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尘境心影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作品正文卷


………………………………

忧郁的骆驼

    一望无际的大漠,牧人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常常,除了家人,在这荒凉的沙漠边缘行走,要再碰见个人影,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在大漠的外围迁徙漂移,跟随牧人最多的,是那些成群结队的牲畜。其实,在游牧民族的生命中,牲畜不仅仅是营生的资本与财产,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形影不离的亲人。

    想起那头渐渐老去、现在已经行踪不定的骆驼,牧人心中满含感恩。那沉沉的牵挂与担忧,很多时候,会让牧人忍不住留下思念的泪水。

    那头骆驼,哺育了牧人家族两代人。她,曾经是牧人兄妹们的“奶妈”;她,也是牧人孩子们的“奶妈”。一家两代,都是在“奶妈”乳汁的滋养下,在这大漠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起来的。

    听爸爸说,牧人兄妹们在三到五岁断奶之后,都是喝骆驼的乳汁长大的。那时候,家里一共有二十几头骆驼。爷爷几经挑选,才决定用“奶妈”做牧人兄妹们的乳源。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牧人兄妹们小时候并没有因为物资匮乏而营养不良,因为有“奶妈”清甜的乳汁,大家身体都很健康。

    牧人的孩子们出生以后,爸爸得益于牧人兄妹们健康成长的经验,坚持要让牧人搭配“奶妈”的乳汁喂养孩子们。于是,“奶妈”不但是牧人兄妹的奶妈,也成了牧人孩子们的奶妈。

    牧人一天天长大,家里的驼群也在壮大。

    家中二十几头骆驼的时候,“奶妈”是驼群中的明星。

    家中四五十头骆驼的时候,“奶妈”在驼群中依然星光闪耀。

    “奶妈”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她对牧人家族的贡献让人心怀感恩之外,还因为她有健硕的身躯、她那高昂的头颅、她慈善的目光、她光亮的外表、她柔顺的个性……

    一年一年,大漠继续着自己的荒凉。爷爷已经故去,爸爸快到当年爷爷的年龄,牧人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虽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每每忆及爷爷的一切;每每在爸爸身后,看到老人家弯曲的身形、苍老的背影……牧人心中总是泛起重重的伤感。

    家里驼群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老的骆驼死去,新的骆驼出生。这些,在牧人眼中,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但是,每每需要在驼群费力地找寻,才能看到“奶妈”时,牧人知道,她也在慢慢地老去。

    从小和家养的动物们一起长大,牧人熟知这些动物的习性。

    以前,听爷爷讲,野骆驼的种群中,逐渐老去的骆驼,在驼群中会和大部队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们会单独吃草、喝水、休息……

    那时候,牧人问爷爷:是不是老骆驼不喜欢她的家人了?

    爷爷说,老骆驼怕给自己的种群添麻烦,种群中其他骆驼对他的照顾,会让她产生深深的忧郁。

    这些年,“奶妈”的身形在慢慢地消瘦,她的毛色也逐渐失去了光泽,丰满的驼峰变成了搭在背上瘪瘪的皮袋。

    有一次,在喂食时,牧人有意偏心,想照顾一下“奶妈”,多分给她一些草料。“奶妈”似乎并不领情,这一次,牧人从“奶妈”眼神中,读到了淡淡的忧郁。

    牧人把这事说给爸爸听,爸爸叹了一口气,说到:是放“奶妈”回归大自然的时候了,她已经老去,我们的照顾,只会加深她的忧郁。

    那天,牧人赶着驼群去放牧,“奶妈”和这一阵子一样,她独自行走,和大队伍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次,牧人没有和前面很多次一样,一直赶着“奶妈”和驼群一起行走。当驼群前行,牧人估计看不到“奶妈”身影的时候,他才驻足回头,心里依然希望“奶妈”还慢慢地在自己的视野中行走。可是,回头望时,除了荒凉,看不到“奶妈”的影迹。牧人忍不住,泪水涌漫心头。

    牧人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

    爸爸说:这是对精神的尊重!我们不能给她太多的忧郁,让她在生命的尽头感伤。

    也许,爸爸是对的,虽然已经驯化数百千年,但是,骆驼生命的本质还是属于自然、属于那片广阔无垠的大漠。

    每每夕阳将近,牧人赶着驼群回家,他总是要三番五次地回头望望。

    在苍凉的大漠落日影中,牧人常常会看到一头健硕的骆驼,毛色润泽、驼峰丰满、目光有神、头颅高昂……
………………………………

通奸奇人:大明王朝一桩通奸所引发的血案

    “通奸”,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天,跟大家讲一个通奸奇人的故事。其人其事来源于“吴门四才子”(即通常所称的“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之一祝允明所著《前闻记》中的《床下义气》一篇。

    话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把都城设在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大家也会把朱元璋叫洪武帝,把朱元璋在位统治的时期叫洪武朝。这是闲话,略略带过。

    这里要说的不是朱元璋其人,而是朱元璋治下应天府的一个奇人、一件奇事。

    洪武年间,首都有一个军官。这个军官,和他邻居的老婆有奸情,两人私下通奸。用时下流行的笑话讲,这个军官呢,就是大名鼎鼎的“隔壁老王”。

    有一天早上,天麻麻亮,军官发现他的邻居出门了,他就偷偷摸摸地溜进了邻居家。进门之后,直奔卧室,邻居的老婆还没有起身,两人就行起了苟且之事。

    中国人自古就流传这样的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可以说,是把男女之间的纠结、纠缠的心理总结得入木十分。

    就在两人热火朝天的时候,这位邻居忽然就开了头门回来了。听到开门声,军官和邻居的老婆两人都吓得不轻。军官急急忙忙抱了衣服鞋袜,哆哆嗦嗦地钻进了邻居家的床底。说到这里,北方人可能会问:那要是在北方,大家都睡炕,这军官不就麻烦大了吗?他总不能钻到炕洞里吧?冬天的炕洞,那可是一堆烟火一洞灰啊!其实,您也不必为军官担心!即使只有炕、没有床,那还会是会有柜子、箱子等传统藏人地方的!

    等到邻居进入卧室的时候,军官已经躲在床下了;邻居老婆已经弄好床铺,摆正睡姿了。

    卧室门轻轻开启,邻居老婆假装睡眼惺忪地样子,向着进入房间的丈夫问道:

    “亲爱的,你怎么才出去就回来了啊?落下什么东西了吗?”

    丈夫答道:

    “我在外面走了没几步,感觉今儿个的天气挺冷的。路上想到我刚才出门的时候,你睡得正香,看见你的小脚丫露在外面,怕吵醒你,没有帮你拉被子就出门了。我在路上这一冻啊,想到你没有盖严实,怕你冻着、着了凉,就回来帮你盖下被子。”

    说着,丈夫帮老婆把被子盖好,对她说到:

    “亲爱的,今儿个天气冷,你多睡会儿!”

    然后,轻轻吻了下爱人的额头,丈夫就出门走了。

    军官趴在冰冷冷的床下,亲耳听闻了卧室中这一段暖心场景,他心中忽然一动,自思到:

    平日里还真是没看出来,原来邻居是这样地爱自己的老婆。万万没想到,邻居这样爱自己的老婆,他老婆竟然还会背着自己的丈夫在和我勾搭,这女人真不是个东西!

    想着想着,军官就气上心头。邻居走后,军官拿出身上的佩刀,当场就杀死了邻居的老婆。杀完人后,军官扬长而去,没事人一样,该上班上班、该喝酒喝酒。

    军官杀人之后,径自走了了事。不想,这事却让另外一个人落了个天大的冤枉。

    那天早上,军官杀死邻居老婆的过程十分隐秘,周围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这一家发生了命案,军官也就安全离开了犯罪现场。

    可巧,有一个经常给邻居家供应蔬菜的卖菜老人在这一天倒了血霉。军官杀人走后,卖菜老人一早来给邻居家送菜。卖菜老人敲门无人应答,推门没有上锁,他就和往常一样进了邻居家。买菜老人一喊再喊,都没有人搭腔。卖菜老人见这家的卧室门大开,想来这家人大概是已经起床,也就没有顾忌什么,直接去卧室门口呼喊主人,不想伸头往卧室一看,眼前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场面:一股子血腥味扑鼻而来,那血水从床上流得满地都是,妇人已死在床上……

    卖菜老人一惊,瘫坐在地上,大声喊道:

    “杀人啦!出人命了……”

    这家的左邻右舍听见呼喊,都跑过来看看,他们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左邻右舍进来一看,卖菜老人瘫坐在卧室门口,卧室里面从床上到地上,全是鲜红的血,邻居老婆倒在床上,面色苍白……见此情景,有人急急跑过去,喊着邻居老婆的名字,邻居老婆并无应答,再将手搭在她的鼻端,已是没有半点气息。

    命案现场,就这一尸、一卖菜老人。

    没有办法,为了不受牵连,大伙儿只能一起押着卖菜老人去报官。

    你想想,这个卖菜老人,本来就是很本分的老实人,又不会写,又不会说,先是被杀人的场面一吓,再来被官府的审讯人员又是吆喝威逼、又是拳打脚踢地野蛮动粗,老人造就六神无主了。由于买菜老人一来没法证明自己的无辜,二来他也经受不住各种折磨,于是便屈认了这罪。卖菜老人一认罪,官府也是高兴得很,还四处宣扬自己办案如神、效率奇高。

    既然卖菜老人认了罪,按照法律,一命还一命,老人当然是死罪了。

    那天,在街道开完公判大会,当着众人的面,朝廷就要把这冤枉的卖菜老人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快要行刑前,那军官忽然站了出来,说道:

    “这个老人不能杀,那个女人的死,和这个老人无关。人是我杀的,我愿意见官认罪。”

    负责现场行刑的工作人员一看这场面,也不敢大意,只能暂缓动手,领了军官去见高层领导。

    高层领导见了军官,问道:

    “你这是咋回事啊?”

    军官回答道:

    “那个被杀的女人,是我家邻居的老婆。她长得挺好看的,因为偶尔有过往,我们两个眉目之间就对上眼了。在杀那个女人之前,我和她一直在偷偷地幽会。那天早上,邻居因为自己在外面天冷,想着出门时老婆的脚板露在外面,怕她凉着,回来给她盖被子,正好我与那女人私会,躲在床下见证了邻居对老婆深深的爱意,想想这娘们真不是个东西,一时气愤就挥刀剁了她……这个事情是我做的,与卖菜老人无关,杀人偿命,就杀了我抵命吧。”

    高层领导让工作人员录了军官的口供,并将军官所述的一切与此案收集的各类证据等进行了严格的验证与比对,结果是,军官的供词与案发当日的一切事实完全吻合。

    就这样,卖菜老人捡了一条命回来。

    经过共同讨论,集体决策,高层领导认为:

    军官杀了一个没有廉耻、无情无义的女人,又救了卖菜老人的性命,还算是有人性的,即使他有通奸的丑行,但还是可以原谅的,于是就把军官给放了。
………………………………

体制之外,幸好还有爱情

    ——电影《钟馗伏魔之雪妖魔灵》

    这个电影,开始看起来,没有一点意思。之所以在一点没有意思的情况下还继续看它,只是想看看钟馗到底是怎样的钟馗?魔是不是鬼?究竟是伏魔还是捉鬼?

    先不说情节以及电影所引发的种种思绪。就电影本身而言,我觉得,其中最大的败笔就是钟馗变形后的样子、雪妖现形后的造型以及其间种种让人不舒服的各种魔鬼的模样。

    钟馗变形后的样子,跟机器人差不多,没有半点活气,一点也不生动,不知道是水平差还是技术不过关。就我浅见,为什么不借鉴民间画作中钟馗的相貌,将其做得神态生动一些、将其做得通人气一些。那么一个干巴巴的机器人杵在那里,面无表情,异常死板,实在是不敢恭维。

    雪妖就是一个冰块或者说玻璃刻成的透明人偶,比钟馗的“机器人”形象还不如。雪妖就要把她做成冰冻的雪雕体吗?同样,没有半点活气!

    那个魔王,弄得跟一堆树枝捆在一起似的。在捆成堆的树枝零星部位点火、再让它动起来,这就是魔王了。魔王恢复原像后,又是男女声音合体的不男不女形象。能不能有点创意?不仔细看,还以为《倩女幽魂》中“千年老妖”又复活了。

    《钟魁伏魔》中,属于“动画”部分的形象,都比较粗燥,抄袭、应付、不认真的痕迹非常明显,这是硬伤。

    以上的种种丑陋,并没有消解这部电影情节发展过程中给人的种种思考。大约,这也是这部电影存在的价值所在吧。

    就大的时空背景而言,魔、人、仙是三个世界,三权分立,各安其所。或许,这三个世界也会有大大小小的冲突,但是,就总体趋势而言,他们是能够互相制衡的。因为能够互相制衡,所以不至于产生三界大乱的局面。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三界各按自己的法则运行,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恶。就平衡没有打破的三界看来,魔也是人,它有人的善;人也是魔,他也会不辨是非;仙也是魔,他也有膨胀的私欲;魔也是人,它也有真诚的爱意……如此循环。

    再论钟馗其人。钟馗,一个寒窗苦读,才华出众的士子,原本希望通过科举的道路进入体制内,把自己满腹的学识贡献给朝廷、贡献给民众。可是,体制内的龌龊与肮脏,只用轻轻一笔,就把他的一世功名、大好前程化成了乌有,把他完全排除在体制之外了。钟馗以最激烈的方式进行了抗争,他用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体制腐败的不满与愤怒:一头撞死在在张贴榜单的碑牌上,撞死在众目睽睽之下。钟馗死了,按道理,他是应该进入魔道或者说是鬼道的,但是,他没有。他被张道仙救了。钟馗得救之后,大家都以为他是人,其实,他只是一个披着人皮的鬼、或者说是魔而已。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完完全全体制外的人:既非魔道、也非人道、更非仙道。

    张道仙之所以救钟馗,并不是民众所认为的那样:仙家的慈悲心肠。张道仙之所以救钟馗,其实只是为了利用他。作为仙人,按照三界运行的规则,张道仙是无法进入魔界。无法进入魔界,就无法取得所谓的“魔灵”;拿不到“魔灵”,就不能实现他膨胀的野心。张道仙毕竟是仙人,他首先看得透人事。基于此,他利用钟馗正义的性格,编造假话欺骗他,他让钟馗按照自己的方式为人民服务。他不断地给钟馗喝“还魂汤”、不断地给钟馗灌输修仙的理论。他原本以为,他可以控制钟馗,没有料想到的是,钟馗在他的指导下,一步步走向“真仙”的路途,而他,也最终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高徒。

    《红楼梦》里《好了歌》反复吟唱的一句词是“世人都晓神仙好”。神仙真的好吗?不知道!可是,听听张道仙诉苦的言辞吧,或许可以了解神仙的苦恼。多年修道,历经千难万险、遭受各种难复之劫后,张道仙终于跻身仙界。虽然跻身仙界,但是,在众多大罗神仙之中,他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微尘而已。他不能参加高层的会议、不能欣赏华歌丽舞、不能进行潜规则……森严的仙界等级制度之下,张道仙只有站在九天之外远远看的份儿,真正的高级神仙的门径都不让他这个小仙走——因为他资格不够、级别太低。现实,仙界的现实让张道仙太受伤!

    为了上升,最便捷的途径便是不择手段。

    张道仙选择了最好走的路。

    他伪善,塑造善良的形象。

    他欺骗,用谎言蛊惑民众。

    他邪恶,不择手段偷盗“魔灵”。

    ……

    张道仙最终还是没有得逞,灰飞烟灭。他被自己教出来的徒弟消灭了。他自己的下场就是烟消云散,从此以后在三界之中没有了半点痕迹。真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张道仙在仙的体制外奋斗,进入体制给他的并不是欢悦,而是痛苦。张道仙的悲剧,一来是他自身的私欲膨胀的结果(或许,他的仙体内还有残存太多普通人的人欲);二来是仙界体制内的种种压制,完全扭曲了他的灵魂。

    民众以为可以救赎自己的仙人,其实是把自己当作棋子或者垫脚石的伪君子、或者长相端庄的恶魔。

    钟馗因为对人间体制肮脏的愤怒,以死来对抗体制。等到他游离于体制之外后,他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完全民间化,那就是为民众降妖除魔。可是,这种降妖除魔,只是被人利用的一场骗局。那看似正义的大旗后面,有比人间体制更加不堪的内幕。为人民服务,只是张道仙借助钟馗愚弄民众的幌子而已。

    民众是最容易被愚弄和欺骗的。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也只有在雪妖发威的时候才会放射光芒吧。或许,在这场仙、人、魔的纠缠与斗争中,许多民众至死都没有明白其间的真实剧情。

    仙界,其实是高高在上的。他们离人间太远。在张道仙作乱的时候,无所不能的仙人们,并没有任何作为。想来,如果终了有人质问仙人们,他们大概都会以因缘轮回来解释。最后,他们对钟馗的招手,其实就是一种收割吧。

    受了张道仙的骗,钟馗还会不会接受神仙的招安?谁知道呢!

    一切体制的东西,都是可怕的、不可捉摸的。

    三界之中,唯一可信的,大约就是爱情了。

    这爱情,不论是人和人的、人和鬼(魔)的、魔和仙的、仙和人的……都可以动人、都可以永恒!
………………………………

透过历史看清朝的一起上访案件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九《姜晟·金光悌·祖之望·韩崶'fēng'》里面,韩崶传中有一起上访案件,今天来说说,让大家见识一下满清时期的单案处理情况。

    这个案件是在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被平反的,此时,美国建国还不到50年(48年,美1776年建国),距今正好190年整(时2014年)。

    前文既然谈到了“平反”,那么,这个案件原来一定是“冤假错案”,既然如此,就从案件的原委说起:

    话说当初,清廷治下的山西榆次县有一县民,此人名叫阎思虎。这个阎思虎,应该不是什么好人。阎思虎为非作歹时,强奸了一位名叫赵二姑的妇人。案件发生后,赵二姑一方将阎思虎告官。

    当时的榆次知县是吕锡龄,他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收取了阎思虎一方的贿赂。因此,这个知县就逼迫赵二姑,让赵二姑承认这个案件不是强奸案,而是“和奸”。就是要人家承认,双方是自愿发生关系的,这个行为,说轻了,就是所谓的“伤风败俗”,説重了,也不过是“苟合”吧。知县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和奸的惩戒要远远低于强奸,这样就可以为行贿的犯罪分子开脱。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对受害方十分不利,一是受害方的冤屈无法申诉,二是受害者的名节难以保全。知县在审讯过程中的逼迫,直接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赵二姑气愤不过,自杀身亡,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受害人自杀之后,她的亲属预估本地诉讼的情势不妙,就进行了“京控”。所谓的“京控”,就是今天的“进京上访”。具体“上访”的过程,史书没有详细描述。猜想,这次上访,没有围追堵截,没有残酷打压。上访的结果,就是“清廷”接了案子,而且,是派巡抚亲自提审。

    巡抚在今天看来,应该算是省部级的官员了,有为从二品的,也有为正二品的。这个清廷派来的大员,亲自提审,也没有审出个所以然来,案件仍然以“和奸”拟结。

    案件并未就此结束,御史,也就是专管监察官员的梁中靖在得知此事后,草疏具奏,弹劾案件处理过程中有瑕疵的一众官员。上疏后,案件被提解到刑部,经过刑部的详细审查,该案件的确是强奸,而不是和奸,并且清楚查明了两次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生的行贿、受贿、请托、传话、徇情枉法、放纵人犯、回护属吏等真实情状。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

    强奸犯阎思虎被砍头;

    受害人赵二姑给予旌表;

    巡抚邱树棠、按察使卢元伟及府县各官员,该降职的降职,该革职的革职,该放逐的放逐,该充军戍边的充军戍边。

    皇帝下诏书,嘉奖刑部堂司各官员能够秉公办案,申雪辩白。

    梁中靖因为参奏实事求是,也给他加为四品衔。

    其实,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十分复杂的案子,其中,有强奸、有行贿、有受贿、有逼供、有徇私、有“进京上访”、有官官相护、有互相监督、有越级上告等等。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圆满的。这至少说明清廷还是有他的法律和制度的。
………………………………

天下老鼠有几窝?

    新房子盖好已经两年了,老房子的记忆还会时时在胸中盘旋。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