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的重重矛盾,那是由部分野心家和外国势力相互勾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故意制造的。
曾经的由中国的蒙古族于十七世纪中期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的土尔扈特汗国;也参与了俄、波之争;该汗国曾出动骑兵帮俄国盟友攻打波兰。波兰曾试图劝说土尔扈特人西迁到波兰控制下的乌克兰西部;倒戈帮助波兰对俄作战;但没成功。
但是现在朱有孝这支蝴蝶的效应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土尔扈特汗国没有建立,已经归附了大明,也不会再次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了,也不会发生以后的惨烈的东归事件。不过这次是李鸿基带领更加强大的大明军队来到了这里,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变。
在距离顿河城一百里以外的小城里,驻扎在那里的三万波兰……立陶宛王国士兵不敢有进军的动作,他们既然知道了明军的强大,也知道了沙俄帝国正在策动第聂伯河东岸的哥萨克士兵造反,曾经的战场优势让他们更愿意去对付沙俄帝国的士兵,而且沙俄帝国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明军在这里不过只有一万多人的部队,而沙俄帝国则可能是倾全国之力来夺取这一片土地,那个威胁更大不言而明。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看起来短时间内不会过来了,但是李鸿基却不敢有任何松懈的想法,做为一个刚刚闯入陌生地区的外来者,他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想要达到皇上的目的,火中取栗般的奇迹是很不容易的。波兰……立陶宛王**队不过来进攻是因为沙俄帝国突然的牵制,但是奥斯曼帝国的督军是不会轻而易举的让自己在这里站住脚的,也许他们会贪婪的抢夺这个地方。
沙俄帝国的动作很迅速,哥萨克骑兵的集结也很快,他们正等着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进攻李鸿基的小镇呢?以但波兰人动手,他们就会发出雷霆一击。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很清楚明军的实力,在西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上,他们吃尽了苦头,被狼狈的赶回乌拉尔山脉西侧,所以当情报人员得知有一只明军在亚述海活动时,就开始组织部队,也是想从中牟利,这样以来,反倒使局势变得莫测起来。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鸿基冒险记(八)
为了防备沙俄帝国联合哥萨克们大面积反叛,波兰……立陶宛王国对李鸿基他们采取了监视策略,并且在整个这片大平原上收缩兵力,缩短战线,采取了全面的保守方式,无论是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反倒是都不敢妄动了,就算是哪些哥萨克兵也都是静静的等着,四个势力现在都在观望。
最先沉不住气的事波兰……立陶宛王国,原因是本来它的实力最强大,但是现在要是其他三股势力一起对付它,那么很可能就会战败。作为贵族联盟统治的国家,他们的智力还是比较不错,首先他们就想到了拉拢最弱的势力,结成临时盟友,这样一来可以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真是战争失败了,他们的最大敌人或者说从他们身上吃到最大一块肉的肯定是沙俄帝国,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样沙俄帝国可能最后将他们一点点的全部侵蚀掉。
应该说这帮波兰贵族还是挺有眼力的,在历史上他们就曾经拉拢过土尔扈特汗国,曾试图劝说土尔扈特人西迁到波兰控制下的乌克兰西部;倒戈帮助波兰对俄作战;但没有成功。可惜的是土尔扈特汗国虽然参与了沙俄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的战争,帮助沙俄帝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让沙俄帝国占据了大片的土地,他们本身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最后还是被欺压、*,只得浴血奋战,近二十万人的部落,回到目的地的仅剩下不足一半,可见战争是多么残酷。
现在波兰……立陶宛王国向李鸿基伸出了橄榄枝,给出的条件是割据亚述海北部沿岸的一片土地,让李鸿基极其追随者定居下来,要求是他们不要参与接下来的三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情况下,对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进行协助。
接到波兰……立陶宛王国送来的割让地图,李鸿基心里很明白这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玩的一手把戏,但是这个协议目前来说对自己没有任何害处,无论是沙俄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他们都曾经在大明的军队前吃过大亏,就算是他们两国对于大明不战而获得这一片立足之地不满意,但是他们也不敢在发动两线战争,只有等到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战争结束以后,才可能回头过来对付李鸿基,现在就看李鸿基的发展有多快了,到时候能否强大到让他们害怕。
提前了二十多年的哥萨克骑兵暴动还是发生了,不过不是赫梅利尼茨基作为领袖发动的,但是不管是谁领到了这次暴动,还是给了波兰……立陶宛王国一个致命的打击,让波兰……立陶宛王国开始走向下坡。
沙俄帝国现在的真正实力是无法打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等待李鸿基的部队发生战事了,不过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分化策略起到了作用,他们没有和李鸿基之间发生战争,让沙俄帝国只好再次选择盟友,联合了奥斯曼帝国、奥地利王国、普鲁士王国共同向波兰……立陶宛发出了战争威胁,这么一来历史上的三国同盟瓜分波兰成了四国联盟,尤其是奥地利王国和普鲁士王国,他们更是威胁到了波兰……立陶宛的统治中心。
这样以来,本来决策体制上就矛盾百出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就非常被动了,不得不和沙俄帝国苟合,同意了让沙俄帝国占据了第聂伯河东岸的大片领土,让他们直接和奥斯曼帝国有了漫长的接触地带。不得不说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贵族们也是比较狡猾,面对沙俄帝国他们露出了软弱的一面,但是面对奥斯曼帝国则是非常强势,他们联合了匈牙利王国,硬是拒绝了奥斯曼帝国的要求,甚至连普鲁士王国、奥地利王国在这次联盟中也没有得到好处。
波兰……立陶宛王国虽然失去了第聂伯河东边的大片土地,但是避免了战争的发生,而且还让沙俄帝国成了其他三国眼中的卑鄙国家,那就是沙俄帝国得到了巨大利益,但是没有让其他三国的到足够的利益,沙俄帝国独自和波兰……立陶宛王国苟合,背叛了四国联盟,这是一个信誉上的污点。
普鲁士王国、奥地利王国他们自身的势力比不了波兰……立陶宛王国,沙俄帝国得到好处脱身而出,这两个国家只好偃旗息鼓,自认上当,吃了沙俄帝国一个暗亏,但是这也和他们自己的国家实力有关,只能收兵回家自己反省。
相对来说奥斯曼帝国现在心里非常不平衡,开始和沙俄帝国发生龌龊,既然是同盟,那么你得到了好处就得分给我一部分,双方进行了一场讨价还价之后,结果没有谈妥,于是历史上的俄土战争提前开打,因为有西线匈牙利王国的牵制,再加上信仰问题,匈牙利又联合了西西里王国,还策动了塞尔维亚人叛乱,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奥斯曼帝国战败,反倒是让沙俄帝国再次向南扩展,占据了大片的奥斯曼帝国土地。
在这些国家发生混战的时候,李鸿基他们并没有贸然参与,李鸿基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发生全面的战事,就凭这一万多士兵作战无法取得太多的战果,也很难达到朱有孝提出的目的,那就只能以静制动,埋头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战乱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期望参加战争,建功立业,而是更渴望稳定安逸的生活,就像人们常说的“宁为太平犬,不做战乱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争,让更多的人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流浪的鞑靼人,他们既不是纯碎的白人,能够受到基督教徒的保护,也不是虔诚的土著*教徒,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保护。在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信仰比较自由,这样造成了各种信仰的混乱,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也造成了更多的人口流亡。
大量流浪的鞑靼人终于找到了李鸿基他们的顺河城这个世外桃源,因为无论是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他们都没有对李鸿基部发动战争,李鸿基也没有参与他们之间的混战,所以在亚述海北岸几万平方里的范围内非常稳定,来到这里的鞑靼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克里米亚汗国的人来这里寻求保护,他们不是真正的土著,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欺诈,生活并不是很好。
李鸿基不擅长治理地方,但是他的部下里面有的是人才,田见秀就是这样的人才,为了稳定大量来这里安家的鞑靼人,田见秀制订了许多政策,不但要让这些人定居下来,还要他们真正的归心。李鸿基不可能从大明内地迁徙过来居民,而且时间上、费用上、地理位置上都不行,因此他必须要将这些流亡的鞑靼人收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忠诚部下。
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最崇尚的就是武力,其次才是更加舒适温暖的生活,如果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是再舒适温暖的生活,再多的个人财富也都是为别人准备的,李鸿基既然打算在此地扎根,那就得让这些人信服他有足够的实力。
田见秀和李过对于这些事情做的非常好,前来投靠李鸿基的流民里面许多都是以小部落的方式来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就将这些人彻底打散,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在李鸿基控制的地区里,安排了大量的定居点,将这些人分散到不同的定居点里面,凡是不听从安排的自然就得离开这里,当然这样的人不多,谁也想先安定下来。
李鸿基从洪承畴那里运送过来大量的食物,又让洪承畴派过来一些人,建立食品加工厂,将这里的许多骡马牛羊之类的肉食进行加工处理,再配上一些粮食,让流民们在定居点里吃饱饭,先保住性命,收住人心,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以定居点为中心,将周围的田地、牧场进行重新分配,无论是男人、女人,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分到一块土地,用这些土地将他们固定到定居点,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感觉。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鸿基冒险记(九)
做完最基本的安排以后,人心初步稳定下来,接下来李鸿基就该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力了,每个定居点里抽调一部分人参加军队,采取自愿的原则,不过凡是参加军队的家庭都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而且家庭还可以得到李鸿基的先进农具,更本不用担心劳动力问题,只会生活得更好。
在每个定居点里,想要参加军队的人还是非常多,因为在游牧民族的心理上,武力至上深入人心,这是历史的沉淀,天性使然,谁都想更强大一些,成为让别人钦佩、尊敬的的人,而且游牧民族的成年人都是天然的骑兵苗子,非常好斗。
招收到大量士兵以后,李鸿基就让各级军官军官们去系统训练这些新兵,步兵是不用这些人,他们对于大明的先进步枪、迫击炮的使用很难理解,训练很麻烦,李鸿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直接给他们配备了马刀、战马,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然的骑兵苗子,极少数种地的农奴就根本没有参加军队的资格。
军队的训练还是从基本的配合为主,他们不缺乏骑马的技能、战斗的技巧,最缺乏的是战场纪律,军官们在训练中特别向他们强调的就是战友之间的配合。朱有孝来自后世,自然就会将后世的许多拓展训练方式交给军校的军官们,训练项目包括:逃生墙、信任背摔、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困绝墙、地面荡木桥、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人生棋盘、障碍台、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水幕溪降墙、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抬圆木等。
严酷的百日训练过后,这些新兵蛋子们终于明白了李鸿基军队的强大战力来源,深刻的理解了团队作战的威力。为了让这些新兵更好的适应这种新鲜的作战方式,李鸿基还专门安排了数次实战演习,让自己的亲兵卫队三十二人组成的小队和新兵进行对战,无论是三十人组、六十人组、还是百人小组的新兵,在李鸿基的卫队面前都是失败,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训练决心。
两万多新兵经过百日的艰苦训练初步成型,这样李鸿基就有了三万的士兵,将要带兵的将领只有三人,那就是刘宗敏、刘芳亮、袁崇第,田见秀和李过负责这里的民事问题和后勤问题,他们一般不再直接参与战事,毕竟李鸿基并不善于管理这些。
再说和沙俄帝国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在这次的战争中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没有捞到任何好处,而且还失去了大片的土地,不但当地艾沙德总督暴跳如雷,就连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都愤怒了,命令艾沙德总督必须夺回失去的土地,否则将把他免去职务甚至送到监狱受罚。
在这个时候,狡猾的沙俄帝国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再次显示出了他的智慧,直接和大明军队对抗他有些信心不足,西西伯利亚的战事惨败让他心有余悸,但是李鸿基在亚述海的出现让他如鲠在喉,看到西欧国家在辽阔的海洋上大发其财,他早就抑制不住对海洋的渴望了,亚述海、黑海将是他通往地中海的要道,必须要打通这条线路,通向充满财富机会的大海。
于是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向战败的奥斯曼帝国释放出善意,他的使者再次和奥斯曼帝国坐到了谈判桌上。面对还充满这怒气的奥斯曼帝国的艾沙德总督,沙俄帝国的使者脸上是一片阿谀的笑容,他谦恭的态度让奥斯曼帝国的艾沙德总督感觉好像自己是胜利者一样,顿时有些莫明其妙,一时间失去了警惕,呆呆的等着沙俄帝国的使者,看他到底要想说什么。
“亲爱的艾沙德先生。”这位使者说道,“我想我们之间应该发生了不小的误会,本来我们是非常友好的盟友,但是可恶的波兰……立陶宛人的阴谋让我们失去了理智,让我们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辛亏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无比睿智,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果断的停止了我们之间的争端,派遣在下向总督先生说明情况,请求总督先生理解。”
“波兰人的阴谋,”艾沙德总督感觉有点意外,问道:“使者阁下,您说这是波兰人的阴谋?让我们发生了冲突,那么是波兰人使用了什么阴谋呢?我怎么感觉是你们沙俄帝国使用了阴谋诡计呢?”
艾沙德总督听着沙俄帝国的使者说的有些狡辩,忍不住自己的怒气了,就大声问道。
“不,不,不。总督先生,请您耐心让我给您解释。”沙俄帝国使者仍然是面带微笑,“本来我们是同盟,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但是波兰人将大片的土地送给了大明的将领,您可以看到在亚述海的北部,那里不是最近刚刚崛起一股新的势力吗?那是遥远的东方帝国大明的先遣部队,我们的共同敌人,您知道他们的目标吗?”
艾沙德总督有些瞢,这家伙怎么扯到这个地方去了,这和波兰人的阴谋有什么关系?便问道:“你们说波兰人的阴谋,怎么扯到明帝国身上去了,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看到这位艾沙德总督终于被自己成功的转换了话题,沙俄帝国的使者笑的更迷人了,接下来说道:“亲爱的艾沙德总督,不知道您是否足够了解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我们都曾经被东方的游牧民族欺压了几百年,现在终于强大起来了,但是他们又开始向我们挑战了,如果像当年的蒙古大军再次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艾沙德总督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高层,肯定对这些历史发展了解的很多,但是听着沙俄帝国使者的话,还是感觉不对劲,但是到底哪里不对劲,他又一时想不起来,只好继续听这个使者忽悠。
沙俄帝国的使者也觉得忽悠的太远了,便解释道:“我说的波兰人的阴谋,就是这些贵族老爷们非常可恶,他们将亚述海北部的大片土地送给了明帝国的将领李鸿基部,那是一群可怕的狼,如果他们发展起来,很快就会给我们两国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是波兰人养虎遗患,在下之所以问您了解我们的历史吗,就是这个意思,当这一股势力强大起来以后,就是波兰人联合他们抢占我们土地的时候,前车之鉴就是最早的匈奴人西下,还有蒙古人的铁蹄。我们沙皇陛下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想法尽可能南下,打算包围他们,驱逐他们,避免将来给我们造成威胁,这才导致我们发生冲突,请总督先生谅解,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我们绝不染指。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现在沙皇陛下就决定将这一片土地送给阁下,而且还包括我们从波兰人身上获得的土地,也将分与贵国一部分,请您参与接受,这是贵国和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合作应得的报酬,也是我们将来合作的信任基础。”
沙俄帝国的使者将带来的地图摊开,将亚述海最北端以西的部分指给艾沙德总督,甚至连沙俄帝国从波兰人那里得到的土地,也把一大片地方划给了奥斯曼帝国。从地图上看,沙俄帝国几乎把李鸿基所占的土地全部都标志给了奥斯曼帝国,嫁祸于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可见其歹毒和狡猾。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鸿基探险记(十)
看到大片的土地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都划到了自己的管理范围,艾沙德总督虽然怀疑沙俄帝国的诚意,但是还是很高兴的款待了使者一番,然后就将这个喜讯以及所标志的地图一起送到了奥斯曼帝国首都,交给了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看到地图以后也是非常高兴,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沙俄帝国的阴谋,还认为是在自己强大国力威吓下沙俄帝国作出的妥协呢。接下来就直接命令艾沙德总督前去接受这些地方,好想忘记了还有李鸿基这个势力的存在。
李鸿基现在也不知道沙俄帝国已经把自己占据的地方私自转给了奥斯曼帝国,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备战。无论是他的北边还是西边、南边,都是他的战争对象,波兰……立陶宛王国划给他地方驻扎根本没安好心,沙俄帝国一直都是虎视眈眈,就算是克里米亚汗国没有不太友好的举动,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们受奥斯曼帝国控制,而且这片土地还有不小的争议,他只能时刻准备着应对。
接到穆拉德四世的旨意,艾沙德总督就开始准备接受这些所谓的战利品,他也没想想哪里还有李鸿基这个庞大的势力,自己是不是能够惹得起,看起来不崩掉几颗大牙,这家伙就不知道谁是惹不起的人。
格莱三世目前是克里米亚汗国的国王,他的统治区紧邻着李鸿基的势力范围,对于李鸿基这个势力的存在非常不爽,因为他的许多臣民都跑到李鸿基哪里去了,但是没有艾沙德总督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与李鸿基开战,曾经的几次试探性纠纷,都以他的惨败结束,李鸿基军队的战力让他害怕。
艾沙德总督现在得到了穆拉德四世的命令,自然就会支持格莱三世对李鸿基势力的攻击,但是想要格莱三世出兵,他也得表示出自己的诚意,于是他便带着五万奥斯曼帝国士兵协助克里米亚汗国,而克里米亚汗国自己也出动了五万士兵,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开向李鸿基的势力范围。
李鸿基对于这个情况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他没有在混战的时候参与战争,趁机扩大地盘,并不是他没有实力,他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当然了,三个月前的实力比现在确实弱一些,那时候只有一万多可以参战的军队,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二万五千骑兵,还有五千多步兵,而且这些步兵属于近现代的部队,他们装备了步枪、手摇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最先进的作战方式和观念,根本不惧怕骑兵的集团冲锋,这对于那些草原游牧民族赖以骑兵冲锋的战术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十多万的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合军队从两个方向向李鸿基压来,李鸿基也不在乎,他将部队布置在亚述海西侧的低地地区,选择了比较大一点的米乌斯河流附近,在离河岸二里远的地方建立了步兵阵地,纵横交错的壕沟在这一带迅速变成了一支铁刺猬,到处都是李鸿基的阻击点,二里以后的地方将是最主要的核心作战阵地,将要把奥斯曼帝国联军彻底歼灭在这一片地域里。
李鸿基选择的阵地位置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在河边建立阵地,那是最好的击溃战方法,等到奥斯曼帝国联军半渡而击,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击溃他们,但是这样不足以让他们畏惧,集结了更多的兵力还可以再次发动战争,李鸿基的目的是一次性解决这些全部来犯的军队,一次性的将这支联军全歼,从心理上让他们产生畏惧,从此再也不敢有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