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抗战军兴,国难当头,都是用人之际,这些厉害的角色,就要满足一下他们的胃口,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卖力卖命。

    可俞济世,却一直都没有拉起自己的队伍,这个首先他的资历比较浅,其次即使是黄埔一期,但长时间在委员长身边做侍卫长,没有很多时间去到军队去拉起自己的人马。

    最主要的一点,委员长或许认为他的实力一般,也就是个军长或是集团军司令的实力,所以,俞济世在做师长时候是最为出色的,带出了88师、58师这样的精锐。

    但做到军长时候,就被人诟病了,特别是薛粤将军,对其意见很大。还有是俞济世的脾气还很大,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一个人,实则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对人拳打脚踢的。

    (。。)


………………………………

1045。 学习老师长的为人处世

    这次俞济世升任第10集团军的副司令兼86军军长,就没有再兼任74军的军长,甚至不让他把74军给带走。

    或许这也是王耀祖背后的运作,掌管74军,一直是他的一个愿望,目前中**队的系统,师级及以下的部队,很容易被调到别的军里去。

    但一个军,就很难随意被调到其他的系统里,就是调,也是临时的,因为作战需要,战斗结束后,还是有自己很大的独立自由度的。

    何况是74军,中央军委会直属的部队,这个军长,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坐上了这个位置,不出几年,就是集团军的副司令司令了。

    所以,王耀祖自然是不希望他做上了74军的军长后,还在俞济世的控制之下,再说前面有提到,现在还没有哪个集团军有这么大的庙,能装得下74军这个大菩萨了。

    就是第九战区,也就是借用74军,在作战时候,74军一直不属于哪个集团军,而是战区直属的,也是军委会借给第九战区用的。

    这背后也有王耀祖长袖善舞的作用了,王军长的厉害,甚至能做到让俞济世也能帮他,这就很难见到的了。

    或许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一般人,在升职或是离职时候,都不愿意提携自己的副手,这里面的心理很复杂。

    不愿意看到自己曾经的副手做得比自己好,是一点,还有一点是,两人在曾经的共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矛盾,心胸不够开阔地人,有点难以容忍。

    最后一点,由于相差半级,实际上也是对手,都要互相提防着,时间久了,就会把对方符号化了,是对手,不是同盟。

    而王耀祖却能做到让俞济世不认为他是对手,而是同盟,在俞济世走之前,还能为他铺好做军长的道路。

    实际上,74军的军长,让58师的师长冯胜法来做,也未尝不可,58师在作战中也是勇猛无比,牺牲巨大,战功赫赫。

    但俞济世还是选择了王耀祖,提议让他来做这个军长,又怕王搞不定58师这帮硬茬,还一个个地调走,帮王清除开障碍,这是很难得。

    不管是王耀祖的能力,还是俞济世的胸怀,都是值得像三狗他们这些中低层军官学习的。

    除了王耀祖的能力外,他对下属的关怀,也是让三狗深以为之,王军长办厂办农场,赚钱补贴下属及士兵,安置伤残士兵和烈属工作,这一点让整个51师的官兵都心安不已。

    三狗上次回家办厂,也是借鉴王师长的先例,当然,51师有了这个风气,师长旅长都不会管,甚至是会支持底下的人也这么做。

    这次三狗也写信回家,让明诚去办个农场,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既可以出效益,也可以大量安置一些伤残官兵和烈属。

    毕竟一个制衣厂,安置不了那么多的人,再说,制衣厂需要更多的是熟练技术工人,伤残和老人,毕竟有点难,安置在农场里,做点细碎事情,还是可以的。

    由于当时农村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加上战争的摧残,致使大部分的农人生存极为困难,很多人饭都吃不饱。

    这个虽然让军队招兵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当兵能吃饱饭,不会饿死,这种诱惑,不是衣食无忧的现代人所能体会得到的。

    当一个人,快要饿死的时候,只要有口饭吃,让他做什么都会去干的,毕竟活下去、命大过天。

    所以招兵一度相对比较容易,但质量就很一般了,饭都吃不饱,何谈而来的素质,文盲和半文盲的士兵很多。

    同时,单靠吃饱饭诱惑而来的兵源,是极度没有凝聚力的,这样的士兵,只要在部队里吃饱饭了,能生存下去了,就会想到怎么继续活下去,而不是想着要怎么去打仗去消灭敌人。

    人家本身来部队不是为了打鬼子的,是为了吃饭的,现在吃饱了,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还要干什么?

    因此,没仗打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一到打仗时候,大量的逃兵就出现了,大都是为了一口饭一条活命的,谁给你卖命了。

    这就是大量部队头疼的地方,甚至是衡量中低层军官职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部队里的逃兵数量,超过了多少的百分比,军官就要自动离职了。

    这就造成了官兵关系非常的恶劣,军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对逃兵的处罚异常严苛,本来军队的制度对逃兵就是处以极刑的。

    但考虑到士兵的素质实在是差,一些制度也不能一刀切,可这个职效一旦压在军官的头上,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官兵关系恶劣之后,直接带来的恶果,就是在战场上毫无作为,士兵们以保命为主,打仗都是墙头草,见风倒。

    顺风战了,就装腔作势冲一冲喊一喊,一旦发现风向不对,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日军经常就一个中队或是小队,就能撵着几千的中国兵跑。

    关于这些问题,74军有本钱来处理,首先,74军的物质和福利有保障,其次,在兵员补充的选择上,有优先的挑选权,大部分补充进来的兵,都是素质比较高。

    最后一点,就是思想工作,在74军内部非常重视,除了军事训练外,最主要的时间是用来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对国家的爱、责任等,也控诉日军的残忍。

    相对来说,不是说74军没有一个逃兵,但其比例,已经是低到全国的最低水平了,所以,三狗他们对此,根本没有任何的担心。

    没有逃兵,或是没有想做逃兵的心理,这样的部队,至少在战斗力上有了一定的保证了,辅以武器弹药和作战水平,确实会让军队有了质的飞跃。

    这几年的兵员补充,不是河南陕西就是湖南湖北一带,三狗本身还是愿意使用老乡兵,这是人的一种情怀,也是基于对家乡人的了解。

    所以在老家开办工厂和农场,也有宣传他们部队、替部队招兵的想法,那些没饭吃的人,为了想进三狗他们这种高福利部队,就会先进到工厂和农场里去。

    加上守城是家乡罗城区民团的团长,本身就是在召集和训练民兵的工作,这样一来,这一摊事就盘活起来了。

    (。。)


………………………………

1046。 儿子出生

    守城他们写信过来,至少有好几百人想要进三狗的部队,三狗把标准和要求给到守城,让他先挑选一些训练着,等他派人来接兵。

    同时,三狗也把这个报告递到了团长刘光羽,刘团长和三狗共事很久了,自然也支持三狗,给了三百个人两个连新兵的名额,算是刚好把三营的缺额都补上。

    这次反攻高安,三营连续作战,伤亡在一半左右,这次在宜丰整补,虽然有湖南和贵州的新兵在路上补充过来,但如有其它的兵源,只要素质高的,74军也愿意接纳。

    由于几个连长排长都去军官训练班了,三狗就决定自己再回去一趟,有好几件事要做。

    先是三狗带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卫士,搭车去了一趟长沙兵站,在长沙湘雅医院,他和杨慕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三狗前几天接到杨慕华要生产的信,就急冲冲往长沙这边赶了,刚到医院,杨慕华就已经住进产房里去了。

    见到彼此,欣喜至极,更为欣喜的,他们爱的结晶就要面世了,两人一诉衷肠互表离别后的相思,搞得身边的人都不好意思离开了。

    杨慕华由于怀孕的原因,明显胖了一些,脸也圆了起来,以前的端庄秀气现在显得更是丰满有福气的样子。

    反观三狗,则是和以前一样,每次大战之后,都瘦成饿狗一样,身上脏得像野狗一样,神情凶得像恶狗一样。

    这就是杨慕华给三狗总结出来的“三狗”,三种狗的结合,三狗也认同,可他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异样。

    打仗时候连续几天没睡什么觉没吃上什么饭很正常,哪有热水冷水的供应去洗澡,连脸都来不及洗一把。

    不管是三狗身为营长了,晚上没有被子,冻得要死,就和战士们窝在一起睡觉,都是睡在稻草铺的地上,大家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才不至于被冻死冻伤生病。

    整天风里雨里,泥地里打滚的,由没得洗漱,身上自然是脏了,大家身上污垢厚厚的,虱子一堆堆的,头发成饼,连钢盔都戴不进去。

    为了安全,就把刺刀匕首磨得雪亮锋快,把头发全部刨掉成个光头,就方便多了,不用洗和打理,受伤时候也方便清洗伤口和上药。

    这次打高安回来,三狗头发是刨得个精光,但胡子没有功夫去打理,钢盔一脱掉,成一个光头大胡子了。

    大家都差不多,都笑称头上不给长头发,就长到脸上去了,长了一脸的头发。

    这次来长沙,三狗特地整理了一番,刮干净胡子,洗了好几次澡,把身上厚厚的污垢给擦干净,身上的虱子也用消毒水给弄走。

    三狗可不想带着一身脏东西和虱子,带到人家的医院产房里去,也不想给孩子第一眼看到老爸是个乱糟糟的人。

    当然,每次见杨慕华,只要有时间和条件,三狗都会仔细得把自己搞干干净净,女为悦己者容,男人也是。

    以前每次三狗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出门,那帮老兄弟们都会起哄,说什么小媳妇要出门了,见相公去了。

    后来三狗结婚后,到不再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了,老是胡子拉渣地随便套件衣服就去见杨慕华,倒会被兄弟们奚落:

    没半点连长的形象,你可是代表我们七连的形象,可不能这么糟践自己,糟践七连的。

    八月的长沙,已经是个大火炉了,三狗穿着短袖,也被热成狗,在产房里,看着杨慕华给他看的大肚皮。

    居然还能看到肚皮上小脚印儿,一会就不见了,一会又出现一道,杨慕华告诉三狗,这是你儿子干的好事。

    这个家伙,和三狗一样一样的,太不老实了,一天到晚胎动着,要急着出来,搞得杨慕华早早就住进了产房里来了。

    胎儿在肚子里,不老实地用脚踹着妈妈的肚皮,出现一道道浅浅的小脚丫的模样,煞是好看,都把三狗给看呆了,这神奇的生命,太让人惊奇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8月13日清晨,湘雅医院产房里的一声哇叫着,三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当护士把孩子洗干净用毯子包着给三狗看的时候,三狗有点眩晕的感觉,这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后代。

    护士小姐还特地拉开了毛毯的一角,让三狗看了看小孩的***,恭喜说是个大胖小子,三狗顿时都忘了应该说点啥,只是傻乎乎地张大嘴巴像个傻瓜一样傻乐着。

    这小子,本来还是优哉游哉闭着眼睛的,见三狗傻笑着,还悠悠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看了三狗一眼,然后又傲娇地闭上眼睛睡觉了。

    这可把三狗逗得,这小子有点意思啊,刚一出生就这么摆架子了,等过几年你长大了,看我不把你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三狗暗暗骂道。

    在这之前,杨慕华和三狗商量着给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三狗想都没想,就叫:“狗蛋”,反正我叫狗,孩子也是狗的蛋,名字烂贱,好养。

    可把杨慕华气得不打一处来,才不同意这么土的名字,以后出去都不敢开口叫孩子名字,别人听到了会笑死她的,不成:

    “谁是狗了,你是狗,我才不是呢,我儿子也不是,你做你的狗去,别拉着我们娘俩也跟着做狗了。”

    见到杨慕华坚决反对,三狗就算了,最后两人商量了半天,终于取了个名字出来:“罗继光”,这还是三狗最后的坚持出来的结果。

    三狗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戚继光一样,杀得倭寇片甲不留,收复失地,成为国之栋梁,撑起国家边防的一片天。

    杨慕华原本不希望孩子也在军营里,太苦了,但名字和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关联,就先答应这个名字,再说,这个名字本身也是挺好。

    只是有点大,名字取太大了,怕孩子小的时候压不住,会反过来伤到孩子的,所以就要个小名。

    至于小名,就随便叫了,三狗又想叫狗蛋,对此情有独钟啊,杨慕华突然记起,三狗他们七连里,不是有个叫狗蛋的兵吗,这样可不好,占人家便宜。

    最后就合计了个小名,就叫小虎,希望和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起来,作为父母,全天下的都一样,心愿都是如此。

    (。。)


………………………………

1047。 给母亲带来个大孙子

    在长沙医院呆了几天,三狗天天晚上每隔一个时辰就要给孩子换尿布和喂奶,幸好是打仗打出的一副好身子,不然一般人受不了。

    本来是可以花钱请医院的护士或是外面伺候月子的保姆来做这些事情,三狗他们现在有钱请得起。

    但三狗觉得自己离开杨慕华太久了,她怀孕开始就一直不在她身边照料,总觉得欠缺了很多,就想自己来弥补一下。

    可没坚持几天,三狗就有点吃不消了,主要是他一个大男人,做这些事情,就是再想做,还是不太懂门道的,经常不是弄错这个就是搞砸了那个。

    最后还是要请人来做,请别人,还不如请自己人,其实也不用请了,杨慕华的母亲早就在小虎出生前就从昆明动身了,只是路上耽搁了,一直到小虎出生了好几天后才到。

    三狗带着杨慕华出院后回到兵站,杨慕华继续坐月子,小虎的外婆来照料他们俩,三狗终于得以脱身。

    晚上得闲时候,跟杨慕华商量,这孩子的让谁来带,杨慕华开始是想自己带,但工作的原因,是不可能的,很快她的产假结束后,就要上野战医院报到了。

    给小虎外婆来带,好像也不太好,因为杨慕华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平日里很忙,西南联大的学生多老师少,课务很紧张,这次来,只能是她母亲一个人来一段时间。

    而且在昆明好像生活很紧张,他们不愿意呆在日占区当富裕的汉奸教授,现在昆明,虽然贵为教授,工资很低,连饭都吃不饱,还戏称说:“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三狗和杨慕华虽然经常寄钱过去给他们补贴家用,但都被他们接济那些快要饿死的学生和同事了。

    没得办法,要是这个小虎带过去,首先在经济上得要多出一笔开销,另外在生活上,会给工作繁忙的他们徒添很大的麻烦。

    最后还是决定送到三狗老家去,三狗的弟弟妹妹都十来岁了,三狗的父母四十来岁,在家就一点农活,应该说是有时间有精力带孙子的。

    再说,在农村里,多个孩子,只是多双筷子而已,生活开销上面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三狗的母亲年前也经常提到,想抱孙子,正好遂了她的意愿,皆大欢喜了。

    杨慕华作为一个第一次生孩子的妈妈,内心里还是很舍不得孩子就离开身边的,这也是全天下妈妈的心理。

    但目前来说,不管是给到自己母亲带去昆明,还是带到三狗老家去,就是留在长沙,她自己也是要去野战医院上班的,同样都是看不到的。

    战争年代里,一个双军人的家庭,这点生活上的牺牲,是非常正常的,杨慕华几度都想辞掉工作,专门来带孩子。

    但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在军队医院里的军医,身份就是军人了,在战争年代里,这样的人才是非常缺的,别说是辞职,就是放个产假都会觉得少了人手。

    之前杨慕华一直挺着大肚子在工作,特别是这次反攻南昌高安,她和师部野战医院一直呆在上高。

    挺着个大肚子在给重伤员做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实在坚持不住,就叫个护士给她在后面撑着腰。

    每次都累得快要虚脱,但生命是神奇的,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杨慕华的体力也越来越好,和农村妇女一样,临生产前一天,都要下地干活。

    结果到了生产的时候,由于身体很棒,生产很顺利,一会就把胖小子小虎给生了出来了,没有多少痛苦。

    作为军人,战争年代里的军人,而且还是高技术人才,辞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了,可以肯定的是,院方是不会批准的。

    如果没有得到批准,擅自离职,那就是逃兵了,现在的军法越来越严了,逃兵抓到了,就是枪毙。

    所以,杨慕华自己也知道,辞职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再说,如果辞职带孩子,三狗一个人的工资,还不一定够用。

    这人很奇怪,没怀上孩子之前,杨慕华甚至都不想那么早生孩子,想这个仗打完后再生。

    可目前看来,这个仗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打完,要是一直打不完,难道就不要孩子了吗?这是不可能的。

    后来当怀上孩子时候,差一点要打掉,在三狗的坚持下,经过了十月的怀胎,一天天感受着孩子的变化和长大,彻底地爱上了这个带来多少欢乐和希望的宝宝了。

    现在却要和他分开,确实是很不人性的,但思来想去,杨慕华想既然不能自己带孩子,只能是交给父母来。

    这两边的父母对比了以后,最后还是觉得给到三狗母亲来带,是最合理的。

    尽管她作为城市长大的人,内心里会有一丝抵触的情绪,农村卫生、物质等条件不够好,生怕孩子在那受苦了。

    但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三狗自己就是在那长大的,还不是长得挺好的,至于见识,等孩子长大后,出来念书工作就可以解决了。

    所以等小虎外婆伺候杨慕华月子差不多时候,就大家一起离开了长沙,小虎外婆回到昆明西南联大。

    已经到九月份了,新生都已经开学了几天了,小虎外婆也是心急,急着要回去了。

    送走了小虎外婆,三狗和尚及一个卫士,带着杨慕华和小虎,一起搭车到了江西上高51师及野战医院驻地。

    三营的老兄弟们,纷纷来看望小虎,胖嘟嘟虎头虎脑的小虎,让大家个个人欢喜死了,都说老七连有后了,不用担心了。

    没过两天,三狗叫上和尚和卫兵小高,三人一起带着小虎,回三狗的老家同是江西上饶的广丰去。

    杨慕华简直是要疯了,抱着小虎舍不得放,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心酸了,三狗也没有办法,生在乱世,国难当头,小家的温暖,自然是保不住了的。

    这一路还算顺利,这段时间,在南昌西北方向奉新一带,日军有所动作,但都不大,在浙赣线上,还算是平安。

    大家一路搭车,很快就到了上饶广丰三狗的老家,三狗母亲虽然在信里已经知道了大孙子的出生,但见到真人,还是抑制不住高兴,抱着小虎,笑得合不拢嘴。

    何以孝道?或许不是整日陪在父母身边做点小事尽孝,而是顺着父母的心意,尽量去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才是真正的孝吧。

    三狗明白忠孝不能两全,只能这么来理解和安慰自己了,天底下的父母,谁不愿意享受天伦之乐、家人都在一起。


………………………………

1048。 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起抗争

    三狗再一次回到老家,找明诚守城看了制衣厂和农场,一片欣欣向荣,也看了民团,三百来个团丁早早恭候着三狗的到来了。

    三狗现在成了罗城地区响当当的名人了,乡里人淳朴,都认为三狗在外面当了大官,殊不知,三狗是熬了多少生死才熬出来的,也是要运气出奇的好,才能活下来。

    但这些别人看不到,也不知道,都知道三狗的部队好,既能吃饱饭也能打赢仗,工资高不拖欠,只要运气好,没准会当上个官。

    作为民团指挥的守城也做得不错,纠集了罗城区18到45岁的壮丁,定期训练,每年举办两次壮丁比武大会。

    参加比武大会的壮丁,每人都能得到一包盐(县里财政提供,当时的盐很珍贵的),比武厉害的还能得到两包盐。

    别的地方都在抓壮丁,家里有三个成年男丁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就要抽一个去当兵,害得很多人到处躲藏逃难。

    可在这里,大家虽然不喜欢去别的部队当兵,但听说三狗他们部队要来招兵,就纷纷过来,反正都逃不脱要当兵的命运,还不如去选个好部队。

    这种情况,三狗也不好说什么,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