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644-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初郭胜以为这里是叶尔羌境内的皮山郡,因为按照时间来算,皮山郡应该是最接近的。

    皮山郡距离叶尔羌城只有八十多公里,就像大明的北京与天津一样,属于国都的拱卫城市。

    然而一番探查之下,郭胜等人才知道,由于“死亡之海”的天然屏障优势,叶尔羌城在东面根本没有拱卫城市,之前遇到的那些轻易便能绕过去的“村庄”,其中就有皮山郡。

    受限于地理环境以及人口约束,叶尔羌城除了西面与南面有两座人口上万的拱卫城之外,东面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面的拱卫城,人口基本都不会超过一千,所以郭胜理所当然地,将途中绕过的拱卫城,当成了村庄

    而眼前这个难以绕过的“村庄”,实际上就是叶尔羌城的外围区域。

    没错,堂堂一国之都,它的外围区域在郭胜等人看来,不过是一个较大的村庄罢了。

    突然降临的意外之喜,让郭胜等人都有点不敢相信,原本预计一个月的奔袭被大大缩减了不说,还误打误撞来到了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区域。

    这其中除了明军的飞艇之外,叶尔羌城所谓的“天然屏障”,反倒成了此次明军轻松深入敌后最大的助力。

    当然,抵达了叶尔羌城,并不代表郭胜等人就能轻易攻下这座城池,即使是偷袭,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一个时辰破门,就算是国防部那些王牌野战部队,都不敢夸这个海口。

    先前之所以说是戏剧性的攻下了叶尔羌城,并非出于调侃,因为城内三千守军,几乎没有做出抵抗,便被轻易俘虏了。

    原来,在得知前方就是叶尔羌城的时候,郭胜就开始思索破城之法,而这几天连续高强度使用飞艇,让他意识到了空降兵的好处。

    当天夜里,郭胜亲自带领两千七百名士兵,悄悄摸进村庄不对,是摸进叶尔羌皇城外围伪装潜伏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杨秀率领两百特战队员,乘坐飞艇朝着城中强行实施索降。

    而飞艇上还剩一百多名士兵,则不断往下方城中投掷手榴弹,掩护杨秀一行夺取城门控制权。

    郭胜的计划很简单,让特种兵实施索降,从城内打开缺口,而从天空往地上投掷的手榴弹,则是给特种部队提供的火力支援。

    一旦特种部队占据了叶尔羌城东门,城外的两千七百多名国防军,便能趁机一举杀进去
………………………………

第231章一战成名

    叶尔羌城至少有五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乱,在飞艇大军冲向城门之际,城中的守军似乎忘记了该怎样战斗,一个个都看着飞艇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着从天而降的大明国防军,以及周围不断引爆的手榴弹,大部分守军,直接扔掉了手上的武器,双膝跪地,嘴里更是神神叨叨地高呼“安拉”二字。

    其实,这场战争,从特种兵实施索降之后,便已经宣告结束,之所以耽搁了一个时辰,主要是大量敌军扔掉了武器,连同当地老百姓在内,拥挤着跪在这两百特种兵前面。

    杨秀不知该如何抉择,但也清楚“缴枪不杀”的道理,对于一群扔掉武器的俘虏,明军还真下不去手。

    但由于语言不通,结果杨秀的队伍只能在城内,与这群跪在地上的人们“对峙”,无法给城外的大军开门。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近一个时辰,最后还是一位懂汉语的当地百姓,知道了杨秀等人的意思,这才告知众人,让开道路,放郭胜的主力进城。

    大明国防军中,装备最精良的特种部队,被一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阻挡”了足足两个小时,这件事若传出去,怕是要让其余友军笑掉大牙了。

    叶尔羌汗国,是典型的伊斯兰国,人们信仰真神安拉,以及安拉所创造出来的天使。

    对叶尔羌人来说,天使是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并记录人间功过的神使。

    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br、米卡伊来、阿兹拉伊来r及伊斯拉非来sr,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俗时事、司死亡和吹响末日审判的号角。

    相比于武力征服,迷信反而更容易让这个时代的人们臣服。

    杨秀的特种部队,先是从天而降,之后又是手榴弹四处乱扔“大展神威”,如此一番运作之下,使得叶尔羌城的军民,直接将其当做真神安拉的使者降临人间,要对叶尔羌城的王室成员实施审判。

    如此一来,别说守军不敢抵抗,就连王室成员,都乖乖选择了投降,郭胜一行,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王城。

    “这也太”李鸿飞看完全部信息,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忍不住嘟囔道:“不是说叶尔羌人都痛恨汉人么?怎么换了个身份,这些家伙就乖乖投降了?”

    其实李鸿飞还是小瞧了封建迷信那一套,整个叶尔羌汗国,其实就是一个伊斯兰教建立起的地方政权,里面的百姓,包括汗王在内,都是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

    封建王朝的君主,利用君权神授这一套,蛊惑治下的百姓,自身同样也被这所谓的“神”束缚着。

    明军从天而降,在当地百姓看来,绝对属于“神迹”,加上飞艇的模样,酷似古兰经里所标注的“诺亚方舟”,种种巧合之下,叶尔羌人理所当然地将其当成了神灵派遣的使者。

    至于仇视汉人这一点,那是因为汉人并不信奉他们的安拉神,结果人家却直接派出了神的使者,谁还敢仇视?

    叶尔羌王族,即使心有不甘,可军队都放弃了抵抗,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根据我们对叶尔羌汗国的了解,真正仇视汉人,想要将汉人赶尽杀绝的,是一部分居住在库里克塔格地区的叶尔羌人,其主要势力,便是靠近大明边关的叶尔羌军队。”杨嵩说道。

    库里克塔格地区,属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经商的利润尤为丰富,这才因为贪婪引发了仇视汉人的事件。

    起初,汉人也不是不能在这一地区经商,但却要缴纳大量过路费,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马匪劫掠汉人商队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汉人也不愿在冒险赚这微不足道的利润,索性将这一段丝绸之路的经商权,都交由叶尔羌人负责。

    到手的利益,没人愿意再舍弃,为了打击“走私”,叶尔羌人一开始还以各种借口,找汉人麻烦,随着时间推移,索性连借口都懒得再找,但凡发现汉人在当地活动,不问缘由,直接杀人越货。

    而给这些人撑腰的,就是马鬃山大峡谷,以及当金山口这两处关卡内的重兵。

    “对了,郭胜已经拿下叶尔羌城,这两日嘉峪关外的敌军,可有动静?”李鸿飞忽然询问道。

    “一切安好,两处关卡的叶尔羌人都没有任何动作。”杨嵩回答道。

    “不应该啊!不是说郭胜让他们的国王亲自去信,要求对方就近向大明嘉峪关守军投降吗?难道这些人还想反抗不成?”李鸿飞疑惑道。

    说实话,他还真希望这些人反抗,这样他就有足够理由,使用武力对叶尔羌人进行震慑了。

    奇袭来的太过戏剧性,以至于李鸿飞心里都没底,想要用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来立威。

    “两地相隔近三千里,亲笔信哪有那么快送到这里。”杨嵩说道。

    让上万大军投降,自然不可能像调遣援军那么简单,其中需要解释的事情太多,飞鸽传书显然行不通。

    而汗血宝马即使速度再快,也得五天之后,才有可能抵达库里克塔格地区。

    倒是天山地区准备入侵准葛尔的重兵,这时候有可能已经接到了投降命令,不过天山方向距离大明同样较远,对方就算撤军,那也得两三天之后才能知晓了。

    “传令,若是天山地区的军队投降,先别急着撤军,而且千万不能将消息透露给沙俄,后续安排,等朝廷派出使者再做定夺。”李鸿飞忽然想到什么,赶紧交代道。

    天山那边的叶尔羌军队不能撤,更不能让沙俄知晓叶尔羌汗国发生的变故。

    一旦这步棋下好了,攻入蒙古的明军,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蒙古境内的战事

    三天后,飞鸽传书再次传来消息,天山地区的叶尔羌主力大军,同意归降大明,并继续驻扎在天山地区,与侵占准葛尔的沙俄军队周旋。

    这支军队约莫一万人左右,之前一直在叶尔羌汗国西部地区,与其余十四国进行征战,与明军接触甚少,王室的来信,着实将他们吓了一跳,一个回合就拿下了三千重兵保卫的王城,这仗还怎么打?

    思来想去,既然连王室都老老实实投降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没必要继续硬抗,毕竟给谁当臣子都差不多。

    与此同时,靠近嘉峪关口的这两万叶尔羌守军,却出现了变故。

    从事先布置在城内的国安局特工,冒死传出的消息表明,叶尔羌王室的亲笔信以于昨日传入了该地区。

    然而当地守军非但没有接受投降,更是直接将使者斩杀,并开始在当地大肆征兵,准备进行长期抵抗。

    哈密卫与吐鲁番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只要明军无法突破东面的马鬃山大峡谷,以及当金山口这两处关卡,西面则派兵扼守住库尔勒,那么这里的叶尔羌人,便能实施独立。

    早在一百年前,叶尔羌汗国就发生过此类事件,当时叶尔羌汗国爆发内战,最终分裂成两个国家,其中一国就是守住这三处险要之地,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权独立。

    叶尔羌汗国的王室正统,为此花费了几十年时间,直到上一任君主,花费巨大代价,买通了库尔勒地区的守军,这才得以攻入吐鲁番与哈密,再次令叶尔羌汗国完成统一。

    如今看来,对方要么是想学习昔日的战术,再次独立出去,要么是想以此为筹码,向大明讨价还价。

    “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让这些人过上富裕生活的同时,也忘记了大明军队的强大,是时候给这些人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片区域的主人。”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李鸿飞心里清楚,对方之所以不愿投降,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放不下这里的巨大利益。

    加上如今的明朝,主力陷入蒙古地区,自然没有太多兵力,来强行攻打叶尔羌汗国,否则也不会采取偷袭王城的战术了。

    大明无法投入重兵来对付这一地区,而当地守军又长期与明军接触,根本不会相信所谓的“天降神兵”,他们想要依靠地理位置优势,进行长期抵抗,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李鸿飞看清了问题的本质,那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得逞?

    随着李鸿飞的命令下达,早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嘉峪关守军,立即调动四万大军,分别朝马鬃山大峡谷,以及当金山口这两处关卡,发动了猛烈进攻,不给对方丝毫喘息的机会。

    没有“天降神兵”,可明朝还有大炮这种镇国之宝,260毫米重炮,就算是后世混凝土结构的要塞,直接命中一发,也是难以承受的,更别说普通的砖石结构了。

    天险又怎么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能怎么样?

    明军的巨炮,专打所谓的天险,专轰所谓的关卡,除非你不派兵镇守,否则来多少杀多少。

    在战争之中,防守永远处于被动局面,尤其是重点防守区域,面对火炮的无情摧残,即使投入再多兵力也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至于反击,更是想都别想,若是在地域开阔的平原地区,骑兵还可以利用机动优势,与明军步兵打打游击战。

    但吐鲁番与哈密地区,多为山丘与荒漠,以明军的优势兵力,加上强大的火力输出,只需要占据对方的城镇,光围困就能将这些人给困死。

    没有叶尔羌王室的认可,这些人就属于叛军,战事一旦失利,就连当地百姓都不可能再支持这些人,更别说什么游击战了。

    所以马鬃山大峡谷,以及当金山口这两处关卡,成了叶尔羌人最后的屏障,明知死守此地十分危险,但却不能,也不敢轻易撤离。

    两天,仅仅两天的炮击,叶尔羌人驻守的当金山口,最先承受不住巨大的伤亡而投降,两处关卡唇齿相依,一处被攻破,明军便可借此绕道,从内部向另一处关口发起进攻。

    此次战役,总共持续了三天时间,吐鲁番与哈密等地叶尔羌人,便全部投降。

    虽然明军投入了四万大军,五百余门火炮,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只有这五百门火炮,明军投入的重兵,仅仅起到一个接收俘虏以及地盘的效果。

    这种科技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战斗,别说叶尔羌人,就算是后世的鸦片战争时期,几十万大军面对几千经过高科技武装的英**队,那也只是丢盔弃甲,卖国乞降的悲惨局面。

    从决定拿叶尔羌汗国开刀,到全面收复叶尔羌汗国土地,明军仅仅用了二十天时间,其中还有十六天,都用在了战争准备,以及行军之上,真正的战斗时间只有四天而已。

    四天灭掉一国,而且是一个领土面积比大明大多数省份,只大不小的国家,这在华夏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头一次。

    科技改变命运,还真不是说说而已的。

    至于郭胜一行,在解决了叶尔羌汗国之后,仅在叶尔羌王城驻扎了一千军队,用于稳定该地局势,剩余的军队则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国家

    利用飞艇这一万金油战术,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明空军顺利灭掉其余西域十四国,收服了包括新疆、西藏以及后世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为大明扩增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以三千兵力,一个半月攻下西域十五国,大明空军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国防部的香饽饽,空军独立成军的问题,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了。

    国会甚至为此专门提案,申请扩充大明空军规模,并加大军费投入,争取多建设几条飞艇生产线。

    至于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的大明骑兵,则被这些人抛诸脑后,原本就有一个骑兵军,加上五万蒙古骑兵纵队,八万骑兵已经足以保证陆军的机动优势了。

    而且真需要长途远征,这不是有一群空中骑士么,像飞艇这种,不需要消耗原料只有在起降时,需要填充空气与氢气,消耗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休息的战争机器,完全可以替代骑兵这个兵种。

    看起来飞艇部队时候无所不能前途无量,但李鸿飞心里却十分清楚,飞艇的起降,受限太多,至少雨雪天气以及大风天气,并不适合飞艇行动,尤其是明军所图的西伯利亚地区,飞艇几乎没有可发挥的余地,反倒是不被看好的骑兵,能在这一地区自由驰骋。

    所以,最终李鸿飞去信,驳回了空军扩充的请求,仅仅只是同意了增加飞艇的生产线计划。
………………………………

第232章危局

    就在大明空军一展神威,快速收复西域十五国之际,远在辽东地区的沈阳中卫,传来了李定国的消息:后明政权左卫军统帅毛延森,同意投降大明,并答应掩护明军入境,借道奇袭乔巴山地区。

    乔巴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当地部族的一大聚集地,也是满清政权如今的临时行政中心。

    一旦明军奇袭成功,便可将顺治以及孝庄等满清皇族一网打尽,若是运作得当,甚至有可能提前让满清退出政治舞台。

    而这后明政权所谓的左卫军,就是由当初的朵颜城卫军改编而来,统领则是之前放走薛震等特种兵,并及时派人向大明示好的毛延森都统。

    孝庄用计统一满清八旗后,并未急着合并后明政权,反而承认其独立性,让其充当满清与大明之间的缓冲地带。

    后明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由汉人行驶主权的政府,但无论其主子,还是其实际领导人赫连氏朱由崧的老婆,都与汉人八竿子打不着一处。

    加上满清为了征伐蒙古,更是大肆盘剥后明政权,堂堂两千人的后明左卫军骑兵部队,如今全部战马加起来不足五十匹,这还算哪门子骑兵?

    毛延森自知后明政权维持不了多久了,因此他暗地里派遣手下心腹,频繁与大明边关守军接触,并随时通报后明政权的一切行动。

    李定国进入东北之后,第一时间就将目标锁定在了毛延森身上。

    通过对方提供的情报显示,所谓的后明政权,除了军方之外,其余部门以被满清完全掌控,想要让其悄悄转投大明,几乎是不可能了。

    唯一能动手的,只有毛延森的左卫军。

    原本就算拉拢了左卫军,偷袭满清大本营的计划,成功率也只有三分之一。

    因为满清虽然承认了后明政权的独立性,却也加强了对其监管力度,并抽调出部分参与西伯利亚之战的汉八旗士兵加入后明政权,将对方的总兵力,从之前的三千多人,扩充至六千多人。

    也就是说,除了毛延森的两千左卫军,另外两千城卫军跟两千御林军,都是属于满清或者赫连氏的眼线,想要拉拢,几乎不可能。

    而毛延森的部队,由于难以掌控,被赫连氏直接找了一个理由,将其调到了更北方的哈撒连地区镇守后世的黑河市。

    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满清各种算计,各种布局,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明军不仅能从陆地上进攻乔巴山,更是能走水路,直达乔巴山地区。

    既:从鞑靼海峡后世华夏称之为鲸海,韩国称为东海,日本称为日本海,位于库页岛与海参崴之间北上,走奴儿干都司管辖的特林卫后世俄国庙街港口,进入黑龙江。

    由于这段地区基本荒无人烟,满清对这一区域,也没有多少掌控能力,而且从黑龙江抵达哈撒连地区黑河后,又几乎都在毛延森的控制区域。

    所以明军水师只要沿着黑龙江西进,从额尔古纳河转道南下,最后经由海拉尔河,便可直抵呼伦贝尔所在的乔巴山地区。

    虽然兜兜转转似乎饶了一大圈,但大明水师的速度,并不比骑兵慢多少,只要顺利抵达毛延森所在的哈撒连地区,而且未被满清发现,那么进入乔巴山,最多只需五天时间。

    这时候就算满清反应过来,想要安全撤离,或者调兵回援,在时间上都来不及了。

    更何况参与这次行动的,是北洋水师的海军陆战队,大明陆军并未抽调多少兵力,即使奇袭失败,也不用担心辽东地区的防卫问题。

    李定国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此次行动交由施琅率领的北洋水师全权负责

    由于内陆河部分地区水线较浅,大型战船难以通过,北洋水师只得从国内调集大量江防炮艇,组成护卫队,并征集了三百多艘经由民间改装后的蒸汽客轮。

    加上北洋水师自备的中小型运兵船,一次运送三万士兵完全没问题。

    其实施琅这一行,各式轮船近八百艘,在江面一字排开,首尾足足绵延十多公里,想不被人发现都很难。

    至少沿江打鱼的渔民,以及森林中狩猎的猎户,在北洋水师进入奴儿干都司的第二天,便发现了黑龙江上的异常,并及时上报给当地官府。

    可惜别说战马速度在地形复杂的森林,本就不是沿江航行的蒸汽轮船对手,就算当地衙役赶得及汇报这里的异常,但掌管这一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左卫军统领毛延森,已经暗地里投靠大明,任何关于北洋水师的消息,都会在汇报到他这里后,直接石沉大海。

    连当地最高长官都不急,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日子照样过,大明水师没有招惹他们,他们也索性乐得清闲。

    于是,就在这种奇妙的氛围下,北洋水师从进入鞑靼海峡后,便一路畅通无阻,十天之后,便顺利抵达毛延森所在的哈撒连地区,并派遣了两千海军陆战队登陆,对毛延森的左卫军实施收编。

    施琅的主力舰队在此补充了部分粮食物资后,继续沿黑龙江航行,直抵满清老巢,乔巴山地区。

    得益于明军三十万大军入蒙的配合,满清与沙俄此时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如何对付蒙古境内的明军身上,哪还有精力防备明军走水路偷袭?

    然而,有些时候,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明军为了尽快击垮满清,走了一步妙棋,满清同样不甘示弱,直接给明军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就在施琅率领舰队抵达哈撒连地区的时候,俄满联军,也来了一次大动作,汇聚了足足十万大军,以及大小火炮六百余门,避开西北地区的明军主力,绕道穿越荒漠,忽然出现在大明嘉峪关外。

    居庸关东南方距离大明国都北京,不足百里,如果居庸关被攻破,以俄满联军骑兵的速度,全速南下的话,只需两个时辰,便可抵达北京城外。

    而此时京城附近的战兵,除了驻守张家口的两万大军,就只剩下北京城戚红英手下的一个满编教导师了。

    当然,居庸关口,同样也留有一个师镇守。

    按照史德威的思路,清军即使南下,也理应率先突破张家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