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尘境心影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褪撬担馊耸兰湟膊还腿绶沙疽谎伞沂钦饷聪氲摹!昂斐尽本烤谷绾危课裁匆翱雌坪斐尽蹦兀课蚁耄蟾攀且蛭斐居小盎孟蟆庇搿笆抵省倍濉!盎孟蟆钡摹昂斐尽笔欠被⑹浅邓砹⑹欠蚱薅靼歉吖俸衤弧且磺醒H搜勰康谋硐蟆:斐镜氖抵剩梅鸺业幕袄此担侵疃嗟目啵挥猛ㄋ椎慕馐停褪前疃嘁醢得娴南质等松7被澈螅卸嗌倭钊诵乃岬钠嗔梗怀邓砹锩妫屑付嗳耸赖募栊粒环蚱薅靼螅卸嗌佟蹲有莨呐璩纱蟮馈罚鳌し朊瘟毒劳ㄑ浴返诙恚├锏哪志纾桓吖俸衤恢校忠亓硕嗌俟葱亩方恰⒍菸艺

    对于“幻象”和“实质”,普通人自然会以一般的方式对待:为了那“一二”的快乐开心,常常付出“八九”的忧伤痛苦。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大千世界;正因为这,才会有这人间世的纷繁复杂;正因为这,佛陀才会产生普渡众生的念想;也正因为这,才会有种种解救凡人出红尘的宗教、信仰以及其他。

    以愚鄙见,真正的出尘只有两种:其一,自小未受任何俗世的熏染,天生慧根,与佛仙有缘,天然出尘者。《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即是此类。三藏虽是小说中人物,但我深信,尘世中必有此一类人物。其二,便是本篇着墨的甄士隐——看破红尘而出尘的人物。这一类,在中国的记载中比比皆是。《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出尘,是家遭不幸,世态炎凉的结果。还有一个柳湘莲,却是因戡破情关而出尘的。虽然都可谓之“出尘”,但是,“出尘”也各有不同。

    甄士隐的出尘,似乎是宿缘。作者说得明白:红尘中的他老,已经有神仙之姿:“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这就为他老的绝世出尘埋下了伏笔。

    甄士隐与人为善,从文字间就可以读出。不说别的,就他老对待贾雨村的态度、行为便可以约略体会到。在我的想象空间中,他是一个绅士。一则家计宽裕、二则知书达理。按照惯有的模式,他应该是儿孙满堂才是。可他老偏偏是年已半百,却未有子息。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这是他老的第一大不圆满。

    也许是老天眷顾,甄士隐生有一女。老来得女,想必其疼爱有加必不输于“老来得子”。谁想,这贵若明珠的女儿,竟是个“有运无命、累及爹娘之物”。接下来的元宵,便应了那“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的谶语。观灯失女给甄士隐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老年失女给甄士隐的精神创伤堪比“三大悲”之“老年丧子”。在中国文化的观念中,人生是必须有所守、有所靠的。甄士隐的独女失踪之后,他便是“老来无靠”了,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问题,还有精神上的依归问题。“独女已失”,甄士隐后半生的精神将处于流浪状态、放逐状态,这种负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和承受的。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甄英莲的失踪,是甄士隐精神世界的坍塌。对于“禀性恬淡”的他老而言,爱女丢失之后,纵有万贯家财,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作者在这个时候添了一把大火,把甄家的房产也烧了个精光。这时候的甄士隐,除了老妻和所剩无几的资财,甚至比普通人还要可怜。

    失女和大火的打击,对甄士隐而言,可以说是天灾,是人生无常的结果。投奔到丈人家里所受到的冷遇,便只能解释为人情,是世态炎凉的表现。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甄士隐的出尘绝世便成了必然。若不然,他可能的结果是疯掉(其实,哲学家和疯子的区别在一线之间)。

    绝世出尘不是对社会的反叛,而是对俗世的超脱。《好了歌》的深意在那里?以愚鄙见,那就是,要想“好”,你必须先“了”。
………………………………

打铁谁能比嵇康

    魏晋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完全是一种低气压的生存状况。社会虽然乱了,但是,维系社会道德的规范并没有倒塌,所以,魏晋的“名士风度”里面,除了形体的潇洒之外,还有内质的纯真。当士子们无法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安世济民的仕进之路,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跟当权者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许多精力是无处发泄的。在乱世之中,能够活着,是一种幸运;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时候,神仙之道便会大行。想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兴盛的时候,老庄之学曾经风光过。春秋战国之后,几千年间,老庄之学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约以魏晋之间可称之为首屈一指吧。嵇康,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在魏晋之间的真名士。后人曾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用这句来总括魏晋间的名士,也算是贴切。

    关于嵇康的“风流”,后人可以从他遗世的文字中细细品读。今天,单单说说“嵇康打铁”的一段佳话。

    嵇康是怎样一号人物,我们先从他的外形说起。要说嵇康的外形,《世说新语》里面的描述最为精炼传神,读者要见文字的简约之美,可以去看《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里面第5条的原文。话说嵇康身高一米八左右,风神姿态特别秀美。当时有人说,他的举止潇洒脱俗,他的形容清静凝定;还有人说,嵇康这个人,他的风神仪态,就如风入松的声响,逸致高远而舒缓悠长;同是“竹林七贤”、有选贤用能之明、曾与嵇康相友善、后被嵇康遗书绝交的山公巨源曾说,嵇康这个人,他的为人处世,正直挺拔,就如同傲然独立的青松,他的醉态,更是绝倒,你看他倾颓的样子,就如同巍峨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了。

    就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和“铁匠”、“打铁”没有任何关联。但正是这样的人物,就偏偏会“打铁”;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去“打铁”,才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可惜的是,也是因为“打铁”,断送了他的性命。

    嵇康和曹魏算是姻亲关系,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曹操的曾孙女是他的妻子。曹魏时期,他曾经官居中散大夫。司马氏在魏横行的时候,他就再没有做官。猜想其间的原因,大致不过以下几点:其一,从所谓家国的观念来说,忠贞不二,应该是士大夫阶层的传统理念和信仰,虽然不能在朝代交替的时刻杀身以成仁,但是,坚守自己的理念,以老庄为依托,避世、隐世,不和有心篡权的权贵苟合,也是坚守自我的途径之一。其二,从个人亲情的角度来看,作为曹魏宗室的姻亲,与曹魏政权的那些统治者们多少是有些血亲关系的,这里面的情感是无法割舍的。其三,从可能发生的政权轮替来讲,虽然曹魏取代汉室的手段不会比司马氏拉曹氏下马高明多少,但是,站在嵇康的角度、或者在嵇康的眼里,这种阴谋或者阳谋夺取政权的方式,多少是有些不光彩的、多少会让人不齿的。其四,从当时的政治现实观察,权贵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权势的瞬间倾覆,政治环境的险恶,也是不能不让人忧虑的。其五,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析,太多的名人异士是散落在民间的,猜想,“魏晋风度”里面的名士的老庄风习,也是以吟啸林泉为螅碌摹;谝陨系氖登椋翟谒韭硎鲜导实比ǖ南质抵拢趺纯赡苋プ龉伲

    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作为社会的人,一是你要吃穿,你要生存下去;二是作为统治集团下面的“庶民”,你会有意无意间被卷入政治的漩涡,管你愿不愿意,特别是嵇康这样的名士、高士,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人士。面对生存问题,吟诗作赋写文章,是没有出路的。还好,嵇康有一技之长,这一技便是打铁。聪明的人,一通百通。嵇康就是聪明的人,他的理论高深,文章高雅,人品高洁,即便是所谓的粗活打铁,他也可以称得上是高巧,甚至是高绝。嵇康铁打得好,他也喜欢打铁。嵇康家里有一颗柳树,这棵树长得枝繁叶茂,嵇康环绕柳树挖了个水沟。每到夏天,嵇康就在这棵柳树下打铁。遥想当年的图景,眼前是一副天然的画卷:夏日火红,绿树浓荫之下,有清流环绕,炉中炭火炽热,一位身材魁梧,气质非凡的名士,在舞动锻锤,叮叮当当,火花飞溅……

    如果历史至此便结束,似乎就成了一出田园诗篇的演出。历史毕竟就是历史,它的真实与惨淡往往都是发人深省的。

    嵇康打铁,是因为生活过不去,他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补贴家用。想当年,他在树下打铁,还有“竹林七贤”之一、名士向秀给他拉下手。于是,经常有人可以幸运地看到他们两个在嵇康家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两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有一次,嵇康在打铁,司马氏的谋士、好友,权贵出身的才子钟会专程去拜访嵇康,嵇康只顾自己打铁,对钟会不理不睬,也没有所谓的礼数。等到钟会要走的时候,嵇康问他:

    “阁下因为听到什么来到这里?阁下又看到了什么而离开这里?”

    钟会素有才辩,他回答说:

    “我听到了我听到的东西才来到这里。我看到了我看到的东西就离开这里。”

    因为这件事,钟会记恨在心。于是,他回去以后就对司马昭说:

    “嵇康这个人,才学卓绝,是个危险分子。还有,他可以左右舆论,影响力也不可小觑,留着他,始终是个祸患。”

    山涛当年举荐,嵇康拒不出庐,还与山涛书面绝交;钟会亲自专门拜访,嵇康爱理不理;加之又为好友吕安辩护;这许多事体,终于酿成了杀身之祸。

    其实,钟会说嵇康有左右舆论的影响力,并不是空穴来风。嵇康处斩时发生的状况,是最好的注脚。

    嵇康即将上刑场前,有三千名太学生以请嵇康当老师为理由,希望保嵇康一命,没有得到当局实权派的容许。嵇康死后,天下之士,都为他惋惜,为他伤痛。

    嵇康死后一两年之间,司马氏就废了曹魏,自己登基临朝。

    嵇康虽死,打铁的事,还被作为美谈。

    广陵散绝,世间再无嵇康,世间再无如此秀逸的打铁名士了。

    试问,嵇康之后,谁还能打铁?

    呜呼,哀哉!
………………………………

请郎今夜伴花眠

    ——闲写唐伯虎的一首题画诗

    闲来无事,说说以诗文擅名、画名更著,玩世不恭、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明人唐伯虎的一首诗:

    《题拈花微笑图》明•唐寅(伯虎)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首题画诗。既然是题画诗,那么这诗必然伴有一副画。这幅画的主题是“拈花微笑”,画的作者是谁,无法确定。这画可能是唐寅自己描写,自己题诗;这画也可能是他人所作,请唐寅题诗。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方家考证。

    因为无缘亲睹《拈花微笑图》的真容,所以,只能在这里发挥想象。看到“拈花微笑”,马上想到的就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想到“观音大士”,这是第一念的条件反射。转念,既然大家把唐寅与“风流”联系在一起,那么,是否这《拈花微笑图》是一副“美女图”呢?既然题画诗的画面无法眼见,那么还有一途,就是从其题诗中解读画的构思与意境。闲话休提,且看诗中的描述。

    王摩诘早就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唐寅是诗人,更是画家。依摩诘的美誉来推测唐寅,那么,以题画诗中的诗意来解读和推测其画境,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既然是用诗来读画,那么,就需要用诗的表达方式去品味这画,用诗的思维去看这画起承转合的章法。

    诗人要写美人,偏不从美人着手,而是以花开场。这花,既是美人出场背景的渲染、氛围的烘托;又是美人如花、花比美人的潜隐。

    “昨夜”说的是时间点,也就是说事情得从昨天晚上说起。“昨夜”二字,除了表明时间点以外,还是在为花做铺垫。我觉得,“昨夜”这两个字,主要是为了点明下雨的时间。这雨,下得时间正好,下得分量正好,因为有这“两好”,所以,才会有这“海棠初着雨”的花容娇姿。

    白乐天描写杨妃的月貌,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神来之笔,千古传唱。这里的“海棠初着雨”与“梨花春带雨”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都是“花带雨”,但是,细微之处,却藏洞天。

    先说“梨花带雨”,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熟读《长恨歌》,几能成诵。虽然这样,但我还是不知道“梨花带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造型。

    那时候,我对坐在我后排座位的一个姐姐很有好感。这个姐姐的妈妈是我祖父第一个太太的兄弟(我该叫舅爷)的女儿,我们两家没有走动,但是我知道是有这层关系的。那个时候,她在班里受了别人的欺负,在座位上哭。我有些难过,偷偷回头看了她一眼。她清纯稚嫩的腮帮子上挂了一两珠泪滴。我忽然一惊,心想,这就是“梨花带雨”的状貌。这个故事我说过好多次,今天再讲,想起那少不更事的岁月,依然觉得有味。这算是闲话。

    梨花多白,是素雅的色彩;雨滴,是清莹的精灵;雨滴配上那梨花,素雅之中有些微的凄清,静默之中有少许的灵动。“梨花带雨”的美人,是“冷美人”,所谓“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正是此种。用“梨花带雨”来写“玉容寂寞”的杨妃,恰到好处。

    “海棠初着雨”,这里面有一个“初”字,暗含情韵,这海棠,是初沾雨露,应该也是初次绽放吧。诗人“初着雨”的海棠,让人有“初嫁新妇”的遐想。读完下文,隐隐发觉,这不是遐想,几是事实。海棠的色彩娇艳,沾了雨露,是一种喜态,是一种媚姿。如果说梨花之雨是凄冷,那么海棠之雨就是滋润了。

    在标明海棠的身份之后,诗人又着力写了海棠的情态,“数朵轻盈娇欲语”。白乐天写杨妃,用的是“梨花一枝”,唐寅写“拈花微笑”的美人,用的是“数朵轻盈”。“梨花一枝”,应对了杨妃的“玉容寂寞”,也写出了深宫高墙的形单影只,清泪暗垂。“海棠数朵”,有簇拥的闹,有聚合的暖,美人有伴,花容含笑。“轻盈”,既写出了海棠的情态,也暗含了美人的体态、美人的青春活力。“娇”字,就是花与美人的合体,花如人娇,人比花娇。这数朵绽放的海棠,不但娇美轻盈,最美的是,它们有灵动的花魂,看它们一眼,似乎就有悄悄的情话欲诉赏花人。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说出了画工的高超技艺,数朵海棠,在画工的笔下,生动逼真,就如活物一般。

    说到此处,那位“拈花微笑”的女主人公终于露面。这位女主人公被诗人称作“佳人”,也就是我们前文一直念叨的“美人”。看到“佳人”二字,让人不禁想到汉人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是一早就出场的,“晓起”是人物出场的时间,和前面的“昨夜”呼应。人物有了,时间有了,接着就交代地点,也就是佳人的居所——兰房。这兰房,既是佳人的香闺,也是佳人的出发地点。从兰房出来,佳人入院折海棠。折海棠所为何来?木兰诗有云“对镜贴花黄”。这里,佳人是“对镜比红妆”。佳人手持折来的海棠花,返回兰房,端坐镜前。看看自己在镜中的姣好容姿,又看看海棠花在镜中的光鲜倩影。是花美呢,还是自己美呢?佳人还真无法定论。

    唐人张籍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句子。这一幕,在唐寅这里似乎又要上演了。佳人心中没有主意,只有转身问问郎君了。我想,在问之前,佳人心中多少是有所期待的,就是希望听到郎君的肯定之词。不光此一佳人如此,大概世间的女子都是如此吧!佳人一边对镜照面看花毕,一边转过身来,笑语盈盈地对着郎君说到:

    “官人,你看看,是奴家手上这刚折的海棠花美呢,还是奴家的容颜好呢?”

    这位郎君,不是不解风情,也不是不懂护花、爱花、惜花、怜花。他只是想逗一逗佳人,于是,就坏笑着说:

    “娘子,你走近点,我看。”

    佳人轻轻移动莲步,向郎君走近了些。

    “娘子,你再走近些。”郎君又说

    佳人又挪动娇躯,前移了几步。

    郎君一脸认真地看看花,又看看佳人;瞧瞧佳人,又瞧瞧花,故作深沉地说:

    “到底哪个美,还真不好说啊。娘子,你是要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语?”

    佳人严肃地说:

    “当然听真话,快说啊!”

    “这个吗……”郎君故意语带保留。

    “这个什么啊?快说!”

    “我觉得呢,还是花比你漂亮那么一点点。”郎君说完,哈哈大笑。

    佳人不听此话还好,听了此话,马上装作粉面带怒的样子,七分娇羞,三分含怒地说到:

    “我就不信了,怎么一个折了的花,一枝草木,就能比得过个活生生的大美人。”

    说到这里,佳人就将手上的海棠花揉碎,扔在郎君面前。然后脚步快移,边走边说:

    “既然花那么好看,那你今天晚上就和花一起睡吧”。

    郎君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佳人已出兰房了。

    一首《题拈花微笑图》诗读完,一副生动活泼的闺房调笑图也已展现眼前。

    在此,不禁长叹,唐寅真不愧“风流”与“才子”的称号。对于女生的心态揣摩地如此逼真,如此透彻。个中滋味,还请读者自行参悟,一笑!
………………………………

屁股与脑袋,谁决定谁?

    屁股和脑袋各自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原本,按照“众生平等”的理念,他们应该是被同等看待的。但是,对于所谓的“文明人”来说,由于屁股与排泄系统接近,所以,在他们的眼里,谈论“屁股”,肯定是非常不文明、十分不雅的事情;同时,对于那些喜欢把一切分成三六九等的人来说,又因为屁股在下,处于低位,故而,在此类人心中,讲说“屁股”,大概又是低人一等的事情。

    我们在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不能因为那些所谓的“不文明”、“不雅”或者“被轻贱”,我们就连厕所都不去上吧。

    其实,大多数所谓的“文明人”,他们也常常会动脑袋,会费尽心机地保护自己的屁股。因为,不管所谓的“文明人”觉得屁股是怎样地“不文明”、“不雅”、“鄙俗”、或者“低下”,当他们的屁股被打时,他们仍然会觉得疼。除了本能反应,试图自我保护,不让屁股被打之外,这些人大多数时候甚至十分爱惜自己的屁股,他们为了屁股有一个好的安放处所——所谓的“位子”,常常会做出比“不文明”更低下的事来,比如说成语中的巴结奉承,比如说蝇营狗苟,比如说吮痈舐痔……

    除了保护和爱惜自己的屁股之外,对于别人屁股,他们也不见得就一概鄙弃之。当他们面对肥臀、翘臀、美臀……的时候,他们照样没有抵抗力、照样会垂涎。这种情况下,他们甚至会把屁股高置于脑袋之顶。

    既然如上所说,就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了。所以,无论是屁股还是脑袋,其实都是人体的一部分,首先,大家都应该同等视之。

    按照人体结构学的原理,脑袋是身体的中枢,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脑袋的指令,传输到身体各个系统的。从指挥与被指挥的角度来说,脑袋确实处于领导地位。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脑袋决定屁股论。

    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人的复杂,造成了社会的复杂。社会的复杂,很多时候,又导致了人的系统的混乱。于是,这世间,脑袋决定屁股的复杂的事有之,屁股决定脑袋的更复杂的事亦有之。

    先说脑袋决定屁股的复杂。

    原本,人生天地间,自然地生,自然地灭,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脑袋决定屁股,也可以自然而然,随遇而安,随地生活,随处安坐。可是,自从有了所谓的名声、金钱、权利之后,好恶之心起,攀比之心起,杀伐之心起。一下子,脑袋决定屁股就成了复杂的事。什么样的脑袋,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屁股。因为名、钱、权对脑袋的搅动,屁股也随之被贴了标签。

    金臀坐金位,高高在上,杀伐由己;

    土臀坐土堆,低入尘埃,生死任人。

    一个人,屁股在什么地方,屁股上贴怎样的标签,这全部得由脑袋决定。

    心机重的、假痴不癫的、皮厚心黑的脑袋,可以给屁股镀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