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把这件事情平稳的解决方案,有方案更好,没有的话就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执行。
现在是最炎热的夏天,江南的空气更是潮湿,普通的人们早就热的穿上了薄衣短衫,但是作为参与商业会谈的商人们还都是穿的衣冠整齐,毕竟他们都是有脸面的人,不能像老百姓一样袒胸露乳,赤肩光背,这也算是一种修养吧。
杨涟的客厅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天气里,一群一贯周正的商人端坐在茶桌周围,他们头上冒出的不是热汗,而是一股股的冷汗,因为杨涟现在正冷着脸看着他们,一句完整的话也没有和他们说,仅仅是冷冷的看着,既不是训斥,也不是怒骂,就是吊着脸看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是这个尊严是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尊严了,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商场,无疑都是这种现象。
正常来说,央行是管理部门,并不会干涉各个商业银行的业务,对于各个商业银行更像是合作关系,而银行的董事长们就好像是央行的股东,共同商议银行的协作和发展,让后通过央行做出饭方阵、政策、制度,央行监督执行,杨涟和他们就像是朋友关系,互相谈天说地,关系融洽;但是今天的情况明显不一样,他们这些人是来寻求解决危机方案的,看着杨涟冰冷的眼神,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组江浙银行(二)
这连天来,杨涟除了思考牛金星提出的问题,还派人出去了解现在市场上的情况,不但包括市场上的各种粮食价格,还让人仔细调查那些囤粮大户的库存,看看他们究竟囤积了多少粮食。再就是调查一下究竟有多少商户参与了这次囤粮事件,究竟这些商户参与的程度有多深,需要处理到什么程度才能让牛金星满意,最后一点就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那就是那些私自集资高息吸储的放高利贷者有多少,他们吸储到的资金有多大数目。如果这些事情搞不清楚,杨涟还是没有办法处理这场危机,甚至会给大明的央行造成极大的损失,这是绝对不行的。
杨涟现在还没有得到结果,仅仅这两天的发现,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就让杨涟已经触目惊心了,心智的调查还在进行,杨涟必须有相当详细的资料以后才能作出决定,因此给这些人一个冷脸是必须的。
不过总是冷着脸不说话也不行,杨涟等把他们晒得差不多了,这才向他们说道:“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会有什么结果,江浙银行的前途到底是会有什么结局,谁也说不清楚。眼下你们需要配合我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查清楚到底有多少江浙银行的股东参与了囤粮,具体囤积的数量有多大,占用的资金有多少。还有就是清查一下你们的家底,看看目前你们的自有资金、流动资金是多少,共有多少需要对兑付的储蓄存款,还有多少贷款需要收回。把这些数据按照月份分别整理出来,然后咱们再协商处理方案,最好别让央行给你们擦屁股,那样麻烦就大了。”
这些股东们听到杨涟终于说话了,还给他们提出了具体的办法,一个个才算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但是最后一句“最好别让央行给你们擦屁股”,这又把他们吓了一跳,因为让央行擦屁股就意味着江浙银行要破产了,他们都有可能会失去投入到江浙银行的财富,虽然这些人不至于倾家荡产,但是这几年在江浙银行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谁也不想失去这颗摇钱树。
丢下这些江浙银行的股东忙活擦屁股的事,再说牛金星和他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牛金星让运输到汉口的粮食在顺江而下运输回来几船,到各个粮店分别卸下一些,然后将粮食牌价写到木板上亮出来,将粮食价格再次下调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到了平常年份的价格八成左右,挤兑的那些囤粮的大商户更是心急火燎,不得不再把粮食价格下调,而且遇到大客户还得在优惠一些,他们太需要现金了,无论是江浙银行的信贷部掌柜,还是那些放高利贷的集资人,他们都在家里等着,看到一点现金就赶紧拿走,有一点算一点,总比欠着好一些。
牛金星看看市场已经到了底线,就悄悄的从腾龙银行提回大量现金,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让等候在这里的北方各地掌柜开始购买这些囤粮,而且告诉他们不要一次性购买的太多,慢慢调调这些商人的胃口,让他们的心理再承受一些压力。
市场慢慢的活跃起来,整船整船的粮食开始向北调运,无论是大运河上,还是分段开通的北京到武汉的铁路上,再就是官道上的马车,都在夜以继日的运粮。北方的粮食现在只能维持饿不死人,至于喂养的家畜都已经杀的差不多了,毕竟受灾的范围太大了,需要的粮食缺口很大。
杨涟的手下调查的结果在半月后出来了,看到这个结果,就算是脾气非常好的杨涟,也忍不住要骂人了,这个结果不仅仅是触目惊心了,而是恶劣到了极致,可说是丧心病狂,甚至可以说需要杀人了。
所有的商人囤积的粮食占了当年产量的一半,江南、湖广一代的人口现在将近六千万,每人每年的口粮大概需要一亿五千万担,每年的产量大概在两亿担左右,这些人竟然囤积了一亿担,现在每担粮食的价格是二两银子,他们囤积粮食的成本大约在五两一担,而北方粮食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十二两一担,也就是说如果由着他们把这些粮食运到北方,他们将可以获得二倍多得利润,甚至三倍多的利润,如果再加上垄断,粮食价格可能会更高。
这是粮商囤积粮食大大概情况,而参与到这次囤积粮食的商人更是非常多,几乎各个城里的大粮食商人都在参与,甚至一些原来没有经营粮食的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就算是租借仓库,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看起来人们的贪婪程度是无穷尽的,正常的商业道德都沦丧了。
除了普通的商人以外,参与数量更多的是普通的城乡居民,他们除了将自己的口粮倒来出售,更加严重的是将大部分的家里用不到的闲钱存到了江浙银行,又来获取这次这段时间特殊储蓄的高额利息。仅仅这些还算是可以理解,让人最难忍受接受的是大量的人群参与到了非法集资,原本就存在的高利贷商人采用高息吸储的方式,将巨量的现金高息吸储到手中,毕竟这一段时间以来,普通老百姓手里有大量的闲钱参与这场粮食风波,高利贷者将这些闲钱再带给粮商,让他们囤积了更多的粮食,而且这些资金的成本就会更高,让他们更加疯狂,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
杨涟被这些人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市场上的整个流通机制彻底被这次的粮食风波给搅和乱了,失去了正常的运行规律,变得异常疯狂,道德底线无限降低,人心彻底被金钱污染。
压制住心里的怒火,杨涟再次召集江浙银行的大股东们,包括江浙银行的所有监事,看看他们对于银行的资金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危险程度,他们是否了解在这次粮食风波中的资金运营情况了解。
江浙银行的大股东和监事会的商人们战战兢兢的来到了杨涟的官邸,他们的心里现在是冰凉冰凉的,就算是杨涟不找他们来了解情况,他们也会在调查清楚情况的第一时间找杨涟汇报,他们自己都觉得这次的事情大条了,江浙银行估计是很难保住了,因为粮商们捅的漏子太大了,就算是亲戚朋友也很难帮到他们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去填这个大窟窿。
江浙银行的股本股本本来只有六百万两银子,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朱有孝鼓励制造,鼓励出口海外经营,江浙银行的股本也飞速的扩张,虽然他们不想腾龙银行扩张的速度那样夸张,但是经过几次股本发行和原始股东认购,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两银子的规模,相当于扩张了十倍,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是自有资金的十倍倍,达到了六亿两白银,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经营业绩。
可是当他们看到现在那些粮商囤积粮食的成本时,就彻底傻眼了,一亿担的粮食囤积规模,最少需要的资金就是五亿两白银,占到了整个江浙银行资金规模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按照目前粮食的价格,这些囤积的粮食仅仅可以买到一亿八千万两白银,还有三亿多的亏空需要他们想法弥补。
也亏得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就算是银行破产了,他们也只需要把自己的投入部分赔进去,不需要再从自己家里往里填,但是在商业信誉上就彻底失去了再次东山再起的基础,彻底淡出了大明银行的行列,再想利用大量资金开展商业活动的希望就没有了,这才是真正要命的结局。
………………………………
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组江浙银行(三)
江浙银行的股东和监事会的商人们本来是无法想到这些粮食商人们是如何搞到这么多的资金的,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只有粮食经营这一项单一的活动,更多的资金是用来搞制造和海外开拓发展的呀,那么这些粮食商人的资金是怎么得到这海量的资金的呢?
就好像人们常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方法也是人想出来的。刚开始这些粮商们还是规规矩矩的从江浙银行贷款,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流动资金来囤积粮食,规模完全控制在他们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还算是一般的商业行为,做生意赚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资金不够使用,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是很正常的,就算到了后世,国家也有专门的银行支持国家粮食局收购余粮,现在也是这样,毕竟只有流通起来,将余粮换成银子才可以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
但是这次的粮食囤积显然不是一般的季节性收购,这些粮商是希望借助大明大面积的旱灾囤积粮食,企图获取额外的利润,这样一来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从普通的粮食经营变成了商业战争,偏偏他们碰到的对手是实力要比他们雄厚的多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再加上深厚的腾龙银行为依托,他们不失败才是奇怪呢,更何况在朱有孝的指点下,牛金星动手布局更早,让他们一下子就钻进了套子里面。
本来朱有孝的想法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想着以正常的价格,或者稍微高出正常年份的价格收购南方的粮食,甚至国家的户部也准备了一定的救济资金,拿这些钱来帮助守在地区渡过难关,结果计划被贪婪的商人搅和了,朱有孝也不得不让牛金星出面来操纵这件事情,但是这些粮食商人那会想这么多。
当粮商们发现市场上有对手开始和他们开展竞争,竞相提高粮食价格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不断提高收购价格,自然成本就不断升高,资金不敷使用自然就开始从银行再次贷款,这些粮食商户也是江浙银行的股东,还是老客户,自然他们的贷款就非常方便,就算是贷款规模超出了平常年份很多,银行的信贷掌柜也认为是今年北方遇到了大面积的旱灾,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可能需要的粮食规模很大,自然就会引起粮价升高,需要的资金更多。
不过当粮商们发现他们的资金远远无法控制市场粮食价格的时候,尤其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以平价销售粮食,他们就再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企图逼迫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收购粮食成本提高,然后再以高价销售,这就必然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操纵市场,他们就再次向银行贷来更多的款项。
当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开始限售供应市民口粮的时候,他们认为机会终于到了,开始看到赚钱的机会了,可惜的是这一个关口持续的时间太长了,而他们收购的粮食成本已经太高了,资金开始出现短缺,如果在这个时候资金链断了,他们不但赚不到钱,还得赔钱,于是更加疯狂的手段出现了,这就是江浙银行的股东们和监事会商人惊讶的手段了。
粮商们通过贿赂信贷掌柜,让他们开具了大量的空头支票,就是利用银行信誉无限发行债券和空头承兑,高额的利息立刻吸引了大量的热钱进入囤积粮食市场,而高利贷商人更是火上浇油,通过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亲戚朋友吸储巨量资金,而粮商们也不管到底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只要是可以使用就行,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粮食价格。
被逼上绝路的粮商们也把江浙银行的主管信贷的掌柜们带上了绝路。信贷掌柜们发现他们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圈套,如果不继续向粮食们提供贷款,他们就可能破产,那么带出去的款项就无法收回,会给银行造成巨额损失,而如果继续向他们提供贷款,却不知道需要多大的规模才能补上这个无底洞。
被绑架的银行信贷掌柜眼看无法持续下去,超额发行债券和空头承兑越来越多,需要兑现的金额越来越大,承兑期限更是迫在眉睫,他们只好从别的商业银行进行拆解。最大的商业银行是腾龙银行,但是牛金星早就给他们打过招呼,根本接不到一钱银子,只好从别的地方银行拆借,拆借的额度都另他们自己心惊,没有办法啊,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在这些地方商业银行中,和江浙银行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泉州银行和广州商业银行,而且他们的实力也很强,所以拆借的资金也是最多,山陕银行虽然资金也是非常雄厚,但是保守习惯让他们敢于拆借的额度有限,最终他们收到的损失也是最小。
当朱有孝下令让杨涟开始增加央行准备金的比例时,市场开始紧缩,货币资金开始紧张,尤其是在江浙银行的储蓄所门口开始出现挤兑现象时,各地的商业银行终于第一次见识到金融控制的威力,意识到这可不是以前各地钱庄各自为政,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钱庄破产涉及到的范围有限,而银行破产则会让一个地方的企业永远失去竞争力。
无论是泉州银行还是广州银行都开始向江浙银行寻求已经到期或者是将要到期的票据,庞大的压力让江浙银行的管理阶层是在想不出什么应对的办法,在江浙银行临时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银行的管理层向所有的大股东汇报了将要面临的窘局,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保证银行可以继续经营下去。
口号喊得再响也没有作用,关键是这需要股东们从家里拿出真金白银来填这个窟窿,股东们都是傻子吗?显然不是傻子,他们就要求将银行经营的情况做出星系的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劣的情况,监事会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苗头时不予以制止。但是这些都是马后炮,就算是罢免了现在的管理层和监事会,对于银行的窘迫状况也无补。
杨涟将自己的手下调查的情况向江浙银行提出咨询,要求予以解释。而江浙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也只好将如实向杨涟作了汇报,请求杨涟想法做出营救,尽量避免江浙银行破产倒闭,至于他们这些股东,凡是参与囤积粮食的股东,自然会将他们的全部财产进行赔付,不仅仅限于他们向银行出具的资金,而没有参与这件事的股东,也愿意做出一定的补偿,前提是能够保住江浙银行不要破产。
看着这些人的嘴脸,杨涟真想打他们一顿解气,然后再将江浙银行破产,但是这样一来,央行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别的不说,就算是中小储户的赔付最起码也得一亿两白银,这要是让户部无辜拿出这么多资金,或者是央行的准备金拿出一亿白银,衙门里的人会把自己也送进监狱,自己失职啊!
再想想皇帝给自己的那条圣旨,看看那三个字“债转股”,顿时杨涟终于明白了皇帝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让他去找牛金星想办法,从牛金星那里获得帮助,而是早就给自己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论是泉州银行、广州商人银行,还是保守谨慎的山陕银行,他们都掌握着江浙银行的大量债务或者是债券、承兑汇票,将这些都算作债务,然后再和江浙银行的股东们谈判,自己就做一个中间人好了,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究竟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好了。
………………………………
第三百五十章 重组江浙银行(四)
第三百五十章 重组江浙银行(四)
当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已经不算是问题了,杨涟的脸色已经不再难看,他将江浙银行的大股东和管理层以及一起到来的监事会成员带进会议室,自己坐在主位上,两边是长条形的凳子,其他的人坐在两边,开始讨论江浙银行的善后处理会议。
坐下来以后,江浙银行的董事长代表江浙银行向杨涟做了关于江浙银行经营状况的汇报。经过这几天的详细调查,江浙银行的管理层已经包装这些数据做了细致的统计,并且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已经处于破产状态,资不抵债,无法兑现将要到期的债务,具体的原因就是这次粮食风波中出现了严重的违规操作,其他的业务还是非常正常,因此希望央行予以救急,帮助度过难关,不愿就这样直接破产。
杨涟静静的听这江浙银行的回报,脸上没有表现出一点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表情,但是心里却像开锅一般翻腾的沸水,暗中直骂这些人的无耻,央行明确规定不许拆借银行资金用于炒作,但是这些人无视央行的规定,不但违规操作,而且金额巨大,结果造成的损失却要央行来给他们擦屁股,如果都这样赚钱了自己享受,破产了让央行来承担损失,这他妈不是把央行当做傻子来使唤了么,纯粹的无赖想法,但是可能让他们达到目的吗?
看着这些人无耻的嘴脸,杨涟微笑着站了起来,向这帮人说道:“大明中央银行是所有银行的银行,目的就是为众多的地方商业银行服务的,所有银行的困难都是大明中央银行的事情,属于央行的责任,央行绝对不会推脱不管,但是不属于央行的责任,央行也不会充当保姆,负责一切债务赔付。”
有股东站起来问道:“杨大人,我们不是向央行缴纳了一定的存款准备金了么?现在我们遇到了困难,难道央行就撒手不管,让我们自己生死由天,那么我们缴纳的准备金还有什么用,反倒是占用了我们的资金,这些准备金不是要给我们银行困难时救急的吗?国家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纳税为国,现在遇到了困难,怎么就不能要回我们的资金呢?”
杨涟仍然微笑着回答:“这位先生,请问你是否真正认真阅读过银行的制度吗?现在我再次给你解释一遍,原来叫做保证金,现在叫做央行准备金的含义,央行准备金的真正含义是保证储户的资金安全,不是保证各个商业银的违规操作受到的损失,如果是因为天灾、战争等原因引起的银行经营困难,导致无法经营,央行会考虑救济,但是商业银行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资不抵债,以至于破产,央行是不会负责赔付的,并且还会在赔付储户以后,追究商业银行的责任的,会彻底对商业银行进行清算。”
真正懂得银行规则的股东们,像看见一个傻子无赖一般的盯着这个股东,怎么还有这样的傻子,想跟央行的大人耍无赖,你能赖得过央行吗?现在是求人办事,不是要挟央行。
看到其他人不再提出疑问,杨涟这才接下说道:“央行不愿意,也不会眼睁睁的看这江浙银行破产,如果就这样破产清算,不但会对众多的股东造成巨额损失,还会对数量更加庞大的储户造成损失。央行是会对一般的储户做出赔付,但是这是有一定的金额限制的,不会无限的进行赔付,至于在江浙银行的工商储户,央行可能不做出赔付,那么他们的损失将是更加严重。所以说,一旦地方商业银行破产,受到损失的范围非常大,而受到最大损失的还是当地的经济,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重现生机,会成为死水一潭。”
看到杨涟说得比他们想象中的风险更大,这些股东们自己的财产大半都在江浙银行中存着,而且几乎所有的股东都是在江浙银行开户,如果江浙银行破产,首先赔付的是数量众多的个人储户,他们在银行的财产将会彻底损失干净,不像他们以前想的仅仅是自己出资的部分。全部个人出资的股份损失掉,不会让他们彻底破产,毕竟那些钱是他们的一少部分,但是如果把户头上的全部财产损失掉,那么这里的多数人都会倾家荡产,这样的损失是他们无法承担的。
杨涟的解释彻底打消了江浙银行股东们的侥幸心里,让他们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掏腰包大出血,否则将会彻底破产,这就为接下来的债务谈判作出了妥协的前提,不然的话,依照这些人不要脸的态度,还真可能会耍无赖,让更多的人受到池鱼之祸,尤其是央行的损害更大。
杨涟看着这些就要绝望的股东,心理上感觉要比刚才舒服了一些,就给他们递出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为什么说是救命稻草呢?因为仅仅是一条主意,具体的操作还需要他们自己去讨论、协商、争取。
“债转股”是一个新名词,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