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缙恭恭敬敬的应道:“是!”一面低着头退出了正殿。

    殿外的凉风一吹,他才感觉全身都是冷汗。

    他长长的深呼吸着,心里依旧是惊惧莫名。皇上是怎么知道他将解祯亮软禁在家中的?

    其实这不难解释,历代帝王在重臣府邸里安插眼线卧底,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现在看起来,自己的府中恐怕也早就有了皇上的眼睛,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皇上的掌握之中。

    也对,谁叫自己不但知道,还参与了皇上那个筹谋多年的计划呢?那个在皇上心中最大的秘密。

    他又怎么可能对自己放心呢?派人监视什么的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毕竟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会保护解缙的,或者说,保护他自己心中那个隐藏得最深的秘密。

    最让解缙感到惊奇的却是皇上刚才说,他已经派蹇义去处置赵王了。

    蹇义是在自己的府中和自己一道被召进宫来的,皇上先见了他,接着他就离去了。而自己在正殿之侧的房间里一直等候着皇上的召见,并不知道蹇义去做什么去了。

    那时候,叛军还没有攻击玄武门,淇国公丘福和叶枫还没有前来求援。至于汉王朱高煦和叶枫与皇上之间的谈话,就是更加后来的事了。

    如果说,当时皇上就是吩咐蹇义去处置赵王的话,那个时候,皇上是如何知道幕后的真正操纵者就是赵王朱高燧的?

    解缙想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难道,难道说,皇上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知道了一切的真相?那他后来和叶枫的谈话,和自己的谈话,全都不过是表演而已?

    解缙心里感觉到一阵阵发凉,看起来在这些日子笼罩在京城的这片迷雾中,皇上才是真正眼明心亮,最清醒的人。

    而他们所有人,甚至包括那个自以为聪明的赵王朱高燧,才是真正在迷雾中来回打转而不自知的人哪!

    解缙抬头看着天边的曙光,叹息了一声,这漫长难捱的一夜,总算是过去了。

    在解缙看着天边的曙光的时候,在京郊的一座小山上,也有一个人正在远远的眺望着京城。

    这座小山距离京城数里,山不高,在山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凉亭,从这里可以远远的眺望到京城的情景,这个人就站在凉亭里,背负着双手,眺望京城。

    他穿着一件朱红袍子,前后和两肩之上各绣有一条金色的盘龙,这可是亲王的服饰。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封为赵王,已经离京前往北平就藩的三皇子朱高燧!

    按照时间算来,他离京已经有些时日了,应该已经到了北平封地了,怎么会还在这里呢?

    此刻,赵王朱高燧就这样远远看着京城中纷纷点点的火光,山风猎猎,把他的朱红衣袍吹得鼓胀起来,他心中感觉到踌躇满志。

    看起来,对于京城之中的人,这一夜必定是个无眠之夜。

    赵王朱高燧也一夜无眠,不过他是因为兴奋,他在等待着,等待京中报信的人带来的消息。一旦成功,他会立即率领山下的卫队进入京城。

    他之前就已经和一些朝臣武将商议好了,如果朝局一旦有变,他们都会支持他,支持他去争取他应该得到的,一切!

    看看天色将明,为什么京城中的人还没有来报信?赵王朱高燧心中略略有些焦急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听见身后的山路上传来了有人拾级而上的声音。

    果然来了!

    他霍然回身看去,却不觉一愣。

    来的并不是他留在京城中的报信之人,而是一个四十余岁面目和蔼的短须文士,这个人朱高燧当然认识,他是父皇颇为信任的吏部尚书,蹇义!

    蹇义慢悠悠的沿着石阶一步步走上了山顶,慢慢向着朱高燧走了过来。

    来到凉亭前,他停下了脚步,对着里面的赵王朱高燧并没有行礼,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殿下可好?”

    他的出现让赵王朱高燧心里一阵惊疑,蹇义这老狐狸怎么会来这里的?迟疑了一下,他还是开口问道:“蹇大人是怎么知道本王在这里的?”

    蹇义微笑着:“我当然不会知道,只不过殿下在山下的那一千护卫太过显眼了,于是老臣便上来碰碰运气,没想到殿下果然在这里。”

    赵王朱高燧心头不觉一惊,自己在山下布置着一千贴身的卫队,个个都是精壮彪悍,忠心耿耿。这老家伙居然能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径直走了上来,看来他绝对不是孤身前来的。

    沉吟了片刻,他问道:“不知蹇大人特意来寻本王所为何事?”

    蹇义淡淡地说道:“也没什么特别的要事,不过是看如今禁军封锁了京城,只恐殿下留在京城中的报信之人来不及出城通知殿下,怕殿下等得焦急,所以特来告知一声。”

    禁军封锁了京城?

    赵王朱高燧的心中咯噔了一下,这么说来他们还是失败了。看起来连那个号称天下第一聪明的解缙解大学士所设下的计策,最终也没能斗过父皇。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失败,有没有牵扯到自己这里来。

    蹇义看着他的神情,微微笑了笑,又说道:“老臣此来,也顺道替皇上向赵王殿下问两个问题。”

    赵王朱高燧心头顿时一凉,父皇的问题?看起来,父皇到底还是知道了。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刚才担心的果然不错,蹇义这个老狐狸此番前来一定是替父皇来兴师问罪的,自己山下的那一千护卫也应该已经被蹇义带来的人控制了,只是不知道他带来了多少人马,要如何处置自己?

    想起父皇朱棣那严峻冷酷的怒容,赵王朱高燧的心里顿时觉得一阵颤抖,他本来满腔的抱负和勇气瞬间全都化为乌有,只剩下了深入骨髓一般冰冷的恐惧和绝望。

    蹇义看着他沮丧的面容,咳嗽了一声,问道:“皇上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还在这里逗留,不赶快前往北平?”

    赵王朱高燧面如死灰,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可是总不能回答自己在这里等着时机,入京争位吧?

    他犹犹豫豫地答道:“儿臣,儿臣得知京中有变,唯恐父皇,父皇会有危险,因此才带着卫队在此,在此观望,想着要不要回京护驾勤王。”

    蹇义皱了皱眉,这番托词漏洞百出,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你既然已经离京数日,怎么知道京中有变的?十日之间,你早该身在北平了,去怎么会忽然出现在这里?区区一千护卫,面对连数万禁军也对付不了的叛军,无异于杯水车薪,你能做什么?既然说是护驾勤王,为什么又在这里驻足观望,停滞不前?

    随随便便几句蹇义就可以把他驳斥得体无完肤,满是窟窿。

    可是蹇义没有问出来,他并不想戳破赵王朱高燧的谎言,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赵王的回答对于他,哦不,是对于皇上来说已经并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

    蹇义双眼直视着赵王朱高燧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下面是皇上的第二个问题,你必须也只能说实话,明白吗?”

    朱高燧点了点头,虽然他还不知道这第二个是什么问题,但是一种不好的预感让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慌。

    蹇义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地问出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皇上问你,究竟是谁指使你这样做的?”


………………………………

京师疑云 第九十四章  皇上的心思

    赵王朱高燧听了这句问话,他的脸色一瞬间变得纸一样惨白,没有一丝血色。

    父皇全都知道了!他居然连这个都知道!他的心里在惊恐万状地呐喊着。

    蹇义有些紧张地看着朱高燧,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并不是一个人上来的。

    他知道在他身后上山的石阶之旁的树林中,皇上派出的秘密杀手正潜伏在其中。

    说实话,这一夜对于蹇义来说,吃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在谨身殿中,当皇上悄悄对他说出整个事件的实情,并让他来见赵王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不敢相信这所有的一切居然真的是解缙解大学士所策划的。

    他不敢相信解缙的背后操纵他的人居然是一直看上去没什么野心的赵王朱高燧。

    他更不敢相信的是皇上居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实情,还毫无保留地全都告诉给了他,甚至要他来面见赵王朱高燧。

    如此的信任,真不知道是福是祸,他心里不免觉得有些忐忑不安。

    而最让他不敢相信的是,皇上居然还暗中秘密豢养了一帮杀手!

    在今天之前,他从来不知道也没听说过关于这些杀手的丝毫风声,唯一知道的就是皇上对锦衣卫近来的表现日益不满,准备要成立一个叫“东缉事厂”的什么组织,来与锦衣卫分庭抗礼,或许,这些杀手就是将来这个东厂的人?

    这些杀手全都不是普通人,身着黑色夜行衣,黑巾覆面,个个身手矫健,武艺高超。跟着他前来的不过一百人就轻而易举的就制服了山下赵王朱高燧贴身的一千护卫,实在是让他大吃了一惊。

    而此刻,蹇义知道,这些潜伏在树林中的杀手已经用弓弩暗器瞄准了这位惊慌失措的赵王朱高燧。

    按照皇上的意思,如果朱高燧胆敢一口否认有人指使,或者有其他想要孤注一掷、负隅顽抗的举动,这些杀手就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他。

    蹇义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发凉,这可是赵王,是皇上的亲儿子,皇上居然也可以无情如斯,更毋论对待他们这些臣子们了。

    他不禁有些为还在宫中的解缙,甚至是为自己的将来深深地担忧起来。

    赵王朱高燧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失去了方寸,惊慌的他头上满是冷汗,垂头丧气,全身都在微微颤抖。他心中明白,事到如今,父皇已经知道了一切的实情,任何的抗拒只会招来灭顶之灾,父皇的脾气他太清楚了。

    所以,他决定放弃抵抗。

    他用有些沙哑的声音低声说道:“指使我的人其实我也不认识,不过他自称叫做,轩辕公子。”

    轩辕公子!

    蹇义惊得全身一震。

    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这一两年到处都在盛传这个所谓的轩辕公子几十年来控制黑道,挑起各个门派恩怨,搅动得江湖上是风雨不断。

    可是说到底,无论多么神通广大,他也不过只是一个江湖人物,怎么会插手到这朝局的争斗当中来的?

    而且,居然还能指使一个亲王,设下阴谋去挑起太子和汉王之间的争斗,搞得京城阴风愁雨,最后还引发兵变,攻击宫城。

    这实在是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蹇义努力平复了下震惊的情绪,对赵王朱高燧说道:“你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出来,老臣也好回报皇上。”

    赵王朱高燧闭上双眼长叹了一声,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再隐瞒的了,他慢慢的讲述起来:“那是父皇下诏册立大哥为太子,封二哥为汉王,封藩云南,封我为赵王,封藩北平之后的事。”

    “被封往北平,远离朝局,我心中不服,可是我不像大哥那样背后有着一众文臣辅佐,也不像二哥身后有着军队的支持,我实在是有心无力。有一晚,我心中苦闷,独自在府中喝闷酒,忽然面前出现了一个人。”

    蹇义注意到他的话里已经不再自称“本王”,而是称作“我”,明白他心里此刻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了。

    他这时插嘴问道:“王府守卫森严,这个人是怎么进来的?”

    朱高燧的表情看上去有些茫然的答道:“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进来的,只觉得他像是从阴影里走出来的一般,一身黑袍,脸上戴着一个青铜鬼面,对我自称叫做轩辕公子。”

    “他说他知道我的苦闷,他从前是在暗中支持我二哥的,可是二哥背信弃义负了他。他如今愿意支持我,他有办法帮助我,让我可以和大哥二哥一争长短。”

    蹇义暗中摇了摇头,想不到这个神秘的轩辕公子竟然早就涉入了朝廷中的党争,现在想来,这些年来汉王暗中干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他那些政敌的忽然暴毙,想必都是这个轩辕公子干的好事了。

    听到这里,他对朱高燧追问道:“什么办法?”

    朱高燧垂着头说道:“轩辕公子告诉我了一些解缙当年被太祖皇帝赶回老家闭门读书之时的一些秘事,这些事一旦公开,不但解缙会身败名裂,可能还会全家上下都有性命之忧。”

    “他让我以此去要挟解缙,策划一个阴谋,挑起太子一党和汉王之间的争斗,无论成败,我都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我按他说的去找解缙,当时他正因册立太子进言一事被汉王一派的人攻击,皇上也逐渐疏远了他,为了自保,他果然答应了我的要求。”

    蹇义冷哼了一声,心说原来解缙是这么卷进这场阴谋中来的。其实这些人包括解缙自己或许都没明白,皇上之所以渐渐疏远了解缙,不光是为了安抚汉王的情绪,也是为了保护解缙,让他远离朝局的中心,避免遭到汉王他们更多的攻击陷害。

    他心中冷笑了一下,皇上的心思,这些人怎么会看懂!

    他不想过多知道关于解缙当年的所谓秘事,于是接口问道:“那接下来呢?”

    朱高燧无奈地说道:“接下来我按照轩辕公子交代的,让解缙悄悄与东宫的太子洗马杨溥联络,为他分析太子目前的处境,讲述汉王的种种不端的行径,并把设计好的计划告诉他,邀他扶持太子,扳倒汉王。”

    “这个杨溥自负有才,多年来都跟随辅佐太子,和太子的关系密切,亦师亦友,一直忠心耿耿。太子目前处境堪忧,汉王骄横跋扈,他必定会愿意舍弃一切去维护太子的。果然,他在看了解缙的计划之后,很快就答应了。”

    “接着,按照解缙的计划,由杨溥出面,联络了京城巡防营统领李飞虎和他师兄大理寺少卿铁无情,还有杨溥的叔父京兆尹杨文昌,并利用李飞虎的关系联络了他堂妹,太子身边的宠妾茹云夫人。”

    “而最关键的人物,是被从禁军划拨给汉王府的天策卫指挥使孙殿臣。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为了太子,有的是为了朝局稳定,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各有所求,最终都答应加入了这个计划之中。”

    朱高燧顿了顿,抬头看看脸色凝重的蹇义,接着说道:“到此刻,整个计划已经万事俱备,于是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而我也在这时离开了京城,前去北平就藩,其实我一直没有走远,就在京城附近,等待着时机,无论计划的成败,倒下的是太子抑或汉王,我都可以回到京城,参与夺位。”

    朱高燧这时长叹了一声:“只是没有想到,锦衣卫指挥使叶知秋竟然不惜罢官下狱也不插手此案,而他儿子叶枫的介入,却成了整个计划中最大的胜负手,最终导致了满盘计划的失败。至于后来的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听完了朱高燧的讲述,蹇义眨了眨眼睛,问道:“那这个轩辕公子呢?后来还有没有找过你?”

    朱高燧摇了摇头:“在计划之初,他还帮了一些忙,据说那个制造厉鬼杀人幻像的杀手就是他找来的。可是自从我离京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而他也好像忽然消失了,没有再出现过。”

    蹇义皱着眉头:“他说要支持你,出谋划策让你挑起了太子和汉王之间的争斗,以便于你可以有机会上位,可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却消失了。到底他帮你的目的何在?真的是想要支持你吗?”

    朱高燧一脸的无辜:“这一点我真的不知道,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出力帮我,却对我一无所求,甚至连对他今后的承诺要没有要求一句。”

    蹇义晃了晃脑袋,算了,不去想了,也许皇上会知道这个轩辕公子究竟有什么企图,以今晚的情形看来,皇上所知道的事情,恐怕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些人的想象。

    于是他对着赵王朱高燧施了一礼,说道:“皇上只是叫老臣前来替他问话,如今话已问完,老臣这就回返宫中奏明皇上,殿下请一路保重。”

    说完,他转身就往山下慢慢走去。

    赵王朱高燧一下愣住了,蹇义的态度大出他的意料之外,皇上既然已经知道了一切,难道不处置自己吗?

    他开口叫住了蹇义:“难道皇上没有对我的旨意?”

    蹇义回头看着茫然无措的朱高燧,一笑说道:“皇上的第一个问题,不就是对你的旨意了吗?”

    第一个问题?是那句“你为什么还在这里逗留,不赶快前往北平”?

    这个意思就是说,皇上已经不准备处置自己了,要自己马上前往北平就藩?

    赵王朱高燧本来已经自忖必死了,这时候忽然又出现了生机,顿时大喜过望。

    可是他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大声对蹇义问道:“可是这是为什么呀?”

    蹇义没有理会他,头也不回的径直下山去了,留下朱高燧一个人傻呆呆地站在山顶上。

    他在往山下走的时候,隐约听见两旁的树林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知道这是那些埋伏在树林中的杀手撤退的声音。

    看来皇上是真的放过了赵王朱高燧,他心里其实也在问:为什么呀?

    这时候蹇义忽然想起了他老家的一个传说。

    他的家乡是在西南的巴县,靠着长江边,当地人大多以捕鱼为生。当地有个传说,渔民将捕得的鱼装在船仓之中后,都会放一条鲶鱼进去。

    鲶鱼生性凶猛,以其他鱼为食,船仓之中加入鲶鱼之后,激发了其他鱼的求生欲,这样船仓里的鱼可以保存好些天都保持活力,不会出现死鱼。

    蹇义想起了家乡的这个传说,再看看目前的朝局,太子与汉王对立,太子弱而汉王强,久之必败。

    如今有了赵王这一股新的力量,也许反而会形成新的平衡,太子的位置或许反而更安全一些。

    也许,皇上正是这样考虑的。

    蹇义不禁自嘲地笑了笑,谁知道呢,谁又能真正了解皇上的心思呢?

    也许,太子、汉王、赵王还有他们这些大臣们全都一样,在皇上眼中,他们也都不过如同在船仓之中任人摆弄的一条鱼罢了。


………………………………

京师疑云 第九十五章  唐大的复仇

    天色亮起来的时候,京城的局势已经尘埃落定,随即朝廷下令,取消了封锁戒严。

    接管了京城防务的禁军士兵们打开了城门,城内的百姓们纷纷潮水一般涌出城来。

    这一夜的兵乱,京城中彻夜的混乱和厮杀声,让这些京城中的百姓早已吓破了胆子,一旦可以出城了,赶紧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当然也有一些百姓在城外心急火燎的等着进城,他们的亲人都还在城里,他们着急着想要回家看看是否安全。

    城门口这一阵乱纷纷的进进出出,人群中有一个乞丐夹在人潮之中,走出了京城。

    他头上戴着一个破草帽,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左手用布带吊在胸前,右手中拄着一个木棒,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低着头夹在人群里走出了城门。

    出城之后,他却没有跟着大队的百姓走大路,而是悄悄地沿着路边越走越慢,看看没人注意,忽然敏捷地一头钻进了道路旁的齐腰高的荒草中。

    他埋着头一口气不知走了多久,周围越来越荒凉,一个人影也没有。

    前面有一片树林,林边一条小溪潺潺流过。

    乞丐警惕的回头张望了好一阵,确定没有人跟随之后,才慢慢走到小溪旁,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急促地喘息着,抬手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这一路的奔走明显让他消耗了不少体力。

    他伸手缓缓摘下了头上的破草帽,阳光下,那张方方正正的面容,他竟然是昨夜起兵作乱的京城巡防营统领李飞虎!

    李飞虎不是已经被英国公张辅一箭射死在宫城外的御河之中了吗?

    他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李飞虎慢慢地解开了身上又脏又破的衣服,他的胸前胡乱的用布巾包裹着,隐隐还浸透出鲜血,看来昨夜张辅的那一箭并没有射中要害,他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

    他俯下身子,从溪流中单手捧起一掬清水,洗了洗狼狈不堪的脸,又喝了几口润了润干渴得快要冒火的喉咙,这才倚靠着大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看起来,这次是有惊无险地又逃过了一劫。

    昨夜当英国公张辅对着李飞虎射出那一箭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以为必死无疑。

    可是没想到,这张辅大约是在朝中年久,养尊处优,荒废了箭术,又或者是自己运气好,这一箭虽然射中了胸膛,却没有伤及内腑,只是对穿对的射了个窟窿。

    在中箭落入御河之中以后,其他人也都以为他必死。可是他们不知道,李飞虎的家乡就在长江边上,自幼在波涛翻滚的江中捉鱼摸虾,水性极好,区区御河之水,怎么可能要得了他的性命?

    正是靠着过人的水性,李飞虎一路潜泳,躲过了搜索,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