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平收起玩笑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警告他:“老肥这家伙见钱比爹娘还亲,你要当心他。”

    杨昆心里一暖,点头说道:“我有分寸。”

    何平刚下火车,又乏又累,到医院走上一回,人情算是尽到了,便没再跟着杨昆来来回回地折腾,自己回家补觉去了。

    杨昆取了钱回来,迎面遇见一帮混混模样的年轻人气势汹汹地走出医院大门,分别上了两辆面包车,呼啸而去。

    杨昆心里诧异,到病房把钱交给常三,问他:“刚才那帮人是怎么回事?”

    常三说是平时跟着老肥混的一帮伙计,认定老肥住院是因为喝了假酒,说要去找前天吃饭的李子园饭店麻烦,说什么也得让饭店出点血。

    杨昆知道那帮人无事生非的尿性,默默地替躺枪的饭店哀悼了一番。

    他问常三是怎么想的,常三说他找当天一起喝酒的几个人问过,别人都没事,应该还是喝酒过量的原因。

    杨昆开始往酒里掺安定时,他和老肥都已经喝得半醉,味觉比平时迟钝得多,根本没察觉到异常。

    见常三手里拿着几张化验单,杨昆旁敲侧击地问过,是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脑电图检查结果。

    常三文化水平不高,干脆把单子递给他,让他自己看。

    杨昆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真是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高血压、糖尿病、酒精肝、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加上过度肥胖,各种富贵病都能在老肥身上找到症状。

    确认其中没有安定类药物过敏或中毒之类的字眼后,杨昆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这时,老肥醒了。

    杨昆问他感觉怎么样,老肥不以为意地笑笑,说小菜一碟,要不了命。

    杨昆注意到他的眼角和嘴角有点斜。

    常三也发现情况不对,背着老肥去找到医生,医生开了单子,叫他先带病人去做个脑部ct。

    常三去缴了费,拿着单子回到病房,老肥正催杨昆赶紧找人、找车,把李春城店里的机器拉过去。

    杨昆刚才还担心老肥药物中毒,这会却在后悔当初没多喂几片药给他。

    听说要做脑ct,老肥执意不肯,说他脑子清醒得很,用不着做那玩意。

    还是杨昆在旁边帮着劝说,老肥才不情不愿地挪着步子,由常三帮忙举着药瓶,走进了ct室。

    检查完毕,听ct室的医生说半小时后来拿结果,常三扶着老肥回到病房,聊了没几句,老肥精神不济,躺下没一会就睡着了。

    杨昆和常三在走廊里抽烟、聊天的功夫,来病房探望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他冷眼旁观,来人里既有在街面上叫得响名号的大混混,也有西装革履的公职人员。

    两个小护士在旁边窃窃私语,说这阵仗快赶得上县长老丈人住院那回了。

    见常三忙着应付访客,杨昆和他打了个招呼,说自己先去上课,明天再来。

    晚自习时,他从韩学彬口中得知了那帮混混围堵李子园饭店生事的经过。

    李子园饭店是县供销社下属企业,饭店经理本身就是县社副主任,在镇上也算是个场面人物,对于自家饭店卖假酒的无赖指控自是一口否定,混混们又不肯轻易让步,围着饭店大门久久不散,引来无数行人驻足,反复交涉未果的情况下,经理叫人打了110报警电话。

    110接警台随即把案子转给了城关镇派出所处理。

    吴清江也因此得知了老肥入院的消息。

    他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准备观察一两天再作决定。

    老肥入院的第二天,9月16号,杨昆守孝百日期满,摘掉黑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街上把一头长发剃了个精光。

    神清气爽地从理发店里出来,他依约到城信社去拜访曾芸。

    曾芸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公务,看见杨昆进来,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沙发示意他坐下。

    杨昆把装着相机的包放在身边,耐心地等了20分钟,曾芸才从文件堆里抬起头,问他:“你是……”

    见对方居然没认出自己,杨昆心中顿时生起一股挫败感,微微欠了下身子,提示说:“曾主任,我是杨昆,上次和肖主任一起……”

    曾芸这才恍然,捏着眉心摇头轻笑,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刚才一眼没认出来,你这形象变化实在太大了些。”

    杨昆配合着笑了笑。

    曾芸从抽屉里取出一只牛皮档案袋,说:“你的事,我跟行里同事议了一下,操作的难度不小,上面也还没有明确的答复,资料你可以先带回去,等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杨昆知道资料一交回到自己手里,这件事就算彻底黄了,他还是不肯轻易放弃,站起身来,说:“要是不麻烦
………………………………

第47章 :事在人为

    曾芸看到了他留在沙发上的包。

    略感诧异地从桌后转出来,拉开门看时,杨昆已经不见踪影。

    她走到沙发前,拿起帆布包,只用手轻轻一摸,就知道里面装的是台相机。

    感情不是无意中落下的。

    曾芸拿着相机包,细细地回想这几次接触时杨昆的表现,含笑摇了摇头,拉开办公桌最下面的抽屉,把相机连包一起放了进去。

    从城信社出来,杨昆拿着何平给他的取货单到火车站问过,托运的苹果机已经到站了。

    就在车站广场雇了辆车,将几台苹果机拉到店里,拆箱、插电、测试,一直忙活到中午。

    对于儿子明目张胆的逃课行为,刘素芬早已习以为常,初时还唠叨几句,后来也就想开了,反正这小子不是读书的料,只要不为非作歹,也就由着他胡闹。

    午饭后,杨昆躺在床上假寐,听着耳机中传来的节奏舒缓的钢琴曲,一颗心却始终静不下来。

    贷款受阻,一台相机能起到多大作用,他心里实在没有把握。

    吴清江态度不明,催是催不得,等又等不起。

    医院里的老肥还在等他回复,躲也躲不过去,杨昆绞尽脑汁,才琢磨出一个拖延的借口。

    他打算跟老肥商量一下,找家家具厂,订做一批新机壳,给那批旧街机来个新瓶装旧酒,不求焕然一新吧,起码得配得上动感地带的整体风格和档次。

    反复斟酌了一下措辞,杨昆觉得这个借口还算充分,打定主意后,他再次来到县第一医院内科病房。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老肥的病床空着,一直鞍前马后侍候着的常三也不见踪影。

    杨昆到医护办问过,才知道老肥病情加重,已经搬到了重症监护室。

    这个消息让他心里喜忧参半。

    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他找到了常三。

    常三告诉他,昨天傍晚,老肥一觉醒来时,意识已经有些混沌了,反应迟钝,口齿不清,半边身子发麻。

    医生判断,是由于那天酒后睡姿不正,压迫脊椎血管,导致大脑长时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后遗症,只是从脑ct的片子上,却看不到明显的血管梗塞或出血症状。

    医生的建议是,先保守治疗,稳住病情后,做个脑部mri(核磁共振)深入检查一下,再确定治疗方案。

    易阳县医院只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没有核磁共振检测仪,相关的检测需要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做。

    杨昆默然无语,过了一会,才问常三:“怎么没见他家人,万一要做开颅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怎么办?”

    常三摇头叹气道:“自八三年以后,他爹妈就跟他断了往来,几个姐弟的关系处得也不怎么好,老肥根本不让我通知他们。”

    杨昆跟着叹了口气,说:“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尽管说话。”

    常三挤出个十分勉强的笑容,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数了几张递过来,“这是昨天借你的。”

    杨昆不接,说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

    常三坚持把钱塞给他,说:“老肥手头闲钱虽然不多,在医院住个一年半载的倒也住不穷他。”

    杨昆心里感慨,一个人混到老肥这个份上,钱财不愁,朋友不缺,最亲的亲人却形同陌路,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和常三分开后,杨昆找到内科主任,就老肥的病情向他详细咨询。

    头发花白的内科主任告诉他,从老肥的症状及类似的医学案例来看,半身瘫痪或暂时性失忆都有可能,前者的机率相对高些。

    对杨昆来说,半身瘫痪不难理解,暂时性失忆有点抽象化,也能想像得到。

    无论结果怎样,他都知道,老肥完了。

    他背后的金主们不可能把资金交给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来保管、运作。

    失去了资金和人脉,老肥这棵大树就算倒了,攀附在他周围的猴子们自会另觅高枝。

    想到这里,杨昆有些怅然若失。

    困扰了他好些天的难题,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解决了?

    早知如此,那天就该顺手牵走自己的借条。

    万一老肥就此一病不起,说不定连这笔账都有赖掉的可能。

    当然,现在再说这个,为时已晚。

    更实际一些的问题,是吴清江手里那本流水账。

    思前想后,杨昆觉得,以目前的形势,自保无虞,没必要再落井下石。

    从医院出来后,他直奔城关派出所。

    问过值班民警,说吴指导员去县局汇报工作了。

    杨昆心里“咯噔”一下。

    在派出所附近找了家有公共电话的杂货店,他给老吴打了个传呼。

    等了十几分钟,电话也没回过来。

    杨昆心里百味杂阵,怔怔地出了会神,径自回了学校。

    传呼机在腰间震动的时候,吴清江正坐在周副局长的办公室里。

    和杨昆相比,他的信息来源要灵通得多。

    老肥住进重症监护室之后不久,他就得到了消息。

    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在那些大人物的眼里,老肥无疑已经成了一枚弃子。

    用不了多久,他手里的资金就会溯本归源,各归来处,查无可查。

    到那时,杨昆交给他的这本流水账就会失去时效性。

    趁他病,要他命。

    吴清江准备搏一把,至于老肥会落到什么样的下场,他根本不在乎。

    俗话说善不从警,在系统内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性格里的慈悲、怜悯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消磨得荡然无存。

    下定决心之后,他和周副局长的司机小陈联系了一下,表达了希望当面向周学礼汇报工作的想法。

    听到这个消息,周学礼愣了一下。

    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把吴清江归入到无法拉拢也没必要拉拢的那一类人里。

    他想不出吴清江有什么工作需要向自己当面汇报的。

    不过看在他主动示好的份上,周学礼还是决定给他一次机会。

    下午上班时,吴清江准时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

    彼此都是大忙人,加上经常见面,也无需客套,吴清江直接把账本放到了周副局长面前。

    随意翻看了几页,周学礼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隔着办公桌,吴清江目不斜视地端坐着,静等周学礼开口。

    许久之后,周学礼合上账本,拿起桌上的香烟,递了一支给吴清江。

    这是个善意的信号。

    吴清江心里暗喜,掏火机凑上去替周学礼点上烟,给自己也点着了,谨慎地抽了一口。

    周学礼手中夹着烟卷,闭着眼睛思索半晌,忽然问:“这东西哪来的?”

    吴清江暗自佩服,领导就是领导,明明出于他的授意,愣是表现得跟局外人似的,有功就捞,有过就把别人推出去当炮灰,单论这份涵养和手段,自己便是拍马都赶不上。

    至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他认为周副局长还是对自己有点不放心,有意出言试探。

    这会要是认真,他就输了。

    于是他模棱两可地答了一句:“一个熟人交给我的,保证真实。”

    周学礼缓缓点头,不再说话,一边抽烟一边静静地闭目思索。

    一支烟抽完,他拿过手包,把账包装了进去,对吴清江说道:“牵扯面太广,暂时不要声张,等我的消息。”

    吴清江立刻站起来,低声答道:“是!”

    见周学礼也夹着手包站了起来,吴清江眼明手快地从衣帽钩上取下警帽递了过去,紧走两步,替周学礼拉开了房门。

    周学礼拍了拍他的胳膊,说了声“不错”。

    二人先后下楼,经过一楼的司机值班室时,吴清江主动伸手在窗户上敲了敲。

    小陈正在看两名老司机下象棋,听见动静,扭脸看领导在走廊上等着,忙拉开门迎了出来。

    等周学礼坐进后座,小陈一边发动车子,一边轻声问他去哪。

    周学礼说:“市局。”
………………………………

第48章 :谁最可恨

    吴清江站在办公楼外的台阶上,目送桑塔那警车驶出县局大门。

    由于在派出所耽搁了一会功夫,杨昆回到学校的时候,第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一半。

    想到下一节就是体育课,他干脆直接跑到操场上,一直坐到下课铃响。

    当同学们陆陆续续到操场集合时,看到杨昆青皮葫芦似的头型,男生捧腹,女生掩口。

    刘小亮一脸震惊地看着他,说:“昆哥,你也太不珍惜自己的形象了,以前长发飘飘多有艺术家气质,远远一看跟老狼挺像,现在可好,演个诈骗犯都不用化妆”

    杨昆睨了他一眼:“老狼……哥长得有那么后现代感么?”

    魏令军好奇地伸手摸摸他的脑袋瓜,感慨道:“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脑瓜这么圆,活脱脱就是一足球,不踢球真是可惜了的。”

    杨昆追着他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再尼玛提足球,哥跟你玩命!”

    就连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聂老师也一本正经地跟杨昆说:“短发好,风阻小,跑百米时,成绩至少能提高0。02秒。”

    杨昆一脑门黑线。

    说笑打闹中,他暂时忘却了身外的烦恼。

    对他来说,校园是一片难得的净土,没有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没有唯利是图的精心算计,可以将在心中不停翻涌的负面情绪暂时抛开,肆意享受汗水与笑声齐飞的青春年少。

    十多分钟的训练课结束后,聂老师宣布全班自由活动,然后叫了郑俊鹏和另外两个男生去抬器械。

    一帮牲口闲得无聊,围坐在一起辩论全一中谁最可恨。

    包括韩学彬在内的几名爱逃课的男生同时推选政教处主任老刘,理由是随意打骂、体罚学生,还乱罚款,堪称男生头号天敌。

    有人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认为老刘对捣蛋学生狠,于那些遵守校规的好学生还算无害。

    也有的说老刘至少正派点,那俩年轻干事比他要可恨得多,整天无所事事地到处瞎逛,害得大家翻个墙头都提心吊胆。

    还有的说是传达室那俩上了年纪的门卫,干着打更的活,操着打仗的心。

    魏令军提名后勤处主任王旭东,认为他是害大伙吃不饱饭的罪魁祸首,并分析说,如果不是他在中间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大食堂的饭菜也不至于差到连猪食都不如的地步。

    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

    刘小亮问他:“那你还一顿吃6个馒头?”

    魏令军愁眉苦脸地说:“就这还没敢吃饱呢,我要放开了肚子吃,我妈非跟我断绝母子关系不可。”

    一名练长跑的女生接茬说:“我觉得王旭东老婆才最可恨,学校开设小卖铺是为师生们服务的,她可倒好,什么东西都卖得死贵,就拿豆腐乳说吧,酱菜厂卖1块5一大罐,她直接拆开了卖1毛钱一块,卖一罐起码赚两罐。”

    这番话引来了大家异口同声的声讨。

    杨昆见刘小亮没有出声附和,拿胳膊肘碰碰他,问:“你呢,最讨厌哪个?”

    刘小亮往他身边凑了凑,低声说:“我最恨咱们班历史老师。”

    杨昆一愣,仔细想想,一个穿中山装,戴圆框高度近视镜的老学究形象出现在脑海里,问:“为什么?”

    刘小亮瞅瞅正在热议的同学们,压着嗓子说:“那老不修没事就往孙研跟前晃,俩眼珠子恨不得钻到她领口里面去。”

    杨昆皱起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酱紫啊……其实吧,我觉得你有可能误会历史老师了,据我估计,他应该喜欢男孩子多一些。”

    刘小亮不解,问他怎么知道。

    杨昆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双脚脚腕暗自蓄力,摆好了拔腿就跑的姿势,解释道:“你想啊,小研研领口里面的部位,充其量就起个区分正反面的作用,这跟男孩子有什么区别?”

    乍一听之下,刘小亮没反应过来,等他像被踩到尾巴的猫般一蹦好几尺高的时候,杨昆早撒丫子跑得没影了。

    第一节晚自习刚上课不久,班主任高峻峰拿着一叠表格走进了教室。

    “下面宣布一件事,学校定于明、后两天为年满16周岁的同学集体办理身份证,我把表格发下去,拿到手之后不要急着填写,一定要将本人的身份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动笔。”

    一张张表格发过来,走到杨昆这桌时,高峻峰看看他的头型,俯下身子轻声问:“出百天了?”

    杨昆低声拿了句“是”。

    高峻峰问过他年龄够格,把表格发给他,并叮嘱了一句:“前段时间你缺课不少,以后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还是要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对于高老师善意的劝诫,杨昆只能违心地答应了一声。

    回到讲台上,高峻峰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填写个人身份信息时应注意的事项,嘱咐大家妥善保管,并提前准备好工本费,从明天上午开始,学校会按年级班次轮流安排大家照相。

    明、后两天是小礼拜,正是学生们请假、逃课的高峰期,对于学校藉办证的借口将学生们绑在校园里的举动,杨昆却是举双手欢迎――他比别人更了解身份证的重要性。

    前几次南方之行,由于没有身份证,他只能随身揣着户口簿,携带不便还处处受刁难,他本就想抽时间去县公安局把手续先办了,可巧校方就给了这么次机会,而且集体办证比个人单独申请的效率更高,等待时间也更短。

    他还暗自计划着,是不是等身份证办下来之后,抽空去把驾照也考到手。

    高峻峰办事态度相当认真,等大家填好表格,他亲自逐一检查过后,才放心地离开了教室。

    刘小亮瞅着班主任离开,便迫不及待地从抽屉里拿出小说来看,他平时不怎么请假、旷课,除了隔三岔五地到杨昆店里玩会街机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武侠小说。

    这两天正在温习《倚天屠龙记》,恰好看到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用现学现卖的龙爪手击败少林高僧空性的情节,刘小亮一时间心潮澎湃,回过头来对杨昆说:“你说我要像张无忌那么聪明该多好,什么东西一看就会,一学就精,以后考个清华北大不跟玩一样?”

    杨昆翻了个白眼,说:“少年,小说都是虚构的,你要认真就输了。”

    观点没有得到认同,刘小亮有些小气馁,追问道:“那你说现实里有没有这种过目不忘的天才?”

    杨昆想了想,肯定地说:“有!”

    刘小亮问是谁。

    杨昆说:“照相机,还有复印机。”

    刘小亮说:“靠!”

    过了一会,他又回过头来问:“老金写武侠这么牛比,你说他会不会武功?”

    杨昆又仔细地想了想,说:“应该不会。”

    刘小亮不信,说:“我觉得至少应该会一些吧,不然怎么能写出像降龙十八掌、一阳指、乾坤大挪移这么多独一无二的武学招式?”

    杨昆叹了口气,说:“武侠小说作者就一定会武功?照你这个逻辑来推的话,你会做番茄炒鸡蛋,就一定会下蛋喽?”

    刘小亮被噎得哑口无言,偷偷朝孙研脸上瞥了一眼,见她樱唇紧抿,嘴角勾起一对小小的酒窝,忍笑忍得好辛苦的样子,只能嘴硬道:“你这叫断章取义,跟你这种武侠盲没法沟通!”

    杨昆哂笑一声,说:“既然你自认是金迷,那我出道题考考你,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原作者是谁?”

    刘小亮一怔,记得这段话是周伯通和瑛姑的定情诗,但原作者是谁却委实不知道,犹豫了片刻,不敢确定地问:“这个嘛……是金庸本人写的吧?”

    杨昆摇头。

    刘小亮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试探着问:“难道是……李清照?”

    杨昆继续摇头。

    (昨天喝酒,断片了,今天补上一章,晚上还有一更。)
………………………………

第49章 :介不介意

    刘小亮倒也不笨,至少能从射雕的年代背景猜到这首词的作者应该生活在元朝以前,一连猜了好几个唐宋名家,见杨昆只是摇头,赌气耍赖道:“一部射雕一百多万字,光诗词就好几十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