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启录-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原因是朝廷要大力整治黄河,需要把这一带地区变成黄河的蓄水池。当然了,如果确实不愿意迁民的,朝廷也不勉强,而是要求加高自己村子的地面,免得黄河泄水的时候发生淹没事件,当然了,朝廷不会补贴多少费用,只是免征税赋。
朱有孝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法子呢?因为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华夏文明最发达的地域,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毫无节制的开发,土地已经变得非常贫瘠,在现在的条件下,继续让黄河为华夏文明做出贡献,就必须赋予它一个休生养息的时间。黄河中游的关中一带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上古的轩辕黄帝的部落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活,几千年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几乎年年都有旱涝灾害,下游淤积的黄河河底都高出了平地许多。虽然朱有孝这几年不断的从这一带向西北迁民,但是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朱有孝的目的是等到时机成熟,就彻底取消农业税,甚至还要补贴农民,至于粮食问题,随着锅驼机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对于现在只有一亿多一点的人口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迁民当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迁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的人可以自愿,而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则需要迁徙。也不是马上就全部迁走,大冬天的就是到了辽东也无法适应,只是现在就让老百姓有思想准备,开春后再移民,到了辽东还不耽误种上一季粮食。考虑到在后世将会需要无尽的水资源,和中原大地形成无数的地漏现象,朱有孝打算现在就开始为后世做准备,他想将这一带地区变成后世河北白洋淀那样的蓄水区,将黄河水储存在这一带地区里,形成大片的富水湿地,水源就是黄河。
随着陕甘和宁夏地区的水土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不断减轻,黄河水开始变得慢慢不在浑浊,将这些水储存在这里,形成大片湿地以后,还会反哺空气的潮湿,形成良好的气候循环,让黄土高原上的雨量更加充沛,大片的沙漠就会变成良田、丰富的草场,养鱼更多的牛羊,还可以让中原一带的气候更加湿润,没有太多的人口居住,自然就不会形成连年的水旱灾害,只会丰富这里的水源。
随着朝廷的告示出台,现在的老百姓也不在像原来一样有故土难离的心态,因为大明现在的社会迁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再加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商品流动,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就是大明有非常好的迁民计划,移民不会贫困,只会变得更加富裕,这是多年的各地老乡都传来的信息,所以老百姓还是愿意接受。
加下来就是大批的锅驼机开往这一带地区,无论是准备加高自己村庄地势的乡民,还是朝廷计划中的洼地、沟渠,到处都是繁忙的人群。锅驼机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山西一带的煤炭源源不断的向这里输送,锅驼机也不再烧木柴了,主要的原动力来自地下的煤炭。
明朝最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驯留下的治理黄河的水文、地势资料还在,朱有孝就派工部侍郎施邦曜主持这一项绝世的大工程。施邦曜现在只有四十多岁,自从万历年间中了进士之后,在工部呆了很多年头,对于潘季驯留下的水文、地势资料掌握的非常清楚,朱有孝认为此人可以委以重任。
施邦曜带着朱有孝的极大信任,来到了开封,他将坐镇开封,指挥这场浩大的治黄工程,治好了就是千年奇功,治不好就会遗臭万年。所以来到开封以后,施邦曜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一一核对潘季驯留下的浩大的资料,把朱有孝派给他的几乎所有差役都派了出去,要他们利用徐光启、宋应星送给他们的测量工具,对于所涉及的地方要全部确认。
到了这时候,施邦曜才发现朱有孝交给他的任务有多重,这里的每一条河流的流向他都要让差人们和各地的官员,乡下的望族野老等,进行细致的沟通。几百处地势低洼,人口稀疏的地方可以蓄水,几十条宽阔的河道修缮后可以行船,还有密密麻麻的水陆交通设计,几乎都要把施邦曜快要累死了。
施邦曜通算起来,最后交给朱有孝的是一个预算非常庞大的计划,估计没有十年八年的完不成整个规划,投入的资金也是海量的,但是一旦完成这个规划,不但整个黄河下游受益,而且基本上就不会对淮河流域造成任何洪水泛滥的事情,会形成一个随时可以调节旱涝保丰收的山东、江淮平原,后世将享到无穷的利益,从根本上解决了黄河对于这一带的伤害。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可以和黄河和平共处,又形成像江南一样的稠密水网,如果再加上合理的陆路交通,这里就会变得水丰鱼肥、稻米飘香的好地方。
看着施邦曜送来的厚厚的规划资料,朱有孝心里有些哭笑,这样庞大的计划不会像隋炀帝杨广那样劳民伤财吧。为了不至于劳民伤财,甚至万一引起什么民变,朱有孝决定这个计划还是分期慢慢施工比较好,至于像杨广那样无度的使用劳役,更不是朱有孝的选择。杨广时代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施工,完全的是靠人工肩挑背扛,动员的民工不计其数,再加上官员管理粗野蛮横,这才激起民变。朱有孝将要采用的是专业的施工队伍,他打算建立一个两万人左右的锅驼机队伍,让宋应星按照自己设计的小型钩机挖掘土方,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还有让老百姓在农闲的季节里参加,可以挣些零花钱,这样不但不会激起民愤,还会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只是费用要增加不少,但是要分成十年、二十年来完成这个规划,还是真有可能。
本来在朝堂的内阁里这件事是很难通过的,但是,当孙承宗把施邦曜的团队做好的计划向阁员们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然后等大家都仔细的翻阅过这厚厚的一大堆报告时,一个个几乎都惊呆了,这浩大的工程如果分开成十几年、二十年来做,不但不是浪费国帑,而且还是利民惠民工程,反倒能够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朱有孝之所以会选择十几、二十年来完成这个工程,也是参考了后世乔家大院修建的经验,好年景时不休,一定要等到灾荒年才修,既可以帮助穷人渡过生死难关,又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历史上天启五年朱由校有过一次灾难,那就是不小心落水,从此受到惊吓,身体一直病病歪歪,结果两年后去世。今年朱有孝就特别注意远离水域,尽量不沾水,渐渐接近年底,估计应该可以顺利进入下一年了,那么朱有孝也有决心活过天启七年,带领着大明继续高速发展。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
到了天启五年腊月二十三日,大明朝的朝廷官员们都开始封印休息,一直要等到明年过了正月十五日才开始办公。当然了,还是有许多人不能休息的,比如朱有孝作为朝廷最大的官员,他就是属于那种没有休息资格的人,还有就是全体内阁成员,他们也不能全部回家,必须轮流休息。
远在西域的朱由检早就在大雪封路以前就开始往回赶路,朱有孝对此非常高兴,除了军队的主官一般必须随队驻扎,像朱由检这样的随队锻炼的皇室子弟一般是没有人特别要求的,这样朱由检就可以随时向他们告假,再说毛文龙这家伙看着粗燥,其实内心也是很细的,再者说那里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这要是在那里把朱由检冻坏了,麻烦可就大了,锻炼归锻炼,总不能出什么意外。
这样就回来时路过科尔沁部落的领地时,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非要跟着,朱由检想到孙传庭可能已经和朱有孝说过这事,也就由着她跟自己一起回京。朱有孝确实也得到了孙传庭的信件,看了后觉得好笑,虽然这后世的孝庄文皇后非常霸道,但是也是一个大美人是不,也就答应了孙传庭的要求。
这样就的到来同时也给朱有孝带来了关于毛文龙部的确切信息,连朱有孝也没有想到俄罗斯的势力现在已经伸到了这么远的地方,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加强那里一带的军队力量,毛文龙的几千人马一旦遇到俄罗斯的大队人马就会非常危险,这些后世具有“欧洲轧道机”的俄罗斯军队,属于哪种悍不畏死,甚至用死人堆也要取得胜利的家伙,一旦铁了心要占领那一片地区,就会不顾一切的派出军队死拼。
远水也解不了近渴,朱有孝现在心里着急也没有用,再者说俄罗斯现在正在欧洲地区的其他国家死掐,也许现在不一定顾得上拼死来抢这片目前来说还是荒凉的土地,不过即便是这样,明年开春以后,朱由检也必须带领足够的军队前去接应,免得损失这员大将,那里面可还有三员虎将呢。
马上就过年了,市面上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在皇宫里憋了太长时间的公主们开始激动了,尤其是小公主朱徽媞,看到朱由检从外地回来,高兴的了不得,非要他带着自己出去玩耍,还怂恿朱徽婧一起出去,但是朱由检这家伙显然很负责任,无论小公主怎么缠磨,坚决不答应,这让小公主非常生气,后果就是找朱有孝告状。
要是平时,朱徽媞是不敢告状的,刘太后看她纠缠朱有孝时,就会狠狠地瞪她两眼,甚至让太监把她关起来两天,但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外面实在是太热闹了,她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朱有孝看见小公主来找他告状,就乐呵呵的答应她出去痛痛快快玩一天。在这个世界里,朱有孝还是很感激这个家庭、在乎这个家庭的,他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充满了感情,尤其是这位小公主,娇憨可爱。
叫上皇后、二妃、三姐妹,再加上三个小崽子,想了想又叫上刘太后,说是咱一大家子怎么也要一起出去逛一会街吧。在宫中呆的时间也太长了,虽然刘太后早想出去看看,但是作为后宫之主,而且还不是太名正言顺的,她还是狠心的压抑着自己的想法。朱有孝也知道刘太后的不容易,作为现代人对于人性的理解还是非常开明的,他就编出了一些理由,让刘太后甚至还有还几个先皇的妃子,让她们一起坐在车子上,由宫里的几个太监陪她们出去散一晌心。
朱有孝则和朱由检穿上便衣,带上妻、儿、妹妹,还有周氏、布木布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皇宫的侧门冲了出去。当然了,出去的并不止这些人,东厂提督宋晋早就把武功高强的太监派出去了好多,他可不敢有一点马虎,这要是有一个人出事,他的脑袋就得搬家。
这一次出门和上一次不太一样,朱有孝的长子朱慈燃已经两多岁了,正是非常淘气的时候,他也不怕走路太累,就让朱有孝和张皇后每人拉着一只小手自己跑,朱慈煜、朱慈炅则由良,纯二妃自己抱着,中间是女眷,朱由检仍然是自己坠后,而且他的目光和动作就和上战场时没有任何区别,看的朱有孝不由得心中一暖。心里想让他放松一点,想了一想,还是没有说出来,这才是只有亲兄弟才有的行为啊。
朱慈燃好像是第一次上大街,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一双眼睛都不够使了,还不停的向朱有孝问东问西,弄得朱有孝总感觉自己亏欠了孩子多少,看起来以后没事还得多让这家伙出来转转,包括自家的其他成员,不然的话他们会和社会脱节,甚至也会说出什么“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蠢话。
三姐妹中除了小公主还是眼珠子四下乱转,看看有没有就像上次遇到的那些趣事,可惜这两年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好了,只要你愿意干活,肯定有口饭吃,至于沿街乞讨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朱徽媞好像有些失望,但是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而朱徽妍、朱徽婧则是快成了大姑娘了,她们很是淑女的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不在像朱徽媞那样东张西望。
大街上的货物明显要比以前丰富多了,除了以前见到的针头线脑、各种小吃之类的常用商品,还增加了不少新鲜的东西。在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商行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物品,朱慈燃看到了他认为最稀罕的“祝融”打火机,自己拿在手里“啪啦,啪啦”的不断打出火苗,玩的非常开心。公主们则是在稍微偏僻的角落里开心的吃着在宫里见不到的小吃,更开心的是布木布泰,她还从来没有到过这么繁华的地方,两只眼睛跟朱慈燃一样,简直不够使,对此朱由检很是不满意,心里埋怨她跟没见过世面似的,不过话说过来,布木布泰还真是没见过这种世面。
汽油炉、煤油炉还真是引起了朱由检的注意,尤其是朱慈燃手里玩的“劈里啪啦”就能发出黄色火苗的打火机,朱由检一下子就看到了它的军事作用,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这玩意做饭要比垒砌土灶才能做饭可要方便多了。朱有孝悄悄的告诉他,这些东西兵部已经采购多了,只是还没有分配到部队中去,不过在朱由检回部队的时候可以带上。
看着繁华的街面,虽然来去匆匆,但是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的大明市民,朱有孝深深的感到了自豪,自己总算没有白来一趟这个世界,还是让这个古老的民族再次充满了生机,女真人已经不可能再进入中原主政了,西方的列强也不可能再次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华的国门了。而且将来还会被大明的军队凭借坚船利炮攻破他们的国门,掠夺他们的财富。
朱慈燃已经开始困了,毕竟小孩子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旺盛的精力,朱有孝就把他抱在怀里,让他睡觉,就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公主们也吃完了可口的小吃,准备返回皇宫。只有朱由检还是警惕的看着周围的行人,一点也不愿意放松自己的表情,看的朱有孝阵阵心疼,这孩子的生活也太清苦了,必须让他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争夺战(一)
到了大年初一,天启六年就算正是拉开了序幕,和往年一样,祭天拜祖,大宴群臣,至于远在天边的将军们,则是高调的慰问他们的亲属家人,赐下丰厚的金银物品,安慰年高的老人。
在喜庆的日子里,朱有孝又喜上加喜的的给三位公主定了亲,不过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把公主许给那几个人。既然自己已经改变了不少历史,那么这几位公主的婚事就改变了许多,这几位公主不会像历史上那么短寿。朱徽妍许配给了徐光启的孙子,朱徽婧许配给了孙承宗的孙子,而娇憨的可爱小公主非常喜欢经常随父亲进宫玩耍的宋应星的小儿子。这几位公主并不想前世那样一直在深宫见不得人的地方生活,朱有孝一直让他们跟着徐光启、宋应星、孙承宗学习诗书礼仪和现代的许多知识,这三位牛人就是他们的老师。朱有孝也是再三试探,得知三人确实喜欢公主们,这才许给了他们的子孙,而且朱有孝明白的告诉三位公主,今后一旦出嫁,就必须放下公主的身份,要有为*子的觉悟。
清闲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上元节,忙里偷闲的雷鸣天为了让朱有孝高兴,就特地制造了几桶特别的烟花,朱有孝为了表示孝心,就把这些烟花送到了后宫,让刘太后她们开心不已。
等正是开始工作以后,朱有孝就把毕懋康和雷鸣天找到了书房,拿出了“神火”汽油炉,还有“祝融”打火机,这些东西对于二人来说并不稀罕,都是见过这种东西的人,而且都参与过这些东西的研制,但是看见朱有孝郑重其事的把他们找来,二人就觉得可能朱有孝又有了什么高明的主意。
朱有孝确实有了新主意,有了汽油炉就意味着可以制造一种大杀器,就是著名的缺德的*。这种东西在远距离上的作用不大,但是如果用于防守阵地,阻击敌人的既距离进攻,尤其是用于攻城和守城,却具有不可想象的威力,朱有孝把他们找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来研究这种大杀器的。
*的原理很简单,就和汽油炉的原理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形状不一样,其次还要在喷油的同时,还要能够点着火,这也不算什么难事,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突火枪,不过突火枪用的是*。朱有孝怕他们走入死胡同,还用突火枪的方式点火,就特意拿出了打火机这个小杀器,在这个时代,这玩意也算是划时代的东西。这就是说制造*的原理和必须的东西都有了,就看二位火器专家如何更好的把他们组合到一起了,至于最原始的距离,那是十八米,那是有历史记载的,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来。
朱有孝唯一担心的就是现在没有比较好的塑料软管,想看看这二位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结果二人就利用了几节铜管代替了,而且直接使用铜管做喷射汽油的长枪,稍微麻烦一点的是点火,因为打火机的点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有时候恐怕会耽误战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却是宋应星,他也是灵机一动,就把朱有孝制造的微型直流电动机给用上了,而且试验的结果非常好,麻烦就是喷射管不能做得太长,需要在扣动*开关的时候就得启动发电机,这个问题就交给了朱灵,在机关传动方面,这家伙算是个小专家。终于在许多人的刻苦公关的情况下,这架原始的*大功告成,喷射的距离也算满意,大约有十五米也就是四丈五左右,用来守城墙可以说绰绰有余,进攻时则必须凑到跟前。
这种*研制成功之后,朱有孝就迅速的让火器厂制作了五十架,又从大明技术学院的学生里挑出了近二百学生加强训练,让他们尽快学会使用这种武器,至于军事素养,这一点不用担心,现在所有的大明学校都有定时、定量、定标准的军事训练,可以说学生拉出去稍加训练,都是基本合格的士兵。
忙忙活活的时间过的很快,到了二月中旬的时候,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朱由检就要回到镇北城,并且他还不能在镇北城呆着,还得带着这大批的新装备赶赴毛堡,把这些东西交给毛文龙,用以防备俄罗斯的哥萨克匪徒。
为了保证能够顶得住未来的“欧洲压路机”,朱有孝还给毛文龙配备了大量的迫击炮,有了*还必须有足够的汽油,于是朱有孝就把几乎目前所有库存的汽油都交给了朱由检,让他带给毛文龙。还怕毛文龙的士兵们吃不上青菜闹毛病,有带上了许多脱过水的青菜、黄豆。总之,凡是能够带的、毛文龙可能需要的物资,朱有孝都让朱由检给带过去,盆盆罐罐的让朱由检的队伍扩大到三千多人,几乎都是带着物资,随队的马匹也有近万。这支浩大的补给队伍以马匹驮载为主,为此还让宋应星设计了专门的马鞍,另外就是大马车,估计速度不会太快。
布木布泰仍然要和朱由检一起回去,她舍不得离开朱由检,只有周氏看着朱由检可怜巴巴的只想哭,朱由检笑着安慰周氏,很快就会回来的,可是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记挂着毛文龙安全的朱由检,一路上拼命地向前赶,把随行的人员都累得够呛,于是朱由检就不断的提高赏格,鼓舞着士气。当大家看到身为皇家二王子的朱由检都是这么辛苦,谁也不再叫苦叫累了,尽可能少说话,少埋怨,一个个闷头赶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镇北城。
孙传庭现在就在镇北城,朱由检回北京过年,孙传庭自己不能回去,就让曹文诏替自己守着部队,自己则亲自来到镇北城代替朱由检守护在这里,这就是孙传庭的精明之处,处处替朱由检考虑,让他无后顾之忧。
见到了瘦消的过度的朱由检,孙传庭不禁有些心疼,一个月的时间带着大批的辎重行军几千里,确实是够累人的,不过还有几千里更难行的路途要走,还得朱由检亲自押送。孙传庭为了让朱由检轻松些,就让他先带着一些必须的武器和物资领着马队先行,把从京城带来的辅兵打法回去,换上自己的一万精兵五千辅兵押着大车随后跟进。
朱由检笑了笑,自己怎么没想到分开行军呢,这么多物资也不是都必须一次性运到,还是经验不足啊,谢过了孙传庭的好意,仅仅休息了两天就接着开始下一段慢慢的旅途,不过这次孙传庭还给他派出了三千精兵,孙传庭也是听朱由检说的情况有些严重,怕是毛文龙抵挡不住,这家伙性子又硬气,不肯退缩,真要受到太大损失就麻烦了。
甩掉了大马车这些累赘,朱由检的行军速度就快多了,虽然道路不太好走,但是纯马匹的队伍还是问题不大,一路之上还有十几个毛文龙安排的补给点,这就方便了许多,一路上遇到的土著居民也是帮了朱由检不少忙,毕竟毛文龙在这一带混的还不错,赶走了凶残的哥萨克匪徒,安定了地方人心,还有孙传庭带来的商品,也帮当地土著解决了不少生活问题。
堪堪走到距毛堡不远的地方,就见毛堡附近的人烟稀少起来,偶尔碰到几个外出打猎的猎人,这才知道俄罗斯哥萨克匪兵最近活动频繁,四处抢劫,连毛文龙的部队都不够清剿了,看起来真像朱有孝判断的那样,哥萨克匪兵真想要抢夺这一片地去了。
………………………………
第一百四十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