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信接到朱有孝的指示以后,就让刘老财带着修路大军不断的向西南方向拓展,然后利用土司们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悄悄的向外扩张,尽量不引起缅甸王国的注意,反正那一带也是山高地险,民族复杂的地域,缅甸王国对于那里的控制形同虚设。
红娘子接受了云南的兵马以后,就开始进行严格的训练,但是人数不多,而且又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残,剩下的人员更少,在李信的建议下,红娘子就挑选了一些当地的山民,这些山民平时就住在山上,对于这里的道路、气候非常适应,而且红娘子招兵的条件非常优渥,很快就招够了一个近万人的山地步兵营,红娘子请求朱有孝派来近百人的大明官吏学院军事分院的学生,专门来训练这些士兵,一方面红娘子并不是专门的教官,另一方面李信还是有些顾忌,怕自己主政云南,妻子执掌兵权惹人嫉妒,但是如果有了一百多属于大明军事学院的学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些人都是极端忠诚于大明的士官,只要有他们,任何想背叛大明的将领都无法让他们执行命令。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标法
后世有位名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后世过来的朱有孝自然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此他来的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科技来武装大明,在军事上从最初的二踢脚小炮,到后来的击发枪直到步枪,小型加农炮,无不充斥着这种思想,在工业领域,从最原始的木制磨床到后来一系列的车床、刨床、镗床等,还有不惜代价的让宋应星尝试各种炼制钢铁的方法,冶炼出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合金钢。
朱有孝的这种疯狂的投入,逐步在大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最近几年各种级别的学校在城乡的普及,不同领域都出现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才。宋应星的弟子们从橡胶草里面提炼出橡胶以后,合作建厂创造出了巨额的财富,激励了其他同仁们的科研努力,并且逐步拓展,实用性科技成果不断出现。
大明的锅驼机现在已经有十家工厂在生产,朱有孝让他们在全国各地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激烈竞争,免得价格下降,质量退化。为此朱有孝还下旨让工部制订了最严格的《大明质量标准》,无论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残次产品绝对不允许出厂,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将实行召回机制,就是生产厂家必须无条件收回。在零件加工方面,随着各种机床的产量不断增加,和各种机器的广泛使用,各种配件的使用,尤其是易损零件的加工非常普遍,要想分清哪一种零件是谁生产的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相同的配件模样都是一个样子。
曾经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在四川蜀王的锅驼机队伍里有一台在耕地的时候损坏了一个活塞,因为正在农忙,修车的师傅来不及到王府的家里去取,就让伙计到集市上的配件门市买回来一个,刚开始安装上去的时候还能用,但是感觉“铁牛”的力量不足,开车的驾驶员也没有太在意,认为磨合一下可能就好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把汽缸损坏了。
气急败坏的驾驶员和修车师傅发现是活塞出了问题,就找到了出售配件的门市,要求按照《大明质量法》的规定退还货款,并且要求赔偿损失,因为这是给王府购买的锅驼机配件,属于公事,购买配件的伙计索取了购买配件的凭据,配件门市只好赔偿了事,自认倒霉。
但是吃了亏的配件店老板不干了,觉得自己这事赔的窝囊,就按照购货时的凭据去找制造配件的加工作坊,可是在寻找凭据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情,提供同样配件的作坊竟然有三家,而且每次都不是销售完之后才进货,每次都有库存,从表面上看每一家的配件也都是一模一样,实在分不清楚责任,但是心里还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尤其是如果以后再发生这类事件还是没法处理。思来想去不是个滋味,于是这位老板决定把麻烦交给官府去解决,在从前这个事情是绝对不会麻烦官府的,谁叫现在的官府都是这么好说话。
因为现在的四川的官吏都是在大明官吏学院四川分院毕业分配过来的,蜀王朱致澍效仿朱有孝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帮助四川总督扩大了分院的规模,毕业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这几年来四川的发达地区就几乎都安排了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各种事情都非常尽心,几乎找不到懒政惰政的官员,现在老百姓也都喜欢有了矛盾找他们解决。
接到了配件店老板的案件,县里的李县长决定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看看到底是谁制造了伪劣商品,同时他也想试试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怎么样。他让衙役把配件店老板提供的三家制造作坊的老板都传到了大堂,把配件店老板提供的报废活塞和库存的几个活塞都放到了大堂上,让他们自己去确认一下那个是自己家制造的。
第一个上来的是王老板,他把那些样品颠倒来颠倒去的,看了好半天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作坊制造出来的,只好对李县长说自己确实分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作坊制造了那个劣质产品,不过表示如果确实分不清楚是谁家的,他可以分担一部分责任。
第二个上来的是赵老板,他看了看这几件样品,也是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家制造的,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信,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三个上来的是张老板,他把样品拿到光线比较亮的地方,仔细的看了一下,又把其中的几个做了对比,然后拿出其中的两个,肯定的说这是自己家制造的,然而那个损坏的绝对不是自己家作坊制造的,他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认为那样有损自己作坊的信誉,影响自己的生意。
李县长便问:“张老板,你怎么确认哪两个是你的?为什么损坏的那个不是你的呢?”
张老板便说道:“大人,您仔细看一下俺拿出来的这两个活塞,在这两个的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我的儿子干活时好模糊,我就在制作板材的时候,在上面用錾子打上一个十字,这样他就不会拿反了,这两个上面都有,而损坏的上面没有十字,所以我认为那个不是我家作坊的。”
李县长听了张老板的话以后很是认可他讲的道理,王老板和赵老板也是认可这个意见,二人决定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张老板见到大家很和气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便表示这个是行业信誉问题,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费用,以后大家都要注意质量问题。
事情倒是解决了,因为三个制造作坊的老板都还算比较仁义,可是这问题解决的有点不让人舒心,以后还可能在别的事情上会发生这种事情,会不会也是照此案例解决呢?这倒是未必,趋利是每一个商人的的必然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仁义,这属于道德范畴,如果上升到法律问题上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想到法律问题,这就是属于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了,李县长就此类问题几乎走访了全镇所有的商铺,就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发现许多比较大的商铺都有自己的商号,而且还有不少的制造作坊都在商品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商号名称。
于是,李县长就把自己的案例和想法写成了奏章,呈现到了内阁部门,这样以来,大明就出现了一套开历史先河的法律……《大明商标法》,而李县长就成了大明第一位商标注册司的侍郎。它规定了商标的注册、使用、禁忌等事物,为大明的商业行为规范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大明商标法》和《大明质量标准》两部法律的制定,规范了大明制造业的行业行为,它使得大明的商品质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杜绝了粗制滥造和商业欺诈行为,从此就让大明的商品成为质量信誉的保证,让以后世界上所有的人一听到大明商品几个字,就认为这是最好的商品,大明制造就是商品质量的最优秀品质,让大明的商人把保护商品质量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珍贵。从此以后,质量问题事故不会在大明的土地上发生,一旦有损商誉问题的事情发生,该商户就会彻底破产,根本就不会再发生想后世那样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质量就是生命的信念深入到大明每一个人的心中。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
关于信仰问题,朱有孝感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在原始的中华大地上,有许多不同的原始信仰,包括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还有许多精英人物的崇拜。但是对于真正的信仰,并没有多少,最多就是信仰老天爷,认为老天爷主宰者天下的一切事物,而皇帝就是天子,代表老天爷的意思。至于儒教、道教,只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佛教的传入,开始也不是那么顺利,后来掺进了中国的原始崇拜以后才开始在中华大地流传,但也是几兴几衰。
后世人形容*教的信仰者是一手拿着《可兰经》,一手举着利剑,信仰我者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不信仰我者,就是我的敌人,当我抢光敌人时,抢无可抢时,连我的兄弟也可以抢劫。它奉行的是自私的道德行为,但是也符合所有强者的行为,因此能够从中东一偶传及到亚非欧各地,但是在其发源地却到了抢无可抢的地步,在犹太人强大的财力面前进退维谷,反而是内斗不止,这由于他们的信仰武力征服而缺乏建设造成的,除了地下拥有丰富石油的国家之外,富裕的国家几乎没有。
后世的的国人,无论信佛,还是信神,无非是做了坏事拿出一些祭品送到庙宇,祈求神灵护佑,被西方人认为是见不得人的行贿受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形成了世人都在行贿受贿中生活。
反观基督教的信仰者,他们教育别人接受上帝的安排,自己就是上帝的羔羊,而他们自己确实手持利剑,大杀四方,当他们困乏时就向上帝祈祷,让上帝的使者,就是那些神父之类的,向他们诉说自己的罪过,然后等到吃饱喝足了,再举着利剑大杀四方,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忏悔。这就好比有福我享,杀你那是我代替上帝对你的惩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米国为代表的联军,在中东的大地上大杀四方,然后留下一地鸡毛,让他们自己去收拾。但是在他们和清朝的战争时,却是在坚船利炮后面伴随着无数的神甫,把战争中得到的红利,利用宗教的名义,再拿出一点残羹冷炙去收买华人的民心,传播上帝的福音,企图在精神上彻底控制华人。在菲律宾这一点他们做的非常高明,但是在强大的中国儒家文化面前却没有完全得逞。至于几十年后的基督教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仍然是因为国人没有刻骨铭心的信仰,闲下来心里无聊的人,用来自己做心理安慰而已。
朱有孝的想法就是如何让大明在四面出击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借口,不让军人有一种负罪感,认为这是在拯救对方,这还必须要从儒家和道家的经典里找到根据,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现在必须有一个最原始的借口,哪怕以后在加以圆满也行,究竟该从那里寻找突破口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实现大一统格局,宣扬天命,但怀疑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儒家的思想之一。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拥有庞大的神团系统。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这些儒家、道家的学说朱有孝并不知道多少,但是最主要的内容精辟语句还是知道一些的,再者现在贵为皇帝,寻章摘句的事情还用不到朱有孝去亲自动手,而向孙承宗这样的大儒肯定不屑做这些事情,想来想去也许只有李信、牛金星、宋献策这些人才有可能做这件事,牛金星现在挣钱已经挣得入迷了,估计没有功夫做这事,李信和宋献策这两个忽悠专家做起来这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至于道家方面,估计只要自己开了口,让他们去大肆布道,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肯定会大力协助。
想做就做,这一贯是朱有孝的原则,很快的宋献策就被朱有孝调了回来,还有就是把黄道周也请了回来,再加上从武当山找来的一光道士,把他们几个人叫到了一起,在朱有孝的书房里,几个人穿着便衣喝着茶水开始讨论将来的信仰问题。
朱有孝说道:“今天把大家几位请到这里,也不要分什么君臣有别,可以自由谈论,无所顾忌。我们接下来谈论的的事情,可能有关大明的未来思想领域问题,这是涉及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的问题,也是大明儒家文化如何向天下传播,道教如何大兴于天下的问题。朕对于这些儒家、道家的许多深奥的知识并不是非常了解,大家也知道朕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朕欲将我大明的文化传布四海,就需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大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希望能够把儒、道两家的文化如何融会贯通,作为一种信仰,让周围的四夷接受,以便于我们的统治和管理,这才是最终的目的。也许你们几个人不够,也可以在将来再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办这件事。”
朱有孝说罢以后看了看几人,发现这几个人都是静静的看着自己,甚至都有点目瞪口呆的样子,好像是被吓着了,又好象是极度兴奋。过了一会,最先反应过来的不是机智多谋的宋献策,而是黄道周。
“陛下”,黄道周首先开口,“承蒙陛下不以为臣年轻和学浅,派微臣前往西域教化土人,臣先说一下在西域遇到的情况。当地的土人可以说对于他们的信仰极为虔诚,虽然有小帖木儿汗的帮助,但是教化的过程仍然非常艰辛,非是微臣不够努力,而是当地土人已经在头脑里面被他们的信仰所彻底洗涤,而且他们所信仰的教义也是非常符合他们日常的行为和性格,也和当地的生活匮乏有直接关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恶劣,偶有的几片丰腴的地方都被抢来抢去,最终也会变得了无人烟,变成贫瘠荒凉。现在陛下意欲改变他们的信仰,首先就得先让那些地方的人们保证最起码的生存问题,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衣食足而知礼仪,这样才好教化当地土人。”
朱有孝这时才想起来,在中东那片荒凉的的沙漠里,要想过上富足的生活是非常的不容易,尤其是那时候也不讲究什么计划生育,本来产出就少,随着人口的肆意生育,肯定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生食不果腹的事情,于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战争就会不可避免,这就像《圣经》里所说的什么流着牛奶喝蜂蜜的地方,被无数的圣徒抢来抢去,无论是敌人亦或是兄弟,都在为牛奶和蜂蜜高高的举着刀子砍向对方,也许这就是西方人为什么会侵略成性,也许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生存和宗教就是这样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这才是宗教盛行的基础。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
理解了信仰的最基本原因,接下来就得想法解决这个问题,朱有孝看了看宋献策,宋献策则是在听完黄道周的话以后还在细细的琢磨着,分析、思考遇到的问题,正在想法解决。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宋献策这才慢慢的叙说起来:“按照黄先生的说法,是因为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贫困才是造成信仰的盛行,信仰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从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开始,让他们信仰我们的生活理念呢?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能够生活得比以前更好一点,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会和我们一心一意的合作呢?这里必须有一个计谋问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有句话叫做‘一升米恩,一担米仇’,必须要有合适的谋略,才能真正的收服人心,这就需要我们也得有一个让他们接受的思想,这就算是信仰吧。
“陛下,微臣认为,要从生活开始改变他们的信仰,就得从最底层的人开始,按照黄先生的了解,在西域那片地方,多数是贫瘠的土地,贫困的老百姓,那么在冬天冻死、饿死的应该不计其数,那么在生死关头最重要的就是想法能够怎么活下去,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话,在加以思想的引导,或者说是信仰的教化,那么他们被同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这需要一个限度,必须让他们知道感恩,不能变成仇视。
“现在武当的老道也在这里,我想咱们这样做也许能行。首先是在西域那里广建道观,这一点可以让户部加以支持,然后在哪里囤聚一定的衣食物品,平时接济衣食无着的乞丐和过往的商人。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接受将要冻死、饿死的普通百姓,也不需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只要能够吊住一条命就行,然后就向他们传播我们的道教经义,饮食文化。其二就是前几顿饭可以随便人去吃,但是要想继续能够吃到一碗稀粥,那就必须每天听取我们的道教经义,接受我们的饮食文化,否则不会再有饭吃。也许有比较顽固的人,也可以让他们自便,冻死、饿死也不要亲自去管,可以让他们自己的亲属劝说。其三就是必须配备一定的武力,配备武力的目的是为了震慑顽固之辈。因为当那些接受我们信仰和饮食习惯的人,肯定会和另外一部分人发生信仰的冲突,那时候就必须要有我们的人依靠武力来保护他们。这样一来,接受我们保护的人才会死心塌地的和我们站在一起,然后替我们向其他人宣传我们的好处,这也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四就是分配一定的土地或者牛羊放牧,我们的商人优先、优价接受购买他们的物品,培养出接受我们信仰的一批商人,再由他们替我们宣传,形成滚雪球一样的效应,扩大我们的影响。”
听完宋献策的长篇大论,朱有孝不由得心中大赞,这他妈和清朝末年西方人打破海关边防以后采取的策略何其相似!被打破海关边防以后,清王朝不断的割地和赔款,大量的财富被掠夺,大批的农民和商人破产,当人们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活下去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于是伴随着枪炮而来的神甫就成了他们的救星,本来就没有什么坚定信仰的人们,为了吃饱肚子活下去,哪管什么或者说那里明白基督耶稣和老天爷有什么区别。但是当这些人信仰了基督耶稣之后,就要遵守教规,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不在祭拜祖宗神灵,这就和家族发生了冲突,被家规族约惩罚的时候,就有教堂做主,这就有了此起彼伏的教案事件,闹得朝廷苦不堪言,也许就是强大的祖先崇拜习惯挽救中华文明,没有让基督耶稣在华夏的大地上肆意传播。想到了这些,朱有孝决定在将来传播中华文明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当地的居民习惯,哪怕是有些走样,也最好不要到处发生冲突。再想到有了宋献策这样的人才帮助李自成,就凭朱由检那两下子,明朝的灭亡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一光道士听完了黄道周和宋献策二人的谈话,心里激动不已,道教自老子李耳创建以来,一直没有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虽然信众不少,但是始终不如佛教那么让人信服,这可是中国自己的本土宗教啊!现在皇帝陛下打算大力向天下传播,而且还有朝廷户部拨款支持,那要是还不能发扬光大,就纯碎是这些道人都是笨蛋了。
一光道人站起来使了一个道教的礼,向大家说道:“黄先生和宋大人的意思是要支持道教向四方传播,贫道在此表态,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还有就是和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融入儒家文化,改进道教的部分不适合传播的部分,让四夷都来信仰我们大明的文明。”
朱有孝看着一光道人笑了一笑,说道:“老道不要企图完全凭借朝廷的势力拓展道教势力,我的意思道教要和西方的基督教一样,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展,不过我会让牛金星帮助你们的,你们可以接受商人的捐献,并且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受金额的限制,军队也可以帮助你们维护传道的安全,但是朝廷户部不会因此拨付一分钱,这需要道教和牛金星进行沟通。”
一光道人听了朱有孝的话,感到更是高兴,因为朱有孝的意思是道教要为皇帝服务,而牛金星就是皇帝的钱袋子,只要能够满足皇帝的意思,帮助皇帝收服民心,道教就可以得到财力极大的皇家支持。接下来几个人又探讨了一些如何将儒家和道家的精华溶和到一起,就让他们自己去找人,无论那里的大儒和道家仙长,只要他们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都可以找来商量,总之要把这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