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斗从早上持续到中午,明军福船仅仅损失了十五艘战舰,而清军光是触礁搁浅的楼船,就不下十余艘,被击毁击伤的楼船,更是高达五十余艘。
至于那八百多艘中小型战船,此时已经损毁超过三分之一了。
明军是为了消耗,清军是为了争取时间,双方各自都达到了目的,虽然阿济格根本不希望打成现在这个局面,但事已至此只能继续坚持。
华容县上游,明军水师联合舰队中,阎应元正在给施琅解释此战的关键所在,事到如今,蒸汽战船已经正式投入战场,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所以说,国姓爷此次率领的舰队,根本不需要借东风,无论顺风逆风,清军水师都追不上,派出再多中小型战船,那也只是送战功而已。”阎应元一脸自豪地说道。
没办法,长江水师自从加入联合舰队以来,几乎天天遭受福建水师的冷嘲热讽,没有大型战舰是一回事,主要还是长江水师官兵,大多都是征召的渔民,就连阎应元本人,也是陆军提拔进去的。
虽然经过近两年的培养,这些水军的军事素质大大提高,理论水平甚至超越了福建水师,但实战经验几乎为零,被人嘲笑纸上谈兵,也没办法反驳。
如今长江水师的新式战舰扬威,阎应元能不高兴嘛!
一百艘战舰,打敌军一千多艘战舰,这样的辉煌战绩,郑成功有一份指挥功劳在里面,但主要的功劳还是长江水师提供的战舰上面。
没有这些蒸汽战舰,就算给郑成功三百艘普通福船,郑成功也不可能打出如此辉煌的战绩。
“郑将军一百艘战船孤军作战多少有些不妥,要不我们顺势杀下去如何?”施琅被阎应元膈应到,只能赶紧转移话题。
现在出风头的是长江水师的新式战舰,所以施琅必须挽回福建水师的颜面,对面多铎的水师与联合舰队兵力相当,收拾这伙清军,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急,再等等,好戏还在后头呢!只要堵住他们的退路,清军水师这次不全军覆没,也得损失惨重!”阎应元胸有成竹道。
阎应元属于第一集团军,按照派别来算,跟史德威属于同一派系,虽然只是联合舰队副总指挥,但得到的情报,也要比施琅多得多。
施琅脾气太过急躁,史德威虽然敬佩他的职业素养,但却并不喜欢跟其打交道,加上阎应元当初是第一个试航蒸汽轮船的人,所以这次水战,史德威将所有计划,都告知了阎应元,让他在联合舰队中树立威信的同时,也方便与施琅打交道。
用事实说话,才是最好的选择,省的被施琅膈应“借东风”,怯战,这一类的事情。
“行,我就等着看好戏。”施琅点了支烟,一脸郁闷地说道。
自从郑芝龙交出军权后,福建水师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高层人士都明白其中的具体原因,福建水师的地位大不如从前,要想挽回福建水师的地位,那就必须靠战功来证明。
郑成功作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为何亲自领舰队上战场,就是为了挽回福建水师的地位,哪怕是借用长江水师的战船,以寡敌众的战绩,多少还是有他们福建水师的一份功劳,毕竟除了战船,官兵全都是福建水师提供的。。。。。。。。。
以前阿济格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今天他还是头一次感觉,这时间太过漫长了。
看着一艘艘庞大战舰沉入江底,阿济格的心在滴血,仅仅两个时辰,他的舰队就被磨掉了三分之一,而明军这只舰队损失微乎其微。
最关键的是,上游还有一只庞大的明军水师,再打下去,阿济格担心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好在两个时辰的努力没有白费,明军水师舰队被赶到下游三十里处,左梦庚的船队,也以将代善的陆军顺利转移到了岸上。
郑成功的舰队刚出来的时候,渡江行动就被迫停止了,清军舰队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掩护代善的军队登陆,一旦对岸有明军设伏,渡江的部队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根本在对岸站不住脚。
所以撤回来,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了,清军还是不够狠心,如果他们坚持渡江,拿这些渡江士兵做诱饵,郑成功为了阻拦渡江行动,自然不会轻易后撤,清军以数量优势碾压,到时候即便郑成功的舰队能获胜,估计那也只是惨胜。
有时候,一场战斗的关键,就在于对战斗节奏的掌控,一旦被敌方牵着鼻子走,就算实力比对方强出不少,却也很难取得胜利。
清军如今就是这样一个情况,由于事发突然,留给阿济格的反应时间太少,加上这些士兵都是满人,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抛弃。
所以整场战斗打下来,清军水师空有两千多艘战舰,却根本没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代善的陆军是撤下去了,可阿济格的水师却被明军缠得死死地,华容地区没有水师港口,以清军水师舰队的航行速度,尤其是在逆风的情况下,要想回到赤壁北岸的港口几乎是不可能了。
阿济格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手下坚持,坚持到天黑,那样大家相互忌惮,都不敢发动进攻,而且清军水师在中小型战船上还有一定优势,真要逼急了,来一场夜战,也不是没可能的。
可惜如今距离天黑还有三个时辰,这三个时辰,阿济格唯一能仰仗的,只有提前埋伏的那些岸防炮了。
原本是用来对付赤壁方面联军的,如今到正好用来保护己方船只,至少也得熬到天黑才行。。。。。。。。。。。
西北风呼呼地吹,尽管阿济格身披貂裘大衣,但这心里确是凉透了。
逆风而行,速度实在是太慢,后面那些屁股冒烟的家伙,简直太难缠了,不得已之下,阿济格再次丢下两百艘中小型战船断后。
又花费了大约一个时辰,全速逃跑的阿济格,总算是回到渡江地点,并与多铎的水师汇合。
汇合后的两军,如今剩余战船仅有一千三百多艘,大船数量倒还有四百艘左右,就是中小型战船损失严重,在战船数量对比方面,清军水师已经没有了优势。
阿济格根本不敢发动反攻,只能命令船队快速向东岸集结,依靠岸上的火炮进行防守。
“多好的机会啊!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施琅惋惜道。
“不急,再等等。”阎应元笑着说道。
“等等,等等,我们都等大半天了!”施琅没好气道。
在施琅看来,清军水师已经抱团,还有岸防炮辅助,而且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再过两个时辰就天黑了。
就算现在全军出击,想要一举击溃眼前的这支舰队,也基本不可能了。
两千多艘战舰的庞大舰队啊!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就这样白白等没了。
然而就在施琅发脾气之时,距离联军舰队前方七八里处的水底,忽然喷出几十道水柱,犹如怒龙出海,气势磅礴。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水柱是从清军水师阵营之中蹿出的,直接令不少小型战船遭了秧,有的被巨浪掀翻,有的则被水柱高高抬起,战船底板被撕成两截,最后猛地砸落江中人船俱毁。
就连不少楼船,都被这水柱的冲击力,撕裂了船底,如果没法及时堵住缺口,那么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沉没。
“是水雷?我军什么时候,在这里安放了水雷?”施琅忍不住询问道。
他现在总算明白,阎应元为何一直让他等待战机了,这就是战机,清军水师如今遭受水雷的洗礼,阵型大乱,这时候冲上去,绝对能取得巨大的战果。
“三天前这里就被清军全面接管,而我们的水师战船根本没法出港,怎么可能布雷,所以这雷不是我们布设的。”阎应元解释道。
没错,这水雷是清军布设的,清军自己选择的主战场,该做的准备一样没落下,如果早先施琅率领的联军舰队,没有负责给郑成功打掩护,而是直接选择强攻,那挨炸的就是联军水师了。
至于抢夺水雷的引爆权,以铁枪门杨秀为首的一众特种兵,可以轻易胜任此事。
这不,水雷引爆没多久,岸上便传来了稀疏的枪声,定然是满清陆军,在围堵杨秀这伙特种兵,不过阎应元对此并不担心,那些家伙各个身手了得,逃跑基本没问题。
而且清军为了不引起明军水师的注意,肯定不会在引爆地点,派遣太多士兵防守,这也是特种兵能轻易得手的主要原因。
“你是说。。。。。。。。。这水雷本是用来对付我们的?”施琅惊出一身冷汗。
水雷的布设完全没有规律可言,他若是率军冲进去,就算四周都有舰船护航,但水底的杀手,谁又能防得住?
“行了,你不是一直想要发动进攻吗?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千万别在浪费时间了。”阎应元出言提醒道。
机会已经创造,障碍也顺利扫除,剩下的就看能取得多大战果了。
不知不觉中,这场水战的指挥官,换人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就是此刻清军水师的真实写照。
多铎的旗舰一炮未发,此时却被水雷的冲击,炸开了船底,只能换乘小船,去往阿济格的旗舰。
阿济格心里更是在滴血,原本用来对付明军水师的水雷,如今炸到了自己头上。
不仅如此,没了水雷威胁的明军水师,开始从上游大举冲锋,原本就被一百艘屁股冒烟的家伙给追着打,如今又过来了上千艘战船,此番水战,清军败局已定。
………………………………
第一四八章千里追击
蒸汽机战舰的出现,让清军水师一时间无法适应其战斗节奏,同样也因为无论是战舰性能,还是攻击能力方面,清军的楼船都无法与蒸汽机战舰相抗衡。
再加上上游一千多艘明军战船,呈排山倒海之势,掩杀过来,败局已经无法避免。
阿济格如今能做的,就是将所有战船集中在东岸附近,完全放弃了机动能力,大船在外,小船在内(吃水深浅导致大船只能在外面),依靠岸防炮与楼船上的大量火炮进行防御,希望能坚持到天黑,这样大家才有可能突围。
长江水道并不宽,鄂州华容县的这片水域,最宽处只有2。5公里,明军水师虽然有射程优势,但也不可能无限靠近西岸,然后朝东岸射击,毕竟战船是有吃水深度的,太过靠近岸边很容易搁浅。
如此一来,想要与清军水师正面对射,射程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唯一的对敌方法就是“剥皮”,由远而近,由外而内一层层地慢慢磨。
郑成功率领战舰,从下游往上打,施琅率领战舰,在歼灭大量被水雷冲散阵型的清军水师后,也开始集结船队,从上游慢慢往下磨。
即使清军水师损失惨重,但其战舰聚在一起,首尾也相隔了十余里,不依靠冲锋,不用登船肉搏,想要在两个时辰内,光凭火炮将其全部击沉,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天色渐渐暗下去,对面清军的舰队,差不多还有五分之二存活着,尤其是楼船,到现在竟然还有两百多艘。
这家伙实在是太庞大了,有时候吃上四五发炮弹,都还有还击能力,加上地形问题,明军水师不可能全面铺开,所以直到现在,清军还有大小战舰七百余艘。
其实这样的战果,对明军水师而言已经是非常大了,才一天的战斗而已,更何况最初是以弱击强,不能像郑芝龙当初那般,一上来就与对方进行决战。
经此一战,双方在战舰数量上,明军又一次占据了优势,加上武器装备,士兵人员的素质,清军水师别说妄想渡江,就连与明军战船对战的勇气都没了。
夜幕降临,明军水师开始收兵,往上游赤壁方向而去,临行前明军水师释放了一波“水底龙王炮”。
“水底龙王炮“是大明水师研究出的另一种水雷,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漂雷,也是近代漂雷的鼻祖。
它的构造是用牛尿泡(即牛的膀胱)做雷壳,以保持水密性,内装黑火药,以香点火作引信,起到延时引爆的作用。
牛尿泡联接在浮于水面的木板和雁翅下面,用雁翅管和羊肠给香火通气,无论木板随波浪上下,水也不能灌入,保证香能正常燃烧。
牛尿泡下面还坠有一定重量的石块,使得它受力平衡并保持重心稳定,不至翻覆失效。
根据《心略》记载,这种武器在使用时,“量贼舟泊处,入水浅深,将重石坠之,黑夜顺流放下,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水卜贼沉,可坐而擒也“。
也就是说,这种水中武器的引信,是根据到达敌人舰船的距离,以及水流速度来确定香的长短,进而预定爆炸的时间,它利用水流作为推动力,当接近敌放船底时,“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出其不意地从水下轰击敌舰。
清军水师如今成了惊弓之鸟,只能缩在岸边利用岸防炮防守,堂堂大清水师被郑成功的蒸汽战舰逼成了站桩打法,这给“水底龙王炮”发动攻击,提供了最佳机会。
趁着夜幕降临,又是顺流而下,清军水师的战舰,再次被炸沉五十余艘。
明军大获全胜,退回武昌境内打算明日再战。
武昌这个位置,距离白天战场将近八十里,距离清军在赤壁的水师基地也有一百五十余里,清军水师不可能一晚上逆风逆流行驶两百三十多里路,只等明日白天,补充完弹药的明军水师舰队,甚至还能继续出击,给清军余下的战船,进行最后的围剿。
郑成功想到了这一点,清军同样也不傻,阿济格知道往上游去多半凶多吉少,于是毫不犹豫地率领余下战船顺江而下。。。。。。。。。。
“倘若阿济格率领战船顺江而下呢?”施琅听闻郑成功的计划,很快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那同样别想好过!下游近千里路程,只要过了九江,清军水师便没有任何港口可供停泊,以我方战船的速度,追击清军水师易如反掌,就算让他们多逃两日又如何!”郑成功信心十足道。
早上的时候,多铎还说过:就算郑成功的舰队再跑两日,也赶不到华容县附近。
如今郑成功居然说出了意思相近的话语。
不过郑成功说这样的话,确实是有底气的,因为他的蒸汽战船速度足够快,要不是需要补充弹药,郑成功甚至不会将战船开回武昌,而是直接保持与清军水师五十里的安全位置,等到明天白天,再继续向清军舰队发动攻击。
第二日,探子传来消息,清军舰队果然往下游逃走,顺风顺水之下,一夜之间走了一百八十余里,到达了九江境内。
不仅如此,清军抵达九江后,并未进港休整,而是直接穿过九江,继续向东逃走,看来他们是想与郑成功拉开足够的距离,然后走京杭大运河离开。
郑成功岂能让其如愿,待舰队补充完弹药后,立刻率领七十多艘蒸汽战船(战斗沉没了二十多艘)对其展开追击,并于第三日上午,在池州附近追上敌军战船,阿济格为了快速脱离,再次调派了二十艘楼船,两百多艘大小战船,进行拦截。
郑成功也不贪心,就像吃饭一般,一口一口慢慢消化,等到第五日,清军水师逃进京杭大运河之时,仅剩楼船一百艘,中小型战船三百余艘了。
要不是连日作战,士兵疲惫不堪,蒸汽锅炉也是一路使用最大功率,导致负荷过重,甚至炸毁了两艘战舰,郑成功真想追进京杭大运河,将这股水师全部吃掉。
“大年三十,咱们在南京吃个团年饭,让那些残兵败将在水上喝西北风去!”这是郑成功的原话。
然而一众士兵,哪有心情吃东西,等战船刚刚停进港口,一个个直接在锅炉房旁边倒头就睡。
这几日他们轮班睡觉,基本都是在锅炉房附近,虽然条件苦了点,但至少这里暖和。
水师战船停进南京港口,却没见到一名士兵走下战船,这让负责接待的官员诧异不已:难道这些都是“鬼船”不成?
这也不对啊!他们是接到通知,而且港口负责的官员,亲自接洽过,知道进来的是国姓爷率领的水师,否则这会儿过来的就不是他们,而是岸防部队,以及火炮了。
郑成功倒是没睡,不过他入港后的第一时间,便前往皇宫汇报战果,所以这群负责接待的官员,如今被人“晾在”岸边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这些官员小心翼翼登上一艘战船,等到发现那些已经熟睡的士兵后,一个个瞬间明白了。
“派人将附近的厨子都给我找来,就在这港口生火做饭,保证他们睡醒后马上就能吃口热乎的!另外,去附近布庄,给我买大量布匹棉被,布庄不够,就去老百姓家里买,绝对不能让这些士兵冻着!”领头的官员,赶紧下令道。
虽然锅炉房里足够暖和,但现在已经停船熄火,温度肯定会慢慢下降,而且士兵们大多都是躺在地板上睡觉,容易受潮着凉。
不过这些人刚刚睡下没多久,现在叫醒,去外面吹冷风,更是容易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加盖棉被,先让对方睡个好觉再说。。。。。。。。。。。。
华容县一战,明军水师再次夺回了水路控制权,不仅全歼左梦庚船队,更是将阿济格的水师舰队打残。
在郑成功率军,千里追击阿济格的时候,施琅率领的水师联军也没闲着,他们再次回到了华容县的战场,先是用火炮将对岸的陆军清走,然后开始打捞清军沉船。
清军水师的大多数战船,已经报废没法再使用,但是火炮却能用啊!
仅三百多艘楼船上面的红夷大炮,就有7000多门,没错三百艘楼船的火炮数量应该说是七千二百门,这也是为何满清集全国之力,也只造出五百余艘楼船的主要原因。
红夷大炮原本属于进口武器,一门火炮远渡重洋后,能卖到近千两白银,后来经由徐光启改良,加上明朝工匠本身技术就不比西洋人差多少,只要知晓其工作原理,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而仿制的红夷大炮,射程与威力,甚至略微高过进口火炮,算上废品率,每门火炮的最终造价,大约在二百两左右。
满清同样掌握有造炮技术,所以才敢一次性上马如此之多的红夷大炮,五百艘楼船就是一万两千门火炮,再算上其它中小型战船,以及陆军的火器装备,其火炮数量多达两万门。
就算是按照成本价二百两,那也是四百万两白银,在算上两千艘战船,以及各式弹药,满清为了装备这些火器,足足投入了三千万两白银。
结果这一战,基本拼光了家底。。。。。。。。。。
仅施琅率军打捞出来的火炮,就已经赚回了这次明军西征的弹药钱,如果在算上清军各地官府收刮的民脂民膏,军费也有了着落。
如今长江被封,豪格跟吴三桂还有四十万大军滞留在长江以南,等到消灭了这股力量,清军在国库空虚,又损失了大量兵力的情况下,真的就回天乏力了。
而豪格等人在得知长江水战的情况后,对第一集团军的攻击力度明显下降,知道不会再有援军渡江之后,豪格更是主动放弃了进攻,撤回岳阳打算死守。
可守又能守到什么时候?
城内食物紧缺,甚至都不需要明军进攻,要不了两个月,大家伙都得饿死。
城外以被明军团团围住,找粮食肯定是行不通了,就连云贵地区的“西宁伯”李定国,也率领五万精兵赶来参加这场决战,兵力对比上,清军已经没有了优势。
豪格此番,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吴三桂可不想死在这里,既然没有希望获胜,那便极力劝豪格突围。
降?
吴三桂不敢降,也不能降!
豪格也想突围,可如今没有水师掩护,能往哪里突围?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扎木筏,趁夜向北岸突围,能否逃出生天,纯粹听天由命。
不过这样一来,以城内如今的木材数量,又有多少士兵能顺利渡江?
逃走,最少要死伤大半,还不如留下来,与眼前的明军决一死战,拼掉多少算多少。
豪格越想越憋屈,最终反而硬气起来,打算率军主动出击,哪怕全军覆没,只要能拼掉明军一半的兵力就算获胜。
他是满人,更是满清皇室,自然明白如今满清朝廷的处境,只有打疼了西征的明军主力,使对方无法在短时间内渡江北上,才有可能为满清赢得喘息时间。
虽然他心里痛恨多尔衮,但却并不妨碍他为满清尽忠的决心。
豪格想以命相博,吴三桂却不想,见无法劝说豪格,于是转过来篡撵鳌拜。
鳌拜是不怕死,但他也不想豪格就这样死去,于是鬼使神差之下,答应了吴三桂的提议。
一次例行的军事会议上,鳌拜出手将豪格打晕,让吴三桂带领手下亲兵五百余人,趁夜渡江北逃。
而鳌拜本人,则全权接收豪格留下的军队,向包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