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神宝典谈写作-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步,人物装逼要合理,性格亮点和主题要渲染烘托出来。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大**虽然是一种激烈的戏剧情节,但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在这过程中彰显出来的人物性格,内容背后的主题。
只有这些旗帜鲜明地表现出来,读者才会被真正打动。
比如:令狐冲虽然是在向问天的安排下,事先让他不准说出真相,可是他最后还是跟梅庄老大说了实话,承认自己没有内力,所以不受他无形剑气的干扰,这出乎了读者意料,没想到令狐冲这么“傻”。但他却赢得了梅庄四人的深深敬意,因为他坦诚待人。读者也被打动,觉得令狐冲是条汉子,这段情节虽然装逼,但不过头,反而更加烘托他的人品。
再比如:乔峰为了大宋和辽国的和平,最后自戕在两军阵前,这一幕让这个人物燃烧起来了,读者被狠狠地打动了。
还有,鹿鼎记中,后面韦小宝为了朋友义气,要救天地会,同时还要救康熙,连钱财官职都不要了,那时候这个貌似不入流的小混混,小无赖,也陡然间形象高大起来,而他的性格中,也确实义气大于钱财、美女、地位等身外之物,合情合理。
第六步,危机不断,期待不断。
大**并不是一本书的结束,当大**收尾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留下新的危机和新的悬念,这样读者才有强烈期待继续往下追看。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光明顶,张无忌在大杀四方后,居然被周芷若一剑插中胸膛,让读者对两人关系产生担心,而且紧接着丐帮大举进攻光明顶,这都是大**后不放松的表现。
最后,101总结一句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大**的营造要诀
铺垫要顺,能量要足,爆发要猛,转折要多,起伏要设,人物要亮,趣味要有,装逼要妥。
………………………………
101谈写作(一百零四)《详论节奏》
最近101新书准备很不顺,修改了15次以,2万5千字开头,被编辑一句话给毙掉了,理由是铺垫太多,节奏拖沓。
编辑原话是这样说的:你自认为的读者期待,都不是个期待,主角生死问题,死了谁还看?主角能不能进入宗门,废话,每本仙侠书到最后都是称王称霸,哪有一开始就倒下的?
读者要看的是战胜困难的过程,主角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手段实现,什么金手指,几个妹子,几个敌人?
你现在主角要生,要进宗门,那就想法让主角打败几个竞争者,靠自己本事夺取名额。
痛定思痛,101也承认,这稿子读起来总觉得不畅快,也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被编辑当头棒喝,终于潘然醒悟了。
原来问题出在节奏感,导致剧情不紧凑,拖沓,因此读者,至少编辑这样的老读者,阅读兴趣不高。
为什么说这是节奏的问题呢?
先来看什么是节奏?
节奏就是情节剪裁、编排、展现的写作技巧。
用古老的写作概念来说,就是起承转合,哪些情节属于冲突起始,哪些是发展酝酿,哪些是转折,哪些是解决。
以我最初构思的情节来看,我设定主角被魔修抢走,往宗门飞的时候,遇到了危险,主角坠落深渊,救了一个同行的女孩,然后两人又被魔修救起,这才了山,开始资质检测。
这过程中间,有介绍环境、主角来历,两个魔修之间的对话,也有跟主角的对话,甚至资质检测中,主角还跟女孩有眼神交流,跟一个竞争对手还有矛盾,甚至几位老祖为了抢夺弟子还大打出手。
洋洋洒洒写了2万5千字,自己还觉得这铺垫多好啊,人物多饱满啊,魔门的生存环境恶劣,主要人物介绍,妹子和敌人都铺垫下来了,后面可以修炼发展了。
但是读起来怎么总觉得不畅快呢?为什么总觉得一大堆情节纠缠在一起,每一个场景都复杂得不得了,里面人物好多,主角心理活动好多,故事像一团浆糊一样,搅在一起不流动呢?
101经过反复比照分析,再仔细琢磨编辑的评语,终于突破了这节奏一关,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原来,故事的节奏有其内在的规律,它是由读者的阅读期待导致的,若是读者读得津津有味,则是好节奏若是读得烦躁不堪,根本都看不进去,则是糟糕的节奏。
以101的为例,101为了表现魔门艰险,前面安排了好多的冒险,为了铺垫人物,都在开局交代了。
给家人看过,都说写得挺有意思,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看过仙侠,属于纯白的读者,所以就算故事比较松散拖沓,但是他们的阅读兴趣在于看新鲜。
但是编辑这样的老读者,什么主角生死,什么进不进宗门,他们都看得太多了,就算写出花来也不会令他们惊奇,他们关注的在于故事节奏的把握,能否流畅地讲一个故事。
所以,这里跟大家分享了有关节奏的第一个感悟“节奏好不好,因读者体验而异,感兴趣就是好节奏,读得厌烦就是坏节奏。老读者包容心差一些,而新读者包容心好一些。”
下面,再回到101的那个例子来,我们深入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让绝大多数读者都认可的好节奏。
首先,先看故事本质,它是一个人物,遇到了一个困难,把他的愿望阻挠,由于读者代入人物,所以想看他怎么战胜困难,于是开始往下阅读。
所以101的那个故事,略缩为一句话就是,主角被魔修抓走,他想活下去,于是想尽办法挣扎生存。
有些朋友就要问了,那你设计的情节,主角掉到悬崖下面,这不是危险吗?救妹子是收获啊!魔修的刻画,不是也为了塑造危险气氛吗?
好了,这就是一个误区,101以前就陷里面了,才爬出来。
怎么回事呢?原来按照电影理论,有一个三段论的说法,就是开局15分钟交代人物和故事背景1560分钟是主要冲突发展其余时间是**和收尾。
那么套用在一本中,开局的三五章,就是电影的开局15分钟,在这个时候,要尽量快速地交代清楚主角是谁,他处于什么环境中,遇到了什么麻烦等等,属于故事的起始阶段。
这时候,主角是处于被动状态,读者阅读心理也是被动的,被动接受各种设定,各种信息,主角要么茫茫没有压力,要么就面临危机,但是还没有反击的能力。
所以这个过程越简短越好,尽快进入情节的主要展开阶段,这时候主角面临多种选择,他对于危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反击,牢牢地处于主导地位,读者阅读起来,就好像跟着主角一起冒险,解决困难一样,爽悦感就很强。
回头再看101的那个例子,“主角被魔修抓走”,“主角愿望是活下去”。
好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就是看主角怎么通过个人努力,活下去。也就是编辑评语说的。
但是101写的呢,是让主角又经历了别的奇遇,等于说第一个愿望没等开展,又被别的状况拖延了,那读者的期待就会被拖延。
有朋友问,可是为了增加转折,时时会插入意外啊!
101认为,其中奥妙在于
1开局是15分钟理论,越快越好,不适合搞得复杂,以免读者厌烦
2除非转折剧情跟主角愿望有强关联,也就是说,提前告诉大家,这个冒险主角做完了,会有什么好处,距离目标是否更近了一些。比如:宗门提出考验,去悬崖下边再爬来,就收你入门。这就是强关联。否则意外掉下去,哪怕得到宝贝,都让人很不舒服。
用打游戏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试玩一个新游戏,在接受了角色操控,出身,以及游戏特点等等15分钟的开局后,下面第一个目标是进入宗门,可是游戏控制权还不开放给玩家,而是播放动画,呀,你坠入悬崖了,你经过一番努力,救了一个妹子来。
动画继续播,你遇到了几个修士在交谈,呀,他们打起来了,你在一旁看着,心里很羡慕……
一大堆啰嗦完了之后,这才把游戏控制权交给你。
但是换一个方式,第一个目标是进入宗门,游戏弹出提示框有两个进入宗门的方式,进入悬崖试炼,还是等待资质测验。
让玩家自己选择,该去哪一个,而这,就跟主角的主导权抓在手里是一样的。
所以,这里总结一下101的第二个感悟“开局15分钟理论,情节强关联,主角主导权,这是编排情节的考量标准”。
最后,再说一下场景描述问题,如果按照15分钟理论,其实我们在开局几章内,是无法交代太多东西的。
101的那个例子,需要砍掉跳崖、救小女孩、魔修之间对话、老祖们打斗、跟人结仇等等。
要达到什么效果呢?所有配角进行虚化处理,他们都是群像,只有主角位于舞台的中央,聚光灯始终在他身。每一场景里,最多只有12个突出的配角。
这就是网文的“三”定律,每一场景里,最多三个人,其它都虚化处理。
于是调整后的故事结构变成“主角被魔修抓走”、“主角愿望是活下来”、“主角通过了资质测验,活下来了”。
“新的挑战是成为亲传弟子”、“主角需要完成跳崖任务”、“主角完成跳崖任务,成为亲传弟子,顺带救了一个妹子”
……
故事节奏就这样一个个“愿望挑战”地循环下去,简明清晰。
等到故事展开20万字以,这时候为了设置一些大**,方才可以进行复杂一些的铺垫,比如多线头,比如一个场景里多人物,因为那时候,读者已经深深进入故事中,各种设定和人物、环境,也相对熟悉,便于接受复杂的剧情。
可是在故事的一开始呢,读者的愿望是很简单很直接的,他们看到主角遭遇了阻挠,他们想看到下面怎么回事。
这个愿望如此迫切,任何一丝一毫多余的情节添加进去,都会让读者感到厌烦,厌烦个一两章,就会弃书!
所以,节奏的把控,在开局是最重要的,故事展开和收尾时,也要做到不拖泥带水,时刻紧扣主角愿望和冲突。
101总结一些把控节奏的要素:
1任何时候故事的流动是第一位的,不能让描写让故事停滞。
2设定、信息、解释类比重要压缩在10以内。
3一个场景停留最多不超过两章,一般是一章3000字。
4一个事件,比如下副本,宗门比武,最好在510章内结束,过于复杂的副本,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些休憩点,穿插别的情节,不能一直打斗。
5心理活动、对话,要适度,太多太少都不好。
6蒙太奇手法是略掉诸如穿衣、吃饭、走路、厕所、睡觉等琐碎情节的好办法。101以前闹过笑话,写主角离家,必写一句锁门
7修炼过程,虽然是特色展示,但是读者想看的是用这特色能力,如何谋求个人好处,所以修炼描写不宜过度,除非写得很有趣,不然不要太多,一般就小半章,最多一章就可以了。但是第一个技能修炼,突破境界需要重点写。
8泡妹子是点缀,除非是诛仙那样的情感,否则也不宜占据过多篇幅。
9每写一段,就找一个老书友读一下,看看哪里太拖沓,哪里太简略,衔接是否顺滑,很多时候,节奏感就是在犯错和纠正中,找到自己的感觉的。
至此,有关节奏的感悟就分享到这里,如有疏漏请大家多指教。
个人感觉节奏明快的读物有知音强烈建议大家借鉴一下,几千字的小故事居然能多转折,人物还有一定的情绪,情节流动很快速
此外番茄和土豆的书,尤其番茄,他的书节奏感最好。
剩下,就是大家多多体悟,多多练习了。
节奏是最难掌握的一项写作技巧,它固然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靠经验和感觉来把控。
………………………………
101谈写作(七十七)《详论代入感》
代入感是101碰到的,写作中最难搞清楚,也最容易暗中下绊子的一项写作要素。
当年101花了很大的气力研究代入感,曾自以为已经搞清了它的奥妙,可是最近的一些新发现,还是让我彻底颠覆了以前的看法,对于什么是“代入感”,以及如何营造“代入感”,利用“代入感”都有了全新的体会。
什么是“代入感?”
代入感就是移情作用,英文叫做dentification,就是读者代入故事情景中,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故事里的人物身,故事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读者的心弦,读者会为关心的人物而情绪起伏,哭笑喜怒。
由于网文都是单主角励志故事走向,如果按照这样的概念营造“代入感”,则是
1故事叙述尽量主角视角,以增强主角即视感。
2主角性格中的亮点尽快展示出来,以增强读者对主角好感。
3主角行事要处于主导地位,彰显主角的故事中心地位。
4主角的愿望和遇到的挑战要尽快建立起来,以便读者对后续剧情产生期待。
5主角愿望和行事符合读者期待。
以是101以前对于代入感的理解,但是最近接触的一些和影视剧,却令我对代入感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
电影一九四二中,张国立、徐帆等一群人逃饥荒,这是一群人物,其中没有绝对的主角,而且故事也不是励志,而是凄惨的虐心逃亡,这里面有代入感吗?没有代入感的话,观众又是怎么把电影看完的呢?
再比如:
电影万箭穿心,丈夫开始被妻子欺侮,他做着默默地反抗,观众显然是同情丈夫的,代入了他但后来发现他其实懦弱无能,还在外面养小三,而妻子却在丈夫自杀后担当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妻子得到了观众认同,代入感转移到了她的身。
那就奇怪了,代入感是可以转移的吗?
还有:
笑傲江湖,故事的开始是从林平之开始,他在前面是绝对的主角,代入感建立在他的身,后面令狐冲出现,代入感怎么就跑到令狐冲身了呢?那林平之后来不干好事,读者对他的代入感还有吗?
再有:
天龙八部中,三个主角,段誉、虚竹和乔峰,难道作者同时营造了三人的代入感?那么乔峰打死阿朱,读者感觉心痛,这是跟代入感有关吗?是不是读者同时也代入到了阿朱的身?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不贞,杨过断臂,两人分开15年,如此虐心,跟一九四二似的,代入感怎么解释?难道读者喜欢被虐心吗?
在解释以种种问题前,先听101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101写了个开头,让老爹来看看稿。老爹已经66岁,戴老花镜,慢慢地看完了6000字的开头,然后跟我说不好看。我问他是情节没意思吗?他说是。我一想,不对啊!这稿子先让媳妇儿给看了,她说还可以,怎么老爹评价如此之差?
我又问他,是人物有问题吗?他说是,这个人物是个纨绔子弟,早晨一睁眼发现睡在美女身旁,还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连自己的婚礼都赶不及,不是个好人。
我灵机一动,没有修改大的情节,仅仅修改了300多字,把主人公修改成被人陷害,一觉醒来身边多了个美女。
再让他看,他说这次好,这次有意思!
101真是震撼无比啊!也就是那次才突然明白,原来代入感是否具有,是跟一个读者的价值取向相关,而一旦代入感缺失,就是再精彩的情节也会被评价为不好看。
我父亲是66岁的老读者,他喜欢踏实稳重的主角,看到人物虚浮,就不会喜欢我媳妇儿年轻,能接受年轻的主角宿醉身旁躺个美女,觉得这是时代潮流,所以虽然代入感不那么强,可也不讨厌。
所以,101得出结论,代入感跟读者的价值观相关,符合读者价值取向的主角言行,才会产生代入感。
再回头看面举的例子,当群体人物出现,跟天灾**做斗争,产生了两个对抗的阵营,一面是逃亡的阵营,一面是跟他们作对的阵营,包括天灾,包括日本兵和国民党等**。
那么101认为,其实代入感不仅仅局限在主角身,它是读者选择支持阵营的立场体现。假如一个读者支持阵营,希望阵营获胜,就代入逃亡一方假如另一读者支持阵营,希望那些逃亡者都死掉,死一个他高兴一下,他就是代入天灾**一方。
至于到底代入哪一方,跟该读者的价值取向有关。
由此推论,笑傲江湖中,一开始发生的矛盾冲突是阵营林平之,阵营对林家辟邪剑法觊觎的敌人。因为开头林平之表现的都是正能量,所以读者支持阵营,希望林平之获胜。但随着剧情推进,林平之蜕变为一个坏蛋,而令狐冲渐渐取代了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此时冲突的阵营发生了转换,阵营令狐冲,阵营觊觎他身有可能藏有辟邪剑法的敌人。所以读者转而支持阵营的令狐冲。
在这个善良守序的阵营内,一切的人物都可以获得代入感加持光环,比如岳灵珊、桃谷六仙、任盈盈等,因为他们都帮助主角,读者会对他们产生好感,这就是代入感的发散现象,只对某阵营内的人物发散。
而邪恶混乱的阵营内,岳不群、林平之等人,就是跟主角作对的坏蛋,他们不得不遭受读者的仇恨和敌视。
任我行游走在两个阵营,时而帮助主角,时而利用主角,所以读者对他是又同情又痛恨的,代入感就处于时时的转化变动中。
其它的例子也可以用阵营对抗的方式来分析,都能解释得通。
由此可见,一名读者被一本书吸引的前提,是他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支持的阵营。
如果他哪一方阵营都不想支持,也就会发生代入感缺失,他的情感无法转移进故事情境和人物身,也就弃书不看了。
至于网文创作,由于大多是主角视角叙事,很少有从一个配角写起的,所以不需要掌握林平之这种,代入感转移的高深技巧,只需要一门心思把主角的代入感营造好就可以了。
只要记住把主角一直放入善良守序阵营内,并且时刻保证有两个阵营对抗,其它的符合101面总结的五条就可以了。
这里提一下蛊真人这本书,它的主角行事会让一些读者觉得不能认可,比如杀害忠良,做事无底线,没有人味儿。
作者解释是要写一个真魔头,他显然不懂代入感的原理,一开始把主角放进了善良守序阵营,周围都是欺压他的人,后来实力成长后,开始干一些邪恶混乱阵营的事情,这就让读者的代入感发生摇摆,一些人选择弃书了。
解决的办法,一种是始终保持主角在善良守序阵营,另一种是引入第二主角,让第二主角保持在善良守序阵营,比如他的弟弟,但是这么做,就要开第二故事线,用他弟弟方正的视角去写一些故事,营造这个人物的可爱。挺难!
最后想说的是,代入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利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1打压主角,并增强主角的抗争,会同时增强代入感,提升读者的期待感期待翻身。
2主角装逼,扬眉吐气,代入感也会被增强,读者会感到爽快愉悦。
3让人物干一些……可恶的事情,会削弱他的代入感。慎用,必须同时找到有其他人物保持代入感的存在
4当一个人物不想继续使用,那么可以削弱他的代入感,这样即便他投入敌对阵营,读者也不会感到难受,甚至让他死掉读者都会感到高兴。
5当一个人物拥有很强的代入感时,假如他她遭遇厄运,读者会感到极度的痛心,继而对后续剧情产生更大的期待。小龙女失贞、阿朱之死、杨过断臂。这一条也要慎用,必须保证阵营存在,仍旧有主要人物在阵营内,否则读者绝对会跑光。
总之,代入感是作者可以用来远程遥控读者情绪的法宝,牛逼如金庸般的大师,能让读者又哭又笑,为中人物的命运揪心牵挂,哪怕把人物写得再凄惨,只要代入感始终存在,读者就得一边骂着一边往下看。
最最后,再提一点101琢磨的私货,即人的是非观念是怎么来的?
一个婴儿刚出生,他她就潜移默化地接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比如看动画片,永远是英雄得到赞扬和声誉,做英雄光荣而恶人永远被唾弃和逼视,所以做坏蛋不光彩。
再加父母亲人们会对他说,不要偷东西做小偷,不光彩,要凭双手吃饭等等,是非观念就慢慢养成。
再大点,人类社会各种的道德观念,总体都是正面的,这一切都导致一个人,假如他的成长是正常的,他都会有基本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绝大多数读者喜欢伟光正的东西,因为他们都是在这个伟光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聪明如番茄和三少,就永远只写伟光正的主角,所以会博得大多数读者的认可。
极少数的读者人生是在黑暗中成长,他们会觉得邪恶代表了力量,而光明是虚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