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剑侠榜-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示意给同窗们,大家纷纷点头,意思让孙云中午代表大家,去拜见常先生,求他给与指点一二。
孙云也很兴奋,未及午饭时刻,便来到诗琴馆。进了馆内,里边的各个班级学兄们正陆续往外走。学馆内同学的数量并不多,这些人都是去年没有通过考试留下补习的,也有的是选课的时候后选本门课的,因此学兄当中,有的是淡蓝的绅带,有的是淡黄的绅带,也有的是赭石色的,座位上也是高班的优越靠前坐着,同年级中同样依据入学或平时考试成绩的优劣排座。他们马上就要考试,正做最后的冲刺复习。孙云羡慕的看着他们从自己的身边走过,尽量躲避这他们,这些学兄都没注意孙云,一个个面临考试压力,心事重重的出去吃午饭。
孙云挤到里边,常博士正在书案的后边整理着桌上的书本,不小心一支笔掉落到地上,孙云连忙弯腰给捡起来放到桌案上。常漺一见说道:“谢谢,哦,是你啊?呵呵,你过来啦?”孙云一揖道:“学生孙云,给常先生见礼”。
“呵呵,你已知我是谁了。你老师可好?”“是的,承蒙记挂。老师临来特让我寄书与您。”
常先生接过书信,展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说道:“我这个子布同窗啊,好多年也不给我捎个只言片语,每年都是我到汲县的学子当中去询问他的近况。今年我以为还是这样,所以就到你们考生当中看看,没想到他还真破例,让你们几个后生带来书信,看样子他对你们几个真很器重啊。你们从师几年了?”“已经有7、8年了。”
“哦,我说这几年都不给我来信,看来他对您真是倾尽全力了。你们都学了什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风、尚书、孝经等通读。易经和左传等刚开始。”
“嗯,学的真不少,看来子布没少个下功夫啊!你们以释义为主还是论述为主?”“先生说他未如常先生得大师徐先生的真谛,只以背诵、释义为主,论述为次。”
“呵呵,子布过谦了,不过他倒是深知太学选生的要求。此次命题由礼部拟定,尚书省和中书省审核,并报太后御览。时值乱世之秋,我想朝廷必定倡导孝悌、忠君,所以我想论语、孝经必有策论题目。而似孟子等必少出题,甚至连默写题都不能出。你们同窗几个就依这个意思准备吧。”孙云知道,常先生久在太学,了解大考的动态,他的一句话能比寻常书馆的一百句都顶用,因此格外兴奋,如获至宝。说:“多谢先生指点,学生告退。”
常博士点点头,孙云兴高采烈的出了诗琴馆,看见十几个他的同门以及私塾的同窗们都都没吃饭,就在外边等着他,看见他出来,立刻围了过来。“大云,怎么样?看见博士没?”“看见了。还和博士说了好一会儿话。”“都说什么了。”“原来我们老师和常博士,自从在徐尊明大儒门下同窗开始就是最要好的朋友,每到太学考试,博士就找汲县的考生询问袁先生的情况。袁先生好几年没给常博士信了,也一直没求常博士什么,只有今年例外,让博士指点我们,所以常博士说,我们是袁先生最看中的学生。”“是吗?太好了,我们有希望了。大云快说说,博士指点我们什么了?”“别着急,我们吃饭去,一边走一边都告诉你们。”
快到晚饭时分,天气终于不那么酷热,学子门依旧抓紧最后的时间巩固,钟声一响,下学的时间到,学生们轰隆轰隆的开始整理书包,准备出馆吃饭。孙云几个师兄弟正结伴等着小俪,她总是丢三落四,这会儿不知道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又把书包倒出来翻看。杨炯说:“你还能行不,一会儿食堂好菜都让别人打没了!回回因为你我们吃不到好菜。”“马上。马上,这儿呢,在里边,走吧走吧。”说着和大伙一同往外走。
孙云说:“再好好看看,一会儿又落了什么,还得回来取。”“大哥哥,你看你,我有那么记性差吗?你们就拿一次当百次说我。上次炯师哥不也忘了东西么?”
杨炯在最前面回头说:“我就那一次,哪像你天天磨磨蹭蹭的。”吴坚说:“你俩说也别说谁,都更邋遢的了。要是在吵一会,剩菜都没了。”
“没事儿,大窗口没有菜,我们去小灶窗口要点好吃的。反正这几天累坏了,补充点营养。”孙云说:“那太贵了,我们复习的还没怎么样,先铺张浪费,万一没入学,太败家了。”
李辰说:“大云你别太小心,补充营养,保证体力也是必要的。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难吃,天还热,一去晚了,剩菜更吃不下了。吃不好我们也没法学习。”王先说:“李辰说的对,我们还得营养跟上,今天就吃小灶,这几天杨炯表现不好,罚他今晚请我们多要点好的。”
杨炯说:“干嘛罚我,今天又不是我耽误的。”李晨说:“我也同意,少数服从多数。”
几个人说说笑笑出了学馆门口,看见台阶下面站着二个女孩和二个男孩,手里都捧着书,没穿校服,应该也是别的郡的考生。其中一个女生看见孙云他们立刻迎过来,问道:“几位世兄,找了你们好几天了,原来你们在这里。还记得我么?”
大伙没反应过来,李辰一拍脑袋:“对了,你是卢世叔家的卢静吧。”“嗯嗯,是我是我,李辰记性真好,你们住哪?这几天到京城还习惯吗?”李辰点点头:“挺好的。”
王先问道:“对了,你不是在郦先生家誊写水经注呢么?”
卢静笑笑说:“本来是的,你们走的当天,我还真写了半天,不过我之所以想在郦爷爷家呆几天,其实还因为她”说着指着身边的一个秀丽的女孩,“她叫郦影,是郦爷爷的孙女。我们从小就认识,所以这次我也是想看看她的。不过郦爷爷告诉我,郦影正在京城的家里复习课程准备考试呢。所以,我突然想我到京城去叔叔家住,或者偶尔去姑姑家住,时间长了多没意思呀。尤其想起来你们也是都来考太学,我觉得我也应该试试,所以就哀求爸爸给我报名。爸爸拗不过我就答应,当晚我们就回京找姑父(李延寔)和叔叔(卢道舒)商议,正好他们家也有堂哥和表哥报名了。喏,就是他们,这是我叔叔家的哥哥卢昌浩,这是我姑姑家表哥李彰”说完,她给大家互相做了介绍,大家打过招呼,然后结伴去食堂。
一边走,卢静继续说:“他们都是姑父找的太常崔大人报上名的,我回来了,姑父又托他给我报名,好在仅仅是报名应考,能不能考上还要凭运气和学识,崔大人也就答应给办了。我们录在京城学区名下,安排在前面中间的大殿复习。我前几天就到了,今天才有空找你们。还有我爸爸说了,想请你们哪天到家里叙叙,备点家宴酬谢你们。”
王先说:“先不必了,马上就要考试,不敢耽搁功夫,等考中了再说。”卢静说:“那就说好了,一言为定等你们,你们保准都能考上。”
田俪说:“卢静姐姐,你准备的怎么样啊?”“我哪有特地准备啊,这几天只是临阵磨磨枪罢了。不过我知道应试的大多数官宦子弟都不上进,所以我们平时积累的就够用,别怕。”
田俪听了心里多少有了底,放松了许多。卢静又说:“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郦影的爷爷郦先生已经被朝廷召回复官,改迁御史中尉。这回我们不用渡河到他家别居,等我们考试完了,可以直接到他家誊书,你们也能随便看了。”太好了,大家又高兴一番。
“还有个事情想求你们。”卢静顿了顿,田俪说:“静姐姐,说吧,什么事?”
“就是我哥哥昌浩和表哥李彰他俩也学习击剑呢,我和他们说了你们的事迹,他们想要和你们学学,你们愿意指点指点么?”田俪说:“这个呀,没问题,只要我们进了太学,能留在京城,交给你们点武艺算什么呀,包在我身上!”昌浩和李彰两个男孩听了差点晕倒。
………………………………
17 考场
天晴日列,难觅微风。太学院内正殿藏经阁前广场花园的大树下搭了几座凉棚,城阳王元徽居中而坐,两边尚书令王涌、尚书仆射兼礼部元顺、黄门侍郎、太常丞、博士祭酒等部分官员坐陪,其他博士等都两厢数下站立陪同,博士助教等都站立在各个学堂门口。正殿前面广场正中摆了桌案,上铺笔墨纸砚,也有一把大伞遮日。城阳王具体的职务虽然比王涌小,但他担着皇家的王爷爵位,加上一些三公九卿的荣誉虚线,品级要高许多。
不一会太常崔明坐轿从皇宫而来,后边跟着属吏。他手捧着一个朱纸封的盒子,内盛着考题。到了近前,崔大人对王爷和各位大人见礼后,把考题当众打开,铺在院中的桌子上。然后博士祭酒钱决点手一招,只见从博士中走出一位不到20的助教来到案前。此人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一看便知少年才俊。他前后看了看题目,略微深思一下,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刷刷点点一会儿一张副卷顷刻而就,接着此人一鼓作气按每堂一张副卷全部誊写完毕。
祭酒领两个博士检查一遍,丝毫无误,看看日规,时间差不多了,转身对城阳王深施一礼:“王家千岁,时辰已近,是否发卷”元徽点点头“开始吧。”
太常丞对属下把手一挥,小吏门每人捧了一张卷子分到各个学堂里。各个助教把题目悬挂在博士讲桌后面的墙壁上。不一刻时辰刚好,祭酒吩咐敲钟,一个博士助教对大院门口里侧的铜钟边的小吏一招手,那个人连忙摇动钟绳,接着悦儿的钟声响起来。每个学馆考场的助教吩咐一声:“开始!”考生们便展开卷纸,提笔答题。
元徽闲来无事,一边乘着凉,一边点手道:“请刚才誊写的博士助教过来一下。”
祭酒忙喊:“伯起,过来见王爷。”只见那个青年走过来,对城阳王深施一礼“晚生魏收参见王爷”。
“不必过谦,刚才看你略展才华,颇有士族大家风范。令尊何人?”
未待收答,太常崔明说:“此兵部侍郎魏子健的公子”“哦!”在这些王爷中,元徽粗涉书史,颇有吏才,最能与文人士族接近“我早听说魏健之子有曹植之才,七步成诗,今日一见却又笔如龙蛇,果然名不虚传。伯起,今年有多大、做太学博士助教多久了?”
“回千岁,刚行冠礼,进太学已有三载”“可独授教否?”
祭酒钱决补充说“已有一年了,其才思敏锐、见解独到,颇有名望,学生趋之若鹜,远近辩者满堂,尽皆叹服。”“如此说来,”城阳王看看左右,兴奋的说:“我朝爱惜人才,不拘泥年齿,我看就去了助教二字,晋博士吧。王大人、元大人你们看呢?”
元顺素日因城阳王贪婪轻浮而对其十分蔑视,今日见他提拔拉拢自己的人更十分反感,但因自己也喜欢魏收之才,便不置可否,闷闷的点头同意。王涌为尚书省最高长官,主管六部,平时与元顺、魏健关系都不错,见元顺同意,也便附和称是。
“快谢城阳王,你乃我北朝最年少的博士,若非王爷一心为国爱才选材,哪有破格之事。”博士祭酒赶忙提醒魏收,魏收连忙一弓扫地,众皆帮着答谢。
考场内,寂静无声,学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答题。孙云看看题目,果如常先生提示,便提笔而写。一开始倒还顺利,但后来写着写着,遇到一个测试典故的题目,问“一孔之见”出处以及与五经的哪部书的一句话意思相同,并写出文章的名字和那段话原文。孙云看了题目一下有点发蒙,一孔之见就是井底之蛙的意思,但那是庄子的书籍,不在五经当中。而且这典故好像和自己的身世有某些相似,一时间思绪如脱缰野马蔓延开来。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变化太快了。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乡村的学生,如果生活平静的过下去,可能在县里谋个曹掾小吏做做,或者朴实一点做个教书先生,自己会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优秀的书生,一个孝顺的人子,一个尽职的公差,一个受到尊敬的教书匠,总之是默默无闻,平凡而安静。
但是为了参加太学大考,一下子离开了熟悉而安静的乡村,而这一出来感觉一切都变了,自己人生轨迹像溪水入河,接触了更多的大千世界。而这个世界太大了,自己原本是井底之蛙,偶然蹦出,才知道自己的多么渺小,多么不适应。与此同时,自己的责任却更大了。首先自己要印证远古墨家的传承,需要重建师门;要继承前代家族的遗志,需要振兴家门;还有家乡百姓们的寄托,需要造福乡里。压力来的太突然,自己从此以后将会不能停下脚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以前努力的学习,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和素养,从今以后不努力根本就不行,而且不再为自己。这一切仿佛一梦惊至,又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
孙云失神的想着,不觉汗水湿透了衣衫。田俪在他的侧面,正答题,忽然扭头看见孙云走神,起初还没在意,以为他在思考,但发觉孙云神色不对,感觉应该是一时紧张忘题了。但是考场上也不能说话提醒,急的她眉头一皱,便把压纸的木板装成无意间打落,正好掉在孙云的脚边。孙云被突然的响声惊扰,回过神来看见田俪用手在卷子上先横画一道,然后往上一抹,接着往下一指,孙云明白意思是不会的先放一放,答后面的,注意时间。孙云点头示,为了怕助教误会,赶紧低头答题。田俪也顺势捡起木板专心应答。孙云再看看题目,突然想起《礼记学记》的孤陋寡闻就可以,于是努力使自己凝神静气,把杂念抛开,完成答题。
很快午时三刻即到,祭酒示意城阳王时辰差不多了,元徽点头。祭酒吩咐敲钟。随着钟响,各堂助教高喊时辰到,考生停笔。学生们依次站起,排着队退出考堂,陆陆续续进到操场排好列。待助教门收回卷纸,排成一排,都统一放到箱子里,由太常属吏封好带走。接着城阳王、官员们与全体师生行礼之后,鱼贯退出。祭酒宣布解散,学生们才欢呼一声散开。
校园里立刻被学生们的议论声音掩盖,各种叹息的、疑问的、高兴的、关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田俪问孙云:“子细哥哥,你刚才怎么了?”听了田俪的问话,大家赶忙围了过来。
孙云说:“刚才我看考题,似我们平时所学,又似乎杂乱,一时犹豫来着。看来平素我们看似学的很好,其实一点不扎实,而且也不会灵活运用。这次走出来才知道原来我们闭门穷经,正应了刚才的考题,实在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
“大云所得对”李辰说:“虽然我们老师是经学大师门下,但我们地偏乡远,难免闭塞。所以我们才到天子脚下增长见识。但愿我们都考进太学,我听说这里的太学博士都是全国顶尖学儒,而且还有机会与南朝学儒交流。到时候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王先说:“也不怕。反正我们就是学生,只要有机会和高手学习,就有机会和他们比肩。关键是卫明刚说的,我们必须都考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对了,你们答的怎么样,我觉得虽然题目绕了点,但好在我都答满了。”
大家闻言都点头称同感,杨炯说:“以我看,现在不必想他了,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也考完了,后想也没有意义。揭榜要等几天,我们称这几天轻松轻松,不如到哪溜达溜达。”
一会儿看见几个同乡正在一起正议论呢,互相一问,他们好多人没有答完,和孙云一样,中间碰到卡壳了,有几个还掉了眼泪,已经开始想着回家挨父老乡亲的挖苦埋怨了。孙云说:“别想那么多,现在还没到哭时候,一切等发榜的时候在说罢。咱们先出学校和外边的亲属还有亭长他们告诉一声,省得他们惦念。”乡里的同学们听了便一起向校门走去。
这时听见后边有人喊:“你们在这里呀!”回头一看是卢静、郦影、昌浩和李真,这边还有杨家姐弟正好也过来。大家互相介绍了一下,卢静问:“你们答得怎么样啊?”每个人都说了一番,感觉基本相似,只要平时刻苦学习,都能应答,但答题深度看自己的悟性和理解了。
议论了一会儿,卢静说:“噢,对了,前几天说好了,考完试到我家吃饭,今天怎么样啊?”孙云说:“改天吧,一会我们还要和乡里来到人通报通报情况呢。”
“那好等你们,还要和你们学剑哦!”田俪又爽快的答应说:“没问题,杨琼和杨蓉也是武将世家,都会剑术的,到时候一起切磋。”“太好了!”大家说着,一同来到太学院门外,京城考太学的都是官宦子弟,门口各家车马排成一片。大家找好各自的车子,纷纷离开太学院。
大院里,学子们逐渐散去,有告假走亲访友,有回后院客堂寝室休息。这边博士们也收拾收拾准备休假。每年暑期都送走一批老生,迎来一批新生。老生优秀者直接封为郎官到各府衙或黄门后差补缺,成绩一般者回到原籍,家族背景好的继续进行秀才孝廉测试,不济的就做私塾先生了。新老交替的当口,除了新生入学考试,博士们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今天有个特别的事情,大家还要庆祝一下的,就是魏收从博士助教被晋级博士,这是天大的喜事。按北朝制度,博士要在40以上才能担任,助教也要30左右。魏收一个人把这两项规定都打破了,成了太学最年轻的博士,不但俸禄翻倍增加,名声更是一日千里。
大家为他道喜,他也知趣一定请大家客,尤其对祭酒大人,说不尽的感激。
………………………………
18 晚练
大考完毕,下午同学们回到教室,都没有心思看书,等发榜还要好些天呢,难道这几天就在学校干呆着?课间的时候,新中乡的同学们聚到一堆,商量着这几天干点什么好。有的说好不容易来到都城哪能不好好逛逛呢?再说大部分同学,可能发榜之后就得打道回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不趁着等待发榜的间歇好好逛逛,那就错过大好时机了。对,大家一致同意。去哪好呢?洛阳最著名的无非是三个地方,一是内城的永宁寺连同周边的寺庙和西城的大市,再是被称为道场的嵩山少林寺以及周边的嵩岳寺、中岳庙等,三是龙门石窟一带的佛像和寺院。大家想去哪的都有,最后分成几组自愿组合,自由活动。
同学们分组,和孙云师兄弟们几乎无关,因为他们人多,又是师兄弟,生活节奏和时间安排与他人不同,从来都是自己一伙,别人掺乎进来不方便。田俪看别的同学都去玩,她的心也痒痒,非张罗出去玩一玩。孙云说:“出去玩可以,学习怎么办,尤其练武不能耽误。”
李辰说:“不会耽误,我们都是早晚练武,白天学文,文科放几天不怕,再说这几天也看不进去,纯粹是摆样子,耽误工夫。到了晚上我们无论多晚回来,一定把吐纳和套路都演练一遍,早上宁可少睡点也正常晨练,保证每天都积累不间断。”大家都保证了,孙云便同意。
几个人再想想去哪好呢?田俪说:“我们几个都去过永宁寺了,辰师哥你们几个虽然还没去过,但那是城里,随时都能方便去,所以这几天应该先去外边。”
孙云说:“那就先去少林寺吧,爷爷说过,少林寺的名气很大,武功天下闻名,而且少林的方丈叫僧稠,十年前的终南论剑被推举为中昆仑,是天下第一侠客,因此咱们说什么也要瞻仰瞻仰少林,沾一沾武林圣地的边儿。好歹我们也算学过武,来了一趟洛阳,如果连少林寺都不知道,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大家一想,大云说的对,那就定下来先去嵩山,其他的回来以后再说。不过今天刚考完试,李辰、杨炯和王先还要到各自的亲戚家去一趟,一来说说考试的情况,而来也算是道别,万一考不上,就直接返乡。李辰和杨炯估计今晚可能回不来,王先不在表叔家过夜。大家商量,去嵩山得用车,雇拉脚的不方便,让王先回来的时候,负责到亭长那把大车借来。
明天在哪集合呢?杨炯家的亲戚在城西的大市,李辰的姥爷家在内城西阳门不远。吴坚说:“那就在永宁寺集合。我们对洛阳不熟悉,只认识永宁寺,那还离你们俩不远,正好顺道。”田俪说:“对,你们三位师哥还能借机会看一眼那个摩天高塔。”大伙点头同意。
傍晚下了课,李辰、杨炯、王先把书包交给孙云几个人,直接出校打车去亲戚家了。田俪说:“京城有亲戚真好,晚饭还能换个环境吃,多惬意。”吴坚说:“有什么好的,你以为到别人家吃饭能舒服啊,一点都放不开。再说李辰和王先都是士人家庭出身,养成交往的习惯。而我们仨个其实是乡下人,最多是和武林习惯沾边,基本上属于粗犷豪放性格的,在士人堆里肯定不得劲儿,尤其田俪你,一个女生,男生的性格,一定会被士人挑剔的。”
孙云听吴坚的话,觉得很在理儿。这个吴坚别看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