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问杨昆:“贷款准备做什么用途?”
杨昆说:“开分店。”
曾芸笑了,“你这饭店都还没开始营业,就准备筹备分店?”
杨昆微笑,说:“走一步,看三步。”
曾芸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虽然彼此间打过多次交道,甚至有过超越友谊的接触,算得上了解,但每次见他,都会给她全新的感觉。
神秘、危险,充满诱~惑。
她轻轻摇了摇头,似乎在拒绝他,又似乎想把脑子里不合时宜的念头驱赶出去,“今年的存款总额虽较前几年有所增加,但离上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再过一个月,就要准备年终审核,现在申请的话,不好操作,最好过了元旦。”
从她面部微表情的变化上,杨昆能分析出来,她说的是实情。
沉吟了一下,他站起来,说:“是我想当然了,谢谢曾主任费心,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曾芸无意识地摆弄着手里的钢笔,问他:“肖主任那边试过没有?”
杨昆摇摇头,说:“问过,农信社的情况您也知道,没到8月底,就把全年的额度都放出去了,我上次是运气好,吊了个车尾。”
………………………………
第121章 :半夜黑砖
曾芸犹豫了一下,说:“要是急用的话,我再想想办法。”
杨昆看着她,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柔,忍不住说道:“不了,我不想你为难。”
话一出口,杨昆就有些后悔了。
在这种场合用这种语气说出这句话,未免有些逾越的嫌疑。
曾芸也知道,他这句话只是无心之失。
她怔怔地看着他,心里情绪翻涌,半晌才开口说道:“这样,我去工、农、建几大行替你问问,看有没有办法可想,中行肯定不行,这几年呆账、坏账率太高,上面正审查现任管理层,换行长的可能性很大。”
杨昆点点头,换了个轻松的语气说:“工行也不用试了,我上个月刚把营业部副科长的儿子胖揍了一顿。”
曾芸不禁莞尔,张凯上次挨揍的事,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她自然也有所耳闻。
她从办公桌后绕出来,和杨昆握手作别,说:“我尽量帮你问问,别抱太大希望。”
杨昆看着她的眼睛,说:“多谢。”
中午回家吃饭时,二叔跟何平、刘学锋都在。
杨建军说:“家具厂那边催了几次,咱们是不是先把桌椅什么的拉回来?”
杨昆说:“只要门窗能落锁,别耽误装修的进度就行。”
杨建军说:“三楼的单间倒是已经完工了,就是先搬上去再搬下来,稍麻烦点。”
杨昆说:“这些细节二叔你拿主意就行,小刘,冷库那边怎么样?”
刘学锋说:“昨天打压试了试,有几处接头漏气的地方,今天上午集中补焊了一遍,正试压呢,明天上午压力不降的话,就能充氟试车。”
杨昆说:“你这边不急,试压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保险。”
刘学锋点点头。
何平说:“电视台那边谈好了,从明天开始,逢中午、晚上黄金时段,屏幕下边滚动广告,1小时20条,连播半个月,那广告部的哥们跟我拍胸脯担保,说甭管换哪个台,保证都能看到。”
杨昆又问:“烧烤师傅和服务员招得怎么样了?”
何平说:“找着了,俩东北哥们,以前就是干烤串的,在老家得罪了人,混不下去,跑咱这投奔亲戚来了,在一块喝过两回酒,手艺没得说,比电影院那俩土鳖烤得好多了。”
杨昆想了想,叮嘱道:“手艺好坏是一回事,关键手脚要干净,人要沉稳,咱刚开始往外打字号,这段时间千万不能出事。”
何平笑了,说:“我的眼光,你还不放心?”
杨昆也笑了,说:“你的眼光要真好,也不会上我这条贼船了。”
说笑了一阵,他又问:“老丁那边进行怎么样?”
何平说:“已经跟李子园摊牌了,总得给人留出时间再招人,到29号那天,带着后厨一套人马直接过来。”
杨昆盘算了一下日期,说:“一半天有空时,拉上老丁,去市西郊冷库批发市场转一圈,跟我联系的那几家供应商见个面,在食材、干鲜香佐料和配料的选择上,让他亲自再把把关。”
下午去上学,杨昆意外地看到两辆警车停在政教处门口。
朝正在和小卷毛谈话的几名便衣瞟了一眼,他暗自嘀咕,哪个胆大妄为的小子又闯了什么祸不成?
走进教室时,刘小亮、韩学彬正在后排和魏令军等人窃窃私语,说到高兴处,不时爆出一阵阴谋得逞般的奸笑。
杨昆走过去,问:“笑得这么猥琐,又商量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韩学彬一脸兴灾乐祸地告诉他:“老刘挨揍了!”
“哟!”杨昆顿时来了兴致,搬把凳子坐下,“来来来,给昆哥汇报汇报。”
事情发生在昨天晚上。
适逢小礼拜,学校照例在阶梯教室播放电影。
街面上的小混混们照例混到学校来勾搭小姑娘。
高一女生里,除了宋玉芳和李丽外,颇有几个裤腰带天生比较松的女生。
政教处这阵子遭到匿名举报的次数太多,刘主任被卢老爷子训了好几次,偏偏又发作不得,早憋了一肚子邪火。
昨天晚上天黑以后,他亲自带队,在操场、小树林和各处围墙边巡查,逮到好几拨有“搞不正当关系”嫌疑的混混和男女学生。
以刘主任一贯的作风,结合这段时间来的憋闷,好不容易逮到发泄的机会,自然是拳打脚踢,过足了手瘾。
10点半以后,电影散场,心情不错的刘主任也就此打道回府。
经过小卖部时,他进去买了包烟,还和王旭东的老婆说笑了几句。
就在小卖部和教职工住宅区之间的小树林里,不到半分钟的路程,变故陡生。
刘主任被人从背后闷了一砖头,当场不省人事。
要不是被夜归的老师发现他躺在落叶堆里,刘守印的下场恐怕不会是昏迷入院那么简单。
听韩学彬和刘小亮你争我抢地说完事情经过,杨昆马上就明白了政教处门口那两辆警车的来由。
假如没猜错的话,学校方面肯定不想丑事外扬,多半是经不住刘守印家人的压力,才被迫报警。
杨昆知道,像这种蓄意寻仇伤人,除非现场有目击者,否则的话,以现有的技术侦查手段,想破案,不是一般地难。
等等,半夜砸黑砖……这桥段怎么跟自己替魏令军出的“套麻袋丢女厕”的馊主意有点像?
想到这,杨昆心里微微一惊,仔细看了正和大伙辩论得面红耳赤的老魏一眼,很快就推翻了对他的怀疑。
老魏是那种肚子里藏不住话的人,假如是他干的,以他的年龄和心计,就算刻意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杨昆的眼睛。
魏令军也算有点洞察力,碰上杨昆的目光,很快就明白过来,瞪着眼问他:“靠,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什么意思?”
杨昆嘻嘻一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事不是你干的?”
“哈~哈!”老魏干笑几声,说:“你这算不算贼喊捉贼,你到各个班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全校学生里,就属你昆哥跟老刘的仇最深?”
“我?”杨昆指着自己的鼻子,好笑地问道:“不是吧?”
………………………………
第122章 :重点怀疑
自认纯洁如初生婴儿的昆哥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已经被第一时间列入重点怀疑对象。
之所以要说是“重点怀疑”,是因为刘主任掌管政教处十余年,树敌实在太多,远了不算,光是被他处理甚至打骂过的在校学生和外来混混,总人次加起来,能从政教处一直排到大门外……再拐个弯。
接警的是110报警中心,出警的是县公安局刑警队二中队,中队长姜涛亲自带队。
按理说,一中处于镇派出所辖区内,派出所和刑警队都有权处理。
不过考虑到一中的行政级别比较高,而且像这种人身伤害案在学生当中的影响也比较恶劣,局领导还是决定把案子交由刑警队办理,以示重视。
换个角度来考虑,警察也是人,也有三亲六故,借这个机会和学校的管理层接触一下,以后儿女上学时,也有几分香火情。
和出面接待的副校长客套了几句,姜涛说:“大家都挺忙,咱们这就开始吧?”
在姜队长的要求以及副校长的一再强调下,政教处的几名干事对干警们的工作相当配合,手脚麻利地把刘主任近期处理过的学生和社会青年整理了一份名单,排在前五位的,除了昨晚刚打罚过的几名混混,就只有杨昆一名学生。
“杨昆……”姜涛用手指敲着这个听起来有点耳熟的名字,问小卷毛,“黄干事,这个杨昆和刘主任有什么过节?”
黄志把那天在食堂外起冲突的经过详细叙述了一遍,出于私心,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这小子平常就不太安分,除了不遵守课堂秩序和校规校纪之外,经常和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打架也是家常便饭。”
姜队长点点头,指着名单说:“麻烦黄干事,把这几名学生叫过来,咱们先问问。”
姜涛今年虽然刚满40岁,却已经是个入行十余年的老刑警了,对于类似的恶性伤人案,有着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
来一中之前,他先去过县医院,向当事人刘守印询问过事发经过。
刘守印虽然受伤昏厥,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过神智还算清醒,据他的叙述,当时他只是听到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还没来得及回头看,就被人一砖拍晕了过去,行凶者有几个人,是男是女,高矮胖瘦,一概不知。
那位发现刘主任的老师描述的情况和他大同小异。
至于案发现场的初步勘察情况,刘守印遇袭昏倒的小树林虽然属于下夜班的老师回家必经之路,但平时夜里10点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会从那里经过,树林里铺了厚厚的一层落叶,又被闻讯而来的师生们踩得乱七八糟,除了找到一块带有血迹的砖头外,没有找到任何能直接证明凶手身份的证据。
当然,这个时代警察办案,凭的不全是证据。
以姜涛的经验来看,如此明显的报复伤人,凶手的名字肯定就在这份名单里,只要略加盘查,配合一定的手段,要把行凶伤人的小子揪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黄志和另外几名干事分别去教室传召名单上的捣蛋学生,趁这段时间,姜涛把几名混混的名字写下来,交给手下的干警,“把这几个小子先提溜起来,关上半天,回去再审。”
黄志走到高二4班教室外时,杨昆正在和刘小亮、韩学彬胡吹神侃。
黄志暗自冷笑着推开教室门,扫了一眼滚锅般热闹的教室,昂着鼻孔斥道:“都安生点,上个自习课,看你们乱成什么样!”
魏令军在底下悄悄嘀咕了一句:“主子都让人揍了,还尼玛在这狗仗人势,你小子也快了!”
教室里的喧嚣声一时间没消停下来,黄志没听见,只是看着杨昆说:“杨昆,出来。”
这小子刚一出现在门口,杨昆就猜到他的来意,八成跟自己脱不了干系,懒洋洋地站起来,问:“干嘛。”
黄志不无厌恶地看了他一眼,说:“去政教处走一趟,刑警队的找你。”
言下之意只有杨昆才能听得出来:你小子在派出所有后台又怎么样,公安局部门多了,总不能都是你家开的吧?
杨昆撇撇嘴,“我要是跟你走了,不会被记旷课吧,用不用先请个假?”
黄志挑挑眉头,说:“不用,配合政教处的工作,不算旷课。”
杨昆回头朝郑俊鹏挥挥手,“班长,这话你听见了哈?”
郑俊鹏私下里问过杨昆,知道刘守印挨揍的事确实不是他干的,赶苍蝇似地挥挥手,“去吧,回头买个花圈看你去。”
杨昆笑骂了一声,跟在面色阴沉的黄志身后走出教室。
下楼梯时,黄志缓下脚步,让杨昆走到自己前面。
对于如此明显的提防行为,杨昆暗讽不已,跟刑警队的沾上点边,就把自己当成执法人员了?
一前一后走到政教处门口,黄志在杨昆肩头推了一把,“进去!”
杨昆心下微愠,只是懒得跟这种小角色一般见识,推开门走了进去。
朝屋里扫了一眼,面对面摆着的两张办公桌后坐着三个便衣,正对他的是个四旬左右的中年,他对面坐着一老一少,老的50来岁,小的20刚出头。
从对方的神情和坐姿来判断,杨昆知道这个中年便衣是当家的,回头看了守在门口的黄志一眼,问:“找我有事?”
他没进门之前,姜涛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在哪听过杨昆这个名字来着?
干他这行的,一份好的记忆力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以姜涛的智商和情商,他相信只要当面接触过,或者给他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人,他没理由记不起来。
杨昆进门的一瞬间,看到他那极具个性的囚头,另一个画面立刻从姜涛的脑海深处跳了出来。
那天傍晚,他从外面办案子回来,开车驶入县局大院的同时,看到治安股的老成和这个顶着青皮葫芦头的小子有说有笑地从西楼出来,至于另一个垂头丧气、满脸淤青的家伙,则被他选择性地无视了。
同时他也想到了为什么他的名字听起来如此耳熟。
那是在一次全局中层干部会议上,他坐在成金波身后,无意间听到他和旁边的吴清江小声谈笑,“杨昆”这个名字就是从吴清江嘴里冒出来的。
(感谢大家的推荐和打赏,深侯无以为报,只有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回报大家。)
………………………………
第123章 :避重就轻
姜涛当时正在暗自琢磨手头的案子,没有参与到对方的谈话中,不过从无意间听到的只言片语里面,他捕捉到几条对他本人来说看似无用的信息。
一、他们嘴里说的叫杨昆的家伙是动感地带电玩城的老板。
二、这个杨昆有后台。
关于第一点,以他的职业敏感,对于县城各处鱼龙混杂的娱乐场所可谓如数家珍,动感地带最近风头正劲,他没理由不知道,他甚至听说过西街的张朝峰在动感地带门口吃瘪挨揍的事。
第二点,这个杨昆的后台是谁,吴清江和成金波都没有明说,不过姜涛觉得,他能猜个差不离。
吴清江刚抱上周副局长的粗腿,成金波也有意向周学礼靠拢,这在县局内部,算不上什么秘密。
同事这么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吴清江和成金波以往的关系只能算是一般,既不沾亲,又不带故,也没有什么共同的利益诉求。
能同时被他们两个看重的人,恐怕跟周副局长脱不开干系。
也就在那个会上,来县局视察、指导工作的市局政委代表市局党组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大致内容是:鉴于易阳县局一把手贺局长身体不适,无法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一致同意易阳县委、县政法委和组织部提交的,关于提名周学礼同志接任易阳县局局长一职的人事任免意见,在交由县人大审议期间,由周学礼同志暂时主持易阳县公安局的全面工作。
一锤定音。
从杨昆进门到站到桌前的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这些信息像潮水般从姜涛脑中汹涌而过。
这一瞬间,他就做出了决断,这个人,不能办。
不是他干的最好,假如是,就得想办法把他摘出去。
最低限度,也得把自己摘出去。
当然,表面上的工作,该做的还是得做。
面对杨昆的提问,他点点头,指着对面的椅子,说:“找你了解点情况,请坐。”
这句话一说出来,屋里另外几个人的反应各有不同。
黄志和刑警接触不多,对他们的工作方式不够了解,倒不觉得奇怪。
上了岁数的民警见多识广,涵养也够深,只是错愕地看了杨昆一眼,没说话。
年青民警刚入行不久,脸上的惊诧怎么也掩饰不住。
跟了姜涛快两年,头一次听见他对审讯对象说出“请”字。
当然,在这一行混的,脑子都比一般人好使,反应也快。
他第一时间从兜里掏出香烟,分别递了一支给姜涛和老干警,顺手把烟盒扔在姜涛和杨昆之间的桌子上,更靠近杨昆一点的位置,含糊地说了句:“抽根烟。”
乍一听起来,这句话像是在替他给领导敬烟的举动做注脚。
杨昆嘴角勾了勾,在姜涛对面坐了下来,没去碰那包触手可及的香烟。
把他的表情收在眼底,姜涛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结合他一进门就判断出在场人员属自己职务最高的表现,姜涛知道,这小子是个聪明人。
他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省心。
姜涛用夹着烟的右手在烟盒旁边点了点,见杨昆微微摇头,便不再坚持,问他:“你叫杨昆?”
杨昆点头说是。
“你们学校政教处刘主任被人打伤的事,听说了?”
“听说了。”
“知不知道是谁干的?”
“不知道。”
简单的几句问答过后,姜涛不往下问了,他看向面露疑惑的黄志,问:“黄干事,另外几个学生叫过来没有?”
黄志倒不傻,知道人家嫌他在场碍事了,说:“我去催一下。”
黄志拉开门的同时,姜涛朝两位同事看了一眼。
老干警站起身来,说:“这屋子太小了,几个人抽烟就呛得不行,我出去透透气。”
年轻干警一声不吭地跟了出去。
杨昆把各人的表现看在眼里,知道这个领头的有话要对自己说。
姜涛拉着椅子往他身边凑了凑,放低声音说:“认识一下,我是姜涛,刑警二中队的,跟老吴关系还算不错。”
一句“关系不错”,就给接下来的谈话定了调子。
杨昆知道这个人,年纪不大,挺有能力,当然,不是从吴清江嘴里听说的。
面对姜涛的主动示好,他会意地笑笑,“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姜涛把桌上的烟盒向他面前推了推,说:“早就听老吴提过你,今天初次见面,职责所在,别介意。”
“姜队长太客气了。”杨昆指了指墙上的校规示意不能抽烟,“有话尽管问,我心底无私。”
“心底无私,说得好!”听他这么一说,姜涛心里有底了,他走到门口,叫那个年轻干警:“小王,进来做下笔录。”
接下来的问话开始走向正轨。
“听黄干事介绍,你曾经和刘守印也就是昨天入院的伤者有过争执?”
“是。”
“说说经过。”
“在学校大食堂门口,我同学往地上扔了块馒头皮,刘主任就指使那个姓黄的干事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辱骂和殴打,我一时气愤不过,上前和他们理论了几句。”
“有没有发生肢体冲突?”
“没有。”
“你确定?”
“确定,当时好多人在场,学校教导处的张主任也看到了整个经过。”
“那好,先略过这个话题不谈,昨天晚上9点到11点之间,你在哪?”
“在家,看录像。”
“有没有人能证明?”
“我妈也在家,她能证明这一点。”
姜涛和杨昆隔着桌子面对面坐着,一个问,一个答,小王在旁边做笔录。
问话的内容和套路,对于问答双方来说,都是老生常谈,问的避重就轻,答的轻车熟路,前后不到10分钟,姜涛就主动站了起来,接过小王递来的笔录看了看,说:“不是在局里,也算不上正式的讯问纪录,不过该签的字还是要签。”
杨昆说了句“应该的”,接过笔,在薄薄的信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在抬头,落款,以及中间出现自己和刘守印名字的位置分别按了个指印。
………………………………
第124章 :擦肩而过
看到姜涛向自己伸出右手,杨昆竖起沾着印泥的手指向他示意。
姜涛毫不介意地握住他的手,用力摇了摇,说:“谢谢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杨昆说:“警民合作,应该的。”
等他走出门口,小王忍不住好奇,低声问:“头儿,这位什么来路?”
姜涛竖起拇指,朝上举了举,说:“亲戚。”
小王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看到杨昆神态自若地出来,正和板寸头一起守在门外的黄志也瞪大了眼。
他疑惑不解地看着杨昆就这样一摇三晃地走掉,心说:这就完了?
他的城府本来就不深,加上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呆得久了,心里藏不住话,怎么想的,就怎么问了出来。
姜涛笑眯眯地看着他,说:“怎么个意思,黄干事是想教我们怎么破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