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有抓到活口?”李鸿飞询问道。
被人撵了一路,若是有活口,李鸿飞定然要好好折磨一番,以消心头之气。
“这批人很顽强,弟兄们为了抓活口伤了好几个,结果还是让对方咬舌自尽了。”郭胜解释道。
“这些人是死士,不是那么好抓的。”王国兴说道。
这样的死士,锦衣卫中有大把的存在,不过锦衣卫的待遇稍微好一点,一般都是在嘴里含一枚毒馕,一旦咬破,便可瞬间毙命。
“不用想了,这些人骑射功夫了得,应该是满清鞑子,看来多尔衮已经将细作,渗入大明军队中了。”戚红英肯定道。
“没错,他们明知刺杀失败,却还故意说出是成国公的手下,肯定是想让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成国公头上。”郭胜点头附和道。
古代人又不傻,这么明显的破绽,他们不是看不出来。
至于对方是否故布疑阵,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朱由检的行踪,那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人能提前想到,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对方若是准备充分,也不会只派这么点人来送死了。
“当务之急,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这里距离三河县并不远,不管对方是多尔衮,还是朱纯臣的手下,既然逃走了一个,那定然会想办法报复,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李鸿飞催促众人赶紧离开。
在他看来,三河县既然有满清的探子,那蓟州就不见得没有,如果这次全歼了这群黑衣人还好说,最操蛋的还是逃走了一个,对方这次准备匆忙,下次出现,那定然是有备而来。
极度珍惜自己小命的李鸿飞,自然不愿意在这个地界多待了。
经过李鸿飞这番分析,众人也感觉很有道理,当即决定连夜赶路,南下去往天津。
王承恩之前通过飞鸽传书,告知了天津卫的东厂档口,只要朱由检一行,能顺利抵达天津,那么就能在当地东厂番子的安排下,乘坐船只,沿大运河而下,直接进入苏杭境内。
走京杭大运河,是目前唯一快速,安全的道路。
之前京师、通州附近的漕运,都在朱纯臣管辖范围内,对方有水师坐镇,众人可不敢在对方地盘上乘船南下,万一被堵住,在河里可不容易逃跑。
至于廊坊,那是李自成的地盘,更加不能去。
倒是天津,虽然远了点,但至少那边目前还在明朝官府手中,如今这世道,连政府官员都忙着南逃,谁还有心思管理运河,到时候东厂番子,再适当地给当地官员稍微打理一番,顺利南下还是没问题的。
众人还没深入蓟州境内,所以距离天津也不算太远,加上这次收获了不少战马,赶路速度也大大加快,若中途没什么意外,只需两日,便能顺利抵达天津。
只是这两日,李鸿飞又得过风餐露宿的日子了,幸亏之前戚红英购买了不少馒头当做干粮,否则以大伙儿手上那点碎银子,怕是连饭都吃不饱了。
李鸿飞这边连夜赶路,而在北京城的李自成大军,则刚刚与朱纯臣的两万兵马结束交战。
李自成的一个万人队,出安定门,径直朝着东直门发起进攻。
由于李自成的军队,已经从城内绕到了城外,朱纯臣想要依靠城墙死守,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城外,与闯军展开野战。
初时,明军以红夷大炮助阵,配合神火飞鸦,集束火箭,以及火枪阵,倒是与轻装突袭的李自成大军,斗得不相上下。
直到下午时分,李自成调来了一批,从城中缴获的大炮,几十门红夷大炮,以及上百门虎蹲炮、无敌大将军炮,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炮阵。
巨炮朝着朱纯臣大军,连续轰击了将近一个时辰,并趁着黄昏,出动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向明军发起了总攻。
之前的炮战,已经让明军士兵人心惶惶,再加上天色变暗,火器的命中率大打折扣,闯军仅仅一个冲锋,就令朱纯臣的两万大军作鸟兽散。
毕竟这些明军,大多都是被朱纯臣强行吞并过来的,对朱纯臣没什么归属心,而且很多士兵之间,相互认识仅仅四五天时间,没有彻底磨合的军队,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军阵配合。
再加上皇宫被李自成占领,皇上下落不明,这些明军士兵一个个毫无斗志,对阵士气正旺的闯军,不败才怪。
一日之间,闯军击溃两万明军,朱纯臣手下仅剩一万老弱残兵,自知无力回天的朱纯臣,只得下令开齐化门,携手下一应将领,降了李自成。
投降的朱纯臣为了自保,更是献出了太子朱慈烺,李自成则为了拉拢明朝旧臣,封朱慈烺为宋王。
可怜的朱由检,在李自成破城之前,诛杀了自己老婆跟女儿,唯一器重的儿子,如今也被李自成抓住,他现在可真是孤家寡人一个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晚,历时五天的北京保卫战,以朱纯臣的投降而落下帷幕,整个北京城除了零星的抵抗之外,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明军,北京已彻底被李自成占领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几处不起眼的地方,同时飞出了好几只信鸽,这些信鸽去往的方向也不一样,有的往南,有的往东
第一卷《龙回大海》完。
ps:新书到现在已经65万字了,人物背景也都交代清楚了,各位大大如果对本书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书评区留言,谢谢大家了。
另外,这周是新书试水推,还请各位大大多多投推荐票,希望能有个好成绩。
………………………………
第一章各方反应(上)
辽东镇乃大明九边重镇之一,也是平西伯吴三桂之前所镇守的区域。
而距离辽东镇正北方五十公里远的翁后郡(今辽宁阜新),则是大清国的地盘。
自从李自成进攻京师以来,小小的翁后郡就变得热闹非凡,仅仅十来天时间,这里就汇聚了十万八旗精锐,领军之人,便是大清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二十一日凌晨,彻夜分析战局的多尔衮刚刚睡下,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鳌都统,王爷刚刚睡下,有什么事,等王爷睡醒再说。”营帐外的侍卫阻拦道。
“是鳌拜吗?这么晚来找本王,定是有什么急事,还请进帐内细说。”多尔衮的声音从大帐中传出。
有了摄政王的命令,守卫自然不在阻拦。
入帐后鳌拜单膝跪地,朝前方身着龙袍之人行礼道:“臣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拜见摄政王。”
“起来吧,正事要紧。”多尔衮单刀直入。
“据探子来报,李自成已于昨日晚间,彻底占领了南朝京师,明驸马朱纯臣投降,明太子朱慈烺被俘,明皇朱由检下落不明。”鳌拜回答道。
翁后郡距离京师将近一千里,李自成那边战斗结束,还不到四个时辰,千里之外的满清,便已经得知此事了,显然这是信鸽的功劳。
“朱由检应该是南逃了,潜伏在朱纯臣身边的金砺,早前已飞鸽传信,在三河县隘口,发现了朱由检的踪迹,只是袭杀没成功,而我等又鞭长莫及,所以这则消息,我并未透露。”多尔衮解释道。
“真可惜!如果南朝皇帝死了,整个南朝定然大乱,我们正好借此挥军南下,开疆扩土建功立业,岂不美哉!”鳌拜连叹可惜。
在鳌拜看来,这正是大举进军中原的机会,可如今朱由检逃了,以朱由检的影响力,定然能在南方站住脚,而北方却是李自成的地盘,清军此次入关,若是跟李自成斗个两败俱伤,岂不是便宜了崇祯?
“来人!请宪斗先生过来。”多尔衮也感觉事情有些棘手,需要找人好好谋划一番。
原本多尔衮这次出征,只是想趁着李自成与朱由检开战,无暇他顾之际,趁势劫掠一番,可如今一个入主中原的机会摆在眼前,叫多尔衮怎么能不心动?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就连多尔衮,也得恭恭敬敬称对方一句先生。
不多时,一位年约五十左右,身材瘦弱的男子,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来到多尔衮帐内。
“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本王明知先生抱恙在身,却还是派人深夜叨扰,只因事情紧急,还请先生见谅。”多尔衮一脸歉意地说道。
多尔衮这话说得确实客气,实际上却没有丝毫诚意,若他真是愧疚,何必将生病之人请来,自己亲自去请教对方不行吗?
究其原因,还是当初皇太极死时,几大皇子争夺皇位,范文程站错了队伍,遭多尔衮记恨罢了。
不过记恨归记恨,多尔衮对范文程的政治眼光还是很欣赏的,如今正是一致对外之际,多尔衮想听听对方高见。
“咳咳王爷如此急切,定然是有大事,还请细说。”范文程也不介意,反正这样的事情已不是一两次了。
事关重大多尔衮不敢耽搁,于是将鳌拜收到的情报,与他自己收到的情报,详细汇报给范文程。
“如此说来,这确实是个机会,至于崇祯他连过三河县都不敢声张,就算南下掌权,那也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只要运作得当,两个月的时间,我大清足以在北方站稳脚跟。”范文程身上还有病,不能多说话,只是点到即止。
“先生高见!”多尔衮立刻就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
“传令京师中的探子,这几日给我大肆散播消息,就说朱由检被李自成秘密杀害,且弃尸荒野。”多尔衮对鳌拜说道。
“喳!”鳌拜领命离开。
“左右听令!命令大军,天明拔营,前往山海关!”待鳌拜离开,多尔衮再次下了一道命令。
范文程则在起身告辞之际,也补充了一句:“吴三桂可用。”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多尔衮从吴三桂手上找突破口。
就在满清这边,积极谋划入关事宜的第三天,距离京师不远的河北丰润,吴三桂通过从京师过来的细作得知了,京师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更是被李自成“秘密处决”的消息。
随后不久,吴三桂又收到一封吴襄捎人送来的家书:“大顺军陷城,为父与众臣已降,儿可准备投降大顺,但须观大顺如何待明室降将。”
“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真有天子气像,那自然要降,否则我吴三桂还能到关外降清?我或当梁山好汉不成?”吴三桂看完信,自言自语道。
他对投降大顺并无反感,改朝换代的事,谁又扭转得了?
良臣择明主,飞鸟择良木。
吴三桂之前一直拖延行军,正是因为看清了明朝气数已尽,知道即使进京勤王,最终也是落得个兵败投降的下场。
如今停留在丰润,手下还有五六万兵马,正适合观望局势,不怕李自成不重视自己。
“不过这书信似乎父亲明知我关心圆圆,却为何只字不提?”吴三桂疑惑道。
古人书信报平安,一般都会提及家人近况,可这信中非但没有提及陈圆圆,而且更是未曾提及家中之事,这让吴三桂有些担心。
“方献延,你即刻派信使入京,与李自成商议归降事宜,另外想办法查明我父亲及家人的现状。”吴三桂朝一旁的副将吩咐道。
对于这封家书的真实性,他并不怎么怀疑,不过家书既然是李自成派人送来的,其中不好的内容,肯定不会写在上面,这些都需要安排信得过的人,前往京师进行查探。
………………………………
第二章各方反应(下)
自从崇祯皇帝被李自成“秘密杀害”事件曝光后,留在京师的一干明朝旧臣便开始闹腾起来。
先是户部尚书倪元璐,于二十二日发文痛斥国贼弑君,随后倪元璐于府中自缢殉国,其全家上下十三口人,亦纷纷服毒自尽。
紧接着二十三日,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结伴来到文信国祠(文天祥祠堂),告慰过铁血丹心文大人,随后纷纷自缢殉国。
之后接连两日,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宫内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以上。
宫女自杀或战死者三百余人。
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
多尔衮派人散播的假消息,彻底让京师内的明朝旧臣,与李自成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间隙。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不仅仅只有多尔衮,李鸿飞同样难辞其咎,当初他听闻东厂能使用飞鸽传书,担心信鸽被李自成截住,使得朱由检暴露行踪,所以让王承恩出面,严令各地档头,不得将崇祯的消息传入京师。
再加上为了抓捕城内散播谣言的细作,刘宗敏下令封锁全城,让弓箭手待命,遇到任何飞往城外的鸟类,一律射杀,至于从城外飞进来的信鸽,也被闯军顺藤摸瓜,找出了藏在城内的细作。
如此一来不仅东厂这边的消息断了,就连多尔衮那边,短时间内,也不清楚之前的计划,究竟有没有效果。
“岂有此理!正是岂有此理!究竟是谁在造谣?刘宗敏,你可曾查出造谣之人?”李自成气得在金銮殿中来回走动。
原本都还好好地,一群前朝降臣也没怎么闹腾,结果这才两天,整个京师都在暴动,就连皇宫里都不安生,那些太监宫女,一个个跟疯了似的,朝着守护皇宫的军士发起攻击,仅仅两天时间,因为这些攻击,足足阵亡了百多名闯军。
“陛下,倒是抓到了不少探子,有东厂的、锦衣卫的、满清的,不过还是没查到幕后主使,但从射杀信鸽获取的信息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朱由检的踪迹,或许对方真死在了乱军之中。”刘宗敏推测道。
“我在乎的不是他朱由检死不死,而是想要知道,究竟是谁在暗地里给我使绊子!”李自成怒道。
朱由检死没死,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对方死了更好,省的再去南方组织军队与自己对抗。
李自成希望朱由检死,却不愿意自己背这个黑锅,毕竟人言可畏,一群士大夫闹起事来,还是很麻烦的。
想到这里,李自成再次询问刘宗敏道:“你确定这些明朝旧臣,都被控制住了吗?”
“除了破城之前逃走的,剩余的都被控制住了,而且未免混入细作,我们封锁了京师所有出口,没有令牌,谁也无法出城。”刘宗敏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既然这群臭书生想死,那就成全他们!传我命令,任何人胆敢提及崇祯,满门抄斩!”李自成下令道。
之前还只是想找这些前朝旧臣征集军饷,如今只要有不配合的,估计都会抄家灭族了。
李自成下达命令没多久,门外走进来一名侍卫,对李自成说道:“启禀皇上!吴三桂派来信使,说是要商议归顺之事。”
“让他去御书房等着,我这里商议完毕,再去见他。”李自成回答道。
毕竟才登基没多久,说话连一点皇家威严都没有。
吴三桂的信使到来,加上该说的事都差不多说完了,李自成最后随便交代几句,便结束了会议。
李自成之所以要单独见吴三桂信使,是因为他明白吴三桂的重要性,届时讨价还价必然少不了,这种事当然不能在一众手下面前讨论。
没人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的信使,究竟谈论了一些什么,不过信使离开时,后面跟着七八辆马车。
次日,信使快马加鞭回到丰润,此次进京,信使不仅带回了,李自成赠送的四万两白银,更带回了一则,使吴三桂目瞪口呆的消息!
家产被李自成籍没!
家父被刘宗敏拘执!
家族人被软禁!
最为让吴三桂受不了的是陈圆圆下落不明。
据信使得到的消息,陈圆圆先是被刘宗敏的部下“护送”前往皇宫,可半路又被一伙明军劫走,至此下落不明。
“刘宗敏!你当我傻吗?明军谁人不劫,单单劫一弱质女流!”吴三桂怒吼道。
发现自己被人当成傻子戏耍的吴三桂,心中越想越气。
他觉得一股热血骤然冲上头顶,几乎要倒下去了……
吴三桂强扶起书案站定,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窦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的下巴伸展过去……
他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这样的目光使身边的侍从们大为惊慌,都害怕起来。
吴三桂牙齿咬得咔咔直响。
骤然间,他转过身抽出兵器架上的斩将刀,突然发出一声,犹如受伤猛虎般的咆哮:“李自成!刘宗敏!”
随即一刀劈下,书案即一声巨响被从中劈开。
众将闻声,哗然聚来……吴三桂只觉嗓子眼儿发甜,一口鲜血吐了出来,跄踉几步躺倒在地上。
众将纷纷围上来,屋子里一片慌乱。
良久,吴三桂才悠悠醒来,他没有滴一滴眼泪,但眼珠红丝遍布,血充瞳仁,他见众将围在自己身边,向他们挥一挥手。
“各回营帐,容我思虑片刻,半个时辰后大帐议事”。
“那将军您……”
“我没事!”
ps:今天作者君就要回家过年了,老家没有电脑,只能用手机码字,不过我保证,每天至少一更,争取两更,希望各位大大谅解。
另外,我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财源滚滚!
总之凡是看《大国崛起1644》的童鞋,明年都发大财!(推荐票推荐票快快来!)
………………………………
第三章冲冠一怒为红颜
手下一众将领,纷纷退出大帐。
吴三桂闭眼沉思:“怎么办?进,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已占据京师。退,往哪里退?山海关孤立无援,我这几万兵将,又能抵挡多久?投降李自成?不,绝不能!我的圆圆,我的爱妾,我的美人,什么狗屁失踪,圆圆定是已身陷魔爪,被李自成蹂躏,她那娇弱之躯,怎禁得住这帮贼人的践踏,李自成,刘宗敏,你们这帮猪狗!”
吴三桂看着摆在一旁的四万两银钱,感觉这哪里是招降费用,倒像是陈圆圆的赎身钱
越想越气的吴三桂,由陈圆圆发展到对李自成大军的全面仇恨。
夺我爱妾
刑我家父
籍我家产
毁我皇室
逼杀皇上……
国仇家恨,此刻全部凝聚到李自成、刘宗敏身上,和这样的贼匪怎么能共事
既然无法共事,那么定然要与之为敌了!是的,肯定为敌了!
如果与李自成为敌,那就必须要赶快摆脱丰润这个危险地带。
否则李自成大军出京,丰润即日可下,这个地方地势平平,无险可守,留在这里是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找个立足点,再图复仇根本,杀死仇家!
“传参军方献廷、胡守亮两位大人。”
吴三桂向书房外喊话,他需要这两位参军为他谋划一处立足点。
“方献廷,胡守亮参见将军!”
话音刚落,二人推门而入。
噫!来得如此之快?吴三桂看了他们一眼。
“参见将军!”
“二位请坐!”
“谢将军。”二人坐定说道,“我二人并未离开,我们一直守在营帐书房外面,只等将军商议大事。”
这真是两个见事极快的高明参军。
方献廷是原辽东巡府的公子,与吴三桂意气相投,其父死后他不做别的官,专门赶来为吴三桂作高级参谋,吴三桂甚为欣赏此人见多识广,二人无事不谈。
胡宗亮是军中谋士出身,也是吴三桂的作战参谋,他精通满语,足智多谋,尤其在实际战争中会随机应变,常有奇谋妙计。
吴三桂非常高兴,向二人一拱手道:“方、胡两位兄台,今大势已明,我与李自成、刘宗敏不共戴天!但急需找一处地方驻扎屯兵,为今之计,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吴将军所言极是,我二人早已想到一处地方”
“什么地方?”
“山海关!”
吴三桂思绪良久,这才说道:“山海关虽是一处险要之地,可那里孤立无援,一旦闯贼围城,断我粮道,不出三月,必死无疑啊!”
说实话,吴三桂确实想返回山海关,毕竟那里还有一万多守军,可以增强吴三桂的实力。
但即使拥有七万可战之兵,却也无法与李自成抗衡啊!
“将军莫急,这是不久前,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传来的书信。”胡宗亮将一封书信递给吴三桂过目。
他精通满语,同样与满人交情不浅,多尔衮要与吴三桂某事,最佳的中间人就是胡宗亮了。
吴三桂接过书信看罢,随后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好!摄政王来得正是时候!有摄政王出兵相助,我定能报君仇,灭国贼,雪家恨!传我军令,集结大军,回山海关!”
一个时辰后,众将聚集营中。
吴三桂手捧尚方宝剑,脸色肃然,在营帐中来回走了几步,正色宣誓:“诸位将军,这是大明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