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标铜-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合适的女儿,不然都想先把亲事预订下了。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平淡无奇,但贵阳城北的工地上却每日清晨已多了一道新奇的风景,无论官民人等总会在一大早看见一名身高体壮的红发夷人带着一队匠户绕着新筑的城基边跑边喊,每次都要跑够两圈,最近到了傍晚还要加跑一次。
起先人们都是好奇,沿途还有不少人停下手中伙计跑来围观,随着此事变得习以为常,也就渐渐习惯了起来。
也有好事者曾找铁厂中相熟的打问过,只道是新任的副千户老爷在操练手下军户,王星平倒也舍得,每日都有从城外夷民那里购入牛羊来宰杀,让这些大汉不仅未因日日操练和繁重的铁厂工作而清减,反倒益发的个个膘肥体壮起来,也就不再对垛集成紧为军户而有什么怨言了。
王星平这个副千户实际上也是隶属于刚刚升格的诘戎千户所的佰贰堡,他头上的正官正是王忠德,张鹤鸣上报前番战功,并提奏将佰贰堡升格为千户所,取《尚书立政》中‘其克诘尔戎兵。’一句改名为诘戎,意在震慑诸蛮,对于这种要求朝堂诸公看在张老相公先前的一番作为上也不会拒绝,何况新增的1200军额都是军户,并不要朝廷另外给饷。
但原本佰贰堡周边的不少屯户就早已逃亡将土地抛荒,好一些的也多被周边的土豪和番人占据,或以夷民占耕地,或以山水营别业,是以这一千二百的正数军额王忠德这个主官手上连两成都还不到,剩下的就都算是给王星平留下的空余。
看着只是点头答应了张鹤鸣的一点请求,手中忽然便多了这许多筹码,王星平也不禁为之前的患得患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看来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
………………………………
第三十一章 凭高才识功名路(二)
“这次有劳叶先生了,这澳洲海商的确有些意思,以后说不得我要亲自去趟广州见见这些人才是,明年我就打算在广州设一分号,到时候还要劳烦叶先生操劳了。”
“东家说哪里话,这都是小人的本分……”
王星平不露声色的听着叶宜伟的汇报,不时在重要的地方点头示意,从叶宜伟更加详细的描述中这些自称澳洲宋人的人九成九就是穿越者无疑了,但是如果按照当初的理论来说他们应该在遥远的南洋,真要是同步穿越,这么短的时间便跑到大明的广州,无疑是比较冒险的事情,莫非南海局势已经发生了什么可喜的变化?
澳洲海商也好还是元老院也罢,现在都还不是需要去过多考虑的问题,倒是叶宜伟运回的那些炮,着实超出了王星平的预期。这些火炮虽然数量远不如贵阳军中装备,但质量却是可观,当然这也是在王星平详细了解了贵阳守备营的装备情况后得出的结论,不然以他的眼界也并不一定能够看上这些‘古董’。
放开这些不谈,对于未来自己的发展,目前看来澳洲海商的出现似乎还是一件遥远得很的事件,别说穿越者出现在广州恐怕只是个非常意外的事件,就算真要按照当初的五年计划元老院将势力渗透到了广东,对于贵州这里的影响也实在有限得很,再说远水不解近渴,自己的命运还是要依靠自己才最稳妥。
最有可行性的布置还是眼下先将军队练好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眼下可谓板上钉钉即将设立的诘戎守御千户所,按照以往的规矩定额当在一千二百人,还不算其他军余,总的驻扎规模当在两千人上下,光是这驻军人数便已经接近如今贵阳守备营的实际兵数了。
当然大明的军队少有满编的,但就算把空额算上,正军军额也要在七、八百人才能作数,但若是没有朝廷的进项,靠王忠德一人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这项艰巨的任务目今看来还是只有他能完成,事实上现在也正是他主动承担了这养兵的工作。
王星平心头清楚得很,任何一个组织的核心都是对财务的控制,朝廷要打仗,要治民,要理政,靠的都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贵州如今局面如此艰难不正是因为钱粮入不敷出,给养皆赖外省。
是以这中间的另一种想法便油然而生,若是能够解决士卒的粮饷,使这些刚刚垛集的军户能够兵精粮足,那又何必再有多余的担心,至于让他们得到这一切的王星平又如何还会担心不能掌握这支军队的军心?
放下纷繁的思绪,他稍微调整了一番自己的状态便出城去巡视了,到了年末,学校没有什么事情,有志功名的同窗都闷在家中苦读预备来年的考试,其中就有之前与王命德说起的那位邱懋朴。
时近年关,生意大些的江西和四川商人早早都歇业归乡了,还有些边商心疼盘缠不愿远行的但也基本没再把心思放在生意上。尤其城里城外的汉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买年节的货品,张罗着走亲访友,连带着筑城的工期都给耽搁了不少。
王星平与两个熟识的城军打着招呼,刚从柔远门出来便被身后一掌砸在肩上,“好你个王天成,得了那么多好东西也不让本相公看看。”
“我道是谁,原来是你这泼皮。”
那拍他肩膀的读书人一身生员的褐色遥溃跣瞧洁谅钊床⒉荒眨茄钗逆酰笮Φ溃盎故窍偷芏遥馄闷ざ终嬲嫠档梦中闹惺娣南衲隳鞘π帜前阄奕ぃ瞻迤鹨桓绷晨祝瓜袷俏仪妨怂印!
王星平也笑道,“不是欠他银子是欠他妹子,再说哪有你这样编排自家小舅爷的。”
“你还说,要不是我爹管得严,这乡试我也真不想考,等中了举人就要成亲,以后便越发无趣了。”
“可小弟怎么听说这夫妻床笫之间的事情才有趣得很。”
杨文骢闻言一愣,复嬉笑道:“我看天成你才像是泼皮,这等浑话不知是哪家私窠子里听来的。”
“你看小弟像那等人么?”王星平闻言也边走边笑,听得旁边小六惊诧莫名。
杨文骢不以为意,“不像不像,所以只好让贤弟带为兄去见识见识其他耍子,也好换换脑筋,岂不比读书更有意思,你就带本相公先去看看你那新买的大炮好了。”
“那杨兄真要落榜可别怪在小弟头上。”王星平倒没有拒绝的意思,只是嘴上并不饶人。
“那是自然,要怪也是怪马士英那厮,谁叫他老拿妹子说事。”可回过了王星平的话中之意,杨文骢又厚着脸皮笑道,“你觉得本相公会落榜?”
“好了,我还有正经事要办,不和你这泼皮聒噪了,你要想看便自己跟来就是。”
说着王星平就要开溜,却被杨文骢又一把拽住,“不就是去放炮么?我今日正好闲得发慌,也陪你去走跳走跳。”
王星平顿觉无语……
…………
远处不时传来民伕的号子,但在操场上震天的吼声下也就只如蚊子声般粗细。
‘立正!’
哥里亚操着略带生涩的贵州口音大喊,这些口令全是王星平交给他的,这些日子以来,除了跑步,便是队列训练,哥里亚虽然并非出身欧洲,但对方阵也算知道一些,而且贵州本地的汉人也知道在面对夷人土兵时结阵而战往往能够以少敌多。
队伍中的人有些是綦江过来的炉户,还有不少是贵阳周边招募的汉民,许多都还是同一个寨子的乡党。更有一些是逃亡的军户,听说了王星平这里的待遇便都跑来投效了。
“我说前些日子抚臣那边忙得泼烦却没听见天成你建功的消息,原来是一直窝在这里领着炉户们跑圈,这是专等着大炮回来好又去捡功劳吧。”杨文骢笑嘻嘻地看着王星平,脸上尽是得色。
“这是军阵队列,打仗最要紧的,不懂不要瞎说。”一直跟着王星平的小六也习惯了杨文骢的脾胃,帮着少爷回话时全然没有顾忌对方的秀才身份,而杨家少爷似乎也不介意。
“排场倒是不错,不愧是张相公看重的人,光这一身衣服就花了不少银子吧?”
杨文骢看着这一片色的大红战衣,也知道王星平是下了血本,连官军都不好配得如此齐整的衣服也给穿戴得如此齐整,口中也啧啧称奇。
“既然要打仗自然要甲坚兵利,铁厂的产出还有限得很,但纵然铁甲配不能配齐,战袄好歹也要给弟兄们都穿上。”
“你还真打算上阵不成?”
王星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难得没人掣肘,为何不博点功名?反正今年我也不用参加科考。”
杨文骢闻言有些讶然,忽然压低声音问道:“怎么?你也听说了巡按衙门上的奏报?
王星平呵呵一笑,“杨按院性情大变,就算他不说张抚军会不帮他宣扬?再说邸抄也晚不了几天。”
上个月因为东面连通湖广的官道被平定司的人马出劫,张鹤鸣特命孙崇先所部前往平乱,这回的事情闹得不小,贵州这边虽然有道路通往蜀中,但主要的给养还是依靠湖广。
而这次到官道上劫掠钱粮的,是以位于麻哈江和都匀江之间的两江苗狆带头,平定土司的吴、王两家大族为首几乎家家参与。平越卫东边的杨老堡甚至一度被围,靠近平越这边的杨老站官渡也曾被贼军威胁多次,好在当时扼守东部险隘的羊场关中还有上百精壮汉军稳住了形势,故而此次张鹤鸣手中大军出动,便有要犁庭扫穴将两江苗狆一举荡平的意思。
不知道杨鹤是看到了前几回官军大获全胜给张鹤鸣本人带来的好处,还是真因为湖广运来的粮饷被阻于途中而担心,反正杨老爷是为此专门上了一封奏报,这奏报里不光捎带着说了前次官军在洪边、定广的行动,算是给张鹤鸣的主战策略背了书,也对此次剪除两江苗狆极有信心,在奏报中竭力为官军说话。
更为微妙的是这奏报中还捎带上了水西,杨老爷表示对于水西安氏也要加强管制,不光其户口土地、贡赋钱粮要逐一重新查取,就是四十八枝头目及其先世来历都要重新备载无遗以供官中把控。能否执行只有天才晓得,但先将这豪言放了出去,自然就不会再有抚按不和的流言传出来了,甚而在这一场之后连张鹤鸣给官军催要行粮的奏报都会让人觉得有些底气不足起来,不如杨鹤写的过瘾。
是以在这明面上王星平觉得自己手上修养充足的这支生力军并不是不能一用的,至少其中稍有技术之人都给留在了铁厂中,军械的生产绝对能够保障,剩下的便是看找谁试手以及用什么理由了。
对象他自然有些想法,水东的宋氏与安家走得颇近,往往互为呼应,而且宋氏在北面的确占了不少原先逃亡军户抛荒下的军田,不少地方反倒比抛荒前更为兴旺,只是官府收不到钱粮罢了。
对于这些‘无主’的庄园,张鹤鸣早就想动,杨鹤看在税赋的份儿上也不是没打过主意,只是水西安氏势大,水东宋氏同样难缠,水西有十三宗亲,水东同样有十二马头,都是互为照应的关系。上次贵阳守备营在洪边大捷也是水东的马头包庇红苗太甚,官军名正言顺的征剿,就这样宋氏也颇有微词觉得是贵阳府擅开边衅,私下里和各家都有串联。
不过好在军田的档案无法篡改,贵阳府架阁库中的黄册宋家可没本事烧掉,只要稍微用心查验,要做实宋氏侵占军屯那简直是轻而易举。唯一可虑只是无兵可以弹压,而兵嘛王星平手上正好就有一支。
而且要说对付宋家的庄园,倒是有个现成的理由,只要拿出这个理由不仅张鹤鸣与杨鹤不会反对,就连下面的军士也多会同仇敌忾。
………………………………
第三十二章 砥砺方得常胜军(一)
“各位弟兄也许知道,贵阳卫的军屯虽然不算富庶,但好歹还能有些产出,我们军户人家这么些年下来也还算是过得,世宗朝以前甚而还过得不错。”
一名满脸焦容还略带些皱纹的黑瘦男子正在王星平面前慢条斯理的说着话,他面朝着台下和他同样一身红衣的大汉们,而大汉们则只是默默将他看着,并无一人发出杂音。
王星平冲男子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可后来朝廷的正赋虽然没有变过,但地方上的加派却越来越多,内有军官和胥吏盘剥,外有土司夷人欺压,这才渐渐使田地抛荒,可也并非是我等自愿。”
王星平听着男子说话,眼睛却一刻不停的扫视着土台下站着的人们,“万二哥,你就将入我保利铁厂以前的经历与大家再说上一说,正好今日杨孝廉也在,他也爱听这些,说完之后我还有一番安排。”
“是,小的和家人原本也打算将田土抛荒逃亡到湖广去投亲,可毕竟是祖上一代代耕作下来的总还是不舍,可恨那宣慰司中的土目尽帮着水东的宋氏却将我们的田地都强占了去划作庄园,还强要我等替其耕种,可怜我等累世的朝廷军户却沦为土官家的佃农,实与家奴无异。”
按照这位已经是诘戎千户所军户身份的炉户的说法,下面这批人中这样情况的并不在少数,尤其那些原本是逃亡军户投到王星平麾下的人中,不少人都是逃了第二次的,这第二次逃亡自然是从土官强占的庄园中而来。
过去军户们是给自己种地,但到了后来先是被多方倾轧搞得没有生计,再便又在地方豪强和土官的步步欺压下逐渐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沦为实际上的农奴。
这话不用多想,光看下面听话众人的表情便知道多半所言非虚。
听到这里杨文骢也就大概知道王星平想要做的究竟是何事了,他这位后学师弟既然打着练兵的主意,又要兴办铁厂又是应下了副千户的差事,这些目前看来都是只花钱不赚钱的买卖,提供给守备营的火枪甚至还要比市面上便宜将近三成。虽然火枪的真正成本杨文骢并不知道,但在他看来王星平这生意也多半是赔。
花费了偌大的精力做了这么多赔本的买卖,这位师弟是为了什么别人不明白,他又如何会看不清。
王星平的心思自然是放在了功名上,诘戎千户所那位新任的王千户就连手下如今的百十号人都只能勉强过得,这还是靠着其人本身有些手段,又站着原先佰贰堡那处南北要冲,有不少田赋之外的进项。
但若是这位王军将要养活的人翻上两倍他还能腾挪得动么?
这也是王星平到现在还将这些已经实际上成为军户的手下留在城北新城的自家地盘上的缘故,自然还是个钱粮二字。现在王星平的话题起了个头,杨文骢已经猜到他多半相对诘戎所周围那些被侵占的军屯动了心思,诘戎千户所的设置基本上板上钉钉,朝廷的正式文书应该年前就会下来,而年前又正是那些庄园的物资最为集中的时期,正好来个釜底抽薪。
这事妙还妙在佰贰堡周边占地最多的恰是水东宋氏,从王星平方才的言语便能知道,这笔买卖他似乎只给宋家人做,而自今年洪边一场大战后至少明面上宋家已经有所收敛,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水西在这次洪边十二马头一战中并未对宋家施以援手,而且水外的于的部刚刚在王星平手上吃过一个大亏,还在安邦彦面前达成了表面上的合议,多半也不会帮宋家出头。
这样一来,只要他的这支部队真能撼动那些庄园的庄丁,倒还的确是个里子面子俱全的美事。
前提是他的人马真能啃得动,但杨文骢转念一想又便释然了,那些庄子寨子虽然不少依着地势又有石制碉楼,寻常山匪和军户去强攻未必奈何得了,但自己这位师弟不是刚刚得了大炮么,原来底气竟然是在这里。
但王星平此刻看来气定神闲,却似乎还不着急,他思量了一番说辞,胸有成竹的终于开口。
“各位弟兄起初来我保利铁厂不过是谋个生计,但这生计同样也有个说道,吊着条命勉强在这世道活着算是一条生计。”王星平说着刻意的扫视了众人一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日后搏个封妻荫子也是一条生计。”
做完了这些铺垫,王星平又略作停顿,这才将声音又提高了一度。
“那你们是愿意选择什么样的路呢?”
‘愿意选择什么样的路?’
这个问题还需要想么?但是操场上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不过看似漫长的等待也只是现实中的几个呼吸罢了,终于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当然是要个好奔头,不然来保利行作甚……’
‘万兄弟这话倒是实情,我家的田也是被土官强占了去……’
‘官府不光不管,还为虎作伥,不然我等何惧那些夷人……’
‘被那些杀胚整日骑在头上,有时候真想入他娘的……’
议论的声音渐渐变得大了起来,也从开始的谨慎变成了宣泄。
但王星平并不满意,“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大清,大声点!这些日子吃的肉都喂狗了么?”
似乎根本没等他的声音停顿,不知是谁带了个头,便连着几声起来,“我等愿跟随东家,东家你就说要我等怎么去做就是……”
那声音壮若洪钟,杨文骢顺着声音看去,却见一个汉子与他目光相对,正是跟着叶宜伟从广东回来的汪革,他后来远远瞧着过一回有些印象,此时恐怕也只有他这个王星平的铁杆死忠会如此配合,也说不定就是王星平自己安排好的。
但只要有人配合,也便足够了。
“过了年我想给大伙的月钱加上一些,按照以前的等级从最低的伙计到掌柜人人有份,都是两成。另外,想必各位也听说了,我在抚军那里已经将我保利行铁厂的炉户全都垛集到了诘戎千户所为军,如果有不愿意的现在离开还来得及。”
王星平接着汪革的激情宣言后淡淡说道,然后又是用一阵沉默等待着回应,下面的人虽然还有个别心头犯着嘀咕但这气氛下也不好多话。
“我等愿跟随将军……”说话的还是汪革,但这一回跟着响应的人便多了许多,而且显然是有意带出了王星平如今已经实授了副千户这个事实,不过片刻,所有人都没有了犹豫。
‘我等愿随将军……’
‘我等愿随少爷……’
‘我等愿随东家……’
一叠声的应承虽然杂乱但昭显着人们对王星平的信任。
“很好,既然大家都认我这个军将,那我也再兴一条规矩,以后你们的月钱依然照旧,最后能够成为战兵的月钱加四成,真上阵时还有犒劳。至于其他优抚我已与汪管领和哥里亚教头说过,具体的条贯他们自会宣示,总要让你们日后无后顾之忧的。”
“我等但听差遣……”
这一回得到的回应是齐刷刷的单膝跪地之声,显然这个条件比任何空头的许诺都要有效,这也是王星平赶在年前给手下加薪的缘故。
一切以财政为核心,这就是王星平为目前的一切打下的基础,三征如何能够获得胜利?因为有国力的支持,那是张居正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而如今朝廷的情势为何窘迫?贵州这里不说,在辽东十年前朝廷就不得不放弃了宽甸六堡,让六万汉民内迁,这才有了如今努尔哈赤的做大,朝廷的邸报上打着笔墨官司,王星平多少也会看到一些,但也只是一笑了之,没有钱粮,说什么都是白搭,而且这种情况这会越来越糟。
如果他能以军事实力保障军户的利益,又有足够的财力对这支军队的忠诚加以巩固,那只需假以时日,自己的羽翼自然也就成型了。只是按部就班这个过程未免会较为漫长,但时间?对于王星平如今这副皮囊实在不算是一个负担,再说只要略有机缘说不得就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发展轨迹,故而这个隐蔽又稳妥的法子自是当下他的首选。
那日与其说是王命德说服了他,倒不如是在王命德处再次确认了这个最佳选择的风险所在而做出的深思熟虑的行动。
王星平回到当下,他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噤声。
“本朝祖制,为军户授以田地,本就是要我等守戍地方,现在地还是那些地,怎么在军户手上就得抛荒,到了这些土官手中就个个都成了有产出的香饽饽?前面万兄弟也说了,相信你们当中有和万兄弟类似经历的当不在少数。”
“我娘家的外甥女便是去年水西作乱时死的……”下面已经有人开始忆起苦来。
“我家四了两口。”又一个声音说道。
万历四十四年水西土兵过境到四川劫掠,经过的贵州各地一样因为战乱死人不少,不光逃亡军户,就连其余招募的汉民家中受到过波及的便不止一家。
“所以,现在各位既然无人反对垛集之事,便都是军籍了。既然是军籍,以后就得袍泽相称守望相助,我今添为副千户,自然要为你们的利益着想,这第一桩便是要先为我们诘戎所的将士拿回原本的田地。”
这一句,掷地有声,让一旁的杨文骢心中一动。
………………………………
第三十二章 砥砺方得常胜军(二)
按照王星平旧时的习惯,现在应该是西历的1618年了,不知道纳闽岛上的穿越者们这个新年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