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纪-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怕做的不和魏公公心意,让别人占了便宜。

    就这样,阉党几派也就只能这样不尴不尬的拖延着。

    “宁远评个战功,就这么点屁大的事,你们还要杂家等多久?”

    阉党骨干会上,魏忠贤阴测测的问道。

    都5天了,魏忠贤实在是等烦了。

    你们暗争,杂家不管,可耽误了杂家正事,杂家可就要不客气了。

    看到魏公公不耐烦的表情,阉党众骨干才发现,他们似乎闹了一个大乌龙。

    闹了半天,魏公公好像对袁崇焕的态度还真就是不偏不倚,不置可否的中立态度。与他们试探时得到的反馈竟然完全一模一样。

    不过,要不是魏公公发火,阉党骨干又怎么会相信,魏公公对东林党人袁崇焕竟然会没有什么偏见。

    “督公放心,小儿今日就能拿出宁远评功基本方案。”

    被崔呈秀抢了先机的冯铨和顾秉谦,一边两眼冒火的狠狠盯了崔呈秀一眼,一边也只好随声附和。

    当魏公公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后,那宁远评功也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天启五年十一月初,朝廷对宁远的封赏终于昭告了天下。

    袁崇焕如愿以偿的升任辽东巡抚。

    满桂升都督同知,正位总兵。

    祖大寿升任副将。

    宁远其余人等也各有升赏。

    受赏众人中最让人赶到意外的,是前辽东巡抚阎鸣泰竟然也顺利复起升任了顺天巡抚。

    宁远大捷,是大明对后金老奴的第一次胜利,这对大明辽东战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宁远的胜利,证明孙承宗的战略构思还是可行的。

    大明确实可以借助坚城把后金锁死在辽东。

    那接下来,大明在辽东所要做的那就很简单了。

    大明可以依托宁远防线,向前再修筑新的堡垒。

    例如在塔山、锦州、右屯再构筑一条新的防线,逐年逐步的逐渐压缩后金地盘。

    可是,这种堡垒推进的战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实在太费钱了。

    大明能支撑得起这种高强度的消耗吗?

    这才是摆在魏公公面前最大的难题。

    面对如此难题,魏公公现在对于招惹了信王已经后悔了。

    最让魏忠贤后悔的,是他招惹信王时选择的借口。

    你说杂家选什么借口不好,干嘛非要选个借钱的借口?

    这下好了,白送给信王一个表现的机会。

    魏忠贤对自己选择的这个借口,后悔不迭。

    60万两很多吗?

    其实在魏公公眼里,60万两还真只是个小数而已。

    不说别的,这60万两就算全让魏公公自己掏腰包,魏公公也能轻松的掏出这笔巨款来。

    所以,什么国库不足、内库不够,都只是魏公公做出来的假象而已。

    不在皇帝面前哭哭穷,怎么能显出魏公公为国筹措的辛苦。

    只是魏公公没想到,牵扯信王后,这个借口竟然会把他自己装了进去。

    60万两银子啊!

    信王竟然一分钱都没往外掏。

    原本魏忠贤的意思是借信王60万,是把钱从信王那边拿到他手中,由他来安排支配。

    没想到,信王一分钱没掏,只是空口白牙的就把事情接了过去,还从魏忠贤这里拿去了10万两银子。

    更让魏忠贤没想到的是,信王好像就凭那10万两银子就解决了60万两银子的问题。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魏公公在皇帝面前表演的有多为难,现在问题就变得有多大。

    你想,60万两银子逼得魏公公都快要上吊了,可信王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这可不是信王掏腰包贴补,而是信王运作解决的。

    这一对比,相比信王,魏公公的能力可就显得低了不少。

    所以说,凡事就怕比较。

    这种比较对魏公公来说,那就更可怕了。

    魏公公上台靠的是什么?

    靠的不就是远超东林党的理财能力吗!

    若是魏公公无法保证朝廷财政的充沛,谁敢保证皇帝不会动换人的念头。

    要是皇帝真动了换人的想法,那可怎么办?

    心中充满了危机感的魏公公毅然决定,他要马上为朝廷搜罗一笔巨大的财富。

    魏公公要马上解除他在皇帝眼中无能的印象。

    天启五年十一月中,缇骑再次大规模出京,目标直指江南。

    这次出京的缇骑,可不单单是东厂番子了。

    这次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联合行动。

    东厂抓捕东林党人时出现的教训,魏忠贤牢记在心。

    为防再次出现偏差,魏忠贤拉上了锦衣卫。

    要知道,在大明各个地方上,锦衣卫的力量比起东厂,那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对于魏忠贤伸出的友谊之手,锦衣卫都指挥使田尔耕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接受了。

    虽然锦衣卫一向与东厂不太对付,但魏公公的东厂毕竟还有监察锦衣卫的权利。

    而这次联合办案的对象,也不是什么世家名门,更不是什么文士大儒魏公公要对付的只是一个江南豪商海宁林家而已。

    更重要的是,此次抓捕林家也算是师出有名。因为东厂已经查清,这个林家就是天津劫船案的幕后主使。

    林家敢劫圣上关注的船,还惊了信王殿下的驾,这绝对是标准的钦犯。

    海宁林家,豪商世家,就冲这名头,也知道林家的家底肯定不少。这查抄林家,那绝对是大有油水的一件事。

    既有名头,又有实利,再加上魏公公的友谊,田尔耕也就欣然接受了魏公公联手发财的好意。
………………………………

第二七三章:更增一层的东厂臭名(求订阅、推荐、收藏)

    魏忠贤查出林家来,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当发现武清候已经庇佑不了他后,前天津守备秦明很痛快的就说出了天津劫船案的幕后主使。

    没想到事情会走到现在这一步的秦明,肠子都要悔青了。

    要是能重来一次,秦明宁愿亲手把林家的那个小矮子杀了,也不能让他去劫船啊。

    要知道,秦明虽然收了林家一万两银子,答应林家的也只是袖手旁观而已。

    悔不该啊,他是真不应该去帮林家擦屁股啊。

    早知道会有现在这么一天,东厂第一次调查,秦明就会毫不犹豫的卖了林家。

    秦明怎么也没想到,东厂案子查不下去了,魏忠贤竟然会对他本人下手。这算起来,秦明可真是亏大了。

    秦明可真是只收了一万两银子啊!

    这区区一万两的银子,又怎么能抵得上他秦明天津守备的实缺。

    所以当东厂再次找上秦明时,正在京城候缺的秦明,就乖乖的把林家召了出来。

    海宁林家是浙江有名的一个商业世家。林家从事商业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蒙元时期。

    林家是大明一个最典型的商人家族,他们从没有忠于某个朝廷的打算。

    蒙元时期,林家忠于蒙元,但与反元的各路义军也没少做买卖。

    张士诚称王,林家就忠于张士诚。

    等到朱元璋吞并了张士诚,林家又改投了大明。

    当然,无论林家投靠谁,他们的生意对象都依然还是所有人。

    在乱世中,林家把他们圆滑的商人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让林家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中顺利存活下来。

    但也正是因为林家这种明显的商人属性,让他们在大明洪武朝遭到了极大的压制。

    在朱元璋的压制和清算下,林家可谓是元气大伤。

    靖难后,大明慢慢放松了对商人的管制,林家才又重新发展起来。

    历经大明上百年的承平时光,林家已恢复了元气,实力甚至更上了一层楼。

    可林家没想到,他们最大的劫难就这么悄悄的到来了。

    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九,来自京城的缇骑突然出现在海宁,以谋逆的名义将林家直接查抄。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无数士绅无不瑟瑟发抖,谈东厂而色变。

    这还是大明首例由东厂缇骑直接破家的案例。

    东厂这次破的,还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地方大族。

    以往,东厂就是再嚣张,抓人破家至少也会先知会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出面下手。东厂番子在其中,其实就是起一个钦差督办的作用。

    此次,东厂竟然连地方官府也瞒了过去,直接自行动手拿人破家。

    也正是如此,林家竟然到死都没有得到丝毫风声,直接就被东厂举族拿下。

    魏忠贤的东厂,这次表现的太可怕了。

    事关自身安全,天下士绅又怎么能不闻风色变。

    至于林家的谋逆罪名,在天下士绅眼中,那不过是魏忠贤随意网罗的一个罪名罢了。

    林家真正获罪的理由,在士绅们看来,林家最大的罪名就是太有钱了。

    因为有钱,被魏公公看上了,所以破家灭族。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理由。

    流言就像风一样,迅速把这个可怕的理由传到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而魏忠贤对林家各处产业的处置又坐实了这个罪名。

    其实,对海宁本地民众来说,魏公公查抄林家,本地人还是获得了不少好处的。

    林家倒台,被林家侵吞了资产的小民小户,都得到了象征意义的赔偿。

    又因为距离京城实在太远,魏公公对林家的不动产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东厂将林家的不动产统统发卖变现。

    这让海宁地方各家族赢来了一场欢庆的盛宴。

    海宁的各个大小家族,一边哀叹着铺桥修路、泽被乡里的林家就这么被灭了;

    一边他们又露出贪婪的面孔,把林家的田地、店铺、房屋宅院等不动产统统吃下。

    有便宜不占,那可不是大明士绅的作为。

    就这样,族人被抓被杀,家产被分光卖尽,传承了数百年,躲过了宋末和元末乱世的林家,终在大明天启年间被彻底抹灭。

    海宁城外,一叶小舟顺江而下,船上数个少年满脸是泪、紧咬牙关冲着海宁方向连连叩头。

    这些就是林家仅存的族人了。

    海宁林家破了,他们只能去海外立足。

    此一去,何时能重返家乡,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这一辈子,若不能向大明复仇,他们将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海宁林家已经彻底没了。

    随着一车车林家的财物运进京城,魏忠贤贪图钱财,灭人全家的流言,也传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京城

    看着东厂报送上来的财务账单,魏忠贤深深的叹了口气。

    魏忠贤虽然不认字,可账单汇总的数字他还是认得的。

    对这个数字,魏忠贤可是非常的不满意。

    合计18万两银子,这就是查抄海宁林家所得的所有财产。

    这个数字可是远远小于魏忠贤的期望,竟然连填补宁远军费的缺口都不够。

    魏忠贤没想到,一个偌大的林家,还是数百年传承的商人世家,竟然连20万两银子都没有,这也太令魏忠贤失望了。

    当然,魏忠贤也清楚,东厂和锦衣卫所有经手林家的人都会沾一点腥。

    可他们能隐匿多少?

    魏忠贤相信,林家财物的大头,底下人绝不敢乱动。

    经手人隐匿的那点财物,魏忠贤并不准备追究。

    用人办事不给他们点好处,他们怎么会尽心办事。

    在这一点上,魏忠贤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就像虽然现在到手的钱财少了一点,但魏忠贤还是打算拿出5万两银子分给田尔耕。

    该分的钱,魏公公是一定会分的。

    魏公公可不是那种不光棍的人。

    说大家一起发财,那就一定要一起发财。

    只是再分出5万后,到手的可就只剩13万了。

    这点钱,就算魏公公一分不拿,也不够宁远军费啊!

    这就更别说,明年修筑锦右防线所需的巨大开销了。

    这次查抄林家,魏公公可并不只是光筹措宁远善后的经费。他还想为明年锦右筑城所需的经费打个好基础。

    不应该啊?

    怎么会这么少?

    难道杂家想的这条路,真的走不通?

    魏忠贤陷入烦躁的状态。
………………………………

第二七四章:财产缩水的猫腻(求订阅、推荐、收藏)

    京城,魏忠贤的私宅

    魏忠贤满腹疑惑的在房中转来转去。

    随着他的转动,顾秉谦、冯铨、崔呈秀的眼珠也不停的转来转去。

    对于林家只抄到18万两银子的事,魏忠贤一直感到难以释然。

    执政3年了,排除与东林党的争斗后,魏忠贤掌控下的朝廷运转,一直都还算流畅。

    可今冬宁远剧增的军费,让朝廷的运转出现了一丝滞涩。

    各地税监送来的税银,已经不足支撑朝廷运转了。

    现在修三大殿要钱,维持朝廷正常运转要钱,辽东要修新的锦右防线所需更大。

    想要有所作为,钱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保住自己在天启皇帝眼中的地位,魏忠贤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财源。

    看到魏公公在烦躁的转来转去,崔呈秀实在忍不住了。他在冯铨和顾秉谦的怒视中毅然开了口。

    “督公,林家最值钱的,其实还是那些田地和店铺啊!”

    在座的众人中,唯有崔呈秀是出身小门小户,也只有他是把身家性命完全系在了魏公公身。

    因为崔呈秀清楚的知道,离了魏公公他什么也不是。

    更何况,崔呈秀现在正在谋求兵部尚书的职位,更需要魏公公的支持。

    得到崔呈秀的提醒,魏忠贤一下恍然大悟。

    我说,杂家总觉着哪里不对。

    林家的现银没多少是正常的,林家值钱的可是那些不动产。

    那些不动产到底发卖了多少钱?

    “呈秀,你去给把发卖林家田产和店铺的明细账目拿来。”

    抬起头,魏忠贤嘉许的看了崔呈秀一眼,眼光中充满了赞赏。

    看崔呈秀欢喜的出门,魏忠贤冷冷的扫了顾秉谦和冯铨一眼,随后恶狠狠的说道:“杂家倒是要看看,是什么人敢在杂家嘴里抢食?这还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看到魏忠贤的眼光,顾秉谦和冯铨只觉得身一阵的发冷。

    厚厚的账册被崔呈秀拿来了,魏忠贤冷着脸阴声问道:“呈秀,林家的地到底卖了多少钱?”

    在冯铨和顾秉谦的怒视中,崔呈秀毫不犹豫的回答:“回督公,林家所有的不动产总共卖了10万两银子。”

    “才卖了10万两?”魏忠贤的声音不由自主的高了起来。

    “呈秀,你给杂家一笔一笔的报出来,杂家倒要听听他们到底贪了多少。”

    一听崔呈秀报的金额,魏忠贤心中就一片冰冷。

    他想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是江南的本地士绅。

    查抄林家,魏忠贤做到了密不透风,成功瞒过了江南士绅。

    可把林家财产变现,魏忠贤就绕不过他们了。

    没有江南士绅购买,林家的不动产根本无法变现。

    这些贪婪的江南士绅到底贪了杂家多少钱?

    魏忠贤的双手紧紧的捏到了一起。

    “桑田3000亩,卖银1万两,一亩约合35两银子。”

    听到崔呈秀报出的第一笔成交价格,魏忠贤感到有些茫然。

    这和魏忠贤想象的不同,这个成交价位似乎还算合理。

    大明民间买卖田地,一般也就是一亩10两银子左右。

    相比起来,3两多一亩是有些少,可魏忠贤又不是不通情理,赃物发卖是不可能卖出原价的,折价到三至五成也算是常例。

    难道江南士绅这次给了杂家面子,没出手?

    看魏公公迷惑的眼神,崔呈秀又重复了一句:“督公,这是林家3000亩桑田,卖出的价格。”

    崔呈秀在桑田的读音故意加重了语气。

    “桑田?”魏忠贤复述了一遍。

    桑田,不是普通田地,魏忠贤明白了。

    “呈秀,江南的桑田一般是什么价位?”

    听到魏忠贤问到了点子,顾秉谦望向崔呈秀的眼神,现在都要冒出火了。

    顾秉谦可是江南大族出身,他的亲朋顾旧都在江南。江南的各种内情,他又怎么会不知道。

    只是顾秉谦与江南利益纠葛太深,他可真不希望魏忠贤知道江南太多的内情。

    虽然同样是不开口,冯铨与顾秉谦还是不同的。

    冯铨是持中立立场,不过,他也不希望魏公公知道的太多。

    因为冯铨虽然是河北涿州人,可他现在可是内阁大学士。

    作为朝堂新晋内阁大学士,依附冯铨的主要成员依然还是江南出身的官员。

    冯铨总要为他的小弟们考虑一二。

    也就崔呈秀是小户出身,官位不高,家又在北方,名声还不好魏公公的干儿子。

    所以,朝堂归附崔呈秀的官员,大都只是他的北方乡党。

    在江南,崔呈秀不存在任何利益的纠葛,所以他才会如此毫无顾忌的,把江南内幕直接在魏公公面前掀开。

    “一亩成熟的桑田,在江南一般可以卖到3040两银子。林家这3000亩连成片的,价格应该会更高些。”

    崔呈秀把江南内情卖的很干脆,明显就是做好了充分的功课。

    既然已经跟定了魏公公,崔呈秀就不再动摇。更何况,现在还是他更进一步的关键时刻。

    “一亩桑田至少要30两!”

    听到这个价格,魏忠贤的脸都气得有些发白了。

    这恐怕是海宁当地的官府,欺负东厂番子不知道江南桑田和普通农田的区别,把桑田按普通农田的价格发卖了。

    那单从这桑田价格来看,林家的财富就至少缩水了一多半。

    这是欺负杂家不懂行情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呈秀,其他发卖也是如此吗?”

    明白了其中的猫腻,魏忠贤反而没有了怒气冲冲的表现,问话也变得淡然起来。

    这海宁的地方官,杂家也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看到魏忠贤淡然自若的表情,顾秉谦和冯铨忍不住背心都开始发凉。

    信王府

    看着桌边三张如花笑面,朱由检后悔不迭。

    都怪自己脑子一抽,给三位王妃做出了麻将。

    他怎么就忘了,这麻将可是需要四个人打的。

    这下好了,教会了三位王妃。

    周妃也不做女红了,田妃也不吵着去骑马了,就连最文静的袁妃也不去画画了,她们都一股脑迷了麻将。

    朱由检也实在太小瞧麻将的威力了。

    三位王妃,三缺一啊!

    少一位怎么打?

    就这样,朱由检就被她们强行绑到了麻将桌。

    太可怕,她们打麻将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瘾?

    脑海中掠过前世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版的片段,朱由检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可惜了,他那三个温柔娴淑的王妃,就这么毁了。

    早知如此,就该教她们斗地主才是。

    斗地主,她们三个人岂不是刚刚好。
………………………………

第二七五章:公鸡实验(求订阅、推荐、收藏)

    面对痴迷于麻将的三位王妃,朱由检简直是悔不当初。

    虽然朱由检已经做出了,他要低调、低调、再低调的决定,可成天打麻将却还不是朱由检想要的生活。

    不行,必须得找点别的东西,转移一下三位王妃的注意力,不能总让她们如此痴迷于麻将才行。

    看着眼前散乱不成型的麻将,朱由检不经意的撇了一眼窗外。

    窗外漫天的雪花正在慢慢的飘落。

    下雪了?

    这总算是下雪了。

    略一愣怔,朱由检喜出望外,这还真是天从人愿啊!

    一把推倒面前的麻将牌,朱由检大声叫道:“不打了,不打了。我们看雪去。”

    看到朱由检迅速把麻将推倒混入海底的牌中,周妃和袁妃还只是幽怨的看了他一眼。

    田妃却忍不住小声嘟囔:“殿下还是这么没有牌品,一输多了,就撒赖。”

    听到田妃不大不小的声音,朱由检脸色微微一红,随即他就继续叫道:“走了,走了,都出去看看雪景,这屋子里待久了多闷啊。”

    看三女都是不太情愿的样子,朱由检撇了一眼屋中的炭火盆,眼珠一转开始忽悠。

    “这人啊,是不能在有炭火盆的屋中待太久,太久了容易中毒。”

    “中毒?”生性活泼的田妃,被朱由检的话吓的一下跳了起来。

    “殿下说的是烟毒吧!”

    庄重的正妃周氏,少见的白了朱由检一眼。

    “我们府中用的都是最好的无烟木炭,根本就没有烟,又怎么会中烟毒。妹妹就别听殿下吓唬我们了。”

    看到田妃和袁妃看自己的眼光,都露出原来如此的样子,朱由检怒了。

    没办法不怒,作为一个拥有前世记忆的人,朱由检可清楚的知道,所谓烟毒可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