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湖剑侠榜-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新选址修建的。前面是授课的各科学馆,中间最高的是藏书阁,还有蹴鞠等各种运动场地,后面是食堂、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等等。现在正是中午时间,学校里师生们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穿梭于学馆和宿舍、食堂之间,有的背着书包,有的夹着书本,男生女生都清新自然、天真无邪,只读圣贤、与世无争。

    这就是传说中的士人最高学府太学么?简直太令人神往了。同学们排着队,跟着太学吏和助教等边走便议论着。不一会儿,依据各郡的名单,给大家安排在临时课堂和宿舍。而各郡县乡的随同小吏则安排在太学外面的馆译。其他陪同人员则需要自己找店房或租房。

    因为离太学入学的选试还有几天,助教通知大家,这几天可以在分配的学馆复习,或者到京城访亲寻友,但必须由登记申请,并事先由各乡亭长签字。

    李辰的父亲在家乡所在的汲郡做郡丞,是高阳王丞相元雍的女婿,他要拜见丞相老爷,所以通报之后走了。王先要拜见远房叔叔王司徒,故也登记走了。杨炯的堂叔在京里开设一家饭庄分铺,他携父亲家书去探亲。只有孙云、吴坚和田俪没有地方可去,孙云本想到学馆温习,俪儿说:“大哥哥,今天太兴奋了,哪能学进去啊!我们先到洛阳城溜达溜达吧,然后吃点洛阳小吃,也算是来到京城啦!等辰师哥他们晚上回来我们一起复习。”其实孙云虽说消停一会儿倒是能看进去书,不过效果肯定不那么好,尤其田俪这么一张罗,他也没主意了,便问吴坚什么意见。吴坚说:“小俪说得对,我们今天又是渡河,又是入城,脑袋都装满了,啥也进不去,不如可今天浪费,再看看京城什么好去处,都一并消化。”

    孙云想想也对,再说也拗不过田俪,只好和吴坚陪着出来。到了学校门口,对面的里弄边上都是小吃,不远是拉脚的人力车和马车。田俪去买点小吃,孙云和吴坚打听洛阳的好玩的地方,有一个车夫立刻过来告诉了他们好几个地方,不过最大最好算是洛阳标志的永宁寺,他的车大拉三个人没问题,价格优惠,速度还快。几个人同意,上了车一溜烟便到了。

    永宁寺是当今太后为姑母所建,内设有塔、殿和廊院,外掘壕沟环绕,沿沟栽植槐树。此寺比白马寺大一倍,内有僧房楼观达一千多间,僧尼士女住于后殿。整个院落殿房珠玉、五光十色,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最醒目的就是当中的九层浮图,每层有十丈高,塔尖的柱帽还有十丈,从下面能看见四周挂着金宝瓶,周围的檐口还悬有120个金铃铎,金盘炫日,光照云蔼;宝铎迎风,响彻百里,令人心生敬畏,身怀虔诚。

    孙云几个人在宝塔的下面,仰着头看着直入云霄的浮图,心灵无比震撼。田俪说:“大哥哥、坚师哥,不怪我们一路上,耳朵都灌满了洛阳如何如何的话,今天到了,才知道天子脚下佛国圣地的庄严奇妙。要说上午我们看的集市我还不稀罕,不过冲下午我们到这里所见的雄伟瑰丽,我决定了!”“你决定了?决定什么?”吴坚知道田俪从来都是心不在焉,一天一个变化,想一出是一出,不相信她能有什么励志的决心。

    “我决定留在京城!不回去了。”吴坚说:“你要出家呀?寺里收女的么?”

    “大哥哥,你看坚师哥,一点都不鼓励我!”孙云说:“要想留下,我们必须抓紧复习,要是考不上,你再有多大的志向也没有用,到时候只能丢人现眼,乖乖回老家。”

    “我这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么,今天下午好好感受一下京城的气氛,等晚上开始,把心收回去,好好学习。”孙云笑笑说:“但愿你口要应心,最好别再推到明天。”

    “看你说的,不会的。走,到后面再看看!咱今天就看这一个地方,看完就回去。”

    几个人看完正殿,再往后面的偏殿瞻仰,转过去正看见一个大殿,是观音殿。按《观无量寿经》的说法,观世音与大势至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的左右胁侍,凡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者,死后都能得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的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据说观世音大慈大悲,神通广大,有33种化身。众生若遇灾难,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使人解脱。观世音佛经很多,有从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中抄出的《光世音经》,还有从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花经》中抄出的《观世音经》,此外有僧人直接从梵本《法华经》中译出的《普门品经》、《光世音经》、《观世音经》等,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有关观世音的疑经,如《观世音三昧经》、《观世音十大愿经》等等。云冈、龙门等石窟,塑造了观世音造像六十几尊。现在有的地区开始信仰净土,观音菩萨的信仰也流行开来。

    几个人进到到后殿,但见观音塑像眉目清秀、眼帘低垂、面庞润满、体态丰美,头戴佛冠,手拿净瓶,惟妙惟肖,庄严慈祥。此刻正有几个学子在里面,其中一男一女正跪在蒲团上低声倾诉。田俪拉着孙云走到蒲团的后面排队等着敬拜,只听男孩正说道:“父亲已经开拔,正和叛军对峙,祈求菩萨保佑父亲早日凯旋而回。”说着二人磕头拜了几拜。

    接着女孩又轻微的声音说:“大慈大悲的菩萨,我们还有一件事求您。我们还有的大哥叫杨祯,去年春天去游览泰山,没想到正好南朝军队占领了泰郡,结果哥哥至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祈求菩萨保佑,让他早日平安回来。呜呜~~”说着说着低声哭泣起来,男孩一见说:“小蓉,你看你,别在这里哭啊。”然后连忙帮她擦着眼泪,两个人互相扶持走出殿外。

    俪儿几个人听了女孩的倾诉十分伤感,连忙也拜了菩萨,祈求高中以及家人安康一类的出来。到大殿门口侧边,见刚才的二个人依然还在。女孩还没有平静下来,脸上泪水可见,那个小男孩正在哄她。俪儿心肠热,上前拿出娟帕帮着男孩一起给女孩擦拭。有了外人的介入,女孩这才稍微稳定,几个人走到一个大殿的墙角,攀谈起来。

    原来女孩和男孩是孪生姐弟,男孩叫杨琼,女孩叫杨蓉。他们的父亲是宁远将军杨祯,镇守定州、中山一带,与叛军对峙。他们还有个哥哥杨忠,文武全才,喜好游学,遍访名山大川拜师求艺,不幸游历泰山的时候,恰巧南萧北伐攻占泰郡,结果失去音讯,不知道是战死还是被俘,至今下落不明。杨忠英勇胆略、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过人,见识精深,器量极大,有将帅谋略,如果他在父亲身边,可以扶保父亲全家无忧。正是长子不在,父亲不能确保平叛胜利,故托人情安排次儿女进京入太学,投到故友司徒长史王遵业暂居。这个王尊业也是杨忠从的岳父,两家从小定的儿女亲家。

    王遵业与太常崔明、中书监袁翻、尚书王诵等都为当代贤哲,关系非同一般。太常为朝廷最高司教官员,位从一品,隶属礼部,属官有太常丞、各类博士等,正是主管太学工作。因此王遵业才求他给杨蓉和杨琼报的名,准备参加今天的太学考试。

    听了杨家兄妹的介绍,几个人对京城更了解了一些。说道太原王家,五师弟王先正和当朝司徒同支,都为龙骧将军王慧龙的后代,论长序他为王慧龙的曾孙,应该称王司徒为叔叔,这次进京父亲和叔父正是给王遵修书让其关照王先。这说来说去,大家还是拐弯的亲朋好友,自然便结伴同行,姐弟俩先来一段时间,正好介绍介绍京城的事情。

    几个人前后瞻仰礼拜了一番,看看天色不早,便出山门往回走。刚到大门外的平台上,看见一个女尼正回寺上台阶,田俪说:“坚师哥,看你没知识了吧,这寺里果然有比丘尼的。”吴坚小声说:“啊,真是的,以前还真没见过,看来京城有地方收容你了,你就留下出家吧。”

    “你!”田俪刚想说三师哥几句,只听“啪”的一声,原来女尼上台阶的时候,眼睛不知是流泪还是进了沙子,一直用手揉着眼睛,不慎抬脚不高,绊到踏步磕了一跤,结果手中的钵盂摔到地上粉碎。看样女尼膝盖伤的不轻,一时竟然站不起来,杨蓉和田俪赶忙下几步扶住女尼,让她坐了起来。女尼喘了一会儿,终于缓了过来。大家看他,岁数似乎不小了,白发染鬓,满脸沧桑。孙云几个帮着把钵盂碎片收拾起来扔到墙角的石曹里。

    女尼合十道:“谢谢几位施主。”杨蓉道:“不客气,法师您这是回寺么?”

    “正是,我从北门回来,几位小施主怎么称呼?从哪来啊?”“我们都是今年应考太学学子,这是孙云、吴坚和田俪,他们从汲县来。我叫杨蓉、我弟弟杨琼,我们从定州来。”

    “你们是从北边来的,听说那边正打仗!”“是啊,六镇起义,北边柔然也侵占我边境。”

    “哦!”女尼叹口气说:“边关一直不太平,如今各镇又闹事,真不太平啊!”

    杨蓉说:“是啊,法师。哦,我们该回太学院了,改日再拜见,请问法师尊号?”

    “贫尼觉空。多谢施主,恕不远送。”女尼慢慢的起身回寺,轻叹道:“唉,烟花易逝、容颜易老、繁华一现、回首百年!永宁永宁,为什么不能永宁呢?”

    杨蓉说:“这…,好像这个比丘尼很熟悉呢?”杨琼说:“算了,别瞎想,该走了,等有机会再来。”杨琼拉起姐姐和孙云他们雇了车,往太学赶去。
………………………………

15 备考

    金殿之上,灵太后临朝,旁边坐着16岁的明帝。灵太后自从今年春天与丞相高阳王元雍等人联手肃清元叉后,便改年号孝昌,开始主政。她不顾朝堂非议,把原来的就相好郑俨召回京师升为中书令。同时又宠幸徐纥、李神轨等貌美才俊的年轻官员。经过心里、生理、饮食、调理、滋润,刚几个月便气色华贵、雍容细致,恢复了神采,一点不像将近四十的人。如今她已大权独揽,根本不再理会身边还有个小皇帝,若不是自己亲生的,早就因为五年前正光之变的事情,把他废掉了。

    文东武西山呼已毕,太常崔明启奏:“太后,今年太学选生已经齐聚京师,现已经安置在太学客堂,过几日大考。本年考生比往年翻倍,录取是否比往年增加,特启奏太后示下。”

    灵太后抬手道:“礼部,你们的意见呢?”礼部尚书兼尚书右仆射元顺为人非常耿直,他已经听过崔明汇报,知其中有中书令郑俨等人受贿所制,不过因为还要大考,只要考试中严格把关,相信会把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过滤掉。于是说道:“回太后,的确因为断了几年,各地考生增加,不过我已经和太常卿崔大人以及太学博士祭酒钱决约定好,今年务必严格考试,不能让浑水摸鱼、不学无术之人进入太学。入学名额因为断过,可适当增加一些。”

    太后点点头又问:“吏部呢?城阳王,你怎么看?”大司马城阳王元徽现为吏部尚书兼尚书左仆射,和元顺同一天任的命。他原来为官清廉、尤其在地方任期和之前吏部低职时很有作为,可惜从太后专权并宠信他以后,他开始与郑俨等人结党,且猜忌心强,报复心重,与元顺、元渊等人逐渐不睦。听到太后呼唤,他出班说:“依微臣看,太学中断几年,学生减少,应该多加倍补充一些生源。太后这几年不临政,悉数荒废,因此现在首要的百废待兴为贵。”

    太后不置可否,再问:“中书省的意思呢?”中书令郑俨抢先出班说:“启奏太后,臣赞同吏部的意见。据微臣与中书舍人李大人查询各地中正,托太后鸿福,各地选生今年人才辈出,且比往年出色,因此我们也建议,为弘太后福泽,扬陛下天恩,应该加倍入学名额。”

    中书通事徐纥也出班道:“郑大人所言极是。今盛世之年人才辈出,不仅秀才孝廉人才济济,连后备学生也是勤奋好学、风气盎然,此海内盛平,都是太后陛下复朝后的功劳。”

    “别蒙我了,西边北边很不太平,搅的我食不知味、夜不能安。”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李神轨奏道:“此纤芥之疾,不足为虑。只要朝廷多赏赐各地藩镇名爵,我们不花一个铜钱,就可让他们就地镇压叛乱。此外继续与北边柔然通使,花钱让他们出兵帮助平叛,待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再把他们撵回大漠。如此则社稷可保无忧。”

    此言一出尚书令王涌、中书监袁翻与兵部常侍、卫尉卿魏子健对视一眼,十分不悦,知李神轨之言乃祸国之论,刚想陈奏,魏子健怕他们得罪太后和郑俨等人,忙出班启奏说:“除李大人所言外,朝廷派西道行台大都督萧宝义的军队正在前线奋战,如今虽取得小胜,但战事焦灼,粮草、秋装开始不济,朝廷应该派大员偕物资慰问。”

    “哼!萧宝义真是未老先衰!原来我记得他挺有魄力的,连战连胜扬我朝廷之威,怎么这会子胆子越来越小、保守怕事了?哪如崔伯延能宁肯战死疆场,也不辜负我对他的期望,没损污我对他关羽之名的褒名。可惜伯延被流箭误伤性命,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如此窝囊。你们兵部也适当多嘉奖慰问,别寒了将士的心。这个事你们拟个意见吧,着尚书省袁大人、中书令郑俨两位大人审议后朝议。我就是女流、也老了,要不然我就亲自领兵剿灭叛匪。”

    郑俨道“太后之言甚是,谁不知您文武双全,尤其箭艺无双,想当年您箭穿针眼,威名四著,社稷安危也由您一力支撑。”“那都是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如今我都老了,刚刚劫后重生,想着清闲几天享享福,就有人说三道四。我看就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你们这些亲贵王爷不但不制止,还………。”说着看了一眼元顺,“算了,不提了,还说今儿个选考的事情,我看吏部与礼部着手,王尚书督办,先进行选考,待出成绩后再定入学人数。”“谨遵懿旨。”

    “丞相、还有你们几位王爷意下如何?”丞相高阳王元雍回奏“太后圣明。”汝南王元悦、广阳王元渊等几个元家王爷,也都同意。孝文帝改革,皇家原来姓拓拔,现在全部改成姓元,大哉乾元,万物伊始,元姓为万姓中最高贵的族姓,其次是鲜卑八姓和汉族五门四姓。

    太后又不经意的问小皇帝:“陛下,你看呢?”明帝元羽少年老成“全凭母后处置。”

    这时广阳王元渊出班奏道:“臣启陛下、太后,先前被废黜的河南尹郦道元,在家闭门思过,修身自省,颇有所悟。近完成一部鸿篇巨著《水经注》,堪为旷世之作,天下闻名。书中弘扬我朝锦绣山川,印证我朝华夏一统,实乃忠义。望太后垂鉴。”元渊原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左卫将军,因太后复朝有功,迁大将军即领军将军、侍中如故,并领国子祭酒。京城设学府四个,皇宗学在宫门之右,国子学居宫门之左,太学在城东东阳门外10里前朝旧址不远,小学有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四个。原律学和算学今年都并入到太学。其中国子祭酒管着皇宗学、国子学和四门小学共三个学府。太学单独管理,面向士人的,博士祭酒由元顺提到的钱决担任,品级要低,归礼部管辖。

    高阳王元雍也接道:“大将军之言甚是。臣因其书中文字例义谨严、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常随身带有部分摹本,请太后御览。”元顺也再次出班附议。“丞相也酷爱文字啦?难得呀。”太后接过太监呈递,看了看,不禁连连点头,说道:“这个郦道元啊,我也知道他没有什么大错,不过是刚直迂腐过头了。我看就迁任御史中尉吧。”“太后圣明!”

    郦道元的罢官,一手促成的是汝南王元悦,由城阳王元徽推波助澜。这是因为郦道元为人为官都十分耿直,对待贪官污吏更是毫不手软,好几个事情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都十分憎恨郦道元,抓住一次小错,把郦先生削职为民。这次广阳王、高阳王突然提出要郦道元复官,他俩虽然不满意,但因为措手不及没有相好反驳的理由,尤其太后看了郦道元的书,正在兴头上,估计说了也白搭,因此只能忿忿不平的生闷气,徐图再说。

    太学学堂内,学子们正读经备考。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热,同学们都大早的起来,赶到临时安排的学馆内看书。这几天往届学生都在忙着期末考试,孙云他们温习当中可以看见高年级同学们忙碌的在校园穿梭。

    太学满学制为8年,每二年一次考试。刚入学是初级班,学满两年,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升到中级班;文学掌故满二年,试通三经,推其高第十之有四为太子舍人,从这往上就是高级班了。太子舍人二年,试通四经,十之有四为郎中。郎中满两年,试通五经,十之有四补吏,随才而用。以上不取者,补习一年参加补考。因“推其高第”多数是对公卿子弟的一种特殊待遇,故贫寒学生学业满后多是“补文学掌故”返回乡里从事教学工作,少数可以在地方被征聘为吏为官(非中央委派的小吏),亦可满20岁后通过举孝廉秀才测试等察举方式入京或属地为官。因此太学生中大多停留在中级班就止步不前了。

    太学生统一着装都穿白袍,初、中、高的班级通过绅带颜色来区分,初级班的绅带为淡蓝色,中级班是淡黄色,高级班是赭石色。这些颜色除了代表入学的年龄,同时因为太学生的选拔对官宦子弟有明显的倾向,其实也反应了门庭的高低,因此校园里只要不同颜色碰面,赭石色的无不趾高气扬,蓝色的或淡黄的无不恭谦避让,眼中显出羡慕或忌恨的神情。

    很快这种情绪就感染到了他们未入学的考生当中。偶尔那些高班的学生会替老师给新考生做些登记、管理或送一些文具、教案的工作。他们一来,这些新生们立刻背后议论一片。还有许多同学,争先恐后的围着高班生“学兄、学兄”的直套近乎,而那些高班生却多数不屑一顾或者居高临下的神情。也难怪因为新生对老生而言都是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在他们眼里都土得掉渣,幼稚的可笑,何况这些考生还要经历入学考试,能不能进来都很难讲。不过越这样,越更另这些考生们对进入太学无限的向往。

    快到中午,天开始热起来。大家正辛苦不已的摇扇看书,门外一位博士先生踱着方步走进来,他东走走、西看看,从大家的桌边慢慢的浏览一遍。同学们大多不知博士高名,只当是来检查各地考生秩序的,可能顺便看看大家的基础,见他过来或起身或点头打个招呼继续读写,先生一一的示意大家继续看书。先生信步走到汲县的学子周围,偶然见孙云的桌案上有一摞书,最上面的包着书皮,写着袁亮的名字,便驻足问曰:“子从何来?”

    云起答道:“学生汲县新中乡。”先生点点头,又问:“哦,此书是你的?”

    孙云说:“不是,学生叫孙云,因为家贫,这本书恩师袁亮先生赠给我的。”“噢,这样啊,继续看书吧,一会下了课,到对面诗琴馆找我。”

    “学生记下。”博士微笑一下,背着手依然踱着方步退出学馆。
………………………………

16 博士

    同学们正在课堂复习,不想一个先生溜达进来,还在孙云的书桌前聊了几句,这下可把同学们都羡慕坏了。老师刚走不少同学开始议论起来:“那位先生是谁呀?”“听说是教诗经和玉琴的博士常爽先生!”“哇!双科博士呀!太厉害了,怪不得那么有学问的样子呢。”“为什么博士和那个同学说话?是不是看他学习好啦?”“也许吧,或者看他写的字不错吧。要不然不能停步。”“那他一定能考中太学吧?”“有门,听说常爽博士是当今大儒徐尊明的最得意的弟子,能被他看中的学生,都出人头地了。”“刚才博士为什么没到我们这边看看啊?”“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为像他那样的太学博士,学富五车,令人尊敬,简直羡慕死了。”

    几个孩子羡慕的没错,太学博士那是让天下人都仰慕的职业,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北魏对博士资格有明确规定:“博士取博关经典,履行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同样对太学生的录取也有明确规规定:“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等”,普通的寒门想获得学习的资格都很难。

    “常爽博士?”孙云听了这个名字,赶紧把桌上的这本写有老师袁亮名字的书打开,里边夹着一封信,正是先生让他到京城以后交给常爽的,应该就是他没错。太好了,这几天刚到还没有捋顺,正想着今天中午抽个时间打听打听常爽博士的住处或在哪个学馆,没想到这么巧,博士反倒找到了他。孙云把信悄悄的示意给同窗们,大家纷纷点头,意思让孙云中午代表大家,去拜见常先生,求他给与指点一二。

    孙云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