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说完,大家再次惊叹不已,这等于是朝廷之外另立朝廷。皇帝把秦王抬高到这一步,究竟是何意呢?

    李元吉看到这一切,心中不满,他看了看太子大哥,他倒显得无所谓的样子。

    李世民伏下身,“谢陛下大恩!”

    李渊亲自走下龙椅,把他扶起来,对着群臣一挥,“众卿,今天我们要痛饮一场。”

    接风酒宴开始,后宫嫔妃和太子妃、齐王妃等也陆续进来,无垢坐在李世民身边,看到了对面的齐王妃杨如眉,齐王妃冲她微微颔首,她也以笑回应。齐王妃出身高贵,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本就生得妩媚,今天穿了一件绯红色水纱石榴裙,露出清晰可见的锁骨,精致的海棠色妆容,更显得绰约多姿。

    鼓乐声响起,一名白衣女子怀抱琵琶,弹奏起了《秦王破阵乐》。大家看着这个白衣女子眼熟,有人想起来了,正是上次秦王打败薛仁杲时,接风酒宴上那名领舞的白衣少女。她是前朝太子宫里的琵琶艺妓,李建成知道父皇素爱弹琵琶,所以就把她留在了东宫。

    这时,已经不断有人过来向李世民敬酒。无垢对着李世民耳语:“二哥,你不胜酒力,要少喝一点。”

    “放心,我心中有数,不会喝醉的。”

    喝到杯酒言欢,李渊弹着琵琶跳起了舞蹈,一旁的张婕妤也来跳舞助兴。

    李世民这里前来敬酒者应接不暇,尤其是秦王府的那些文臣武将们,个个都难掩喜悦。李元吉看着怒目圆睁,而在他旁边,有一双温柔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李世民,这个人就是齐王妃杨如眉。

    无垢端着酒杯走到杨如眉身边,杨如眉看到她过来,恭敬地叫了声:“二嫂。”

    无垢嫣然一笑,举杯说道:“四弟妹,我有孕在身不能喝酒,就以水代酒,敬你一杯。”

    杨如眉忙端起酒杯,“二嫂哪里话,该是如眉敬你才是。二嫂请!”说罢,云袖一挡,一饮而尽。

    无垢又重新倒了一杯,对杨如眉说道:“四弟妹,我们一起去敬大嫂吧。”

    “当然好。”

    这接风酒宴一直喝到下午,方才散了,众人都各自回到了府中。李世民和无垢回府后先去看了承乾和青雀,承乾已经两岁半了,长高了不少,一脸的英气,抱着无垢直叫“母亲”;青雀也有一岁半多了,刚学会走路,还是那么胖,像个小肉墩儿。

    回到内室,一阵淡香拂过,清秋已经泡好了清茶,无垢端起一杯递给李世民,“二哥,喝杯清茶解解酒吧。”

    李世民接过后边啜饮边说道:“你说,父皇封我这天策上将,究竟是何意?”

    “二哥是想问,是否有令你入主东宫之意?”无垢一向聪明,“这很难说。”

    “在这帝王之家,兄弟之情恐怕难保。”李世民有些激动。

    无垢握住他的手,眉宇之间一丝淡淡的忧愁,“二哥想如何?从父皇那里入手?”

    “父皇说不定有易主东宫之意,才会如此对我。你可帮我打听些消息。”

    无垢点点头,“我晓得。”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4章 天策上将2

    “父皇封二弟为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之上,而且天策府可任免官员,这究竟是何意?殿下不觉得秦王的势力有点难束缚了吗?”东宫内,太子妃对李建成说道。

    “你多虑了,我是太子,与父皇总统全局。天策上将,再大也是臣。”

    “咱们这个老二,从小就争强好胜。如今有了资本,更不会愿意居你之下,更不用说将来向你称臣了。我说呀,还是早早打算的好。”

    李建成慢慢在屋中踱着步子,“当初晋阳起兵,我与二弟、四弟同在军中,本无轻重之分。入关之后,父皇称帝,我以长子被册立为太子……真不知道是不是福兮祸之所倚。”

    李建成轻叹一声,接着说道:“太子为国之根本,我也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懈怠,每日都读书理政。而父皇也对我寄以重望,经常令我处理军国大事,为日后做准备。然而国家初创,四方不宁,领兵打仗在所难免。我为国之储君,辅佐父皇,自然不能经常在外,这带兵一事自然落到二弟身上。”

    “四弟年纪还小,加上他留守晋阳的时候又失守了,父皇对他不放心。可惜啊,三弟死得太早,不然……唉!难道真是天意不成?”说到这里,李建成抬头望着窗外,良久不语。

    “殿下也不要太忧虑了,我们要先知道父皇的想法才好。”

    “父皇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不清楚。”李建成一脸沉重。

    太子妃看着李建成,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才好。

    “启禀殿下,齐王求见。”一听李元吉来了,李建成忙叫人请进来。

    “四弟,一路辛苦了。”

    “大哥,我的太子殿下,你倒是悠闲,都火烧眉毛了。”李元吉几乎是喊了出来。

    “怎么了,四弟,何出此言啊?是不是父皇又说什么了?”李建成连忙问道。

    “父皇要封二哥为天策上将,你都不着急?”

    李建成似乎又松了一口气,“封官封爵不是很正常的事?二弟也确实是有功于国家,我还以为是父皇提出废立之事了,让你如此惊慌?”

    “大哥,你真糊涂!这天策上将是父皇特别为二哥设置的,位在三公之上,离你这太子之位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了。父皇的用意难道你还看不出来?他要先慢慢培养二哥,然后再把皇位传给他。你太子之位要不保了啊。”

    “父皇真有此意?”李世民还是疑惑。

    “难道要等到父皇下诏废你的时候你才醒悟啊!咱们都了解父皇,他可是藏得住事情的人,当初起兵那么大的事,都没走漏一点风声,安排周密得很。父皇才不会事先说什么,大哥还是早早打算吧。”

    李元吉说完,径直走了,留下李建成和太子妃两人在那里发愣。

    李元吉出了东宫,回到武德殿,一进门,就大叫:“累死本王了!”说着将衣服顺手脱下,扔在一旁。

    杨如眉听到他回来,迎了出来:“你这么晚才回来,又去哪了?”

    “我去了东宫一趟,这不才从那回来。”

    “你一回来就急着见大哥他们,不会是为了二哥的事情吧。”杨如眉知道他对李世民很是不满。

    “对呀,不然早就回来了。”

    杨如眉有点不理解,又有点埋怨地说:“大哥的事,你那么着急干什么?二哥要跟他争,就由他们争好了。反正怎么也轮不上你当太子。你那么拼命干嘛?”

    “我就是看不惯二哥那个样子。从小母亲就宠着他,我一生下来,母亲就不喜欢,还是乳娘把我带大的。后来父皇去太原上任,也只把二哥带在身边,却把我和大哥留在河东家中。直至起兵,才将我们召到身边。父皇登基以来,也那么倚重二哥,老让我给他当副手,我真是窝火。我有什么比不上二哥的?”想起往事,李元吉愤愤难平。

    杨如眉小声说道:“谁让你那时候不好好表现。”

    “说什么呢你!不就是在太原的时候我失守了,谁还能没个错。二哥可是好,专门在我败北的关键时刻请战,哼!他收复了山西,可风光了,这不是明摆着给我难堪吗?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李元吉的声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他现在不但在我头上,更想在大哥头上动土,我可不能不管,任他这么盛气凌人。”

    杨如眉看他这样,哪还敢说话,只有劝他早早休息。成天对着这么一个粗人,真是让她难受,有时候她就禁不住想:怎么二哥和二嫂就能那么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呢?真令人羡慕。虽说李元吉整天说李世民的坏话,但今天自己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他,杨如眉还是觉得他气度不凡。而且他对二嫂情深意重,她更觉得李世民是个好男人。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5章 天策上将3

    第二天,太极殿内,李渊看着群臣缓缓说道:“王世充,前朝大臣,挟越王杨侗占据洛阳,自称郑王;窦建德,草莽造反,自称夏王,割据河北。此次东征,两人俱为我大唐擒获,昨日东征军返长安,献两人于我大唐太庙。诸位爱卿,你们看两人该怎么处置?”

    裴寂首先说道:“当然是斩首,以绝山东之后患。”

    李渊听后默默点头,李世民说道:“王世充心胸狭隘,河南人并不服他,而且,手下诸将也都背叛他,投降我大唐。这样的人,斩首,不会引起河南人心动荡。窦建德,虽出身农夫,但在河北深得人心,如果斩首,河北人心动荡无疑,于大唐不利。”

    李渊沉吟,李建成眼神复杂地注视着李世民。

    大殿上一片寂静,李渊看向李建成,“太子,你怎么看?”

    “我认为二人皆当斩。”李建成说完,魏征一惊,他是河北人,最了解河北的情况,他心里是不主张杀窦建德的。

    李渊持杖走到群臣中间,“朕以为,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世充,是前朝贵族,贬为平民就可以了。窦建德是草寇出身,不可与王世充相比,斩首,正是警告天下,不可有草寇造反之心。如今大唐拥有天下,杀窦建德,有利天下安定。”

    李世民趋前一步,说道:“陛下,我还是觉得,杀窦建德,恐怕不妥……”

    李渊摆摆手,“二郎啊,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明天朕就诏告天下。好了,散朝。”

    李世民低头不语,魏征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回到家中,魏征的夫人问道:“怎么今天回来得这么早?”

    魏征喝了一口水,道:“窦建德要被斩首了。陛下和太子主杀,秦王反而不主杀。”

    魏征夫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道:“没想到,秦王还如此仁义,听说,你瓦岗聚义的兄弟大都在秦王麾下,既然如此,你何不转投秦王?”

    魏征摇摇头,“妇道人家,懂什么!”

    月光如水,洒在秦王府的后院里,李世民表情忧郁地走进院子,和站在门口的无垢对望一眼,他走近她,扶着她回到内室卧下,自己陷入了沉思。

    “二哥,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世民眸色幽暗,“窦建德……要被斩首了。”

    无垢望着李世民,一言不发。

    良久,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我许诺窦建德不死,可现在回到长安之后,我保不住他的命,言而无信。”

    散朝之后,李世民又去见了父皇李渊,向其陈述,杀窦建德,河北人心会乱,甚至……有可能会激起河北的再次叛乱。河北历来是最难收服的,我们不能不小心。

    而李渊却告诉他,取天下时,为稳住一方势力,可以不杀之;而今得了天下,则正统最重要,人心是随正统的。杀窦建德,也是警告天下人,出身卑微的人不可有造反之心。

    无垢撑起身子,看着李世民,“父亲去世后,舅舅收留了我们。舅舅家是渤海大姓,但是连年征战,也没落了。虽说是舅舅,到底是寄人篱下,我在舅舅家学会了做人的规矩,家贫规矩在。舅舅满腹诗书,教我和无忌读书,读书使我增广见闻,开拓视野。”

    李世民点点头,“我从小随父皇到荥阳、楼烦任上,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书。十六岁那年回到长安,与你成婚,这些年,在你的影响下,也读了一些,深知读书也不容易。”

    “无忌书读得好,那个时候,他也只能读书科举,谋个出身。我也只是求嫁人,十三岁嫁了你……”

    李世民嘿嘿一笑,“你嫁对了吧?”

    无垢笑笑,换了个姿势,“别打岔……无忌常和我说,李家的二郎有志气,那次在舅舅家见到你,怎么形容呢,眉如远山、星目悬鼻、玉树临风、英气逼人……”

    李世民哈哈一笑:“那……我现在呢?”

    “现在啊,多了份成熟与刚毅。不过,我特别看重你有交无类。”

    李世民极有兴致地问道:“怎么说?”

    “你交无忌,不在乎他寄人篱下;你交刘弘基,不在乎他是个流氓;你交刘文静,不在乎他是朝廷钦犯;你交房玄龄、杜如晦,不在乎他们是落魄书生……”

    “这些人都能助我打仗。”

    “所以,你不看他们的出身。”

    李世民似有所悟,凝视着无垢。

    “听说窦建德最初不知道什么是文物制度,他重用读书人,一年后就有了文物制度,做夏王既有人心又有样子,你与他交心,不是也有惺惺相惜的意思吗?”

    “惺惺相惜……”李世民起身,重复着这四个字,不住地点点头,“说得好。”

    无垢也站起来,走到李世民身边,“二哥,不可为的事,不必再想了,当务之急是网罗人才。”

    “这事我找无忌和玄龄商量就好。你累了吧,我扶你躺下休息。”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5章 窦建德之死1

    第二天,太极殿内,李渊看着群臣缓缓说道:“王世充,前朝大臣,挟越王杨侗占据洛阳,自称郑王;窦建德,草莽造反,自称夏王,割据河北。此次东征,两人俱为我大唐擒获,昨日东征军返长安,献两人于我大唐太庙。诸位爱卿,你们看两人该怎么处置?”

    裴寂首先说道:“当然是斩首,以绝山东之后患。”

    李渊听后默默点头,李世民说道:“王世充心胸狭隘,河南人并不服他,而且,手下诸将也都背叛他,投降我大唐。这样的人,斩首,不会引起河南人心动荡。窦建德,虽出身农夫,但在河北深得人心,如果斩首,河北人心动荡无疑,于大唐不利。”

    李渊沉吟,李建成眼神复杂地注视着李世民。

    大殿上一片寂静,李渊看向李建成,“太子,你怎么看?”

    “我认为二人皆当斩。”李建成说完,魏征一惊,他是河北人,最了解河北的情况,他心里是不主张杀窦建德的。

    李渊持杖走到群臣中间,“朕以为,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世充,是前朝贵族,贬为平民就可以了。窦建德是草寇出身,不可与王世充相比,斩首,正是警告天下,不可有草寇造反之心。如今大唐拥有天下,杀窦建德,有利天下安定。”

    李世民趋前一步,说道:“陛下,我还是觉得,杀窦建德,恐怕不妥……”

    李渊摆摆手,“二郎啊,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明天朕就诏告天下。好了,散朝。”

    李世民低头不语,魏征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回到家中,魏征的夫人问道:“怎么今天回来得这么早?”

    魏征喝了一口水,道:“窦建德要被斩首了。陛下和太子主杀,而秦王反而不主杀。”

    魏征夫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道:“没想到,秦王还如此仁义,听说,你瓦岗聚义的兄弟大都在秦王麾下,既然如此,你何不转投秦王?”

    魏征摇摇头,“妇道人家,懂什么!”

    月光如水,洒在秦王府的后院里,李世民表情忧郁地走进院子,和站在门口的无垢对望一眼,他走近她,扶着她回到内室卧下,自己陷入了沉思。

    “二哥,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世民眸色幽暗,“窦建德……要被斩首了。”

    无垢望着李世民,一言不发。

    良久,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我许诺窦建德不死,可现在回到长安之后,我保不住他的命,言而无信。”

    散朝之后,李世民又去见了父皇李渊,向其陈述,杀窦建德,河北人心会乱,甚至……有可能会激起河北的再次叛乱。河北历来是最难收服的,我们不能不小心。

    而李渊却告诉他,取天下时,为稳住一方势力,可以不杀之;而今得了天下,则正统最重要,人心是随正统的。杀窦建德,也是警告天下人,出身卑微的人不可有造反之心。

    无垢撑起身子,看着李世民,“父亲去世后,舅舅收留了我们。舅舅家是渤海大姓,但是连年征战,也没落了。虽说是舅舅,到底是寄人篱下,我在舅舅家学会了做人的规矩,家贫规矩在。舅舅满腹诗书,教我和无忌读书,读书使我增广见闻,开拓视野。”

    李世民点点头,“我从小随父皇到荥阳、楼烦任上,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书。十六岁那年回到长安,与你成婚,这些年,在你的影响下,也读了一些,深知读书也不容易。”

    “无忌书读得好,那个时候,他也只能读书科举,谋个出身。我也只是求嫁人,十三岁嫁了你……”

    李世民嘿嘿一笑,“你嫁对了吧?”

    无垢笑笑,换了个姿势,“别打岔……无忌常和我说,李家的二郎有志气,那次在舅舅家见到你,怎么形容呢,眉如远山、星目悬鼻、玉树临风、英气逼人……”

    李世民哈哈一笑:“那……我现在呢?”

    “现在啊,多了份成熟与刚毅。不过,我特别看重你有交无类。”

    李世民极有兴致地问道:“怎么说?”

    “你交无忌,不在乎他寄人篱下;你交刘弘基,不在乎他是个流氓;你交刘文静,不在乎他是朝廷钦犯;你交房玄龄、杜如晦,不在乎他们是落魄书生……”

    “这些人都能助我打仗。”

    “所以,你不看他们的出身。”

    李世民似有所悟,凝视着无垢。

    “听说窦建德最初不知道什么是文物制度,他重用读书人,一年后就有了文物制度,做夏王既有人心又有样子,你与他交心,不是也有惺惺相惜的意思吗?”

    “惺惺相惜……”李世民起身,重复着这四个字,不住地点点头,“说得好。”

    无垢也站起来,走到李世民身边,“二哥,不可为的事,不必再想了,当务之急是网罗人才。”

    “这事我找无忌和玄龄商量就好。你累了吧,我扶你躺下休息。”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96章 窦建德之死2

    七月十一日,皇帝李渊召见了王世充,数落了他胆敢抗拒大唐的罪行。王世充叩头如捣蒜,说道:“臣罪之大,固然应该诛杀,但陛下爱子秦王已答应饶罪臣一命。”

    李渊下诏赦免王世充为庶人,连同他的妻妾兄弟子侄一同流放到巴蜀。窦建德则被拉到街市上斩首,一代英豪魂飞碧空,时年四十九岁。

    秦王府,李世民走出房间,取下廊中的弓箭,对准箭靶,“嗖――”,正中靶心。“嗖――嗖――嗖――”,李世民一连射了十几支箭。

    无垢带长孙无忌进入院子,径直走向李世民,无垢唤了一声“二哥”。

    李世民点点头,“玄龄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他马上就到。”

    廊下有个棋盘,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道:“无忌,我们把这盘棋下完。”

    长孙无忌欣然应允。

    李世民下了一颗黑子,“天策府可以任命官职,你看还有什么人我们能用的,赶快网罗过来。”

    “好。网罗人才,也要开始网罗读书人了。”

    李世民没有言语,长孙无忌接着说道:“天下和平,偃武修文是必须的,我们要在朝廷偃武修文之前多做准备。天策府要多一些读书的人,多一些能治理天下的人。”

    李世民点点头:“读书人都有谁?”

    “如晦和玄龄就不用说了,还有虞世南,书读得多。颜师古,博通经史。另外还有薛收、褚亮、姚思廉、于志宁……”

    “那就在天策府设个文学馆,给他们学士的位子。”

    “天策将军、天策府、文学馆,太好了。”长孙无忌只顾高兴,却没有注意棋局。

    这时,房玄龄走进了院子,来到李世民跟前,“殿下,窦建德已经被斩首了。”

    李世民神情暗淡,“我几次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都无济于事。在窦建德心里,一定把我看作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房玄龄蹲下来,“陛下不是针对殿下。在陛下心里,窦建德必死无疑。”

    “为什么?”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当初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宇文化及成为天下共同的敌人,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包括我们大唐,都为隋炀帝举殡。宇文化及打败了李密和王世充,偏偏被窦建德杀死。虽然谁也没有说为隋炀帝报仇的人就得继承隋朝大统,但谁都知道,这是中原逐鹿最重要的一张王牌。陛下有此心病,窦建德必死无疑。”

    李世民领悟,“哦,是这样,我在洛阳的许诺,河北可能发生的叛乱,自然都微不足道了。”

    看着长孙无忌紧皱的眉头,李世民呵呵一笑,“小心哦,落子无悔。”

    长孙无忌无奈地摇摇头,“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哈哈哈――”李世民和房玄龄同时大笑起来。

    两仪殿后殿,李建成和李元吉来见李渊,“父皇,秦王已经许诺窦建德不死,杀窦建德岂不是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