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宗师门徒-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源一时不知外面情况如何,刚走出去,就被几个小鬼给缠住了。
他们把他围了起来,几人一起向他扑打过来。这边,前辈一时还琢磨不透,这袍子里面的玄机。
再一想既然打不到身体,那就打头。就不信他这鬼头,是铁做的不成。
主意拿定,手上就变了招式,下打虚,上打实,这也是形意拳的看家本事。
鬼面人见他对自己的面具感兴趣,猛攻猛打,只能变攻为守。
前辈见对方上当了,一招穿心手,快速击出,袍子终于被撕破了一个口子,从里面射出一股粘液,粘在了他的手上。
鬼面人见自己的元气外泄,一掌把对方打飞出去。急忙护住胸口,脚下也开始摇晃,站不稳。
手下见主人受伤了,跑过来护着,急忙夺路离去。济源看见前辈口吐鲜血,倒在地方。
急忙扶起他,叫道:“前辈,你怎么样?”
前辈问道:“你叔叔没事吧?”
济源答道:“他昏过去了。”
他扶着前辈走进茅屋,看见李三躺在那里不省人事。这时,济源发现前辈的手臂,发黑了!
前辈叫他找来绳子,使劲勒住自己的胳膊肘。只见中毒的一段,开始发肿,血管像是要爆裂一般。
前辈看着自己的手臂,拿过刀子,一刀下去,割开了血管,血一下喷射出来。
济源见流出来的全是黑色的血,叫道:“前辈,您”
前辈喘了一口气,说道:“没事了,毒已经被放出来了。”
山洞里,鬼面人没想到,自己的功法会被人识破。那一掌着实厉害,骨架子都差点被打散了。
他现在需要时日疗伤,一时半会,还拿他们没有办法。
魔门遭此大劫,现在就剩下他们这几个人了,本想着找到那张图,能重整教威。现在看来不行了,必须将此重任传给下一代了。
谁能继承他的衣钵,他要好好斟酌斟酌。
几天里,李三的毒气,反复无常,折磨的他死去活来。济源找了许多草药都不见有效果。
前辈也是元气大伤,再加上胳膊中毒,时而昏迷,高烧不退。俩个病号,整的济源焦头烂额,首尾不能相顾。
又加上山里绵绵不断下着大雨,茅屋已经四处破败,漏水涟涟。
这天,前辈病情有些好转,问道:“这几日,那老鬼有没有派人来?”
济源给他喝了点水,说道:“他们好像消失了,没看见有人。”
前辈苦笑道:“看来他也伤不轻啊!”
又看着外面的大雨瓢泼,问道:“这雨下了几天?”
济源算算日子,说道:“今天是第六天了。”
前辈笑道:“我们有救了,你去看看,山道上,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挡道。”
济源想了想,说道:“我去采草药,看见有狼在我们附近转悠,好像多了许多飞禽。”
前辈站起身,想走出去看看,济源扶着他,站在屋檐下。
他看着满天的大雨,笑道:“小子,这是老天在帮我们啊,老鬼的那些毒计,被大雨给冲刷干净了。”
济源一想到可以走出大山了,也高兴地叫道:“等雨小的,我就去城里给你们抓些药来。”
前辈这时想起他的叔叔,问道:“你叔叔的身体怎么样了?”
济源一脸着急,说道:“毒性发作起来,他满身瘙痒,有几处都被他挠烂了。”
前辈走到李三身边,见他脸色煞白,揭来衣服一看,胸口已经开始溃烂,掉皮。
感慨道:“想不到闻名天下的燕子李三,回落到如此下场,这也是每个习武之人命里该有的劫数,躲是躲不过的。”
雨水缓和了,济源想进城去,又不放心他们。
前辈看出来了,说道:“你放心去吧,老鬼要是能来,早就来了,不会等到现在的。”
济源说道:“我快去快回,路上不会耽搁的。”说着扎好绑带,施展来腿法,冒雨前行。
他刚走不久,一黑影就飞奔到山洞里,将他们的境况告知给了鬼面人。
鬼面人思来想去,他们离开山里是迟早的事,拦是拦不住,但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他们走了。
他想到一个办法,招呼手下人去报官,就说是燕子李三藏身在大山里,叫他们派官兵来围剿。
手下人问道:“圣君,官府要是不信呢?”
鬼面人拿出一个本教信物,一个雕刻精美的鬼符,叫他去找与本教有关的人,他看了东西,就会信你的话。手下揣好信物,冒雨赶路而去
济源到了药房,一摸身上没有钱,怎么办呢!他急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幸蒙面去抢。
这时雨又下大了,街上没有多少行人,药房伙计也打起瞌睡。他走进去,见没有旁人。
伙计见一蒙面人窜入,心里一晃,正要大叫,被他一掌打晕了。济源赶紧寻找他需要的药草,不管多少,打包就走。
这时,有人进来,看见他在翻找东西,跑出去大叫:“抢劫啊!”济源收拾好药材,拔腿就跑。
跑进山,见前辈正守着李三,他的毒气又发作了,疼痛难忍,脸上也被挠出了血印。
济源解开包袱,将止痛散给他服下,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前辈说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得想办法给你叔叔解毒。”
济源看着自己拿回来的草药,不是活血化瘀的,就是止痛安神的,再就是一些进补的东西。
前辈说道:“普通的药材是很难起到作用的,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
济源急切地问道:“什么办法?”
前辈说道:“找西医,他们的药比我们的中药效果大多了。”
济源又问道:“去哪里找啊?”
前辈讲道:“德国人开的协和医院。”
济源想不出什么办法,能把叔叔带到那里去。他先用草药为前辈治伤,叔叔的事只能先缓一步了。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早晨,一缕阳光照进了茅屋,一扫这几日的湿气。
前辈一大早就起来,坐在巨石上练功。济源听到了“雷音”,说明前辈的元气正在恢复中,他放心了不少。
济源又把叔叔背出来,也让他照照太阳。这时的李三,比往日好了些。济源喂他喝药吃东西,都能听的进去。
………………………………
54 郎才女貌
推荐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宫锁帝梦悟空与紫霞
前辈收了功,走进竹林,砍了些竹子做筏子,背着他走上路太慢,还可能遇到麻烦。s还是走水快些。
他将这些办法,说给济源听,他都没有反对。
几日后,草药快吃完了,他想再去城里,走在山道上,突然,看见一群荷枪实弹的官兵,向山里开进。
领路的,他认识,就是鬼面人的手下,心叫不好,他们是来抓燕子李三的!
他赶紧抄进道,赶回来,将此事告诉给了前辈。前辈二话不说,俩人架起李三就向筏子走去。
这时,官兵也已经赶了过来,看见他们要跑,先是鸣枪示警,又是喊话。
济源将筏子推下水,这时,李三却翻身掉在了水里,济源赶紧也跳下水去救。他抱着叔叔,想拼命的游到对岸。
李三却使劲的推开他,自己沉了下去。前辈见官兵已经在岸边,跟着筏子跑。子弹不断射来,激起阵阵水花。
前辈大叫声:“快上筏子。”济源看着叔叔被水流冲走,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抓住前辈伸来的竹竿,一跃而起,跳上筏子。筏子顺水而行,漂上远处。济源再回头找叔叔,已经看不见了。
俩人上岸后,济源大哭不止。前辈安慰他,说道:“你叔叔是想明白了,与其让他那样活着,还不如就这样死了好,这对他是最好的解脱,他不想再拖累你。”
又说道:“这样也保全了他的一世英名,以后江湖上再也不会有燕子李三了,你也就不用在东躲**了。”
进了城,才知道官兵在下游打捞上来了燕子李三的尸体,正在游街示众。
街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有人默默为其流泪,有人惋惜,唉声叹气:“以后谁还会为我们穷苦人打抱不平啊!”
济源挤在人群里,听着人们的纷纷议论,只有默默流泪。
静辕斋里,蔡锷的夫人听下人来报,燕子李三死了,被官府抓到了,正在游街呢,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s
蔡锷听了夫人的话,反而说道:“可惜了,一位英雄豪杰就这么被他们侮辱。”
夫人奇怪地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啊!”
蔡锷看着书案上的燕子标记,感慨道:“朗朗乾坤,却被他们搞的乌烟瘴气,难怪百姓们都一心想让李三为他出气。”
俩人正说着,下人来报,说有人想请将军去赴宴。并递上请帖,蔡锷一看,上面写着:凤还楼。
他这才想起那日在万和楼,那位出手相助的巾帼女侠。
来京后,要么被各大官员请去吃酒,要么陪着袁世凯接待外宾。没事时,大门不出,躲在书斋里读几本书,落得清闲。把这件事都快抛之脑后了。
请贴上,特意注明,为将军压惊。蔡锷一想,在屋里待着也无趣,索性去看看也不妨。
让下人备好马车,便装轻车简从,避过大路上的热闹,悄悄而来。下了马车,蔡锷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只见一位贵妇人正站在府院门口,静等着他的大驾光临。贵妇人走上前,先是请安,后是道喜。
蔡锷问道:“喜出何来?”
贵妇人说道:“燕子李三一死,将军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蔡锷没有直面作答,只是微微一笑了之。
进来府院,蔡锷才知道就请他一人而来,好奇地问道:“怎么就我一人?”
贵妇人说道:“今天,此园只招待将军一人。”说着从花丛中走出一女子。
蔡锷眼前一亮,花容月貌都难以形容她的风貌。贵妇人见他直直地盯着她看,心里就踏实了。
贵妇人叫道:“小凤仙,快来见过将军。”
小凤仙走近含羞请安,说道:“将军的大名,我以早有耳闻。”
蔡锷这才反省过来,看了一眼贵妇人,问道:“这可是令千金?”贵妇人笑道:“她是我的养女,名叫小凤仙。”
贵妇人设宴款待,小凤仙举杯敬酒。s
蔡锷感觉到什么,说道:“姑娘,我们是否在哪里见过。”
贵妇人嫣然一笑,蔡锷才发觉自己言语有失妥当,致歉道:“言语失敬,请姑娘谅解。”说着自罚一杯酒。
贵妇人见他们轻投缘的,借机走开了。
小凤仙又给他斟了杯酒,说道:“将军忘了,你还救过我的命呢!”蔡锷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小凤仙提醒道:“天津城外,林中遇到狼群”话说到这里,蔡锷睁大了眼前,说道:“你就是那个小姑娘啊!”
他很难将眼前这个美貌女子,就那个破落的人相提并论。
小凤仙起身跪在地上,说道:“那日要不是遇到将军,我们的命就没了。”
蔡锷扶起她,问道:“与你在一起的那个是你的什么人?”
小凤仙说道:“我的义弟。”又说道:“还请将军设法帮我找到他。”她将自己接连的遭遇,一一讲给他听。
蔡锷见她讲道伤心处,不时流下泪来。说道:“他要是还在天津,我会设法打探他的消息,你就放心吧。”
小凤仙擦着眼泪,连声道谢。蔡锷没想到自己来到这里,会有此一偶遇。也多少解去了他来京后,不少的烦心事。以后,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李三的尸体被挂在菜市口,示众三日后,才被草草掩埋。济源连个坟头都找不到,他在乱风岗上大哭不止!
前辈知道他心里憋屈,就让他一个人哭去吧,哭完了,想明白,也就真的长大了!
前辈走了,只给他留下个一封信,信里写道:
燕子李三死了,但他的武学不能绝迹。武学乃国之名器,民之精神,我辈习武之人,有责任将其流传后世,也不辱没了你叔叔在天的英灵,珍重!
他这才想起,自己还不知道前辈是哪位武学大家!
后记,国人所传的卖国二十条之中的后十条,根本就没有签订成,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前十一项条款,就是前面所说的部分条款,这些部分内容,在国际法上还说得过去。
另一部分是觉书,这部分包含了许多不能见人的东西,这觉书部分日方并没有告诉各国。
廿一条共分为五个项目,在文件上是第一号包括四条,第二号包括七条,第三号包括二条,第四号包括一条,第五号七条,兹将其全文抄录如下,一共读者思考:
第一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个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议定条款如下:
一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二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三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四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第二号
日本政府及中国政府因中国向认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兹议定条款如左:
一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为期。
二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为盖造商工业应用之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
三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
四中国政府允将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矿开采权,许与日本国臣民。至于拟开各矿,另行商订。
五中国政府应允关于下开各项,先经日本国政府同意而后办理:
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允准他国人建造铁路,或为建造铁路向他国借用款项之时。
将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项税课作抵,向他国借款之时。
六中国政府允诺如中国政府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必须先向日本政府商议。
七中国政府允将吉长铁路管理经营事宜,委任日本国政府,其年限自本约画押之日起,以九十九年为期。
第三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顾于日本国资本家与汉冶萍公司现有秘接关系。且愿增进两国共通利益,兹议定条款如左:
一两缔约国约定,俟将来相当机会,将汉冶萍公司作为两国合办事业,并允如未经日本国政府同意,所有属于该公司一切权利产业,中国政府不得自行处分,亦不得使该公司任意处分。
二中国政府允准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以外之人开采。并允此外凡欲措办无论直接间接对该公司恐有影响之举,必须先经该公司同意。
第四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之目的,兹订立专条如左:
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第五号
一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二所有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
三向来日中两国,屡起警察案件,以致酿成轇轕之事不少,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官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四由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中日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五允将接连武昌与九江、南昌路线之铁路,及南昌、杭州,南昌、潮州各路线铁路之建造权许与日本国。
六在福建省内筹办铁路、矿山及整顿海口船厂在内,如需外国资本之时,先向日本国协议。
七允认日本国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
………………………………
55 大公子袁克定
推荐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宫锁帝梦悟空与紫霞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即受尽了列强的欺侮,自己既不争气,列强则得寸进尺,李鸿章以夷制夷的手段虽不能尽满人意,但弱国无外交,以夷制夷还不失为一种方法。s
欧战爆发后,对中国来说,可算是一个大好机会,利用列强自顾不暇,设法自立自强,把列强势力逐出中国。
可惜这时袁正大力压制摧折新兴的中国锐气,而列强在东方则拿中国作战场,争夺各自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宋教仁死后,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取消籍国会议员资格,解散第一届国会,成立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
袁世凯一步步都是往独裁的道上走的:胡萝卜加大棒地控制国会,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各界名流们要么拿钱说好话,要么干脆滚回家。
后来,连内阁也觉着碍事了,便把取消,降为总统府里的政事堂,内阁总理成为国务卿,各部悉成为“公府”里的办事处
停办各地方自治会。
最后,索性是把总统任期延长到十年一届,还可以连任。那时,他已是五十开外的花白胡子老头儿,再干几届,就终身制了。
袁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人表示过这种茫然:“总统、总理、总长部长,都是总,到底谁说了算?”
内务部总长朱启钤曾更精辟地大发牢骚:“民主就是无主,共和就是不和!”
从封建到共和国体,从“真龙天子”到“民国公仆”,从向来一人专权变成议会政治与责任内阁制。
这一切,对昨天还是大清国臣工的袁世凯这个前朝的首席军机大臣来说,是有太多的不适应!
昨天还跪地咚咚磕头的人们,现在比肩而坐,为各自的政治主张争论不休,投票表决国事。
须知,西式黑呢高帽罩着的是刚刚剪掉辫子的脑袋。现在的人们,不静下心来,恐难想象出民国初期的国会现场。
在参政院参政的杨度一直都在揣摩着袁世凯的心思。辛亥革命之后,南北民主建国运动,可以说是搞得一团糟。
宋教仁死后,更是南北对峙。这时,他又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效仿德、日、英,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但不知怎样才能说动袁。
现在好了,袁世凯主动罢免了的国会议员资格,这让杨度一时看到了救中国,还得有一位英明的君主领导,才能聚拢人心,而这样一直吵吵闹闹的民主共和是救不了中国的。
这时,杨度看到一个机会来临了,在德国留学治疗腿伤的大公子袁克定回国了。
当年,袁世凯被清廷罢官,临行在火车站,无人敢相送,只有徐世昌和杨度前来,这让袁世凯感动的老泪纵横。
返回原籍后,杨度又成了袁家的常客。
就在清廷再次启用袁世凯时,又是杨度在身旁为其出谋划策,托病不出,为其迎来了一个首席军机大臣的至高权力。
这为后来逼溥仪退位,袁世凯当上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杨度都有着无人能敌的功劳。
袁克定对杨度的才华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袁克定回国的消息被许多人知道后,各种拜帖都涌进他的府邸。
有往日好友,有官场旧部,等等以各种名义想来拜访的人员,把府邸外都围成闹市区了。
袁克定坐在书房,看着眼见摆着一大堆的拜帖,红的刺眼,脑袋都有些迷糊了。
这时,他的二姨太太章氏端来了一碗莲子羹走了进来,看见袁克定愁眉不展,轻轻放下后,绕到他的背后,轻柔他的肩膀。
袁克定闭上眼躺在太师椅上,说道:“淳儿,还是你知道心疼人。”说着一把将章氏抱着了怀里,想一亲芳泽。
可是,门外下人叫道:“大少爷,又有人送来拜帖。”
袁克定刚点燃的情绪,一下子转化为愤怒,大叫:“滚!都给我滚蛋!”一挥手,把书案上的拜帖全都扫到了地上。
章氏不解地问道:“你这又是为何啊?”
袁克定站起身,走到书房门口,望着外面,撩起长褂,亮出自己的左腿,怒气未消地说道:“他们不就是想知道,我这条腿到底在德国有没有治好,好为自己以后的前程来探个底罢了,哪里是来看我的。等他们知道我还是个瘸子,心里还不知道怎么嘲笑,讽刺我呢!”
章氏见满地的拜帖,无处下脚,蹲下身去捡拾,无意中看见一张字体端庄,文辞优美而不失大师气度的拜帖,上面写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