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魏叫上另外两个老兵上前,一个叫李庆旺,来自66军的,是个广东佬,平时叫旺仔的;一个叫连福寿,来自88师的,是个山东佬,平时叫大福。


………………………………

417。 迷杀鬼子

    大魏叫旺仔大福他们俩面对面站在围墙边上,双手搭把在一起,然后大魏把驳壳枪插入枪套里,退后几步,向前一冲,脚踩在旺仔大福搭把的手上,旺仔大福两人手上跟着一个向上发力。

    大魏就像一只黑色的大鸟一样,猛地飞上了三米多高的围墙墙头上去,关键是听不到一丁点声音,这才是过硬的真功夫。

    不但把大家看得钦佩至极,也把大黄也看得高兴不已,那狗眼睛里,一道光芒闪过,按捺不住,也像一支黄箭一样冲了过去。

    大黄前面双脚一搭旺仔的肩膀,身子像上一窜,接着后脚在旺仔的脑袋上一蹬,也一溜烟地飞上了墙头。

    竟然也不发出一丝声音,站在墙头上的大黄,得意地摇着尾巴,望着底下的人们,急得下面的狗子一阵的跳脚,挥舞着手臂,要大黄下来,被误了大事。

    大黄才不理狗子的招呼呢,自顾在墙头上摇头晃尾自得其乐,另一边的大魏也拿大黄没有办法,只得继续自己的干活。

    大魏伏在围墙的墙头上,打了个手势,叫其他人也跟他一样,他会在上面搭把手的,狗子心急,怕大黄坏事,就马上出列,向前冲去。

    狗子快到旺仔大福面前,借着淡淡的晓月夜色,对着他们稍稍往下的双手,伸脚一蹬,旺仔大福借着一样来了向上发力,就把狗子给送了上去。

    狗子的手向上,快要够到墙头时候,大魏伸出一只手,抓住狗子的手向上一拉,这一下一上的两个力,把狗子给接力上了墙头。

    接着大魏示意狗子抓住他的手,从墙头上翻进院子里去,狗子领会大魏的意思,转身抓住大魏的手,轻轻地蹬在里面的围墙上,一个松手,轻轻地落在了地面上。

    墙头上的大黄,一见狗子下去了,也急忙作势想往下跳,可是三米多的墙头,比较高了,如果在白天,对于大黄这样的成年健壮的狗来说,不算什么,一个纵身就跳了下去。

    可现在是晚上,下面黑乎乎的大黄看不清,还以为很深,狗子怕大黄冲他打招呼叫了起来,赶紧对着大黄打了个手势,大黄就对着狗子一个飞扑过去。

    我去,几十斤重的大狗,从三米高的墙上飞扑过来,得有上百斤的冲力了,幸好狗子早就预着。

    狗子双手接到大黄后,马上顺着力道,一个转身,抓住大黄,在原地上转了整整一个圈后,才把力道全部卸掉,稳稳地把大黄放在地上。

    不然的话,估计得要给大黄撞了个四脚朝天,受伤了到不紧要,关键的是会惊动屋里的鬼子,那可就死了。

    大黄对狗子这一招很是满意,自己也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一样刺激,扒在狗子身上,伸出长长的舌头,对准狗子的脸,就舔了上去,直把狗子,恶心得不要不要的。

    狗子推开了热情过度的大黄,来到了大魏下面,帮忙从上面下来的人,有的人往下跳会太响,下面有个人接着,会好很多。

    就这样,像老鼠搬家一样,大部分的人都翻墙进了院子里,大魏把旺仔和大福留在外面,时刻关注着门外的情况,算是警戒了。

    大魏带着其他几个老兵,摸向院门口耳房的鬼子哨位,下半夜,到处都是鼾声大作,这耳房两个鬼子也坐在椅子上,忍不住地打起了呼噜来。

    耳房里光线还是比较暗的,大的窗口给用砖头封死了,只留了几个枪眼,外面的夜色本来就很淡,现在这里面更黑了。

    大魏他们几个摸进去后,稍微停顿了下,让眼睛慢慢适应了室内的光线,几个人分别来到了鬼子的身后,摸出雪亮的匕首。

    大魏一个点头,四人快如闪电,鬼子背后的人负责割喉咙,前面的人负责抢枪,坐在椅子上的两鬼子,正把头靠着椅子背向后扬着,脖子露出一大截。

    如同杀鸡一样,把鸡脖子的毛拔掉一些后,然后把鸡脖子拉长绷直,一刀拉下去就割开了鸡脖子放血。

    而现在鬼子等于把自己的脖子给露出拉长了,都不用大魏他们自己动手,简直是引颈待宰,这也太简单了吧,大魏第一次碰上这么好的运气。

    好运气来了,当然不客气了,几个人一手捂住鬼子嘴巴,一手手起刀落,一刀下去接着横着用力一拉,鬼子的脖子几乎都要被割断了,大量的鲜血喷射出来。

    另外两个负责抢枪的,也是很轻松,鬼子在睡梦中瞬间被杀死,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意识和本能,只有是感觉到自己脖子痛了,手本能地去摸自己的脖子,哪里会顾得上身边的枪。

    等自己的手摸到脖子时候,为时已晚了,大魏他们怕鬼子会垂死挣扎,索性再补上一刀,把鬼子的脖子都割断了,手上拿着个鬼子的头,就随手一丢,丢在房间的角落里。

    鬼子的头都没有了,手脚更是失去了大脑神经的指挥,身体也歪倒在地上,没过一会,身体的血放得差不多后,手脚也不在抽搐痉挛了。

    解决了鬼子的哨兵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狗子去慢慢打开了大门,放大福旺仔进来,换了两个新兵进入耳房,放起哨来。

    那两个新兵可受不了了,满屋子呛鼻的血腥味,满地的鲜血,在冬夜里已经慢慢冻成血浆,黏着脚底。

    更受不了的是,屋中间躺着两具无头尸体,房间角落上滚着两个人头,借着淡淡的夜光,还能看见那人头上的眼睛没闭上,正直勾勾地望着他们俩。

    受不了归受不了,这个岗位还是要守的,两人忍住恶心和难受,专心地守着。

    大魏则带着旺仔大福狗子等人,逐一地溜进了鬼子睡觉的房间里,最后的大黄,也跟离了进去。

    由于鬼子的睡觉房间太大了,刚才的迷魂药,效果一般般,只迷住了靠近窗口的一些鬼子,在大家慢条斯理杀鬼子的时候,靠近里面的几个鬼子给惊醒了。

    那几个鬼子吓得大呼小叫得,又拿起了墙边的枪,大黄飞奔上去,咬住一个鬼子的手不放,痛得鬼子哇哇大叫,怎么甩都甩不掉。

    大魏没有办法,只得马上掏出驳壳枪,一个梭子扫了过去,那几个鬼子当场就打倒在地上。

    “快撤!”

    大魏一边命令,一边转身就往门外跑,其他的队员,也埋头跟着大魏往外跑,那两个放哨的,听到了枪声响起,自然知道事情坏了,也从耳房窜出,跟着一起消失在冬夜凌晨的夜色里。

    倒是大黄,不是慌张,而是开心,一路蹦跳着,欢天喜地跟着大家,跑了起来。


………………………………

418。 诱杀鬼子骑兵队

    在傍晚天色美好的沉沙村,三狗的老七连躲在房屋里,不敢轻举妄动,只紧紧地观察着鬼子骑兵的一举一动。

    那鬼子骑兵小队冲了过来,正准备要辨认一下是否是那支巡逻队时候,却在一转眼的时间,那几十个“自己人”全都不见了。

    奇怪,大路中间还停着一辆木头大车,骑兵队的队长,警觉地抽出了马刀,放慢马的速度,绕着大车转了几个圈,用马刀拨弄着大车上的东西。

    其他的骑兵,也都拿起了马枪,在四周警戒着,毕竟这里离驻扎地有点远了,即使几乎没有见到什么支那人,但刚才那些自己人突然消失了,也足够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遗憾的是,刚才大车遗弃的位置太差了,由于鬼子骑兵来得太快了,都来不及把车拉到这片房子区域来,就扔在了离房子还有些路的地方。

    这样,只能比较远地盯着鬼子的一举一动,不能贸然出击,要是刚才把大车拉到了这片房子的中间区域。

    则可以那这大车做个饵,大家埋伏在四周的房子里,待鬼子进入埋伏圈里,一齐开枪,不一定能全歼鬼子,至少可以打掉大部分鬼子,让鬼子形成不了反击的力量。

    “秀才,你能不能干掉那个鬼子骑兵队长?”三狗想擒贼先擒王。

    “有点难度,那个狗日的队长,被周边一圈鬼子围着,找不到射击空位。”秀才正举着枪,一直在瞄准着那一堆鬼子。

    那鬼子队长不敢搬动大车上的东西,也不敢去拉大车,生怕这是个陷阱,里面绑了手榴弹的,一动就会爆炸。

    还是得要寻找到那一群自己人,只有找到了他们,才能知道这一车东西究竟是从哪儿来的,那群人是哪个部分的。

    可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的骑兵小队一来,那群自己人就不见了呢?难道是在躲我们吗?为什么要躲我们?

    鬼子骑兵队长正思索着,突然前头的一个手下突然叫了起来:“有人,那江边上有人。”

    “快去。”骑兵队长想都没想,马上下达命令,大家策动马匹,飞速地穿过前面那片房子,冲到了江边去。

    三狗和秀才他们一下子措手不及,完全没有想到鬼子会不理会这些房子,直接往江边冲了过去,一个犹豫,就错过了最佳的射击机会。

    这骑兵不像步兵,速度一旦提起来,快如疾风,特别在近距离里,很快就超过普通人的反应速度,或者是超过了指挥官从反应到考虑、到下达指挥速度。

    三狗他们只能发蒙着眼看着鬼子骑兵队,一阵风般的卷了过去,都不知道鬼子骑兵发什么神经,怎么突然发起疯来,朝江边突驰而去。

    这片房子离江边也就三百米左右,反正四百米不到,鬼子的头肩可分,马匹和鬼子的衣服颜色也能分辨出来,在大白天里,可以肯定是在四百米内。

    在傍晚能见度有点低的情况下,还能分清,那也就是三百米左右,三狗根据参照物的目测,判定距离后,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哎!船的人,过来。”

    那鬼子骑兵队长对着江里喊着,原来那边有人刚刚上岸,见鬼子的骑兵冲了过来,三百米的距离,从起跑到加速,一分钟都不到就到了。

    那人见鬼子的大洋马冲得这么快,就算不是鬼子骑兵,是鬼子的步兵,只要是鬼子,那中国人在那个当口,都会死命地逃走的。

    那人马上回头就跑,上了船,马上把船撑离了岸边,所以,鬼子到江边这个突出的简易码头,只得在马上用蹩脚的中国话,来喊人,叫他过来。

    怎么可能?人家都拼了老命逃上了船,自然是不会自动回来送死的,听到了鬼子的叫声,那人反而撑得更厉害,死命地向前撑着。

    那鬼子气得要举起马枪,来射杀这个船主,就在这危险的当口,鬼子骑兵的身后,响起了一阵枪声。

    原来是大魁发现了那个撑船的人,就是自己约好来接大家上船的人,是大魁在梅子洲上面的好朋友李俊。

    “快,那是来接我们的人,快开枪救他。”大魁急得,恨不得自己要开枪了。

    “打!”三狗手中的三八枪起先响了起来,接着是秀才,早就瞄准着那最容易枪杀的鬼子的头部了,只等三狗一声令下。

    即使没有大魁的提醒,三狗这个时候也要下令开枪了,因为他发现了鬼子骑兵进入到一个非常理想的伏击地点。

    那个简易的土码头三面环水,只有后面一条陆路通着,而十来个鬼子骑兵,全部进入到了这个所谓的“死地”了。

    只要在后面的陆路一封锁,这些骑兵只有等死的份了,除非骑马冲到江里去,也确实看到了鬼子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冲到了江里去。

    那些骑兵如果在真正的战场上,肯定是不会这么傻的进入到死地里去,可现在实在是太麻痹大意了。

    支那军队早就不见影了,这边的支那人几乎被杀光了,经常半天整天见不到一个人,久而久之,鬼子的警惕性自然会下降。

    所以,见到那江边的船在急着逃走,自然而然的,鬼子骑兵全部冲了过去,想叫住,或是开枪射杀支那人。

    然而,这次这个来接大魁三狗的人,却歪打正着地成了一个诱饵,诱着让三狗头痛的鬼子骑兵队冲进一个死地里去。

    当第一阵排枪和机枪过去,鬼子骑兵一下子就栽倒了好几个人,前面的骑兵一看吓一大跳,想逃走,前面是江,左右也是江水,只能往后走,可后面的枪声正盛。

    就算是骑兵如风,能跨越步兵的正面阻击,那也是要等骑兵把军马的速度全部拉了起来后的事情。

    现在,只有三百米的距离,正是步枪最好的射程,要在枪林弹雨里,在这几十米之内把军马拉起最快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只要往回冲个十来米,就可以向左右逃走,但就是这个十来米,是关键的起步提速的距离,正被对面几十条枪给封锁得密不透风。

    不断地有人从战马上栽倒下来,就算是在傍晚能见度偏低的时候,但对于秀才这样的特等射手,在三百米内射杀如此大的目标,简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情。

    那些战马也不断地在中弹,战马是很聪明的动物,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和马,前面的鬼子骑兵,一看情况不对,不管是留在本地还是往回冲,都是死路一条。

    现在唯一的活路,只能是连人带马一起冲进江里去了。


………………………………

419。 鬼子上山

    剩下的几个鬼子,连人带马一起冲进了江里去,按里说,战马大部分都会游泳,甚至会载着人过河。

    鬼子也这么想的,可现在,失策了。

    冬日里的长江,水位降低了,特别是在这个回流的湾区里,江边的水不但不深,下面还有深深的淤泥。

    这连人带马的,至少四五百斤,一下子冲入江里去,自然是陷进深深的淤泥里去了,动弹不得,五个鬼子骑兵,现在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开,进退两难骑马难下。

    “冲锋!”

    一看到鬼子骑兵冲入江里去,三狗马上从房子里冲了出来,一边冲在最前面,一边大喊着大家跟上。

    大家都从房子跳出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朝江边冲了过去,三百米的距离,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待大家冲到江边时候,看到一幕滑稽的画面。

    五个鬼子骑兵,有两个还骑在马上,不断地用皮鞭抽打着马屁股,用马刺刺着马腹,那可怜的战马,被打得咴咴叫,腹部甚至被马刺刺得鲜血淋漓的,还是挪动不了几步路。

    还有三个骑兵,已经弃马下水了,可也陷在浅水下的淤泥里动弹不得,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几匹马也是跟着主人,在后面向前挪动着。

    “打!”

    三狗最先赶到,毫不留情地开枪了,一边喊着一边开枪,后面的兄弟一上来,自然也是不客气,一阵排枪下去,五个鬼子当场就死在了江里。

    此时,江中心如血的落日,已经全部下沉到江里去了,冬日里萧瑟的冷风,吹着如雪般的芦苇荡,扬起一片雪花。

    此时的三狗无心欣赏风景,赶紧叫大魁喊那已经撑到江心去的船,赶紧过来,顺便再叫几艘船过来,看那船样子,不大。

    然后叫朱明泰杨承祖彭长华等人马上清理战场,给那些躺在地上的,挂在马上的鬼子,全部补刀,不管死活,最好是把脖子割断掉。

    那些还活着的战马,也全部杀掉,大部分的战马不死也伤了,三狗他们用不上,也不能让鬼子拉回去。

    朱明泰他们对着还站立的战马,一枪射杀,对着躺着的,就一刀割掉马脖子,早死早超生吧,下辈子,不要为鬼子所用了。

    三狗同时派出第三批人,叫吴鼎立张志光夏晨陈彦心几个年轻仔,马上跑回去,把那辆大车给拉到码头来,粮食,很重要。

    ……

    清晨,宝华山的刘家边,鬼子队长今井大介正在刘家大院里暴跳如雷,看着昨晚被支那人砍杀的手下。

    一片狼藉且残忍景象,好多鬼子的头都被砍了下来,一地的血浆,在冬日的早晨里,在地上凝固成恶心的紫黑色。

    报仇心切的鬼子,不再谨慎地执行步步为营的蜗牛战术了,鬼子恨不得今天就要杀上宝华山的主峰,踏平此山,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牛牯他们的指挥部设在宝华山上的宝华寺附近,前沿阵地在将军洞,两地直线距离很近,也就一公里左右,但两处隔着一个坡度挺大的山谷。

    在山上,很多时候是望山跑死马的,就算是可以看到前面的地方,但想要到达那里,可不是眼睛看到的距离。

    何况牛牯他们在这里已经经营了多日,请了大量的本地人,挖出壕沟陷阱障碍等,都很巧妙地设置在这短短的距离上。

    至于在将军洞的前沿阵地上,也挖好了多重的壕沟和暗堡,只是这些暗堡是土建的,没有钢骨水泥的浇筑,抵挡不住大炮的轰击。

    但这一层大圆木头,一层沙袋,再加上一层木头和沙袋,还有最上面的覆土和伪装的草皮,对付那些掷弹筒甚至是迫击炮,还是没有问题的。

    前方送来情报,鬼子主力正由昨晚驻扎的刘家边向石家岗进发,目标很明确,就是将军洞。

    经过前几天蜗牛般的较量,鬼子慢慢摸清了宝华山大致地形和情况,知道宝华山自卫大队的主力在宝华寺一带,要去宝华寺,将军洞是必经之路。

    现在宝华山的山民全部都动员了起来,村里坚壁清野,不留一人,全部撤到了山上去,一些老弱病残的也提前到别地的亲友家去了。

    现在鬼子一路气势汹汹地沿石家岗,向将军洞进发,但鬼子再嚣张,还是有所忌惮的,事先派出了几个斥候,在前面一面侦察一面向后面主力报告实情,一面前进。

    打铁侬的二连主力守将军洞,将军洞阵地有前三道和后三道,在最前面的一道阵地前沿,是周广萃的一排。

    周广萃他们已经摸清了鬼子斥候的规律,只要前面没有什么问题,就举起手里的红旗子挥舞两下子,后面的鬼子主力就继续前进。

    如果暂时前面可能有问题,鬼子的斥候就举起黄旗子,挥舞两下子,后面鬼子主力就马上停下来,四处派出警戒。

    如果鬼子一直这样,那周广萃他们几乎捞不到什么油水,试想,他们一旦让鬼子的斥候看见,鬼子的主力势必不在前进,就算是进攻,也要做足准备来。

    到时候估计连遭遇战都不算,只能是常规的攻防战,这样的攻防战,中国军队几乎占不上任何的便宜。

    想要占便宜的,只有夜袭近战或突袭,夜袭昨晚已经搞过了,现在是白天,就算是晚上,也肯定是搞不了,鬼子没有那么傻,连着在一个地洞里栽跟头。

    那现在最理想的就是突袭,怎么突袭?自己是守军,不能随便出击,牛牯说了,现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贸然出击。

    就这么点人手和枪支,敢冲向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鬼子,几乎是自杀行为,不到万不得已时候,还是老实地呆在壕沟里安全点。

    现在守军突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攻其不备,先想办法把鬼子的斥候悄无声息地干掉,然后假装斥候指挥鬼子主力前进,才有机会打鬼子一个突袭。

    想到啥就干,这是周广萃的一个优秀的特点,作为老兵,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实力,于是,他让副排长朱大勇暂时管住部队。

    自己叫上另一个老兵李海龙一起,每人带上一个帮手,去搞鬼子的斥候。虽然朱大勇有点不太愿意,这鬼子就兵临山下了,主官可不能走啊。

    但是朱大勇听了周广萃的想法后,他也蠢蠢欲动,但一个排不可能正副两个排长都离开的,所以,只能留守下来,暂时盯住鬼子主力部队的动向。

    周广萃和李海龙带着另外两名身手不错的老兵,一起向鬼子斥候摸了过去,能做斥候的,可不是一般的士兵,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还要懂得各种诸如测距、发信号、侦察、格斗等技术,算是一个全能战士了,所以,面对鬼子的全能战士,周广萃来得很谨慎。


………………………………

420。 女子自卫队

    周广萃和李海龙他们出于谨慎,还是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土办法来对付鬼子斥候,能使用这一招,还要得益于宝华山的一位巾帼英雄。

    此女子叫令其美,是本地农户的一个女儿,年方十八,在农村里,长得算是标致了,可就是迟迟找不到婆家。

    为啥?是这令其美太彪悍了,从小不喜欢女红,不跟母亲学做手工,喜欢跟着父亲练拳脚,令父开始无所谓,小孩子家家的,练两天就受不了那个苦,肯定就不练了。

    可没想到,这个女儿,不但不觉得吃苦,反而越练越开心,随着年龄的增大,拳脚功夫越来越厉害,平时跟着父亲进山打野味,竟能一个人一把梭镖,生扛二三头狼,也不落于下风。

    这胆色、这功夫,可不是盖的,所以,就把这姑娘的心气给提起来了,要找的婆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倒不是要有多富裕,而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就是能打得过她。

    可这十里八乡的,几乎所有艳羡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