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颉利急令几个酋长:“快!快领你们本部兵马顶住唐兵!”
无可奈何,酋长们只得提马接战去了。颉利回头催促亲兵卫队:“快,保护好义成公主,冲过白道!”
唐军两路伏兵一起杀出,李世勣则自率一队精骑,勇猛穿插,将突厥兵截成两截。阴山脚下这一块狭小的战场上一片刀光飞舞,鬼哭狼嚎。一边是,追击败绩之师,斗志激昂;一边是,已然进退无路,困兽更勇。
而此时李靖的追兵又迅速追至,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突厥军队一日数惊,士气降到了最低点。但是突厥人毕竟骁勇善战,在扔下无数具尸体之后,残部硬是拥着颉利杀开一条血路,仓惶逃进了阴山。而他的部众,逃的逃,降的降,立时崩溃!
颉利一口气跑到了阴山以北的铁山,没有力气再往前跑,惊魂未定,急忙派遣心腹执失思力前往长安,向大唐天子李世民谢罪,愿意举国投降,并承诺由颉利可汗亲自入朝。实际上是企图养精蓄锐、待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
李世民允其所请,乃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一同前往突厥,抚慰颉利。
此时李靖已率军在白道与李世勣会师,两位主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时,一致认为要马不停蹄,乘胜追击。李靖却突然接到李世民诏令,道:“执失思力前来请和,朕已派唐俭前往安抚,卿可停兵,迎颉利入朝。”
李靖皱眉,正欲招众将领集议,李世勣、张公瑾已在帐外求见。“李将军,陛下命停兵?”
“诏书是如此写,两位将军意下如何?”李靖反问道。
“不是停兵之机。”李世勣说道。
“陛下诏书是假,将计就计是真。”李靖手捋虎须,“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若纵其逃往漠北,保存其九姓,荒漠绝远,我等地形又不熟,恐怕再不能追及。现在我大唐使者带诏书招降于彼,颉利必然宽心无备,若选精骑一万,带二十日粮,可以一战而擒颉利。”
张公谨道:“陛下已经下诏接受了突厥人的投降,特使唐俭仍在突厥大营中,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
李靖朗声笑道:“此乃陛下智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当年韩信大破齐国,便是抓住了战机。如果能以此一战击破突厥,唐俭之辈何足惜哉?”在李靖看来,牺牲一颗唐俭的人头,换取对突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绝对值得。
这天深夜,李靖率部先行,李世勣随后跟进。大军进入阴山,遇到东突厥的殿后部队一千余帐,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悉数擒获。李靖命这些人当向导,大军继续向纵深挺进。
此时颉利牙帐中,正在大摆酒宴,款待两位唐使。几个突厥美女披着秀发,在大帐中翩翩起舞。颉利咧着大嘴边看边喝酒,时而对身边的唐俭说:“我们突厥女子虽不如中原女子细腻,但却也别有一番野味,诏使此次来,可以多住些日子,好好享受一下我们漠北的美女。”
唐俭点头,应承着,内心里却是满腹心事。来时过白道关隘时就听说李靖要乘胜追击,若两军开战,颉利一怒之下,必然会加害他和安修仁。正当唐俭思忖脱身之计之时,见颉利的一个亲卒急急慌慌闯进大帐,向颉利报告说:“可汗,南边山谷里突然冒出大队唐军骑兵,正向我铁山驰来。”
颉利大惊,手中的酒碗“哗”一声掉在地上,他拔刀在手,瞪着唐俭喝道:“大唐天子既许我归附,为何又到此袭击?你们言而无信,到底玩的什么招术?”
唐俭暗地里思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当即立断,忙起座拱手道:“可汗不必惊慌,我两人奉诏从长安来此,未曾到过李总管军前,想是李总管尚未接洽,所以率军前来。我两人即刻奉诏书前去拦阻,定可令他退军,可汗勿虑!”
颉利信以为真,把大唐皇帝允和的诏书还给唐俭,期望他拿着诏书令李靖退军。唐俭接诏书在手,一刻也不敢耽搁,和安修仁一齐步出帐外,跨马加鞭,竟自驰去。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92章 天可汗6
颉利听了唐俭的话,心里安定了一些,望着他俩消失的背影,颉利拍拍手,对部下说:“好了,好了,进大帐等他俩,边喝边等。”
此时,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二百轻骑,已经在大雾的掩护下悄悄逼近了突厥大营。
又斟了一圈酒,突厥美女在马头琴的伴奏中重新跳起了袖子舞,已有几分醉意的颉利也手打着节拍,如醉如痴地看着舞女美丽的面庞。一个亲卒踉踉跄跄跑进大帐,指着帐门口,惊慌地报告说:“大事不好了可汗,唐军骑兵马上杀进大营了!”
“你胡扯什么?”颉利还不相信。
“可汗您听听——”
颉利摆手止住了乐声,支起耳朵倾听帐外,还用倾听?久经沙场的颉利“嘣”一下从座位上跳起,他自知不及整兵迎战,高叫自己的亲兵:“快!快拉过我的千里马,逃命要紧!”
亲兵拉过千里马,颉利翻身上去,回望南边,但见雪尘荡起,无数唐骑浩浩荡荡,疾驰而来。颉利头皮发麻,再一次脚底抹油,领着亲兵向漠北逃亡。
李靖大军杀入突厥军营后,与其说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不如说是在实施一次大规模屠宰。因为颉利一溜,突厥部众彻底丧失斗志,人人争相逃命,只能任唐军宰割。片刻之间,一万多颗突厥人的脑袋就被砍了下来,剩下的十几万男女全部投降。唐军擒获各种牲畜数十万头。
一个时辰左右,战斗基本上结束,番兵营帐,也全部被荡平。检点俘虏,不下数万,一串一串的,全被绳索捆着,垂头丧气地听从唐兵的安排。李靖重新择地安营,帅帐中当先就坐,兵士们推来一个美艳妇人和少年男子,一见面,李靖就猜个**不离十,问那妇人:“你是义成公主?”
妇人一开始默默无语,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这是你和颉利的儿子?”李靖指着那个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少年问。妇人点了点头,旁边早有先自投诚的突厥人指认道:“这是颉利的儿子叠罗支。”
李靖点点头,喝令手下把叠罗支打入槛车,即刻解往京师。回头又指着义成公主斥道:“你多少次怂恿突厥兵侵犯边境,使得民不聊生,百姓离散丧亡,该当何罪?”
义成公主微微一笑,道:“要杀便杀,匹夫何必动怒?我作为隋宗室子女,数请颉利出兵攻唐,为隋朝报仇,乃是忠于故国家乡,理所应当,何罪之有?”
也罢,反正大唐、突厥都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我就成全了你吧。——想到这里,李靖手指着义成公主,命令道:“拖下去,即刻斩首!”
义成公主面不改色,不待刀斧手近前,已袅袅婷婷先自走了出去……
打扫战场的功夫,唐军后续部队已赶了上来,李靖当即决定马不停蹄,率精骑沿阴山山道追击颉利。
就在李靖进攻突厥大营之际,李世勣故伎重施,火速北进截断了颉利向北逃窜的退路。颉利麾下的几大酋长纷纷率部向李世勣投降,唐军共俘获五万余人。
面对唐军给他布下的天罗地网,颉利可汗傻眼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数十万部众死的死、降的降;短短几天之间,他就从一个堂堂的可汗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丧家之犬,眼下甚至濒临灭亡的边缘。
流亡漠北、重整旗鼓已经变得不可能了,颉利现在唯一焦虑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近乎绝望之下,颉利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叔父阿史那苏尼失。苏尼失是启民可汗的弟弟,管辖部落五万家,牙帐位于灵州西北。在颉利国势日衰、众叛亲离的这几年,苏尼失是少数忠于他的人之一。突利降唐后,颉利就把小可汗的位子给了苏尼失,算是对他一腔忠诚的报答。此时此刻,颉利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他了。
思虑及此,颉利迅速掉转马头,带着少数亲兵往灵州方向奔去。莽莽的黄尘中,颉利落荒而去的背影仿佛一只断翅的苍鹰,充满了孤独、恐惧和无望。
此次出征,大唐大获全胜,斩杀突厥骑兵数万人,收降部众数十万人。北起阴山、南抵大漠的广袤土地,全部落入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
二月十八日,李靖大破东突厥的捷报传至长安,李世民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喜悦,当即下诏大赦天下。
经过四年的忍辱负重和养精蓄锐,大唐帝国终于一举平定了东突厥,洗雪了当年的称臣之辱和渭水之耻。自北朝以来数百年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强大威胁的边患,至此也宣告终结。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93章 天可汗7
三月三日,大唐帝国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四方边境的各族君长纷纷来到长安,李世民在大兴殿召见了他们。各族君长齐道:“请大唐天子为天可汗。”
李世民大喜,说道:“我既做了大唐天子,又要做天可汗吗?”
“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及各族君长齐齐跪拜,声震殿宇。
李世民高高在上,无上权威!
自此,李世民对四夷君长颁发诏书时,一律自称“天可汗”。
一个令四夷臣服、万国来朝的天可汗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
李世民回到丽正殿,无垢在殿门口迎接她,身边侍女已然经跪了一地,“拜见天可汗。”李世民快步上前,赶在无垢下跪前扶起了她,“你有孕在身,不许下跪。”
无垢微微一笑,“臣妾恭喜天可汗。”
“哈哈哈……”李世民手捋胡须,一把将无垢揽入怀中,“太痛快了!朕卧薪四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敞亮,敞亮,我心里从来没有这么敞亮!”
无垢看着李世民,“臣妾为陛下感到高兴。”
步入内殿,李世民望着满墙的群臣奏疏、先哲言论,不免感慨,“这些年,朕看了多少奏疏,谈了多少话题,做了多少事情?”
无垢的脑海里,也在回放着多年来她的陛下操劳国事的那一幕幕。
“皇后,转眼几番春秋过去,朕敢说没有暴殄天物么?”
“可以!陛下!陛下心中装着百姓疾苦,是一代明君。但是以后的路还长……”无垢道。
“皇后时刻不忘警醒朕。不能让朕轻松一次么?”李世民皱眉。
无垢顿时怔住,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是啊,这些年,他已够累,他是天子,亦是人啊。
“真真抱歉,陛下!”无垢柔声说道。
李世民揽无垢入怀:“你我之间,永不说抱歉!”
翌日,刚刚退朝的李世民在两仪殿与房玄龄商议事情,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右仆射病情加重了。”
之前,李世民经常询问杜如晦的病情,并派太子李承乾去看望过他,现在再次听到这个消息,他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原本兴奋的脸上马上沉了下来,吩咐道:“备车!去右仆射的府上!”
到了杜如晦府上,跑在前面的内侍官高声喊道:“陛下驾到!”
一时间,府上的人忙碌起来,他们之前没有得到皇帝要来的消息,所以没有任何准备。有人赶紧跑进杜如晦的卧室,向他报告说陛下来了,杜如晦试图从病榻上爬起来,但显然他已没有这个力气了。杜夫人赶紧扶起他,恰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踏进了他的卧室,并俯下身来说:“你不要动。”
杜如晦气息微弱,对李世民说道:“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请恕罪。”
李世民安慰道:“都病成这个样子了,就不要讲究那些繁文缛节了。朕坐在这里,你躺着说话吧。”
“陛下,您这么忙碌,还专门来看臣,这已经不是臣能够用言语能表达的感恩了。”
“卿不要这么讲,你身为朝廷重臣,又为国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朕来看你是应该的。”说着,李世民拉起了杜如晦的手。
杜如晦长叹一声说:“有愧啊,陛下对臣这么好,在臣生病以后仍然享受宰相的待遇,还把最好的御医派来给臣治病,臣却在该为国出力的时候,不能为陛下分忧,臣心里愧疚。”
“这些都是应该的。不说这些了,你感觉怎么样?”李世民关心的是杜如晦的病情。
“不知道还能不能恢复健康。臣不怕死,怕的是不能为陛下效力,与陛下君臣一场,是臣一生最大的荣幸……”
杜如晦有些说不下去了,李世民接过话茬,“能与卿一起打天下,一起经略天下,这也是朕的荣幸啊!我们君臣有约定啊,要一起治理出一个可追尧舜的太平盛世。你看,如今这个太平盛世已经初出端倪了,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还有许多许多事情要你做,这也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所以,卿一定不要被病魔吓倒,朕需要你,大唐需要你。”说到这里,李世民有些动容了,眼里热泪夺眶而出。
杜如晦脸色涨得通红,以全身的力气握住李世民的手,“陛下,只要臣还有一口气,都要为我大唐出一份力。”
李世民点点头,“卿好好休息,朕改日再来看你。”
走出杜如晦的卧室,李世民心情沉重,把御医拉到一边,问了问杜如晦的病情。御医摇摇头,说:“陛下,右仆射熬不过这几天了,微臣已经尽力了。”
李世民长叹了一声,对身边的随行官员说:“升杜构(杜如晦长子)为尚舍奉御,杜荷(杜如晦次子)为尚乘奉御。”
三月十九日,杜如晦病逝,年仅四十六岁。李世民大哭不止,为之罢朝三天,追赠杜如晦为司空,谥号“成”,并嘱托虞世南说:“我和杜如晦之间情义深重,今杜如晦不幸病逝,追念他以前的旧功,我非常伤心,希望你体会到我的意思,为杜如晦制作碑文。”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94章 天可汗8
再说颉利狼狈投奔苏尼失之后,整日担心苏尼失会不会把自己卖了?东突厥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人都降了,他苏尼失能忠贞不渝,誓与可汗共存亡吗?在此刻的颉利看来,眼下整个东突厥已经没有一个人值得他信任了。
此时,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的军队已经向苏尼失的大营迅速逼近。李道宗还先行遣使警告苏尼失,让他即刻逮捕颉利,向大唐投降。疑心满腹的颉利嗅出了危险的气息,与其坐在这里束手就擒,还不如继续逃亡,投奔吐谷浑。随即不辞而别,带着几个亲信连夜出逃,进入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抄小路往吐谷浑方向狂奔。
接到李道宗的信后,苏尼失大为忧惧。尽管他很不情愿背叛颉利,可眼下的东突厥就快死翘翘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假如不按李道宗说的办,他苏尼失只能陪着颉利一块儿完蛋。现在颉利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了,唐军一定会认为是他故意放跑的,这份罪责他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思虑及此,苏尼失不得不痛下决心,火速派人进入山区追捕,最后硬是把颉利给抓了回来。
三月十五日,大同道副总管张宝相率部进抵苏尼失大营,苏尼失连忙把五花大绑的颉利交了出去,随后率麾下的五万帐全部降唐。
李世民下令:将突厥可汗颉利即刻押解到长安。至此,“漠南之地遂空”,大唐平定东突厥的战争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月初三,李世民在长安顺天门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作为阶下囚的颉利,被人牵着,到李唐太庙转了一圈,三叩六拜,表示归顺和忏悔,此所谓告俘太庙。而后,颉利又被牵着,来到顺天门。
顺天门城楼上,李世民端坐在御座上,两边站立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心腹重臣,不远处侍立着身材魁梧的侍卫。顺天门外的广场上,更是旌旗飘扬,人山人海。巳时整,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颉利等千余名有官爵的突厥俘虏被带进广场。所有俘虏均戴着镣铐,一步一挪,到达指定的位置后,被吆喝着对着顺天门跪下。
“传颉利入见――”顺天门城楼上传来联次传喝声。
紧接着,颉利被带着进了顺天门。甬道两旁,红地毯铺地,上面摆满了文物,什么错金铜镬鼎、铜编钟、战国珑、铜鼓、玉樽、金兽、金虎纹圆屏,个个光辉四射,耀人眼目,这是李世民有意向颉利展示的中原文明。兵士牵着颉利让他缓步而行,仔细观看。颉利也是被晃得眼花缭乱,只顾鸡啄米似的乱点头。
看了一圈文物后,颉利被牵上城楼。人群自动给他闪开一条路,颉利看见李世民,径直上前,俯伏请罪,咦哩啊拉说了一大通。
未待译官翻译完,李世民斥责道:“颉利,你可知罪?你借父兄立下的功业,骄奢淫逸自取灭亡,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几次与我订盟而反复背约,这是第二条罪状;你自恃强大崇武好战,造成白骨遍野,这是第三条罪状;你践踏我们的庄稼,抢夺我们的人口,这是第四条罪状;我原宥你的罪过,保存你的社稷江山,而你却数次拖延不来朝,这是第五条罪状。自从武德九年我与你在渭水便桥订盟以来,念及你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行为,我赦免你的死罪。”
译官俯下身子,逐字逐句把李世民的话翻译给颉利听,颉利一听说不杀他,感动得伏倒痛哭。
李世民吩咐太仆卿:“引他去太仆寺,不要怠慢他的饮食。”
太仆卿连连答应,这时已有人给颉利除去脚镣手铐,颉利活动活动手脚,向李世民行个礼,转身跟着太仆卿去了。
大安宫垂拱殿前,李渊倾听着来自顺天门方向的欢呼声,不知不觉流下了热泪,他仰天叹道:“过去汉高祖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一直都未能报仇雪耻;如今我的儿子能一举剿灭突厥,证明我把江山托付给二郎是对的,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太上皇圣明。”身边的人称颂道。
“寡人今天高兴,你们去通知陛下,我要在凌烟阁摆酒席,宴请朝中贵臣、诸王、王妃、公主等人,好好庆祝一下。”李渊吩咐道。
“好的,太上皇好久没这么高兴了,也该乐一乐了。”
晚上,凌烟阁内,觥筹交错间,喜悦之情自不用说。李渊十分高兴,赞许地看着李世民说:“当年我率两千骑兵与突厥激战,至今历历在目,敌强我弱,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得不战争和外交手段交替使用,七次阻止了突厥的进犯。种种艰难与屈辱,想来真令人感慨啊!”
“父皇,突厥已败,今日乃是我们李家天下,耻辱已是过往。来,喝酒!”李世民举杯,终于得到父亲的认同,他显得无比兴奋。
酒酣之际,李渊摇摇晃晃站起来,“上琵琶来!”左右急忙奉上。
李渊拿起琵琶,轻拨慢挑弹将起来,想不到太上皇还有这一手,大家兴奋地连声叫好,拍起巴掌。这时,李世民也乘着酒劲起身离座,和着琴声跳起舞来……
悠扬的旋律,美好的时光,父子间的默契和融洽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太上皇万寿无疆!”公卿、王妃、公主们轮番上前,奉酒为李渊祝寿,声震殿宇。
最欣慰的是无垢,数年经营,多少苦心,终是不致枉费。
大家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直饮到深夜,方才散席。丽正殿内,烛光摇曳,无垢坐在床榻边,眼里是盈盈的泪花。
不一时李世民回来,看到无垢盈盈双泪,不觉怔住。“皇后!”李世民小心道:“皇后何以伤感?”多少艰难委屈走过,她都不曾效小女子般流泪沾巾。
无垢抬眼看着李世民:“臣妾,臣妾只是欣慰。”
李世民明白了,烛光下,将她揽入怀中,轻吻她的面颊……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
第195章 天可汗9
东突厥亡国后,其残余部众一部分归降薛延陀,一部分投奔西突厥,另有十万余人归附大唐。李世民在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后,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授以生业,教之礼义”的意见,将突厥降众安置于东起幽州、西至灵州的各个州县内,希望以中华礼仪之邦的文明力量,逐步将其同化。
原东突厥的疆域,颉利辖境被分置为六个州,设立定襄都督府与云中都督府;突利辖境分置为顺、祐、化、长四州。
五月初七,李世民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其统领各部落官员。李世民告诫他说:“你的祖父启民毅然投奔隋朝,隋朝立为大可汗,疆土覆盖北部地区,你父亲始毕可汗反而成为隋的祸患。天理不容,所以才有你今天的惨败灭亡。我之所以不立你为可汗,就是以启民立可汗的前事作为教训。现在任命你为都督,你应当善守大唐法令,不要再肆意侵占掠夺,这不只是想要大唐长治久安,也是为了使你们的种族永远存在下去!”
初八,李世民任命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颉利败亡时,各部族首领纷纷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