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器制造行业,想要飞速发展,除了战争的威胁,剩下的就是需要强大竞争环境,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变得骄傲自满,苏州重工如今要做的,就是全面打压南明其余的军器局,让各省军器局产生危机感,争取早日追赶上来。
同时为了保证武器优势,苏州重工也必须加大武器研发速度,而不是闭门造车,盲目自大。
武器在战争年代,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只要郑成功与黄德功那边,能大肆采购苏州重工的武器,那么苏州的经济将会快速增长,再配合苏州出口海外的各类新奇产品,养活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李鸿飞通过贩卖军火,总算是凑足了军费,保证了第一集团军顺利换装完毕,可戚红英的日子却不好过,南京会战,戚家军趁机拿下了长江以北的通州、泰州、扬州等地,土地是占据了一大片,然而这些地方,之前就被清军洗劫过,很多地方甚至成了空城,大片土地无人耕种,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又哪里来的余钱,支持戚红英建设军队?
借着跟陈圆圆联络感情的由头,戚红英赖在李鸿飞府邸不走,硬是要让李鸿飞帮忙,想出解决的办法。
“马上就要春耕,可老百姓手上连稻种都缺乏,留在江北的,不是难民,就是些没能力四处奔波的老幼妇孺,整个江北各州县的库银,基本都被用于赈灾,别说购置武器,连官办企业都无法建立起来了。”戚红英委屈地哭穷。
清军南下,杀了大批反抗者,剩余的原住民,除了早期举家南迁的商人外,剩下有能力的,也在清军撤退的时候,一起裹挟北上了,只有那些老弱妇孺,清军抢劫完财务后,便将其仍在江北,留给南明头疼。
“经济方面,貌似不需要你管吧。”李鸿飞提醒道。
戚红英只是负责军事,完全可以要求朝廷拨款。
“谁知道朝廷的拨款,什么时候能下来,而且最近与满清接壤的几处地界,屡屡遭到清军骑兵袭扰,锦衣卫那边传来的情报显示,满清在半年的时间内,扩充了五十万大军,我们若不抓紧时间整军备战,到时候满清再次南下,我手下军队怕是连武器装备都没配齐。”戚红英说道。
清军占据大半个华夏,人口众多,扩军速度自然飞快,南明想要与之抗衡,那就必须在武器装备上面,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有情报显示,清军增开了好几座军器局,开始大规模生产火器,一旦武器装备到位,相信清军不会再给南明喘息的机会了。
朱由检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士大夫妥协,全力扩军备战,如此一来,先前的改革作废,士大夫从此捏住了朝廷的命门,逐渐掌握话语权,甚至连朱由检本人,都有可能被架空。
这不是危言耸听,明朝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内阁制相当完善,要不是这次有戚家军与苏州新军力挺朱由检,朱由检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明朝后期皇帝的作用真的十分有限。
而朱由检的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将改革坚持到底,毕竟有苏州这个先例,只要运用得好,在改革的同时,未必不能弄出几支强大的军队来。
届时只要军队打了胜仗,他朱由检的权威,便再也无人能撼动。
“去年前往西洋的商船已经返航,并带来了洋芋种子,苏州的农业官员,通过研究发现,其产量比稻子高许多,适合大规模种植,你可以让人去找吴浩,借一些洋芋种子,等到收获之后,在还给吴浩就行。”李鸿飞一边品着香茶,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道。
马铃薯在这个没有农药化肥,跟杂交水稻的年代,无论适应力,还是产量,都远超一般粮食太多了。
加上它的易管理特性,使得即便是老人与妇孺,都能进行种植,这对因为常年兵祸,青壮损失严重的地区,无疑是一大福音。
江北地区想要发展,首先当地老百姓得填饱肚子才行,否则别说扩充军队,不发生暴乱就谢天谢地了。
“既然这种子能借,那武器装备也借我一点呗,到时候等朝廷拨款了,我再还你。”戚红英打蛇随棍上。
“噗”
李鸿飞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又喷了出来,赶紧放下茶杯,整理了一番衣物后,这才说道:“洋芋种子才多少钱?而且是官府弄来的种子,支援一下江北,也是应该的。可十万人的武器,要花费多少钱,你比我更清楚,苏州重工说是官办企业,事实上官府入股仅仅两成,就算有心支援,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毕竟周福仁办重工业,是为了赚钱,你这没有现款的买卖,他可贴不起。”
为了装备自己的军队,李鸿飞早就找周福仁赊走了大量武器,要不是郑成功与黄德功等人的武器定金,以及吴浩用去年苏州重工的税务抵账,周福仁的工厂,怕是连基本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了,这时候还怎么可能继续赊账。
当初李鸿飞之所以仅仅让官府入股两成,为的就是让其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免得被官府当成自己的企业,从中指手画脚不说,还会以朝廷的名义,大肆赊借,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转。
“夫君,你就想办法帮帮红英妹妹吧。”陈圆圆在一旁帮忙吹枕边风。
她本不想参与这些国家大事,可戚红英一直拽着不放,既然戚红英都要求陈圆圆旁听,想来也不算什么机密。
而且听到现在,陈圆圆也算是明白过来,戚红英负责的区域,如今十分缺粮,缺钱,这次是来找李鸿飞帮忙来了,所以到了这关键的时候,陈圆圆觉得有必要帮忙说点什么。
“办法不是没有,不过需要当地官府同意,你有把握说服他们吗?”李鸿飞对戚红英说道。
既然陈圆圆都开口了,李鸿飞也不好再继续拿捏,赊武器肯定不行,但帮助江北快速振兴经济,倒不是什么难事。
“这你就放心吧,扬州等地官员,担心满清再次南下,对于强军一事,都是积极配合,只要办法可行,他们定然不会反对。”戚红英打包票道。
扬州等地,如今可是最前线,在这里任职的官员,一个个都以戚家军马首是瞻,毕竟戚家军越强大,他们的脑袋才越发安全。
这也是戚红英亲自过问江北经济的原因,地方官员一个个没有主见,她不操心谁操心?
“你先前不是说,江北青壮流失严重,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吗?让各地官府重新统计耕地,没有地契的,一律收归朝廷,无论这些人南逃还是北上,连家业都不要了,那就别怪当地官府了,等这些土地收回后”
李鸿飞开始给戚红英出谋划策,大致说了三点。
第一:将那些无主的耕地收归朝廷,并转卖出去,收获现银应对眼前经济危机。
江北本地人,多为难民与老弱妇孺,可能没多少能力购置土地,但别忘了,江南各地,尤其是最先改革的苏州地区,可是拥有大量富农的。
土地对华人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先前苏州的改革,让不少富农看到了机遇,只是苏州的土地大多都有主,唯一的几块,也是供不应求。
只要江北能大规模抛售土地,外省不少家有积蓄的百姓,定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至于满清的威胁,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有戚家军镇守,根本不用担心。
第一条是售卖田地,第二条则是售卖矿产。
田地因为每户不得超过百亩的原因,严重限制了大地主的购买需求,即使全部售出,能来到江北的,也不过是些富农而已,官府的经济可能会因此暴涨一小段时间,但要不了多久,又会打回原形。
但是售卖矿产不一样,开矿赚钱,这是所有富商都明白的道理,矿产可不是一次性买卖,商人们花费大价钱买下一座矿山,自然得进行采矿。
如此一来,就必须雇佣大量矿工,甚至为了将矿石运出去卖钱,还得在周边兴修道路,只要运作得当,一座矿产的开发,最后甚至能在周边带动起一座城市。
而且有能力开矿的,无不是商界巨贾,他们的到来,将对振兴江北的经济,起到决定性作用。
前两条都是出售江北本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换取大量资金,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毕竟将来的农业税收十分有限,而矿业税收,在前期一两年内,也得不到多少利润。
于是李鸿飞又提出了第三条:招商引资,让苏州的暴利企业,去江北开设分厂。
由于现如今交通工具缺乏的原因,就拿曹宏的火柴厂来说,苏州一盒火柴,在本地不过五文钱一两银子大约值一千文,然而运抵外省后,最低也要十文,在满清统治的地区,最高甚至炒到了五十文的天价。
建造火柴厂,最重要的是技术问题,只要有这种火药配方,厂房随便在哪里都能建立起来,所以就近建厂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而且苏州本地不仅是火柴厂,连食品厂,香烟厂都用于出口海外,根本供不应求,李鸿飞也早有在外地开办分厂的打算了。
让这些暴利企业,去扬州地区开办分厂,不说一盒火柴卖到十文那么离谱,就算只卖七八文,也比在苏州的利润更高。
减少了运输成本,既实惠了百姓,也让前去投资的商人赚到了更多钱财,这种双赢的好事,李鸿飞当然要大力推广。
卖田,卖矿,招商引资,三大政策下来,既保证了江北地区短时间内的经济焕发,又做到了持续发展,只要有了余钱,戚红英的第二集团军,也能很快进行换装了。
ps:4000字,二合一今天只有这一章。
………………………………
第一二二章洋人
戚红英得到了想要的,也不在缠着李鸿飞,而是匆匆乘船去往江北,让江北等地的父母官,亲自前来与吴浩讨论这些计划。
“看来今后宝山也不安静了,我还是去别的地方躲清静吧。”戚红英走后,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他拍板了在江北开设分工厂的计划,这要是被其他省份的大佬知道,还不一个个都找过来?
如今是产能严重不足,在扬州等地开设分工厂,刚好能解决这一尴尬境地,同时利用扬州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将苏州的商品销往各地,这是双赢的好事。
可若是在各地同时开设分厂,李鸿飞还没这样的觉悟。
俗话说:奇货可居。
什么东西数量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对不起,是妾身让夫君为难了。”陈圆圆小声说道。
在她看来,李鸿飞是碍于她在旁边,所以不好拒绝戚红英。
“没你的事,戚红英以前帮过我大忙,就算你不说,我也肯定会帮她的,我这次除了躲清静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事情要解决。”李鸿飞不想陈圆圆有太多心里负担。
“你去哪,我就去哪。”陈圆圆说道。
她害怕李鸿飞又丢下她
第二日,李鸿飞携陈圆圆,以及十多名随从,轻装简从,秘密乘船沿江而下,仅一日光景,便来到了上海县城。
“长官,需要通知姚县令吗?”随行的领队,小声询问道。
“不用,先去蕃坊看看。”李鸿飞说道。
“蕃坊”乃是华夏古代供外国人居住的地方,明朝中后期,在北京、南京、以及沿海港口城市,都设立有蕃坊,用于接纳那些海外朝贡的使臣。
自从苏州实行改革以来,上海的蕃坊格外热闹,不少海外小国的商人,为了能第一时间拿到苏州地区的货物,甚至派遣专人,常驻在港口附近。
“这些人样子好奇怪,眼睛竟然是蓝色的!”陈圆圆透过马车,看着往来的行人,忍不住惊讶道。
蕃坊除了南洋各地的亚洲人,也有从西洋过来的欧洲人,其中主要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居多。
这些人身着古怪的服饰,白皙的皮肤,棕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书中描写的鬼怪,别说陈圆圆了,就连身旁训练有素的士兵,也对这些西洋人十分好奇。
如今的大明虽然没落,但在这些欧洲人的眼中,却是货真价实的“天朝上国”,一众洋人在这里做生意,都十分规矩,甚至遭遇地痞流氓的欺压,也是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什么。
洋人在蕃坊的地位,可不像后世租借那般牛逼,洋人在这里,几乎没有人权可言,每天死几个洋人,那是常有的事,当地官府根本懒得追查这些案件。
可要是有大明的百姓,死在蕃坊中,那这里的洋人就要倒霉了,即使不是这些洋人干的,那也得拿出大量钱财,摆平这件事。
与其说是官府为大明百姓讨公道,倒不如说是借机找洋人讹银子。
但无论怎么说,至少当地老百姓的地位,要比洋人高上不少。
如此苛刻的条件,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洋人在此生活,原因无他,实在是明朝太过富有了。
一船,只需要运送一船货物回欧洲,那这个人包括他的家族,几代的生活都不用再发愁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这个时代,能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的欧洲人,大多都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更直白一点来说就是海盗。
海盗要做的就是劫掠,可几次被大明水师打服后,总算是老实起来,乖乖跟汉人做起了生意,哪怕是利用大明鞭长莫及的空档,占领了澳门跟台湾的欧洲人,除了打击其余国家的海上势力之外,并不敢对当地汉人太过分,这也是李鸿飞掌握了水师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收复澳门跟台湾的主要原因。
赶走了这些外国人,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不利于南明的经济发展,只要这些欧洲人,不搞领土分裂这一套,暂时就由着他们,等到解决了满清这个对手,再腾出手来,好好教训这群西洋人。
这一点上面,葡萄牙人就做得很好,虽然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但却一直表示只是租借,并且每年都交付给大明海量租金。
历史上直到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这才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李鸿飞手下的侍卫,对这些西洋人好奇,而这些西洋人,面对众人好奇的眼神,似乎见惯不怪,只是见到汉人后,赶紧低头,分站两边,给李鸿飞的车队让路。
“要是几百年后,这些欧洲人的后代,也能如此毕恭毕敬,那该多好。”李鸿飞忍不住小声叹气道。
历史上,大约两百年后,眼前的一切,将会施行大反转,汉人成为奴才,欧洲人成为最尊贵的存在,就连小小的倭国,也踩在华夏的头上拉屎撒尿。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满清惹出来的祸端。
李鸿飞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了。
“夫君你在说什么?”陈圆圆没听清楚。
“没什么,前面有家饭馆,眼看就要到饭点,想必你也饿了,要不我们去尝尝藩国的食物?”李鸿飞转移话题道。
事实上,陈圆圆对食物这方面,没太多诉求,她既有大家闺秀的涵养与气质,又保留着平常人家的节俭品德,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对她来说,只是填饱肚子的食物而已。
倒是李鸿飞不一样,他原本就是个吃货,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想着当地的美食,如今来到蕃坊,自然得跟陈圆圆一起享受一番,浪漫西餐的感觉了。
很快,李鸿飞一行便来到了这座名为“米罗阳光”的西餐厅。
“名字听起来很不错。”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虽然他一点也搞不懂其中的寓意。
“鸡歪客观您面请几位客观里边请”
餐厅门口,一名操着一口蹩脚汉语的老外,学着店小二的模样,招呼李鸿飞一行进店。
老外学店小二也就罢了,这西餐厅的内部,居然也跟一般的酒楼相差不多,七八张四方桌,分布在周围,唯一的区别在于,桌上没有筷子。
这特么也太随便了吧,说好的浪漫西餐呢?
待众人坐定,西洋店小二再次询问道:“请问,吃什么?”
或许是字数比较少,而且没那么绕口,西洋店小二总算是将这句话说清楚了。
“将你们这里最贵,最好吃的端上来。”李鸿飞大气地说道。
没办法,他也很少吃西餐,尤其是在这么“奇怪”的西餐厅,只能让厨师来安排了。
不一会儿,西洋店小二开始上菜了
“特么的!你在逗我玩吗?沙县拌面、葱油饼这也算是西餐?好吧,就算这是西餐,那泡面又是几个意思?”李鸿飞被逗乐了。
沙县拌面跟葱油饼,李鸿飞看过之后,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意大利面跟披萨。
甚至后世有传说,这意大利面,与意大利披萨,都是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学会并传入西方的。
就西餐的起源而言,能够称的上西餐之母的,要算传承自罗马文化的意大利菜,若说欧洲每一国家的烹饪术,都是起源于意大利也不为过。
所以没吃过意大利菜的,还真不算是吃过西餐的人。
如今硬要说西洋店小二端上来的是西餐,也可以这么认为,但是这泡面又是几个意思?
通过西洋店小二磕磕巴巴的解释,李鸿飞一行总算明白过来。
西餐如今在大明,根本没多少市场,加上大明禁止宰牛,西餐中最有名,最尊贵的牛排,也在大明被列为禁餐,至于猪排羊排,原材料贵不说,大明百姓宁愿去中餐厅吃东坡肉跟烤全羊,也不愿来这个西餐厅,吃所谓的猪排跟羊排。
所以当李鸿飞提出要吃最贵,最好吃的东西时,这名西洋店小二,只能拿出他们店里,目前最畅销的意大利面、意大利披萨、以及泡面了。
看来西洋人在大明,混的确实不怎么样,连他们自己,都舍弃了西餐,转而追捧起苏州食品厂生产的方便面来。
李鸿飞还想继续说什么,结果随行的一众侍卫,却纷纷端起泡面吃上了,李鸿飞不喜欢泡面,不代表其他人不喜欢这种油炸食品。
好好的一顿西餐,变成了泡面、拌面跟烧饼,李鸿飞吃得是索然无味。
就在李鸿飞闷闷不乐地吃饭时,从门口走进来一名西洋人。
此人打扮与其余西洋人相差不多,除了一撮大胡子外,便没有任何特色。
以李鸿飞对外国人的脸盲程度,怕是这人出去逛一圈,李鸿飞便认不出谁是谁了。
来人进来并未点餐,而是开始东张西望,西洋店小二似乎也认识这人,甚至有些厌恶,根本懒得上前招呼对方。
很快,这名西洋大胡子,盯上了李鸿飞一行,眼睛一直停留在陈圆圆身上没有挪开。
“几个意思?想抢我女人?正愁没地方撒气呢!”李鸿飞暗自思索。
就在李鸿飞想要出手揍人之时,这名大胡子主动走到陈圆圆旁边,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道:“尊贵又美丽的小姐,您好。”
还挺有绅士风度,李鸿飞忍住动手的打算,想看看对方接下来要说什么。
“你你好。”陈圆圆被陌生人搭讪,尤其是被西洋人搭讪,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美丽的小姐,我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您这样的美女,需要一件绝美的首饰,才能衬托出您的气质。”大胡子见对方回应,赶紧趁机说道。
得敢情是搞推销的,李鸿飞很快便明白过来,只是这人汉语虽然流利,可推销水平并不咋滴,一上来夸完人就开始推销东西,谁会这么傻,卖你一个陌生人的东西?
“不好意思,我不懂你在说什么。”陈圆圆礼貌地回复道。
果然,陈圆圆甚至都没搞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要不是出于礼貌,估计陈圆圆都懒得继续回话了。
“我这里有一款蓝宝石项链,保准您带上,整个人的气质都会提升一大截。”
大胡子说完,快速从兜里掏出一条项链,并放在陈圆圆眼前。
项链上镶嵌着一颗鸽子蛋大鲜艳深蓝色的透明“宝石”,看起来既优雅,又贵气,很快,陈圆圆的眼神再也难以挪开。
没有女人不喜爱首饰,陈圆圆同样如此,她头上的金钗,耳朵上的吊坠,都是李鸿飞请名匠打制,既漂亮又贵气,这或许也是大胡子前来推销“宝石”的原因吧。
“你这是什么宝石?”李鸿飞饶有兴致地询问道。
他已经看出的端倪,但并未立刻点破,就想看看这家伙搞什么鬼。
“这是海洋之心,在印度西南部独有的宝石,迄今为止就发现了两枚,一枚被塔维密尔大人带去了法兰西,另一枚刚好在我这里。”大胡子故作神秘地解释道。
印度在华夏古代,被称之为“天竺”,又或者是“身毒”,后来唐朝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根据“n”读音正名为“印度”,此后华夏将“天竺”更名为印度。
而“海洋之心”,就是后世泰坦尼克号里,女主角佩戴的那枚深蓝色钻石项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