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是郭胜暴脾气上来,让手下派出一个师,发动突然袭击,打了次漂亮的反击战,歼灭了近三千敌军,兴许还没有这杀敌五千的战绩。
代善的大军没有渡江的情况下,史德威一点都不惧豪格这点人马,除了第三军与第一军之外,甚至还派出张超的第二军,以团为单位,对豪格大军的侧翼以及后方进行骚扰。
豪格号称五十万大军,其军队的散布区域之广,前后相隔了四十多里地,以现在的交通工具,真要动起来,增援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张超以团为单位,不断对敌军边缘地区进行骚扰,尤其是那些降兵的驻地,只要逮着机会,就狠咬一口,仅仅两日,就吃掉了对方一万多人马。
为了杜绝类似事件,豪格不得不派出仅有的五万骑兵,全天待命,随时支援各地。
清军好好的进攻战,不知不觉被明军带成了防守战役,豪格也是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代善能快些朝武昌发起进攻,拿下武昌后夹击驻守赤壁的明军了
崇祯二十年腊月二十五,清晨的武昌,气温极低,几天前的一场大雪,让整个武昌地区变成了白色世界,如今雪停了,可这西北风还在继续刮,这对清军的渡江很不利。
“据下游探子八百里加急,明军又有上百艘大船,朝上游驶来,前日已经过了南京,我们是不是该防备一二?”兵部尚书汉岱说道。
这汉岱可以说是多铎的心腹,多铎当初领陆军,他就是负责调配军需的后勤主管,多铎现在是水师副都督,汉岱又成了他的情报官。
当然,汉岱这次的真正职务还是军需官,清军水师不仅要负责对付南明水师,掩护大军渡江,而且还负责运送粮草。
汉岱就是借助调集粮草的名义,跟随在多铎身边,帮助对方搞情报。
郑成功上百艘大船在长江中行驶,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所以清军得知这一消息一点也不意外。
“上百艘大型战船?整个战船规模究竟有多大?还有对方的战船,如今到哪里了?”水师大都督阿济格询问道。
上百艘大型战船,那可不是小数目,清军确实有两千多艘战船,但大型战船也不到五百艘,剩余的都是中小型战船,否则以满清两年才兴建的造船厂,怎么可能造出这么多战船?
按照明朝的战船配置比例,这应该是一个五百艘战船的舰队。
“说来倒也有意思,情报上说,这次过来的,只有大型战船,而且清一色的都是福船,其速度仅有两节左右,前不久探子再次过来禀报,那支船队昨日下午才抵达池州附近。”汉岱据实回答道。
郑成功为了麻痹敌人,根本就没有启动蒸汽机,而是利用风帆前进,所以汉岱得到了错误的情报。
很快,阿济格跟多铎,就在军事地图上,找到了池州所在地。
“这速度真够慢地”多铎看完地图,眼神中充满不屑道:“前两日因为下雪,西北风没有那么猛烈,今日却不同,这样的大风之下,这只船队到现在能抵达湖口就不错了,怕是再给他们两天时间,也到不了华容(此华容非彼华容,是湖北鄂州的华容县,距离武昌以东五十里处,也是这次清军登陆的地点),而我们今天就能登陆,等解决了赤壁的明军水师,刚好腾出手来吃掉这一百艘大船!”
阿济格跟多铎都不傻,第一次掩护陆军渡江,明军水师没有过来骚扰,他们就明白,明军的目的是阻止第二次的渡江,所以两人在水战上面下了大工夫。
掩护陆军渡江只是一个幌子,关键是要解决赤壁附近的一千多艘明军战船。
华容县附近水道会出现转折,河道变成了由北向南,届时的水战,虽然同样对上游明军水师有利,但效果已经没那么明显了,明军能借助西北风,那时的清军同样可以。
赤壁之战的典故太深刻了,无论是明军水师还是清军水师,都已经将其摸得十分透彻。
“可我还是有些担心,对方明知如今长江水道以被我大清水师拿下,为何还敢派上百艘战船过来送死?毕竟就算是拼命,那也需要中小型战船做辅助的啊!”阿济格还是有些不放心。
吃了李鸿飞几次暗亏后,阿济格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像明军水师这次孤军深入的情况,他总觉得是个陷阱,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或许是对方在赤壁的大型战船不多,所以这次想要配备一些大型战船进行补充,明军水师此番在赤壁的大型战船才仅有一百五十余艘,中小型战船数量明显过剩,补充一些大型战船,这很正常啊。”为了让阿济格下定决心,多铎甚至直接帮明军想好了理由。
毕竟之前组建联合舰队之时,阎应元就只派遣了中小型战船加入,明军战船的配比确实有很大的问题,这也是郑成功敢率领战船大摇大摆西进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没有电灯的年代,水军可没有夜战的习惯,长江水道并不宽敞,夜间行船已经很勉强了,至于发生战斗,谁也不想打着打着,战船就触礁搁浅了。
利用夜间行船,穿过敌军水师防区,这根本不算什么难事,就算是明军布设水雷,也很难阻止清军水师夜间突破防区,更别说对付大明的水师了。
所以多铎的解释,合情合理,明军这次之所以派遣大型战船过来,就是为了趁夜突破清军水师防线,与赤壁的明军水师主力汇合。
“那行,就依照原来的计划,我们以防备赤壁的明军水师为主,掩护大军渡江的事情,就交由左梦庚的水师负责。”阿济格思量再三,终于下令按照原计划实施。
左梦庚的水师,一次大约能运送三万大军渡江,代善手下二十万兵马,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全部运送完毕,不过这是最保险的做法,此战对清军来说十分关键,没人敢轻易冒险。
至于逆流而上的那一百多艘明军战船,就像阿济格所说,行进速度太慢,等这些战船抵达华容县,战斗早就结束了,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
阿济格之所以如此信心十足,那是华夏几千年累积的经验之谈,大型战船在逆水逆风的情况下,速度根本不可能有多快,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历史上对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具体位置,都是众说纷纭,但大致争议的焦点,一个是赤壁以西的岳阳华容县,一个是武昌以东的鄂州华容。
至于当年华容道的具体位置,大家都不清楚,但此番清军渡江的地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选择了鄂州这处地方。
………………………………
第一四六章长江水道之争(下)
阿济格最终拍板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渡江。
代善的大军齐集长江东岸,江中大小战船沿江排开,其数量之庞大,首尾相隔近三十余里。
此番大战,多铎为了一雪前耻,主动请求担任前锋,他所乘坐的这艘战船,乃是清军如今的主力战船:楼船。
福船,广船这些战舰,制造起来相对复杂,而且操纵起来,需要的技术兵种实在是太多,所以满清朝廷思虑再三,终于将一款古老而实用的战场,搬上了战场。
说它古老,那是因为早在汉朝时期,这种战船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楼,故曰楼船,汉代大型战舰“楼船”高十余丈,三国时东吴建成五层战船,可载兵3000人看过赤壁的朋友,应该不陌生,曹操的水师战船大多都是楼船。
说它实用,那是因为这种战船可改进空间很大,楼船不仅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就连明朝将领袁可立的登莱水军,也广泛使用这种舰船。
由于古代水战多以弓箭对射,以及船只对撞和跳帮肉搏为主,舰船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单舰所能容纳的水手和战士的数量,以及舰船的撞击力,所以楼船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担任了水战主力舰只
清军与登莱水军使用的楼船为改进型号,将火炮安装在了楼船的阁楼之中,左右两侧各二十四门红夷大炮,一艘楼船的火力点就有四十八处,称为“水上炮台”一点也不为过。
只不过这种楼船,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那就是船只过高,重心不稳,故而只能在内河水战中担任主力。
福建水师主要是出海作战,所以对这种楼船并不感兴趣。
此时的多铎,正领着一百艘楼船,七百多艘中小型战船,在渡江地点上游二十里处巡视,没多久,江岸上的飞骑就传来消息,驻守赤壁的南明水师,昨日趁夜全军出动,今早辰时初早上七点之后探子发现船队之时,对方船队以行至武昌。
据航行速度推算,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姚家湖附近,距离多铎船队所在地点,不到四十余里了。
骑兵速度虽然够快,但明军水师也不可能停止不前,要想获得准确位置根本不可能,只能依靠航行速度进行推算。
如今正值西北风,明军的联合舰队,乘风顺流而下,即便是大型战舰的航速,都达到了四节左右,依照这样的速度,甚至要不了两个时辰,两军水师就得正面交锋。
“来得倒是挺快,依照这个速度,大贝勒的第一批登陆部队,才刚刚装船,看来这泄密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多铎暗自感叹道。
他与阿济格早已料定赤壁的水师会赶来阻止,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时机把握得如此之准,这要没有人告密才怪!
而且在多铎看来,告密之人在军中的地位,绝对非同一般。
只不过现在不是查找细作的时间,毕竟他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装备,就等明军水师自投罗网了。
“哼!天下第一水师,今天这头衔,应该归我大清所有!”多铎冷哼一声,随即说道:“传令下去,船队往西岸靠近,准备迎敌!”
这片区域河流的走势是由北向南的,所以清军与明军分别驻守东、西,两岸。
西岸虽然是明军的势力范围,但这里距离武昌还有不少距离,而且四周无险可守,故而并没有明军在此驻扎。
兴许也有,只是人家埋伏得比较隐秘,专门等着阻击渡江的清军,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那些都是代善的部队,所需要担心的事宜,跟多铎无关,此时多铎就是要将船队往西岸靠近,抢占上风口,以便等明军水师过来之时,多铎的船队,能由西向东,借助西北风的力量,快速将战舰打横,利用侧舷火炮数量的优势,先发制人。
清军的计划远不止这些,甚至还效仿李鸿飞的套路,不仅在东岸隐藏了大量岸防炮,同时还在水里布设了大量水雷。
多铎只需要打出第一波攻击,先激怒明军舰队,然后佯装不敌,借助西北风快速撤退,将这片水域留给明军水师,届时岸上火炮齐射,水底猛龙齐出,定能让明军水师损失惨重。
吃过几次暗亏的阿济格跟多铎,如今也不屑于正面交锋,反而更喜欢起玩弄计谋来了。
就在多铎积极备战,下游左梦庚船队有条不紊组织大军渡江之时,明军同样也没闲着。
首先是施琅率领的联军,一路急行过后,在距离清军舰队七八里的地方停住,虽然两军相隔甚远,却也能模糊看见对方的身影。
这要是在铁甲舰时代,这样的距离停船,那敌方的舰炮可以说是一打一个准,但明代不一样,红夷大炮最远射程为23公里还是明军改进后的重炮,清军红夷大炮射程最远才19公里这样的距离,双方都只能看得到,却够不着。
就在阿济格跟多铎,奇怪对方到底耍什么花样的时候,下游忽然传来紧急情报,之前被他们忽略的那支,仅有一百艘大型战船的舰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距离他们不足三十余里了。
这还是岸上一队准备渡江的清军,因为跑错了地方,才发现这个状况的,等到他们将消息传到阿济格这里时,最下游左梦庚的船队,甚至已经可以看到战船的轮廓了。
“怎么回事?今天早上议事的时候,不是说那支舰队,昨日下午还在池州附近么?池州距离这里,可有五百余里,他们怎么可能一夜之间便抵达此处,难道会飞不成!”这次就连一向冷静的阿济格,都严重失态了。
一夜之间行驶五百里,那岂不是说一个时辰,就能走八十里,速度达到了10节以上!
事实上阿济格算得有些夸张了,郑成功率领的这支舰队,在昨天下午刚好驶出了池州境内,距离华容仅有四百二十余里地,探子禀报之时,自然会按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质,来进行汇报。
加上冬日的夜晚来得较快,黑夜时间大约有七个时辰,当黑夜降临后,郑成功下令舰队全速行驶,风帆加蒸汽动力,即使是借用逆风风帆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借助风力,走z字型路线,只是速度没有顺风那么快,舰队的速度都达到了惊人的6节以上。
七个时辰,郑成功的舰队,愣是跑了三百多里,再加上从早晨天亮到现在,又过去了两个时辰,郑成功的船队根本没减速,再次跑了将近九十里路。
这天寒地冻的,沿岸负责监视的清军探子,哪有那么尽职尽责,反正从后方传来的消息,早已得知明军水师动向,所以一个个都等着信息汇报,然后交替监视。
所以当安庆方面的清军探子,还在焦急寻找那支“消失”的水师舰队时,距离池州以西三百余里的九江清军探子,这会儿还在呼呼睡大觉,根本没发现明军舰队,已经悄悄经过了他们的监视区域。
这也是为何施琅他们,距离清军还有四十里左右便被发现,而郑成功的舰队,大摇大摆开到了两军不到三十里的位置,才被安排渡江的清军士兵发现。
大家都忽略了这支舰队的速度,同样,郑成功的偷袭计划,也算是初步成功了。
看着码头上正在忙碌的清军战船,郑成功知道他们来得正是时候,也不耽搁,直接派遣三十艘战船冲入战场,对着那些运兵船开火。
这左梦庚的船队,大多都是商船改造而来,根本没什么攻击能力,而阿济格此时还在震惊之中,来不及做出反应。
快!实在是太快了,从得到禀报,直到郑成功发起攻击,几乎是在同时进行。
战马速度确实比战船要快,但阿济格的主力舰队,都集中在中间区域,离左梦庚的舰队都还有十多里地,等骑兵将情报传递到阿济格手上,郑成功的进攻船队,已经距离左梦庚船队不到五里地了。
三十艘福船,在左梦庚船队中横冲直撞,一些小型运兵船,甚至直接被福船给撞翻,船上的士兵掉入水中大声呼救着,可如今战事紧急,大家自身都难保了,谁又能停下来救他们?
在这寒冷刺骨的江水中泡上十分钟,基本很难活命,所以这些落水的士兵,只能是死路一条。
小型运兵船命运悲惨,大型运兵船同样也不好过,新式福船由于拆掉了不少上层建筑,使得空间与载重量大大增强,没艘福船上,都加装了十二门弗朗机重炮,三十艘战船,足足三百六十门大口径重炮,给清军造成了十分沉重的打击。
关键是这些重炮不仅射速奇快,而且根本没有固定射角,基本上只要炮手锁定,随时都能开炮,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以火力著称的楼船,估计都难以抗衡。
跑,跑不过对方。
这些屁股冒烟的家伙,速度奇快,撵你跟好玩似的,就算是小型风帆船,人家都能追得上,哪怕你目标够火炮打不中,但架不住人家船大啊!哪怕只是从这些小船身边开过去,形成的浪头就能将这些小船拍翻了。
战,主力舰队不在,根本没法还击。
阿济格的主力舰队,距离登陆地点还有十多里地,按照楼船的行驶速度,顺风顺流而下,也得半个时辰左右,而照这种打法,半个时辰后,左梦庚的舰队还是否存在,真就不好说了。
“快快快,派本部所有中小型战船,给我拦住这只舰队!”阿济格被炮火声惊醒,来不及思考对方如何瞒天过海的,只能赶紧下达命令。
除了多铎手上的战舰外,阿济格本部还有中小型七百余艘,这些战舰基本都被改装成了“自杀式战舰”,也就是说这些舰船上,全都装满了火药。
原本是为了对付赤壁方面的明军水师,如果多铎前面的三波打击,没能击垮对方,这些中小型战舰,将会成为杀手锏,哪怕是一条战舰换对方一条,清军也是在所不惜。
不过如今等不到明军的水师了,那些家伙已经停在战船外围,看来他们的计划很明确,就是吸引注意,而明军的真正主攻力量,就是后方那一百艘福船。
随着阿济格的命令下达,那些装满了火油,火药的战舰,开始脱离队伍,加速朝下游驶去
作为海军世家,郑成功继承了他父亲的海战天赋,早就防着对方这一手了,见清军做出反应,郑成功同样也做出了应对,先是命令所有战舰,同时朝敌舰阵中发射了一波“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当初在陆战之中表现十分抢眼,似的明军各部队中,如今必备的重火力,便是“百虎齐奔”这类的火箭武器。
“百虎齐奔”成了明军必备武器,那立下大功劳的“火龙出水”李鸿飞自然不会吝啬,三年的累积,整个长江水师装备的“火龙出水”达到了七千支。
这次是长江水道的大决战,李鸿飞对这些存活自然不会吝啬。
一波火龙出水的密集打击之下,那些冲过来的清军战船,有不少都被烧成了火船。
这要是一般的战船也就罢了,关键是清军这次派出的,是“自杀式战船”,船中堆满了火药,结果一波火龙出水下来,直接引爆了对面将近一百多艘战船。
这战绩比起当初打陆军,丝毫不若。
郑成功除了下令释放火龙出水外,另外还吩咐各舰船管带,不再与敌舰进行任何接触,最少保持一百米的安全距离,利用速度优势,慢慢耗死这些小型战舰。
火龙出水造成的殉爆,大家都看在眼里,这玩意儿要是靠近自己,那基本都是有死无生,即使没有郑成功的命令,大家也会格外小心的。
………………………………
第一四七章蒸汽战舰的时代
阿济格虽然安排了中小型战船助阵,但心里始终放心不下。
于是他一边派人给多铎传令,让其想尽一切办法,拖住上游的明军水师,一边亲自率领主力战舰,赶往下游左梦庚舰队负责的区域。
等到阿济格率领主力舰队抵达下游战场,看着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透顶的局面,心里不由得凉了一大截。
这些屁股后面冒烟的怪物。。。。。。。没错,在阿济格看来,就是怪物。
这些“怪物”不仅速度奇快,连清军水师之中,速度最快的轻型战舰都追不上,而且“怪物”火力太强大了。。。。。。。。。。
新式福船的主炮,是大型弗朗机后装炮,采用了锥形弹头,极大地减缓了空气阻力,最大射程为四里,已经超越了清军的前装红夷大炮。
同时射速方面,因为使用了针发点火装置,射速达到两分钟三发,是清军红夷大炮的1。5倍,就算新式福船火炮数量,仅为清军楼船的一半,但火力打击密度以及爆炸威力,都远超清军水师。
再加上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可以说在开阔的水域地带,一艘新式福船单挑五艘清军楼船丝毫不落下风。
这仗还怎么打?
满清虽然坐拥中原大地,但常年的战争加自然灾害,中原地区早已被打穷了,为了造船,多尔衮倾尽全国之力,也才造出四百艘楼船(战船还好说,主要是火炮太费钱)。
真要按一挑五的比例来算,清军水师没有丝毫胜算。
然而这仗,还必须打!
不说别的,代善还有三万陆军在战船上(现在估计只剩下两万多了),必须给这些人足够的时间撤退,渡江是没法进行了,再不想办法挽回损失,这些陆军跟大部分战船,都得沉江了。
既然无法避免,索性全力一战,阿济格一口气投入了本部的所有大小战舰,三百艘楼船,加上八百多艘各类型战船,齐齐朝着郑成功的新式舰队碾压过去。
长江水道太过狭窄,严重限制了福船的活动空间,清军水师这种集团式冲锋,郑成功也不敢与之硬捍。
只能边打边撤,利用火炮射程,射速,以及战船的绝对速度,一点一点消耗清军水师。
郑成功不愧是明末著名海军指挥将领,接触蒸汽轮船仅一个月,就将它的各种性能给摸透,并制定了相应的战术战法,而且他的手下,各个都是水战精英,即便是在这狭窄的水道之中,也能灵活操纵战船。
战斗从早上持续到中午,明军福船仅仅损失了十五艘战舰,而清军光是触礁搁浅的楼船,就不下十余艘,被击毁击伤的楼船,更是高达五十余艘。
至于那八百多艘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