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乐小郎君-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崔直桢在一旁说道:”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歹把碗里的吃干净,剩了饭也不好。“杨士奇和杨夫人在一旁也出言认同。李旭没办法,只能又端起饭碗夹了一筷子青菜硬嚼起来。好容易才吃完了一碗饭,又等剩下几人吃完,这才转移到正厅,坐下喝茶消食。
”岳父,大舅哥伤势如何了,可还有碍?“在座的几人都不是外人,李旭也就直截了当问了一句。
杨夫人微微摇头道:”伤倒没什么,再养个几月便好彻底了。只是那事有些手尾要收拾,还好有直桢在,这次辛苦直桢了。“
崔直桢笑着回道:”都是一家人,岳母太见外了。如今证明大舅哥并非恶人,只是受了挑唆罢了,这才是喜事一桩。“
”能受人挑唆,说明谡儿其身不正,其心不稳,还需多多历练才行。“杨士奇发话了:”若是如今这般参加科举,即便考上了,只怕今后在官场上也会被人吃个干净。待谡儿伤好了,让他给你做个刀笔书吏,一来帮你减轻些负担,二来也可见识见识人情世故,可好?“
岳父发话,做女婿的哪敢回绝。崔直桢连忙站起来说道:“小婿知道了,只是小婿那里清苦,委屈大舅哥了。”
杨士奇摆摆手:“他是去做小吏,又不是去享福,受些苦也应该,不必在意。”
杨谡的事情聊完,李旭知道自己该上场了,清清嗓子说道:“岳父,年初小婿在北地置了块地,准备建个庄子起来,用以补贴家用。不知岳父有没有想法也置上一块?虽说没大用,但是也算多置了份产业。而且日后岳父随皇上北巡,至少也有个自家的房可以住。”
“在北地置庄子?“杨夫人和崔直桢愣了一下,长居江南的他们自然没有去北地买地的想法。杨士奇却好像想起了什么,眯着眼睛上下打量起李旭来,一副有话却不说的样子。
李旭被杨士奇盯得有些发毛,连忙解释道:“去年家里卖了城郊的地,年底有些捉襟见肘。听说北燕附近的地便宜,所以小婿便买块地想补贴家用。结果北燕的下人来信说最近有很多南方富户派人去北燕打听地价。所以想着告知岳父岳母一番,若是有意置地不妨趁早。”
杨士奇端着茶杯笑而不语,杨夫人在一旁有些奇怪地问道:“不是说北地贫瘠,收成也不怎么样,还有边患之祸。为何如今都跑去那边买地?”
其实哪有人去北燕问地价,都是李旭放出的烟雾弹。但是事已至此,李旭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编下去:“虽然收成不怎么样,但置地起个庄子也不会亏。而且皇上喜欢北燕的风土人情,据说马上要立北燕为陪都,今后估计还要多次北巡,这地价自然水涨船高。虽然咱们不做那些倒买倒卖投机取巧的事情,但是趁着便宜买块地起个宅子自用也好。”
杨夫人有些心动了,望向一言不发的杨士奇,杨士奇想了想,点点头说:“反正北燕的地便宜,买上一块建个宅子也好,夫人抓紧派人北上罢。还有直桢,你也可以让家里买上一块。到时两家挨在一起,随侍北上的时候还能和亲家走动走动。”
杨夫人和崔直桢都点头称是,几人又聊了一会北地风光,直到夜深了,李旭和崔直桢这才起身告辞。杨士奇却让崔直桢先回去,单单留下了李旭一人,说是要考校李旭的学问。
跟着杨士奇来到书房,李旭正要向杨士奇汇报这几日的学习进展,却不想杨士奇先开口问了一句话。
”这么大的事情,皇上怎么放心让你个小孩来办?“
李旭吓了一跳,不知道该不该接话,杨士奇见李旭这幅样子,心里更加笃定那个猜测,又摇摇头说:”也罢,既然你已经接下了差事,只管放手去做便是。有为父在,至少也能帮你收拾烂摊子。“
”岳父看出来了?“李旭小心翼翼的试探了一句,话没挑明,李旭也不敢说开了,只是言语里向杨士奇暗示这些的确是皇上的安排。
杨士奇笑着点点头说道:”别忘了你是怎么成我女婿的。“
去年李旭就是因为在杨府参加文会,然后在朱棣面前建言迁都,这才被朱棣指成杨士奇的女婿。杨士奇提起这事,就是暗示李旭自己已经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如今两人心照不宣,说起话来也是云山雾罩:“这几日为父会跟去年参加过文会的几位学士聊聊。你去想办法接触接触北燕老人,此事也就成了。”
李旭大喜,有了岳父帮忙,自己的差事至少成功了一大半。当下行礼道:“谢过岳父援手。”
杨士奇却无所谓的摆摆手道:“安心办差便是,记得为父送你的字,衲言敏行。”
………………………………
第六十七章 顾忠燕请客
从杨府出来又是深夜了,连续几晚上都这样,李旭也习惯了。和平常一般慢慢悠悠在街上走着,整条马路只有自己一个人,看着天上的繁星点点,倒也有几分情趣。
回到李府,门口的管事迎上来牵住马:“三少爷回来了!”李旭有些疲惫地点点头,翻身下马正要进门,却被大门管事叫住。
“三少爷,稍等一下,今日有几位秀才模样的学子上门来找三少爷,小的去拿帖子来。”
没等李旭回答呢,大门管事一溜烟跑进大门,不一会又一溜烟跑出来,将手里的帖子递给李旭。李旭站在门口就着头上灯笼的光亮看了起来。
“昨日酒醉忘形,幸得贤弟出手相助,感激不尽,愿贤弟告知空暇,愚兄与同窗在百福楼设宴以待贤弟光临!顾忠燕。”
感情是昨日在巡夜兵丁手下救出的顾忠燕几人要请自己吃酒。李旭摇摇头,自己向来讨厌这些应酬,前世今生都如此,一想到那些推杯换盏的场面,李旭就感觉头疼不已。只是这帖子已下,自己不好不去,干脆就明天吧,早了早好。
想到这,李旭转头吩咐道:“明日上午派人去客栈回帖子,就说我只有明日晚上有空,问他们行不行。”
大门管事点头应下。李旭这才进门,只是梳洗完毕躺在床上后,李旭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自从接下那北燕房地产经纪人的差事,李旭可谓尽心尽力,家里几乎所有有关系的亲戚都跑了个遍,也差不多全都答应去北燕买地。但是要想形成一股风气,这还远远不够。
一是带头的人还太少,李旭掰着指头算了算,现在总共有五六户答应去北燕附近置地,这些人多半只能砸个小水花,形不成规模。若是算上杨士奇要沟通的翰林院几位学士,也只能算个稍微大点的水花。要想达到李旭心中的效果,还需更多人才行。
二是没有宣传。李旭深知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若不能形成口口相传的效果,李旭哪怕召集再多人去北燕买地,这差事最终还是会失败。如今没有报纸网络这些媒体,如何形成北迁的风气也是一个难事。
带头人太少的问题,杨士奇给李旭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去找那些跟随皇上靖难的北燕旧人。他们虽然多数举家搬迁金陵,可是北地那边毕竟是他们老家,说服他们并不算很难。而且北燕旧人向来抱团,若是能鼓动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剩下那些人跟随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带头人就不缺了。
至于选择谁作为突破口,李旭心里有了目标,那就是如今正当红的兵部尚书金忠。
金忠是北燕旧人里最得圣眷的人之一,又是一品大员,身份地位足够了。而且还是自家大哥的未来老丈人,李旭有理由有借口接近。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李旭一直对这个金家主动攀亲表示怀疑,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番。
舆论宣传这方面,李旭却没有太好的办法。事做了还得让别人知道才行,不然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是怎么让这件事口口相传天下皆知,这倒是一件难题。只是渐渐地,李旭的脑海里浮现出昨晚那几个烂醉如泥的学子身影,嘴角微微一笑,好像有了主意一般。
第二日,李旭还是如往常一般入宫,只是不管是文课还是武课,李旭好像都有些心不在焉。手里的木枪也被朱瞻基挑落了两三次,这让朱瞻基得意不已,伏在马上大笑李旭武艺稀松。李旭却并不在意,一心盘算着今晚的酒局。
好不容易捱到下课,李旭匆匆催马回家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朴素的长袍,这才出门来到自己又爱又恨的百福楼。
百福楼建立于元朝,迄今已有百年时间。人们在此请客,多半都是冲着这块招牌来的。李旭这一年来了百福楼三次,一次是杨熙请客,结果被按上了锦衣卫隐部的身份。第二次是元宵节和朱瞻基在这歇脚,最后差点被人绑架。这次是顾忠燕和同窗在此请李旭吃酒,也不知今晚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眼下正是晚饭时分,楼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李旭左右看了看,没有找到顾忠燕,于是拉住一个上菜的伙计问道:“可知广西顾家公子的席面在何处?”
上菜的伙计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李旭只能松开手让他走。一旁的知客伙计瞧见李旭,连忙过来招呼道:“哟,李三少爷来啦!”
“广西顾家公子邀请我今日在此吃酒,只是如今不见人影。你可知他在何处?”李旭又问了一遍。知客伙计却皱起眉头仔细想了好久,这才摇摇头道:“李三少爷,莫不是您记错了,今日在此订席面的没有顾家。要不小的去柜台帮您问问,您去三楼雅间坐着休息会?”
李旭正要点头,一个人匆匆忙忙闯进来,正撞在站在门口的李旭身上。李旭皱眉回头一看,居然正是顾忠燕。
“贤弟,贤弟,实在对不住!”顾忠燕脸臊得通红,不停致歉道:“咱先出去再说。”一边说一边拉着李旭的手往外走。一直到了百福楼门外才停下来,李旭一看,原来顾忠燕的那些同窗都站在门外等着呢。
顾忠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到:“贤弟前日出手相助,为兄和几位同窗原本想在百福楼摆上一桌给贤弟致谢。只是没想到这百福楼的席面得提前预定才有,今日想预订却没有,要不咱再找个酒楼,只是委屈贤弟了。”
李旭没想到竟是这种情况,当下摇摇头笑着说:“我还以为你知道百福楼的规矩呢,不过不用找了,就这儿吧。”
“可是没预订。。。。。。”顾忠燕犹豫了,李旭摆摆手道:“无妨,进来吧。”说完竟是直接大摇大摆的进了百福楼,就跟进自己家一般。顾忠燕几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决定跟着进去。
“伙计!”一进百福楼,李旭叫来刚才那个知客伙计,吩咐道:“三楼雅间还有房间吗?”
“三少爷您这话说得,谁来都没有,您来还能没有嘛。楼上请楼上请!”伙计的话说得漂亮,动作也迅速,带着李旭顾忠燕等人直接上了三楼雅间。
李旭先是问了问众人有没有忌口的食物,见几位学子一脸惊讶地摇摇头,随手拿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好酒好菜看着安排,多的算你的。”
“谢三少爷赏,那就鸡鸭鱼肉时令青菜各来点,再配上几个本店招牌菜?“伙计乐的合不拢嘴,见李旭点点头,连忙下去准备了。
随着大门合上,雅间顿时清静不少,顾忠燕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说:”说好是我等请贤弟,怎么能让贤弟出钱?“李旭摆摆手让顾忠燕坐下,又看了一圈,开口道:”你我都不缺这点银子,何必计较。今日就当后进宴请诸位前辈了。顾兄可是不愿给小弟这个面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顾忠燕只得作罢,几位学子纷纷站起身致谢,李旭也起身还礼,又互相通了姓名籍贯,原来都是各地县官推荐入国子监的顶尖秀才,今年秋天准备下场应试,说不准这其中就会有日后的状元举人。只是其中只有一个山东人算是北方的,其余全是广西云南浙江四川等地的学子。
一番寒暄下来,顾忠燕苦笑道:“愚兄也不知这百福楼的规矩,这下又在贤弟面前丢脸了。”李旭宽慰道:“这百福楼已有百年,名声在外,生意自然火热。小弟也是沾了皇长孙殿下伴读这身份的光才有此待遇。顾兄文思敏捷,才气逼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如今哪能如此妄自菲薄。”
几句漂亮话说得顾忠燕脸色大好,也回捧了李旭几句:“愚兄痴长几岁,却不及贤弟看得通透。惭愧惭愧。”
“顾兄自谦了。”李旭开口问道:“前日是何事让几位前辈如此高兴,竟是喝成了那般模样?要知道为了安置你们,小弟可是费了老大的力气。”
“惭愧惭愧。”这次开口的是来自山东叫魏已明的秀才:“前几日月考,我等均考了个甲等,取得了秋试名额,一时高兴,就聚在一起多喝了几杯。让李公子看笑话了。”
原来是考试过关了。李旭想起前世参加高考后的那些学生,心里也能理解,点点头道:“原来如此,的确值得大醉一场。来,小弟此酒祝各位前辈蟾宫折桂!”
顾忠燕和几位学子纷纷端起酒杯致谢,一口下去,李旭嗓子火辣辣的,这次可不是甜甜的米酒,而是正宗竹叶青。虽然还赶不上前世的白酒,可是这度数对李旭也算不得小。只是今晚李旭有安排,所以故意喝白酒拉近与这些学子的距离,以便待会好说话。
见李旭一杯干了,众人纷纷叫好,又找起由头敬酒,一时间竟是四五杯下肚。李旭有些受不了,连忙压压手道:“各位哥哥,小弟酒量有限,慢些,慢些。”
几位学子放过了李旭,李旭连忙吃了几口菜压一压,这才感觉好一些。几人边吃边聊,时不时还吟诗作对,好不热闹。见桌上气氛不错,李旭觉得时机已到,不经意般对魏已明开口问道:”对了,魏兄是山东人?可是洪武年间移民的后裔?“
元朝时期,河北山东等地因为黄河泛滥战乱不止等原因,人口流失极为严重。朱元璋登基后曾迁移大批山西人前往河北和山东定居。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地广人稀,百里不见人烟的局面。朱棣这次的南民北迁也是想充实中原,为迁都做准备。作为一国都城,总不能放眼望去见不着几个人吧?
”不是,祖上世世代代便居山东。“魏已明将家世直言相告。李旭又问道:”听说河北山东等地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可有此事?“
魏已明想了想,点点头道:”的确如此,河北山东位于中原腹地,原本人口无数,可是近年战乱不止,又兼有黄河泛滥,许多人背井离乡投奔他处。如今的山东河北的确不复当年胜景。“
李旭笑了笑,谎话张口就来:”如今天下大定,只怕两地又要热闹起来了。小弟听说许多江浙富户和门阀大族看上了这两块地方,都在想办法准备低价购田置庄呢。魏兄可得小心护着自家的田地,免得被人占了便宜。“
”有这事?“不单是魏已明,就连顾忠燕和其他几位学子也竖起耳朵关注起来。李旭心里暗笑,面上却一本正经的说:”山西和江浙一带人满为患,分到每人头上的几亩地都不够吃的。如今没了战乱之祸,皇上又准备立北燕为陪都,河北山东这几块没什么人烟的地方自然被盯上了。“
见几人听得入神,李旭趁势又加了把火:”“小弟家里年初便在保定府置了个庄子,好像才一两多一亩,可谓便宜到极点,若不是怕惹人非议,真想多买点才好。”
………………………………
第六十八章 交换庚帖
在明代,你可以什么都不关心,但是有关土地的事情你绝不能不关心,因为土地就是你的生活来源,或者说是你一家的生活来源。当然,做工或者做生意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两样不但社会地位比较低,还满足不了人们对稳定生活的追求。
土地多,证明收成多,收成多,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眼前这几个学子家境不一,但还算得上可以,不然也不会有钱供养他们在这京师常住。此时听到这等实惠消息,一个个都开始盘算起来。哪怕老家远在广西的顾忠燕,也动了在河北买地置业的心思。
“李公子说得没错,朝廷向来鼓励百姓往河北山东等地迁移,只是故土难离,这两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没人愿意去。现在世道好了,只怕许多离开的人又要开始想法子回去了。”来自山东的魏已明开口证实了李旭的话。这让剩余几人更是心动不已,
“这消息来的隐秘,目前只有朝廷上有所流传,各位回去记得不要外传,免得失了先机。”李旭神神秘秘的嘱咐了一句,但是心里却明白,这人情社会最看不起的就是闷声发大财,几人身为读书人,为了名声也会给亲朋好友透露消息,亲朋好友又有亲朋好友,口口相传之下,只怕不出多久,北燕附近有大片闲置低价荒地的消息就会传到各地,李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仅靠这几个学子还达不成这样的效果,但是别忘了,金陵码头可是赵成才的地盘,李旭已经让赵成才过几天放出消息,两相印证之下,只怕那些善于投机的人不信也得信了。
有朝廷官员组团买地,有市井传言,还有读书人作证,这北地想不火也难啊!
酒喝到这里也差不多,李旭借口明日还要入宫伴读,建议散了酒局。几位学子也各怀心思地同意了。几人在百福楼门口相互道别,顾忠燕与几位学子回国子监,李旭则摇摇晃晃地向李府走去。
这辈子第一次喝白酒,李旭觉得头很晕,肚子里也有些烧灼感。只是被秦淮河上带着胭脂味的河风一吹,顿时又清醒了些。
“再去找找金尚书,若是能说动他,只怕事情也就差不多了吧。”李旭便走边想着去金府的说辞。
之前不管是三叔舅舅还是杨士奇,李旭都是一边强调北燕对皇上的重要性,一边鼓吹那套置个庄子不会亏的说辞。面对顾忠燕这等百姓,则是从实际出发,解释地价便宜和之后的好处。要是去金府,只怕自己的说辞又要变一变。
只是找个什么理由上门见金忠呢?李旭想了一个又一个理由,之后又全被否决。最后,李旭决定还是找张氏讨个差事。
又过了几天,李旭穿的整整齐齐,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金府。
在金府管事的带领下,李旭来到前厅。兵部尚书金忠和金夫人正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李旭连忙上前几步作揖行礼道:“小子李旭,见过金尚书,金夫人!”
“李小哥不必多礼,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虽然都是文官,年龄也相仿,可这金忠看上去和杨士奇并不同,杨士奇翰林院出身,一身文人的浩然之气。而金忠则是自幼熟读兵法,又久经战事,除了文人气,还多了一股隐隐的武人英气。
李旭行礼道:“金尚书,之前我娘和金夫人商量大哥李宪与贵府二小姐的婚事已有月余,今日特派小子前来与金府互换庚帖。”
互换庚帖,是古时男女婚事的第一步,男女双方将姓名,生辰八字等等写在一张帖子上互相交换,拿回家压于灶君神像前的茶杯底下。三天内家里若无奇怪的事情发生,则说明神仙赞成这门亲事。然后还要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有没有属相相冲之类的事情。一切过关后,亲事就可定了。
前两天李府已经送过帖子,金忠和金夫人自然知道李旭的来由,刚才只是例行问话罢了。李旭原以为接下来就是交换庚帖,却不想金忠依旧安坐如山,突然开口问道:“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娘让你一个孩子过来换庚帖,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这一发难出乎了李旭的预料,不过还好李旭有些急智,双眼一转便想好了说辞:“按理说的确应该是我爹亲自上门来。只是爹如今还在荆州府办皇差,没有皇命不敢私自回京,若是娘单独前来,又不方便和金尚书当面交谈。大哥自是不必说,二哥赶赴杭州府求学,一时半会也回不了金陵。算来算去,只有派小子前来了。还望金尚书不计较李府无奈之举。”
金夫人连连点头,笑着说:“之前曾听说你年幼志广,为救哥哥不惜以身犯险,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今日见你方知传言不虚,坐下说话罢。”
李旭又行礼谢过,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来。
“上次去李府,和你娘可算一见如故,几天不见竟还有些想念。”金忠自觉不好跟个孩子讨论婚事,金夫人心知肚明,于是主动开口主持起局面来。
李旭笑着点点头说道:“娘也经常在家提起夫人,说与夫人特别投缘,一直想找个时候来府上与夫人多多亲近。只是近些日家里琐事多了些,实在是抽不开身,只能让小子代为问候夫人。”
前几日李增枝小妾由大门进李府,这事在金陵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金夫人自然知道李旭说的琐事是什么。不过毕竟是别人家事,金夫人也不好多问,于是转开话题道:“李大人可是来信了?对这门亲事可有异议?”
“十天前来的信。”李旭稍微放低了姿态说道:“我爹在信里说此事是天大的好事,只可惜身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