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68新风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子俩在书房聊天,话题却不是刚才的亲事,而是梁大少爷上次和父亲谈的订单式农业。由于梁浩业带来的帮手都是广东人,听不懂江浙一带的方言,延续了梁老爷子谨慎风格的他生怕走漏风声,所以并没有贸然派人去生丝产地调查,而是从人力市场买了五个十来岁的本地男孩和六个差不多大的本地女孩,这些孩子都是因为长毛之乱失去依靠的孤儿。
梁浩业买了这些孩子不为别的,专门让人教她们学习粤语,他想让这些孩子充当他们的翻译。这些孩子进了梁家,就是梁家人了,每个人都重新起了名字,全部改姓梁,这些失去依靠的孤儿会逐渐培养出对梁家的忠诚,这样一来基本杜绝了泄密的可能。这倒是梁大少爷没想到的,看来父亲在商场上的经验比他强多了,谋定而后动成了梁家的一贯准则。
梁大少爷看了法国建筑师的设计,沿外滩设计了两栋连在一起的五层姊妹楼,外形设计非常华美,两栋楼分别向汉口路和九江路向西延伸,在长方形地块背向外滩的一侧,也就是面向四川路的一面也设计了两栋连着的三层姊妹楼,外形相对简单一些,这两栋楼沿着汉口路和九江路向东延伸,整个长方形结构就连在一起,汉口路和九江路上各留了一个大门方便车辆出入,长方形中间是一个两千多平米的大院子。不得不说,这个法国建筑师的设计堪称完美,除了梁大少爷认为的楼层略低了一些,他建议外滩的大楼加高到七层,这样整栋楼除了设计华美外,更显高大气派,另两栋楼则相应的加高到五层,每栋楼在大厅设计预留出电梯的空间位置,其余的就无须修改了。
梁浩业这才问起了苏州河边皇冠地块的事,毕竟这么大笔的支出他要向董事会说明用途:“瀚儿,这个教育中心的事老爷子他们同意吗?”
“还没来得及跟他们说,但这件事必须马上去办的,梁家不能失信于人,等我回广州会跟他们说的。父亲,你在上海的生意成功是不容置疑的,等你成了上海家喻户晓的大商人,而你对上海的公益事业毫无贡献的话,你就会受到上海各界的质疑和批评,甚至会受到上海人民的抵制,到时候你怎么办?修桥铺路只是农村土财主的手段,在上海这种将会闻名中外的大城市里,办学校,开医院才是一等一的手段,这样你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接受的社会名流大亨。说白了这是你提高社会地位的光环和顶在头顶的最好保护伞。”
梁浩业细细冥想,不久之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对儿子的深谋远虑和手段高超再次心生幽怨,不服又不行,想他梁浩业也是能力出众自视甚高的干才,可跟儿子一比,就好似一个围棋高手遇到了国家级大师,人家总是想得比他深远,视野比他更开阔。唉,还好这是我儿子,否则多令人沮丧羞愧啊,现在只会让我更添骄傲!老子英雄儿好汉嘛!这天底下的老子们遇到这种情况不外如是。
第二天,两位老学长来找他,容闳一开口就说:“你小子昨天还吱吱唔唔的不爽快,那雪村兄的闺女我见过,绝对是个有才有貌万里挑一的好女孩,我见了都忍不住会动心(你这是老不正经,看来萝莉真是大叔的克星啊),看到你那副不情不愿的模样,我都来气,真替慧英那丫头抱不平啊!”
梁大少爷却一脸促狭的笑道:“容学长,你这是动了春心啊,放心,你的婚事包在我身上,你想要找个什么样的姑娘,是上海这边的江南女孩,还是我们老家的南粤秀姑,我肯定帮你办到。”
“还是算了吧,就我和宽弟这样的假洋鬼子,在大清看来真不受人待见,有点身份的人家都看不上我们,宽弟的婚事就是证明啊,当着你们两位我也说句实话,我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书时正值青春年少,很喜欢那些漂亮的美国女孩,可当时囊中羞涩,能顾个温饱就不错了,哪敢想这些好事啊”。看来容闳的青春期很酸楚啊,心里充满了遗憾。
梁大少爷一脸惋惜道:“其实大清政府放着两位大才不用,简直是暴珍天物,如果我是这大清的当权者,就让容学长成为中美留学大使,黄学长则是中英留学大使,起码是三品高官,负责每年往美国和英国输送大批的年轻留学生,监督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十年以后,我们国家会聚集起大量的有用人才,国家发展有了可靠的人才支撑,指日可待也!”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两人的心坎里,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学成归来,不就是指望能衣锦荣归报效祖国吗?以他们当时的水平,留在美国和英国,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可他们还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决然的回来了,却不料回来后备受冷遇,虽然经济比较宽裕,可是令人可笑又可悲的是,居然连老婆都找不到,这个社会看不起他们这样的假洋鬼子。大清的社会主流意识真不是一般的落后愚昧啊!而且这股落后愚昧的力量还很强大!
要打破这个落后愚昧的乌龟壳!
………………………………
第三十九章 面见
1868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早已出版发行,遗憾的是,这部被史书赋予很高地位的鸿篇巨著在这个时代没有受到重视,清政府毫不关注,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人居然将这本书奉为圭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在日本生根发芽。
后世用了四十多年才推翻了清王朝,而破除落后愚昧的封建思想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更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无辜者和被蒙蔽者被卷入其中,最后都化为齑粉。
要想更快,损失更小地打破这个乌龟壳,需自上而下,用上层建筑的意识来推动,用科举考试来带动,方能实行。看来紫禁城里的那张龙椅少不得要去坐一坐的。
容闳摆摆手,不想再谈那些糟心事:“我今天过来是想和你去江宁面见曾督,就办大学一事求得他的支持”。
梁大少爷觉得奇怪了:“我这办学又不需要官府出资,为什么需要他的支持?”
容闳现在也算是官场中人,他本身也是曾国藩举荐的五品候补同知,面对梁大少爷这个官场小白只能耐心解释:“你想在大清办点事,没有官府的许可是办不成的,人家随时都能来刁难你,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曾督现在是大清汉人官员第一人,这大清南方有许多官员是他的门生故旧,只要有了他的支持,以后就没人敢来刁难你了”。
尼玛,这大清官场听着怎么象黑社会啊,还得先拜个老大,只是不知道需要交多少保护费呢?梁大少爷一脸郁闷。
见他这副表情,容闳继续劝他:“曾督为官清正开明,你无须太过担心,再说我们办学本就利国利民,坦荡无私,有什么好怕的?”
对哦,想想也是,有什么好怕的,梁大少爷点点头:“行,那就去一趟吧,什么时候动身?”
“按照你的节奏,自然是越快越好,今天就可以出发”。
两天后,两江总督署衙门。
看着这座曾经的太平天国天王府,梁大少爷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历经十几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终被这所房子里现在的主人带人给消灭了,可留给这个国家的除了创伤损失还有什么呢,整个江南江北地带直杀得烽烟四起人头滚滚,曾国藩也因此被人送雅号:曾剃头。
两江总督署衙内,曾国藩正和其心腹幕僚赵烈文说着话:“京城来信说,都城里满人依旧穷奢极欲,明火执仗之案时有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
赵烈文:“天下一统已久,分崩离析之期恐不远矣。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待到抽心一烂之局成形,则土崩瓦解之势无可阻挡也”。
曾国藩沉思良久:“不会这么快吧”。
赵曰:“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会否南迁呢?”
赵:“南方恶满人久矣,这长毛之乱就是明证”。
两人不再言语,此时有人通报,容闳来访,曾总督遂示意带人进来。赵烈文忽地双眼一眯,一缕精光瞬间一亮。
“容闳参见总督大人”,容闳以下官之礼参见总督,可怜的梁大少爷只能跟着行礼。
曾国藩抬手让两人起来:“纯甫啊,多日不见,你孩子都这么大了?”实际上他自然知道容闳还未成家,这是在开玩笑呢,缓解一下刚才和赵烈文谈话的烦闷。
“大人您又在笑话我了,这位是我香港马礼逊学校的学弟,姓梁名思瀚,是广州十三行天宝行梁家的长孙,我这个学弟可不得了,立志要发展教育事业,现欲在上海购地办学,仿照西洋办一所大学,拟取名为上海理工大学,欲为国朝培养理工科人才,所以容闳特意带他过来,一来向大人汇报此事,二来请大人为学校正式题名”。容闳回国十几年了,言谈举止已接近时下的官场之礼。
曾国藩拈须微笑:“理工科人才,有点意思,我大清不缺儒生,独缺这格物致知人才,我搜遍全国才找到你们几位,如今都在这江南局了。单凭这份眼光,这孩子就很不简单”随后转头看向赵烈文问道:“惠甫,你说呢?”
赵烈文点点头:“我泱泱大国,能人异士辈出,这孩子有此雄心,实乃国家黎民之幸,我辈不如也”。
赵烈文的评价如此之高,让众人都很诧异,曾国藩深知他这个谋士眼界甚高,今天却对一个孩子称赞不已,也有点不解。但现在不便细问,于是他看向梁思瀚,足足看了约有半分钟之久(传说曾国藩善相面之术),方才开口:“办这类西式学校我等素无经验,但想来耗费肯定不少,你能下此决心想必经过深思熟虑,能与我等细说一二么?”
梁大少爷面对总督威仪却是不卑不亢,当即上前一步答道:“总督大人,请恕小子信口开河”
“但讲无妨”。
“小子七岁时进入香港马礼逊学校,学的大多是西洋知识,了解那英吉利和法兰西等西洋强国的概况,这两国也和我大清一样是皇朝统治之国,而让他们获得强大的原因却正是这格物致知的知识,现如今的欧美强国,遍地都是这一类的大学,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从这些学校毕业,投入到各类科技的发明创造中,他们制造出了火车,轮船,纺织机械,电报通讯等民用的产品,也制造出来战舰,大炮,火药,各式枪支等军用产品。可这仅仅只是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民用商品会被生产出来,也会有更强大的军用武器被制造出来,如今的西洋强国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匹敌,那么长此以往,我们中国还不是任由西洋人予取予求?”
振聋发聩!绝对是振聋发聩啊!这该是当朝诸公和坐在龙椅上的那位考虑的国家战略,却从一个商人出身的少年嘴里说出,曾国藩和赵烈文对视一眼,总督大人一脸苦笑,他的幕僚却是目含深沉。
………………………………
第四十章 收徒
两江总督曾国藩思虑良久,方才开口:“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你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左宗棠,当年的左驴子才倾一时,可若论见地,你却还胜他一筹,毕竟如今你只是个少年郎。”然后他看向容闳问道:“那么纯甫你也要参与这个理工大学吗?”
“正是,大人,我这学弟欲聘我担任这个理工大学的校长,容闳不才,却对这西式教育感触颇深情有独钟,还望大人能够成全”。
“好,好啊,这位梁小弟果然不凡,满大清就你这么一位从西洋大学毕业的,居然被他找到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曾某人岂能不允,准了,江南局那边的差事你也不用辞,有空时去照看照看就行”曾国藩笑呵呵的答应。
“谢大人成全”容闳很感激总督大人,不用辞职代表着这官帽子还在,在大清有着一顶五品的官帽子,办什么事都要方便一些,闲杂人等也不敢来找麻烦,更何况每个月还能领两百多两银子的薪水呢。他对曾国藩自然忠心耿耿,不过对他的称赞还是不太敢当:“大人谬赞了,当时去美利坚求学时我们共有三人,其中一人黄胜一年后因水土不服回了广东,我后来在那美利坚耶鲁大学完成学业,还有一位学弟黄宽则去了那英吉利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科,刻苦攻读七年,获得医科博士学位,比我还要高两个等级,现已回广州行医授徒,洋人称之为好望角以东最佳外科医生,不过,如今黄宽也受梁学弟的聘请,担任广州医学院的院长”。
“哦”“嘶”,总督大人和他的幕僚各发出一个声音,一个是惊奇居然还有一位西洋大学的毕业生,另一个是惊叹这个爱丁堡大学的博士也被这个少年招揽过去了。
曾国藩和赵烈文又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里都是颇有感触,只是没有开口。
不过,对总督大人了解颇深的赵烈文已经知道曾国藩起了爱才之心了,只是作为一方封疆,自然不便放下架子开口,不然就是有失面子了(又是面子啊),这个时候,就该身为幕僚的他来说话了:“这位梁小弟年轻有为,我赵烈文深感佩服,不知梁小弟还有没有表字啊?”
梁大少爷这才知道旁边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赵烈文,此人学识渊博,精通军事,经济,还对医学,易学,佛学造诣颇深,是曾国藩一直留在身边不舍得外放出去的心腹谋士,堪称曾国藩的参谋长,对他自然不敢怠慢,当即拱手答道:“回大人,思瀚只有学名,还不曾取得表字”。
“既然梁小弟如此大才,却未有表字,不如让总督大人来为你取一个可好”。
古人所谓的取表字并非只是单纯的取字,还代表着一种师生关系。盖男子年长之后,只有家中长辈或授业恩师方可为之取一表字。梁大少爷却不知这里面的讲究,心想今天是来求人的,就得放低身段,难得人家这么客气,要为他取个表字,岂能推辞,如果不喜欢大不了将来不用就是咯:“思瀚当然愿意,总督大人肯为在下取字,求之不得也”好歹他也是学过古文的,这话文绉绉的用在当下正合适呢。
“善哉善哉,果然是块一点就通的璞玉,烈文恭贺大人喜收良徒,恭喜恭喜啊”赵烈文对着曾国藩拱手称贺。
曾总督听得笑眯眯的,闭上眼似乎在思考着给梁思瀚起个什么样的表字为好。
可我们的梁大少爷却呆住了,他这才听明白了,原来这里面有这个讲究这种规矩啊,他可一点没准备啊,他看向容闳,心说你这个学长也不提醒我一下,弄得差点出了洋相了,容闳却也如赵烈文一般的向他拱手称贺,让他更加不知所措了。
这时,考虑好了的曾总督睁开了眼,笑着开口道:“就取镇西二字,你们觉得如何?”说完看向赵烈文,因为他觉得这几个人中,也只有赵烈文在这方面的学识能和他相提并论,容闳就是个假洋鬼子二把刀,至于梁思瀚本人吗,以他曾国藩如今的学识和身份地位,给你取个表字就是你们家祖坟冒青烟了,哪轮得上你挑三拣四的。
“好字,好字,虽然平白,但这股浩然大气却是脱然而出,正好与梁师弟的名字吻合,看来老师对梁师弟的期望颇高啊,这镇西就是镇住西洋的意思,如果取镇洋那就太直白无味了,梁师弟,你明白老师对你的期望了吧,梁师弟,梁・・・・・・”
还在懵逼状态的梁大少爷终于清醒过来,他刚才已经想明白了,拜曾国藩为师他可不吃亏,这大清朝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有这种好事呢,他是没想到曾国藩才初次见他,居然会对他如此青眼相加,一时没想明白而已,现在反应过来了,马上跟当初拜两位武林高手为师时一样,对着曾国藩跪下磕头:“学生拜见恩师,谢恩师赐字,学生自当日日自勉,不负恩师的教诲和期望”。
清醒过来的梁大少爷言行举止自是十分妥帖,看得曾总督笑眯眯的直点头,旁边的两位也是连声称赞祝贺,一派其乐融融之景象。
曾国藩当即命人准备酒宴,又让人通知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回家。自1864年长毛之乱平定以后,他这个两江总督总算是实至名归了,所以家人也从湖南老家搬到江宁生活,当然此时他并不知道两个多月后,朝廷将会命他改任直隶总督。
当天中午,两江总督署后院喜笑晏晏,人声鼎沸,曾国藩的亲近下属幕僚和两个儿子都参加了收徒喜宴,众人对总督大人贸然收了一个少年做学生自是有许多不解,其中自然也有羡慕嫉妒恨的,这天大的好事怎么落到了一个商户人家出生的孩子身上,当然他们都知道曾国藩可不是普通人,更不是莽撞之人,这个少年必有其过人之处,否则难得总督大人的垂青。
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当然了解父亲的为人,真心祝贺父亲喜收爱徒,对梁大少爷也是关爱有加。
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脑袋的梁大少爷尚能忍住那股晕乎劲,笑盈盈的向两位曾家少爷行礼:“思瀚谢过二位师兄的关爱,小弟年轻识浅,不足之处还望二位师兄多多批评,多多关照,今后还需二位师兄多多提携啊”。
曾氏兄弟见这位小师弟言谈举止颇懂礼貌,自是满意,曾纪泽开口道:“镇西贤弟不必客气,你如此年少,却要创
办上海理工大学,我们兄弟二人自叹弗如啊,如果今后遇到什么难处就言语一声,愚兄能帮的上的定当替你办了。”
梁大少爷一听果然上路子,这曾纪泽后世描述他是个古道热肠之人,心胸开阔,思想开放,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开明人物,后来从事的外交工作也是成绩斐然,这样的人物是值得相交的。对于今年只有二十岁的曾纪鸿倒是不太了解。他当即称谢:“大哥厚爱,思瀚心领了,如有难处,肯定不会和大哥客气的,只是到时候你可别嫌我烦人就好。”
曾纪泽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小老弟有意思,我倒想看看你能有什么烦人之处了”。
一直在旁边凑热闹的容闳笑道:“大公子你别答应得痛快,到时候可就有的忙了,我和黄宽两人现在就被这位学弟指挥得团团转,不过我们俩都是打心眼里乐意啊,痛快痛快,哦,对了,今天趁总督大人高兴,应该给他提提那个留美学童的事”,说着说着变成自言自语的容闳也不管旁边不解的目光,自顾自的朝曾国藩的位置走去。
………………………………
第四十一章 蒸蒸日上
容闳的留美学童计划已经多次提出,但始终未获清廷批准。
梁大少爷清楚记吃不记打的清廷是不会平白无故办这种增强汉人实力的事的,历史上直到1871年,发生了天津教案事件,被以法国为首的列强逼得焦头烂额的清廷,才发现我大清真没有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才,在曾国藩,毛昶熙等重臣的推荐下,这才批准了容闳的留美学童计划。记住,在推荐人里真正起作用的只是毛昶熙,他才是慈禧太后真正信任的重臣,而此时的曾国藩,是处于慈禧要削弱的名单之首,这是太后在长春宫思虑再三后的平衡之道。
此时的广州开发区,大批的农夫雇工被招工上岛,在梁老六井井有条的安排之下,中国人民对大型工程的施工能力再次得到验证,梁大少爷的洋大哥罗滨则负责分派几个洋人工程师监督工程质量,整个长洲岛就是一个大工地,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一条条道路被平整出来,四通八达的下水管道已经按照图纸施工完毕,星罗棋布的厂房正在日夜赶工,梁大少爷的造船厂和纺织品公司也在其中。
广州开发区董事会投资的火力发电厂和自来水厂同样也在建设之中,投资比例与开发区占股比例相同。由此可见,罗滨对这个开发区是真正上心的,充满了能量的英国人做起事来也同皇家海军一般神勇无敌,这样的效率就是放在后世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如此这般的溢美之词时常在各家英文报纸上见到,令每每读到这些报道的罗滨喜形于色,大受鼓舞,如同天天给他充电上发条似的,让他第二天又是干劲十足!
欧洲的另一个强国――法国,自然看不惯英国佬这般嚣张,鼓励法国商人在广州开发区大办工厂。法国人开办了巢丝厂,丝织厂,五金厂,甚至也办了一个造船厂,跟梁大少爷的那家厂形成赤裸裸的竞争。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法国人的造船水平是首屈一指的,要知道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铁甲战舰是法国人造出来的,而不是世界海军第一的英国人。
英国人自然不甘示弱,纺织机械厂,通讯设备厂是他们的强项,自然要来争夺中国市场。
美国人投资建造了水泥厂,电线电缆厂。普鲁士人建了他们擅长的机械机器厂,这个机器厂可以生产普通的机床,也可以生产火车车头和车厢,部分车间只要增添一些设备甚至可以制造枪炮。虽然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开建一条铁路的计划,但是实力不如英法的普鲁士只能看得更远,相信中国人肯定会修建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