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盘-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个令人坐立不安的情景,斯大林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变得清晰坚定起来,出声道:“几天前,意大利向法英两国宣战,准备搭乘上德国胜利的末班车攫取利益。我们也应该趁这个时候展开行动了。铁木辛哥同志,您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方向部署的军队情况如何?能够打赢可能出现的战斗么?”
已升任国防人民委员的铁木辛哥微微扬头,镇定开口道:“斯大林同志,西北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的军队已经准备完毕。只要您一声令下,他们随时可以开进波罗的海三国与罗马尼亚。这些地方不比卡累利阿,我军都能够在宽大的正面展开钳形攻势,敌人如果愚蠢地妄图复制芬兰的奇迹,只有毁灭这一种下场。”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红海军也能在这次行动中出一份力量。”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也从旁边站了出来,开口请愿道。在苏芬战争期间,他麾下的波罗的海舰队有3个半月时间都因为封冻而呆在军港内无所事事,只有在最后阶段运兵登陆汉科半岛,并炮击芬兰港口时露了把脸。尽管众人由于知道斯大林同志钟爱大舰队,因此都没敢对海军提出质疑和诟病,但库兹涅佐夫却深知这种“圣眷”不可能一直持续。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战绩或行动,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
斯大林点点头,对海军自告奋勇的表现感到欣慰和认同。当前红海军在喀琅施塔得部署有2艘战列舰和2艘重巡洋舰,总体实力足够碾压除德国以外的波罗的海当中的任何力量。只要这些气度庄严的巨舰往立陶宛等3个小国的港口外一停,他们的政府就会立刻吓得魂飞魄散,再不敢生出任何忤逆莫斯科的念头。黑海舰队的实力虽然稍逊,但也比罗马尼亚强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一旦其封锁住多瑙河入海口这处经济命脉,容不得布加勒斯特不乖乖低头!
“虽然时间上有些仓促,对目标的许多渗透工作都还没有完成甚至是开展,但我们已经不能再等了。在本月结束之前,我要看到红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全境,并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回南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斯大林平静开口,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决。
铁木辛哥等几位将领凛然从命,眼眸中都不禁泛出了几分兴奋与欢喜。毫无疑问,此次行动必然会使苏联开疆扩土,而这无疑是他们军人最喜欢的节奏了。至于如何应对国际上的回应,则自有莫洛托夫等政客去完成。他们军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让所有敢于抵抗的势力吃枪子!
在德国即将赢得西线战争的迫在眉睫的威胁下,苏联方面以极高的效率展开了行动。6月15日,就在德军进入巴黎的第二天,苏联便向立陶宛发出了限9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要求它的政府辞职,逮捕它的一些敌视苏联的主要官员,并且要求有权愿派多少红军就派多少红军去。同时,苏联陆海军开始向立陶宛边境大举集结,准备一旦对方出声拒绝,就立即发起武力攻击。
根据苏联政府的算盘,立陶宛方面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丧权辱国至极的苛刻条件的。想想看,一个国家勒令另一个国家的政府总辞,并有权在其境内任意驻军,这简直就像是某位屋主大开房门迎强盗入内,同时将所有财富拱手献出、并甘愿被当作奴仆使唤那般屈辱!而苏联要的也正是对方拒绝这个效果,届时苏联就能以此为借口出兵,直接用武力夺取立陶宛全境。
然而令莫斯科方面始料未及的是,立陶宛政府竟是一群完全没有骨头的软货。面对苏联的威胁,立陶宛吓得几乎是立即接受了这份最后通牒,这让莫斯科方面无比惊愕与尴尬,高高举起的屠刀不知是该收回还是落下。
最后,还是心狠手辣的斯大林皮厚赛过城墙。尽管立陶宛都跪下来叫苏联爷爷了,他还是表示立陶宛的接受“不能令人满意”。当天傍晚,苏军如洪潮般涌过边界,立陶宛军队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把军火仓库一封,然后向入侵者举手投降。
次日凌晨,苏联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这两个小国惊慌失措地向柏林求救,企盼德国能出面调节,然而希特勒此时却无暇顾及东方的变故。德国此时仍然要把全部力量投入到西线,以求尽快解决掉眼前的对手。面对斯大林的趁火打劫,希特勒再次选择了容忍。不过这次的情况已经和半年前截然不同,在西线看到胜利曙光的希特勒,很快就要回过身来找斯大林算总账。
6月16日,当苏联大举鲸吞波罗的海三国时,风雨飘摇的法国政府也迎来了一次全面重组。随着巴黎的陷落,以雷诺为首的主战派声音已经彻底被淹没,面对群情一致的反对呼声,这位老人只得惨然辞职。紧接着,主和派头领贝当元帅如愿以偿地被众人推举为总理,他上台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清理内阁,将之前跟随雷诺的主战派残余分子全部赶出中枢。
随着贝当的上位,刚刚才过了几天国防部副部长干瘾的戴高乐顷刻间便被打回原形,重新变成了不值一提的陆军准将。而紧接着,贝当的下一步举动更加激怒了他,使他热血冲涌,做出了一个极其疯狂的行动。
………………………………
第438章 求和
阳光明丽,白云絮絮飘飞,巴黎东部的巴士底广场前,无数法国市民在这里驻足聚集,等待着本国新政府将要发表的公告声明。只是,相比于此前任何一次收听广播,今天广场周边的画风场景已经出现了根本性转变。一面面巨幅红底万字旗像是幕布般从中央铜柱顶端垂下,向法国人恣意张扬着自己的存在;近百名德军士兵则在广场周边谈笑旁观,全然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
“该死的德国肮脏野兽,你们在巴黎的日子呆不长了!”一名大学青年在人群中咬牙切齿地开口,目光中满是憎恶仇恨之色。作为法国人民反抗残暴专制的象征,这座在巴士底狱遗址上建立起的广场,无疑是法兰西文明的骄傲图腾,然而此时的它却被德国野蛮丑陋的万字旗玷污,那刺目的猩红色仿佛利刃般在他心里狠狠抽割。青年双拳紧握,像是在对自己打气一般期盼道:“一定是波尔多政府的反攻宣言,强大的法军不日就将光复巴黎,杀光德国强盗!”
听得青年的话语,旁边市民们都不禁面露希冀。虽然巴黎现在的确是落入德国手里了,但西线战端爆发至今也才不过5星期出头的时间;要说法军这么快就被彻底打败,无数法国人在潜意识里就绝不承认这个荒谬至极的局面。因此,当前巴黎的陷落,最可能的情况还是法军因为战略后撤的需要,而主动选择放弃。等到法军重整力量过后,就会向巴黎方向发起强大的反击。
略显躁动的氛围中,旁边一名中年人嘴角微撇,看向青年的目光中满是讥嘲与不屑。这种象牙塔里未谙世事的学生实在太年轻了,连同一帮愚民在内都幼稚到了可笑的地步:这群人也不想想,如果即将宣布的真是法国政府的战斗号召,那么德军怎么可能允许电台正常播报?在目前情况下,公众场合传递的信息只可能是对德国有利的,广场旁边那几十个气定神闲的德国兵就是最佳证明!
至于法军能否夺回巴黎,中年男子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出丝毫端倪。因为如果法军现在能威胁到这座旧都,巴黎城内的气氛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宽松——届时德军必然会大建工事将这座城市要塞化,同时对城中居民实施军事化高压统治。要知道,只有法国人才会舍不得巴黎遭受战火,德国人破坏起来可没有任何压力!
“兹……”嘈杂的机械声音从广播里响起,使广场上的法国民众迅速安静下来,人们屏息凝神,紧张等待着即将要公布的政府宣言。很快的,法国市民们听到了一个陌生而苍老的声音,其语气沉重,仿佛是在葬礼上念诵悼词的神职人员。
“法兰西公民们,我是新任内阁总理、陆军元帅亨利普…贝当。现在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向你们宣告。今天清晨,我已经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发出了停战请求。作为一名士兵,这是个极其痛苦的决定。然而局势迫使我不得不这样做。当前唯有停战,才能使法兰西的士兵和人民免遭毁灭的浩劫。……”
贝当低沉凝肃的声音缓缓传出,在整个巴士底广场上空笼罩盘旋;刚才那名切齿诅咒德军的大学青年顷刻间变得面色惨白,脚下踉跄了几步,险些一跤坐倒在地。他嘴唇颤抖,口里反复念叨着“这不是真的”、“法兰西怎么会失败”之类的言语,然而贝当在广播里的每一句话,无不都在狠狠地扇着他的耳光!
“……从即日起,全体国民须立即停止对德军的敌对行为。这既是拯救祖国于灾难之中的最佳办法,也是你们保住自身安全的唯一途径。今后,我们还要重建家园,而只有好好活着,才能为法兰西的明天做出贡献。……”
贝当的宣言并不长,几分钟后便告结束,然而法国民众已然是哀鸿遍野,哭号与啜泣声传遍周围。不少人更是哭得撕心裂肺,红肿的双眼怎么也止不住泪水。法兰西竟然真的在1个月里就被打败了,她引以为傲的尊严和力量已被撕成寸寸碎片,彻底崩溃不在。联想到1918年法国经过顽强苦撑、最终拥抱胜利的那份酣畅和慷慨,法国人心中便剧痛如针扎:那么鼎盛辉煌的时代,竟在短短22年后就如水波幻影般迅速消散!
“只能屈服于德国人的统治了么?”哀恸中的法国民众纷纷泛起这个念头。作为凡尔登的英雄,亨利普…贝当这个名字在整个法国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年正是他用百折不挠的顽强和汹涌横溢的才华,才将法军从灾难的边缘拯救而出,可谓是能与福煦元帅并称的擎天之柱。
现在连贝当都对局势绝望了,法国还有什么打下去的希望?或许1870年的那场劫难存在宿命轮回,在今天又降临在了法兰西民族的身上。
贝当的投降声明传出之后,刚刚从国防副部长黯然去职的戴高乐蓦然怒冲霄汉,他大吼着踹飞了眼前的收音机,粗重的呼吸声仿佛一头暴怒的公牛。
诚然,法国当前在本土的抵抗已经式微,但它在非洲还有广袤的殖民地,再加上阵容基本完好的那支海军,完全可以和德国继续打下去。而现在法国政府如此迫不及待地屈膝求和,简直是将一个大国的尊严与底线彻底丢尽:曾经叱咤风云的贝当看来早已衰老懦怯,背弃了军人荣光的他再没有资格带领法国人民继续前行!
眼见身边的官兵都人心涣散,再没有抵抗的战斗氛围,戴高乐双拳紧握,心中的念头变得愈发明确清晰起来。如果法国还想光荣的继续战斗,唯有效仿波兰在海外成立流亡政府,号召国内民众群起抵抗,同时联络海外各殖民地总督,将这些地盘纳入抵抗阵营之内整军备战。在正常情况下,这项工作应当由一位重量级高层来领衔,然而现在法国政府中不是投降派就是悲观派,衮衮诸公中竟无一人能挺身而出,捍卫法兰西民族的荣耀与尊严。
戴高乐心潮汹涌,目光渐渐坚定起来。虽然他不知道东方古国那两句爱国诗词,但他现在为了国家而无视个人祸福荣辱的决心,却是与之浑然相契。
6月17日下午,戴高乐向上级请求,允许他到机场送别英军将领斯皮尔斯。目前英国还有近2万人在法国土地上作战,现在法国准备投降,英国人自然也要跑路、以免当俘虏了。本着双方好聚好散的想法,戴高乐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许可。傍晚时分,戴高乐与斯皮尔斯两人在机场跑道上敬礼惜别,旁边几名陪同军官谁也没有注意到,两位将军用眼神进行的交流暗语。
当飞机发动引擎开始滑行时,戴高乐突然向飞机狂奔起来,身高将近2米的他腿长步大,十几秒钟就追上了尚未完成加速的飞机。旁边人员个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飞机舱门被打开,斯皮尔斯的身影出现在门前,他探身伸出手臂,如同电影桥段似的一把将戴高乐拉了上去。
“戴高乐将军……搭乘英国飞机走了?他难道是英国人派来的间谍么!”等到那架运输机从跑道上腾空而去,几名法国军官才反应过来,如梦初醒般失声大叫道。然而无论怎样,他们都追不回那架飞机,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空中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视野里。夕阳下,一众法国人面面相觑,觉得这辈子自己经历过的最荒诞事情莫过于此。随即他们便向上级报告了这一变故。
对于戴高乐的突然离去,法国当局起初并不以为意。因为戴高乐只是个刚晋升准将不满半月的小角色,而现在法军已被德国俘虏的将领就有上百名,相比之下,一个区区准将的叛逃无异于沧海一粟,根本不值一提。考虑到戴高乐平日里亲英仇德的坚定主张,法国当局都认为他这是在流亡避祸:毕竟,一旦德国人在胜利之后展开清算,戴高乐这些顽固派全都避免不了漫长的牢狱之灾。
然而在次日,英国BBC播送的一条广播却令贝当等人愕然失色。在伦敦现身的戴高乐已被丘吉尔奉为座上宾,前者宣布成立“自由法国”组织,义正词严地号召法国军民反抗波尔多卖国政府的谕令,为了自由和尊严与德国人战斗到底。同时,戴高乐还号召法国海外殖民领地听从他的领导,继续擎起战斗的大旗。
“真是一位勇敢热血的年轻人。到了今天,他还敢和德国继续作战,这份无畏的精神令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愧疚。”贝当缓缓关上了收音机电钮,神情间带有无尽的感慨,“如果是在1914年,他必将成为法兰西洞穿敌人的一柄锋锐长剑,然而在今天,他只会在历史大势的狂澜冲击中变得尸骨无存。”
………………………………
第439章 失落的队友
波尔多临时政府官邸里,魏刚在一旁冷哼道:“一只蚂蚁还想撼动大树,这是我听到的最可笑的梦话。夏尔…戴高乐,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人?一个刚刚才迈入将官阶层的小角色,光是在法国军队里就至少有300人比他的资历更高。再算上政界人物,他的排名根本不入流,就这种货色也配在国外另立政府?”
贝当神色平静,语气间丝毫没有那种权柄被人质疑挑战的愤怒:“丘吉尔先生也是没办法了。雷诺去职后,他在我国国内已经找不到任何代理人,现在戴高乐去投奔他,他也就没得选择,只能先凑合着把流亡政府的招牌立起来,在名义上与我们分庭抗礼。否则的话,他就连一点干预法国的能力都没有了。”
“戴高乐也真是愚蠢,竟然选择去寻求英国的帮助,他这么做无异于同死尸结成一体,根本不可能成功。最多3个月内,英国就会像小鸡一样被德国掐断脖颈!”魏刚脸上讥嘲之意更甚,毫不留情地开口道,“这种继续战斗的论调,最多只能煽动那些心智浮躁的年轻学生。各殖民地的总督是绝对不可能买账的。”
“或许在个别地区,总督可能会迫于周边英国殖民领的压力而选择与我们脱离,但这不足以改变大局。”贝当语气淡然,透露出一股绝对的自信。他与戴高乐的威望差距简直有如云泥,后者在伦敦另立中央的举动不过只是一个小插曲。别说法国民众不会认这个海外伪政权,就连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人,也不可能承认戴高乐这个区区准将为法国正统。现在令贝当难受的,还是近在咫尺的德国大军。自己的停战请求发出后,德军竟是充耳不闻,只管继续向法国腹地突进猛冲。
希特勒到底想怎样,难道他真的不想同我们议和,要把法兰西赶尽杀绝么?可是德军在巴黎的表现并不是这样啊?贝当心情渐转凝重,苍老矍铄的眼眸只是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见此情景,魏刚已明白了自己搭档的忧虑,不紧不慢地道:“德国人应该是想把我们在马奇诺防线上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集团军吃掉,之后再来谈停战项目。尽管那只是50万缺乏装备、训练不足的二三线人员,但毕竟也是一支编制齐全的军队。不把他们关进战俘营德国人是不会放心的。”
贝当眉头微皱,嘴唇动了动又没有出声,魏刚径直接过了他的话头,淡淡道:“我已经向前线下令,允许部队在即将遭受巨大伤亡之前向德军投降。既然局势已无法挽回,死拼下去除了会流更多的血、并让德国更恨我们之外,不会有任何益处。哦不,这么做最终获益的是英国人,他们做梦都想着让4千万法兰西人民与德军同归于尽:用尸山血海为祭品帮助他们重新拾起日不落帝国的王冠。”
“法兰西绝不会再为自私蛮横的英国流一滴血。”沉默片刻,贝当慢慢开口,虽然没有明说,但话中之意却对魏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实在太令人失望,其对陆地战场的贡献甚至还不如比利时,即便法国上下有不少明白人,但也会忍不住生出“正是英国的自私留手才导致陆战失败”的念头。这种情况下,魏刚的这道消极抵抗命令就也变得毫无问题——法国再不会为联盟承担任何战争义务。
“此外,我还听说希特勒正邀请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趁火打劫的强盗国家的领袖前去商讨停战事宜。估计在他们没有达成一致结果前,德军也是不会停止行动的。”魏刚嘴角勾起几分不屑,连提及意大利这个名字的意愿都欠奉。贝当闻言,苍老的容颜上难得露出微笑,他呵了一声,没有再说话了。
“呜……”列车嘶鸣,从广袤的原野上飞驰而过,当中一节装潢豪华、宛如宫殿的特制车厢里,墨索里尼神色黯淡的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茶几上摆放的咖啡已经热了好几次,可墨索里尼却始终没有要伸手碰它的意思,他目光中闪动着复杂的情绪,羞愧、沉郁、紧张、失落……宛如潮水般将他的内心淹没。
8天前,意大利向英法发表了宣战公告,彼时的墨索里尼可谓志得意满,认定法国南部省份已是唾手可得。由于前线主力尽数崩溃,法军在阿尔卑斯山一线只剩下6个不满员的师聊作防守,而意大利却在那里集结了自己最优秀的32个师,足可以投鞭断流之势将这支敌军击败。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全世界都大跌眼镜,只是与德军那震惊全球的史诗大捷不同,意军已沦了所有人尽情奚落的笑柄。
时至今日,阵容庞大的意军仍然卡在法国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前不得寸进。后者沿山构筑的简易工事竟仿佛马奇诺防线附体,成为了意军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眼看着德军如雪崩狂潮一般横扫整个法国腹地,墨索里尼心里万分嫉妒和焦虑,然而无论他如何催促怒斥陆军参谋部,意军在前线就是不能前进一步!
6月17日,当法国请求停战的消息传来,墨索里尼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蔫了下去,再没有了宣战前的风发意气。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是以这种结果完成了欧洲大战的首秀:被寄予厚望的陆军面对区区6个不满员的法国师却无计可施,使整个意大利都灰头土脸、颜面扫地。倘若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关键德军却在同一时间对法军大杀特杀,俘虏多到几乎容纳不下——两相对比,意大利登时就受到了1万点暴击伤害!
因此,当希特勒向墨索里尼发出电报,邀请他到慕尼黑商讨法国停战问题时,墨索里尼尴尬羞惭无已,几乎就想要拒绝与希特勒会面。要知道战争爆发前,墨索里尼曾对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大吹大擂,他本人更是以希特勒的前辈先驱自居,来往交流间都是一副骄傲自矜的姿态。现在在这种情况下去见希特勒,岂不是自取其辱?
然而墨索里尼终归还是个政治家,为了国家利益舍弃一些颜面完全不是回事。纵使心里有万般沉郁和不甘,他还是带上了外交部长小齐亚诺,搭乘专列北上慕尼黑。只不过在旅途中,墨索里尼无比忧心自己能在谈判桌上获得的事物——这场战争是希特勒单枪匹马赢得的,意大利这个无能的迟到者又能分到多少好处?
“领袖,您打算在德国元首面前提出哪些停战条件?”小齐亚诺打破了车厢里的沉寂,出言询问道。这件事情是他们此行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墨索里尼从上火车伊始就像木头似的枯坐,完全不为即将到来的两国首脑会面做准备。虽然小齐亚诺十分同情自己岳父的不安处境,但后者也要分得清轻重缓急!
墨索里尼身躯微动,黯淡的眼眸中渐渐泛起了几分神采。他用咖啡润了润干燥的嘴唇,徐徐开口道:“我想占领法国东南部、和沿海的4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收取到足够抵消此次军事行动的占领费,并让法国舰队投降。法国人手里的新式战舰数量不比我们少,只要它们存在一天,地中海就不能被我们完全掌握。”
小齐亚诺静静看着他,墨索里尼在自己女婿的注视下声音越来越低,眼神越来越心虚,最终默然不言。其实,墨索里尼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番狮子大开口的要求能够被满足的几率无限趋近于0。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