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糖葫芦也赚不到,今天遇到贵人,自然高高兴兴的离开。

    朱允炆没有注意老头离开,仔细的看着手里陌生的东西。看着应该是一种纸张印刷的东西,纸质很粗糙也很厚,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纸sè呈现出一种怪异的青sè,应该是成纸的过程中脱sè不彻底所致。这张纸长大约一尺,宽大约六寸,四周印刷龙纹云彩花边,正中题头横着一行字“大明通行宝钞”,左右两侧竖行印刷相同的篆文字体“大明宝钞天下通行”,这些字的位置安排,非常像过年的对联,不过横批的字体较大。两行篆体字中间位置,画着十串像冰糖葫芦一样的图案,仔细看那上边画的不是山楂而是铜钱,在最下边是一些正楷小字,内容是“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辆,仍给犯人财产”,反过来背面没有文字也没有图案。

    朱允炆把手里的这张厚青纸仔细观看,仰起头对着天空看,似乎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可是第一次见,就是觉得好奇。随意的问身边的两个人:“这是钱吗?”

    廖镛瓮声瓮气的回答:“爷,这不是钱,是钞?”

    “看着上边的这些字,感觉就是钱,怎么就不是呢?”

    “这真的不是钱,是钞!”廖镛固执的坚持着。

    朱允炆听着很糊涂,把那张所谓的钞卷起来拿在手里,用疑惑的眼睛看着杜川。

    杜川赶紧陪着笑脸说:“爷,别计较廖镛,他就是一根筋。您拿的就是钞,是大明宝钞。您说钱也对,和铜钱一样都可以买东西!”

    “那这钞和钱有什么区别?”朱允炆继续问,心里激动不已,如果这就是纸币,那可算是神器呀,前几天还在想,要不要把电视里常用到的银票移植到现在。

    杜川耐心的回答:“爷您别急,大明臣民,把铜钱称作‘钱’,把宝钞称作‘钞’,两者名称不混用。不过两者都可以买东西,只是‘钞’的面额大,钱的面额小。您手里拿的这张钞,就是一贯,可以兑换铜钱一千文,也就是一千枚。”
………………………………

第81章:大明宝钞

    ()  朱允炆对这个东西可是万分好奇,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样,着急的说:“说详细一点。”

    “爷,太祖立国以后,消灭前元建都南京,重新铸钱。每一枚铜钱就是一文,一百枚铜钱就是一串,一千枚铜钱就是一贯,一贯铜钱折合白银一两,一两白银定价为米一石。太祖仿照前元钞法,为了便于百姓商贾交易,诏令中书省督造宝钞以代替铜钱,宝钞共有六种,分别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

    所谓‘腰缠万贯、家财万贯’,就是家里有一万贯铜钱,也就是一千万枚铜钱,这需要多大的仓库才能放得下。

    朱允炆边走边问,杜川边走边回答,多亏杜川是个读书人出身,在江湖也混迹十几年,对于大明以及历史上的钱币演化还多少知道一些,就给朱允炆娓娓道来。

    中国社会很久以前就产生和使用货币用于交易,传说上古时期,使用贝壳或者丝帛作为货币,到chun秋战国开始用铜铸造货币,基本在汉以前,那个时候所说的‘金’就是铜。后来人们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提升,铜逐渐贬职,慢慢的就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

    可是因为黄金、白银重量很大,交易使用非常不方便,人们需要一种方式或者物品代替黄金白银的流通功能。这种代行货币就是后世所谓的纸币,唐朝发明‘飞钱’,宋朝发明‘交子’,都是纸币的一种形式,可惜使用范围不广。元朝发行‘钞’,被广大百姓商贾认可,明初借鉴前元钞法,也发行大明宝钞,以纸币的形式代替黄金、白银流通。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出身见识限制,借鉴前元钞法,只学会形没有领会神。元朝的纸钞发行的时候,是以白银或者生丝作为本金,按照白银数量发行纸钞。可是朱元璋开始也以白银为本,定量印刷发行纸钞。并规定一两白银等价米一石,宝钞一贯折合白银一两,宝钞四贯折合黄金一两,并要求天下百姓商贾禁止使用黄金、白银交易,违令者严惩重罚。

    明初,宝钞使用还比较规范,可是朱元璋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宝钞司用纸印刷出来,就能拿出去买米买地。这东西好使,就大量印刷宝钞,进入市场宝钞过多,造成宝钞贬值,虽然洪武朝多次严令百姓遵守钞法,但是王权命令也改变不了百姓财富认识,到洪武末年,一贯宝钞只能值铜钱一百五十文左右,到建文当政,百姓已经开始用各种借口拒绝使用大明宝钞。

    刚才廖镛给那个老头一贯宝钞,老头不收的原因就在此。虽说一贯宝钞理论上还值一百五十文铜钱,远远超出他一根糖葫芦的价格,可是这玩意用不出去,那么他的一串糖葫芦就换回一张废纸。

    朱允炆本就是个历史票友,对于大明宝钞一点印象没有。在他知道的情境里,古人都是用银票代替白银交易的,他还打算打败朱棣以后,发展商业,把这种银票制度盗版复制出来。现在补习大明宝钞知识以后,再联系他脑海中的一点知识,才弄明白复制银票制也未必可行。

    在明朝初期,白银是主要的货币,但是不是绝对的货币。直到明朝中后期,历史的发展和选择才确立财富的银本位地位,以后满清代明,在财富银本位的基础上,发展出银票。严格意义上讲,银票不是货币,因为那不是国家发行,只是钱庄存取的凭证,少数钱庄的银票可以通兑,大部分钱庄的银票无法通兑,那种银票就如同朱允炆前世生活社会中的银行存单。

    纸币对于商业来说,那就是神器,只有规范严格的纸币发行才能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可是大名宝钞现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洪武朝大量印刷,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纸钞贬职。按照明制,五千文为一锭,就是说五贯宝钞为一锭,朱元璋在赏赐子女藩王外邦使臣时,动辄数十万锭。其次,受到技术限制,宝钞使用纸张为桑穣纸,就是用桑树皮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纸张,这种纸有韧xing但是不耐磨,宝钞在流通过程中容易磨损不清晰,形成昏钞,也就是残币影响使用,到官府以旧换新的时候,还需要缴纳费用,就影响百姓使用的积极xing。

    第三,再给官员发放工资的时候,工资制定的标准是按照白银或者大米为标准,可是发工资的时候,是用大明宝钞来发。宝钞贬职,领取相同数量的宝钞意味着工资的降低,生活成本提高而工资降低,就使得官员也在反对宝钞的使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弊端,例如防伪技术落后,容易出现伪钞,即便是重刑严法也难以禁绝。

    说起来这个杜川杜子洲还真不简单,虽然学不会八股文,可是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见多识广,把他知道的有关宝钞的所有知识一一给朱允炆说出,让朱允炆增加不少知识。知道详情以后,难免喜忧参半,惊喜的是纸币的存在,让商业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忧心的是朱老爷子弄得这一个纸币烂摊子该怎么改变和收拾。

    当然,这纸币的失误和价值还不是现在急需考虑的问题,朱允炆还有很多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去处理。今ri便服出宫,就是要仿照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去请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体察民情,那是顺道,见识和了解宝钞知识,就是意外收获。

    朱允炆亲自登门请人,就是要塑造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这是文人士大夫眼中圣王明君的第一个标准。再就是弥补和校正建文帝以前的错误。

    三个人说话间,就抵达今天的目的地。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府邸,四周都是一丈高的围墙,挡不住青砖绿瓦的高大建筑。南侧围墙正中间,一座三层房檐的雕花门楼,一对中型青石狮子威风凛凛的站立在府门两侧。两扇朱红sè木门紧紧关闭,大门上拳头大的黄铜钉排列整齐,大门兽口衔着碗口大的黄铜环。门楣正上方一块梨木方匾,黑底金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长兴侯府”,门楣两侧,挂着两个大红气死风灯,风灯四周分别写着“耿”“府”字样。

    这个府邸就是现在大明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的府邸,府邸规模相比普通百姓而言算是磅礴大气,可是和在京其他诸位勋贵的府邸以及各藩王的府邸相比较,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

    朱允炆今天装作礼贤下士的摸样,效仿汉昭烈南阳草庐故事,就是想请大明铁门闩再次出山,为他担当几天门神,威慑一下天下宵小之辈。

    朱允炆静静的站在“长兴侯府”门外,看着耿府大门紧闭,门外没有一个军卒下人守卫,在大气中显露出几丝寂寥。耿炳文以战功封侯,是货真价实的开国元勋,次子耿璿更是当朝皇帝的亲姐夫长公主驸马爷,如此低调生活确实难得。如此看来,耿炳文能在洪武朝的腥风血雨中存活下来,善守的军事成就是一个原因,隐忍低调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原因。所谓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耿炳文一个藏字诀,用的恰到好处。

    朱允炆站着看了片刻,转头给身后的廖镛示意。廖镛走上台阶,用力的拍打大门上的兽口铜环,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声从里边打开一条缝隙,从缝隙里伸出一个老苍头的白头。老苍头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站在门口的廖镛,在把头伸长几分,看了看站在门外台阶下的朱允炆和杜川。

    把门外几个陌生人看完以后,用苍老的声音问廖镛:“这位公子,到耿府有何贵干呀?”

    廖镛对着老头抱拳行礼,说道:“老人家,在下是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廖镛,特来拜见长兴侯,劳驾代为传话。”说话之际,低头弯腰,双头平头递出名刺。

    那位老者双手接过廖镛名刺,说道:“贵客稍等片刻,老奴这就去禀告老侯爷。”说完,关闭府门。

    廖镛无奈的只能走下台阶,站到朱允炆身后,满脸都是羞愧的神情,让皇帝在府门外寒风中等待,廖镛办差不力呀!朱允炆没有任何责难的表情,就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既然是作秀,那就再做的真实一点。

    刚才那位老者迈着步子,不紧不慢的走进耿炳文书房。耿炳文的书房不小,四周都是书架,上边密密麻麻的放着很多书,书本上连一粒灰尘都没有,不过那些书和刚买来差不多,估摸着这些书自从到这里以后就没有上过岗。

    耿炳文静静的坐在书房的窗前,腰杆挺得笔直,就像一颗傲雪苍松一般,满头发丝尽皆雪白,胡须眉毛都已经变白。不过脸sè红润,显得血气很旺,坐在那里还能看出少许杀伐征战的意境。耿炳文面前摆放着jing致的官窑青花白瓷茶具,身边的小丫头用心的给老侯爷泡茶,耿炳文慢慢的端起茶杯,慢慢的在鼻子下来回摆动,然后一仰脖,把一杯茶水灌进嘴里。老牛嚼牡丹,炳文灌香茶,尽在糟蹋好东西。

    其实耿炳文出身草莽久在行伍,对于所谓的茶道文化还真是没有多少了解,也不愿意做酸腐文人那样,摇头晃脑装模做样的喝茶。在他心中,理想的生活依然是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然而现在,沙场秋点兵,已经没有他这个老卒唱‘诺’的机会。

    老家人无声无息的走进书房,走到耿炳文身边,双手把廖镛名刺递到耿炳文手中,在耿炳文耳边低低的说道:“侯爷,有一位自称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名叫廖镛的少爷在府门外,言说想进府拜见侯爷。”

    耿炳文翻开名刺,仔细看一遍名刺内的文字,还真是廖永忠的孙子来到耿家。耿炳文合上名刺,往桌边一放,用低沉的声音说:“去告诉廖镛,就说本侯爷不见客。”说完,又端起一杯茶,装模做样的闻茶品香。
………………………………

第82章:将军白头

    ()  老家人耿勤是跟着耿炳文多年,知道老侯爷生活低调,整ri闭门谢客。不见故朋老友也不见意图攀附的新人,整ri独坐府中,过着幽闭式的生活。

    耿勤没有多问,转身就走,刚走到门口,身后传来老侯爷的问话:“门外除了廖镛,还有什么人?”

    耿勤转过身,站在门口,回答道:“启禀侯爷,除了廖镛,门口还有其他两位公子,都是器宇轩昂人中俊才。”

    “都是什么样子,你说详细一点。”

    耿勤慢慢回忆刚才门口看过一眼的印象,慢慢说给耿炳文听,而耿炳文也在思考和分析。多年以后,耿家子孙后代都在感念老祖中突然的一问。

    耿炳文原本就是一个守本分低调的人,不招摇不惹事不跋扈,那些官二代飙车狂奔的事压根在耿家就没有,说他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模范绝对不过分,这是他躲过洪武大清洗最主要原因。当然,耿炳文在洪武朝战功不是非常显赫,威名也不非常卓著,就是一个从龙有功封为长兴侯的第二梯队的将军。可是不知不觉,耿炳文成为洪武朝的活化石,那些能力强的爵位高的作风张扬的人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放眼一看大明洪武三年受封的含金量较高的侯爷就剩耿炳文一个人。

    中国人最喜欢讲门路托关系,就凭开国老侯爷驸马都尉他爹这金子招牌,到耿府拜见求见的人多了去了,有的是来吹捧有的是来攀交情,其实都是给自己托门路找点出路。耿炳文是烦不胜烦,对那些人能推就推,不能推就应付两句。

    所谓物极必反,建文一年,带着一条莫名其妙的口谕,耿炳文奉旨率军北伐,朝廷号称四十万大军,在很多军队都还没有集结到位,就受到朱棣奇袭而兵败真定。耿炳文还没有来得及再战燕军一雪前耻,就让建文帝一道圣旨罢免。

    耿炳文回到京城闭门谢客,非不得已场合不出家门,生活就更加的低调。北伐败军、英雄白头,这样的标签贴在耿炳文脑门上,众人看到一位ri薄西山命不久矣的老兵,到耿府拜见和求见的人就突然变少。没有想到,今ri竟然有人登门拜访,还是用最正式的方式来求见。

    耿炳文想当然的不接见,虽然耿炳文和廖永忠都在朱元璋手下打过工,给朱家江山流过血送过命,可是也仅仅是知道认识而已,关系不算太好。那个廖镛是廖永忠的孙子又不是耿炳文的孙子,没有必要给他面子,故而决然的拒绝廖镛的求见。

    就在老家人即将走出书房的时候,耿炳文脑海中灵光一现,想到廖镛的另一个身份——大内侍卫统领。这个职位不算高,和耿炳文的侯爷爵位相比较,还差十万八千里,耿炳文见过的廖镛那个级别的人比护城河里的王八都多。然而廖镛的这个小职位却很特殊,他是大内侍卫统领,是皇帝jing卫团团长,是一个皇帝非常非常信任而倚重的人,也就是说廖镛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从近几个月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说,廖镛还兼任着朱允炆武术教练的职位。

    职位低不是关键,最关键的事背后有什么人?恰好廖镛背后的人是皇帝朱允炆!廖镛此次拜访,不外乎两个可能。纯私人拜访,可能xing不大,廖镛想要高升,绝对不需要走耿炳文的路子,他的门径比耿炳文的还好。此外,耿家和廖家也不是很熟悉,更谈不上莫逆之交的关系,只为联络感情的拜访也不可能!

    不是私人拜访,那就是因为公事而来,是朝廷要在年前清算去年他兵败真定的过错吗?不像,如果是清算以前,来的不应该是廖镛,而是刑部的吏员。不是来缉拿耿炳文,也不是抄家,那么盛庸来此就很大程度上肩负密令。

    想通这种种的一切,耿炳文就突然叫住再有两步就会走出书房的耿勤。等到耿勤把另外两个的特征都描述一遍,耿炳文也是一头雾水,廖镛身后的两个人都不认识。可是不管是谁,都不易拒绝,只希望不会是耿炳文最担心的人在门外等待。

    朱允炆、廖镛以及杜川跟着耿府老家人耿勤走进大门,夸过高门槛,迎面就是一座照壁,上面工笔画着一副猛虎下山图,图上山高林密,百兽之王栩栩如生。绕过照壁墙,一条直通正房的笔直青砖大路,大路两侧是两个四四方方的园子,里边没有什么奇花异草,只栽种一些苍松翠柏、斜梅绿竹,前几天的积雪还在树梢,松柏傲然挺立,那些竹子被雪压弯,可是弯而不折显示出特有的韧xing,整个园子简单的不能在简单。

    走过园子,东边是一个小小的演武场,旁边的兵器架上插着刀枪长矛,挂着弯弓羽箭。西边是一排马房,马房里十几匹高头骏马正在吃料。这一切的布置,都显示出屋主曾经的戎马生活。

    青石路的尽头,就是耿府正堂大屋,东西走向七开间的房子,青砖砌墙巨木为柱,屋檐画着瑞兽奇草云图浪花,屋顶蓝sè琉璃瓦,屋脊东西头高高翘起,如同即将化龙腾空的巨蛟。

    走上七层台阶,就到正堂门口,此时耿府家主长兴侯耿炳文疾步从屋内走出,双膝跪地,高声呼叫:“老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老臣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请皇上治臣不赦之罪!”说完,双手伏地前额切地,静静的跪在那里。老家人耿勤也是惊讶万分,急急忙忙的跪在地上,浑身不停的颤抖。

    朱允炆等着耿炳文行过跪拜大礼以后,疾走两步,走到耿炳文身前,双手扶起跪地的耿炳文,说道:“老侯爷不必多礼,朕今ri微服出宫,没有让人提前告知,老侯爷何罪之有呀?快快请起。”

    耿炳文爬在地上,说道:“老臣谢皇上隆恩!”说完才慢慢的站起来,弓着背低着头,往傍边后退一步,伸出右手往侧面一摆,说道:“请皇上进屋歇息。”

    “我今ri是客,你是主,客随主便,你我一同进屋。”朱允炆脸上满是笑容,拉着耿炳文肩并肩一起跨步走进正堂大厅。

    和皇上挽手同行,这是多么大的隆遇,大明开国以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耿炳文年近古稀之时,得到这份待遇,死也瞑目!耿炳文激动的浑身发热,眼眶发红,就要热泪盈眶而出。

    进到屋内,分宾主落座,耿家后院一阵忙乱,送来香茶,端来火盆,就连在家的驸马都尉耿璿也急急忙忙参见皇上。

    朱允炆这次前来,就打着看望江都公主的旗号,自然而然,他的姐姐大明长公主江都公主盛装华服来大厅参见皇上,兄妹二人说一会话,江都公主就辞驾回到后院。

    这样一闹腾,就过去近乎一个时辰,朱允炆心里只喊受不鸟,不是受不了这些礼节,而是受不了屋里的寒冷。耿炳文兵败回京,虽然皇上没有降罪,可是众人也知道这个老侯爷已经是夕阳在山头,没有多上时间。故而,来耿府的人就很少,用门可罗雀来描述在恰当不过。耿家的人不多,大冬天的谁也不来正堂大屋,所以这屋里就没有生火。朱允炆到屋里以后,才急匆匆搬进来一个炭火盆,可是整个冬天没有生火,再加上屋深房高,一个炭火盆什么作用都不起,屋里比冰窖还冷。

    朱允炆强忍着寒冷,和耿炳文心不在焉的说话,身后站立的杜川突然插话说道:“老侯爷,皇上本次前来就是来探望一下长公主,看着长公主容光焕发,一定是侯爷对她敬重有加,想来她的生活一定比这屋里的温度好很多。”

    “臣代长公主谢皇上的关心!是臣思虑不周,请皇上恕罪!”耿炳文经杜川这么一提醒,也发现屋里非常寒冷。皇上突然亲临耿家,耿炳文惊喜万分,这一高兴就只顾得礼仪,忘记大堂客厅的寒冷。

    耿炳文、耿璿恭敬万分的把朱允炆让进书房,朱允炆的身体才慢慢的暖和过来。朱允炆坐主位,廖镛、杜川坐在左侧,耿炳文打横坐在右侧,耿璿则站在耿炳文身后,负责倒茶斟水。

    朱允炆喝茶之际,看着坐着身边的这位洪武三年受封侯爵的老将军,耿炳文坐在那里如同山岳一般,自有一股杀伐凶悍之气,腰板笔直,脸sè红润,可是眼中含着浓浓的忧郁,满头赛雪的白发让人看着一阵恓惶。

    将军白头,人世悲伤。一位少年从龙征战有功的男子,难以抵挡岁月的摧残,自古将军如美人,不叫世间见白头。征战沙场马革裹尸是将军从古到今的宿命,跨刀征战几人回。纵然是白头在家安养晚年,那曾经的骁勇还会存留多少。

    朱允炆看着身边的白头将军耿炳文,心里一阵发堵。八月大朝,朱允炆在朝堂上远远见过耿炳文,可是没有觉得他如此苍老,也许这种抑郁的ri子,真的变成一把杀猪刀,不但紫了葡萄,黑了木耳,软了香蕉,还白了将军的黑发。将军白发、美人迟暮总会让人无端的发出几声感慨和惋惜,现在朱允炆心有所图,也不知道眼前这位老将军是否可行,没有办法也只能亲自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朱允炆放下茶杯,带着苦涩的笑容,问道:“老侯爷,北征归来一年有余,不知身子骨还好吗?”

    北征失利,老将军被一个后辈打的仓皇后退,只能采取坚城抗拒,尔后被另外一个更小的后辈替代,这是耿炳文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