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军要撤走,三狗看得垂涎三尺,像尾追去杀鬼子,但又不敢,没有命令是其一,关键是他们三营现在这么点人,还想去追杀日军大部队,简直是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日军的撤军,主要是撤到锦江北岸泗溪去,和34师团汇合,其撤退丝毫不乱,有梯次,有保护。
就算是51师主力,也就是紧跟其后,保持一定的距离,追到锦江岸边就不敢渡江北追了,何况是三狗他们这么点人。
三营的九连损失比较大,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战士伤亡,八连次之,七连相对好一些,但也有十几二十来人的伤亡。
目前大仗还未结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只能先补充粮弹武器,在上高和高安的老乡帮助下,中国军的后勤压力少了很多。
现在49军26师和51师在灰埠附近会师,49军26师被命令留在灰埠及新界埠一线,固守上高东南位置,保护上高侧翼安全。
51师再次当作补锅匠,要求迅速赶到上高最后一道门户镜山口去守卫。
51师在汽车大队的运输下,于黑夜里,在本地老乡的指引下,沿着锦江南岸,一直到上高南塔下,在这里渡过锦江,直达镜山。
3月23日下半夜,51师先头部队152团已经到达镜山,迅速进入已经挖好的国防工事里去。
镜山位于上高县城东面的西北向东南走向,约十几里路,东南和锦江接壤,刚好拱卫着上高的东面。
其中几个山峰的中间有一道峡谷,称之为镜山口,中间的大路是高安到上高的必经之路。
镜山地势不算很高,但在平原地带,算是很好的防守要地。四周地势低矮,唯有此处有这么多的地理优势。
因此早在几年前,驻守此地的军队就利用此地形,修筑了一整套国防工事,山上挖了环形的交通壕。
在交通壕上挖出散兵坑、机枪巢、掩体,这次因为上高大战在即,增加了几道防线外,甚至连防空防炮的坑道都挖出来了,这让三狗看得很是放心。
有这样的工事,加上背靠着上高县城几万老乡,比当年在万家岭的张古山好多了,同样是包围圈的兜底处。
三营随着152团迅速接防了镜山中部的山头,扼守最为关键的镜山口。
进入阵地后,加快了武器弹药的补充,普通的战士们先躲进坑道和掩体里睡觉,阵地前沿留下几处观察哨。
战士们虽然在汽车上睡了一觉,但最近连日作战,比较疲惫,这么一点补觉远远不够,到了镜山口阵地,被三狗要求继续睡觉。
其实现在阵地上已经能听到泗溪方向传来的枪炮声,日军34师团昼夜攻击,想打穿中国军最后的一层阵地,直下上高。
目前74军的58师守卫着泗溪河西面最后的一处兜底位置,日军以为打败他们就能成功了,对着58师穷凶极恶地死缠不放。
58师在副师长张灵武带领下,浴血奋战,从泗溪河东岸一直打到西岸,寸土寸血,日军34师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时至今日,由于锦江南岸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全部加入到中路军来,也就是和34师团合兵一处。
差不多一个半师团多的日军两万多人,对泗溪的58师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再英勇的58师,也抵挡不住了,逐渐退守,一路退到镜山下面的下陂桥,和51师汇合。
74军的另外一个师,57师,此时也从官桥向镜山这边靠近,由北路来到镜山的北麓白茅山处。
战至此时,战略攻击军,也就是罗总部手里的王牌军74军,终于合体了,三个师守在上高最后的防线,镜山这一线上。
能否守住上高,最后就看74军了,能否围住日军34师团及20旅团,也是要看74军能不能扛住日军的攻击。
只要扛住了,四周慢慢围上来的中国军,49、70、72军等十来个师,就能把日军的侧后包围起来。
49军在南路,锦江南岸灰埠一带,向上高泗溪压缩进来,72军在北路,出奉新西部的上富南下,往上高围上来。
70军三个师,从奉新南下往高安进发,与高安南面的江西保安纵队北上对开,夹击高安,切断日军的后路。
一场波澜壮阔的围歼战即将打响了,而日军的侦察飞机也看到了危险,不断地向34师团的师团长大贺茂中将发出警报。
但大贺茂却不以为然,以为手里有一个半师团的兵力,在平原上驰骋,基本上不怕任何中国军的围追堵截。
何况南昌那边还有33师团作为预备队,两个半的师团,在平原上,确实是可以横扫一切的中国军队了。
………………………………
1168。 后退到无路可退,那就决战吧
想起抛下兄弟部队擅自跑回南昌的33师团,大贺茂就心里很不爽,要是北路有33师团,现在根本不用打得这么辛苦,早就把上高打下来了,坐等升官发财了。
可他目前只是34师团的师团长,又不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不能指挥33师团,甚至连20旅团都不能指挥,指挥权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手里。
而现在的圆部,正在武汉部署长沙作战,没有时间来管这一滩子事,这就是这次日军的败笔之一。
三路日军,都是旅团师团级别的部队,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前线指挥部,任由三支部队发展,打到哪算哪了。
不过34师团也是自己的私心,拖着即将调到华北去的33师团下水,来趟这潭浑水,现在人家33师团先跑了,轮到34师团自食其果了。
这些对于中国军来说,没有意义,现在特别是三狗他们的部队,知道最后的硬仗来了,能不能顶住34师团,就看这几天了。
因为日军在高安的后路一旦被70军给断了,他们的给养和弹药,只能补充一两天了,只要74军熬过这两天,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说不定能和万家岭一样,围歼鬼子。
后退决战,后退到不能退的地方了,决战已经快要来了。
不管是152团还是三营,等到罗总部这个即将决战的消息后,都鼎沸起来了,战略攻击军,不负其名,唯有大胜日军,才能配得上这个名号。
24日黎明时分,日军34师团的主力终于攻打到镜山前面来了,从南昌飞来的第三航空团70多架飞机,遮天盖地地飞了过来。
这些飞机围着镜山及下陂口一带,不断地投下炸弹,一时间,这一带一片火海,日军投下大量的燃烧弹。
飞机过后,大炮接着又来,日军的三板斧,第三板斧的坦克战车在列阵等待着,日军的师团榴弹炮延伸和成干扰性炮轰后,一个坦克中队七八辆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
51师的师属炮营在镜山后面隐蔽部,在观察兵的电话上报距离数据后,八门山炮对着日军坦克来了五轮速射。
此时没有必要藏宝了,有什么就拿什么出来干,都打到最后的防线了,再不干,大家全都得前功尽弃了。
152团的37战防炮也从掩体内拉了出来,只盯着日军的一辆坦克打,枪打出头鸟,只盯着最前面的一辆,连续速射。
山炮打坦克,打这种移动目标,明显命中率不高,但还是要打,万一打中了,即使没打中,也把日军坦克阵型给打散,把坦克后面的日军步兵给打死打伤。
这样一来,给镜山前沿阵地的步兵们,有一个炸坦克的好环境。
而战防炮则不同,它就是为打坦克而生的,日军的坦克装甲不厚,面对战防炮37口径的穿甲炮弹,很难抵御得了。
不到一会,师属炮营八门山炮的五轮速射后,四十发75口径的炮弹,在日军八辆坦克的阵型内爆炸开来。
一时间,坦克阵中也是一片火海,其中至少两辆坦克被炸伤,在原地喘着粗气,不能前行了。
而坦克阵中的日军步兵就更是遭殃了,四十发75口径的山炮炮弹,在如此狭窄的打击面内,已经是超饱和的弹幕覆盖了。
跟着坦克车的大部分日军士兵,都被炸死炸伤了,剩下不多的也是死死趴在地上,运气好得出奇,才能逃脱这一次的轰击。
这一炸,也把日军的坦克阵型个炸散了,二三辆坦克脱离了阵型,歪歪斜斜地朝着镜山山脚前沿阵地冲过来。
战防炮就逮住一辆,不停地射击,在前几炮落空的情况下,终于中上了一发,一发就够了,日军的坦克顿时就被打坏了,在原地停止不动。
其他的几辆坦克,顾不上中国兵和阵地,急忙搜索中国军的战防炮所在,在搜索的过程中,又有一辆被打中。
剩下的一辆,来不及搜索了,赶紧向后退去,却和后面的坦克撞在一起。
日军34师团216联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木下少佐气得要死,看着坦克中队笨拙的表现,不由得对他们失去了基本的信心,还不如帝国的士兵有用。
152团的战防炮连续发炮,对着第一辆坦克予以摧毁性的打击,本来是暂时不打算打这辆的,想着先多打几门会跑的坦克,打趴下来,才慢慢去收拾他们。
结果第一辆坦克坏在原地上,现在已经搜索到中国军战防炮的位置了,开始用坦克炮来打战防炮的阵地。
这样一来,战防炮收到了威胁,不得不面对这一辆坦克,两门炮开始互打,这次仰攻的日军坦克炮输给了附射的战防炮。
几炮之后,这两坦克就被打的起火了,炮塔也被打歪了,里面的坦克兵为了不至于被烤成肉肠,不得不从坦克仓出来,结果遭到了中国兵的射杀。
不过152团的战防炮也遭到了日军坦克炮的打击,伤亡了两个炮手,炮管也被打坏了,不得不撤回到掩体里去。
正在互相对射炮弹时候,前沿阵地的三营七连,已经组织好的爆破组,在迫击炮烟雾弹的掩护下,对这些没有步兵保护的坦克发起了爆破作业。
各班的爆破组,携带这更为轻便的美式TNT烈性炸药,只要滚到坦克边,就可以把带有粘性的塑胶外壳的炸药粘在坦克外壳上。
随着一阵阵的巨响,日军的坦克不是被炸断了履带,就是被炸到了侧面的副油箱,起火烧了起来。
一个坦克的中队基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最前面的坦克只不过是冲到了中国军的前沿阵地里,但也就戛然而止了,被战防炮击中,里面的坦克兵也被打死。
被打烂的坦克成了一堆废铁,变成中国兵一个临时的小堡垒,几个士兵呆在坦克后面,专门来猎杀日军的步兵。
34师团216联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木下少佐气不过,直接就让一个步兵中队的散兵接着第二波次的进攻。
这次不要坦克来帮忙了,一个中队近二百名的日军,开始了迅速的靠近中国军前沿阵地。
快到四百米区域时候,立刻展开散兵队形,散开到三四米开外一个人,分成三排,每排相隔十几米远。
………………………………
1169。 大兵团作战中的小打小闹
日军这次步炮协同做得很好,步兵里的伍长指挥着小组人马,逐步靠近镜山阵地前沿,不时地发出信号,来指引后面的步兵炮来打击中国军火力点。
同时迫击炮和重机枪也不再躲躲藏藏,一早就拿出来,配合步兵进攻,不断地把弹药倾泻在镜山前沿阵地上。
三营七连很多战士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什么大战都见过,这次看来日军真的下血本了,一上来就干了,来真的,不搞什么火力侦探等虚的东西了。
不过七连并不为所动,大部分的战士都静默地呆在掩体和壕沟里,好像阵地上没有人似的,越是这样日军的步兵越是心里没底。
如此重要的阵地,中国军不至于被几轮大炮一炸,就炸没了,日军34师团可是一路打过来的,和58师交手时候,就知道了74军强悍异常。
但不管对手如何,既然打到这里了,就要打下去,上高就在眼前,这让日军觉得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马上胜利在望了。
日军216联队第二大队的第三中队中队长桥本君就是这么想的,这一路来,受尽折磨,都是苦战血战。
他的第三中队本来有二百多人的,现在只剩下一百五十多人了,中间还补充了几次兵员。
此时镜山阵地已经多处打响了,在下陂桥那边更为激烈,他这个中队负责攻击正面的镜山口阵地,也是到上高最近的一条路。
不过不用说,这条路,肯定是最难走的,中国军不会那么轻易让他们通过的,估计比之前的泗溪还要难以打通。
此时,桥本中尉穿戴着士兵的装束,也挺着三八步枪,匍匐在整个散兵队的后面,不时地向前面发出指令。
三狗这边拿着望远镜,快速地估算着日军散兵线有多少人,几条线,在这个阵地宽面上,有近五十个日军士兵。
每个人相隔着四五米的距离,在二百米的宽度,形成三个纵队,相隔十几米,这样算来差不多是一个中队的战斗兵,一百五十来人。
一个中队的日军,来打这么重要的阵地,日军是来搞笑的吗?三狗不由得嘴角露出不易觉察的一丝蔑笑。
对付这么一个中队日军的进攻,三营一个七连就够了,七连本来是三营最厉害的部队,能攻善守。
现在七连在吴鼎立率领下,延续了当年三狗在七连的实力,士兵素质逐年增加,武器更是不消说了,比当年淞沪南京时候好多了,这个实力是有增无减。
现在日军的散兵线第一道,已经过了三百米了,也未见七连的动静,这个吴鼎立,这次要搞什么花样?
三狗喃喃地自言自语着,旁边的副营长秀才正紧张地接打着电话,正好也在和七连吴连长通话。
当日军的散兵进入二百五十米左右地区时候,都能分辨出日军军服和领章的颜色了,这个时候,吴鼎立发出了开打的指令。
这次开打并不是全连士兵的开枪,主要是每个班的掷弹筒小组和射击小组的命令,全连九个班,九支掷弹筒,瞬间就把九个掷榴弹打了出去。
掷榴弹的威力和手榴弹差不多大,类似九个手榴弹砸在日军散兵第一线上,每个掷榴弹杀伤半径在五六米左右,直径就打到了十米开外了。
日军每个散兵之间的距离为四五米,这九个掷榴弹下去,形成了差不多近一百米长十来米宽的打击面。
当然日军大部分是匍匐在地面上,这些榴弹不可能全部打到他们,但还是会有一些预制破片炸到。
在掷榴弹爆炸的同时,七连九个步兵班的优秀射手小组开始了紧跟其后的攻击,本来就锁定了目标,此时的精准打击,让鬼子死伤的人,比掷榴弹来的还多。
日军散兵不甘心如此被动地挨打,他们的掷弹筒小组也迅速到达一线,开始和七连的掷弹筒兵互相对打起来。
吴鼎立选择掷弹筒和射击小组来第一轮的反击,还是思想很清晰的,这两类兵种,属于最灵活的,日军的迫击炮和重机枪是最难捕捉的,更不用说是步兵炮了。
一个大队的两门步兵炮,是不可能覆盖着有几平方公里阵地的,只能是定点拔掉几个固定的机枪火力点。
可面对机动灵活的掷弹筒及步枪,连日军的重机枪都难以揣摩,掷弹筒属于曲射武器,可以躲在壕沟里发射。
以前掷弹筒的发射距离在一百米左右,现在不断地改进,能发射到二百五十米左右了,刚好弥补了步枪弹到手榴弹之间的距离真空。
步枪弹可以打到四百米区域,虽然可以精准打击和有穿透力杀伤力,但缺点是不能形成以点到面的发散性打击,只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打,火力相对薄弱一些。
而迫击炮掷榴弹手榴弹等,属于小型炸弹,一炸一就一个面了,杀伤面比步枪子弹大多了,但迫击炮比较金贵,每个连只装备了一门,机炮连才八门。
迫击炮还特别会因为日军步兵炮迫击炮的注意,一旦出动,就会追逐着打,一直拼双方的技术准确度还有是炮弹储存量。
再说迫击炮再灵活机动,它还是有几十斤重,移动起来还是不如掷弹筒和步枪,迫击炮金贵,一旦损失了一门,对于一个步兵连来说,整个远程攻击或攻坚火力就没了。
所以吴鼎立不轻易使用迫击炮是对的,还是先使用每个步兵都有的掷弹筒,掷弹筒四五斤重,单兵拿着到处跑,操作也简单,只是弹药兵背负榴弹有点困难。
但猫在一人深的壕沟里,相对还是安全多了,因此七连冒着风险放鬼子进入二百五十米区域内开打,主要是考虑到自己武器使用的优缺点。
但完全依靠九支掷弹筒的榴弹,不足以覆盖整个作战面,这个就用优秀射手组成的射击小组来弥补了。
因此在掷榴弹爆炸的空档中,射击小组见缝插针的袭击,让鬼子防不胜防,顾得上这头就没顾上另外一头,又要防炮又要躲刁钻精准的子弹。
这让日军的散兵线苦不堪言,中国军也不大开大合,只小打小闹,就能把他们搞得手忙脚乱,顾不上继续向前。
作为攻方的日军,停滞不前,就等于失败了,对于七连来说,这种大兵团作战,单靠他们一个步兵连来担负杀敌是不可能的,所以,七连现在不是以杀伤为主,而是阻击。
………………………………
1170。 反冲锋打近战
日军见七连用掷榴弹和步枪精准射击来阻止他们的前进,也使用起掷弹筒来反制,日军的掷弹筒及发射技术,都会比我们中**好一点。
日军在散兵攻击时候,就带了一些掷弹筒,掷弹筒兵兼步兵,在当时很常见,或是说掷弹筒兵必须要兼备步兵的能力。
在二百五十米左右区域,日军的掷弹筒兵也窝在一些弹坑里,开始对中**阵地的战壕里发射掷榴弹。
这就让七连难受了,毕竟掷榴弹在战壕里的威力是大过在平地上的,壕沟里躲闪空间少,士兵们大部分是趴在壕壁上。
一旦掷榴弹在壕沟里爆炸,士兵们除非躲进掩体里,否则无处可躲。因此日军的掷榴弹第一轮来,就让七连有了伤亡。
可目前日军还在前头移动,不能让战士们进掩体等日军上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掷弹筒对掷弹筒的对决,双方的掷弹筒兵互相对射。
此时七连的迫击炮也坐不住了,开始了对日军掷弹筒小组的捕捉和投射,迫击炮的威力又会大一些,一炮下去,不但会炸了掷弹筒兵,连带边上的散兵也炸到了。
但七连只有一门迫击炮,势单力薄,形成不了多大的火力,于是吴鼎立就电话到营部,请求机炮连的迫击炮支援。
这一切都在营部指挥所的眼里,此刻不能再藏着宝贝了,日军不单单是一个步兵中队在攻击,背后至少有一个大队在等候着第二波的跟进冲击。
一旦让日军的中队得手,后面的大队近千人的扑过来,三营根本扛不住,所以,三狗很快就答应了吴连长的请求。
机炮连的迫击炮在战前就选好阵地和发射位置了,甚至连距离也测试好了,现在接到命令后,马上从掩体里拉出来,架起来就打。
炮弹一多,马上就形成了规模火力,也就是战斗力,日军的掷弹筒兵被压制住了,大量的日军也被炸得不敢动。
但这不是中**的长久之计,毕竟迫击炮弹消耗不起啊,这两轮速射,马上就打掉了十几发出去了。
三轮后,机炮连的迫击炮不再打了,再打下去,炮弹供应不上,到该真正要打的时候,缺少弹药,迫击炮还不如一杆没子弹的步枪。
七连也知道这个情况,不过来了几轮迫击炮速射,也算是对前线提供了很大的援助了,现在日军的掷弹筒兵,伤亡颇多,已经难以组织起兵力和七连的掷弹筒对抗了。
但这次日军明显是死战不退,前线的掷弹筒兵受损,后面的迫击炮可是很好用的武器,在九二步炮的重火力支撑下,迫击炮和重机枪,对着七连的前沿阵地进行枪炮覆盖。
七连最前面的是三排,排长胡子胡守清,是原来305团老七连的老兵,西北人,一直跟着三狗南征北战。
此时的胡子,正焦虑地看着阵地前方的大群鬼子,单凭一个三排,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现在不管是武器还是人数,都处于劣势。
但劣势的仗打了很多,不怕这再来一次,胡子焦虑的是,看到了这次鬼子的死缠不休,刚才把鬼子的掷弹筒兵打死大半后,他们还是死战不退,继续向前。
此刻日军的步兵炮和迫击炮,都往三排的阵地里轰,三排的兄弟不断有人伤亡,这样被动的伤亡,是很让指挥员泄气的。
但不管是焦虑还是泄气,都不能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指挥员,即使是基层的排长,不管多大的危险的困难,都要冷静和镇定。
此时吴连长的传令兵来了,给到胡子一张字条:“甩手榴弹后我们一起冲出去。”
胡子眼睛一亮,连长的办法好,毕竟是连长,有办法有魄力,此时不能和鬼子拼火力了,就窝起来,等到鬼子进入到四十米左右时候,手榴弹甩出去后就冲出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