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门才女-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泰满面红光说道:“那是,跟着不同的东家,福利待遇都不一样。”

    “咱们虽然是不同姓氏,可往后便是一屋子底下的家人了。”

    梅雪嫣邀所有人碰了杯,她没喝过酒都抿了一点。

    赵健他爹替赵娘夹菜,却被赵娘将碗拿到一边躲过去,梅雪嫣发现赵健他爹寻常对赵娘十分照顾,只是赵娘刻意疏远。

    询问之后,赵老头说他们都是鳏夫孀妇,平时彼此照顾了这么多年,你给我锄个地,你给我补件衣,总会生出感情。

    赵老头原本想撮合他们,让他们互相有个伴,连赵健赵坤两个孩子都极赞同,可惜赵娘始终不答应,她未必没有情谊,只是怕人嚼舌根,众口悠悠,在乡下不贞洁的女人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五诗同映

    吴县令清早收到驿站的来信,赈灾的钱粮都已经拨下来了,赈灾粮是从号称天下粮仓的太源府借挪的,皇上干脆命太源府的同知大人为钦差大臣,主持监督救灾。

    虽然不知道为何最终是太源府的同知施元忠为钦差,想来朝廷议堂上又是一番明争暗斗,左相同意从太源府挪用粮食,必须是派自己的人为钦差,这个施元忠是典型的左相党羽。

    吴县令管不了那么宽,只要赈灾钱粮能早早到就成,驿站来的信说施元忠大人快马加鞭,估计两日后便能到临安县。

    处理完政务,吴县令回了自己的住院想补个觉,前几日他可是累坏了,白天要忙救灾事宜,晚上县令夫人因为犯了腰疼,日日去做针灸也不见好,疼得叹息一整晚,吴县令毕竟心疼自己夫人,每晚都要拿药膏帮她擦背揉腰。

    刚走到前廊,正瞅见县令夫人站在那儿,手脚慢吞吞地在做动作,双手朝上呈捞月姿势,双腿半弯曲,跟一只猿猴一般。

    “夫人这是在做什么……”

    吴县令奇怪,夫人因为背痛,多数都是坐着或者躺在软榻上休息,这会儿却在走廊上耍猴。

    走近一看,却见县令夫人此时汗水淋漓,神色痛苦,却依然做着奇怪的姿势。

    “呀!不是犯了羊癫疯吧?”

    县令夫人连日连夜睡不好,就怕患上什么癔症之类的毛病。

    “夫人!你怎么了?”吴县令着急错过去扶住她喊道,“不会是中邪了吧,夫人……你没事吧?”

    “去去去,你做什么?别闪了我的腰!你才中邪了,就不盼别人点好。”

    县令夫人嫌弃地打开他的手,从丫鬟手中拿过脸巾来吸汗,她面色红润,精神抖擞。

    吴县令见她举止正常,不像是犯了病的样子才放心下来。

    “我还以为你被黄皮子狐狸精附身了呢,你说你多大年纪了在外头耍这种把戏,练啥武功这是?存心吓唬我是不是?”

    县令夫人瞪了他一眼说道:“谁吓唬你了?还不是你,请的那些庸医,一个腰痛病光治标不治本,这天天大晚上的可把我折磨死了。”

    “那你也不能去学什么民间巫术,这一扭一拐的,真是伤风败俗……”

    “呸,这是神医自创的强身健体之术。”县令夫人嘟囔道,“要说好像真有疗效,我原是不在意的,就扔在一旁没管它,前几天实在疼得受不了了,才想起,照着上头动作一练,尽管不标准吧,学了个三四成像,但每次都要出许多汗,这人就是贱骨头不能整天闲着,我现在胃口开了晚上睡得踏实,腰痛病也好多了。”

    “哪有这么神效,你别给人骗了,拿来给我瞧瞧。”

    县令夫人把抄本给他,悠悠说道:“这是梅姑娘赠给我的,能是假的么?”

    “是她?神医华佗《五禽戏》……”

    吴县令拿来瞧了瞧,上头有潦草的画,以及动作注解,他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反而像武功招式似的。

    “既然是她送的,我便信了,这丫头总有一些稀奇的东西,而且个个都是堪比神作,只是这华佗神医是哪位?咱们景国历史上可从未有过这号人物。”

    “兴许是前朝的呗,历朝历代多少先贤,未必你全听说过。”

    县令夫人把东西抢回去,让丫鬟好生收到首饰抽屉里头。

    “那也是……”吴县令若有所思说道,“你说,这丫头从哪里学的这些,她横空出世,诗出必上《诗报》,后来又弄出一些什么统计之法,现在又是跟神医扯上什么关系,她这哪是奇才,简直是全才。”

    县令夫人擦干了汗,将脸巾放回铜盆里头,念叨道:“谁说咱们临安这种小地方就不能出人才,我看梅姑娘比那些什么才子要强一百倍,你看马家那位大才子如今哪有她这般风头。”

    “她总是说林家藏书中看的,可这些学问一旦出世,必然都是惠及天下的,可见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些本就是她所著,为了掩人耳目才推给先人,其二就是她有一位高深莫测隐世不出的师傅。”

    “有位师傅比较有可能。”县令夫人没继续搭他的话,只道,“我出了汗浑身黏巴巴的,去沐浴更衣了……”

    吴县令还在走廊里头琢磨,今日又有消息,梅雪嫣之前一段时间的诗作全部上了《诗报》,吴县令震惊之余,不由得浮想联翩,改日一定要去问问她。

    只是上《诗报》本来是举县同庆的喜事,梅雪嫣这跟家常便饭似的,一次上五首,吴县令一时间压根不知道该如何嘉奖了,等明日《诗报》正式出售,不光临安,乃至全景国都会轰动。

    还有就是文院那边一般不会过于吹捧某一人,梅雪嫣突然五诗同映,足以证明文院对她文采的肯定,可吴县令总觉得按说梅雪嫣的县试经义得罪了荀子后人,他们一定会阻挠梅雪嫣光芒大盛的,除非他们有捧杀的嫌疑。

    陈君生从县学堂冯院君那儿拿到了《诗报》的初刊,兴致勃勃地赶紧跑回去报好消息。

    “嫣娘!全上了!全上了!”

    梅雪嫣正指挥着铺子里头的装潢,就见陈君生火急火燎赶回来。

    “什么全上了?”梅雪嫣怪异地问道。

    “《诗报》啊!你看,你前段时间五篇诗作,全上了《诗报》,五诗同映,简直就是屠版啊!”

    陈君生兴奋得脸都红了,就跟自己上《诗报》似的,也不怪他,五诗同映这是文院创办《诗报》以来从未有的盛况。

    梅雪嫣拿过刊物来,不过这期的《诗报》比以往的厚了一倍不止。

    翻看了一下,前五首的确都是她的,最开头是乐府《木兰诗》足足占了三张纸页,加上各名家的点评,已经有了七八张纸页。

    随后就是《小松》等三首诗放在了同一个版面,大概是考虑到版页的精简,加上本就是同一典故,引子还特地将梅雪嫣与周作仁二人对簿公堂的事宜写出来了。

    最后是《倩女幽魂》中的《十里平湖》居然也上了《诗报》。

    真正的五诗同映!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诗仙

    “果然是五首。s”

    梅雪嫣看完了,便将诗报放到一旁。

    “你怎么不高兴呢?这可是五诗同映啊!后有没有来者尚未可知,但绝对是前无古人的空前壮举啊!我要是能上一首做梦都能笑醒!”

    陈君生激动得咋咋呼呼的,实在难以平静,尽管不是他的成就,可他居然认识这等人物就已经是莫大荣耀了,何况这人还跟自己一齐长大。

    “高兴啊。”梅雪嫣平静地说道,“不过又没有实质的好处,我猜这回连银子都不会奖赏。”

    许泰也说道“你要是像东家一样上这么多次诗报,也会像她一样习以为常的,我记得以前马家的大才子上诗报那次,在临安可是大涨才名,书铺的诗报都卖断货了,马家请了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东家要不要也普天同庆一下?”

    “可别折腾,连自家生意都忙不过来呢!”梅雪嫣转念问道,“咱们跟对街木匠预定的书架和长凳做好了没?”

    “快完工了……”许泰指着面前的墙问道,“咱们真要把这堵墙拆了吗?”

    “拆!”梅雪嫣笃定地说道,“又碍事又挡光,只留这四根顶梁柱就成。s”

    铺面本该敞亮宽大,因为中间的折角墙将两面的门隔开,看起来狭窄又昏暗,不够气派。

    “成吧……还没见过拆铺子的,也算新气象了,差不多一两天就能开张了,东家才名正盛,想来生意肯定红火。”

    梅雪嫣点点头,这倒是实在的。

    陈君生笑道“你刚才还说没有好处呢,嫣娘你知道你现在一副墨宝能卖多少银子吗?”

    “嗯?”

    梅雪嫣没有关注这些自然不知晓。

    “我刚才也是路过当铺,正好有人在争抢,以前你在县学堂习字的纸十两银子一张,原作诗稿已经抬价到一百两却有价无市,早知道我就从你这儿捡几张去卖了。”

    “你说得我都心动了。”梅雪嫣玩笑道,“一日卖十张诗稿咱们就吃喝不愁,连铺子也不必开了。”

    陈君生知道她是打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梅雪嫣肯定不会做这种涸泽而渔的事。

    “咦?应该说是五首半。”陈君生指着一页说道,“你看,你帮冯院君改的一首泊船瓜洲也上了诗报,还特地注释了一字之师。”

    梅雪嫣不在意外头的景况,临安乃至景国上下却因为她而沸腾了。

    临安不用说,梅雪嫣早就誉满全县,不光是诗稿能卖钱,倩女幽魂又掀起一股疯狂收藏的热潮,书铺又一次售罄,成芳印芳是印刷了一批又一批书还供不应求,百姓推崇一个人即是如此,纵然不是她的拥护者,有心的人也会将书收藏起来,万一哪天涨价,这一倒手便是白花花的银子。

    此期的诗报刚一问世,便迎来的哄抢,如果二诗同辉乃凤毛麟角,那五诗同映已经是古今奇事了,满景国的州府之地,全是议论纷纷。

    临安这个小地方也随着梅雪嫣的名字响彻九州,少有人见过梅雪嫣,却没有文人没听说过这个女秀才,不知是何时冒出来的神圣。

    不知道是谁最先称她为“小诗君”,忽然这个称号便落在了她头上,当然有人吹捧便有人贬低,认为梅雪嫣只是初出茅庐的秀才,且穷乡僻壤的一介女流,如何称得上“小诗君”?更遑论跟“诗君”相提并论了。

    支持着便搬出当年“诗君”出道时的名气还不如如今的梅雪嫣,“诗君”自己没什么表示,他的弟子却十分愤慨,竟有人敢跟他们师傅并称,他们如何能忍?已经有人放出话来,要找梅雪嫣一较高低。

    最后论来论去,因为梅雪嫣是女子之身,而不能称君,干脆用仙代替,取了个“小诗仙”的名号,意为诗中仙子。

    不管服不服气,总之梅雪嫣已然成了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尤其是诗名上,乃景国翘楚。

    远的不说,和华桐府比邻的太源府星烨府等,已经有无数书铺和印坊,千里迢迢而来,只为求购梅雪嫣的倩女幽魂,印坊也着急得很,想抢先拿下该府的承印权,必然是大赚特赚,所以一个个掌柜几乎是在路上日夜兼程。

    对此,梅雪嫣一概不知,只在自己小院里乐得安逸,赵爹将院子的一大片空地圈成菜畦,开垦后又挑来肥沃的红土,种上几种瓜类,梅雪嫣觉得院子里有些绿意更养眼,随便它是花草还是瓜藤,到夏日炎炎时有个瓜棚正好纳凉。

    成芳印坊那边三天两头要送来一次分红的银粮,起初只是两三百两,后来一次居然送来千两的银票,一共松来一千六百两,可见印坊的生意如今是蒸蒸日上。

    这回梅雪嫣才知道,才名这种东西带来的收益有多巨大。

    一家欢喜一家愁,成芳印坊崛起,打破的马家的垄断,临安的生意就那么大,成芳印坊越红火,马家就越寥落,若不是诗报带来了收益,几乎要到门可罗雀的地步。

    马锦琪进去书房的时候,马锦隽神色怪异地将什么东西用账本压住。

    “你们不必掩藏了,我虽然一心读书,对外面的事也不是充耳不闻。”

    马锦隽低声说道“哥哥已经看到了?”

    “是啊,五诗同映,还有一首是她改写,自然是盛名远扬。”马锦隽淡然地说道,“你愁眉苦脸做什么?诗报越轰动,咱们家的印坊便赚得越多不是么?”

    马锦隽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不是愁印坊的生意,是替哥哥鸣不平,梅雪嫣何德何能?”

    “放心,这些不用你管。”马锦琪安慰她道,“我三日后便启程去华桐府参加府试,对状元我是志在必得,到时候哥哥便入仕途,有知州大人的协助必能飞黄腾达,梅雪嫣只是个女子,顶多在临安这种小地方做个主簿,她根本无法与我相较。”

    “嗯……”马锦隽闷闷地答应道。

    马锦骐负手离去,和善的眼睛里冒出寒光来,没人知道他要保持这份与世无争的淡然有多难!他是天之骄子,无人出其右,梅雪嫣当个茂才便罢了,马锦骐不输于她,但如今自己在她面前黯淡无光。

    这耻辱如何能忍?!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施元忠

    华桐府同知大人带着赈灾银粮抵达临安县,吴县令亲自给他接风洗尘,准备了宴席。

    梅雪嫣因为是管钱财的主簿,一直得陪同在侧,虽然也有她的碗筷,但是几乎动都没动一下。不用她回话时,她就专注打量着施元忠的言行,他是个近五旬的老头,身材发福,冷眼铁面,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承蒙吴县令款待,也是叨唠了,吴县令为何不设宴在酒楼?在县衙里头喝酒,总觉得少点味道。”

    吴县令一句话掰开两个意思听,施元忠这是嫌弃酒宴太寒酸?只是一桌家常便饭,当然比不过酒楼里的山珍海味金樽清酒。

    可是如今灾情严峻,县衙为了开源节流,上下都省吃俭用勒紧腰带过,哪来的闲钱去花天酒地?光是这一桌酒席也是吴县令一家一个月的花销。

    “施大人心怀仁义,千里迢迢来临安济世救灾,别说是设下千金宴,就是一百零八道全席感谢您也不为过。只是大人有所不知,县衙的库银几乎全投入救灾,物资人手全在里头,只能奉上浊酒小菜,下官真是惭愧。”

    吴县令不敢得罪掌控赈灾银的施元忠,即使是再难伺候,他总得把话说得漂亮,溜须奉承。

    “哦,吴县令劳苦功高,既然如此,那理应以灾民的生计为先,咱们这些为官的享乐在后。”

    话虽如此,梅雪嫣见他神色又冷了几分,也不怎么说话,只闷闷地喝酒吃菜,他带来的几位粮草官更是将不满摆在脸上。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施元忠又问道“干吃酒多无趣,吴县令可有舞妓歌女奏乐,好助助兴?”

    “呃……”

    吴县令更加为难,他也算圆滑之人,可饮酒作乐还要歌妓作陪,如此糜烂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这……临安财政不景气,花楼这种地方难以经营,还望施大人原谅咱们这穷乡僻壤。”

    吴县令只能扯个谎,他也是有气的,施元忠这般明目张胆的人,他也是没见过几个,脸皮简直厚如城墙。

    “哦,这么说来,吴县令真乃一清二白的好官。”

    施元忠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他带来的从属官知道看脸色,纷纷叫嚣起来。

    “连花楼都没有,咱们施大人莅临这种小地方居然不摆酒宴,临安真穷成这样呢,还是瞧不起我们?”

    “我看有人故意懈怠吧,也亏得施大人脾性好,翻山越岭为他们来送银粮,结果跟喂了猪狗差不多。”

    “别这么说,人家受了灾,是要穷一些,不然也不必求咱们接济了。”

    他们议论一句,吴县令就难堪一分,却不能发作,别说现在有求于人,就算他们没有瓜葛,施元忠这个正五品的同知大人,就能用官衔压得他死死的,他们如何讥讽谩骂,吴县令根本没有还口之力。

    吴县令只能当作没听到,依旧陪着笑跟施元忠敬酒。

    有个粮草官忍不住说道“吴县令,怎么就你旁侧坐着一个酒侍,咱们施大人却只能干喝酒?”

    吴县令笑容一滞,强忍怒意道“诸位莫要说笑,梅姑娘是我县衙主簿,不是酒侍。”

    那人掐到吴县令不敢发作,哈哈大笑道“吴县令是拿我们打趣吧?哪有女人当官的?”

    梅雪嫣自若地坐着,这种话她听得太多,口舌之快而已,为了能将银粮顺利交接到手,她也懒得理会。

    见吴县令尴尬却忍气吞声,那人变本加厉。

    “哦我知道了,咱们都是爷们儿,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是不是?”

    那人朝吴县令挑了挑眉,语气揶揄轻浮。

    “诸位误会了,官职文位皆是有才者居之,不分雌雄男女。”

    吴县令不欲多加辩驳,语气中压抑着怒气,这些人明摆着刁难,以此取乐。

    “好了,车马颠簸劳累,早点吃完你们便休息去吧。”

    施元忠其实早就一眼看出梅雪嫣正是最近风头鼎盛的那位女秀才,她胆敢在经义文章中贬低荀子,便是和他们这些人为敌。

    但施元忠自持身份,不屑于跟区区一个女子计较,秀才不值得他打压,只允许他的手下欺凌一番也算解气。

    反倒是梅雪嫣竟沉得住气,不温不火地端坐着,衣着低调丝毫不招摇,手下挑拨了几次也不见她发作,表现让他意外,原本施元忠准备惩戒她一番,顺带在赈灾银粮上做些文章,却没能找出什么由头。

    杯盘狼藉之后,钱粮官们都退去,施元忠才似乎熏醉地说起话来。

    “吴县令,朝廷这次拨了白银十万两,粮食八万斤救济灾民,这交接细节处,本官要跟你商榷清楚。”

    这笔粮款足够灾民撑过最难的这一个月,吴县令心中一喜,施元忠总算说正事了,但又奇怪,就这么轻轻松松领到这些银粮未免太诡异。

    “施大人书房请。”

    吴县令心知施元忠有话要说,意思是不许别人在场。

    施元忠喝得脚步踉跄,醉态朦胧,在丫鬟的搀扶下进了书房,吴县令没有立即跟上去,而是满脸忧色。

    “丫头,今日让你受委屈了。”

    梅雪嫣摇头说道“委屈不委屈的话吴伯伯不必说,真正的委屈是自个儿给自个儿的,外人几句粗言秽语不足以让我放在心上。”

    吴县令眼中闪烁着异彩说道“我在你这年纪时可没这份心胸,足以印证了你那句巾帼不让须眉,我现在担忧这施元忠,恐怕没那么容易将银粮吐出来啊,你有什么法子?”

    “现在说法子还为时尚早,左不过是见招拆招,不如先看他耍什么诡计。”

    “也对,我真是慌了神……”吴县令叹道,“青出于蓝啊,我现在遇什么事,总想着先跟你商榷才安心。”

    梅雪嫣的才能早就让吴县令心服口服,何况她背后还有那位来历神秘,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

    吴县令却不知道,什么老师只不过是他臆想出来的。

    “你先去厢房的卧榻上休息一会儿,我先跟他商议,好探探底。”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是人

    “吴县令,皇上命我为钦差,挪用太源府库的银子和粮食救灾,也是为了让我监察灾情,及时回京向陛下禀报,所以我也不能多逗留,长话短说,你且先将灾情同我详说吧。”

    吴县令从黄沙坳决堤到搭建临时住棚,将受灾范围伤亡人数,以及灾民数量等事无巨细一一详细说了。

    施元忠一开始还有耐心听着,毕竟他的确要对皇帝回报,听着听着,施元忠渐渐打起呵欠来。

    吴县令其实心知他在等自己先开口,但有些事他绝对不会说。

    施元忠终于没了耐性,遇到这种不通事理的官员,他也是烦闷得很,也不知吴县令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絮絮叨叨讲了近两个时辰,还真就一直在说灾情上的事。

    “行了行了,事情我也知晓了。”施元忠咂嘴说道,“那便来谈谈这款银和粮食如何分配,银子去向也是要向上头说明的……”

    施元忠自以为讲得如此清楚了,吴县令该上道了吧?

    吴县令认真点头说道:“是是,我预计省吃俭用一些,加上临安自给自足的,这批粮食足够灾民支撑近一个半个月,这个没有什么变数。赈灾银的话,一部分用作灾民的房屋,大约三万两,另外七万两要重修河堤,这项工事少则四五月,多则一年半载啊……”

    施元忠见他又岔开了话题,心中恼怒又冷笑,就算他再怎么拖也拖不过去。

    “吴县令,咱们也别装疯卖傻了……”

    “施大人何出此言?”吴县令愕然。

    施元忠嘴角抖动,悠悠说道:“吴县令这是在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啊,自古以来,甭管是水灾旱灾蝗灾火灾……这朝廷拨款是拨款,可真正用于这些流民的,十之不过一二。”

    吴县令不动声色,心想这老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这才是他晚上还留下来的目的。

    吴县令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