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644-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宝丰之前篡撵巴图尔珲台吉主动出击,就是为了消耗对方的军队,试想一下,即使如今已经知晓了清军的部署,但巴图尔珲台吉无论兵力还是士气,都不可能是清军骑兵的对手,这一仗又哪来的丝毫胜算呢?

    哪怕是一鼓作气冲出包围圈,这几乎都很难实现。

    “哎!耶鸿基,接下来的战斗,无论如何激烈,你都不必带头冲锋,留在我身边,保住性命即可。”巴图尔珲台吉一边叹息,一边对身边的武将说道。

    “大汗?这是什么意思?”耶鸿基没听明白。

    接下来的战斗,关乎准葛尔部族生死存亡,耶鸿基作为巴图尔珲台吉手下为数不多的猛将,他不明白大汗为何不让他亲自出战。

    “大明虽不希望我死,但也不希望我继续掌管如此多的军队。”巴图尔珲台吉直言不讳道。

    作为一个大部族的领袖,巴图尔珲台吉又岂能看不清楚眼前局势。

    “大汗是说,韩先生方才鼓动我们主动出击,是为了消耗大汗的军队?”耶鸿基很快明白过来。

    “我虽然不了解前方清军布局,但也明白,以各部现如今的实力,冲破包围圈希望并不大。”巴图尔珲台吉叹息道。

    如果是在与哥萨克骑兵交手之前,即使没有援军帮忙,巴图尔珲台吉也绝对有信心,率领手下冲破前方的清军封锁,但现在真就不好说了。

    “那我们何不继续留守,总不能大明想要我们死,就乖乖将头颅奉上吧!”耶鸿基不解道。

    既然识破了明军的计划,那他们完全可以继续留守这片区域,等待最佳的突围时机。

    “留守?这里仅有水源,没有其余食物,我们能守多久?冲出去虽然九死一生,但不冲绝对十死无生。”巴图尔珲台吉说道。

    大明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他若不遵守,或许部下全部阵亡,大明的援军也不会过来吧。

    “可恶!汉人就是狡猾。”耶鸿基怒道。

    “这个世界,实力为尊,大国之间的博弈,我们只不过是他们手上的一枚棋子。选择大明,至少普通百姓受到的伤害不会太大,而选择沙俄或者满清,你觉得以这两国穷兵黩武的性格,准葛尔部族今后还有可能存在吗?”巴图尔珲台吉说道。

    直到现在,巴图尔珲台吉已经想明白了很多,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他唯有选择大明,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自己的子民。

    至于军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接受一支自己无法掌控的军队,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众人各怀心思,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蒙古大军便启程,继续南下。

    而副班长傅强,则比蒙古大军更早,带着两名士兵,先一步离开营地。

    出了“鬼门关”,前往大明境内的道路有很多,傅强这是要抄近路先行入关,请求援军接应了。

    国安局想要消耗巴图尔珲台吉的部队不假,但军方更在意的,是消灭眼前这支清军,如果在援军赶到之前,巴图尔珲台吉的部队便被消耗干净,那军方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一路紧赶慢赶,傅强一行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肃州前哨站。

    而这时不出所料,巴图尔珲台吉的部队,应该已经与清军打起来了。

    出了“鬼门关”骑兵只需半日路程,便能抵达沙漠边缘地区,在这里,别说夜间战斗,就算是夜间行军,也不会轻易迷路了。

    “什么?你们找到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而且现在已经与清军主力交手了!”汪盛得到消息,瞬间从椅子上窜了起来。

    “没错,确实是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不过他们仅有两万多人,而且长途行军,士兵疲惫不堪,战斗力肯定不如清军,还请上报军部,尽快派兵支援。”傅强说道。

    虽然他之前一直在执行任务,并不清楚国安局的布置,但他心里明白,军部如果不尽快派兵救援,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很可能会顶不住。

    “我这就通知邱师长”汪盛赶紧说道。

    虽然这里是前哨,但距离师部并不远,快的话最多一刻钟时间就够了。

    “慢着汪副师长,如今天色已晚,骑兵进入沙漠难以把控方向,万一迷路,非但不能及时救援,还很有肯能耽搁接下来的计划!”一名上校参谋忽然出言制止道。

    “额谢参谋说得对,如今天色已晚,双方即使战斗,也会有所顾忌,如果所料不差,清军最多对巴图尔珲台吉采取围困措施,真要分出胜负,那也是明天的事情了。”汪盛也点头应承道。

    夜间战斗,不确定因素太多,清军为了全歼巴图尔珲台吉所部,自然不可能主动发起进攻,以免对方趁机突围。

    最有可能的,便是围困住对方,等待明天天亮之后,再发起总攻。

    不过夜间不适合行军这个理由,在傅强看来,简直就是扯淡,沙漠边缘又不是鬼门关,这片地区别人或许不熟悉,但十三师的士兵,就算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

    只要派一队十三师士兵做向导,完全能指引蒙古骑兵进入战场,运气好的话,还能从侧面突袭,一举歼灭这五万清军。

    明军善于打夜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什么时候,连夜间行军都变得不适合了?

    “这样吧,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一下,军部那边肯定是要通知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这就派人联系沙漠中的渗透部队,他们这几天也汇聚了不少巴图尔珲台吉的残部,这些部队距离战场比较近,既能第一时间支援,也能帮助巴图尔珲台吉坚持到援军赶到。”汪盛再次补充道。

    担心巴图尔珲台吉坚持不到明天,汪盛特意吩咐那些之前汇聚的残军,前往支援对方。

    如果此时前来汇报的是穆晓东,绝对会明白汪盛的用意,这不仅是要坑杀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甚至连对方的附属部队,也被当做了消耗品
………………………………

第223章没有援军?

    不仅是汪盛,就连季东明,张超这样的军方高层,得出的最终分析出的结果,也是清军在夜间,不会发起总攻。

    事实也确实如此,明军调动兵力一直都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这对清军而言,明军没有骑兵,是无法插手此次战争的。

    所以此时的清军,占据了主动优势,最佳的办法自然是稳扎稳打。

    可战争往往并不能仅凭推演便得出最终结论,清军不愿意主动进攻,不代表巴图尔珲台吉不会拼死发起突围

    在得知大明意图之后,巴图尔珲台吉其实已经放弃了自己的部下,所以在遇到清军主力的第一时间,根本没考虑双方实力的差距,一上来就投入全部兵力,丝毫没有保留的意思。

    乱拳打死老师傅,巴图尔珲台吉这种毫无章法可言的战术,在初期还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毕竟清军为了完成包围圈,前期只派遣了大约五千骑兵,试图拖住对方的主力。

    可巴图尔珲台吉两万多骑兵压上去,很快便冲破了这五千骑兵的阵型,要不是清军再此布置多日,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甚至能一鼓作气,冲出清军包围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没有援军的接应,突围受阻的蒙古骑兵,终究还是因为后继无力,被清军死死困住。

    即便之后周边出现了近万大军接应,巴图尔珲台吉也是有心无力。

    战斗持续至深夜,包括汇聚过来的接应部队在内,巴图尔珲台吉三万大军,如今仅剩一万五千余人。

    清军同样也不好受,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蒙古骑兵,开战到现在,对方一直以命搏命,清军虽然占据人数上的优势,但伤亡已然破万,不少清军士兵甚至被这种打法吓破了胆。

    这样的战斗意志,似乎只有在昔日的明军身上才能展现出来。

    难道这伙蒙古骑兵,是明军假扮的?

    其实清军不知道,当一支军队抱定必死之心后,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不是一般军队能比拟的。

    虽然哥萨克骑兵与清军骑兵不同,但那只有蒙古高层才清楚,在那些底层士兵看来,今天若是不能冲出去,绝对会被这群残忍的侩子手屠杀殆尽。

    毕竟撤退到这里的蒙古骑兵,都曾见识过哥萨克骑兵的凶狠,知道投降其实与自杀没有多少区别。

    既然注定要死,何不死得轰轰烈烈。

    如果说那些负责救援的,巴图尔珲台吉前附属部族,只是前来打酱油的话,那被围住的巴图尔珲台吉主力,则是实打实地在拼命。

    清军被这些救援部队牵制了部分兵力,无法全力发动进攻,双方短时间内,还真难决出胜负。

    不过韩宝丰心里清楚,这样的僵持局面不会持续太久,等到这股气势消耗完毕,就是在场所有蒙古骑兵的死期。

    国安局确实不想这些蒙古骑兵活下来,但哪怕是死,那也必须死得有价值,哪怕是死,也得拖着这五万清军陪葬!

    “穆班长,有没有办法通知肃州,再不出兵,我担心错过最佳剿灭清军的机会了。”韩宝丰说道。

    战斗已经打到了下半夜,若是之前傅强的通知有用,这时候来的就不仅仅是一些残兵败将,而是大明境内的正规骑兵部队了。

    “韩先生,如今我军三面被围,我也没办法。”穆晓东一脸无奈道。

    还真不是他不帮忙,这会儿除了退入沙漠深处,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而清军的目的,其实就是将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逼回沙漠深处

    “真的一点办法都没了吗?”韩宝丰不甘心。

    “这支军队完了,还请韩先生尽快做决定,刚好东面如今有援军牵制,让巴图尔珲台吉调集兵力猛攻东面,而我们趁势从正南方突围。”穆晓东说道。

    在他看来,这支骑兵已是强弩之末,哪怕垂死挣扎最多也就能坚持到天亮。

    倒不如让其发挥最后的余热,主动冲击清军防御力最强的地方,以便调开南面的守军,让小股部队得以突围出去。

    “在等等吧,清军虽然数量庞大,但却一直没有主动发起进攻,其防守可谓是密不透风,以我们如今的状态,就算全军冲击一处地方,也未必能对他们造成威胁。”韩宝丰分析道。

    被困的巴图尔珲台吉主力,经历大半夜的拼杀,数量已经不足8000,而且连续作战到现在,早已人困马乏,强行闯阵,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还等什么?我们累,清军同样也不好受,这是我们冲出包围圈的唯一机会。至于那些蒙古士兵你们国安局要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穆晓东毫不客气地说道。

    隐忍到现在,他终于爆发了。

    说到底,穆晓东是军方的人,是一名纯粹的士兵,在他看来,如今的蒙古人,已经与大明达成了战略合作,那就可以称之为友军了。

    亲眼看着友军覆灭而不施救,更可恶的是,这种情况还是自己一手促成的,穆晓东心里没有一丝愧疚是不可能的。

    如今加上韩宝丰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直接点燃了穆晓东心中的怒火。

    都已经将人坑到绝路了,又何必在最后关头,装什么仁慈,扮什么圣人呢?

    “你以为我想吗?口口声声我们国安局怎么样怎么样?你们军方如果有碾压骑兵的实力,用得着国防部如此算计?巴图尔珲台吉的嫡系不消耗殆尽,大明如何统治蒙古草原?”韩宝丰也忍不住爆发了。

    国安局为何做这种令人不耻的行径,还不是因为明军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蒙古草原。

    按照当初国防部的推演,大明国防军想要完全控制住蒙古草原,在草原上布置的兵力,绝对不能低于三十万,而且是战争过后的常驻兵力。

    蒙古诸部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游牧民族的迁徙能力却是十分强大,明军大多为步兵,对方真要跟你打游击战,没有三十万大军,还真控制不了这些区域。

    可大明全国战兵数量,总共才不到五十万包括空军,海军,哪有那么多兵力耗费在区区一个蒙古?

    当然,这只是武力征服的手段。

    如果将蒙古各部族的首领彻底控制在手,并消灭他们手上的军事力量,没了抵抗手段的蒙古诸部,自然会臣服于大明。

    不过这种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却不小,至少在消灭蒙古诸部的军事力量这点上,大明是不能直接出手的。

    于是就有了韩宝丰的蒙古草原之行。

    起初国安局的计划,是让巴图尔珲台吉统一蒙古,在这武力统一的过程中,战争自然在所难免,蒙古诸部的实力也会大幅度削减。

    大明只需趁机拉拢那些失势的蒙古贵族,扶植一个忠于自己的傀儡政权,等到巴图尔珲台吉走上人生巅峰之后,再雷霆出击,一举将其统一蒙古的美梦彻底击碎。

    如此,虽然无法在名义上,将蒙古地区纳入大明版图,但也算是从实际上,完成了对蒙古诸部的掌控。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巴图尔珲台吉这边还未行动,俄满联军便向蒙古诸部发动了侵略。

    就在国防部还未做出应对的时候,国安局却看到了吞并蒙古的契机,而且不仅仅只是实际掌握蒙古的大权,更能在名义上,将蒙古地区,划进大明版图之中。

    这一点,是军方根本没法做到的。

    韩宝丰之所以如此激动,就是因为连军方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国安局却在努力将其完善。

    结果他们各种背信弃义的事情都做出来后,非但没能获得军方的认同,反而被人各种嫌弃,透过穆晓东的表现不难看出来,这种事一旦公诸于众,国安局绝对会成为受世人唾弃的存在。

    甚至有可能口碑比当年的锦衣卫与东厂还不如。

    付出了这么多,承受了这么大委屈,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解决军方面临的难题,国安局的特工也从未因此而抱怨过什么,如今反倒被军方的人嫌弃,韩宝丰心里能好受才怪。

    “对不起,我真不是这个意思。”穆晓东也明白自己方才有点过火了。

    “可现在不走,我担心再生出什么变故啊!”

    清军如今将他们团团围住,就连十三师的侦查连都没办法轻易突破封锁,可见他们面临的处境究竟有多糟糕,再不想办法突围,别说这些蒙古骑兵,就连巴图尔珲台吉本人,能否顺利抵达大明境内都不好说。

    “再等等吧,我相信天亮之后援军肯定会过来,这些蒙古勇士就算要战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至少要拉着这五万清军当垫背!”韩宝丰冷冷地说道。

    他虽然进入准葛尔两年之久,但心里对国安局还是很信任的,知道自己的上级虽然是在消耗巴图尔珲台吉的实力,但也不会眼睁睁放任清军从容离去。

    之前是他太过心急,想要快速消耗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这才让大军不停地发动进攻,如今援军短时间内不会过来,那么就必须坚守阵线,保存实力,等待天亮后,向清军发动最后一击。

    “如果判断错误怎么办?”穆晓东有些担心。

    援军到现在还没来,军方肯定是同意了国安局的计划。

    如今看似缺了巴图尔珲台吉,大明将很难掌控蒙古局势,不过换一个角度想,巴图尔珲台吉真要战死,对大明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葛尔丹还在京城做质子,相比于老子,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似乎更容易控制。

    另外,明军此次坑惨了巴图尔珲台吉,受制于实力约束,对方表面上或许会乖乖听从大明的指示,暗地里未必不会怀恨在心。

    就目前形势看来,死了的巴图尔珲台吉,远比活着的更有价值。

    “如果判断错误,我只求你一件事,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巴图尔珲台吉活着走出这片沙漠!”韩宝丰目露凶光道。

    连穆晓东都能想到这一点,韩宝丰不可能猜不到其中变故。

    国安局如果真的改变了计划,而又没能及时通知到他的话,那他就只能做对大明最有利的打算了

    其实之前汪盛故意拖延出兵时间,就是因为国安局想要改变行动计划。

    早在傅强入关的时候,军方高层与国安局高层,正在就巴图尔珲台吉是杀是救,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当初李鸿飞的意思,是保住巴图尔珲台吉的同时,尽可能的消耗对方实力。

    可国安局在行动过程中,发现巴图尔珲台吉在蒙古地区的号召力太过强大,他们通过暗地里调查,发现那些南逃的蒙古部族,绝大部分最初的第一选择并非是大明。

    要不是前往准葛尔的道路被俄满联军封锁,这些蒙古部族早已逃进了巴图尔珲台吉的地盘。

    放一个有能力统一蒙古诸部的家伙进入大明,国安局从中嗅到了一丝威胁。

    尤其是决定消耗对方的嫡系部队之后,国安局忽然想到:这样一来,岂不是彻底将其得罪的死死的?

    以巴图尔珲台吉的智慧,不可能猜不出国安局的部署。

    面对俄满联军这个大敌,巴图尔珲台吉或许会暂时归附于大明,可一旦解除了蒙古境内的隐患,谁能保证他不会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蒙古诸部,再度与大明作对?

    所以趁着这次清军围剿的机会,借助俄满联军之手,彻底铲除这个潜在威胁,将整个蒙古诸部的仇恨,都转移到俄满联军身上,这才是对大明最有利的做法。

    为此,哪怕放过眼前的五万清军,也是可以接受的。

    国安局这个计划确实令人心动,但却遭到军方的反对,张超可是李鸿飞的心腹,他能有现如今的地位,绝对离不开李鸿飞的栽培。

    既然李鸿飞最初的意思是救援巴图尔珲台吉,张超就不会管其他,只想坚决完成任务。

    如今情况紧急,国安局短时间内无法与京城沟通不说,李鸿飞也在前几天传信,说是准备亲自动身前往西北,这会儿应该在过来的路上。

    于是军方与国安局,对是否救援巴图尔珲台吉,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情况下,哪还有心思管关外是否打得天翻地覆了。
………………………………

第224章各怀鬼胎

    “咱们也别吵了,眼看天都要亮了,结合前方斥候传来的消息,都这个时候了,巴图尔珲台吉是否还活着,我们谁也不清楚。”季东明实在看不下去了。

    双方一个军事会议,开了足足一整夜,前线传来的消息,巴图尔珲台吉的部队为了突围,也是连续猛攻了大半夜。

    以这样高强度的进攻来看,天亮之时,估计就是巴图尔珲台吉灭亡之时。

    其实这次军方与国安局的争吵之中,国安局已经不知不觉占据了上风。

    “艹!中计了,你们国安这一手玩得够狠啊!”张超也反应过来。

    双方看似一直因为争吵而拿不定主意,但只要军方一刻不出兵,巴图尔珲台吉就距离死亡更近一步,时间拖得越久,其实对国安局也就越有利。

    “额张将军这话严重了,都是为了大明着想嘛!”国安局的负责人并没有反驳。

    “哼!传我命令,所有蒙古骑兵快速出关,迎击清军!”张超终于下达了命令。

    都这个时候了,他也懒得同参谋部商议什么,直接以西北战区总指挥的身份,下达了迎战命令。

    “张将军,都这个时候了,出兵还有意义吗?”国安局的负责人提醒道。

    其实他是想说,与其这个时候派兵救援,倒不如再等一段时间,等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彻底打光了,在过去收拾残局。

    而且大家这时候,也有必要商议一下,如何来收拾这个残局。

    “劳资就要打,你管得着吗?如果巴图尔珲台吉战死,只能算他倒霉,经历了一夜的战斗,这时候清军肯定也疲惫不堪,我们正好发动突袭,给清军一个教训。如果巴图尔珲台吉能够坚持到援军抵达,那便说明连老天爷都在帮他,即使将来真出了什么变故,我也愿意一力承担!”张超不客气地说道。

    其实到了现在,张超对巴图尔珲台吉真没抱太大希望。

    他不过是在履行军方的承诺,当初派侦察兵进入沙漠,就曾经跟他们交代过,只要巴图尔珲台吉与清军开战,大明绝对会派遣骑兵前往救援。

    作为军人,最忌讳的就是食言而肥。

    无论是遵守李鸿飞的指令,还是为了履行军人的承诺,这援兵,张超都不得不派出去。

    至于巴图尔珲台吉如果真的战死,这残局该如何收拾,张超还真没想好

    两万蒙古骑兵出关,因为是救援巴图尔珲台吉一行,大家出奇地没有任何拖沓,从接到命令过去仅一刻钟,便从肃州关抵达了明军前哨。

    “虽然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部队,可他们的战术素养,却不比我军差多少。看来国安局那些家伙,想要对付巴图尔珲台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邱远山看着远去的军队,忍不住感叹道。

    或许蒙古诸部那些贵族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但底层的士兵,却是完全被巴图尔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