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前排是盾牌兵,两侧是长枪兵,中间是火枪兵,看来这才是他们的正规步兵战阵,但是速度这样缓慢的战阵真的可以获胜吗?
李鸿基不知道波兰军队的盾兵所持的盾牌能否挡住步枪的射击,但是这么密集的队形,对于明军的迫击炮和手摇机枪来说,绝对是最佳的打击目标,不用说现在二里左右的距离,就算是一里的距离,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打击中,他们也走不到小村口。
在正面的波兰军队距离小村口仅仅只有六十丈距离的时候,李鸿基命令士兵们开始自由射击。正面的十几个士兵架好了步枪,隐藏在预定的工事中,他们射击的对象不是前排的盾牌兵,而是两侧的长枪兵,每分钟一个*十发子弹射击完毕后,波兰军队的长枪兵几乎已经死伤殆尽,更奇葩的是这么多的长枪兵死亡,竟然没有影响盾牌兵和挡在后面的火枪兵的前进,而且这些士兵都没有趴下隐蔽的动作,还都是昂首挺胸的向前跑动,这不是活靶子吗?
迫击炮都不用使用,李鸿基命令已经准备好的手摇机枪射击,一条可以看得见的火蛇喷出,盾牌兵手持的盾牌瞬间粉碎,强大惯性的子弹继续杀伤后面的士兵,每颗子弹都像在串糖葫芦,就算这种老式机枪的射速不高,每分钟一百发的子弹也让这些排着密集队形的波兰军队受不了,一个基数的子弹射击过后,可以站起来的波兰士兵寥寥无几,而明军则不明白这支波兰军队怎么可以愚蠢到这种地步。
其实这也不怪李鸿基的队伍不明白,而是这是波兰军队进攻的最正规战阵,至于这种战阵在明军的火器面前不堪一击,波兰军队自己也是莫明其妙。在出发前,斯瓦夫上校得到的波兰贵族提醒,大明的这支商队拥有三十多名彪悍的骑兵,就凭着三十多名骑兵击败了一千多马匪,他们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一般的骑兵部队没法和他们面对面格杀。因此,斯瓦夫上校才决定派出对付骑兵的最有效的战阵。
斯瓦夫不是饭桶,他这是根据步兵对付骑兵的最佳方案布置的阵形,如果骑兵直接冲阵,前面的盾牌兵就可以举起盾牌挡住骑兵的冲锋,如果骑兵远程弓箭抛射,那么火枪兵和长枪兵则可以隐藏在盾牌下面,等到双方近距离接触以后,骑兵失去了冲锋的速度,火枪兵则可以站在盾牌兵后面射击,而两边的长枪兵既可以竖起长枪做骑兵冲锋的障碍,还可以在火枪兵射击以后,直接冲上去刺杀敌人。
这种战阵设计的非常使用和有效,在欧洲的战场上屡立奇功,尤其是大规模的步兵对战骑兵的时候,一旦骑兵遇到这样的步兵方阵,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转移方向,千万不要硬碰,陷入阵中的结局都是全军覆没,就连无敌的蒙古骑兵都吃过这亏。
不过这样的战阵今天遇到了克星,李鸿基的小队不是单纯的骑兵,他们是近现代的火器部队,单纯的骑兵短兵相接不是他们的常用作战方式,炮火打击过后,收拾残局,获得最大胜利战果才是他们的最佳出击时刻,这样的作战方式出乎波兰军队的意料,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短短的一刻钟时间,波兰军队就损失了正面攻击士兵的大部分士兵,让在战阵后面督战的斯瓦夫上校大吃一惊,大明商队的火器杀伤力太惊人了,他连下达撤退命令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来不及观察战场局势,他的士兵就成了一片尸体,余下的士兵就不用他下命令了,在手摇机枪换弹链的时候,就开始逃了回来,李鸿基小队的士兵也就失去了继续射击的兴趣,这么菜的士兵根本就提不起兴趣。
在正面战场大响战斗以后,其他三面的士兵因为波兰士兵的距离稍远,只有少数枪法极好的士兵开枪,击毙的波兰士兵也没有几个。当正面战场的战斗结束后,斯瓦夫发出信号,其他三面的士兵立刻放弃了进攻,全部回到了刚才出发的地方。
脸色乌黑的斯瓦夫站在自己的战马旁边,在他的身边站着七百多士兵,这是他的全部人马了。在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他的部下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这对于士兵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就此撤退,他的军队生涯估计就结束了,要是能够击败小村子里的商队,获得他们的武器,那么他也许可以升官进爵,因为这些人的武器太好了,都是大杀器啊!这些东西要是能极大提高波兰军队的准备水平和战斗力,就算是一个将军军衔都有可能。
鬼迷心窍的斯瓦夫上校再次组织起队伍,所有的盾牌兵全部派到了前面,长枪兵分列两侧,火枪兵据后,就连他自己也亲自上阵,骑马走在最后督战,他要孤独一掷,全力打下这个小村子。不过他身后的那个贵族却比他明白的多,打仗不行,但不表示他的脑袋不好使,现在他明白斯瓦夫已经是狗脑袋了,人家有精良的战马,你这样冲上去,人家打不过就不会跑吗?你能追得上吗?他就开始准备跑路了,先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波兰军队的战阵在斯瓦夫的督促下,再次缓缓地向小村靠近,不过这次也许有了教训,前排的盾牌兵队形比较散,将大部分的长枪兵都掩护在盾牌后面,企图尽量的减少进攻过程中的伤亡。
看到这队仍然不知道死活的波兰军队,李鸿基觉得他们愚蠢的到了极点,如果他们把队伍分散到扩大十倍的面积,就算是再多一倍的士兵,李鸿基也不敢继续打下去,步枪的射速毕竟有限,手摇机枪也是同样的道理,面对大面积的进攻,防守起来不太容易,但是像这样密集队形的冲击,就算是再多一倍的兵力,也不够机枪扫射的,完全都是自己找死吗。
李鸿基命令士兵冷静下来,所有的人全部都转移到波兰军队前进的正面,冷枪继续射击两侧的长枪兵,部分射击高手直接点杀盾牌兵遮挡的火枪兵,目的是给他们制造恐惧心理,手摇机枪只是做好了射击准备,只等波兰军队行进到三十丈之内再给他们最大的打击,令他们彻底崩溃。
看着自己身边的战友不停地倒下,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自己,就算是再大条的神经也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而且眼看着这种死亡的威胁,自己却丝毫没有任何办法,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波兰士兵们就是在这种死亡威胁下一步步向小村挪动。
李鸿基现在对波兰士兵都有些佩服了,前进了近三十丈的距离,死亡了快二百名士兵了,他们还在继续前进。当然了,佩服归佩服,绝对不会让李鸿基他们对这些人怜悯,上战场就要有一颗不惧死亡的信心,不过像这种愚蠢的死亡方式让人感到悲哀罢了。
让普通的士兵为作战小队准备好战马,两挺手摇机枪开始发出怒吼,两条火龙扫向波兰军队的前进方阵,在坚固的盾牌也挡不住近距离射击的机枪子弹,仍然像刚才的战场情况一样,当大量的盾牌兵被机枪子弹射中后倒下,后面的士兵被串成糖葫芦,仅仅是一个基数的子弹过后,一半的士兵躺倒了地上,第二波机枪子弹射击到一般的时候,波兰军队就彻底崩溃了,他们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只有被明军单方面的屠杀,截止到现在才崩溃,这还真是一个奇迹。
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三十多匹战马从阵地的两侧冲出,中间的机枪还在不停地射击,两侧的冲锋更是速度惊人,波兰军队的指挥官斯瓦夫上校终于看到了明军的战马和马刀,但是也就是看了最后一眼,他被明军的狙击手一枪爆头,剩下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梦已经做完了,升官发财离他远去。
………………………………
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鸿基探险记(六)
小村的战斗已经彻底结束,除了一地的波兰军队士兵尸体,明军士兵完全无损,这不象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更像是明军李鸿基小队的单方面屠杀。
所有的波兰士兵都被留了下来,一种是已经死亡,一种是被俘掳,面对强大的李鸿基小队,波兰军队已经丧魂失魄,随着骑兵小队的出击,他们连逃跑的希望也失去了。那个贪婪的波兰贵族刚才还想乘乱逃跑,等到明军发起冲锋以后,吓得尿了一裤子,连坐下的战马都爬不上去了,也被明军活捉。
本来以为是一场恶战,等打出自己的威风来就退走,没想到竟然打成了一场屠杀战,李鸿基自己也是哭笑不得,看起来自己还可以在这片地区逍遥一阵子了。通知先前离队的车队回来,继续回到这里休息,李鸿基就和刘宗敏、田见秀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被李鸿基他们劝走的小地主也回来了,这个小地主不是波兰人,他是本地的一个土财主,作为一个有点钱财的小地主,在这里肯定要比一般人的见识要多些。李鸿基将他们一家劝离的时候,他就感到了这个人的不凡,因此当家人安顿好之后,他就又回到了附近,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当他看到有一千多波兰士兵围攻这四十多个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庄子完了,肯定会被摧毁,简直心疼的要命,又觉得这个商队的人真是太傻,既然知道了有波兰军队抢劫,干嘛不早早逃跑呢?
不过当战斗打响后,他才真正吃惊起来,一千多人的波兰军队竟然被这个商队打得狼狈不堪,最后在骑马出击以后全军覆没,这简直是太凶猛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梦幻般的奇迹,看起来这些人绝对不是什么商人,难道是准备反抗波兰统治的哥萨克骑兵?看起来也不像,他们也没有这样厉害,而且这些人说话的口音也不像,长得样子也差的很多啊。
在战事频发的东欧平原上,这些人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一条粗壮的大腿。无论是波兰贵族的贪得无厌的搜刮,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人肆无忌惮的出来掠夺,他们让这片富饶的土地变得荒凉不堪,就算是对他们提供庇护的哥萨克骑兵,也经常敲诈他们的财产,名义上是为了赶走波兰贵族的统治,打击奥斯曼帝国的掠夺,其实他们都是差不多。但是这支商队和他们不一样,被这么多的人盯上,还在退走前让自己家人先行躲避,可见这才是真正的善良人。
小财主还真是有眼力,自然也不缺乏智力,他来到李鸿基面前,恭敬的再次做了介绍:“在下维科斯基,是本地的村长,见到贵人犀利的战斗经过,一千多人的波兰军队在您的眼里如同草芥,挥手之间已经荡平,草原人崇尚英雄,故此再次拜见。”
李鸿基看着眼前的维科斯基,心里有些纳闷,昨天不是已经见过礼了么?怎么今天又来自我介绍,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还是在人家家里,李鸿基就开口说道:“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要不我们给你一些赔偿吧?”
维科斯基却说道:“贵人千万别这样说,遇到您是我们的幸运,虽然是这里生活了几百年的人,但是我的先祖也是从遥远的东方过来的,不过几百年的变化太大了,再加上和各地的人通婚,我们自己现在都不知道属于什么民族了,在这一片土地上,和我们一样的人很多,东方来的,西方来的,什么人都有,我们渴望和平,渴望安稳的生活,但是无论是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克里米亚汗国,还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他们漫无止境的压榨掠夺我们,还有那些所谓的哥萨克骑兵,说是保护我们,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李鸿基有些吃惊的听着维科斯基侃侃而谈,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意思,难道他想寻求我们的庇护。于是李鸿基便问道:“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一片地方会像你说的这样乱糟糟的呢?到底是谁才是这里的国王呢?”
维科斯基说道:“这里是一片混乱的地方,我们被称为是鞑靼人的一部分,但是和其他鞑靼人又不一样,我们没有强大的力量,无论是波兰贵族、克里米亚汗国还是哪些哥萨克,他们都企图成为我们的主人,但是我们就是我们自己,只想无忧无虑的生活,至就是我们的梦想。”
李鸿基现在有点明白维科斯基的意思了,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看到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庇护,但是也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向往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就是不希望自凭借强大的武力统治他们,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么,不付出一点代价就想获得好处。不过李鸿基经过这些年的经历,也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了,朱有孝竭力经营大明的强大国力,现在还在四处开拓,要是在这里找到一个盟友也是不错的,自己出来闯荡,不也是有这个心思吗?
李鸿基不知道现在处在什么地方环境,虽然怀里揣着朱有孝绘制的地图,但是那是非常笼统的,便向维科斯基说道:“那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片地方的各种情况吧,你也看出来了,我们不是什么真正的商人,我是大明的一个军官,因为闲的没事干,这才四处溜达,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
维科斯基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尊敬的贵人,这里是一片大草原,在向南百里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海中还有一个半岛,然后就是更加广阔的海洋,近处的叫亚述海,远处的叫黑海,控制半岛的是克里米亚汗国,再向西就属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控制地区,他们之间还在不断的发生战事。”
李鸿基有点明白了,这个维科斯基确实有点野心,他企图在这片混乱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西边的克里米亚汗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正处在战事之中,他想火中取粟,但又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希望获得自己的帮助,自己做不了这个主,需要请示朝廷的同意,这是一个重要的情况,必须要向朱有孝报告。
等待朝廷的旨意的同时,李鸿基也没有闲着不动,既然维科斯基企图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么大明是不是也可以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势力呢?李鸿基很快的改变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开始大范围的在这一片地方进行侦查,看看这里究竟有什么值得占领的东西,能否为大明带来足够的利益。
远在北京的朱有孝并不知道亚述海和黑海附近的具体政治版图势力,尤其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更是摸不清楚,李鸿基向更西的地区探险他是知道的,目的也是想看看目前那里的势力分布。
朱有孝知道波兰这个国家曾经非常庞大,但是具体大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波兰大公国曾经组织过军队干涉苏联的红色政权,应该是欧洲比较有实力的国家,但是不清楚它曾经数次灭国,又几次重建,民族结构比较混乱,真正的国力并不强大,尤其是缺乏凝聚力,在二战时期还被这个国家德意志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最后投降。
至于黑海周围在这个时候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朱有孝还是知道的,沙俄帝国为了抢夺出海口,在历史上和奥斯曼帝国发生了数次战争,最终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不过从现在李鸿基的情报来看,现在希瓦汗国比历史上强大了很多,已经在大明的帮助下将边境开拓到了黑海岸边,再加上小玉兹汗国的存在,沙俄帝国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黑海东岸的机会了。既然这样,何不让李鸿基他们在那里扎根,顺便将日后的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推向更加剧烈,让他们更多的失血,从而无力向东发展。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鸿基探险记(七)
朱有孝很快的就给李鸿基发出了旨意,要求他尽可能的在亚述海北部站稳脚跟,争取联合那里的鞑靼人,驱逐那里的东斯拉夫人,毕竟现在那里的最主要居民还是鞑靼人,在关键的时候帮奥斯曼帝国一下,然后想法从奥斯曼帝国那里咬下一口肉来,能够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就再好不过了。如果能够让奥斯曼帝国即抵挡住沙俄帝国的南下,还要让奥斯曼帝国保住欧洲部分的领土,使得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人头上的一颗钉子,让他们时刻提防。
朱有孝的信件很快的就传到了西域,洪承畴看到了发给自己的那份圣旨,主要内容是让他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再加上五千人的步兵,这些人必须装备大明目前最好的武器,再就是配备大量的武器弹药,最少要保证李鸿基能够用上三个月,可以打五次较大型的战斗。
洪承畴看了这份圣旨以后,从心里面感到李鸿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去探险呢?看来还是年轻人有魄力呀!看看墙上刚刚填上去的地图位置,洪承畴对朱有孝就更加的佩服了,这皇上才多大的岁数呀,他怎么就有这样高的战略眼光啊!看起来要比当年的太祖爷眼界都高啊。
既然皇上对李鸿基这样重视,洪承畴又是李鸿基的搭档,自然不会亏待李鸿基,他就将朱有孝所要求的军事物资增加了一倍,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又写下一份奏折上报给了朱有孝,将好人做到底,也表示自己对李鸿基很敬重,没有任何嫉妒之心。
将所有军事物资、粮食准备完毕,把这些东西交给了随着圣旨而来的袁崇第、李过、刘芳亮三人,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和李鸿基要好的朋友,既然在历史上他们都是李鸿基的部下,这次朱有孝还是把他们都放到了一起,看看他们是不是还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袁崇第、李过、刘芳亮这三个人带着军队和给养一路西行,时间不长就找到了还在亚述海北段一带转悠的李鸿基。事情很简单,李鸿基也在等待着朝廷的旨意,不敢远离这一片地区,而且李鸿基还真是发现了这个地方不错,位置非常重要。
通过和维科斯基接触这一段时间以来,李鸿基从他那里了解了不少这里的情况,眼前的亚述海西南部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波兰正在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不过波兰控制的这片地区局势非常不稳定,沙俄帝国正在和这一代的东斯拉夫人哥萨克骑兵秘密联系,再就是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他们属下的克里木汗国受到的威胁很大,欧洲的匈牙利王国、希腊王国、西西里王国等周边的国家不断侵蚀他的领土。
随着袁崇第等人的到来,维科斯基终于看到了李鸿基部队的强大力量,心里面的那点小九九逐渐开始平淡下来,这不是他能够控制的力量,要想借助这股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很不现实。于是,维科斯基便改变了自己的立场,那边是抱紧这条大腿,最起码也会成为一个贵族。
李鸿基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给这一片地方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确实要发生变化了,在小村庄发生的战斗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波兰军队一千多人在这里被全部歼灭的消息已经在周围地区彻底传开,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附近的各个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起来,隐隐就有沙俄帝国的情报人员出现在这里。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贵族们终于看到了局势的危机,他们开始重视这个情报,当得知有大批的大明军队来到这一地区的时候,波兰……立陶宛王国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派出了十万人的军队过来,企图将李鸿基这一股新来的势力扼杀在摇篮状态。
在顿河西岸亚述海岸边,李鸿基刚刚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小镇,叫做顺河城,附近的鞑靼人也看到了这些来自遥远的东方和他们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军队的强大,而且这支军队非常文明和富足,前来相投的部落络绎不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李鸿基趁此机会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越来越大。
波兰……立陶宛王**队的集结速度很慢,他们的国家体制决定了他们的效率,前锋部队三万多人倒是速度不慢,很快的就赶到了小镇附近,双方的前锋接触以后,李鸿基的部队一顿迫击炮的狂轰乱炸,就让他们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当他们了解到当初就是四十多个人就把他们的一千多人全部歼灭的时候,竟然吓得不敢上来进攻了,就在一百多里外的城镇里驻扎下来,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让李鸿基等人气的直骂他们胆子太小。
李鸿基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事情又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就在波兰……立陶宛王国打算向他们动手的时候,隐藏在基辅的沙俄帝国情报人员早就将消息传到了国内,一向行动拖沓的沙俄帝国这次却是动作很快,大批的军官和情报人员迅速南下,当地驻扎的情报人员也是大肆行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联系到了数万哥萨克骑兵,从第聂伯河东岸开始集结,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将第聂伯河东岸控制在沙俄帝国手中。
在历史上这个事件发生在二十多年以后,以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为首,发动了武装起义,后来和沙俄帝国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良好,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乌克兰因而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天然就和沙俄帝国有一定的亲近感,至于后来的重重矛盾,那是由部分野心家和外国势力相互勾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故意制造的。
曾经的由中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