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话里颇有些嘲讽的意味,叶枫自然不会听不出来。

    不过这孙老二是当初从华山秘窟之中救他脱险的恩人,所以他也并不以为意,对孙老二施礼道:“不敢劳烦前辈,在下在此先谢过当日华山的救命之恩。”

    孙老二连忙摆摆手,说道:“当日在华山出手救你,并非是老朽大发善心,见义勇为,只不过是受人所托,还人一个人情而已。就像这次来到西安城,也不过是受人之托而已,所以没有什么好谢的。”

    说到这里,他不禁喟然长叹道:“世间千般债,唯有这人情债最难还清,轻易可不敢欠下啊!”

    叶枫心中不由得大感好奇,问道:“不知托付前辈来相救的那个人,究竟是谁?晚辈日后若是相见,也好当面致谢。”

    孙老二摇了摇头,说道:“这人是谁,日后叶公子自然会知道的,此刻老朽却不方便提及。叶公子此刻还是把心思多花在寻找线索上面,尽快解决了西安城中的瘟疫,也好早日前赴秦皇陵。”

    见他不肯说明,叶枫一时也不好再追问下去,只能作罢。

    唐大这时问道:“不知前辈今后作何打算?不如和我们一道返回西安城中,也好就近请教。”

    孙老二摆摆手说道:“不必了,老朽不过是一个土夫子,你们的事情老朽怕是帮不上忙,还是就隐身在这里左右,等到你们解决了城中的问题,再来此间寻我即可。”

    顿了顿,似乎是有些不放心,他又叮嘱道:“这个蓝婆子从来只闻其名,无人见过她的真面目,高矮胖瘦,多大年纪,无人得知。你们对付她可要千万当心,切不可大意。”

    叶枫和唐大都点头称是。

    孙老二说完了,一挥手解开了地上晕倒的老李头的穴道,身形一动,掠了出去,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叶枫目送着他的身影,不禁感叹这前辈高人,果然行事大有不同,只是他执意不愿插手蓝婆子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是有什么顾虑。

    正想着,地上一直晕倒的老李头这时候悠悠的醒转了过来。

    刚一清醒,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院子里,惊呼道:“鬼,鬼!”

    唐大俯身拾起了老李头先前跌落在地上熄灭的那一截蜡烛头,重新点亮了,说道:“哪儿有什么鬼?只怕是你眼花了吧?一直就只有我们三人在此。”

    老李头揉了揉眼睛,反复的对着院子里看了又看,确实是一个鬼影子也没有,不禁也开始狐疑了起来,难道当真是自己酒喝多了,眼花了出现了幻觉?

    叶枫望着老李头不禁摇了摇头。

    人总是像这样,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哪怕是亲眼所见的东西,被他人一说,也会产生怀疑。

    而真相,却往往张武在少数人的手里。


………………………………

第六十一章  指腹为婚

    解祯亮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他的脑子里有些迷迷瞪瞪的,不太灵光,其实什么也没想,空空的,只是老是好像能闻得见刚才小凤姑娘飘过身前时的那一股子香气。

    怎么当时自己就没和她多说上几句呢?

    他有一些懊恼,可是一想起小凤姑娘来,心底又忍不住泛起一丝甜蜜的感觉,这矛盾的两种感觉在他心里纠结,翻滚着,搅得他整个人傻乎乎,直愣愣的只知道向前迈腿,却不知道要上哪儿去。

    他就这么在大晚上空荡荡黑漆漆的街道上一个人漫步着,那情景看上去还颇有几分诡异。

    忽然间,有人从他背后拍了一下他的肩头,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二哥!”

    解祯亮霍然回头一看,眼前是一张比面盆还要大还要圆的脸庞,来人正是他的结义兄弟,张痴张胖子。

    他有些意外的问道:“怎么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张胖子带着有些狐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着面前的二哥解祯亮,感觉到有一些陌生的感觉。

    原本他来到大街之上就是按叶枫的吩咐来寻找二哥的踪迹的,谁知找来找去,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

    想不到这才拐过一个街口,远远的就看见解祯亮正直愣愣的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游荡,表情还奇奇怪怪的,甚至连自己走到了他的身后也毫无察觉。

    他忍不住反问道:“应该我问你才对吧?刚才大家都在一起,你为什么忽然走开了?你这是上哪儿去了?”

    解祯亮被他这一问,猛然间回过来神来,不过他可没法向张胖子明说他跟踪捕头范进的事情,因为他跟丢了。这样毫无结果的事情,该如何向别人解释?

    所以他只是淡淡的随口说道:“没什么,只是刚才我有些不舒服,所以一个人随便出来走走。”

    “不舒服?”张胖子有些将信将疑的望着他,问道,“现在好些了吗?要不要回去找程姑娘给你瞧瞧?”

    解祯亮连忙摇头说道:“不必了,刚才只是胸口感觉有一些烦闷,现在已经好多了。”

    张胖子点点头,说道:“那就好,老四他们都出去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我先陪你回客栈再慢慢告诉你。”

    客栈?哦,对,先回客栈。

    解祯亮有些迷糊的迈开步子,跟着张胖子向前走去。

    忽然间他的心头一阵警觉,自己怎么会如今心头这样浑浑噩噩的?

    他忍不住开口向张胖子问道:“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对着某个人的时候,心里会感觉到既欢喜,又紧张,连自己的心跳也听得十分清楚,分开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甜蜜又有些懊悔,很复杂的感觉?”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忽然会这么问张胖子,只是这一时之间感觉想要对别人说些什么,发泄一下子。

    张胖子听了,随口答道:“有啊,我当初对着蝶舞姑娘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

    说到这里,张胖子猛然间醒觉,回头有些愕然的望着解祯亮,说道:“二哥,莫非,莫非你……”

    解祯亮有些不耐

    烦的问道:“莫非什么?你想要说什么?”

    张胖子一副故作神秘的样子:“刚才你干什么去了?是不是遇见了什么姑娘家了?”

    “什么姑娘不姑娘的?胡说八道!”解祯亮一本正经的怒斥道。

    他可不能对张胖子承认刚才见到小凤姑娘的事情,这个死胖子口没遮拦,告诉他就等于是公告于全世界,很快所有人全都会知道的。

    这事一定不能让他知道。

    他矢口否认,可是张胖子却显然并不这样认为。

    他有些令人意外的沉下了脸,一本正经的说道:“二哥,你可别忘记了,在京城里你可是还有一个未过门的妻子呢!”

    未过门的妻子,解祯亮的心中顿时一震。

    是啊,在京城里,自己还有一个等着自己迎娶的女人呢!

    这个女人就是京城里当朝首辅之一,大学士胡广的女儿。

    他和胡广女儿的这一段姻缘,说起来还颇有几分传奇的色彩。

    胡广和解祯亮的父亲,有“天下第一才子”美名的大学士解缙,从小就相识,二人不但是同乡,还是同窗,然而解缙入仕却比胡广要早得多。

    早在洪武二十一年,解缙廷试登进士第,其学识才华颇得太祖皇帝朱元璋赏识,命为翰林学士,常常留在身边。

    可惜解缙年轻气盛,太过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朝臣,引来很多不满。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少自敛,需要加强修养,否则容易成为朝中众臣的攻击目标。

    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召见解缙的父亲,命他把解缙带回家中,闭门读书,修心养性。

    这一读,就一直读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解缙这才又重新回到了朝中。

    而直到了建文二年,胡广才在金陵参加殿试,成为钦点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入仕朝中。

    不久之后,靖难之役结束,建文帝兵败失踪,燕王朱棣登基为帝,解缙和胡广都是朝中最先迎奉燕王称帝的大臣之一,加上此二人的学识和名声,因此朱棣对他们尤为信任和倚重。

    据说有一次酒宴之上,当时胡广的妻子怀孕待产,朱棣借着酒兴,对胡广说道,如若生下女儿,解缙正好有一子,当可令二人婚配,这样让他们这对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如今还是同僚的好友亲上加亲,成为亲家。

    胡广为人素来八面玲珑,见风使舵,解缙当时在朝中还很得朱棣器重,加上他“天下第一才子”的美名,胡广自然愿意在朝中有此强助,加上又是皇上钦点,自然无有不允。

    后来胡广的妻子果然产下一女,也就顺理成章的许配给了解缙的长子为妻,只待幼女长成,便要过门。

    这一段指腹为婚的故事,在当时也传为一段佳话。

    (这段故事出自明史一四七卷记载,并非杜撰。)

    这个解缙的长子,正是解祯亮。

    所以,从小解祯亮就常常被其他的孩子讥讽为“有老婆的人”,常常受到讥笑。

    不过他并不在意,私下里,他也曾偷偷前去胡家私下见过胡家小姐,虽然她

    算不上国色天香,闭月羞花,却也是知书达理,温婉动人,解祯亮对她也颇有好感。

    再说婚姻大事,父母之言,何况还是皇上钦点的,所以对于这门指腹为婚的婚事,他从来也并不抗拒。

    可是之前和胡家小姐见面的时候,他却从来也没有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不光是胡家小姐,从前对着任何女人,他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一直到在刚才,他遇见了怀里抱着小白狗的小凤姑娘,那一种血脉贲张,心跳加速,既喜悦又紧张的感觉,他是平生第一次感受到。

    他不太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感觉,直到刚才张胖子对他说起了他对于蝶舞姑娘也是这样的感觉。

    张胖子之前没少对他念叨,他当初在京城中对于蝶舞姑娘那可真是一见钟情,只可惜二人如今山水相隔,难以见面。

    莫非,莫非这种感觉就是一见钟情?

    自己可是有婚约在身的,怎么会对于别的女子一见钟情?

    解祯亮觉得有一些难以置信,可是这种感觉又实实在在的在他的心头萦绕着,挥之不去。

    无论如何,这决不能让张胖子看出来。

    解祯亮轻咳了两声,板起一张脸正色说道:“什么未过门的妻子,你别再胡说八道了。”

    张胖子见他严肃起来,只能吐了吐舌头,闭上了嘴。

    解祯亮赶紧转开了话题,问道:“你刚才说老四他们出去了,他们去哪儿了?”

    于是张胖子把之前在客栈之中发现的关于关中老孙家五人全都染上瘟疫暴毙的消息告诉了解祯亮。

    解祯亮皱着眉头:“所以,老四是和唐大一块儿去义庄找那五个人的尸首去了?”

    张胖子看他脸色凝重,点了点头问道:“正是。怎么,他们此去有什么危险吗?”

    解祯亮摇了摇头,有唐大相陪,对于叶枫的安全他倒是并不怎么担心。

    这小子一向福大命大,又有唐大这样的高手护卫,想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那关中老孙家五个人的忽然暴毙,却感觉到隐隐有一些不安。

    怎么会这么凑巧,在叶枫他们一行到达西安城之前爆发了瘟疫,又这么巧,他们要来见的人也染上瘟疫暴毙了。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天衣无缝,可是,真的会是这么巧吗?

    会不会这瘟疫,其实就是冲着叶枫他们这一行人来的?

    会不会,这和他们接下来准备要去探查的秦皇陵有关联?

    解祯亮说不清楚,只是他的心里隐约的觉得,这一次的麻烦一定小不了。

    陪在这个四弟的身边,什么时候能少得了麻烦?

    解祯亮微微一笑,看来这个四弟真的是和张胖子说的一样,好像天生就有一副招惹麻烦的特殊体质,他在哪里,麻烦就会自动的找过来。

    希望这一次,能够平安渡过吧!

    解祯亮抬头望着夜空中闪动的几颗明亮的星星,心里默默的念叨着。

    七星连珠,这日子可很快就要来临了。


………………………………

第六十二章  七星连珠

    |||…》…》当解祯亮仰着头遥望着夜空中的星辰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南京金陵城,在皇城宫殿的阶前,皇上朱棣,也正背负双手,仰着脖子饶有兴致的望着夜空。

    他似乎没有在特意的看哪一颗星星,只是就这么随意的看着,脑中在沉思着。

    四周没有内侍,那些内侍们已经被他远远的打发开了,只有一个瘦削的身影穿着官衣匍匐跪倒在他身后,一动不动。

    看了好半晌,朱棣活动了一下略微有些酸痛的脖子,忽然开口问道:“七星连珠,这日子你不会算错吧?”

    地上跪着的人头也不敢抬,用宏亮的声音应道:“此前臣已经反复推算过多次,按照之前的古籍史料记载,此异相每次出现均在一甲子以上,臣按星象推演,发生的日期出入当在一日前后。”

    一甲子?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说此生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得见这天空中的异相,也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去完成他心中的这个梦想。

    朱棣的心里不禁感觉到有些感慨,时光无情,白驹过隙,纵然他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也无法逃开岁月的魔掌。

    自从徐皇后薨后,朱棣日渐感觉到时间的无情,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从前他可以连续几日不眠不休,率军奔袭千里,甚至登基之初,百废待举,他也能连续几个通宵达旦,批阅奏章。

    现在,自己却感觉精力不济,一到了夜间就很疲倦,再也没有了从前的精神头。

    多年的戎马生涯,军旅生活,给他的身体留下了许多的旧疾,每当天气变幻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这些旧疾就会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与旧疾一起隐隐作痛的,还有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

    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老了?

    只有老人才会经常回忆从前,回忆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

    可是他还不能老,他还不想老。

    他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干。

    他还要带领着大明的铁骑,北定大漠草原,扫平那些一直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北元残余。

    他还要带领着天下的百姓,建立一个富裕繁荣的天朝上国,引万国朝拜,成为永世流传的传奇。

    他还有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这些他父亲没有做到的,那些历朝历代的所谓明君圣主们都没有做到的,却又都梦想着要实现的,美丽的瑰梦。

    当然,还有那个他从小就藏在心里的梦想。

    朱棣出生在南京金陵城,父亲当时给它取名为应天府,意思是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天下。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与陈友谅鏖战,所以当他降生在这个世上的时候,父亲因为军情紧急,甚至还来不及看一眼这个刚出生的儿子,就匆匆返回前线去指挥作战了。

    所以朱棣的童年其实极少见到父亲,一直到了他七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年底,父亲已经准备在新年登基称帝了,这才把他们七个兄弟聚集在了一起,祭告太庙,正式的为他们兄弟七人赐名。

    七岁,朱棣才和兄弟们一起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

    从小朱棣就任性狂野,活泼好动,这和他后来深得父亲欢心的大哥朱标的性格迥然不同。

    父亲不在京中的日子,他常常在皇宫里一个人撒野似的乱跑。

    有一次,他无意中跑进了一间堆满了发黄的书籍和许多竹木古简的房间。

    这个房间很偏僻,平时根本没有人去,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好奇的朱棣于是翻看着桌上的书。

    当时

    他并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了那本书的书名,叫做《推…背图》。

    书上有图画,有文字,可惜太过深奥了,他完全看不明白。

    一旁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写满了对于此书的解释和分析,从这个里面,朱棣渐渐的看到了一个故事,一个令他着迷的故事,一个关于一个上古流传下来的,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宝藏的故事。

    朱棣当时读得如痴如醉,可是就在这时,有脚步声传来,有人来了。

    朱棣藏了起来。

    进来的是一个气度非凡容貌俊美的年轻儒生,他并不知道这个儒生是谁,自然也绝对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他会和这个儒生经常在皇宫之中一间幽暗的密室之中见面。

    只不过,这个儒生此时已经变得苍老,而且全身被锁链锁住,还用一对大铁环穿了琵琶骨。

    当时那儒生走进房间,就开始全神贯注的开始读书,研究。

    他是那样的聚精会神,以致于连朱棣偷偷的溜掉了也丝毫没有察觉。

    从此,那本书上的那个故事就牢牢的刻在了朱棣的心上。

    后来他又悄悄去过那个房间几次,那个房间却已经被搬空了,没有留下一本书,一页纸,也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儒生。

    可是,那本书和那个故事却一直让朱棣无比的着迷,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关于这本书,关于这个故事的一切东西,经过了好多年,终于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和它背后的故事。

    只不过,在当时,父亲不但对于文武百官,甚至对于他们这些个皇子们的言行全都有着严密的监控。

    朱棣的行为很快就传到了父亲耳中,他无比的震怒,严厉的斥责朱棣,追问他是从哪里得知这些故事的,甚至于还动了手。

    朱棣咬紧了牙关,只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出于好奇,对于当年那个神秘房间里的书和那个儒生,始终只字未提。

    父亲无奈,只得把朱棣送回了凤阳老家居住,并且派人严格看管,一言一行都要十分小心。

    那一年,朱棣十七岁。

    几年之后,大约是父亲的疑心渐渐淡了,朱棣终于被封燕王,因为他从小好武,弓马纯熟,被指派前往北平就藩,防御北面的北元残余势力。

    从洪武十三年来到北平,一直到父亲病逝,侄子朱允炆登基,朱棣在北平整整呆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他亲身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把北面的北元残余打得望风而逃,在军中逐步树立起了无上的威望。

    北平,也从最初一个小小的藩镇成为了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军事和经济都最为强盛的藩国。

    然而,这二十年里,对于萦绕在他心头的那本书,那个故事,那个宝藏,他却从来也没有遗忘过,没有放弃过。

    他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探查这本书和后面藏着的秘密,每次知道的越多一分,就越是感觉到这后面藏着的那浩瀚如海洋一般的无比的深邃。

    一直到他有了自己真正的力量,他等到了一个天赐的机会,于是他设下了一个巨大的计划。

    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个计划的全貌,连在他计划之中的这些人也全都一样,他们只不过是他庞大的棋局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而朱棣自己,则是那个真正左右着棋局走向的人。

    只是这个棋局,关乎的不光是胜负成败,还有天下的未来,还有一个无比光辉灿烂的未来!

    这个棋局非常大,大到朱棣必须耐着性子,静静的等待,等待着他所有种下的种子

    能够瓜熟蒂落的一天。

    等待是漫长的,这等待中间发生了很多事,他的兄弟们一个个的不幸夭折了,连大哥太子朱标也意外病逝了,父亲却立了大哥的儿子,侄儿朱允炆为皇太孙,来继承皇位。

    接下来父亲也驾崩了,初登皇位的侄儿却迫不及待的准备对他这个王叔动手了,不愿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的他选择了奋起反抗,发起了靖难之役。

    再之后,就是朱棣胜利了,侄儿忽然失踪了,于是他堂而皇之的当上了皇帝,坐上了宝座,成为了天下的主宰。

    然而他的这个计划,他的棋局还在继续。

    就如同这时光,不论发生了什么,它都会丝毫不会动摇的一如既往的流逝着,他的计划也在分毫不差的继续进行着。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计划,就如同没有人能够阻挡时间的流逝一样。

    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等来了这个七星连珠的日子。

    朱棣的思绪从回忆之中慢慢飘了回来,他幽幽的长叹了一声,说道:“你应该明白,这一次事关重大,绝对不允许有半点错误,多年的努力全都是为了这一刻,这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跪在地上的人说道:“微臣明白,微臣的儿子在他的身边这么多年,微臣从小便教导他的那些阴阳数算之术,也全都是为了今日只之用。”

    朱棣点了点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朕自然是信得过你这个大才子的。”

    地上的人抬起头来说道:“多谢皇上,微臣定然不敢有负圣望!”

    他抬起了头,露出了他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