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十里八乡的,几乎所有艳羡她的小伙子,都败在了她的手下,所以,都到了十八岁,还没能把自己嫁出去。

    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过了十六岁没有结婚的,算是晚婚了,十八岁之前还没订婚结婚的,肯定是老姑娘了。

    可令其美自己一点也不急,总觉得自己要等的那个人,一定会在合适的时间来到的。

    不过自从鬼子打南京以来,宝华山的人很多人都逃到了江北去,剩下一些穷苦百姓,就躲进了宝华山山上去。

    这样一来,合适的小伙子越来越少了,不过,倒是来了个合适的,魏盘安,大魏,这家伙,可是宝华山警卫排长,在男的里面,功夫算是最好的了。

    其人也长得仪表堂堂,由于是行伍出身,英气毕露,加上身手不凡,马上得到了令其美的芳心。

    但人家大魏可没有答应和令其美比武,宝华山只要是男的,前来“挑战”大魏的擂主地位,大魏都欣然同意。

    可令其美是个女的,大魏坚决不出战,任她怎么激,都不出战,大魏原先也听说过宝华山有这么一个典故,可他还是自认自己的国家的军人,现在不能谈及婚嫁。

    而且,以后会跟牛牯回到原部队去的,现在这时局,军人连师长都保不准会牺牲,他们这些小兵小官的,更是如蝼蚁一样,随时都会牺牲。

    一旦自己牺牲了,可就耽误了人家姑娘了,还不如现在就不和人家有任何纠葛,单身一人,活得自在,去得自由。

    尽管令其美确实很漂亮,大魏心底深处也动心,都是单身男女,互相倾慕,很是正常,可就生错了时代,要是在和平年代,估计这事很自然就成了。

    人家大魏不同意,平时还刻意地避开这令其美,以令其美的倔强性格,更是一根筋了,发誓这辈子,非大魏不嫁。

    令其美跟远亲陈力胜讨要差事,就要进宝华山的警卫排,这哪能行啊,陈力胜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这里都是大老爷们,你一个姑娘家家的,怎么还往里面凑,不成。

    再说,就算是陈力胜勉强同意,也过不了大魏那一关,陈力胜最后熬不过令其美的死缠烂打,就把这事推给了大魏。

    “不行”。

    大魏一口回绝了这个荒唐的要求,这可是随时都会牺牲的地方,大魏宁愿自己死,也不会让令其美加入进来去牺牲的。

    “为啥?”令其美很是不解,想我身手不错,你们警卫排里好几个都打不过我,为啥不让我进?不是说警卫排都在到处招功夫好的人吗?

    “不为啥,等我们男人被打死光了,你们女人才上吧。”

    “你…”

    大魏把令其美堵得说不出话来,不过,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小感动的,这个死男人,还是挺有担当的。

    警卫排进不了,那就进普通的自卫大队吧,令其美就不信自己这身手,连自卫大队都进不了,结果还是一样,进不了。

    人家牛牯不同意,理由和大魏一样,这是血与火的战场,可不是小女孩过家家的地方,随时都有牺牲,怎么可能让一个女儿家上阵,太伤大老爷们的面子了。

    最后令其美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组建了一支女子自卫队,你们这帮大老爷们不让我进,我就自己组一支,这下子,没人反对得了吧。

    尽管陈力胜也表示反对,但架不住人家都是妇女同志,人家自己自发组织的,还真的没有办法去管。

    这支女子自卫队虽然人数不多,十人不到,只有七八人,但在令其美的带领下,也是有模有样,天天跟着练武,人手都有匕首、长刀和梭镖。

    最后陈力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送了女子自卫队几把短枪,算是防身吧,这可把令其美更美的嘚瑟,腰间挎着手枪,手上拿着梭镖,红缨在手,英姿飒爽。

    上两次宝华山大胜敌人,女子自卫队没有任何任务,事实上,牛牯他们是不可能安排她们任务的,但求她们能自保就行了。

    没想到在后来追击敌人时候,令其美带着七八个姑娘,手持红缨枪,一路杀进了鬼子的队伍中去,咬着尾巴不放,大有一番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这次鬼子来清剿宝华山,女子自卫队照例没有捞上任何的任务,气得令其美想自己行动,尽管陈力胜他们不停地劝阻,但不能阻止她们前往阵地前沿去。

    现在令其美就在周广萃的一排阵地附近,听到周广萃和李海龙他们要去搞鬼子的斥候,也要跟着去,周广萃没有办法,连陈力胜都拿她没有办法,何况是周广萃。

    为了不扩大目标让鬼子发现,周广萃只同意令其美只能带一个女伴去。

    令其美一听,马上应承下来,只要能去,啥都就可以,立刻叫上最好的姐妹李兰凤一起跟着周广萃他们。

    鬼子最前面的斥候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也挺贼,高度警惕,随时保持战斗的准备,周广萃他们在鬼子斥候的前几百米处,无奈地停了下来。

    怎么弄死这两个像狼一样狡猾警惕的鬼子?特别是在无声无息的前提下,难度更大,估计就是让大魏他们过来,也不一定能搞得定。

    如果只是打死鬼子,那就容易的多,现在鬼子的身体已经全部被套进了周广萃李海龙他们枪口准星里了。

    可是,这样打死鬼子,又能有什么用,还不是会惊动鬼子的主力,想突袭鬼子的计划,也无法实现了。

    所以,还是得要想办法,不能硬碰。

    见周广萃他们一筹莫展时候,令其美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对周广萃提出,说让她和李兰凤来试一下。


………………………………

421。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残阳如血,没入江水,梅子洲对面的江岸上,在冬日傍晚的寒风中,一片萧杀之气。

    三狗和大家一起忙着打扫战场,鬼子骑兵小队的全军覆灭,没有给三狗他带来多大的喜悦,反而有点忧愁。

    现在当务之急的,赶紧是把战场处理干净,最好是不留什么痕迹,但是很难了,尽管把鬼子身上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都扒光了,但地上的血迹是很难处理干净的。

    还有这些马匹,萝卜说把所有死马都扔进江水淤泥里去,反正马肉很难吃,这一说难吃,倒是马上提醒了三狗。

    只要有时间,还是把鬼子扔进淤泥里埋起来,那些死马收集起来,当做粮食,因为大魁说了,在梅子洲上,有上百来个乡亲在上面,他这次冒险回落雁村,就是为了找粮食的。

    现在三狗他们这二十来个人,也要上梅子洲,如果缺少粮食,也很难落得了脚,所以,节源开流,这些死马,还是可以吃的,虽然难吃点,总比没得吃好。

    也正好大魁叫的人从梅子洲那边划了五六艘船过来,连人带粮食带死马一起拉了,拉到梅子洲那边去。

    梅子洲虽是江心岛,但也有很多沼泽地,岛内水位比较低,江水进入,把梅子洲分割成很块地,有的是沼泽,有的地势高一点,是村庄。

    岛上的芦苇荡也是很茂盛,几乎到处都是,这船载着大家和粮食死马,弯弯绕绕,如有水泊梁山一样,最后才到达梅子洲上的一个小村庄里。

    说是村庄,也就是几十户房子,还有一些茅草房,大魁和大家做了些介绍,三狗他们在船上就已经换了衣服,终于可以穿回国军的衣服了,所以,岛上的人没有被吓到。

    要不然,大魁领一群穿着鬼子军服的人来,估计按这里彪悍的渔民来,估计早就打了起来了。

    见到是国军,岛上的渔民和难民都觉得很诧异,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南京城里还能逃出这么多的国军,真是稀罕,不过这些都是英雄,很受礼待。

    岛上的渔民老大黄经祥黄老大,代表手下近百名兄弟,表示敬佩和欢迎三狗他们的到来,三狗也表示他们也只是暂时躲藏一下,等过了些日,就要回到原部队去。

    由于拉了很多粮食过来,晚上大家好好吃了一顿,也算是迎接抗战英雄的到来,三狗让杨承祖等有经验的人,帮忙处理那些死马,在冬日里气温低,就分解后用盐在大锅里煮熟,晾着就可。

    ……

    南京城西这边连着失踪了两支小部队,日军负责这边的指挥荒木大佐头都大了,都什么时候了,现在这边都是日军的天下。

    这两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素质不错的老兵,特别是那骑兵,可是皇军的骑兵精锐,怎么说没了就没了呢。

    不行,荒木大佐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找到这两支部队,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而且要尽快找到,现在这边有很多无人区,不快点行动,估计就很难找到了。

    这个很难找到,荒木大佐就没有明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这样的战争年代,部队失踪了一两天虽然是正常的事,但很少有能全部活着回来的。

    在无人区里,假如失踪的部队遭到了袭击,死后很容易被处理埋藏起来,因为几乎没有目击证人,所以搜寻起来,难度很大。

    而且如果不尽快搜寻,即使在冬日,尸体没几天就会腐烂,一旦腐烂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辨认了。

    荒木大佐派出十几支小股搜寻队出去,在这片区域里来回拉网,进行地毯式的搜寻,为了防止再有小股人马的走失和失踪,各部队之间的距离保持得很好,都是能互相看到和支持的。

    连着搜寻了几天,连人影都不见一个,本地的支那人更是没有人烟,按说,步兵巡逻队难找,可骑兵小分队,目标是很大的,怎么也很难找。

    这就奇怪了,日军不得不从陆地上逐渐搜寻到江边和江面上,江边只有一些浮尸,但不能确定是日军,因为大多的浮尸除了是支那人的衣服,就是全身赤裸的,看不出有哪具尸体是日军的。

    江面上更是无法搜寻了,就算有日军的尸体,估计也被江水给冲走了,但是江心岛和这江边的芦苇荡,则就有可能有浮尸堵在里面了。

    这么多天过去了,鬼子搜寻队已经对找到活人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了,现在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希望能找到尸体来应付命令,哪怕是找到一两具尸体也行。

    可现在就是连一具都找不到,无法向上面应付,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寻找,最后都不情愿地找到了这些芦苇荡。

    现在的日军士兵士气普遍有些低落,从刚开始攻占了支那首都的狂喜,到现在慢慢消退。

    本来说是打下南京,支那政府就会投降的,大家就可以回国的,可现在,支那迟迟不投降,还在顽抗,大家回国回家基本无望,让这些升迁极为难的士兵,开始情绪低落。

    日军底层士兵的升迁可以说全世界军队里难度最大的部队,普通士兵大部分只能做到伍长军曹,几乎升不上少尉这样的军官,只能做老兵到退伍。

    日军里的军官,大部分是由严格的军事小学、中学到士官学校毕业的,再到部队里进行严格的入伍兵训练或战斗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军官。

    当然到了抗战后期,日军大量增兵,军事学校毕业的军官生供应不上,才从老兵里挑选,成为补充军官或是正式军官。

    而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兵没有可能成为军官,所以很多士兵就到处烧杀抢掠,当不了官就发点财,把抢来的财物寄回家去,也算是一种物质的安慰。

    而现在的日军军官,则是狂热异常,因为在通过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仕途一片光明,军功越大,升迁就越快。

    所以这些军官则不愿意战事就结束了,希望一路打下去,反正日军的战损不高,也就这几个大战死的人多。

    很有可能,接下来支那国将会崩溃,到了那个时候,则是建立巨大战功的时候,升官发财的希望就到来了。

    因此,这些军官们,则是不断地催促着底下的士兵,执行任务,彻底底搜寻到那失踪的两支小队。


………………………………

422。 伏击得手

    宝华山上,周广萃面对狡猾的鬼子斥候正一筹莫展时候,令其美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对周广萃提出,说让她和李兰凤来试一下。

    周广萃好奇地望着令其美,不过在听了她简单地叙述大概的办法后,稍微考虑了下,也看着这时间不待人,就同意了令其美的计划。

    令其美叫上李兰凤,两人把身上的枪支给到周广萃他们,穿过一条小路,出现在两鬼子的前方远处,远远望去,像两个村姑在走路。

    那两鬼子一看有女人,马上就兴奋起来,本来是有任务在身,对一些小财物啥的,就理了,但是看见了女人,就想先去看个究竟。

    于是那两鬼子就冲令其美逃命叫喊,要她们停下来,令其美她们自然是不敢停下来的,反而更加慌张,其中令其美看起来过于紧张,还摔了一跤在地上。

    姑娘们慌张和错乱,反而给鬼子以安全的心理,鬼子见令其美慌张得摔在地上,还乐得大笑起来,更是加快了速度追了上去。

    很快,两鬼子就追了上来,一看这两花姑娘,实在是漂亮,之前在镇子里甚至是南京城里,都很少看见这么漂亮自然的姑娘,南京城里的女人都把头发铰烂脸蛋涂黑甚至身上故意脏脏的,丑。

    这两姑娘又漂亮又干净自然,顿时把鬼子迷得神神道道的,把身上的任务全部忘光了,不过其中一个鬼子还有点清醒,提醒了旁边的鬼子说有任务,另外一个鬼子毫不在乎,说先搞这两花姑娘再说,现在还早着呢。

    于是,两鬼子就各自扑向了令其美李兰凤,四人两对在地上滚成一团,鬼子抱着姑娘们又想啃又想亲的,手上还想去拉扯衣服,姑娘的尖叫声,鬼子的浪荡声响成一片。

    突然,被鬼子压在身底下令其美,趁鬼子在拉扯她衣服时候,右手向上一伸,袖子的短刀就出现在右手上了,对着鬼子的后脖子上一扎,扎进去后,接着横着一拉。

    那鬼子就浑身发软直打哆嗦,接着翻着眼白,双脚一挺,就滚在地上了。令其美一脚踢开那死鬼子,翻身起来。

    李兰凤那边的鬼子正和她搏斗翻滚着,那鬼子开始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一见到鬼子就双脚发软怕得不敢动的姑娘,之前也看见她们紧张得摔地上了。

    没想到一上手,就发现有点不对劲,这姑娘手劲很好,到现在还占不了半点便宜,不过那鬼子正开心着,以前遇见的太顺从了,现在这个辣得很,换口味真好。

    那鬼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李兰凤给压在地上了,突然,背后的脖子一凉,接着巨大的痛疼从脖子传来,接着,就没有接着了,鬼子一命呜呼了。

    两姑娘的彪悍,把正赶来的周广萃李海龙他们看得目瞪口呆的,令其美把蘸着血的刀子在死鬼子衣服上擦了擦,对着周广萃说:

    “周排长,这次可说好,这两鬼子的枪支弹药全归我们的了。”

    “成,成,我们只要那几面小旗子就可以。”周广萃满口答应。

    周广萃他们收起了鬼子的黄旗子,拿着红旗子,穿上鬼子的衣服,站在山岗上,对着山脚处的鬼子主力,挥舞着红旗子。

    那山底下的鬼子一看自己人的红旗子在挥舞,今井少尉还拿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并没有什么异样,就安全地指挥部队向上前进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鬼子一动,整个宝华山都动了起来了,当然,都是在隐秘中行动,周广萃的一排,马上跟蚂蚁一样,来来回回地在伪装好的交通壕里搬运弹药。

    左右侧面的二三排阵地也把机枪保险打开,准星正瞄准着鬼子人群。

    按正常时候,鬼子肯定会派出人马先往两边的山脊进发,而现在因为是看到了前面斥候在山岗上发出的安全信号,就没有必要再派出人马去费时费力走山脊线了。

    不过鬼子还是按平时的一字长蛇的行军,没有把人堆在一起,也就是这样的习惯,救了一些鬼子的命。

    等到鬼子大部分进入到山谷里的埋伏圈里,远在山岗上连部里的打铁侬发出攻击的命令,一时间,山谷的三面山上,手榴弹像雨点一样飞入鬼子的人群里。

    捷克轻机枪加歪把子轻机枪嘈杂的声音在嘶吼着,当头的一排鬼子如同被割草机割去一样,一瞬间就拦腰给截断了。

    鬼子的军事素质没得说,即使在遭受到突然严重的打击,甚至是和指挥都失去了联系,仍然还能各自为战,纷纷在第一时间寻找身边最近的隐蔽物躲藏起来,然后开始试探性地向两边的高地进行射击和进攻。

    只是这个预设的埋伏位置实在是太理想了,三面的交叉火力,密不透风地压制着鬼子,只要鬼子一露头,就顷刻被击毙。

    直把鬼子压在谷底里抬不起头来,要是打铁侬在国军里,有足够的弹药,肯定是能把这支鬼子的部队歼灭掉,至少是歼灭大部的。

    可惜的是,这是在宝华山,没有任何的后勤保障,每个士兵手里的弹药少的可怜,所以根本支撑不了长久的火力压制。

    一轮速射过后,打铁侬不得已发出全体出击冲锋的命令,没办法,再不发起冲锋,大家的弹药马上就要消耗完了,到时候没有弹药,还打个屁。

    山谷上三面山上突然红旗招展,巨大的喊杀声,随着铁流一般的人流,滚滚从山上飞扑下来,牛牯给打铁侬的一连支持了所有的预备队,就是用来冲锋近战的,同时也起到快速锻炼的效果。

    两处人马加起来好几百人,从山上冲了下来,确实很是有气势,冲在前头的二连,一边冲一边往山谷里扔手榴弹。

    还有机枪手在冲锋时候,打着点射,目的就是不让山谷里的鬼子随便抬起头来,不然,鬼子手中的枪,可不是吃素的。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前头就已经开始接敌了,一旦接敌了,就不能再开枪和丢手榴弹了,容易伤到自己人,同样,鬼子也不会开枪了,冲锋的人群比较安全了。

    那些跟着鬼子的伪军,哪里见到如此震撼恐怖的冲锋阵势,那阵势,足以压倒一切的抵抗力量,顿时,大部分的伪军吓得双腿发抖,想逃走,却又没有力气逃走,吓得瘫倒在地上。


………………………………

423。 穷寇莫追

    有小股伪军还能走得动,吓得急忙往山谷外面奔逃,在后面督阵的今井大介少尉气疯了,这帮软骨头支那人,真是扶不上墙。

    平时有肉吃的时候,个个都挤破头争先巩后的,现在又困难了,个个又争先巩后往回逃走的,作战无力,逃跑有劲。

    要你们何用?不能没有用,而且极大地破坏军心,鬼子今井少尉气得抽出指挥刀,接连砍翻了好几个逃跑最前头的伪军,才算是把阵势给稳定了下来。

    而山谷里的鬼子,正彪悍地和冲了下来的宝华山自卫大队扭打在一起,有些被打伤的鬼子,居然也磕响了手雷,和围上来的中国人一起同归于尽。

    鬼子的拼刺技术占优,在人数和气势处于弱势,刚才被伏击袭击,打掉了平时嚣张的气焰,而且还有一点,是鬼子不具备的。

    那就是宝华山的预备队,因为很多人分不到枪支,只能拿着大刀梭镖,没想到,这两种原始的冷兵器,在拼刺的战场上,一旦配合起来,简直是威力四射、无可抵挡。

    预备队的山民们两三个人一组,大刀手格开鬼子的刺刀,不让鬼子近身,而梭镖手则是大发神威,抡起近三米的梭镖长枪,如恶蛇出洞一样,铁枪头不断地刺向鬼子。

    有的还有几把梭镖,一把刺上面面孔,一把刺下身很四肢,直把鬼子杀得狼狈至极,仅仅靠手里的一把刺刀,根本抵挡不住这么多凌厉的攻击。

    当格开或躲开一把梭镖的刺击后,另外一把或是几把带着红缨的铁枪头也从不同的角度飞了过来,鬼子想冲进近身距离。

    如果被鬼子冲进近身距离,长枪手就很被动,但长枪手被大刀手保护得严密无缝的,无法进入近距离或是最佳的刺杀距离。

    本来鬼子总人数有二百多人的,按理说,这点攻击算不上什么,但是去掉一半出工不出力的伪军,加上被伏击打死了大半。

    鬼子的主力只剩五六十人在顽抗了,因为那些伪军一看鬼子指挥官砍杀了逃跑的人,退路没有,只得硬着头皮上阵。

    但在宝华山自卫大队巨大的声势和凌厉的攻势下,大部分的伪军刚一接敌,马上非常统一整齐地跪了下来投降了,我去,动作跟平时演练了一样整齐。

    都是中国人,犯不着在鬼子面前拼死互相残杀,所以,宝华山大队的人,分出一点去解除伪军的武装,大部分的人,还是上去和鬼子拼命的。

    有个别的伪军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居然一把扯掉衣帽,拿上自卫队员掉地上的梭镖,就上去刺杀鬼子,临阵倒戈得这么快,超出了大伙的想象。

    只有几十人的鬼子,不断地有人被刺到,鬼子今井和久保少尉两人再也顶不住了,只得命令撤退。

    在乡间或是山区里,山民们打逆风战,可能一般,但是打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