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乐小郎君-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前诡异的情景让郑和一时间懵了,这是什么情况?皇上居然没有因为李旭的顶嘴生气?
朱棣见郑和一副见了鬼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又挥挥手吩咐道:”下去吧,让人离远些,朕有事和李小子单独说。“
郑和莫名其妙地带着宫女太监出了乾清宫。关好门后,又让身边的人全部离远些,只身站在离大门十米的距离,心里还在琢磨刚才诡异的场面。
李府里,刚进府一天的舒氏来到李夫人张氏的主房立规矩。
立规矩,也叫晨昏定省,原本是指子女早晚要去给父母请安,侍候父母的起居。只是舒氏作为妾,按道理也是要在主母前立规矩。所以在自己小院吃过晚饭后,舒氏便带着自己的小丫鬟芍药来到主房。只是刚靠近门便听见里面欢笑连连,舒氏停下了脚步,踌躇着不知自己该不该进去,担心自己出现会搅了里面的气氛。
门口伺候的丫鬟见到舒氏,连忙上前行礼道:”二奶奶!“
舒氏点点头,又有些犹豫地问道:”夫人可是有客人?“丫鬟摇摇头说:”夫人在和几位嬷嬷聊天呢,婢子去通报一声。“说完转身便进了主房,不一会又走出来,对舒氏说:”夫人请您进去。“
舒氏让芍药在门口等着,又鼓了鼓心气儿,这才走进主房的正厅。只见张氏坐在罗汉床上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几位嬷嬷则站起身来冲自己打招呼:”二奶奶来了!“
舒氏有些慌手慌脚的回了几位嬷嬷,又上前要给张氏行礼,却不想张氏招招手,拍拍罗汉床的另一边,笑着开口道:”来来来,坐姐姐旁边来!“舒氏见此,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夫人抬爱了,在夫人面前贱妾哪有坐着的道理,贱妾站着便是。“说完就要走到张氏身边站着。
张氏却拉着舒氏坐到了罗汉床上,又吩咐给舒氏添水来,这才对张氏说:”一屋子都坐着,你这个二奶奶站着算怎么回事。还有,以后有事的话姐姐自会派人去你小院,若无事,你也不必日日来立规矩,自家人有心就行,何必在意那些形式。“
一声自家人说得舒氏的心暖暖的,而且这一天一夜下来,舒氏也没觉得李府有多严苛,当下放松了些,开口称谢道:”贱妾谢夫人体恤。。。。。。“
话还没说完,张氏又开口了:”还有,以后别老贱妾贱妾的,你我姐妹相称便是,听着顺耳。“
犹豫了一下,舒氏鼓起勇气唤了一声:”谢姐姐。。。。。。“
张氏笑开了,点点头说:”这就对了。妹妹进了府,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老是端着多累,还是自在些好。“停了停,看了几位嬷嬷一眼,又开口道:”方才我和几位嬷嬷正商量老大的婚事呢,估摸着近两日我就去金府将事情定下,老爷夏日回来,那就在入秋左右找个吉利日子把老大的事情给办了。你也帮着出出主意?“
舒氏见张氏没拿自己当外人,这才放松了一些,带着点小心说道:”此事重大,妹妹年轻不晓事,又是从湖广来,那边的规矩可能跟京师有所不同,还是夫人拿主意吧。“
张氏一听,心里也觉得是这个理,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转身继续和几个嬷嬷商量起来。舒氏在旁听着也觉得新鲜,暗暗记下了金陵这边的规矩,心想到时还是多出些力气才好。
好半晌,李宪的亲事才商量完,几位嬷嬷告辞了。主房只剩下张氏和舒氏,一时间,舒氏又有些紧张起来。
”妹妹昨日可还睡得安稳?“张氏笑着问道:”虽然那小院未曾住过人,可是每日打扫清理也没少,想来人气也不差。只是妹妹刚进府,只怕还有些不习惯。有事只管跟姐姐说,姐姐帮你周全着。“
”有劳姐姐关心,那小院一看就是用心收拾过的,妹妹也睡得惯。“哪怕昨晚因为紧张,直到天将明才小睡了一会,舒氏也不好说睡不惯,不然就是不懂事了。
………………………………
第六十五章 又接差事
偌大的乾清宫里只剩下了朱棣和李旭两人,空空荡荡的有些冷清。
朱棣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李旭,开口说道:“谋无错,人之过也。你能明白这个道理,朕倒不担心你会走歪路,只是光明些总是好的,不怕有人诋毁。起来吧!”
李旭又拜了拜,这才起身站好,等待朱棣的询问。可是没想到等了好一会,上面并没有什么动静,偷偷向上瞟了一眼,发现朱棣眉头紧蹙,手指在书案上轻轻的扣着,好像在犹豫着什么。又过了一会,朱棣终于开口说道:“罢了,告诉你也无妨。只是此事你决不可泄露出去,若有第五个人知道,你就等着砍头罢。”
李旭纠结了,心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小人说:“听听吧,说不定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的秘闻呢?”另一个小人说:“快回绝掉,要是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的!”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可是朱棣没有给李旭回绝的机会,直接开口问了李旭一个问题。
“你可知朱允炆当初为何隐匿在康家?”
怎么提起这事了?李旭心中思量着,只是朱棣已经开口,这下不听也得听了。定了定神,李旭抬起头装作一脸疑惑看着朱棣。
朱棣一边思考一边解释道:“当初朱允炆不见踪影。朕曾派人搜寻其踪迹,去年有消息说朱允炆已逃往海外,朕还准备让郑和带着船队出海寻访,没想到最后被你误打误撞给找到了。”
李旭大惊,心想难道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朱允炆?这倒是说得通,不然朱棣何必大张旗鼓建船队下西洋,最后只是带回来几分象征性的国书和一些南洋特产,实际的好处少得可怜,至于前世很多人说下西洋是为了扬国威,李旭觉得那都是习惯性的自我安慰罢了。
李旭并不在意自己改变了下西洋的历史,至于那些吼着要开疆拓土的穿越者,李旭更是嗤之以鼻。打下来的疆土是要派人守的,不然打下来干嘛?现在就连内部都没完全稳定,还继续往外打那是找死。如果不相信,那就看看汉朝的霍去病,元朝的成吉思汗,哪个不是打下了偌大的疆土,最后呢?全是被这些疆土给拖累死了。
李旭在下面思绪纷乱,朱棣却继续抛出一个又一个猛料:“康家虽然只是富户,但常年与数位朝堂大臣有密切来往,比如方孝孺、礼部左侍郎姚曾等,朱允炆逃跑后,姚曾安排其在康家隐匿下来,再放出消息说朱允炆已逃亡海外,企图混淆视线。说实话,若不是你开口为康家说话,朕即便将他们满门抄斩都不为过。”
当初李旭和康大善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康大善人便提起过姚曾。虽然没有细问,可李旭猜想这康家多半与朝堂大臣有所往来,所以朱允炆逃出来之后才会隐藏在康家,这并不奇怪。可是没想到朱棣说到这停了停,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甩出一个猛料。
“朕可以斩了方孝孺和姚曾,但不能斩尽天下人。姚曾的妻子是湖广舒家人,舒家在当地颇有名望,稳住了舒家,就是稳住了湖广。朕派你爹去湖广安民,其实就是去安抚舒家,纳妾一事也是朕授意,希望你不要对你爹再有怨言。”
“爹居然是奉旨纳妾?规格够高的啊!”李旭吓一跳,原来这其中真有内情,难怪之前没听到半点风声。只是安抚方法有很多种,朱棣也不缺人,干嘛非让李增枝纳妾呢?李旭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越来越重,最后终于撑不住开口问道:“皇上,若是想安抚舒家,给点甜头也就够了,为何要小子的父亲纳妾呢?舒家在湖广有身份有地位,舒家小姐却做了别人的妾室,这岂不是拉低了舒家的地位?算不上安抚吧?”
朱棣却笑着摇摇头道:“这么说吧,若是舒家的米店关上一个月,只怕大半个湖广都会没米下锅。朕想让你爹把持住舒家,只有舒家稳,湖广才稳,你所说的南储粮才能实现。而且你爹虽然纳舒家小姐为妾,但今后若是生了儿子,你爹会升舒氏为平妻,这样一来也不算辱没了舒家。只是委屈了你娘,回去记得好好安慰她。”
李旭心里了然,原来前后是这么回事,朱棣早就在为迁都做准备,自己的建言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且从朱棣的话里,李旭可以感觉到朱棣对自己家的信任,说不定朱棣和李增枝张氏之间还有什么内情。
只是眼下并不是开口问往事的时候,李旭作揖道:“小子回去一定多多孝顺母亲。”
朱棣欣慰地点点头,将话题转了回来:“这些事情都给你解释清楚了,记得嘴巴紧一点,不要到处乱说。继续说迁都的事情,既然这上行下效的主意是你出的,那就你来办罢,慎重一些,免得泄露消息。”
李旭还在考虑朱棣和自家的关系,一时间没转过弯来,呆呆道:“什么上行下效?”
“这么快就忘了?”朱棣见李旭这幅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方才你不是说要让几个知内情的大臣先去北燕购房置地,带动江南商人富户北迁吗?此事就交给你了。”
“这事让小子去办?”李旭傻眼了,心想要是接下来,以后可就没有安生日子了:“皇上,小子白身一个,年纪又小,一上来就办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有些不妥?若是搞砸了,小子认罪倒是小事,只怕会耽误皇上迁都的进程啊!”
朱棣倒是对李旭信心十足,摆摆手道:“你之前几件事都办的不错,朕信你有这个本事,也算是提前为国效力了。”停了一会,又略带一丝神秘的笑容说道:“再说了,你可不是白身,别忘了那个锦衣卫隐部百户的官衔,虽然没官印没官饷,可这名头不是假的。”
李旭差点忘了自己还是个百户,见朱棣提起,暗自腹诽道:“又没权又没钱,就连拿出来说都不成,还有什么名头?还不如直接给点钱实惠。”只是朱棣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自己不接下来也不行。只能行礼道:“小子谢过皇上信任。只是这朝堂上的大臣小子认不得几个,该如何着手?”
“你不是在保定买了一块地吗?”朱棣得意地笑着:“既然有这般先见之明,总不能只顾着自己忘了亲戚吧?再说了,别忘了你还是杨学士的小女婿。。。。。。”
话没说透,可意思已经表达得清楚无比。李旭只能应下了这差事。朱棣又问起之后的事情,就连有关鞑靼的军事也提了一句。有了前车之鉴,李旭只是挑些要紧不要紧的说了一通,免得再惹事上身。
一直快到了子时,李旭才被朱棣放出来。在外等候多时的郑和见李旭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连忙上前问道:“李小哥,你这是。。。。。。“
李旭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了句:”无妨,累的没力气了。“心里却在感叹,史书上说朱棣勤政,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居然和自己一个孩子也能聊到半夜。
郑和见李旭的确像累的,也就放下心来,想起刚才朱棣的吩咐,犹豫道:”方才皇上说让咱家跟着你去李府一趟,只是李夫人如今多半已就寝,得派个人先去府上通报一声才好。不然这圣人手书到了,李夫人却还没起床,让别人知道了只怕会有些闲话。李小哥你说呢?“
李旭有些惊讶地看了郑和一眼,心想郑和不愧是朱棣的贴身太监,做事就是周全。然后笑着说道:”还是郑公公细心,只是小子向来独身入宫出宫,还得劳烦郑公公派人去李府一趟了。“
郑和笑着回道:”好说,好说。“转身招来一个小太监,吩咐几句之后才又转回来对李旭说:”李小哥,咱走慢些,在路上聊聊天也好。“
出了宫门,李旭和郑和骑上马在前面慢慢走着,身后跟了一个随侍的小太监。李旭很好奇郑和对自己的亲近态度,只是这话能想不能问,于是只能陪着郑和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说得多半是北地风光和一些金陵的趣闻。
将近半个时辰,李旭和郑和终于到了李府。此时的李府灯火通明,大门敞开。站在门口的宋明诚和赵一铭两位管家迎上来,将李旭和郑和扶下马。李旭笑着做了个手势:”郑公公,请!“
宋明诚带路,郑和走在头前,李旭落后半步跟着,赵一铭则在门口支应。几人走进大门,见前厅的烛台香案已经摆好,张氏正带着家里人站在前厅等候,就连刚入府的舒氏也在。郑和快走几步,上前对张氏行礼道:”内官监郑和见过李夫人,深夜来此叨扰了。“
张氏笑着摆摆手道:”郑公公不必多礼,宪儿和旭儿时常入宫,还得仰仗公公照应周全。“
几句场面话下来,郑和举起手里卷成一筒的宣纸,笑着说道:”李夫人,这次李公子入宫应答得体,又替夫人挣了个好大的体面。“说完,一边展开宣纸一边说:“皇上称赞李夫人贤良淑德,教子有方,特赐圣人手书一份,以彰妇德。”
张氏面朝皇宫的方向下跪磕头,三拜之后才起身接过宣纸。看着上面的字迹喜不自胜,只是有些奇怪为何不是装裱后送来。善于察言观色的郑公公猜到了张氏的心思,开口解释道:“皇上让咱家就这般送来,说是与李家相交多年,夫人也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改日李家自找名家装裱便是。”
张氏这才明白过来,点点头道:“明日妾身会入宫谢恩,有劳郑公公代为通报一声。”
事毕,郑和带着小太监回宫了。一众下人也回房睡觉。前厅只剩下了主家三人,宋明诚和赵一铭在门口等候吩咐。李旭见礼道:”娘!姨娘!“
张氏无所谓的点点头,还在看着那张圣人手书,心里思量着找哪位名家来装裱。舒氏则稍稍侧身,没有受全礼。这次没有带着纱笼,李旭终是看到了舒氏的面容,可谓雪肤花貌,芙蓉出水,算得上难得一见的美人。李旭心里暗暗感叹自己那便宜老爹年逾四十还能娶到如此如花美眷,也不知上辈子积了什么福。
张氏吩咐宋明诚将宣纸收好,然后问李旭:“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都应答了些什么?”
朱棣可是强调了让自己嘴紧一点,李旭不好回答,只能敷衍道:“只是些课业学问而已。”张氏自然不信,只是不好追问下去。随口说道:“知道你在宫里吃不好,娘让厨房等着呢,去吃点再睡。”然后转头对舒氏说:“大半夜的还把妹妹也给折腾起来,只是皇家规矩如此,咱家也不好违背。妹妹早些回去歇着,小心别动了胎气。”
舒氏道了一福:”姐姐劳累了一天,明日又要早起入宫,妹妹先陪姐姐回房歇息。“说完,两个女人手挽手回内院,只留下一脸惊讶疑惑的李旭呆在原地。
”才一天就这么要好了?什么情况?“
………………………………
第六十六章 北燕房产经纪人
接下来几天,李旭白天要入宫读书,晚上还要往亲戚朋友各户各家串门。没办法啊,朱棣交代的事情可不能敷衍了事。
三叔李芳英答应得痛快,不但许诺半年内办妥,还答应去曹国公府上劝说大哥李景隆。李旭所在的二房与李景隆闹掰了,自然不好上门,现在有三叔帮忙,想来问题不大。
舅舅张信那边虽然有些犹豫,可是架不住李旭三天两头的软磨硬泡,最后和李旭的姥爷姥姥商量后也决定在北燕买下一块地,左右不会亏,就当是给家里置产业了。只是临走时张信笑呵呵的打趣李旭道:“平日不见你对这些俗事上心,今儿怎么这么卖力?可是你老丈人让你办的?”
“要是你知道是皇上让我办的,只怕早就屁颠屁颠的跟着了,还用我费这么多口水?”李旭腹诽着,面上却笑容可掬:“外甥还没去过杨府呢。这不想着过几个月皇上北巡,这北地的土地定会涨上一番。即便不在北地久住,也可挣上一笔补贴补贴家用。外甥老早就在北燕保定府置了庄子,又想这好事可不能少了舅舅,所以过来给舅舅说一声罢了。三叔和大伯家可都准备搀和一手,舅舅还是早点派人过去选地,免得到时没了下脚地儿。”
“小小年纪就知道倒买倒卖,也不知你日日读的圣贤书都去哪儿了。”张信笑骂了一句,心里却领了李旭的情。
出了舅舅家,李旭骑上马在街上慢慢悠悠地走着,正思考明日去杨府的说辞,却不想突然听见前面有许多人高呼怒喝,好像出了什么事情。李旭甩开思绪,夹了夹马肚子,准备上前去看个热闹。
转过街角,李旭看见一群兵丁将几个文人士子打扮的人团团围住,好像准备带人走。几个士子醉醺醺地大喊大叫,说什么“官兵打人了!”“有辱斯文!”之类的话。李旭笑了笑,心猜估计是那些入京科考的秀才举人喝酒之后犯了夜禁,这事倒是常有,多半抓回衙门关个一晚上就放了,算不得稀奇。催催马正要转头离开,却不想那群人中传出一个声音:“李贤弟慢走!”
居然还有人认得我?李旭惊讶地回头,只见一个披头散发满身酒气的学子正朝自己招手呢,李旭又仔细一看,竟然是元宵节和自己比过猜谜的顾忠燕。
既然遇见了熟人,就这么转身离开可不礼貌。李旭苦笑了一下,翻身下马来到人群边。兵丁中有认识李旭的,上前行礼道:“李三公子。”
“不敢不敢,我刚从舅舅家出来,现在正要回家,这是夜行牌。”李旭先是拿出牌子给几个兵丁查看,表示自己并没有犯夜禁。虽然以李旭的身份,只要他不闹事也没人上来查,但是现在有其他人在场,有些过场还是要走的。
一个领头的将官接过夜行牌看了看,又递回去道:“牌子没错。李三公子可用在下派人护送一程?”
“将军有心了,这天子脚下还算安全,我自己回去便是。”李旭收起牌子,又冲顾忠燕那边努努嘴:“这是怎么了?”
领头将官转头看了一眼,无奈地笑着解释道:“还不是一群喝了酒的学子在街上大喊大叫,这事常见,只是惊扰公子归途了。“
”无妨,无妨。“李旭摆摆手,正要说什么,被围在人群中的顾忠燕见李旭和那个将官说话,顿时觉得逃生有望,又接着酒劲大喊道:”李贤弟!快快救我!“
客气话到了嘴边被顾忠燕的大喊给噎下去,李旭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将将官拉到一边,手上摸出一锭银子塞过去:”将军辛苦了,这几个学子我认得,不如让我将他们送回住处,也免得耽误将军的差事。春夜寒冷,这些钱将军下值后给兄弟们买些酒水驱驱寒。“
将军先是想了想,然后故意大声说道:”既然李三公子作保,某也可做个顺水人情,只是望三公子告诫几人下次不可再酗酒犯禁,否则国法不容。“
李旭笑着向将官行了一礼:”将军大量,改日请将军喝酒。“
几句便宜话下来,将官右手一挥,带着巡夜兵丁撤了。李旭看着将官的背影,心里赞叹道:”事办了还知道借花献佛,人才啊。“
此时顾忠燕带着几个学子醉醺醺的走过来,那冲天的酒气熏得李旭捂住鼻子,开口问道:”顾兄,你们这是掉酒缸里了?”
顾忠燕摇摇晃晃地向李旭行了一礼:“几位同窗聚聚罢了,多谢贤弟搭救。”又向身后的学子们介绍道:“这是李旭,大名鼎鼎的忠义小郎君李旭,就是那个但求相思燕,不复一人行的李旭,快快上前来见礼!”
那群学子原本已经醉的不成样子,只是刚才被巡夜的官兵一吓,现在倒是清醒了些,听说面前这个小孩是金陵有名的忠义小郎君,又同是文道中人,刚才还让自己免于牢狱之苦,于是纷纷上前来行礼道谢,只是嘴里那股味道着实让李旭难受不已。
在大街上称兄道弟的确不像个样子,只是李旭开口问了住处,发现几人居然还不是住在一家客栈,东南西北全都有,还有个住在城外。当下没了办法,只能在附近找了一家客栈将几个人一股脑塞了进去,又吩咐伙计一人来了一碗醒酒汤,免得几人醉酒熟睡中呕吐被噎死。待一切妥当了,这才付了房钱,骑上马回家去。
第二天,李旭下学后直奔杨府,准备给杨士奇通通气,让他在北地也买上一块地。
这几日下来,李旭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专业的房产经纪人,见到熟人就劝人在北燕附近买地置庄,那一套前世炒房的说辞被李旭说得滚瓜烂熟。若不是现在牙行还属下九流,其中更是有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的丑恶勾当,李旭还想着自己开一家牙行专门做房地产生意也不错。
知道李旭要来的杨夫人特意准备了一桌席面,还把刚从杭州府回来的崔直桢也叫来一起吃饭,看着样子是有意谢谢两位姑爷在上次杨谡的事情里出力。只是这饭崔直桢吃得坦然,李旭却觉得自己没出多少力,不好意思多吃,只是尝了两口便放下筷子说吃饱了。
“怎么?这饭菜不合胃口?”杨夫人好奇地问了一句。李旭摇摇头笑着说:“最近春夏交替,着实没什么胃口,饭量也小了些,岳母大人不必在意。”、
没想到崔直桢在一旁说道:”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歹把碗里的吃干净,剩了饭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