端起茶杯品尝了一口,“嗯,确实不错,香甜无比。”

    “玄龄……”李世民问房玄龄:“前朝收的王羲之的字,你有没有见到?”

    房玄龄摇摇头,“没有。是不是被隋炀帝带到江都去了?”

    “再找找,重金购买。还要留心一下《兰亭集序》的下落。”

    长孙无忌说道:“我听说,《兰亭集序》原帖在陈朝天嘉年间传到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手上,后来他出家后带到云门寺保存,智永圆寂前传给了弟子辩才,原帖,现在应该就在辩才的手上。”

    “辩才在什么地方?”

    “我听说在越州。”

    “好,你记在心上,无论如何,一定要买到这个原帖,花再大的价钱也要买到。”

    房玄龄呵呵一笑,“殿下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无垢摇摇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唐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疆土统一,人心未必归顺。东晋以来,江淮以南自视为汉的传统,我们起自关陇,被他们视为马上民族。南朝人最重视王羲之,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也重视王羲之,就不会视我们为马上之人了。我们统一了天下,人心就容易统一了。”

    房玄龄恍然大悟,“这一层意思我倒没想到。”

    李世民嘴角微翘,勾起俊美的弧度,“还是爱妃最懂我。”

    长孙无忌笑道:“殿下,我看我们也不必急于回长安,在洛阳多做收服人心的事,河南人心如果归顺秦王,有利于将来。”

    房玄龄说道:“说得对!不过说起来,这河北的人心最难归顺。”

    李世民敛却了笑意,“所以,我主张不杀窦建德。回到长安后,如果朝廷任用窦建德,河北的人心就会归顺大唐。”

    房玄龄对李世民竖起大拇指,“那么河北人心也会归顺秦王,这样,殿下真正有了中原的人心。”

    三个人会心地笑了,李世民就这样走上了夺嫡的道路。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0章 秦王纳妾

    本来,王世充宫中的宫女李世民都已遣散回家,只留下十来个无家可归的,平时给将士们洗衣缝补。但是因为无垢怀孕,开始害喜,李世民便找了两个宫女来侍候她,一个名叫素儿,一个名叫芸娘,都是洛阳本地人,她们的家人都死于隋末的战乱当中。

    这个名叫芸娘的宫女厨艺绝佳,善于做点心,尤其善于把点心做成半透明状。洛阳的皇宫当中有不少冰窖,芸娘为无垢做了冰镇的糯米奶酪冰点,先是把糯米饭和牛奶搅拌均匀,再垂到冰窖里加以冷冻。

    和暖夏日,窗外的月季花鲜红如血。无垢亲手摘了几朵,插在花瓶里,一时间清香无比。

    当芸娘把晶莹剔透的糯米奶酪端上来时,无垢垂目望去,唇角弯起笑意,竟觉得有些饿了,“二哥,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李世民嘴角一勾,目光极致温柔,“来,我喂你吃……”

    李世民将冰点送入无垢口中,看着她吃完,然后瞪着两只眼睛问她:“怎么样?口感如何?”

    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让无垢回味无穷,“二哥,我从未吃过如此可口的冰点。”

    “好吃就都吃了……”

    李世民将冰点一点一点地送入无垢的口中,不一会儿,便将碗口大的冰点吃完了。

    无垢擦了擦唇,柔声问道:“芸娘,这冰点怎么做的?你可否教我啊?”

    秦王妃的声音,让芸娘听起来极为舒服,“王妃要学,奴婢岂有不教之礼。”

    无垢点点头,看着芸娘和素儿,“你俩都是心灵手巧之人,就跟我回长安吧。”

    芸娘和素儿连忙跪倒在地,叩首:“奴婢叩谢王妃大恩。”

    无垢淡淡一笑:“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这时,侍卫进来禀报:“秦王,房参军求见。”

    李世民整了整衣衫,“让他进来。”

    房玄龄进入,见礼完毕,看着秦王夫妇,却不说话。

    李世民诧异,“玄龄,有什么事吗?”

    房玄龄缓缓说道:“却有一事,但是玄龄不知该怎么说。”

    “该说就说,吞吞吐吐做什么。”

    “是。”房玄龄点头应道,“昨日,隋朝的河南郡公韦园照找到我,说王世充的皇太子妃是他的侄女,名叫韦尼子。他恳求秦王能免除韦尼子宫婢的身份,他们韦家愿为秦王效犬马之劳,他还愿意将韦尼子和他另一个孀居在家的侄女韦珪,嫁给秦王做妾。”

    李世民说完,略一思忖道:“韦尼子?确实有这人吗?”

    房玄龄回答:“我查过了,却有此人,与王世充的女眷关在一起。”

    李世民看了看无垢和房玄龄,问道:“这二人的品性如何?你们怎么看?”

    无垢回忆道:“韦珪我倒是自小熟识,德容俱佳,是个知书达理之人。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她与李子雄的儿子李珉订婚,之后我随舅舅去了长安,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后来李子雄随杨玄感造反,杨玄感兵败后,李子雄父子被杀……也不知道韦珪怎样。”

    房玄龄分析道:“韦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不容小觑,殿下要经营洛阳,必然要结交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是最实用的手段,既然现在韦家有求于我们,我们何不送他这个人情。”

    李世民听完点点头,目光看向无垢,“你说呢?”

    “二哥,我没有意见。但是,得先放韦尼子回家,秦王再派人送去聘礼,将韦氏姐妹以良家纳入秦王府。”

    房玄龄点点头,目光里带着赞许,“还是王妃想得周到。”

    “我们李家本出自宇文泰之胡汉六镇关陇集团,从韦孝宽那时起便与韦家是世交。”李世民吩咐房玄龄:“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嗯?交给我?”房玄龄神情讶异,正欲言语,李世民眉头微蹙,故作严肃地问道“怎么?你不愿意?”

    “愿意、愿意……我这就去。”

    无垢扑哧一笑,“先生真乃秦王的大管家。”

    房玄龄自嘲地笑笑,“王妃说笑了。”

    李世民憋住笑,目送房玄龄离去。

    房玄龄刚走出殿外,无垢便追出来了,“先生,请留步……”

    房玄龄停住,“王妃还有什么吩咐?”

    “先生对秦王的忠心我记下了,以后只要是有利于秦王和秦王府的事情,你大可放手去做。”

    房玄龄一揖,“玄龄深受秦王知遇之恩,定当鞠躬尽瘁。”

    无垢微笑着点点头。

    “玄龄去了。”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1章 巨人韦珪

    韦尼子很快便被人送回了娘家,韦家上下非常高兴。

    第二天,韦园照亲自登门拜谢秦王,并在家中宴请秦王,李世民带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尉迟敬德前去。席间,李世民说要在韦氏家族中挑选一个女子嫁给尉迟敬德,不料尉迟敬德死活不同意,说糟糠之妻不可弃,让李世民大为感动。

    在韦家,李世民见到了韦氏姐妹,对韦珪的身高惊奇不已。

    三日后,李世民便派人送去了聘礼,并订立了契约,韦氏姐妹正式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姬妾。

    和暖夏日,窗外的月季花鲜红如血。无垢亲手摘了几朵,插在花瓶里,一时间清香无比。

    素儿急急忙忙地走进来,“启禀王妃,新人到了。”

    无垢放下手中的月季花,“在哪儿?”

    “已在殿门外等候。”

    “快请!”

    不一会儿,素儿引领着韦氏姐妹一前一后进来了,走在前面的这个身材高大的女子想必就是韦珪了,看上去约莫二十五六岁,身着罗纱石榴裙,藕色纱衫,轻透的红色帔帛旋绕于手臂间,长相虽一般,却仪态端庄。

    后面的应该就是她的堂妹韦尼子,十四五岁的年纪,水绿色半袖绫罗衫,海沙色齐地长裙,肌肤如雪,颜若朝华。

    二人走到无垢面前深施一礼,齐声说道:“拜见王妃。”

    “快快免礼!”无垢虚扶着两个人,对韦珪说道:“韦姐姐,你还记得我吗?”

    韦珪抬眼,打量着眼前的王妃,惊喜地说道:“你是……观音婢?”

    无垢莞尔一笑,微微点点头,“正是。”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冒犯王妃的。”韦珪马上意识到她言语上的冒犯。

    “姐姐不要见外,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无垢清和婉约的笑容让韦珪觉得亲近了许多,“妹妹,想不到多年不见,你竟出落得如此高贵典雅,我都不敢认了。”

    “多谢姐姐夸奖……”

    毫无架子的无垢让韦珪禁不住扑哧一笑,“妹妹,我真羡慕你,嫁得这么好的夫君,大唐秦王的赫赫威仪早已传遍天下,洛阳城谁人不知秦王爱民如子。”

    原来,在李世民率军入城的时候,韦珪便在街上看见了他,马上的秦王英武飒爽,扰乱了她那颗多年以来平静如水的心。所以,当叔父跟她提起让她嫁给秦王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旁边的韦尼子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惊奇地看着她们。韦珪忙对韦尼子解释道:“堂妹,秦王妃不是别人,正是长孙将军的小女儿。”

    “早就听堂姐说,长孙将军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想不到竟是王妃姐姐。”

    韦尼子的率性柔婉,让无垢一下子喜欢上了这孩子。

    韦珪看着无垢隆起的腹部,问道:“妹妹有身孕了?几个月了?”

    无垢摸了摸肚子,柔声说道:“快四个月了。”

    哪知韦珪扑通一下跪在无垢面前,“王妃,求您答应我一件事。”

    无垢愕然,“什么事啊?快起来说!”并示意韦尼子把她拉起来。

    韦珪摇摇头,诚恳地说道:“之前,我不敢和秦王说,也不知道王妃的秉性,所以没有提起。我与前夫李珉生有一个女儿,刚满七岁,我求王妃让我带着她。”

    无垢一听,“当然可以。秦王是仁厚之人,一定会同意的,而且我也会把她当成秦王的孩子来对待。你告诉她,在长安城的秦王府里,她还有几个弟弟和妹妹呢。”

    韦珪听后,喜极而泣,无垢轻轻弹去她肩上的落花,“韦姐姐,快起来吧。”

    “多谢王妃!”韦珪这才站起来。

    “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要同心协力辅佐秦王才是。作为王妃,我还要再唠叨一句,进了秦王府的门,就要事事以秦王和秦王府的利益为准绳。”

    韦珪和韦尼子对望一眼,齐声说道:“谨记王妃教诲。”

    无垢看着她们,黛眉轻舒,“好了,我也有点累了,让素儿带你们去歇息吧。”

    “是,王妃。”韦珪和韦尼子随素儿退下了。

    几天以来,李世民忙着结交洛阳的名门望族,每天都回来得很晚。这天,李世民回来,无垢已然睡下,看着她安然的睡姿,乌黑浓密的睫毛,在她如玉的脸颊上倒出迷人的暗影,李世民心中突感幸福,不禁低下头去,轻吻她的鬓角……

    不想今夜竟毫无睡意,李世民轻轻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殿外,仰望星空。他在洛阳待的时间太长了,利用手中的权力结交权贵,拉拢人心,远在长安的父皇李渊是否起了疑心呢?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2章 班师回朝

    大殿内,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对坐。

    李世民微微抬起眼睛,“我看,我们得尽快回长安了,否则,陛下恐怕要起疑心了。”

    李世民的话,令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频频点头。

    “你们看,让谁来守洛阳呢?”李世民凝眉问道。

    房玄龄思索道:“张亮吧,他是洛阳人,对洛阳比较熟悉。”

    “好。你们去准备准备吧,班师回朝。”

    李世民回到卧内,无垢正在午睡,素儿站在一旁轻轻摇扇。李世民示意素儿退下,坐到床榻边凝视着她,目不转睛……

    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打在无垢面容上,她微一蹙眉,眼睫轻轻扇动,映入眼帘的是夫君俊朗的面庞,“二哥。”

    李世民和煦地笑道:“你醒了……”

    无垢侧过身子,“几时回来的?怎么不叫醒我?”

    李世民一边扶无垢起来,一边说道:“我见你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你。我去给你倒杯水。”

    “昨天,韦氏姐妹已经来了。”

    “嗯,我知道了。”李世民把水杯递给无垢,“你觉得……她们二人如何?”

    无垢的嘴角挂着一抹温婉的笑,“韦珪仪态端庄,韦尼子率性柔婉,她们都是德才俱佳之人。”

    看着无垢啜饮完,李世民才说道:“你还要好好调教她们才是……”

    “二哥,这个我自然晓得。”

    李世民心疼地看着妻子,浓眉紧蹙,“让你受累了……”

    无垢摇摇头,柔荑轻抚开他眉间隐隐的沟壑,“何累之有?”

    李世民舒展一笑,说道:“对了,我们马上就要回长安了。”

    “真的?”无垢眼睫微眨,目光与李世民交汇,“我们来洛阳都已经一年了,也不知道承乾和青雀,已长成什么样了?”

    提起儿子,李世民褐色的眸子里发出夺目光华,拳拳父爱油然而生,“小孩子长得快,肯定长高了不少。”

    ……

    大军集合在洛阳城下,凉风袭来,天空下起了蒙蒙小雨。李世民目光流转,落在囚车的方向,王世充垂头,窦建德与李世民对视。

    李世民来到窦建德囚车旁,下马,解下自己身披的大氅,递给窦建德。

    这一幕,恰被站在城楼上的李元吉看到。

    大军出发前,李世民嘱咐张亮,“张亮,你留守洛阳。继续执行我们的既定政策,有什么事情,随时向我汇报。”

    张亮双手抱拳,正色说道:“遵命!”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九日,李世民率领大军回到了长安,皇帝李渊为唐军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宽阔的朱雀大街旁一大早便万人攒动,无数的百姓正在翘首眺望——等待班师凯旋的秦王李世民和他麾下那群骁勇善战的将士们。天空湛蓝,夏末秋初的阳光沐浴着整个长安城。由雄壮的《秦王破阵乐》伴奏,秦王李世民身披黄金甲,骑着骏马,走在最前面,只见他意气风发,频频向众人拱手致谢。百姓夹道欢呼,都要争相目睹这位英雄的风采。人们发现,这个大唐帝国最年轻、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不但有一张坚毅而英俊的脸庞,而且身上还有一种不言自威的凛凛霸气。有些人觉得秦王的功劳实在太大了,这样的功劳不但盖过了太子李建成,甚至盖过了天子李渊。马上的李世民看到道路两旁欢呼的人群,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他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一种让这些百姓生活得更好的责任。

    紧随其后的齐王李元吉、李世勣、屈突通、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二十五位将领,也跟着频频致意,好不威风。

    皇帝李渊和文武百官正站在高大巍峨的朱雀门城楼上,面带微笑地注视着他们。作为一个父亲,李渊当然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天纵神勇的儿子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作为一个皇帝,他同时也为大唐能拥有这样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而感到欣喜和骄傲。

    再后面是英姿飒爽的铁骑万匹和三万甲士,押着装在囚车里的枭雄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以及隋朝皇帝乘舆、御用器物,前往太庙献祭。

    这一天,秦王李世民享尽了胜利的荣耀。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3章 天策上将1

    太极殿内,李渊坐在龙椅上,兴奋地说道:“我们晋阳起兵,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哪。时至今日,大唐终于得了天下!首功在秦王!”

    李渊看了看李元吉,接着说道:“啊,还有齐王,你的功劳也不小。”

    李元吉得意地笑笑,看向李建成,李建成也在冲他笑。

    李渊继续说道:“大唐开始铸钱,铸‘开元通宝’,怎么个铸法,你们议完再报我。欧阳询,你的字好,‘开元通宝’这四个字由你来写。秦王的功劳太大,什么封赏都显示不出他的功劳,因此,我赐秦王三个铸钱炉,随他的意,铸多少都可以。”

    大家听后惊叹不已。李世民站起来,拱手为礼,“谢陛下!”

    李渊微微点头,示意李世民坐下,“富是富了,我还要赐你贵。我赐你为天策上将,位在亲王、公爵之上,赐你三公之二的司徒,增邑到两万户。我还要赐你权势,天策上将可开天策府,天策府可自设官属。我再赐你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李渊说完,大家再次惊叹不已,这等于是朝廷之外另立朝廷。皇帝把秦王抬高到这一步,究竟是何意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