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标铜-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此地华商的头目,便是李芳华也要对其礼敬几分,他这个港主还是各家华侨共推的,但论势力,还是福建的乡党最为团结。
“那依先生看来,我们当如何区处才是?”
“等等再看吧……”齐老爷没有再作解释,在场的几人倒是都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的确是该等等,舰队到了外海几天,没有进入古晋的港口劫掠,却在清剿海盗,怎么看都不像来生事的样子,何况这几日往来的商船也都是正常的进港出港,至少目今看来对方并无阻碍的意思。
“只是……”李芳华不无担忧的自问起来,众人的目光也都齐刷刷的又跟了过来。
“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
“等到什么时候?自然是等到文莱城的商队们跟上来了。”
刘大悟重复着问话,又自问自答起来。
此次前往古晋的舰队虽然不过才六艘大小船只,但跟着一起南下古晋的各家大族可是凑出了整整四五十条商船,可谓出尽了老本。各家如此卖力自然也是要一心投效,这两个月发生的事情,桩桩件件的汇集拢来让他们已经能够清晰的认识到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更是揣摩出了如何迎合的方法。
“这几天抓到的海盗总共也有上百了,就这么关着?”黄鹄头一次出任务,处处透着新鲜,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对刘大悟是毫不见外。
扫荡古晋外海的岛屿,这是放出信号,也是留给时间让古晋的各个家族好生体量大宋海军此次西下的‘深远意义’。但是在黄鹄看来,多了这百多号的俘虏就是多了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毕竟单以人数论海军陆战队未必有多大优势,何况带着这些累赘,后勤的保障就都要受些影响。虽然不算大的问题,总不如直送后方的好,毕竟比起操心后勤保障,还是单独的打仗来得痛快。
“当然不能只是关着,会上不是说了?都要好生甄别,有血债的不能放过,但是寻常的渔民疍户,偶尔作奸犯科的在这南洋总是难免,化外之地嘛,所以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刘大悟放下望远镜,对黄鹄笑道,虽然同为元老,但这小伙子除了长得老成些,还是个带冲劲的性子。
想到此,刘大悟又不无关心的问起,“腰上的伤好些了没?咱们远出外洋,医疗条件可比不上在纳闽岛,还是要多加注意才好,以后作战也不能像这次一般莽撞了。”
最近的一次清剿就在前天,黄鹄亲自带队登上了一处有数十海匪盘踞的大岛,难得这一回的对手硬气得很,竟然没有一见大船便望风而降。黄鹄和他的海战陆师被迎面一阵乱箭,学兵也阵亡一人,伤了三四个,一支短箭就从黄鹄面门划过,差点废了他一只眼睛。
比起这个意外,刘大悟自然更加痛心的还是海军的学兵。能够上船来的,都是在海军学堂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苗子,是未来海军储备的干部,就这么轻易的损失掉了实在不太好受,连着两天气氛都很尴尬。
“放心吧老刘,也就是这一回实在是刺激,谁能料到这里的海匪会有这样的狠角色,放在以后便不会了。”
“射你的那人找出来了么?”
“找出来了,是个半大小孩,这岛上的海匪倒多是汉人,都是这几十年来从潮州一带侨居于此的,故而民风颇为彪悍。”
潮州在明代便以民风强硬著称,广东能战的就数潮勇。而寄居海外的潮汕乡民更是抱团,想必也不是有意作对,但毕竟是见了血,这便留不得了,实在是可惜。
“受伤的士兵都安顿好了吧?”
“都安顿好了,这几天都在医务室中修养,伙食也是参照的病号标准,好在伤都不算太重,有个十天半月也就能恢复了。”
“那就好,这几天心情不好,所以也没有去看望他们,今天的事情了结后,还是要去看看的。”
“你就是心思太重,现在的形势可是一片大好啊。”
“商队还没有到吧,我是怕耽搁太久。”
“赤道上又没有台风,耽搁再久也不怕,咋们这一路过来,路上哪里还有不长眼的敢在这条海路上找不自在?”
黄鹄的话不假,沿途舰队所过之处无论港口、岛民,无不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虽然因为人员数量的原因无法在这些无关紧要的接点上迅速生下统治的触角,但大宋的天威却是已经布下了,光看船上如今带着的沿途几家部族的头人和他们的子侄便能知道,这些便是以后赖以在婆罗洲北进行统治的根基。
两人在船头站着说话,不一会儿便有一个战士过来报告。
“首长,文莱商会的船队似乎是到了。”
………………………………
第十七章 楼船东来白浪飞(二)
“这位老爷是头一回来我们古晋吧?”
“有些什么想要的货品么?”
“咱们这的胡椒可不比马鲁古的稍差,这些都是四月新下来的,刚刚晒好半点水份都没有了。”
商贩上赶着推销着自己的货品,河南靠着议事堂这边的市场上,这个季节正是大量胡椒上市的时节,往来的各地客商尤其繁忙,似乎根本没有因为外海停泊的巨船而受到任何影响。
“没想到这古晋的汉人竟然如此之多,放眼望去,倒都是华商。”
廖云跟随舰队南下,等到了文莱的船队后,便和另外两名元老跟着商队一起先进了古晋。
“也就是南市,过了河往北就都是土人和大食人。”
顾梅堂之前在渤泥国做些小买卖,正好赶上了大宋王师光复文莱,这次廖云带着人先行查访古晋民情,倒是让这个向导找到了机会。
“此地既然盛产胡椒,就没有红夷过来设立商站?”廖云边走边问
“哪里会没有,早些年就有了,不过此地华商众多,外夷倒是轻易成不了气候,如今也都在北市那边,不是为了交易轻易也不到河南来的。”
对宋人首长关于华裔之防大致了解后,顾东主说话总是捡着好听的来,外夷、中华的说辞倒成了讨好卖乖的手段。
“本地的汉人能有多少?”廖云心头关心华裔人口,故作漫不经心的问起。
不过对于顾东主而言,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自幼便在此地,问起这个张口就来,“算上在古晋出生的大概也有三千之数了。”
“你也是本地长大的吧?”
“小人却是自幼便在古晋,家祖是广府人,祖籍潮州程乡,嘉靖时才下的南洋。”
廖云嗯了一声,心中却在默默盘算,光是汉人就有三千,的确是不少了,此时就算在马尼拉和阿瑜陀耶,华人的数量想必也不会多上太多。更兼像顾梅堂这样语言还能够相通,这就更是难得。婆罗洲的几处港镇都有汉人,但语言大多已经同化,就拿都东的峇峇娘惹来说,虽然还能听出有些闽粤方言的影子,可还是需要有人翻译才能听懂,却不像此地的汉人语言大都保留着大陆的习惯,并无太大改变。这也就解释了,此地的华商为何会有一番繁荣景象。
想到此,廖云又问起:“此地的港主都是公推的么?”
顾梅堂答道:“南市这边确实如此,不过也就只管得了汉人,再往北去,那些大食人和土人可不一定听命,何况就是汉人中,也不是一条心的。”
“此话怎讲?”一起过来的元老薄存书对于这个话题来了兴趣。
顾梅堂见薄存书带起了话头,便解释道:“首长们有所不知,此地的汉人多来自福建两广,福佬人少但却是齐心。广府人多,但又分了几股,虽然对付外人时能一齐,但久了也有龃龉。”
“看来哪里都是一样。”薄存书感叹道。
顾梅堂正不知怎么答话,就听一旁的邓文舒问起,“我听说这古晋人喜养猫,古晋之名便是从土语中猫的意思而来。”
“首长博闻,此地军民无分汉土倒是都爱养猫。”听到肯定的回答,邓文舒笑得开心。
顾梅堂心道这女首长倒是个爱猫之人,正是来对了地方,就不知另外两位的喜好,一时不好揣摩,只是一路走来便已到了小城的西郊外。
廖云指着远处问起,“西面的那些林子都是平地么?”
“回首长的话,从此地往西倒都是难得的好地。”
“那怎么就不开垦出来?多收些胡椒不是更好?”
顾梅堂闻言脸色一变,道:“一来嘛,这南洋的人懒的很,从来又是地广人稀,土也肥得很,多种些粮食胡椒也没人去吃。再就是首长们有所不知,进了林子便是蛮子地界,凶多吉少啊。”
“蛮子?今日早间来时不是见了许多?”
早上跟随商队登岸,沿途的几处河口浅滩边都能看到本地土人起的高脚小屋,当地谓之长屋的。这些土人除了语言与汉人不通外,也都如汉人一般靠耕种渔猎为生,并未见有什么不同。
就听顾梅堂解释道:“首长们不知,今日在市中见过的土人都是熟番,本地的林子里,还多有生番,汉人谓之猪蛮的。”
廖云觉得名字耳熟,仔细一想便记起了政事堂下发给南下舰队的《夷情通报》中的内容,道:“猪蛮不是在坤甸那边么?怎么此地也有?”
顾梅堂只道是首长考验自己,忙回道:“其实所谓猪蛮,便是这婆罗洲西南的各家生番统称,光是在这古晋周围,也有六七部之多,论人口十倍于城中只多不少,只是大多散居各处而已。”
“那我看顾通事说起猪蛮面色有异,不知是何因由啊?”
顾梅堂并不犹豫,解释道:“其实这话说出来首长们或许不信,那猪蛮们最喜巫蛊之术,每有大事便要祭神,奉祭必以新猎得的人头,故而但听说有哪里的蛮子在寨子里起了新屋或是修桥铺路的,汉人都避之不及,轻易不到这林中去,若是要去也都是结伴而行。”
薄存书听了觉得有趣,笑道:“哦?这猪蛮难道比本地的老虎猛兽还要厉害?”
本地的密林之中,不光多有虎豹,就连土生的大猩猩也是能杀人的,轻易几个人对付不了,若是在野地遇到了也是一样需要躲着走的货色,不过看顾梅堂的反应倒是真觉得这些豺狼虎豹不如蛮子可怖。
“老虎?”顾梅堂听了薄存书的话便道:“生番可不一样,原本就是冲着杀人来的。倒是老虎,人不去招惹,多半也不会来惹人。”
…………
那边入城工作组的三人和护卫小组一起跟着顾梅堂把古晋城里城外转了个遍,隔着几十里外停在塞京卡特的宋人大铁船上却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老虎?”
“哦,你是说这张虎皮?那还是上一回官军在都东河边打到的。”笑过之后刘大悟一边悠闲的喝着茶一边淡定的回答,之前捧日军在丹绒玛雅城外打到的一张虎皮送回文莱后便被海军要了去作为舰上的装饰。
“都东河?”李芳华略有迟疑,这名字听着耳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齐思中却是记得,“那河口可是有座叫做丹绒玛雅的寨子?住的都是峇峇娘惹。”
“齐老爷博闻。”刘大悟客气道。
“原来却是那里。”李芳华也终于想了起来,前年去婆罗乃城时曾在那里补给过一回淡水,那时李芳华尚没被推为港主。记得那处小城虽然居住皆是华裔,却不甚能通汉话,倒是寨子外面靠着海边的一片盐场让李港主羡慕不已。
“如今此地已是我大宋文莱府下辖的都东市了。”刘大悟不动声色的宣示着大宋的威仪,顺便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正在吃着精致点心的古晋城的众家头目听到这话,也都将目光投了过来,眼中满是敬仰。
今天刘大悟特地将十多位古晋各家的渠首请到了舰队的旗舰丰城号上,说是立威也好,说是亲善也罢,总之是要摆下一场鸿门宴的。
自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对点心和虎皮感兴趣,胆子大的几个早就跑到了船舷边上朝着下面张望。
一个年轻的便对身旁人道:“这船怕是比西班牙人的大夹板船还要大上不少。”
那年纪大的便道:“谁说不是?本以为红夷的快船就算大了,不意世上竟还有这样的怪物。”
“我看这大夹板船若是与这船碰上多半也是要被撞个粉碎,这船身尽是铁的,顾大那厮说的居然都是真的。”
顾大便是顾梅堂,若不是他先行将宋人的事情大加渲染,又将文莱的事情说了个大概,古晋城中的这几家又如何会心甘情愿的来船上赴什么宴。
“是啊,站在这上面朝下看得我直眼晕,也不知是怎么造出来的。”
“且不去管这船是如何造的,只怕我们这古晋真是要变天了。”
“未见得吧,我看这位刘太尉倒是亲和得很,不似要作难的。”
既然舰队的主人自称大宋,几个读书多的便照着说书段子中给刘大悟安了个太尉的头衔。
三三两两被安排到甲板上参观的众家头目不时聚在一处,心里都在打着鼓,不知这自称宋人的髡发短衣之辈打着什么算牌。
年纪大的那位听了年轻人的话便回道:“当年红夷刚上岸时也是客客气气?可后来不也凶相毕露了么?不仅要强买胡椒,还要逼着土人信他那什么天主?若不是我们几家华商联合起来狠狠的打了几场,如今在古晋的那些蛮子头还不望着天上去?所以还得看看再说。”
另一个在旁边凑趣的也是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这船倒是好船,只是光有坚船可还不够。”
年轻人会意,但又反驳道:“不是听说这刘太尉麾下的儿郎将河口的几处海匪全给剿了么?这宋人的军力看来也不弱。”说着年轻人朝旁努了努嘴,眼睛瞟向站在不远处的几名海军战士。
复又轻声言道:“我看这些宋人的军汉都不是好相与的。”
其实话也没有说完,光从这挺拔的军姿便能知道,这些人个个都是虎狼之师,绝非一般海上的强人可比。
那年长的还不服气,反驳道:“其实也并非他们多么了得,只是一直以来这些海匪都没成气候,中间还有从大明过来的疍户,古晋的汉人多是行商的,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倒是宋人这样的显得有些多余了。”
“多余不多余我是不知,只是这大铁船需不是假的。”
“那也得他开得进沙捞越河才行。”
“你这张嘴倒是会讨便宜,可你们也看见了,这位刘太尉带来的可不止这一条大船,我看那几条快船倒是都能随便进出内河的。”
“这别的先不说,若真是觉得这刘太尉如此的不堪,怎么那顾大一来传话,你们就都上赶着跑到这船上来了?”
“不来?那不是白白便宜了那帮子回回?”中年人说着不屑的看了眼甲板的另外一头,几个本地装扮的的商人正围着刘大悟献着殷勤,要论做生意的手段,即便是大食的回商也不比华商,但比起对财富的向往,那汉人则又要逊于对方,更何况沙捞越河的北边还不光只是本地和大食的商人。
众人心头正打着官司,却听船头上一个声音如惊雷般想起,不意人声竟能如此之大。
一个海军士兵正拿着扩音器喊话,而声音则像是从天空中传来一般透彻。
“古晋的各位东主,请往这边来,仪式就要开始了。”
………………………………
第十七章 楼船东来白浪飞(三)
隆隆的炮声在塞京卡特的天空中回响,每一声都震撼着在坐的古晋城领袖们。
‘对着海岛开炮?这算的哪门子的礼仪?’
‘这宋人是钱多了烧的不成?眼看着雨季都快到了,这莫不是在泄火?’
刘大悟看着观礼众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好笑,舰队入港鸣放礼炮这一事在本时空似乎尚未有哪家用过,关于礼炮的起源说法其实很多,然而即便是按照世界海军有据可查的历史,那也是在英国人称雄海上之后的事情了,想来在此时的各家列强那里,的确没有靠着这样宣示实力的法子,再有便也如那些古晋各家的头目心中所想一般,的确也是太过浪费了。
军器监土法造出的火药且不说麻烦,稳定性也还真不好说。再有就是这炮,如今拉到丰城号上的炮全是自步兵炮改造而成,有两门干脆就是从捧日军中给直接拉了来的。
而炮弹也多是空包弹,纯粹就是听个响而已。故而虽然声震天际,但因为没有实际效果的缘故,除了刚刚开始时有几人稍显紧张后,其他人的面色也就平和了许多。
看着河口的碧海蓝天与对岸的青山绿水,若不是这巨大的炮声倒真是一派太平时节的好风景。
就着窗外的炮声足足放完了二十一响,而场景早已换到了室内,位于舰岛二层的餐厅内素白整洁,一水的橡木桌椅全是到了本时空后请文莱府的工匠照着图样新做,新木的清香尚未散尽。一旁摆放的取餐台上,早已放上了各色美食。
刘大悟若无其事的坐在正中餐桌的上首,大声宣告。
“我大宋伏波军此番奉诏接管古晋,乃是顺应天命,此番入城当是要以安定人心为上,各位无论汉番都是本地的头面人物,还需你们出面胁从安抚为是。”
李芳华尚在流连桌上精致的杯盘碗盏,此时听了刘大悟的话便道:“贵部想要收拾人心自是要紧,但还望太尉给小人们一个章程也好照例施行才是。”
上船之后,他早就瞧出这自称伏波军的宋人绝非一般的海上强人。原本他就好奇于这是一股怎样的力量,能够驱使顾梅堂这样的本地人充当向导,且备极殷勤。前两日更是连文莱的各家大户商船都一股脑的突然在古晋登岸,虽然是胡椒上市的季节,但这个时节通常都是往大食或是大明去的商队更多,那里不虞风雨的影响,而几十条文莱商船在雨季之前突然造访此地倒是稀奇得很,实在难得一见,要知道常年在此地来往交易的大船也就七八艘而已,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突然出现的大宋舰队似乎代表着古晋就要面对什么强大力量带来的改变。
故而无论是今日被邀请上船来参加什么议事,还是与这位宋人舰队的刘太尉说话,李芳华都显得异常谨慎。宋人的做派总是让他想起那些常年往来此地一边做着有本和无本买卖且船坚炮利的佛郎机人一样,而且仅以船上所见,这宋人的武力似乎更甚这些红毛夷人。
刘大悟放眼看来,不慌不忙的对李港主道:“不知这古晋一城如今有多少军力?”
李芳华面上微不可查的掠过一丝不安,但还是马上便接口道:“其实哪里有什么军力,不过都是些年轻劳力,胡乱教练些刀枪,也就可比明国的乡勇民壮罢了,比不得伏波军的威猛。”
其实这也是套话,伏波军威猛与否,都是道听途说,就算是剿灭了河口的几股海寇,其实用些心思,李家自问也是办得到。不过李芳华不说破,其他各家自然不会拆台,他手上潮州乡人组成的三百多民壮队伍眼下可是古晋最看得过眼的武装,不仅人人都有皮甲,还有五十多条火绳枪,每年到了胡椒收获的季节,就要依靠这支队伍才能保障不出意外。
“李港主可是说笑了,谁不知道这乡勇民壮可比官军有用多了。”黄鹄听了李芳华的话在一旁笑道,他这话倒也不是胡说,所谓守土有责,在抵御外敌时本乡的民壮往往比客兵更能拼命。当然那是大明的情况,不过想来世上事情殊途同归,换到南洋也是一般。
齐思中也出来打圆场,笑道:“寻常军士都是各家雇佣,港中有事再行摊派,只是如今天兵既至,倒是能为各家省下不少开销。”
齐思中此言倒是说得乖巧,他在港中耳目众多,自也比其他人对宋人实力更加清楚。顾梅堂那里有些话可是没在外面宣扬,至少刚到了文莱便与当地的海匪和西班牙人战了几场,连带着城中的大食豪商和贵人也收拾了不少,连那个什么黄总兵如今都是对他们俯首帖耳。这些秘闻,也就只有齐老爷打听到了。
从顾梅堂那里听来的自然也有宋人不光有铁制的快船,还有精巧的火器,那连珠火铳更是神兵利器一般。当然,如今顾梅堂为宋人做事,语带夸张也是情有可原,但这夸张中也不是全然编造,这点识人的本事齐老爷自然还有,更何况小心驶得万年船,出头的事情还是不要贸然才好,既然李芳华都没有多言,他也乐得顺水推舟,总不过是些漂亮话罢了。今天的核心其实还在宋人的章程,说得直白些,便是能够得到什么利益。
古晋一小城,纵然仗着香料贸易市面繁荣,也不过就是万把人规模的小城,这样的地方南洋不说千千万万,几十处也是有的,对于地盘的概念本就不算明晰,尤其在面对外来的强权时,更多考虑的还是利益的取舍。
今日能来船上议事,齐老爷倒也有所峙仗,宋人好几个首长早已进了古晋城,如今就在顾梅堂的指引下往城里城外各处‘调研’。那些人据说都是这船上的官人,不过总共也就七八个,城中早已安排下了眼线,不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