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俊相-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承领会得,向着皇帝轻声说了几句。

    宣明帝有些疲乏地抬了抬手道:“让他们进来吧。”

    郭平这次进大内心境比之三年前中榜的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别的不说,就说刚才的小动作吧。

    他下车的时候趁着夜色,迅速地往冯保儿的袖筒里塞了一张东西。冯保儿拿手捻了一下,嘴角露出了浅浅的笑意,对郭平的态度是更为亲切和恭敬了,领他进门的速度也是快了不少。

    厚重的殿门慢慢被小太监们推着关上了,郭平过了好一会儿,才让自己的眼睛适合了殿内明亮的光线。、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朝廷的最核心的决策层,进门之后他就被太监领着跪了下来,稍一抬头,发现自己前方左右两侧各立了一群官员。

    左边一群人中领头的是一位长着山羊胡子,身材矮小,眼神锐利的小老头,身穿一品补服。

    右边领头的同样是位穿着一品补服的官员,年岁稍稍小点,两鬓黑白两色夹杂,身材细长,颌下胡须茂盛,双眼微闭,似在养神一般。

    郭平是聪明之人,稍一推断便晓这二人多半便是马弥和李纨

    除此两位之外,边上还有一人郭平也认得,那就是赵安。

    看来赵安此刻心里的压力非常大,额头上都是细细的汗珠,时不时便要出手擦一擦。

    再往上,便是几级台阶,台阶之上,郭平只敢用余光瞄了一眼,只见到一双白底黑色皮靴,皮靴接线处都用金线缝制,只看此处便知乃是极为耗费人工之物。

    这皮靴的主人自然不言而喻了,郭平到此处心里一凛,只是静悄悄地等候。

    没过一会,一个尖利的嗓音响了起来:“有旨!今天召集汉昌知府郭平、幽州知府李侍远、北陕省按察副使马柏森三人商议重要国事。三位大人请起身!”

    郭平心想:“李侍远和马柏森,一听名字就知是马弥和李纨的族人。”

    三人立起后,一个浑厚且带点疲惫的男声说道:“今日耗费时间甚久,实因此事重大,关乎我朝基业。既然尔等三人是各方推举出来的人才,接下去就快一点,直说西北接下去该怎么办!赵安,你主持一下。”

    “遵旨!”

    宣明帝这话,算小济了一把私。

    他让赵安来主持,意思便是赵安可控制三人的发言顺序和发言时长等等。郭平发现马弥和李纨的身形小动了一把,对这个安排肯定不满意。

    果然,赵安把第一个发言的机会给了李侍远:“下面就请幽州知府李侍远李大人先谈谈吧。李大人守着幽州也有好几年了,直面北胡,想来对于边疆治理定然有很丰富的经验。”

    话音刚落,右边站着的身材修长的官员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这定然是李纨。最先发言的一般都没好结果,李纨自然会感到不舒服。”郭平推断。

    李侍远虽然面露难色,但又岂敢拒绝,只得道:“臣李侍远,乃苏太省人氏,自幼……”

    “行了行了,这些朕都知道,你就直说,若是派你去节制西北军政,该怎么办!”

    “是……是……臣领旨!” 虽然宣明帝没给李侍远一个好脸色,可他也是经过李纨精选出来的人,结巴了几声之后又恢复了从容的神态。

    “臣经略幽州近十年,深知异族禀性与我有很大不同。在我看来,经略西北,唯有一字:守。若臣守西北,主要的方针一是屯军,防备入侵。二是构建要塞,择地市险要处构建。对内则安抚百姓,练就一支劲军。对外静待变局。一旦宁夏内部有变,则立起大军介入,如此西北可定。”

    李侍远并非是庸才饭袋,说出来的方针听起来十分有道理。

    刘安听完,嘴角微微一笑:“那按照李大人所说,我是否可以总结为坚守不出,静待生变这八个字?”

    “这?……刘大人如果坚持这样说,也未尝不可。”看到刘安的表情,李侍远感觉有点不大对劲了。

    “宁夏原本就是我中华故地,分裂出去已百年有余,如果接下去的百年里面其内部仍然没有生出变故,那该怎么办?”

    “这……”李侍远没有想到,刘安这一问,直接指向了他定的方针里面最要命的一环。

    “我族的基业,几千年的故地,难道就如此拱手而出?况且宁夏至今大部分人仍是我中华同族,难道我们就任由其被异族统治?”

    “咳咳!刘大人,侍远可没有说拱手不管,只不过现在的条件收回的不成熟嘛。”李纨看李侍远接不住刘安的问题,自己只得出言相助。

    刘安现在占了上风,可不打算就此打住:“恕我直言。刚才李知府所言,我可没有听出我方将有何主动之举。若是宁夏李家五百年后内部才生变,那我们是不是就要等五百年?只不过那时,李大人、马大人,我们人都在何处呢?”

    李纨有点急了:“刘大人!说事就说事,你扯那些不着调的事情干什么!”

    “行了行了,二位大人,李知府的意见我大家都听清楚了,我看现在就让下一位上吧?皇上,您看呢?”马弥忙出来打圆场。

    宣明帝点了一下头。

    刘安冷冷一笑,将表情又恢复成了一副冷面孔:“下面就请马柏森马大人谈一谈对策吧。”

    “是!启禀皇上,诸位大人,臣在西北呆了将近十年,对西北局势,应该说也点发言权。伪李家骄纵已久,对我朝的蔑视不是一天两天的。因此臣以为,要等其内部出问题,那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解决西北问题,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攻。我朝已休养百年,国力日盛,而宁夏弹丸小地,乘着一时之割据偏远,又加之近些年无大战事,其兵马早已荒废,无心思战。宁夏的问题如今已经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刻。按照我的策略,三年之内便可解决西北边患。”

    马柏森这段话将所有人的兴趣都勾引了起来,刘安忙追问:“哦?三年时间?马大人请详细说说!”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夏四策

    马柏森看了李侍远一眼,得意洋洋地回道:“好的。总的而言便是大军开进,一举定乾坤。我的计划便是从此时开始,就可筹备粮草,召集三十万大军。这三十万,分成三路,每路十万。一路由南从兰州出发,一路由平凉向西北先下固州再往北,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由延州向西。如此三路突进,宁夏伪王或投降,或向北而窜。由此,一年时间消灭李贼主力,第二年扫荡残余,第三年彻底平定西北,收复宁夏!”

    只可惜他虽然说的神采飞扬,眉飞色舞的,可其他人的眼神却又黯淡了下来。果果不其然,只见刘安的嘴角又浮现出了微笑:“马大人,请问你对这三十万大军的用兵之道,可有什么章法?”

    “章法?要什么章法。你们没在西北呆过,不了解当地的详情。西北用兵,从来都是直来直往,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宁夏现在全部兵力不过十余万众,还要留出一半的人防备北胡和镇守各地,真正能拉出来和我朝作战的,不过七八万。如果再分到三路,则我每路的十万大军,正面所应对之敌不过两三万而已因此我军只需步步稳扎,自然能旗开得胜!”

    “哼!我朝自立国以来,对西北的大规模用兵不下十次,太祖皇帝和高宗皇帝甚至先后三次御驾亲征。想当年高宗皇帝亲率四十万大军,也是三路大军齐发,其时宁夏总兵力不过七万,可也只是打了一个平手。我就不知道马按察使这次的用兵策略和当年高宗皇帝用兵有何不同?”

    “这……”马柏森听言大惊,他没料到刘安竟然把太祖皇帝和高宗皇帝给搬出来了。要说他的计划,原本确有胆大和可行之处,可现在是在朝堂之上让他和几位先帝相比,那真是天底下的第一道难题。

    李纨趁势也补了一刀:“刘大人所言确有道理。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马大人率领个三五千人,想学那赵子龙,那我也不反对。成了是不世功业,败了,也不过折损个三五千人。可若那三十万大军万一有个闪失,会动摇我朝根本的,再处置不当,引起北胡南下的话……”

    大帽子扣过来,重压之下,马弥也不敢替族侄辩解了,马柏森更是知趣,大气也不敢出,悄悄地退到了一旁,不再言语。

    短暂的沉默之后,所有人的眼神现在都汇到了郭平的身上。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郭平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暗想:总算轮到我了,拼死拼活也在这一把。

    他方步一踱,向旁移了一个身位出来道:“臣郭平等候多时了。”

    马家和李家的人都折了,宣明帝的心情好了很多,对着郭平和颜悦色了不少:“郭爱卿,朕在京城可也是听了你不少的故事呦,接下来你好好给朕说说。”

    “遵旨!”

    郭平接旨后,不慌不忙地徐徐而道:“臣以为,对于西北,万万不可再拖延下去,目前西北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理由有如下:一者,我大齐朝享平百年,国力日盛,而宁夏区区弹丸之地,即使发展再好,也不过我们一个行省的体量,这是国力;二者,李氏原本都是我汉臣,说的汉话,写的汉字,可从我收到的情报来看,其为了能长久统治,竟已开始发明文字和推广宁夏本地的胡语,如此下去,不过几十年,宁夏就永为胡人之地了;其三,宁夏和北胡一直威胁我北方和西北安宁,尤其是北胡,始终对我朝虎视眈眈。最近几年北胡因为老可汗之死,其内乱不止,因此我朝必须趁此浮现出的战略窗口期,一举解决宁夏问题,如此才可彻底腾出手来解决北胡的问题,此乃形势。再者,从我族几千年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说一块故地是通过与外族绥靖而取回的,如果一味地沉迷于短时间的平和,则宁夏故土永无收回可能。”

    郭平这番论述,语速不快不慢,说的言简意赅却又合情合理,就连马弥和李纨二人听完后,不由得也是陷入了沉思。

    “那么郭大人打算怎么做呢?听你的意思,还不是大军突入,武力解决?” 一阵沉默后,马柏森怯生生地提了问题。

    郭平做足了准备,早就料到他会如此一问:“马大人问得好。虽然最终解决方案是武力,可也要看是怎么来使用这武力的。”

    他朝马柏森说完后,转过来朝着宣明帝拜了一拜道:“启禀陛下,臣定下的西北平定大略分为稳边、宁边、富边、收边四大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若是按照这四大阶段来,臣可担保,五年之内,收服宁夏可期。我先说说稳边,此乃是首要任务,要解决我西北的军心和民心问题,解决西北防务、治安、民生等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在场的都是人精,一听郭平的四大阶段的名称,都知道他心里肯定已经有了这几个战略的具体每一步的实施措施,只是在这朝堂之上,他不想一口气说出来而已。

    郭平见众人没有接话,话锋一转,又提道:“只不过,臣这四步走的战略能不能成功,还需要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那一环补不上的话,指望五年平定西北,也是万万做不到的。”

    “哦?你且说说看。”宣明帝听到如此务实的陈述,也来了兴致。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涉及到西北数百万的军民,更是需要一个充足的后勤保障。现今我朝通往西北的最重要的物资通道就是荆楚省,其中又以汉昌府最为要紧。因此臣以为,朝廷必须要安排一个重臣坐镇汉昌,处理好后方支援的一切事情,使臣可以放心无忧地在西北行事。”

    别人的情况且不说,可马弥一听,心弦立马被拨动了几分,脸上紧绷的表情竟是慢慢舒展开来,感觉就犹如多日阴郁见到了艳阳一般。

    “是啊,姓郭这小子要是不说,我都要忘了荆楚的事情了,汉昌之前就是李家的人经营多年,如果这次可以拿回来的话,也是相当划算的。再说在西北这件事情上,我何苦要站到皇帝的对立面去呢?以前是三个人争一个位置,现在汉昌如果能入我手,就等于握住了姓郭的命门,届时若西北再有变,我汉昌在手,可就占了先机了。”

    马弥心里的这些活动,其实郭平也是料到了。在他上朝前就已想好,三派乱斗,是个死局,说不定自己都会成为牺牲品,不如拉一派打一派。马家对于汉昌府的垂涎,路人皆知,又由于之前已经和李家结下了梁子,那只能和马家做做交易了。

    众人的心思活动完毕,马弥又想抬头发言,唯见宣明帝大手一挥:“你们三个候选的先下去吧,我和其他几位爱卿再商议下。”

    郭平见宣明帝的嘴角露出了丝丝笑意,暗想:有了!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初入陕地

    斜阳西下,汉昌城外,一支由五个人组成的队伍骑着马,晃晃悠悠地出城后,沿着官道慢慢向北行去。

    在这五人的队伍中,打头的就是郭平。

    自上个月他从京城回到汉昌后,几乎是他前脚刚一踏进汉昌府衙的大门,针对他的调令后脚就到了:郭平直接从汉昌知府升任陕甘经略招讨使兼北陕省巡抚,却仍然保留其五品的品级。

    同时,在这份调令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改动:原本是“陕甘经略安抚招讨使”这个官职变成了“陕甘经略招讨使”,虽只是两字之差,可这预示着朝廷对于西北的政策有了重大的调整。

    只可惜,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人还不多。

    在郭平后面的几匹马上,除了安放行李的之外,还跟着陈亦文、黄立、郭能、郭伍等四人。

    马家安排接任汉昌知府的马柏森明天就上任了,作为利益交换,郭平也清楚自己的人今后在汉昌府衙里的前途,因此除了胡镇和柳宛儿留下来继续配合蓝老寨主经营生意之外,其他的人都已经先期赶往北陕了,现在的五人已是最后出发的一批。

    黄立见郭平情绪有点不高,夹了夹马肚子赶了上来岔开话题道:“大人,刚才你有没有发现些不一样的情况?”

    “有什么不一样?”

    黄立先朝身后几人看了看,又抬着头望着天空道:“你都没发现我妹夫和柳宛儿刚才站的比较近么?然后自你从京城回来后,没发现我妹夫的精神也振奋了不少么?”

    是啊,如果不是黄立提醒,郭平还真没注意到胡镇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甚至连走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要知道他那条腿原先在施恩县坐牢的时候可是已经落下残疾了啊。

    “你是说他俩?”

    “对!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想对我死去的妹妹也算有个交代了。”黄立的头依然抬着,看着天空,看不到他的表情,可郭平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一半是因为以前他对胡镇所做的一切现在有了补偿,一半也是因为对死去的妹妹算是有了个交代。

    想到此处,郭平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道:“放心吧,他俩如果真能在一起,我看那就是最好的安排了。其实你应该高兴才是。”

    黄立点了点头,挥鞭朝着坐骑狠狠一抽,长啸一声后一下子就窜了出去,开始纵情驰骋了起来。

    “其实都是苦命人啊!”还没等郭平的内心感慨完,郭伍的一声惊呼又把他从联想中拉了回来:“老爷,你看!”。

    现在他们离汉昌城已经很远了,大部分城墙的墙体已看不见,只有城墙上的城垛及城楼还能分辨出来。

    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下,郭平还是能够看到,在夕阳笼罩的城楼下方,孤零零地站着一位佳人,她穿着一身素黄的衣裙,夕阳一照,浑身灿烂,犹如沐浴在金光之中,犹如天仙下凡一般,美极了。

    王怡!

    郭平见到此景,心里不由得升起了无限愧疚:上个月离开京城的时候走得很急,他只得让郭伍去米店先向王怡告别,却被告知王怡已经出京办事去了,回汉昌后又忙着人事安排、交接、搬家等等,一直到此刻。

    城墙上的王怡,一双明眸的大眼睛被风吹得有些红肿,眼眶里含着的泪水已分不清是风吹的还是被这离别的愁绪引起的。

    这边王怡看着他,那边郭平看着她,两人之间相隔这般距离,都是看不见各自的表情,可是在他们的心里,却都是知道双方在想着些什么。

    “老爷,你看要不回去和王姑娘说会话?”其他人都不敢上前打扰,好一会,郭伍才怯生生地开口劝道。

    “是啊,按道理我是应该上前和她告个别的,可我又能说什么呢?此次西北之行,前途未知,说不定就是要上沙场的,我难不成要她抛弃了这一切和我一起?”

    郭平想及此处,摇了摇头,硬着心肠道:“算了,天下之大,有缘自会相见,若是无缘……”

    那后半句“愿她找个好人家吧”他此时实在是忍不下心说出口,只得狠狠地朝王怡的方向多看了好几眼,想要把这一刻的场景深深地印在脑中。

    好一会后,他才转过头,想要将马头的方向掰回去。

    可怜那马儿被郭平狠狠一拉,吃痛不已,不肯掉头,抵着马蹄在地上不停刨坑。

    郭平大怒:“你这劣马,今天难不成想和我作对么?”随后他狠狠朝马儿抽了几鞭子,硬起心肠一夹马腹,朝着黄立行的方向跑去,再也没有回头。

    王怡在城墙上目睹了一切,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其实她出身在豪门,虽然从小熟读诗书,却因为女子的身份无法进入官场,然后脾气倔强的她又受到祖父宠爱,允诺她可去做自己喜欢之事。

    这才步入商场,创下了一份偌大的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她所见的不是官场丑陋之人便是充满铜臭味的商人,只有在遇见了郭平之后,才让原本刁蛮坚硬的内心泛起了些儿女情长。

    王怡望着远方,一直等到五人的背影消失后,她才下了楼,落寞地走了回去。

    王怡那边告一段落先不提,且说郭平五人自此是安心赶路,在翻越了秦岭后,在一路上看到的景色无边,飞瀑异兽无数,倒也没感觉到什么枯燥之处。

    北陕省的南部因为地势平坦,历来风调雨顺,因此他们所到之处见到的百姓除了衣裳稍显得破旧,身形消瘦之外,到也看不出太多的饥色。

    郭平是做过功课的,向着随行四人道:“北陕南部历来是块福地,如果不是因为西北的战事收到牵连的话,百姓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过的。”

    陈亦文附和:“嗯,我觉得大人下一步针对南部的施政,其实只要保持稳定,不要摊派太多的苦役和苛税,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行了几日继续再向北而行的话,道路和市集中的景色慢慢地就不好看了,市镇上流民和乞丐的数量越来越多,田地里面在耕作的农民看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还有的村镇都修建了一些类似堡垒的建筑。

    陈亦文也在一旁不断解释道:“这边我以前游历过,西北战事最紧张的时候,宁夏的反贼最远都打到过这里,除此以外,北陕的北部还经常闹土匪。现今 虽然没了大股的匪患,可是小股占山为王的土匪一直存在的,他们农时为民,闲时为匪,非常头疼。你看那些堡垒就是为了防止这两种情况,由各村自行筹集修建的。”

    村庄中间的堡垒,就像一个巨型的土堆,静静地站在黄土之上。

    这日眼看快日落西山,五人的路途前面出现了一个小村庄的轮廓。

    郭平问道:“离北陕的省府咸安府还有多远?”

    “大约一百五十里左右。” 郭伍答道。

    “嗯,看来今天我们是没可能到了,就在前方的村庄借宿一宿吧。”

    众人主意打定,正要加快步伐前行,此时,空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喊叫声:“救命啊!”

    “不好!”黄立反应最快,一个翻身下马,抽出兵刃就朝着呼救声发出的方向奔去。
………………………………

第一百二十六章 驱离恶人

    黄立第一个拔刀冲在了最前面,其他四人在后面紧紧跟随,一起朝着呼救声发出的方向奔了过去。跑了不远,在绕过了一个小土包后,便发现了情况。

    “都他妈给我住手!”奔在最前面的黄立猛地一下站住喊道,语气中止不住的愤慨。

    也是在刹那之间,郭平等也赶到了,眼前的景象也让他们愤愤不已:就只见那小土包前分成了两队人,一边是两个大汉,其中一个大汉是浑身接近*,正准备脱下身上最后一点的裆布条。

    *的大汉边上还有一个同伙,手脚并用,死死压住了他身下的一个村妇。

    那个村妇虽然身形瘦弱,但是肤色看上去还算白皙,也算一个健康之人,可是此时她的脸上却全是惊恐和声嘶力竭呼喊后的空虚,脸颊上的泪水早已干透留下了浓重的泪痕,更可气的是她身上的衣物都已经被撕裂成了丝丝缕缕,还有不少看得见被殴后的伤痕。郭能和郭伍都还没有经过人事,这样的情景是让他俩又怒又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