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芸如释重负地点点头,说:“这些情况我也都考虑到了,只是觉得大家以前都没这么搞过,一下子把声势闹得太大,怕有人说闲话。”

    “至于政策、舆论方面,大可不必担心。”杨昆就事论事地谈道:“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咱们国内此前的贷款政策还是相对保守了一些,贷款的用途过于单一,在审核方面,过于注重实物抵押和资质审查,对于贷款户的信用等级评估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估标准。”

    “据我所知,目前在京、沪、粤等大城市,正在搞贷款购房的相关试点工作,所谓的试点,其实就是摸黑走路,房地产的买卖合同怎么签,国土房管局的人也不知道;税收怎么收,税务局的人也不知道,按揭怎么办,银行也不知道。咱们现在所做的,跟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所差的只是规模大小、标的物不同而已。”

    “国家为什么要鼓励这种先花未来钱的行为?一个原因是楼市泡沫的破裂,就以我此次南下亲眼所见来说,自前年开始,羊城的房价从7500米每平的高位一直跌到每平米不足6000元,而且照目前的形势来看,还将继续下跌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国家要搞市场经济,金融改革就势在必行。”

    最后,杨昆总结道:“所以,咱们这么搞,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大风向的,完全没必要畏首畏尾,甚至可以在舆论和宣传方面再加一把力度,能引起上面关注的话,对你的工作也是莫大的助力。”

    作为金融业内人士,曾芸对于类似的论调自不陌生,只是自己私下里琢磨是一回事,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特别是这番话是从她最为信任的杨昆嘴里说出来的,意义更为重大,说服力也更强。

    她点点头,“大方向是这样没错,不过在小范围内,还是要尽量做到稳扎稳打,舆论方面的事先不考虑,等真的做出成绩再说吧,另外,交警那边,准备持续施压到什么时候?”

    杨昆笑道:“快了,原订的计划是半个月,出正月之后,对上路车辆的管理会相对宽松一些,这股卖车的热潮也就会随着渐渐冷下来,毕竟大家还要开门做生意,像灯光不全、超载超重之类的小问题也是屡禁不绝,过度较真的话,怕是就有人要到县里告状去了。”

    曾芸莞尔一笑,“你从中也捞了不少好处吧?”

    杨昆面容一肃,一本正经地答道:“咱做的可是正当生意,从来不屑于搞什么阴谋诡计,再说这么搞也是为大家的人身、财产安全着想,至于好处嘛……这些天也挣了有小几十万,乐观地估计,当月的毛利润差不多能破百万,不过这门生意是跟朋友一起搞的,每个人最多也就分个二、三十万,毛毛雨而已。”

    (上传了居然没点发布,我的错,这是25号晚10点的一章,不算在今天的更新里。)
………………………………

第510章 :傻人傻福

    谈了一个多小时,曾芸提议去时风销售处看看。

    杨昆正打算跟虎子见一面,便坐上她的捷达,前往标准件市场。

    驶进销售处的大院时,几辆送货的大车刚刚离开,200多辆崭新的三马车停在偌大的院子里,只占了不到四分之一大的面积,此时正有不少买主在试车,柴油机的轰鸣声“突突突”地响成一片。

    时机来得太过突然,暂时没时间修建新的办公场地,就把原屠宰场遗留的宿舍和门房草草整理了一下,一间用于现款销售,一间用于现场办理贷款申请手续,还有一间安排给了车管所的几名工作人员,当场填表、拓号、拍照,拿着手续到车管所就能直接上牌。

    上千辆新增的三马车补充进标准件市场之后,该地的运输能力明显回升,供需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现场购车的人们就不像前几天那样争得头破血流,办理贷款购车手续的客户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曾芸在这里安排了七名工作人员,每个人面前都有好几位客户在排队等候。

    除此之外,杨昆还特地和王波打了个招呼,请他老爷子出面协调,请县工商局外派了两位工作人员常驻这里,以便及时审核客户的工商登记资质。

    分别和工商局、车管所、城信社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道了声辛苦,杨昆把虎子叫到一边,“有几件事,你记一下。”

    虎子一咧嘴,“哥你说。”

    杨昆说:“第一,我年前跟你提过的,往你这边配辆车,这一半天你抽个时间,从账上支一笔钱,到市里提辆捷达,颜色无所谓,办事方便些,也能保证去信用社存取款的安全问题,你要没时间,就托何平或三皮去办。”

    虎子点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售后问题,咱们做生意不能只管杀不管埋,等忙过这几天,你跟厂家联系一下,挑几个手巧的伙计,到厂家学学怎么维修,不要求个个都能成技师,至少也得能处理常见故障,以及更换零配件什么的。”

    “行,我记住了。”

    “倒也不用急,新车一般开上几个月没事,另外……”杨昆朝屋里摆摆头,“外单位的工作人员过来给咱们帮忙,生活上一定要照顾得周到些,该吃吃,该喝喝,别舍不得花钱。”

    虎子咧嘴一笑,“这我知道,放心吧哥,肯定不会给你丢面子,还有别的事不?”

    杨昆左右瞅瞅,放低声音说:“还有件事,是关于你的提成,我反复考虑过,除了工资、奖金、加班费之外,每卖一辆车再给你提15块钱,从头一笔买卖开始算,你回头统计个数字给我,别嫌少,也别跟外人提。”

    虎子乐了,“一千好几呢,可不少了。”

    “什么一千好几!”杨昆气得踹了他一脚,“少算了个零,笨得跟猪一样!”

    虎子一下子张大了嘴,“啊!这,嘿嘿,这也太多了点吧?”

    “所以才让你保密呢,跟李丽也别提,你自己给这笔钱想个名目,我给你签字。”杨昆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一直想跟你提这事,只是这几天出远门,没顾上……先别忙着傻笑,这笔钱是给你留着娶媳妇用的,要让我知道你小子出去胡花乱造,怎么给你的,我还怎么要回来!”

    虎子就嘿嘿地笑,“我分得清轻重,其实,嘿嘿,我跟李丽商量好了,等她高中一毕业,我们俩就办酒!”

    杨昆错愕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摇头笑了,“傻人有傻福,嘿!”

    他早上和邵兵商量好了,中午准备请计委、规划和土地等单位的办事人员吃饭,看时间也快11点了,待了没一会,就和曾芸一同乘车离开。

    问过曾芸中午另有饭局,杨昆就请司机小路将自己放到开发区路口,和他们挥手告别。

    走进店里,一眼瞅见刘彦波正撅着屁股趴在收银台上,手舞足蹈地跟齐小霞说话,杨昆微微皱了下眉头。

    齐小霞也是被纠缠得没办法,只是看在他是老板亲戚的份上,不好意思太落他的面子,见杨昆进门,便用眼神向他求助。

    一言不发地站了几秒钟,不想刘彦波正说得兴起,压根没发现身后多了个人,也没注意到齐小霞眼神不对,直到听杨昆咳嗽了一声,才回头瞅了一眼,“哟,小昆?啥时候回来的,这一去可有一个多礼拜了吧?”

    杨昆没答他的茬,看着齐小霞,沉声问道:“好清闲嘛,不用做事了?”

    齐小霞知道他明着训斥自己,其实是在责怪刘彦波,很配合地低下头,“对不起,杨总,我知道错了。”

    刘彦波的心思却不像她这么透彻,丝毫体会不到杨昆话里的责怪之意,反而笑着帮她开脱:“这事不怪她,是我主动跟她聊天的……”

    杨昆没等他说完,直接问:“我二叔呢?”

    刘彦波讨了个没趣,讪讪地笑了笑,“在楼上,跟几个批发商谈事情呢。”

    杨昆点点头,没再说话,直接朝楼梯走去,走出几步远,又回过头来吩咐齐小霞:“中午请人吃饭,帮我留个单间。”

    齐小霞答应了一声。

    瞅着杨昆的背影,刘彦波咂咂嘴,“情绪不对啊,谁惹他生气了?”

    正在翻看订餐登记簿的齐小霞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走到楼梯拐角处,迎面正遇上杨建军陪着西郊冷库的几位小老板下楼,杨昆热情地和大家握手,说:“有段时间没见了,相请不如偶遇,中午一块吃顿饭?”

    大家都是生意人,这次过来也只是例行对账、催款,正事办完了,钱也拿到手了,就没有多待,和杨昆寒暄了几句,分别上车离开。

    跟二叔回到办公室,杨昆开门见山地问起刘彦波最近的表现。

    杨建军心地厚道,避重就轻地答道:“还行吧,我提点过他几次,说话办事比以前都有长进。”

    杨昆就问:“他跟齐小霞怎么回事?”

    杨建军平时太忙,这几天也要跟何平一起参谋标准件市场分店的事,倒真没注意到这些细节,闻言一愣,“他跟小霞怎么了?”
………………………………

第511章 :善意回报

    杨昆把刚才进门时看到的情形说了一遍。

    杨建军不以为然地笑道:“年轻人嘛,在一块说说笑笑很正常吧?”

    杨昆却不这么认为。

    是不是正常,从刘彦波言行中透出的热切和齐小霞眼神中的无奈就能看出些端倪来。

    他并没有针对刘彦波的意思,男未婚、女未嫁,窈窕淑女、君子好俅,无可厚非。

    不过,假如他因此而影响到店里的生意的话,就超过杨昆的容忍范围了。

    虽说在创业初期,家族成员的向心力是民营企业不可或缺的动力,但杨昆一直想把旗下的各项产业引导到制度化运营、规范化管理的正轨上来,对自家的亲戚,更是要严格要求,不然的话,很容易在别的员工心目中造成“人家是老板亲戚,有特权”的误解,长此以往,对公司内部管理相当不利。

    除了这个长期目标外,也要考虑到何平的感受。

    他跟齐小霞正处得热乎,眼看都快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了,刚才的场面要是让他撞见,虽然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至于当场跟刘彦波闹什么不愉快,心里肯定也会有些小别扭。

    一边是哥们,一边是亲戚,很难分得清谁远谁近,也只有遵循齐小霞本人的喜好,分个先来后到了。

    杨昆决定给刘彦波挪个位置。

    他闭着眼睛考虑了一会,对二叔说:“时风销售处那边正缺人手,我准备把他调过去。”

    杨建军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不过知道他的性子一向决断,说出来的话很少会收回去,想了想,说:“调教了个把月,刚用得顺手了些……”

    杨昆摆摆手,“就这么定了,过一半天,我再给你寻摸个好司机,包你满意,对了叔,一会邵兵带土地、计委等部门的人过来吃饭,我不喝酒,你是不是出面陪一下?”

    杨建军点点头,“没问题。”

    一直等到12点半,一身风尘的邵兵才开着同样尘土满面的奥迪车回来,后面跟着一辆切诺基、一辆面包,除了县土地局规划科、土地利用科、地籍与测绘管理科的几名工作人员外,还有县计委的一名副科长、开发区管委会“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办公室”的一名副主任科员。

    要筹办养殖场,除了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之外,还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征地方面的有关规定,在防疫、环保等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今天上午的任务是实地测绘,就没请畜牧局、卫生防疫站、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

    今天这顿饭,杨昆给出的招待规格相当高,茅台酒、中华烟管够,叔侄俩同时作陪,还特地请老丁亲自掌勺,整治了一桌拿手的川菜。

    公务、商务宴请讲究对等接待,虽然在座的都只是些具体办事人员,级别最高的也只是副科,不过杨昆考虑到计委、土地都是要害部门,这帮家伙又都是玩惯了数字的,万一在无意中怠慢了他们,随便动动笔杆子,自己要蒙受的损失可远不止这一顿饭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杨昆预想的征地计划中,沿省道向南的这片荒地在土地规划上不属于农业用地,倒是符合新建养殖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的规定,和县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不冲突。

    但这里有个意料之外的小麻烦,那就是这片地皮上事实存在着不少周边村民自行占用、开辟出来的麦田,假如有人以此做文章,将这块地或其中一部分面积划到农业用地的范畴之内,先不提占用耕地的高额补偿费用,光是相关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就能把人折腾到发狂。

    以杨昆对公职人员办事作风的理解,类似的小手段简直防不胜防,

    有诚意的付出往往能收到善意的回报。

    一来感受到杨昆表现出来的尊重,二来也想结交这位易阳县工商届的新贵,喝到酒酣脑热时,土地利用科的那位科长善意地提醒杨昆,县人民政府、土地局审批的征地权限为耕地3亩以下,其他土地10亩以下,涉及到上千亩国土面积的征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市级国土部门的审批权限,至少要报到省一级政府部门才有权力审批。

    因此,他建议杨昆,不妨化整为零,分期申请,第一期先申报个百八十亩地,最高不要超过200亩地,先把土地使用证办下来之后,再根据实际需要,以扩建的名义,将计划内的其余土地面积逐步拿到手里。

    对他的建议,杨昆表示虚心接受,并郑重地提醒邵兵记下来,回头再跟县领导沟通。

    他知道,像这样的细节问题,土地局的一、二把手们是不会提醒他的。

    县领导有指示,咱们绝对一丝不苟地执行,你想征多少就给你报多少,别说1000亩荒地了,就是2000亩耕地,也照样敢给你往上报,直接报到国务院,接下来的审核、批复手续就不归咱们管了。

    而且他也知道,即便这种化整为零的申报方式降低了审批难度,即便有县级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县计委、招商局、土地局等部门的主管和工作人员帮忙奔走、申报,相关的审报、批复程序也将是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批复。

    当然,不管是投资建厂还是搞房地产,没有谁会一直等到土地使用证拿到手才展开项目的,该报的报,该审的审,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往下进行。

    一顿饭吃到尽欢而散,送走客人,喝了不少酒的杨建军回家午休,杨昆用办公室的电话跟刘全保联系了一下,说准备将时风销售处的院墙、大门重新翻修一遍,再翻盖几间办公室和宿舍,跟他约好10分钟后面谈,然后下楼,吩咐邵兵开车,顺便叫上了刘彦波。

    刘彦波给杨建军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司机,还是第一次有机会坐上这辆奥迪,摸摸这个,动动那个,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到了地头,下车之后,杨昆告诉他:“这边严重缺人,我跟二叔商量过,暂时把你借过来帮几天忙,先挂个副经理的职务,跟虎子搭伙把这摊子管起来。”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毫无思想准备的刘彦波顿时愣了。

    (请同组的大能“天兵”帮忙做了个封面,我大二组人才济济啊,顺便推荐一下天兵巨的《都市无敌特种兵》chuangshi。qq。/bk/ds/456891。html)
………………………………

第512章 :希望渺茫

    把表哥“发配”到农用车销售处,杨昆就把他的事抛到了脑后。

    转过天,周一,上午9点,杨昆和邵兵到县政府办公大楼,先和刘运升见了一面,就征地手续交换了些意见之后,到畜牧局拉上正副两位局长,一起到农大拜访一位姓马的副教授。

    马教授是回民,老家在甘陕一带,牧民出身,研究了一辈子牛羊,在畜牧业这个小圈子里称得上是权威人士,在周边省市的业内拥有不小的名气,还同时被好几家大型养殖场聘为顾问。

    深入细致地沟通了一番之后,杨昆对畜牧局帮他联系的这位年逾六旬的学者很满意。

    或许是经常和相关企业打交道的缘故,马教授除了学术扎实,见识渊博之外,性格也非常乐观、开朗、健谈,和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守旧派知识分子截然不同,对于畜种来源、皮毛销路、草料供应等商业渠道熟之能详,称得上是学以致用的典型代表。

    马教授对他的印象也不错。

    和他平常接触的农民企业家不同,杨昆年纪虽幼,却是谦逊有礼,谈吐不俗,言行举止间不带半分暴发户们常有的骄狂。

    而且马教授能感觉出来,杨昆对他的尊敬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成功人士刻意摆出来的那种礼贤下士式的客套。

    听他开口闭口以弟子自居,马教授谦虚地摆摆手,“一个教书匠而已,杨老板亲自登门已经够给小老头面子了,可不敢这么称呼。”

    杨昆笑笑,说:“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这句话一出口,顿时让马教授引为知己。

    详细了解过杨昆的投资规模、养殖范围和用途后,马教授向他建议,为了将防病防疫工作的难度和重大疫病可能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新手入行最好不要盲目求全,在符合国家养殖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场初期尽量以育种、繁殖为主,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扩容。

    在畜牧品种方面,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马教授向他推荐了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性能遗传稳定、裘皮质量好、适应性强的小尾寒羊,以及国内传统四大优质黄牛之一的鲁西黄牛。

    对于杨昆准备配套上马屠宰场和冷库的做法,马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同意见。

    他告诉大家,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肉,主要以热鲜肉和冷冻肉为主,从食品卫生和营养健康的角度出发,这两种肉都不值得提倡。

    热鲜肉是指畜禽在屠宰加工后,经卫生检验合格的肉,一般为当天宰杀,当天出售,没有经过任何降温处理,在从加工到零售的过程中,不但要受到空气、苍蝇、运输车和包装等多方面污染,而且这个过程中肉温较高,尤其在夏季,细菌最容易大量增殖。

    冷冻肉是指畜禽一经宰杀,经预冷后,在-18c以下速冻,使深层温度达-6c以下的肉,这种肉虽然细菌较少,吃着比较安全,但在食用前需要解冻,反复冷冻、解冻的过程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无论烧、烤、煎、炸还是涮,都会影响到口感。

    和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相比,马教授更推崇排酸肉,就是在牲畜被屠宰后及时进行冷却处理,使肉的温度在24小时内降到0c―4c,并在后续的一系列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以抑制肉中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肉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口感更好,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也要高得多。

    对于这种经过排酸处理的冷却肉,来自于21世纪的杨昆自然不会感到陌生。

    后世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所谓冷鲜肉,其实就是排酸肉。

    在杨昆的印象里,早在21世纪初,双汇、金锣等肉类加工企业就已经开始引进、推出各自的冷鲜肉产品,经过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排酸肉在国内鲜肉市场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虽然受工艺设备、成本和消费者购买习惯所限,还达不到像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将近100%的普及率,却也成功地将冷鲜肉的健康消费概念灌输到了大众的脑子里。

    杨昆不惜投巨资上马低温冷冻库,也是受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只是脑子里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具体的概念而已。

    这一点和马教授的思路可谓不谋而合。

    对于杨昆的“远见卓识”,马教授表示赞赏,同时表示,排酸肉对肉的加工工艺要求很高,除了必须在屠宰后及时冷却排酸外,对相应的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温度控制也有严格的规定,这些步骤中只要有一个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叫真正的排酸肉。

    这样一来,相应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就要进一步增加。

    对此,杨昆表示:“我要做的是品牌,要把喜羊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就不能只顾这些蝇头小利,必须从起步阶段就和那些短视的餐饮企业拉开距离。”

    双方越谈越是投机,杨昆便正式向马教授发出邀约,想聘请他为喜羊羊畜牧基地的总工程师,全权负责该项目的筹备和运营工作。

    对他的诚意,马教授表示欣然接受,同时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身体以及还在别的企业兼职等情况,不可能全身心地扑到这个项目上,为此,他向杨昆推荐了几名得意门生,请他们代为出面奔走,负责具体的筹建、施工和监督工作。

    在马教授的书房等了半个小时,杨昆见到了他这几位弟子。

    两男一女,年龄差不多,都是本邺河地区的学生,今年大三,名义上还有半年才大专毕业,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