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龙迷踪卷一华山惊变-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靠着过人的水性,李飞虎一路潜泳,躲过了搜索,后来又杀了一个躲藏在小巷之中的乞丐,扮成了他的样子,混在出城的人群之中,逃出了京城。
他不敢走大路,只拣这荒野小路而行,走了这半天才到了这里。
他一路仔细查看过,没有追兵,这里离京城十余里,荒郊野外,应该也没有什么哨卡之类了,看起来,现在他终于安全了。
李飞虎背靠着大石坐在溪边,到了现在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忽然很想笑,仰天大笑。
皇上设下了天罗地网又如何?自己如今一败涂地又如何?
天不绝我!现在他李飞虎不还是安然脱险了吗?自己的一颗项上人头不还是好好地长在脖颈之上吗?
但是他又有些想要哭。
自己一双铁拳,一身本领,几十年来在军中浴血搏杀,处心积虑地想要有一番作为,成就功业。
想不到因为没有朝中的背景,五十开外了还仅仅是个京城巡防营的小小统领,还因为一把押错了赌注,输得个精光,如今只落得孤身一人,断了一臂,负伤逃遁。
难道自己的命运真的和师兄铁无情一样,老了老了还是一事无成,大志难伸?
李飞虎只觉得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悲愤。
就在他坐在这里胡思乱想,百感交集的时候,从树林中忽然慢慢走出了一个人。
这个人面容清瘦,三绺长须,看起来颇有些书生气质,背负着双手从林子里施施然地走出来,一双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李飞虎。
李飞虎心中一惊,这荒郊野外的,哪里会有书生出现呢?看来定是来者不善。
他一把把破草帽又扣在了脑袋上,站起身来拄着木棍,装出一拐一拐的样子就要离开。
那书生此时却出言叫道:“李统领,且慢走!”
李飞虎心中一沉,果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握紧了手中的木棍,不再装出一瘸一拐的样子,慢慢转身面对着那书生,沉声问道:“先生有何指教?”
那书生说道:“李统领从京城带伤好不容易奔逃到这里,怎么不休息一下这么快就要走?”
李飞虎心里一紧,难道这个人是皇上派来追杀自己的?
他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那书生淡淡一笑道:“在下蜀中唐大!”
李飞虎当然听过这个名字,蜀中唐门在江湖上首屈一指,大少爷唐大更是人中龙凤,名满天下。
他心里反而一松,毕竟唐大不论如何厉害,说到底也只是个江湖中人,不会是皇上派来的追兵。
于是他对着唐大一躬身,有些奉承地说道:“久仰大名了,原来尊驾就是蜀中唐门的唐大少,实在是有幸得见,风采照人,确实是闻名不如见面。”
唐大没有还礼,背着双手看着李飞虎有些傲慢的一笑,满是讥讽地说道:“在下倒是不幸得很,看见李统领居然是这身打扮,实在是见面不如闻名啊。”
李飞虎心中一沉,脸色变了,这唐大的话里话外分明充满了挑衅,看来根本是对自己不怀好意。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鄙人和唐门素来无冤无仇,河水不犯井水,唐大少你何必咄咄逼人呢?难道你蜀中唐门也想要讨好朝廷,要抓我去请功领赏不成?”
唐大嘿嘿笑了两声:“本来我们确实无冤无仇,不过却有个朋友托我来向李统领讨还一笔旧账。”
李飞虎被完全弄糊涂了,他平时没什么恶习,既不好赌也不好女色,更加没有在外面欠下什么债款,莫不是这唐大搞错了?
他一面努力回想着,一面问道:“什么旧账?”
唐大冷笑了一声,说道:“李统领贵人多忘事,整天想着如何举兵谋反这些大事,可还记得三十年前川西的宋家庄?”
川西宋家庄?
李飞虎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感觉全身的血液好像都已经凝固了,一阵阵的发冷。
这个地方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是他永远也不愿意再提起的地方。
唐大看见他的表情,知道他已经想起来了,冷冷地说道:“三十年前,李统领你还是蜀中一个小小的武官,一次被上司指派,带领一千官军去川西山中限期剿灭一股山匪。”
“川西山深林密,一则是山匪狡猾,你数次搜寻都一无所获,二则你只有一千人马,山匪多达数千,你害怕寡不敌众,不敢贸然进攻。”
“眼看着上司给你的限期将至,有一日,你们来到了一个叫宋家庄的小村落。庄中的百姓平时深受山匪骚扰,得知你们前来剿匪,对你们热情接待,视若上宾。他们没想到,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却在谋划一个罪恶的计划!”
李飞虎听到这里,全身簌簌而抖,头上冷汗直冒。
唐大看着他的反应,嘴里却毫不放松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下去:“当天夜里,你带着那一千丧尽天良的官军,把宋家庄上下三百多口男丁全部屠杀殆尽,还将他们的首级全部割下带走,只余下了一百多妇孺。”
“接着你就班师回去,用这三百多颗头颅冒领军功,声称已经击破山匪,余匪逃去无踪。你立下大功,上司大喜之下,为你向朝廷请功。加上你私下用钱活动关系,此后不久,你就被调入京城任职。”
“后来宋家庄的妇孺们四处告状,却因为官官相护,没人愿意自找麻烦,从而无人理睬。再后来,来了一位侠士,仗义出手,为这些妇孺们报仇雪恨,杀光了那一千官军。而你却因为此时已经上京赴任,逃过一劫。”
“这三十年来,你步步高升,今天已经是京城巡防营统领了,却阴谋起兵叛乱,终于落得如此下场。你想不到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向你讨要当年你欠下的那笔血债吧?”
听完唐大的话,李飞虎已经面如死灰,心里又惊又惧。
其实三十年前,他年轻气盛,得罪了上司,因而被上司陷害,让他带一千官军以寡击众,还要限期破贼,否则便会人头落地。
他也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心中也常常觉得不安。特别是当他听说那一千官兵后来被人杀尽,而且全部被割下了头颅只是,心中更是惊慌。
可是后来过了三十年,也没有什么动静,渐渐的他也就几乎忘记了此事,或者说,他选择让自己再不要去想这件事。
想不到今天,却被唐大从头到尾的讲了出来,还要向自己讨还血债,心里如何不惊惧万分?
他颤抖着声音问道:“就算是如此,这与你蜀中唐门何干?今天要由你唐大来为他们出头?”
唐大双目凝视着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有关!因为当年仗义出手的侠士正是我的祖父,而宋家庄的两个遗孤之前在嵩山更是舍命救我。我曾对他们承诺过,宋家庄之事就是唐家堡之事,所以今天我就代表宋家庄的那三百冤魂,要来向你讨还这笔血债!”
………………………………
京师疑云 第九十六章 授首
李飞虎此刻心中无比惊惶,全身都在颤抖着。
唐大冷冷的看着他,忽然开口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
李飞虎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唐大笑了笑:“其实很简单,从你离开京城我就一直暗中跟随着你。之所以没有在城中就揭破你的身份,把你交给禁军,而是选择到这里下手,就是想要亲手为当年宋家庄的那三百冤魂报仇!”
李飞虎全身一震,但是没有说话。
唐大又问道:“你一定还想问我,三十年过去了,我是如何追查到你就是当年的元凶的?”
李飞虎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唐大叹了口气道:“其实要想追查到你也真是不容易,我动用了很多朝中的关系,翻查了无数的旧档才最后找到了你身上。本来你手握重兵,一时我也不好下手。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你居然想要起兵谋反。”
他有些得意的一笑:“不妨再告诉你一点,其实英国公张辅射你的那一箭并没有失手,我们也早就知道你自小水性极好,一定会借水逃遁。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事前已经向张国公请求故意放走你,要不然我现在哪儿还有机会亲手割下你的头颅来祭拜宋家庄的冤魂们?”
李飞虎此刻面如土色,全身颤抖,想不到唐大为了一桩三十年前的旧案,竟然处心积虑设计如斯,更可怕的是连英国公张辅这样的人物居然也会听他的,他在朝中究竟有多大的势力啊?
如今他站在自己面前,口口声声要割下自己的项上人头,蜀中唐门的大少爷,名满江湖,武功自然极高,可是自己不但负了伤,还被那老和尚断了一臂,无论如何也不是他的对手。
李飞虎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辛辛苦苦逃到了这里,难道却要注定命丧于此?
不,他不甘心!
双膝一软,李飞虎忽然对着唐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抖着声音说道:“唐大少,当年只怪小人得罪了上官,被逼无奈,才会一时糊涂,铸成大错。三十年来,小人每每思及此事,都是良心难安,自责不已。是我害了那宋家庄的无辜百姓,害了我手下的一千弟兄啊!”
说完,他痛哭流涕,磕头不已,额头撞在地上咚咚直响。
唐大冷哼了一声:“就你还有良心吗?”
可是眼光之中的杀气已经稍减,明显是被他这番话所打动了。
李飞虎抬起头来,额头上已经撞得皮破血流,血水留到脸上,和泪水混在一起,看上去这一幕真是无比的可怜。
他抬头直视着唐大说道:“既然唐大少想要为宋家庄那三百无辜冤魂报仇雪恨,小人不敢抗拒,这也是天道循环,是小人的报应。只求一事,能否让小人自行了断,也算为当年的错事恕罪一二。”
唐大看着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默然半晌,叹了口气,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李飞虎跪在地上又磕了个头,算是感谢唐大的成全之情。
他伸手从怀里摸出一把短刀,单手插在地上,拔刀出鞘。雪亮的刀刃显示着这是一把极锋利的快刀。
他把刀尖对着自己慢慢抬起手,刀锋贴在了他的脖子上。他脸上的血水混合着泪水一滴滴地滴落在刀刃之上,显得格外刺眼。
他的脸扭曲着,咬着牙,仿佛在鼓足最后的一丝勇气,千古艰难惟一死,毕竟拔刀自刎也并不容易。
唐大有些看不下去了,他转过了头,不想看见这惨烈而血腥的一幕。
不论李飞虎曾经做下如何的错事,毕竟,这一刻他将要用他的鲜血和性命来清洗。
就在他转过头的一瞬间,李飞虎的眼神却忽然变了。
刚才他的眼光中还满是恐惧和悲愤之意,这一刻,他的眼神却变得锐利而狠毒,就像,就像是一条毒蛇!
他握住刀的手指一动,忽听几声细响,从那向前的刀柄之中突然射出了三点寒星,闪电般直打向唐大的胸口!
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招,他要反戈一击!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学会了两句话,兵不厌诈,还有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知道他刚才表现得越害怕,越无助,对方就会越是得意,对他才会放下警惕。
这样,他的机会就来了。
他前面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这最后的一击,决定生死的一击!
他全神贯注,屏住了呼吸,直盯着射向唐大的那三点寒星。
就在这时,从旁边树林中忽然传出一声女人清脆的尖叫声:“阿大,小心!”
李飞虎心中一惊,原来旁边还有其他人!
不过不要紧,只要唐大倒下,除去了这个眼前最厉害的敌人,还怕对付不了一个小姑娘吗?
一切都系于这一击了!
那三点寒芒已经到了唐大的胸前,他就算武功再高也来不及躲避了,就要成功了!
李飞虎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欣喜的神色。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见了一只手,唐大的手,一只闪着银色光芒,不知是戴了什么手套的手。
这只手迎着那三点寒星一招,只听叮叮叮的三声响,像是金属撞击的声音,那寒星忽然就全都不见了,消失了,被那只银色的手一把抓在了掌中。
李飞虎心中的希望也仿佛忽然消失了,他一脸的惊愕,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忘记了,蜀中唐门以发射暗器的手法独步天下,会发暗器,自然也就会接。
在蜀中唐门的子弟尤其是唐大的面前释放暗器,无异于是班门弄斧。
李飞虎满脸惊愕的一愣神,唐大忽然就动了。
他身形一晃,就到了李飞虎的面前,闪电般地出手抓住了那把短刀。
他一扬手,一道雪白的刀光闪过李飞虎的脖颈间,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李飞虎的头颅就滚落了下来,脸上还带着刚才那惊愕的表情。
过了片刻,从他脖子的断口处才开始泉水一般喷溅出鲜血来,果然是一把好刀,好锋利的快刀!
唐大移动身形避开了喷溅出的鲜血,李飞虎的头颅在地上咕噜噜的滚动着,滚到了他的脚尖前。
李飞虎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可是到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
这时从一旁的树林中冲出来一个一身翠绿衣衫,明目皓齿的姑娘,却正是蜀中唐门的小妹唐柔。
唐柔一脸关切地一路跑到唐大的身边,急切地问道:“怎么样,阿大,你没事吧?”
唐大对她笑着摇了摇头:“当然没事,这样的小伎俩,岂能伤我?这个人心胸险恶,卑鄙无耻,我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了,戴着银丝手套等着他呢。你看!”
他张开了戴着银丝手套的那只手,掌中三枚钢钉尖上闪着幽蓝幽蓝的光芒,分明淬有剧毒。
李飞虎也真够歹毒的,可惜他碰上了唐大,碰上了这银丝手套。
这银丝手套是用细细的金属银丝以秘法编制而成,轻薄坚韧,乃是唐门一宝,专克天下间的暗器。
唐柔看见唐大无恙,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说道:“刚才我还以为你被这个坏蛋给骗过了呢,真是吓死我了。”
唐大淡淡一笑,没有答话。
他不是不知道这个小妹对自己的感情,他对她也有好感,可惜自己的身上还有着更重要的使命,现在还不能谈及儿女私情。
何况,他早已看出了那个叫叶枫的小子对这个小妹有着不寻常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每当他看到小妹的时候,脑子里老是会想起叶枫来。
很奇怪,可是自己也说不出原因来。
默然片刻,他对唐柔说道:“这里的事情已经完了,你现在就进城去找叶枫他们吧!”
唐柔一怔:“那你呢?”
唐大指了指地上李飞虎的头颅说道:“我还要把他的首级送回川西宋家庄去,那里的一百多口老弱妇孺还整天翘首以盼着,能为他们的亲人们报仇雪恨呢!”
唐柔低头揉着衣角,低声说道:“我也要去,我想跟在你身边。”
唐大听了心中不由得一荡,气息都为之一窒,几乎就想要答应她的要求了。
可是一转念他还是说道:“现在叶枫一个人在京城,身边更需要有人保护。他对我们唐门非常重要,我不在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保护他,千万不可出任何问题。”
唐柔低着头,她实在不明白这个叶枫对于唐门有什么重要的,先是老太太让她来除掉他,后来唐大又要她去保护他,到底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说起来,这个叶枫还真是个倒霉蛋,先是被活埋,后来又中了奇毒,连天下第一神医程三思也没能治好他。
虽说他脑子比较好使,靠着推理抽丝剥茧破了几个案子,可是认识这么久,从来没有看见他用过武功,兴许他就是个不会武功的傻小子罢了。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令到唐大如此看重他呢?
唐大看着唐柔低头不语,知道她心中不悦,于是柔声安慰道:“我只要把川西宋家庄的事情一办完,立刻就来找你们,很快的,我保证!”
唐柔幽幽地问了一句:“真的?”
唐大笑了笑:“阿大什么时候骗过我的好妹妹?”
唐柔虽然心中不情不愿,可是她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拂逆过唐大的意思,此刻也只能低着头,轻声应了一声:“嗯。”
唐大松了一口气,转过头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厚厚的包袱布,俯下身子把李飞虎的头颅包进布里,提在手里。
他站起身来,脑海里又想起了当初在嵩阳镇中,掌柜和算盘两兄弟为了救他脱困,奋力拼杀,最后倒在血泊之中的情景。
他心中默默地念着:“我终于完成了对你们的承诺了。”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居然从来都不知道掌柜和算盘他们两兄弟的真实姓名。
不过不要紧,这提在手中的头颅,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交待。
这个头颅说明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只要做下恶事无论你逃避了多久,总有一日,一定会自食恶果的!
………………………………
京师疑云 第九十七章 徐皇后的忧思
天光大亮的时候,宫城之中除了值守的禁军军士之外,还是没有人走动,显得冷冷清清,空荡荡的。
昨夜一夜的嘈杂和纷乱,令到宫中各人个个胆战心惊,如今虽然兵乱已经平定了,可是大家还是躲在各自居住的宫中,闭门不出。
徐皇后这时候却不愿意呆在宫中。
她这时已经重病在身好几个月了,却还是强撑着病体吩咐身边的女官准备辇驾,她要亲往谨身殿见驾。
身边的人都苦劝她此时应当静养,不宜移动病体,可是她坚决不从,说道:“如今京中发生如此大的变乱,本宫既然身为皇后,就应当陪在皇帝身边共渡难关,怎么能就像没事发生一样在宫中高卧?”
她坚持着让身边的女官搀扶着她,艰难地登上了车驾,一行人径直往皇上待的谨身殿行来。
徐皇后是大明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的长女,自幼便天资聪颖,喜爱读书,贤名在外,人称“女诸生”。
太祖朱元璋早就听说了她的贤名,又有意与徐达结为姻亲,于是在洪武九年,正式赐婚将她嫁给了四子朱棣,册封为燕王妃。
后来她跟随朱棣来到了北平藩地,待人接物体贴谨慎,很受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成为了朱棣身边的贤内助。
后来靖难之役中,朱棣领兵出征,去袭击大宁。建文大将李景隆乘机引军十万围困了北平城,当时只有世子朱高炽率一万军守卫北平。
那时的王妃徐皇后毫无惧色,冷静果敢,先是劝说姚广孝全力协助世子守城。而部署防御之事,也是坚决支持世子的决定。
李景隆全力攻城,城中兵力不足,徐皇后又去激励那些将校军士们的妻子甚至是百姓们,把他们发动起来,并配发兵甲,让他们也登城据守,终于成功守住了北平城。
后来朱棣成功得了天下,登基为帝,册立她为正宫皇后。
她屡次进谏说天下万民刚刚经历兵乱,急需休养生息,又屡劝朱棣朝中贤才都是当初太祖高皇帝所留,用人应该一视同仁,不应因他们侍奉过建文就疏远他们。
朱棣对她也极为尊重,对她的进言总是言听计从,一一采纳。
这时车辇刚出宫门,外面的凉风一吹,徐皇后禁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她咳嗽得如此猛烈,咳得双眼泪水之流,可是她的心中却还是感觉到深深的忧虑。
她的忧虑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而是为着她的弟弟。
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本来有四个弟弟,除了三弟徐添福早卒,长大成人的有三个。
可惜在靖难之役中,四弟徐增寿因为支持燕王朱棣,暗中与燕军互通消息,密告建文帝的军事部署,被建文帝发觉,终为之所杀。
如今还在世的两个弟弟,二弟徐膺绪在军中任指挥使,拥戴朱棣,自己又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料想一世无虑。
可是剩下的这个弟弟徐辉祖,却着实令徐皇后忧心不已。
徐辉祖作为父亲徐达的长子,承继了父亲魏国公的爵位,一直坚定地支持建文帝,反对燕王朱棣。
他自幼在父亲身边长大,治军作战颇有韬略。靖难之役时他奉命领军参加了白沟河之战,成功救援了陷入绝境的李景隆。后来字齐眉山再次大败燕军,几乎让朱棣走投无路。
可惜后来建文帝听信谗言,忌惮他与朱棣的姻亲关系,免去了他的兵权,调回南京,这才让朱棣后来能够反败为胜。
朱棣入京称帝后,徐辉祖独自一人呆在父亲徐达的祠堂中,据不迎奉新皇。朱棣大怒,亲自审问,他却一言不发,只是拿出家中太祖所赐丹书铁劵,其中有“子孙免死”一条。
朱棣虽然恼怒却无计可施,只得将他削去爵位,禁锢在府中思过。
如今听说他和自己一样,也是身染重病,已经朝不保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