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血八旗-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咸丰还少算了一股刚刚形成的势力,那就是军阀势力。军阀势力有两拨,一拨是南边的曾国藩,一拨是眼前的果兴阿。曾国藩距离太远对于朝政的影响不大,但是近在咫尺的果兴阿可就不一样了。果兴阿虽然相对渺小,除了武力没有任何的政治能量,但是他也有左右政局的可怕影响力。而且弱小的势力都喜欢拉拢一些同样弱小的人,帝后势力不喜欢八大臣的亲贵势力,也畏惧奕欣的帝胤势力,所以她们把第一目标放在了同样弱小的果兴阿身上。在与奕欣独对之后的第三天,两宫召见了果兴阿,名义也同样合理。西太后不止需要妹妹的安慰,同样也需要弟弟的安慰,果兴阿名义上还是西太后的族弟。

    辛酉政变也是历史书上的重要章节,所以拥有金手指的果兴阿不用打探,就知道两宫太后与奕欣密谈的内容。两宫既然与恭亲王已经定计铲除八大臣,现在召见果兴阿也不外乎把他拉上战车而已。果兴阿并不准备改变八大臣的结局,他觉得这是历史的必然,肃顺和西太后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就算自己这次帮了肃顺,也一样会有下次政变。所以他已经有了腹稿,如果两宫询问他的意见,他将表示同意政变,不过他也有条件,就是必须保全肃顺的身家性命。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入宫之后,他面对的却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局面。

    “五弟,外面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要出大事了!无论怎样,你可一定要想办法保全我们孤儿寡母啊!”西太后玩起了奕譞说过的那个套路,见面就是哭天抹泪,好像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

    “太后出什么事了?”果兴阿是真迷糊了,他完全没反应过来,西太后的用意何在。

    “七爷在外面胡说八道的事我们也听说了,但我们什么也没和他说过呀!我也问过小妹,他只说是七爷喝多了说我们对八大臣不满,其他的话都是外人牵强附会出来的。但是赞襄政务的大臣们,忽然就变得不阴不阳了,我们姐妹什么也问不出来。表面上到是一团和气,但是私下里总觉得别扭。前日六爷来,又说了一堆如北京安好,洋人妥当之类的怪话,完全是莫名其妙,搞得我们满头雾水!现在外面到底是怎么了?”西太后已经不顾体统,直接来拉果兴阿的手了。

    “啊?”果兴阿的心变得有点乱了,辛酉政变的主谋之一,大清往后半个世纪的统治者西太后,好像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稀里糊涂的主谋们

    虽然西太后的表情不似作伪,但果兴阿心里还是有些狐疑。史书上有清清楚楚的记载,西太后身为政变的主谋之一,怎么可能会什么都不知道。而且没有两宫的配合,单凭奕欣也绝对无法完成政变,怎么想西太后都不可能不知情。

    “圣母皇太后,不必试探我了!我虽然曾经有和先帝不睦的时候,但怎么说也是大清的臣子,于公于私都会支持两宫太后的决断!”东太后、西太后都是私下里的叫法,果兴阿还是要称呼两宫的官称。

    “五弟不要疑心,我们姐妹绝不是试探你,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眼下只有你一个贴心的人了,我们是诚心诚意的向你问计呀!”东太后也哭了起来。

    “七王爷言之凿凿,而且确有实证,二位太后怎么会不知情!”果兴阿不相信心眼比自己多的西太后,不过一直憨厚的东太后却让他有点信了。

    “老五,你我是血亲姐弟,我怎么会有事情瞒你!我们真的连七爷在外面具体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又哪里有什么实证!”西太后又搬出了她和果兴阿的疏远的血缘说事,而且拉着果兴阿的手一直不肯松开。

    果兴阿还真有点含糊了,当即也不再啰嗦,把奕譞在惠亲王家宴上的话又复述了一遍。然后又列举了安德海失踪,荣禄称病等一系列实证。最后他又提了一下奕欣,奕欣到承德奔丧,可是抗旨而来的,照理两宫太后也该预先知道内情。

    “胡说,胡说,绝没有这样的事,我们何曾对小妹和七爷说过那样的话,他胡说!”西太后如同民妇一般,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肃顺等人的确有些事没有请旨就做了,我们姐妹也的确抱怨过几句,但那里有七爷说的那些事!”东太后也不承认说过那样的话。

    “照理两宫太后和八大臣刚刚谈完朝政陈奏的事,正是关系最和睦的时候,是不该有这样的事,七爷就是说了也不会有人信的。不过安德海好像真的不见了,荣禄也真的称病躲了起来,这两样实证摆在眼前,大家难免有些异样的心思!”果兴阿不需要两位太后否认,他需要的是证据,起码得说明白安德海和荣禄哪去了。

    “安德海和荣禄,我们安排他们去做一些小事了!”西太后有点不想说了。

    果兴阿没说话,只是把还保持自由的一只手伸出来抖了一下。意思很明白,七爷说这两人联系恭亲王去了,您说他俩执行秘密任务去了,这个好像对得上啊!

    “唉呀!朝政都握在八大臣手里,我们姐妹一个朝臣都不认识,长此以往如何是好。所以我们安排安德海回北京,荣禄在承德,去为我们网罗一些有才干的大臣!”东太后没憋住劲,直接对果兴阿交了老底,当然也换来了西太后埋怨的眼神。

    “这事七爷知道吗?”果兴阿追问了一句。

    “可能听到了一些风声!”西太后说的依旧含糊,不过意思也明显,奕譞八成是知道这事的。

    “这都是不好明说的事,没法解释的。七爷这心思有点怪啊!他这一番“酒话”一出口,无论结局如何,八大臣的心里难免有个疙瘩。”果兴阿相信奕譞说的都是瞎话了,而且越发觉得这位七王爷有点高深莫测了。

    安德海和荣禄私下拉拢一些不得志的大臣,为两宫罗织党羽,是非常可信的,而且也最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四日密谈”是一场政治谈判,其结果当然是双方妥协的结果,难免各自都有些不满意。不过两宫太后眼下还不是日后执掌天下大权的太后,她们只是两个刚刚死了丈夫的小寡妇。就算西太后心眼多了点,猪腰子正了些,她也没有勾结政敌干掉八大臣的胆量。她们敢做的也就是拉拢一些大臣,培植一些自己的势力,好在将来再次与八大臣博弈的时候,主动权更大一些。就好像邻里拌嘴,最大的限度也就是砸玻璃、堵烟囱之类。只要没疯,谁也不会因为这点小摩擦,去勾引土匪进村。

    “七爷毕竟年轻,他也就是这个张扬胡闹的性格,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了!”两宫太后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不过她们到是没有对奕譞起什么特别的心思。

    “六爷来承德奔丧,二位太后预先也不知情?”奕欣突然跑来承德也是件很离奇的事情。

    “我们如何会知情,这弟弟为哥哥奔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何能不让六爷来!”东太后再次表示不知情,不过她到是觉得奕欣该来承德,他毕竟是咸丰的亲弟弟。

    “二位太后又因何故违制召见六爷!”果兴阿发现这好像是个高人设计的连环套。

    “自然是为了安抚六爷!六爷在京势力不小,皇帝刚刚登基大位尚不稳固,当然要安抚六爷,消弭他的异志,以免再生变故!”西太后这次回答的干净利落。

    “此事二位太后可曾与八大臣商议!”果兴阿也觉得西太后的想法不无道理,又不能杀了奕欣,当然是安抚最为妥当。

    “他们八个一副要吃了六爷的样子,如何肯让我们以好言抚慰六爷!而且我们为君,他们为臣,君主行事岂用与臣下商议!”西太后理直气壮,东太后也捧哏一样在后面频频点头。

    “赞襄政务王大臣对此事毫不知情?”果兴阿终于摔开了西太后的手,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两宫太后也不是读了一堆圣贤书的人,这种腐儒思想也不知她们是从哪里学来的。她们就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吗?她们可不是咸丰,只是咸丰留下的寡妇,哪里有至高无上的君权,她们的皇权是和八大臣共享的。作为政治盟友,她们居然自作主张,连点消息都没给盟友透露,别说是跋扈的肃顺了,换了果兴阿也一样会疑心她们。

    “他们管得都够宽的了,难不成我们姐妹也要受他们节制!”东太后也不是老好人,对于八大臣也是很有些不满的。虽然为了不和八大臣彻底闹翻找了果兴阿来,但是心里也是有点小疙瘩的。

    “又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呀!这倒霉主意是谁给二位太后出的呀!”八大臣也是真的忠心,换了果兴阿早就翻脸了。果兴阿一定要问出这主意是谁出的,出主意的人肯定与这幕后的高人有关系。这位高人也真是了不起,不但把大名鼎鼎的西太后玩弄于股掌之间,也下了一步足以将死大清政治核心的狠棋。

    “是老五爷来请安时无意间说起的。”东太后见果兴阿脸色不好,怯生生的给出了答案。

    “惠亲王怎么会提起这种事?”果兴阿一下子就错乱了,道光那个出了名没用的弟弟,怎么也在这里搀和了一脚。

    “老五爷是给七爷来说情的,他说七爷酒后说了胡话,非常的自责,让我们安抚七爷一下,顺带着便提起了家人兄弟的话头。老五爷说的也是,都是自家兄弟,总要尽量团结才是!”东太后非常能听进这种家常话。

    “安抚七爷!”果兴阿又开始翻白眼了,也不知奕譞是真是假,但所有事都是他惹出来的,没想到还要安抚他。

    “七爷也是无心之失,他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做嫂子的总不能在难为他,哄哄他也是应该的。所以晋封镶蓝旗满洲副都统麟魁署镶蓝旗汉军都统的时候,我们又给七爷派了黄旗汉军都统的差事。“西太后一副好嫂子的模样。

    “哦!”果兴阿心里有点异样的感觉,但也就是一闪而过,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明白这感觉的由来。安抚奕譞的这次人事调动,涉及到的全部都是兵权。

    ”六爷与二位太后都说什么了?”果兴阿忽然有一种古怪的感觉,他觉得另外一个主谋奕欣,也有可能不知道内情,他也被人给忽悠了。至于忽悠他们的人是不是奕譞,果兴阿则有点含糊。

    “六爷说道话很奇怪,客套了一阵之后,便开始大表自己对皇帝的忠心。然后便说北京的局势很好,洋人那边他也接洽的非常好,让我们不用担心。又说了一阵家常之后,六爷便跪安了。不过临走的时候,六爷特意说无论我们有什么旨意他都会尊奉,也一定能够顺利的办好差事!”奕欣的话单拿出来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西太后非常有政治敏感度,总觉着这里面有问题。

    “他也是被人忽悠了啊!”果兴阿现在就可以确定了。

    奕欣说话的次序就很说明问题,如果他就是正常禀奏,应该先说京城安好,先让太后放心回銮。然后应该是对皇帝和太后表忠心,至于特意提到的尊奉旨意之类的话,则应该和表忠心放在一起。奕欣一开始就忙着对皇帝表忠心,肯定不是他语言组织能力有问题,而是他在借此表明态度,他是开门见山先表示拥护嗣皇帝的帝位。所谓的北京安好,则是在向两宫太后介绍眼下的环境,表示自己准备充分。最后尊奉旨意的话,估计是他迟迟等不到太后挑明,做出的非常明显的暗示。

    通过奕欣的话就可以看出来,他应该得到了类似奕譞说的那种信息,他就是来找两宫太后谈判的。奕欣一开始就表示了自己不会觊觎皇位,然后有说自己有能力发动者政变解决八大臣,最后则是实在没办法的明示。精明的奕欣,这次也落入了人家的算计了。

    “这次的事,看来是有高人设计了八大臣、恭亲王和两位太后。不过请太后放心,这些事我会想办法给肃六哥递话,尽量让他们消除疑虑。就算这高人还有什么诡计,只要有我固安军在,我也会保证二位太后和皇上的安全,绝不让宵小之辈有犯驾的机会!”果兴阿给出了一个两宫期盼已久的答复。

    果兴阿于公于私都必须保证大清正统的安全,如果这个时候如果大清的权利中枢被干掉了,一准是天下大乱,这可不是果兴阿愿意见到的局面。不过有些事的背后不是高人,而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巧合。果兴阿还没想明白事情关窍的时候,震动的天下的那封奏折,已经送到了御前。
………………………………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中立

    果兴阿回到大营之后,便准备去拜访肃顺,想在两宫与八大臣之间做一个中间人。不过两宫太后那边不少事是不方便和肃顺说的,具体应该怎么措词果兴阿也没个准谱,所以他特意向皮润民求教。但是当皮润民知悉了果兴阿的意图后,皮润民把脑袋摇的像吃了摇头丸一样,不但不给果兴阿想办法,还坚决不同意果兴阿这么干。

    “军门可还记得,昔日我部为何不能相助恭亲王登位!”皮润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果兴阿。

    “恭亲王比先帝厉害,他若掌了大权,必然能够重振朝纲,而且会对我部力行打压,所以我们不能助他。维持朝廷各派系均势,对我部最为有利!”果兴阿背课文一样,把之前皮润民的论点背了一遍。

    “昔日不能相助恭亲王,军门今日何以要助肃中堂?”皮润民反问道。

    “八大臣与两宫确有误会!”果兴阿亲口答应两宫太后了,自然要说到做到,而且他也不觉得这会有什么深远的后果。

    “他们误会便误会着吧!与军门有何相干?他们不睦本就对军门有利,军门何苦自织网罗。若是两宫与赞襄政务八大臣上下一心,将来军门在北疆的日子怕也不好过。一旦朝局稳定,他们非但不会执行先帝对军门的承诺,而且还要对我部进行分化打压,直到置军门于死地。军门不去设计挑拨他们,已经是军门光明磊落了,如今有人代劳,便是天意使然,军门正该坐山观虎斗,怎么能去趟这浑水!”皮润民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这是肃六哥的事啊!他待我有情有义,我就算是不去助他,也不能存心害他呀!”面对肃顺的时候,果兴阿一直是心怀愧疚。

    “私谊是私谊,公事是公事,军门在这点上还是要学呀!您可比肃中堂差的远了!肃中堂在私下的确对军门不错,可是他驳斥请封军门于山东的奏折的时候,可一点情面也没有留!公是公,私是私,果兴阿与肃顺是朋友兄弟,肃中堂与果云帅却是政敌!军门是立志振国威于寰宇,挽民族于为难的人,切不可有妇人之仁啊!”皮润民知道果兴阿最常说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特意拿这个来劝果兴阿。

    “好吧!”果兴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了。

    当晚果兴阿带着厚礼去了肃顺家,而且强拉着肃顺,喝了一顿违制的大酒。咸丰大丧期间,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两人喝酒饮宴,可是有大不敬的罪过的,但是他们这种身份,喝了也就喝了,也没人会真的因为这种事追究他们。

    果兴阿开喝之前,申明了自己对于朝廷的要求,只要肃顺等八大臣能够兑现咸丰对他的承诺,果兴阿将不再搀和任何事。梓宫回銮之后,他就立刻带领所部,乖乖的滚到北大荒去,为大清收复失地。对于果兴阿的表态,肃顺非常满意,特别痛快的保证会履行咸丰的承诺。果兴阿的战力太强,他们也没办法快速的干掉果兴阿,只能把果兴阿远远的赶开,就当是花点小钱买个太平。果兴阿去了苦寒之地还要与老毛子拼杀,朝廷却可以慢慢恢复,将来再对果兴阿徐徐图之也就是了。之后两人便只是喝酒,没再提过一句政事。果兴阿最后还是喝多了,他趴在肃顺的身上,嚎哭了好一阵,才被人搀扶着离开了。

    奕欣祭奠完了咸丰便准备回京,当然回京之前他除了与八大臣磨磨牙之外,也特意来看了果兴阿。军营里的践行宴有点干巴巴的,果兴阿居然按照大丧的标准,弄了一桌子的糙米饭、老豆腐,吃的奕欣腮帮子直疼。当然奕欣也不是来吃饭的,这次他是来加码的,只要果兴阿肯站在他这边,除了山东,他还愿意再给果兴阿一个江苏。果兴阿的反应则很平淡,只是又把对肃顺说的话又说了一遍。无论是谁当政,只要履行咸丰对果兴阿的承诺,果兴阿就不会闹事,而且愿意在各派系中保持中立。这是果兴阿与皮润民、邹德归商量好的,朝廷各派相互牵制,才是对果兴阿最有利的局面。而且果兴阿自己也想到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点,那就是辛酉政变之后,两宫太后与奕欣也不是同心同德,他们也会相互牵制。

    又被果兴阿婉拒了的奕欣,一点也不丧气,反而非常的高兴。只要有两宫首肯,有大义的名分在手,以奕欣目前的能量,绝对可以收拾了八大臣。既然果兴阿表态愿意保持中立,奕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若是果兴阿以强军突然出来搅局,奕欣还真的有些忌惮,虽然胜保、僧格林沁等人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毕竟谁也没有战胜果兴阿的把握。

    奕欣走了,果兴阿也依旧的消停,八大臣和两宫似乎渐渐的归于和睦。可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时候,那封要命的奏折被送到了承德。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了《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公然否定咸丰的遗诏,要求两宫垂帘亲王辅政。

    董元醇,河南洛阳人,咸丰二年授翰林,十年改御史,大学士周祖培是他咸丰二年会试时的阅卷总裁,按官场的规矩,董元醇就算是周祖培的门生。他虽然身为御史,身份贵重,但是和赞襄政务大臣比起来,也就是个小角色。按常理他是没有理由来挑战赞襄政务王大臣的,不过他有周祖培这个老师,一切就都不同了。

    周祖培在与肃顺同掌刑部的时候,肃顺很瞧不起周祖培,几乎到了一点面子都不给的地步。不但常常讥刺周祖培是“老八股”,而且还当着周祖培的面,故意把他在文件上已经签署的意见一笔划掉。让周祖培以堂堂“相国”之尊而颜面丢尽,却又毫无办法。因而从感情上来讲,周祖培可以说与肃顺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所以当周祖培听到关于皇太后与恭王有垂帘听政意思的谣言之后,周祖培活动得非常积极,一面请他的西席李慈铭帮他收集历朝历代女主临朝的先例,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寻找历史依据,另一方面就是指使董元醇上这个折子,从而打响了垂帘听政“第一枪”。垂帘听政在周祖培看来,无疑是扳倒肃顺,一舒胸中恶气的绝好时机。奕欣和两宫太后可都没联络他,他就是为了泄一己私愤,至于国家大局、咸丰遗命等等,全都被他的书生意气给盖住了。

    董元醇的折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提出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他首先以“事贵从权”来为自己违背祖制的主张开脱。他对于“事贵从权”的解释是,如今皇帝年幼不能亲理大政,情况特殊,应该明降谕旨,一切政务皆由皇太后“斟酌尽善”,“暂时权理朝政”,并且“左右不得干预”,从而使得“人心益知敬畏”,让文武臣工不敢稍肆蒙蔽。等将来小皇帝长大后再“亲裁政务,躬理万机”,那时候皇太后归政而“以天下养”。并且辩解说,“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此所谓事贵从权也”。

    其二,以“理宜守经”为由,认为“自古帝王莫不以亲亲尊贤为急务,此千古不易之经也”,因此要求在现有顾命八臣辅政之外,“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这“一二人”与八大臣一起,来“同心辅弼一切事务”。他认为如此就可以“庶、亲、贤并用,”达到“既无专擅之患,亦无偏任之嫌”的效果。他这里所说的“庶”显然是指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亲”则是指嗣皇帝的胞叔恭亲王奕訢或者醇郡王奕譞,“贤”则当是指肃顺、杜翰、匡源等人了。这一条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让顾命八臣与恭王都“皆大欢喜”的建议,实际上则是完全违背了咸丰的遗命,在八大臣赞襄政务之外,又提出了一个亲王辅政。同时他直指顾命八臣有“专擅之患”,暗示肃顺等人有不臣之心。

    其三,是建议为嗣皇帝添派一位师傅“以扩圣聪”。这一条看似冠冕堂皇且无关紧要,实际上则是为像周祖培这种不属于恭、肃两派的朝臣铺路。朝臣们可不爱看奕欣和肃顺这一亲一贵表演,他们也想下场溜溜。既然不属于两派,他们就要自己成立一派,而皇帝就是他们最好的带头大哥。再次添派师傅,是给朝臣大学士们提供接近嗣皇帝途径,从而达到影响并掌控嗣皇帝的目的。

    这三条意见,其核心内容其实就是请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同时,另行派参与恭王辅政,而且为朝臣们提供一个靠近皇上的机会。说穿了就是欲以“皇太后垂帘于上,恭亲王辅政于下”,代替现行的八大臣“赞襄政务”体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